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五十年-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且各自备了一份厚礼,送到连子宁的住处。

连子宁来者不拒,礼物都收了,当晚也参加了为他接风的宴会,席间谈笑炎炎,众人皆大欢喜。

之后便是顺着松花江一路向西南而行。

在广宁右屯卫拜会了一下当地知府,到了九月二十七中午,连子宁已经是能遥遥看到北京城那高耸巍峨的城墙。

连子宁驻马高岗之上,望着远处那一道巨龙一般的灰黑色城墙,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这具身体,生于斯长于斯,本来若是没有自己的强行注入的话,说不得还会终老于斯。兴许,这个名叫连子宁的读书人,已经考了乡试,中了举人,再等三年,参加殿试,中了进士。授了官职,然后便是做了一个大明朝让人艳羡的官员,一直攀爬到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顶峰。兴许,他会有一个传统的家庭,一个贤惠温顺的妻子,几个漂亮的美妾,生一群孩子。他的妹子,也会被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数百年后的史书中,再也翻不出一朵属于他的浪花!

第八卷 松花江将军

第三六九章 连家有女已长成

但是现在连子宁已经敢于确定,就凭这两场大战,自己在史书中是有一席之地的,但是还不够!

这里,可以说是自己的发迹之地。

自己以话本闻达京城是在这里,结识戴清岚,进而结识戴章浦是在这里,当上辰字所总旗是在这里,组建武毅军是在这里,奉命南征平叛也是在这里,带着大军去往北国,也是在这里。

这座京城呵,魂牵梦萦的所在啊!

连子宁忽然心头一阵火热,这座城里,有多少人,都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一日的喜申卫城头,穷途末路,差一点儿便死在那里,在这生死关头走了一遭,对于某些东西就变得更加的看重。

连子宁让石大柱带着这些骑兵绕城而过,直接去京南大营休整,自己则是带着柳生宗严等近身侍卫直接从北门进京。

按照大明律,外地官员回京,尤其是等级比价高的,先要去拜见皇帝,若是皇上没空儿见你,得,你先在驿馆里面住下吧,什么时候见了皇帝再回家。不过现在也没人把这个当回事儿了,在京中有家有女人的官儿,进了京都是直奔家里。

连子宁自然也不例外。

拐棒胡同,连府后院,后花园中。

现在的九月二十七,放在后世,已经快要进了阳历的十一月,北地已经是秋风乍起,漫地金黄。

连府里夏日郁郁葱葱的后花园,此刻已经是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一阵阵凄冷的秋风卷来,卷起树上的黄叶,在空中晃晃悠悠的盘旋半响,终于落在白石铺成的小径上。不大的荷花池中,只剩下盏盏枯荷,水位也下降了些许,露出白色的石头,显得分外的冷清。

天空湛蓝湛蓝的,映在水中,一阵风来,就成了碎影。

不过秋日好处自然也是极多的,天空格外的澄澈,空气格外的清新,似乎看东西都变得清楚了几分。

秋日的午后,透过窗棂,煦暖的阳光洒进室内,在地上映出一块块光斑,把屋子里面照的亮亮堂堂的。

花厅里面站了很多人,但是每个人都刻意的屏住了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儿动静。

这里面站了大约有十几个人,一个个都是穿着长袍,带着帽子,很有些大腹便便的,但是眼中都是透露着精明的光芒。

一看便知道,都是些生意人。

他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的,低声窃窃地说着什么。

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大小姐到!”

这些人便都是站直了一些,腰也微微的弯了下来,都是打眼瞧着上首的位置。

花厅通向后面的珠帘一阵响动,一个少女走了出来,她穿着一袭雪白的湖湘绸子的长裙,腰间系着鹅黄色的素玉带子,额头上带着一条翠绿的抹额,细细看去,那抹额竟然是用拇指大小的翡翠编成的。翡翠都是上好的玻璃地儿,水种极好,望去一片澄澈,抹额的正中间却是一块比绿翠更加罕见的黄翡。单单是这一条抹额,价值就在万两银子往上数。

这个少女正是城瑜,不过她板着一张脸,小小的人儿,竟有了几分威严。

她坐在了上首的位置上,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儿,也没什么开场白,便干脆利索的说道:“人都来齐了,便报账吧!刘掌柜,你先来。”

“是,大小姐!”

一个五十来岁略有些发福的中年人站出来,他鬓角已经有了几缕白发,但是对城瑜的态度,却是毕恭毕敬。

他从袖子里抄出来一本厚厚的账本,却不翻开,清了清嗓子,道:“禀告大小姐,正德五十一年七月到九月,咱们连氏财阀,属下管着的七家粮油铺子,进货所耗费一共十五万九千六百三十七两,入账二十九万三百五十两,伙计们的工钱总计九百五十两,仓储损失累计三千四百五十两,打点顺天府五成兵马司锦衣卫一共三千五百两,七月大雨整修铺子花费七十八两,累计支出一十六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两,净利润十二万两千七百三十五两。现已尽数入账,请大小姐派人盘点查收。”

城瑜听的很仔细,她皱了皱眉头,问道:“今次怎么多了打点锦衣卫这些衙门的支出?还这么多?”

那刘掌柜的笑笑:“去年的时候,本来咱们都是按照街面儿上的规矩,做多大的生意就找交多少的,这三家衙门,咱们的规格每个月每一家都是一百两,算起来,一季理当是九百两。自从去年大爷封了六县镇守之后,咱们这钱就不用交了。两个月前,北征军大败的消息传回来,就有顺天府的人上门催征,说是咱们欠了八个月的份子钱,要了八百两过去,之后锦衣卫的更狠,要了三千两,五成兵马司的要了一千五百两。这不,前些日子,大爷在喜申卫大败女真,圣上龙颜大悦,下旨封赏,这个消息一传来。他们就又都屁颠儿屁颠儿的上门儿,把那些钱给送回来不少,不过,总共有三千五百两说是已经花了分了,却是要不回来了。”

他言语中颇有些激愤,又带着点儿轻蔑和自豪。

“一群势利小人!”城瑜冷笑一声:“刘掌柜,赶明儿个你就带着人去他们那儿,他们欠了咱们多少,分文不落的你都给我要回来。甭管他们什么借口,花了也好,分了也罢,敢从咱们身上割肉,吃进去多少,我就让你吐出多少来!给他们三天的期限,就说三天之内不能归还,自个儿掂量着办!”

“是,大小姐!”那刘掌柜的精神一震,赶紧应了,他砸吧砸吧嘴,又有些担心道:“大小姐,咱们犯不着为了几千两银子跟他们较劲吧?这些小人,得罪了他们,可是颇有些麻烦!”

“这不是多少银子的事儿!”城瑜摆摆手:“这些银子,我还不放在眼里,是一个面子!哥哥现在在外面如此煊赫,大败女真,受封武毅伯,封松花江将军,咱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和这些势利小人客气。若是这时候把气儿受了,反而是让人觉得软弱瞧不起咱们,我不能给哥哥丢人!可都明白了么?”

这些人毕竟都是商贾,一辈子只钻在钱眼子里面的人,眼界便狭窄了一些,只知道民不与官斗。这时候一琢磨才品出来一点儿味儿来,咱们现下,已经不比往常了。这些衙门,不需要咱们巴结了,反而是得他们来巴结咱们了!

喝,这生意做的,痛快!

城瑜又道:“王掌柜,你接着说!”

“是,大小姐。”

“正德五十一年七月到九月,属下管着的三家超市,进货所耗费一共五十六万一千五十七两,入账八十九万零一千五十两……”

接下来便是大车店、书坊、布庄绸缎庄、田庄等等连府经营的营生,管着各个营生的掌柜以此上前报告收支情况。城瑜听的很仔细,也很是问了一些话,都是切中要害,显示出了很敏锐的商业天赋。

差不多过了有一个时辰,这些掌柜一一报告完毕,都是告退,只留下了旁边桌子上一摞厚厚的账本儿。

城瑜满脸的疲惫,她用胳膊支着额头,身子斜斜的靠在椅子上,闭目稍微休息一会儿。

珠帘盈动,于苏苏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丫鬟,手里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清茶和几样点心。

于苏苏心疼道:“看你累的,这地界儿怎么能休息?来,吃点儿东西,回屋躺会儿去。”

回头招呼道:“侍剑,你先下去吧,我跟你主子说两句体己话,把这盘儿放桌子上就成。”

侍剑应了一声,放下托盘,便自出去。

“你呀,我看你这几日没日没夜的都是见人,问收入,筹钱,怎么就这么拼命?”于苏苏在城瑜旁边坐下,拉着她手,微微嗔道。

“苏苏姐姐,我没事儿的!”城瑜嘴里塞了块儿点心,含含糊糊的说道。

“别以为我不知道,还不是因为他!”于苏苏气道:“前些日子你那未过门儿的嫂子传来消息,说是兵部已经行了公文,招他回京。现下算算,差不多这几日也就该到了,你这么着急的操办筹钱,还不是为了他方便?”

“好了,苏苏姐姐,我知道轻重的,你别生气了!”城瑜把点心咽下去,拉着于苏苏的手嘻嘻一笑:“哥哥现下做出了好大的事业,城瑜心里为他骄傲的很呢!前几日城瑜去给爹娘上坟,还跟他们说了,想来他们泉下有知,也定然很高兴。听说现在朝廷又让哥哥当松花江将军,又给他扩军,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性子,少不得有事要花不少钱了!我这做妹妹的没什么本事,总不能拖哥哥的后腿吧!”

“你呀你!心里就装着他一个!”于苏苏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城瑜的小鼻子,气道:“他倒是做出了好大的事业,却也一年年的不着家,也不知道心里还记挂着你这妹子不?真心是狼心狗肺,跟那许仙一般……”

花厅外面响起一个晴朗的笑声:“哟,于大掌柜的,怎么闲着没事儿干挑拨我们兄妹关系?”

“哥哥!”城瑜霍然站起来,瞬间已经是清泪布满玉容。

第三七零章 商业帝国的雏形

连子宁在家里呆了两天。

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陪了一下自家妹子。

内心里,对于城瑜,连子宁是极为愧疚的,若不是城瑜,只怕自己这个五谷不分只知道傻读书的穷书生早就饿死了,那里等得到后来的飞黄腾达。而后来自己发达之后,又是常年奔波在外,一年也在家待不了几天。而城瑜这么小小的年纪,就要操持起这么庞大的家业,为自己分担压力,虽说有于苏苏在一旁帮衬着,但是这般巨大的压力压在她那小小的稚嫩肩膀上,让连子宁想想就是一阵心酸。

这两日,总算是能够抛开一切,好好陪陪妹子。

两个人便是读书聊天,没事儿干了就捧着个点心盘子坐在水榭里一边看这璀璨的秋色一边埋头大吃,还专门回松树胡同的小院儿里头住了一晚,也算是忆苦思甜了。

连子宁来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戴章浦的,事实上,他一回来,就已经派人去戴府报过信儿了,不过清岚也很懂事的没有派人来找他。

连子宁和清岚相识于寒微之时,他们两个的兄妹情谊,清岚再明白不过。

趁着这几天的时间,连子宁也把自家的生意给好好的梳理了一下,不问不知道,原来现在自家的生意,已经是发展到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地步。

现在连氏财阀的生意,连子宁以自己后世工商管理的一些浅薄知识,大致将其分为几大板块——商业、物流、金融、餐饮、酒店。

其中自然是商业板块占得份额最大,商业板块下面又包括——绸缎庄、粮油铺子、珠宝店、超市、粗布庄等等小的模块。

其实按理说,只要超市一个,就能把所有的日常店铺中所售卖的东西全都包含了,但是这毕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根据连子宁当初的构想,超市就是要大,要全,要每日的进货量和售卖量都极为的庞大,这才能把本钱给捞回来,从而薄利多销,使得超市的东西可以在比外面的要便宜几分的情况下还能维持高额的利润。但是超市实在是太大,所需要的地面儿也大,投入的本钱也大,所以到现在为止,连氏财阀下属的超市一共不过是三家,东城西城南城各一家,相对来说贫穷一些的北城便没有开。

而超市的辐射范围也是有限的,整个北京城就像是一个正方形,三大超市的辐射范围就是一个个的圆,圆和圆中间有一定的空白区域,这些区域里面的市场,自然也不能放过,所以各色的铺子庄子,就成为了有效的补充。而现在的连记超市,更多的是走上了类似于后世麦德龙超市的模式——更多的是售卖一些大批量的货物。反正这些货物也是连氏财阀四通八达的大车店从各地顺路捎回来的东西,少了运输成本,虽然价格低一些,也是暴利。

再说绸缎庄和布庄,这两个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就像是后世的苹果专卖店和山寨机小店一样,针对的买家不同,但是其实同样的赚钱。

绸缎庄针对的是高端市场,里面售卖的都是湖湘绸子、苏绣、蜀锦,甚至是云南那边少数民族的大金大红色的云锦都有卖的,价格也是极为的昂贵。像是云南临安府白溪蛮那些巧手女子织成的白溪缎,都是大红色,大金色的,绸缎纹理细密,光滑无比,而且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颜色极为的炙热绚丽,又是飘飘渺渺的,宛如黄昏时节天际的云霞一般璀璨。这样的缎子,一丈长就是五十两银子,就这个,还是供不应求。而绸缎庄里面几十两上百两一件儿的成衣,也是很不鲜见。

而布庄里面卖的东西自然就要便宜许多,他们针对的是京城人数最为庞大的低端市场,寻常百姓人家自然不会那么奢侈的穿绫罗绸缎,花几钱银子给孩子置办两件儿新衣,扯上几尺粗布做的衣服结实又耐穿,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布庄的衣服,单件儿利润自然就薄了一些,但是问题是,量太大了。本来乐陵县张家是整个北京城最大的粗布供应商,而后来,他白袍军起事,这一块儿自然就断了,使得京城的粗布供应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连子宁当了六县镇守之后,便把这一块儿生意给接了过来,六县之地每年有超过十万匹差不多五十多万丈的粗布流入连氏财阀,然后又通过连氏财阀流入市场。

这样算起来说,粗布上面的利润,其实比绸缎庄还要大一些。

而物流方面,则是大车店,这个时代的物流,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方式了。

其实真正算起来的话,大车店的生意,才是连氏财阀这个已经有了雏形的商业帝国的命脉。城瑜在大车店的生意上投入极多,这一年的时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连记的大车店,线路达到了三十多条,四通八达。向北能到达辽东和奴儿干总督区的边界,向南直达湖湘,向西能到西安府,西南能到川滇边界,东边能到天津卫沿着海岸一直到的南直隶!

三十多条线路,上千辆能载三十多人的大车,不但能够载客赚钱,而且能得到各地的商业信息。去的时候,回来的时候,都能捎上大宗的货物,连记其它的店铺的货源,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大车店里进的。连记之所以能够发达,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连子宁官居高位,少了许多的打点琐碎,无论各种手续,办起来都很是顺利,也无人骚扰,有一个很好的经商环境。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大车店的存在之后,成本下降,价格自然就低,国朝百姓对价格是最敏感的,最是重视蝇头小利。

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了竞争力。

而在金融模块,现在连氏财阀是刚刚涉足,陆续的开了两家钱庄和三家当铺,实际上这个年代,最为暴利的生意之一,就是钱庄和当铺。这就像是后世的银行一样,银行自然是暴利中的暴利行业。更何况,这个年代的钱庄,你若是往里面存钱,钱庄不但不会给你利息,反而要收你的钱。存钱也赚钱,放贷更赚钱,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餐饮方面,现在京城中归属于连记的酒店达到了五家,利润不算太大,但是有个好处,酒楼之地都是消息灵通的所在。财阀中常年都在里面派了人,收集各种消息,其中获利匪浅。

而酒店业,在这个年代,称为客栈更加准确一些。

是专精还是广泛涉猎,这个话题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没争论个清楚,但是在连子宁看来,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跟后世相比,消息相对闭塞,流动也不发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能把面包做大,做的综合起来,利润是非常惊人的。连氏财阀自然是走的这个路子,至少现在看来,各个板块结合的相当好。

连子宁也终于知道了现在自己手头上能动用的资金有多少。

这些时日,那些得自扶桑的珠宝,又是卖出去了两成,这一方面现在已经是囤积了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就这个,那批珠宝还剩下了很不少。

他现在的收入分为以下几块儿:官道刘镇的钞关收入,官道刘镇商会的收入,连氏财阀的收入,浮波商会的收入,以及在日本那边儿石见银山的分成。

官道刘镇占了钞关的便宜,现在已经成了京城南部的一个很繁华的商业重镇,在稳步的发展之中,不过市场基本上也是到达了一个饱和的程度,想要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

现在商会那边,每个月都能有六万两左右的进账,而钞关的入账,则是稳定在五万两上下,偶有波动,却不会大。

连氏财阀的生意分为国内国外两部分,国内部分生意规模扩充了不少,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每个月都是在二十万两上下。一年下来,就是二百余万两,这个数字看上去很是庞大,实际上并不算什么,大明朝不少经营海外事业的大商贾,声名不显,实际上收入远超于此。

而国外部分,则就是扶桑的那些产业,前一段时间,扶桑那边已经着人捎来了消息,至八月为止,扶桑的生意,扣除成本和一切中间费用,已经净赚了六十九万两。不过这些银子,还在路上,准备下一次商队再去的时候随商队一起回来。上一次城瑜随连子宁去往扶桑候,在扶桑卖出去的那些货物,不但把所有的本钱都赚回来了,还有十万两的净赚。

而浮波商会这方面,上一次连子宁从中获利十万两,而就在半个月之前,由刘良臣牵头,又是组织了商会所属的商人,乘坐着连记的大船,在威海卫战舰的护送下,去了扶桑。这一次的商人更多,规模更大,估计收入也能更多一些。

另外就是扶桑石见银山的收入,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几十万两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现在暂时还是没有消息。

上一次在五岛山城缴获的那四十万两白银的纯收入,还没有动用,现在还躺在库房里睡大觉呢!

这样算下去,连子宁常规收入,一个月在三十一万两,不过这些收入,每个月有三万两是要送到戴章浦府上的,还有应付兵部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能省下二十七万两。这些钱,自从连子宁走之后的几个月都没有动用,三个月下来,算算就是八十万两左右。

再加上珠宝收入一百一十万两,五岛氏那边收入四十万两,扶桑生意和浮波商会二十万两,连子宁赫然发现,自己现在手头上可以动用的总资金就达到了二百五十万两!

这是一个相当骇人的数字,相当于大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白银部分的两成还多了。

而可以预期但是有没有在手中的收入,差不多是一百万两上下。

连子宁不由得诸多感慨,看来自己的妹子,还真是经商的天才啊!一般人,就算是给他这般那般的条件,短短两年,又怎能锻造出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不过支出也有不少,扩张店铺,购置房产,购买各种工具,加起来大约花费了得有二十万两上下。

而最大的一笔支出,则是在一个月前,和寿宁侯府的一笔生意。

城瑜花费五十万两白银,从寿宁侯爷手下买了两艘浮山大舰,这一次去往扶桑,就是用的这两艘大舰,便把所有数以千万斤的货物都给装进去了。对于这个决策,连子宁是很赞成的,乍一看这一下子花出去的钱不少,实际上海外升级利润极为丰厚,所缺的就是能抗海浪,能载货物的远洋大舰,多跑上两趟扶桑,这钱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要再给商会留下五十万两的本金,连子宁能动用的钱就在一百七十万两。

对于规模日渐庞大的武毅军来说,这些钱,并不算多,因为接下来,就要有大批大批的支出。

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初一,正德帝召见连子宁的旨意来到了连府。

不是经过内阁的圣旨,而是类似于口信的中旨,招连子宁在乾清宫东暖阁见驾。

因着名字里面带了这么一个清朝的清字,又带了一个乾隆的乾字,许多人便以为乾清宫乃是清朝时候改名的,实则不然。“乾”乃是“天”的意思,“清”乃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自从永乐十八年建成以来,这座大殿一直是皇上处理政务的所在,而在明朝,这里也是所有皇帝的寝宫。而后来这里也成为了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

第三七一章 谷王

实际上,不要以为明朝皇帝荒淫无道,少在这里居住,明朝皇帝应该说是中国历朝皇帝中少有的一群痴情种子——洪武帝和马皇后,永乐帝和徐皇后,仁宗和张皇后等等等等,基本上明朝所有皇帝都是对一人很是钟情,更别说宪宗朱见深情迷万贵妃,弘治帝后宫中只有张皇后一人,而神宗朱翊钧和郑贵妃纠葛数十年,更是被引以为痴情典范。

这一次是连子宁第一次单独面圣,自然要很是慎重,早早的就起来穿衣打扮,等接到了口信儿之后,便是随着前来传旨的小太监出了府门。

这一次来传旨的,还是林元,两人已经很是熟稔了,一路走着便小声的言语。

从侧门进了紫禁城,过了三大殿广场,进了那一个贯通内廷外廷的月洞门,便是来到了大明朝最为核心之地的内廷。

乾清宫乃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林元引着连子宁来到了乾清宫御台下面,在御道边儿上候着了。

林元颇有些歉意道:“伯爷,却要委屈您在这儿等候片刻了,今儿个有大朝会,皇上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下朝,可能得那时候才能召见您!”

连子宁笑道:“林公公且请自便,本官从小打熬的好身体,站这一会儿,不碍事的。”

心里却是明白,只怕不是一会儿的事儿了,大明朝的大朝会向来以拖沓和不准时著称,一场大朝会从早开到晚的也不罕见。

林元告了个罪,便是离开了,当初去往辽东传旨的差事,大伙儿都以为战火蔓延如斯,去这一趟凶多吉少,内廷这些太监们尤其怕死,一个个推三阻四的谁愿意去?后来林元主动接了这趟差事,正德帝便记住了他,回来之后便有拔赏,现在已经是从六品的司礼监长随,虽然听上去不大,但是能够在司礼监里学习行走,那就是极大的恩宠荣耀。要知道,哪个司礼监大太监不是从给人端茶倒水爬上去的?

这就像是文官中的那些翰林一般,官儿不大,也没多少权力,但是想当内阁首辅,若没这一层资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

现下大朝会开了,内廷的大太监们也要上班儿处理政务了,林元还得赶紧过去伺候人呢!

连子宁立在御道边儿上,便是无聊的东张西望。

内廷之中,明显侍卫少了很多,内监宫女却是穿梭不停,人来人往,只是脚下都是飞快,也不知道匆忙什么。

乾清宫门前站岗的府军前卫带刀官目不斜视。

等了足足有一个时辰,也没见正德皇帝的依仗出现在视线之中。

没等来正德皇帝,却是等来了另外几个不速之客。

从乾清宫的东边走过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大约三十岁的华服青年,长的很是英俊,面色是健康的古铜色,两条眉毛隐隐向后飞起,嘴角微微翘起,神色间颇有些桀骜。他身高腿长,步幅很大,速度很快,迈步之间很是有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显然是一个充满自信之人。在他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都是哈着腰,满脸巴结的陪着笑说话。

这青年戴着黑色的翼善冠,也就是常见的乌纱帽,只不过折角是向上的,他穿着一身大红色的常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绣着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遥Ш屯ㄐ湟',腰间是金犀玉带,脚下踩着黑色的软皮靴。

当连子宁看到他常服上前后级两肩绣着的那金色的盘龙之后,便是赶紧低下头,让到了一边。

按照大明朝永乐三年的规定,皇上的常服,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而明朝皇太子和诸王,所传的服装和皇帝的样式差不多,不过皇帝是黄色的,他们是赤色的。

正德十七年,皇后李氏产下皇子,因嫡长子故,尽管皇上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还是立刻就宣布将其立为皇太子。但是正德三十五年,太子触怒皇帝,被废黜,正德三十七年,复立。正德四十年,又是被废黜,这一次直接被皇上囚禁于中都凤阳宫中。

现在大明没有太子,而根据连子宁所知,这些年正德皇帝勤恳播种,虽说收成不太好,但是由于基数太大了,也有了数十个皇子帝姬。除了那些夭折的之外,现在一共是三十七个皇子,二十五个帝姬。其中成年的皇子有二十七个,成年的帝姬有十六个。

这个数据,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毕竟明朝的皇帝子嗣都是不太繁茂,正德帝在这一方面已经是可以笑傲他的父祖。

连子宁起于寒微,并不是那种世袭的世家子,自然和皇子这种高居云端的动物没打过什么交道。对面过来的这个皇子他自然也是不认识的,并不知道是哪一位,心里暗暗嘀咕着:“这位皇子龙行虎步,气质囧异于常人,带着一股霸道之气,显然是很有实力的皇子,也不知道是这些皇子之中的哪一位,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三皇子,十四皇子?还是哪位?尼玛,太多了,谁分得清楚……”

连子宁就记住了几个声名格外显赫,权势胜重的皇子,其它的,也就都记不得了。

不过无论来的是哪位主儿,都不是自己找惹得起的,还是老老实实站到一边的好。

却没想到,他不想找麻烦,麻烦却找他。

连子宁老老实实的低着头站在一边,那脚步声逐渐接近,忽然却是在他面前停住了,连子宁便看到几个影子停在自己面前,接着一个声音便是传来:“你就是连子宁?”

连子宁苦笑一声,抬起头来,便看到那个年轻人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看上去很是欢喜的样子。

他赶紧弯弯腰,行了个礼,恭敬道:“下官正是连子宁,下官常年奔波在外,未曾见过众位殿下,不知是哪位皇子当面?还请殿下赎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