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雄-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风云不解,道:“现在这种情况,哪还有机会施展金蟾脱壳之计?无忧公子,何不说明白些?”
  公孙无忧问道:“我们这些人中,辽人最想抓住,最想杀的人是谁?”
  李风云一愣,答道:“自然是我师兄燕无双了!”
  公孙无忧点了点头,接着道:“不错,本公子也是这么想的,辽人最想杀的,自然是燕无双燕大侠了,其次就属小兄弟你了。至于其他人,辽人能抓住最好,抓不住,也未必值得他们动这么大的阵势。对不对?”
  “正是!”李风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如果,辽军发现了燕大侠和小兄的踪迹,并且逃出了包围圈,他们会怎么做?”公孙无忧又问道。
  “当然是集中所有高手,率军追赶了!”李风云眼睛一亮,“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你是说找人假扮大师兄,故意引起辽人的注意,我与假扮的大师兄突围后,耶律明、萧齐瑞等人必定会被我们吸引,重新部署追杀我们,从而放松对这一带的搜索。这样,燕师兄就有机会熬过这七天七夜。只要等大师兄去足出体内的异种真气,武功恢复,天下又有何人能拦得住他?”
  公孙无忧笑着点了点头:“最妙之处,在于燕大侠身受重伤,已经不能再动手。只要假扮之人不动手,你背着他,恐怕没有人能想到已经李代桃僵了。这样,留在这荒村中的燕大侠自然是安然无恙。”
  众人觉得此计可行,七嘴八舌的议论了半天,把其中的漏洞一一补齐。
  四名高手中,刘、赵两人会留在这荒村之中保护燕无双,燕无双则藏身于一口枯井之中,又将那枯井用土墙封住,不仔细搜索,很难发现那封住的枯井中藏有一人。刘、赵两人则留在村中暗中保护燕无双。万一辽兵搜到了此地,即将发现燕无双的藏身之处,刘、赵两人就会出手,吸引开辽军的注意力。
  而李风云则会带着其他人,向西突围,直至遇到辽军。
  至于假扮燕无双之事,更是好办,到时只需暗中抓一名身形与燕无双相似的辽军,点了他的穴道,穿上燕无双的衣服,乔装打扮,由李风云背负着,估计没人能看得出破绽。
  到时,李风云故意让辽军发现,露出行踪,耶律明、萧齐瑞必定会得到消息,率领大批高手追杀。李风云等人只要不与耶律明、萧齐瑞等人朝面,时不时露出点行踪,引着他们逃七天七夜,任务就算完成了。之后海阔天空,辽人想要抓他也难。
  只是这其中的凶险无比,一步走错,被耶律明、萧齐瑞逮住,或者被辽军纠缠住,以李风云等人的武功,绝没有逃脱的可能。
  ………………………………


第五百四十九章 诱敌
  众人分头准备,李风云解开苏语侬的穴道,向她说了实情。苏语侬狠狠掐了李风云两下,直掐得李风云嗷嗷直叫。
  苏语侬生气道:“你将奴家当成什么人?事到临头,却要人家独自逃生。今天这事奴家先给你记下,这件事了,奴家让你好看。”
  李风云的心不由得一抖,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担忧。感动的是苏语侬对他用情之深,担忧的是日后若是脱困,不知苏语侬会想出什么法子来整治他。
  约莫一刻钟后,李风云带着公孙无忧,苏语侬,还有张、云两位高手启程,朝最有可能有辽军的地方而去。
  拂晓时分,李风云等人终于遇到一小队辽国游骑,他们已经靠近萧禹的前锋。
  那一小队十余名辽国游骑并未发现他们,正围着一堆篝火睡觉,只有两人在周围放哨。
  “噗”“噗”两声轻响,那两名放哨的辽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觉得被人堵住了嘴,紧接着心口一寒,便不省人事了。
  一流高手出手,果真是干净利落,张、云两名一流高手结果了那两名放哨的辽兵,身影一闪,几个呼吸的时间,已经将正在睡梦中的另外十余名辽兵点了穴。
  李风云等人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各自审问这些辽兵,不多时,便弄清了情况。他们果真是辽军前部先锋萧禹的人马,萧禹的大兵离此地不足十里。
  昨天下午,萧禹得到飞鸽传书,知道辽国皇帝耶律德光钦命捉拿的七名贼人从重重包围中冲了出来,向东逃蹿,立刻带领兵连夜向东搜索。
  谁料到了午夜时分,又有飞鸽传书过来,这次是国师萧齐瑞传来的,要求他配合众辽国高手,立刻派兵向北布防,搜索贼人燕无双及李风云的下落。不要求他们能抓住燕无双等人,只要能发现他们的踪迹便成,一旦发现燕无双、李风云的踪迹,立刻释放烽火,通知他们。
  所以,萧禹立刻发下了李风云、燕无双两人的画像,安排了大量的游骑,散布在西边和北边。他们这拨游骑不过是这众多游骑中的一组罢了。
  反复核实后,李风云留下一个与燕无双身形相似的,换上所带的燕无双的血衣,其余的辽兵尽数灭口。那名辽兵经过苏语侬的易容,那辽兵的面目变得与燕无双有九分相似。
  李风云点了他数道大穴,又将他拍晕,将他牢牢绑在自己的背后。李风云身体远胜于常人,功力又深厚,加上这不到两百斤的重量,对他的行动影响不太大。
  李风云道:“现在已经没有必要隐藏行踪了!大家上马,往北冲,动静越大越好,估计耶律明、萧齐瑞在一个时辰内是不可能赶过来。我们要在这一个时辰内冲破萧禹所布下的包围,只要不跟萧禹的主力相撞就行。
  一个时辰后,我们弃马潜行。”
  五人跳上战马,双脚一磕马刺,发力向北边冲去。
  周围的辽国的游骑很快便发现了他们五人,吆喝之声大起:“站住,哪部分的?口令!”
  “噗!”
  “啊!”
  ……
  李风云等人哪管那些,直管向北冲,上来堵截他们五人的辽国游骑顿时被他们杀了七八名。
  “是李风云,快看,他背后背着的人似乎是燕无双。”这时天色已经很亮了,有人大叫起来。
  “快放烽火,我们挡不住他们的!”有将官立刻喝令道。
  不多时,一炷烽烟高高的升起,数十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周围数十骑辽兵紧紧坠在李风云等人的身后,不敢靠得太近。但凡挡在李风云等人前面的人,无不倒在了马下。
  此时,耶律明带着十多名高手已经向北追出了不下五十多里,却依然没发现燕无双、李风云的踪迹。耶律明暗自奇怪,按说,燕无双有重伤在身,逃不出多远,即便有李风云等人相助,也不可能在两个时辰内跑出四十多里。
  这一路他们十多人搜索过来,却没有发现李风云等人的踪迹,难道说李风云折转了方向?
  正在这时,长白老怪忽然指着西南方向,道:“耶律教主,快看,那边有烽火升起。”
  耶律明回头望去,果然见西南方向有一炷烽火升起,看那样子,离他们足有五六十里的距离。
  耶律明猛地一跺脚,道:“一定是燕无双、李风云他们。李风云果真是狡猾,果然在半路上转了方向,他的胆子真不小,居然敢迎着萧禹将军的大军而去。”回头又对长白老怪道:“本尊先过去,你们再追上来,这次莫要让燕无双、李风云这两人跑掉。抓住他们,本尊非活剥了他们的皮不可。”
  说罢,身形一闪,耶律明直朝烽火方向奔去。
  耶律明的武功与轻功高出长白老怪等人不少,如果与长白老怪等人一起去追捕李风云、燕无双等人,必定会拖慢他的速度。而且耶律明自信,以他的武功,已经足够对付重伤燕无双和李风云等人。
  才追了半炷香的工夫,耶律明就看见又一炷烽火升起,看那烽火的方向,是朝北方而去。
  耶律明想了一下,看来李风云并没有跟萧禹将军所率主力撞在一起,而是千方百计躲开辽军的主力。南边他们去不了,闻讯而来的辽军右翼必定会封死南下的道路。东边他们也不敢来,因为很有可能会碰上他和萧齐瑞,他们两人,无论燕无双、李风云他们碰上哪一个,都是死路一条。剩下的,就只有北去之路。
  耶律明冷笑一声,难道北去就一定有活路吗?
  只要萧禹的骑兵盯住了李风云这伙人,不让他们失去踪迹,他耶律明迟早会追上他们。那时,他要中原人知道,辽国的皇帝,不是那么好杀的。
  耶律明咬牙切齿,耶律德光之死,让他感到耻辱和愤怒。稍微调整了一下方向,耶律明发力奔去。
  与此同时,萧齐瑞也甩开了集合起来的三十多名一流高手,发力狂奔。不过,萧齐瑞想到的事情,远比耶律明要多得多。
  ………………………………


第五百五十章 四龙夺珠
  在中军大营中,耶律天德百般在向他示好,萧齐瑞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耶律德光死了,余下的事情该如何处理?汉人说得好,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为君,无论怎样,天都不会塌下来,其实现在对辽国最重要的不是追杀燕无双、李风云,而是确立新君。
  谁能继承耶律德光的皇位?按照契丹族的传统,大汗是由八部推举出来的,但是,传统是传统,谁又会真将它当一回事?汗位向来都是由实力最强的部族继承,特别是在耶律德光继承汗位的这二十年里,契丹族人逐渐已经接受汉人的一些做法,儿子或者兄弟继承汗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是,耶律天德能够继承帝位么?
  现在有机会继承汗位,或者说辽国皇帝的就有四个人,希望最大的是耶律洪古,耶律德光的皇太弟,他显然在帝位之争中占有很大优势。
  从法理上来说,他是耶律德光指定的皇太弟,他才是皇帝合法的继承人。可是法理大过拳头,要不然当初继承耶律阿保机汗位的就不应该是耶律德光,而应该是他的哥哥,当时的皇太子人皇耶律倍。
  所以,光有名分、法理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在辽国是这样。
  可是,耶律洪古不止有法理的支持,他的实力同样强大,因为他有一个疼爱他而且强悍的母亲,皇太后述律平。述律平在辽国的影响力并不在耶律德光之下,有很大的实力,如果没有意外,在辽国,几乎没有人能改变耶律洪古登极继承帝位。
  第二个可能继承帝位的人,在萧齐瑞看来,也不是耶律天德,虽然他是耶律德光的儿子,天生有些优势,那人叫耶律阮,是耶律倍的儿子,也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孙。
  当年耶律倍争夺帝位失败,逃往后唐,耶律阮没有跟随他的父亲耶律倍逃往中原,坚持留在了契丹,他赌耶律德光顾念兄弟情分,不会对他下杀手。
  当年耶律阿保机当上契丹大汗后,他的弟弟不服耶律阿保机,三次作乱,耶律阿保机都没有计较,没有道理耶律德光会将他兄弟的子嗣杀掉。这样做违背了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德阿保机的遗愿,所以,耶律阮不相信耶律德光会这么做。因此,不但他不肯离开契丹,耶律阮还劝说他的父亲耶律倍不要离开契丹,只可惜他的父亲并没有听从他的劝谏,最后落得惨死异乡结局。
  耶律阮赌对了,耶律德光没有杀他,相反而是表现得十分喜爱他,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屡屡称赞他宽厚威严。
  耶律阮平时也表现得没有什么野心,做事勤勉,为人谦和,颇得各位大臣的拥戴与支持,比如南院大王耶律吼(注1)、北院大王耶律洼(注2)、大臣耶律安抟(注3)等人。
  而这些人,大多都对皇太后有所不满,很有可能会将耶律阮做为对抗述律平的工具,从而支持耶律阮做辽国的皇帝。
  这派势力,比之述律平虽然有所不如,但也不小,仅次于述律平而已。
  第三个可能继承帝位的人,仍旧不算是耶律天德,而是耶律天德的哥哥,耶律德光的嫡长子,耶律璟。
  耶律德光一生生了五个儿子,嫡长子是耶律璟,乃是靖安皇后萧温所生。二子耶律罨撒葛,三子耶律天德,四子耶律敌烈,五子耶律必摄。
  论才华,耶律璟的确不如耶律天德,但是耶律天德并非耶律德光的嫡子,而是宫女萧氏所生,论地位远不及耶律璟。
  第四个才轮得到耶律天德,虽然他深受耶律德光的宠爱,但相比起耶律璟,支持他的人要少很多。只是因为他的岳丈萧翰十分看重他,有萧翰部支持他,才让他有了争夺帝位的资格。
  无论从哪方面看,耶律天德继承大统的机会,都是小得可怜。除非他能趁着眼下的乱局,真的能掌握住这南下的三十万大军。
  可是这三十万大军真的会听耶律天德的摆布么?
  萧齐瑞摇摇头,希望极其渺茫。无论是耶律洪古的人,还是耶律阮、耶律璟的人,都不会坐视耶律天德坐大。除非耶律天德能当机立断痛下杀手,趁着这几天的乱局,将述律平、耶律洪古、耶律阮、耶律璟……等的人一举铲除掉,还有些希望。到时他坐拥三十万辽国铁骑,有了兵马在手上,继承大统的机会就大出了不少。
  可是这样,也意味着耶律天德撕破了面皮与这些人作对,势必引来满朝文武的联手攻诘。搞不好,大辽会大乱,分崩瓦解。
  如果耶律天德真的这么做了,萧齐瑞可以肯定,耶律明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根据萧齐瑞对耶律天德的了解,此人聪明虽然是聪明,但是优柔寡断,恐怕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这也是萧齐瑞并没有表态,倒向耶律天德的原因之一。
  真是乱啊!
  萧齐瑞暗叹,耶律德光一死,整个天下的形势只怕会有一个大的改变。谁说燕无双是个江湖莽夫?江湖莽夫在最关键的时刻能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个点,转眼间让强大的大辽面临分崩离析的局势。
  可惜了,耶律德光那一番算计,一番布局,恐怕随着他的逝去,都要付之东流。等辽国平定下来,只怕耶律德光刻意制造出来的中原动荡也早就被平定下来。辽国面对的,将又是一个铁板一块的中原。
  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三伐中原,就这般无疾而终,到头来恐怕什么也落不着。反而让中原与辽国从此交恶,争战不断。
  又一道烽火升了起来,烽火预示着燕无双等人正在朝北方逃。
  萧齐瑞正要调整方向,心中突然一动。
  抓住或者杀了燕无双、李风云又有什么用?能改变现在大辽的局势吗?能让他萧齐瑞的地位更为巩固吗?
  不能,不过是消解一下意气之忿罢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抓住兵权,只要兵权在手,将来无论谁当了皇帝,他萧齐瑞都是雷打不动的辽国国师,在大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是利用自己的威望,紧紧握住一部分兵权。
  想到这里,萧齐瑞并没有调整方向去拦截李风云等人,反而直冲着前锋萧禹的大军而去。
  注1:耶律吼(公元911年…公元949年),字曷鲁,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之后。会同六年(公元943年)被耶律德光封为南院大王。
  注2:耶律洼,字敌辇,隋国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辽国北院大王。
  注3:耶律安抟,曾祖父为岩木,祖父为楚不鲁,曾为本部夷离堇,父亲迭里,耶律德光继位时,迭里因为支撑传位于耶律倍,而被皇太后述律平杀掉了。
  ………………………………


第五百五十一章 唇枪舌剑
  “什么?李从益跑了?”卞梁城内,萧翰眉头紧皱,“他能跑到哪里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辽军北归,河东的刘知远得到消息后,蠢蠢欲动,有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夺回卞梁之意。而南唐和西蜀仍在观望。
  胆小的李从益竟然这时候跑了,显然是不想当他的傀儡皇帝,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岂不是教人笑话?
  这鹬蚌相争之计是他萧翰所献,成败与否,关系到萧翰部族的兴衰,萧翰不得不小心为之。而扶持李从益为中原的傀儡皇帝,则是重中之重。运用好了,完全能让一心中兴后唐的永固宫主与拥兵河东、兵强马壮的刘知远打起来。
  辽国仍留在卞梁的兵马并不多,只不过五千多人,其中还有很多是从燕云十六州征调来的汉兵。这些兵马,想要完全掌控卞梁,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据探子回报,李从益逃到后唐明宗的陵墓那里躲了起来。”萧翰手下的大将萧悦答道。
  “这个没用的东西!他以为躲到徽陵就可以置身事外?”萧翰一挥手道,“去,派人去把这小子给抓回来。不,是请回来,该有的体面,还是要给他留着。”
  萧悦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皇宫。
  “萧大人,你这般做,似乎不太对!”乾明宫的殿内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
  萧翰身子一震,缓缓转过身去,对着那人道:“原来是永固宫主!中原自古都是礼仪之邦,宫主神出鬼没,这么出现,不觉得有些有**份么?”
  “有**份?”永固宫主哈哈大笑,“从我后唐亡国那一日起,本宫还哪有什么身份?”
  宫外的侍卫听到乾明宫中的动静,纷纷冲进宫来。
  萧翰摆了摆手,道:“都下去吧,一位老朋友来拜访,没有恶意,不值得大惊小怪。”他知道,永固宫主要杀他,这些侍卫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他可不比大辽皇帝耶律得光,身边高手如云,绝世高手便有两位,轮流保护着皇帝的安全。
  将要跟永固宫主说的话,并不适合让这些手下听到。
  众侍卫满脸羞愧之色,戒备森严的乾明宫,竟然让人偷偷地潜入,怎能不叫他们羞愧难当?负责萧翰安全的火炎一眼便看到了蒙着轻纱的永固宫主,心中一惊,他当然认的永固宫主,自知不是她的对手,急忙答应了一声,率众退出宫去。
  “宫主,你这次来找萧某,不知为何事?”萧翰明知故问。
  “本宫来做什么,你真不知道么?”永固宫主的声音有些冷,“本宫本来是想要找耶律德光的,可是耶律德光并不好找,所以便只好来找你这个中原的摄政王了。
  你说,你们这么做,究竟有何目的,这与当初契丹与我永固宫的协议并不相符。”
  “有何不符?”萧翰扬了扬眉毛,“萧某记得,陛下当初答应过宫主,只要能灭掉晋国,一定会扶持后唐复国。现在,我们扶持李从益,有问题吗?难道李从益不是后唐明宗皇帝的子嗣?不是宫主的亲弟弟?”
  “萧翰,你莫要跟本宫装糊涂!”永固宫主死死盯着萧翰,“你很清楚,李从益性子懦弱,根本担当不起中兴大唐的重任。当初本宫要你们扶持的,可不是李从益。”
  萧翰哈哈大笑,道:“永固宫主,你此话差矣。李从益性子虽然弱了点,但是他不是还有一位很厉害的姐姐么?而且,有我大辽一力支持,哪个叛臣贼子敢犯上作乱?
  我大辽能找出的后唐帝王血脉,也只有李从益了,不立他又能立谁?”
  “休要跟本宫说这些虚的,本宫问你,你们究竟立不立李守贞为帝?”永固宫主眼中满是寒意。
  “李守贞?”萧翰叹了口气道,“永固宫主,不是我们不肯立李守贞为帝,而是他实在不适合为帝。宫主可曾想过,就算他真的是李从中,明宗皇帝的血脉,就算我大辽肯立他为帝,他还有这个资格么?
  不要忘了,当初可是他和杜重威将三十万中原大军带入绝境,投降了我大辽。天下恨他的人,究竟有多少,宫主数得过来吗?”
  永固宫主心中一痛,这件事的确是她的隐痛,也是李守贞失策之处。原本在她的计划中,李守贞应该是抽身事外,却不想李守贞却深陷其中,让其人望尽失。现在的李守贞,的确不算是最好的皇帝人选。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当年的那场皇位之争,让李嗣源的子嗣彼此残杀,能活下来的,也只有李守贞与李从益。相比起李从益,李守贞虽然有百般的不是,诸多的缺点,却比懦弱怕事的李从益要强出太多。不选李守贞,她又能选谁?天作孽,有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难道说的就是这个?
  “这不是你们该管的事情!”永固宫主深深地吸了口气,略微平息了心中失落。
  萧翰冷笑一声:“永固宫主,这中原可不是你永固宫打下来的。谁来做皇帝,我大辽还容不得他人置喙。陛下已经决定,遵守当初的协议,让李从益做中原的皇帝,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般挑挑拣拣,宫主把我大辽当成了什么?
  你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总之李从益这个皇帝是当定了,陛下玉口金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断没有更改的道理。就算是宫主今天杀了我萧翰,结果也还是这样。”
  永固宫主没料到萧翰这老头竟然这般硬气,心中不禁生起了一丝敬意,心知此事恐怕难以更改。辽人毕竟不是做善事的,他们选择李从益,是因为在李从益身上能捞到更多的好处。想要辽人改变主意,恐怕不是一时能做得到的。况且此时辽军已经从河南山东抽身而出,想要通过打击辽军来要挟耶律德光,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沉默了一会儿,永固宫主又道:“这件事暂且放下,萧大人,你们设计陷害李守贞,让杜重威与李守贞反目为仇之事,又如何说?”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合流
  、、、、、、、
  萧翰大为诧异,问道:“宫主,你说我大辽设计陷害李守贞,此话可有证据?不错,陛下当初的确曾召杜重威来卞梁密谈,不过当时是准备立李守贞为帝,咨询杜重威的意见而已,何来设计之说?如果杜重威肯帮李守贞,合两人之力,十万兵马,未必就不能立李守贞为帝。
  只是没有想到,杜重威野心太重,居然偷袭了李守贞,导致两败惧伤。
  这也让陛下十分失望,既然连杜重威都不肯支持李守贞,陛下又怎敢再坚持立李守贞为帝?万般无奈之下,这才选择了李从益。
  这其中的因由,宫主不会不清楚吧?”
  萧翰满口谎话,永固宫主当然知道,为了此事,她曾去找过杜重威。可是此事空口无凭,谁都说不明白,也只能由着萧翰胡说了。
  “是么?”永固宫主冷哼了一声。
  “当然是这样!”萧翰呵呵笑道,“既然永固宫主来了,有一件事情正要与宫主请教。宫主在中原,组织了这么多的叛军与我大辽作对,总该也有个交代吧!”
  永固宫主毕竟是永固宫主,还不能像萧翰那般闭着眼睛说瞎话,虎着脸道:“这事让耶律德光亲自来问本宫。
  倒是耶律大汗,是否真的诚心与永固宫合作,本宫十分怀疑。”
  “天下间想做皇帝的人少吗?”萧翰冷笑一声,“宫主这般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宫主不希望你们李家的人被立为皇帝,臣倒是可以向陛下启奏说明。只是那时候,宫主莫要怪我大辽说话不算话。”
  “当得了皇帝,也要保得住江山才算数!”永固宫主寸步不让,“李从益长于妇人之手,从小胆小怕事,就算立他做了皇帝,又如何能保得住江山?难道当初耶律大汗与我永固宫合作之时,便想好了用这法子敷衍本宫?若真是如此,本宫倒是要好好考虑一下与辽国的合作。”
  “好哇!”萧翰也不假颜色,“当初我大辽也只是答应扶持你们李家,可也没说要保你李家江山万万年。你李家没有本事保得住江山,又能怪得了谁?
  说到底,还是你们李家自相残杀,要不然,当年纵使有我契丹相助,石敬瑭又怎么能灭得了后唐?”
  “你?”永固宫主气得脸色发青,萧翰的这句话正戳中永固宫主的痛处,当年的事,她也有份。正是因为李嗣源的几个皇子争夺皇位,让国力虚耗,民心丧尽,这才断绝了后唐国祚。可以这么说,后唐被灭,永固宫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你们汉人有句话,叫做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萧翰接着道,“如今皇位又回到了你李家的手中,能不能保住皇位,就看现在的你们有没有这本事,把不把握得住这次机会了。”
  永固宫主暗吞了这口气,忽然拍手道:“说得好!看来的确是本宫小窥了天下英雄。
  咱们不妨打开窗户说亮话,萧翰,你们辽国要打什么主意,莫要当本宫不明白。你们不就是要中原拼个血浪滔天,你们辽人便可渔翁得利么?
  可是,如今李守贞与杜重威闹翻,两人的实力都大损,已经无法与河东刘知远相抗衡。各地诸侯经过耶律大汗的削弱,已经是疲敝不堪,也是难当大任,更加难以抵抗刘知远。四下的起义军虽多,但兵器简陋,像样的甲衣都没有几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支持刘知远。你认为凭着这样的力量,能够抵御得了刘知远吗?
  如果刘知远打来,只怕你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替人做嫁衣罢了。
  刘知远若是占据了整个中原,萧翰,你认为你们辽人能占到多大的好处?”
  萧翰也转变了语气,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赞道:“宫主果然上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一语中的。我大辽怎么想,并不重要。你我之间,需要彼此都有利可图,才有合作的可能。
  你永固宫想要中兴后唐,而我大辽也不想看到刘知远这般容易就入主中原,这才有了合作的基础。说吧,需要我们大辽怎样的支援。”
  “十万套甲胄与兵刃,两万匹战马,一百万支箭矢,二十万担粮草。另外,辽军要立刻进攻河东,牵制住刘知远,为中原训练新兵赢得时间。”永固宫主直接提要求,这才是她今天来找萧翰的真正目地。
  萧翰沉思了片刻,答道:“十万套甲胄与兵刃问题不大,箭矢最多只能提供五十万支。粮草便不用说了,若是有粮草,我大辽的兵马何须退出中原?战马更不必说了,再说,宫主,一支精锐的骑兵可不是几天能训练得好的,你们要战马有什么用?两万匹战马是没得商量,倒是几百匹战马,我可以做主,送与宫主。
  至于进攻河东,这一条也做不到,不过我可以启奏陛下,留下一支一两万人的精锐骑兵在镇州附近,时时威胁刘知远,让他不敢放手进攻中原。”
  萧翰计算得清楚,辽军入侵中原,缴获颇丰,抽调出十万套甲胄与兵刃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反正这些甲胄与兵刃,给辽军并不合用,只能装备那些降服的降军。而降军的军心涣散,还不如交给永固宫,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至于那一两万留在镇州的骑兵,究竟能不能牵制得住刘知远,萧翰不在乎,他需要的是占据镇州,这进入河北的门户,在中原内打入一颗钉子。有这颗钉子在,辽军想什么时候席卷中原,便能什么时候席卷中原。
  永固宫主早就料到萧翰不会全都答应她的条件,如今各地的义军最需要的的是甲胄、兵刃与箭矢,这也是她最想得到的。粮草、战马云云,不过是她信口开价,能够要到当然最好,要不到,也是在情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