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神逍遥-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运一道,他是经历过了这么多,还有他上一世总结,和其他世界不断的实验,自认已经是水平不低了,绝对的不会判断有错。
  记得王氏女名字中有着一个凤字,再联想到袁龙的这个龙字,组合在一起肯定不是攀龙附凤,应该是龙凤呈祥。
  龙凤呈祥这代表着的含义他岂能不清楚,要是如此怪不得袁氏想要求取王氏女。
  他和袁龙冲突,这已经说明王氏女不凡,幼凤命格应该为真。
  想到此处,杨启峰露出淡淡的冷笑,袁龙想要龙凤呈祥,他何尝不想要,只要迎娶了王氏女,他也是能够凑出龙凤呈祥来,他手中出现了一枚晶莹剔透的珠子。
  看来此番王府之行,这一枚龙珠的缘故也是不小,幼凤命格天然的被龙珠亲近,所以这才演化了这一场变故。
  这是龙珠增强气运后产生的,机缘和祸患从来都是等于号,机缘渡不过就是劫难,而劫难渡过就是机缘。
  休要说外面的留言已经把他给逼迫到了不得不争的地步,就说这知道了王氏女为幼凤命格,他岂能够放弃,迎娶王氏女,少奋斗十年。
  就算是方杰和朱长烈加在一起,也不如龙凤呈祥这特殊命格带来的气运增长多。
  看来王家那里还要再安排一下,不然王方远坚持不住王家的压迫而把他给放弃了,这可就蛋打鸡飞了。
  仔细算下来,杨启峰他发觉自己州试之后,不,应该说是州试前,也就是孙青死后,他顺当太多了,远不如以前艰辛了。
  这一切都应该是这本《经》带来的变化了,无愧于昊天上帝埋藏下的手段,要他只是一名土著,还真的不敢用,但作为一名轮回者,事不可为还是能够跑的。
  去了其他世界,昊天上帝追的过去?


第221章 殿试
  汉林殿!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下檐为重昂五踩斗。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
  杨启峰跟随着宦官落座于自己位置之上,他环顾四方,这一座汉林殿乃是大汉专门为科举建造,要是新朝建立,会推平这座汉林殿而重新建造。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
  这可不是一座宫殿这么简单,在这里面不知道布置下了多少手段,科举大汉不敢正面干扰,但侧面影响倒是不禁止,毕竟这也能够当做一种考验。
  科举取士,要的是英才,连这点考验都渡不过去,算的上什么英才。
  众位考生,肉眼可见,他们各自端坐,神色肃穆不言苟笑,决定一生命运就在此刻,要是能够高中进士,这如同鲤鱼跃龙门。
  休说名列天籍成为真人,就算是踏入仕途,也是能够平步青云,授官至少也要一县之长。
  杨启峰平和的目光突然一凝,他注视到一位少年,这位算不上英俊,他额头略微宽大,眼睛略微狭小,看上去不起眼,却是一位后世惊天动地的人物。
  《帝》在他身上,同时对付也有着感应,朝着他望来,二人目光交汇,却是又各自移开。
  《经》散发着淡淡的热浪,这一本《经》品级极高,杨启峰他自科举开始携带进入,从始至终都未被检查出来,不论是何种手段都是如此,乃至于这次殿试检查也轻松通过。
  目光错开,杨启峰注视到他眼底中还有一个瞳孔,这是重瞳,此乃异象,上一世有此异象者,乃徐州李天赐。
  当《经》热量消退,对方眼底之中,哪里还能够看出重瞳的影子。
  重瞳子,翻遍史书,这无不都是霸主,铁定的造反派,要是大汉晓得,一定会进行捕杀,但很可惜,《帝》在对方身上,就算是把李天赐抓起来,也不可能查出重瞳来。
  对于《经》的伪装能力,旁人不清楚,杨启峰心中岂能没有数,和孙青大不同,李天赐可是怀抱通灵宝玉出生,生来就有大运,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就成了气候。
  可不像是孙青刚刚重生,正是出于低谷,而哪怕是这低谷,杀了孙青也动用了两位元神,外加两位真人的豪华阵容。
  杀李天赐要何等阵容?这是一位大敌,不过是未来的。
  《帝经》被拆分成为《帝》《经》,这是要他们一统南北,然后做最后的角逐,如今是冲突不起来。
  踏踏踏脚步声清晰传出,汉林殿中端坐群人,却是鸦雀无声,凸显的脚步声格外清晰。
  随着声音越发响亮,走进来的乃是一位身穿道袍的一名道人,他扎着发鬓,青色道袍,脸上悬挂着淡淡的笑容,双眸幽幽如汪洋之水,他缓缓走到上方。
  只要目视道人,无不心中生畏,杨启峰也不曾例外,这是一名地仙,他和当初广元地仙给杨启峰的气息类似,但这位地仙正处于巅峰,远不是广元地仙能够媲美。
  一位地仙现身,足以看出殿试天庭极为重视。
  平时地仙无不居于福地之中,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人物,想要亲见也唯有殿试了,三年一次的殿试,都需要地仙主持,对于地仙而言这样的频率可不低。
  三年对凡人很长,对地仙也只是一瞬的事情,但历届科举,必然委派地仙主持,他们不得不来,这就是天庭。
  “请上官开启考卷!”
  “可!”道人嘴唇蠕动,吐出一字,他手掌之中出现了一卷七彩玉蝶。
  七彩玉蝶光彩炫目,他轻轻的一按,瞬间杨启峰摆放在身前的空白纸张,上面开始泛起墨黑色的文字。
  文字一个接着一个开始出现,转眼间空白的试卷已经布满了文字。
  杨启峰他提笔看着题目,他直接开始书写起来,伴随着杨启峰下笔,他视野开始模糊,身上有着一股轻飘飘之感,仿佛是在飞翔。
  他晓得这不是错觉,而是他的灵魂却是被吸纳到了天庭法域之中,这一次科举不光是答卷,还有着实践。
  视野再一次清晰,他身披甲胄,腰间悬挂着一柄三尺长剑,身后鲜红色的披风,正伴随着呼啸吹来的东北风不断的抖动。
  他身旁众将汇聚,把他拥簇在中央,身后大军云集,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仿佛是看不到边际,他们训练有素,手持长枪耸立着。
  “大将军南征方逆,北伐辽寇,大小百余战,这才保得大汉社稷不坠,”
  “如今天下烽烟处处,反王乱匪层出不穷,我等跟随大将军南征北战,本无怨无悔,可这朝廷重文轻武,低贱我等武人,”
  “以大将军之尊贵,还要受李相如此侮辱,骂我等都是走狗,这也罢了,但李相胆敢污蔑大将军有谋反之心,这是要诛杀大将军,”
  “索性我等不如反了这朝廷,”
  “王将军说的不错,朝廷无道,赋税多如皮毛,天下早就苦不堪言,这才有方逆振臂一挥,天下黎民纷纷响应,旬月之间各州皆有反贼,”
  “不,如今方逆虽平,可反贼之言已经无存,如今天下都称呼为义军,大汉以失民心,如今天下十三路反王之中,”
  “太原王氏,更是天下望族,如今已经南下攻略关中,要是关中沦落,王氏大势已成,已具有吞并山东之势,”
  “大汉已成一艘露底之船,将要沉没于大海之中,大将军不可自误,再乘坐此船,”
  “我知大将军心有匡扶大汉之心,但时至今日局势已经不可挽回,汉室诸臣早就腐朽,只知争权夺利,值此关键之时,还要诬陷大将军谋反,”
  “汉室不可扶,不如出降王氏,不失公卿之位!”


第222章 权臣?
  杨启峰目光闪烁!
  他此刻神志清明,无一丝被遮掩。
  他心中极为惊讶,自己未曾被蒙蔽掉,初入的考生都会被蒙蔽露出本性,这才是大汉不惜成本建立汉林殿的缘故,因为他们需要借此判断考生的本性。
  如眼前这一幕,要是大汉没有通过汉林殿影响,他是说什么也不会相信的。
  天庭高高在上,并不锱铢必较,毕竟大汉执掌人道,天庭岂能处处去干扰,要如此天庭也不在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执掌天道,代天刑罚!
  他电光火石就把自己的状态考虑的清楚,这殿试被蒙蔽气运越是深厚者,挣脱蒙蔽的时间就越短,但也做不到从始至终都保持清醒。
  龙珠?不太可能!
  这一条真龙只是地仙,要是天仙才有可能,这应该是《经》的作用了。
  到底是出自昊天上帝之手,有此能耐倒是不足为奇。
  当啷一声,杨启峰他拔出了自己腰间悬挂的三尺长剑,他一剑朝着刚刚说话之人砍下,三尺长剑在半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准确无误的砍中此人的脖颈。
  硕大的头颅飞起,脸上悬挂的笑容缓缓僵硬,鲜血不断的喷发,尸体径直的倒了下去。
  杨启峰一脚踩踏着着尸体,他厉声咆哮喊道:“我周琅世受皇恩,封大将军,岂能投贼,”
  “再有劝本将投贼者,犹如此人!”
  杨启峰目光凌厉的环视四方,眼见众将都被震慑,他心中觉得这刷分还是不太足,这殿试模式他都清楚,大汉能够影响到他殿试,肯定是在外界观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此刻岂能投贼,要如此他辛辛苦苦刷下来的忠诚孝子形象可就要崩塌掉了,在获得这大汉忠志之士的信任可就难了。
  如今大汉虽越发动乱,可并不缺乏忠志之士,尤其是黄巢未曾起义,大汉还具备着镇压天下,横扫一切牛鬼神蛇的力量。
  正是他吸取大汉养分发展的时候,这忠臣孝子的姿态一定要做的十足。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圣上之意,岂是我等臣子能够揣摩的,此番圣旨以下,命我持节出征讨伐王氏逆贼,虽死无悔!”
  忠臣孝子的话语刷的足够,杨启峰他这才一改话语,开始安抚众将,考杀人震慑,不是长久之计,只能够一是起效,如今大军外有王氏逆贼,后有李相专权污蔑,可以算是内忧外患。
  不安人心,大军虽广,却是无战心,一触即溃,尤其是这李相不是傻瓜,能够爬到相位,哪里会有傻瓜存在,至此大汉存亡之际,还要污蔑他,定然是和王氏勾结起来了。
  “方将军前日你禀报李相勾结王氏谋反,为防军中有将领被王氏收买,特献计试探军中王氏耳目,我按照计策而行,果然建功,试探出此贼,想此贼跟随我多年,竟然也被王氏收买,”
  “真是令人心寒不齿,如今军中逆贼已死,当依照方将军建言肃清朝中乱臣,确保我等出征后方安稳,”
  “大将军能听末将之语,实在是让末将惶恐,”方将军一愣,但旋即他露出兴奋之色,开口接上话语讲道:“李立明为我大汉丞相,但实则乃是王氏逆贼之臣,”
  “如今党羽遍布京师,正是打算把大将军外派出,好控制京师,举城送给王氏逆贼,”
  “我等当回师一击,斩杀逆臣李立,清君侧,正朝纲!”
  “清君侧,正朝纲!”众将本来低沉的态度,一扫而空,各个变的龙精虎猛起来。
  大汉乃是一艘破船,就是因为这帮乱臣贼子的缘故,如今大汉还雄踞关中,具有蜀地,他人占据这两地,立即就是鲸吞天下的气势,大汉为何就是日暮西山,还不是因为他们。
  至于其他什么制度和体质,他们却是不懂,只要不对就往这李相身上栽赃就可以了。
  成功挑起众将士气,杨启峰心中松了一口气,杀李相,这可不是一位忠臣该干的事情,一直以来他手握重兵,和李相斗争处于下风,就是因为扼守忠臣底线。
  所以是处处被动,至今未死,也是因为手中有兵,如今杀了李相这就是权臣了。
  此举是不得不为,他也想刷一个赤胆忠臣的模样,直接挥军征讨王氏,但结果就是兵败身死,这考核结束分数肯定不高,这忠臣孝子的形象建立,也是要基于一个前提,就是他高中。
  不中进士,再是忠臣,大汉也不会在意,二者是质的差别。
  大汉如今局势,不当权臣,独揽大权,整顿朝纲,大汉必亡,此点外界那诸公肯定晓得,而且他也在王方远府邸上献计过。
  当时只是有感而发,刷一下自己的本事和忠诚,如今竟然能够在此地实验,他不相信是巧合,这肯定是王方远他们付出了极大代价才促成此事。
  大军训练有素,这一支军队乃是他南征方逆,北伐辽寇,大小百余战淬炼下百战精锐。
  只要整顿京师,安定人心,无后顾之忧,被人断隔粮草,派遣一将扼守函谷,把王氏阻于关外,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如今一副山河破碎的模样,还不是人心不稳。
  只要人心定下,众将和士卒有出路不在绝望,这百战精锐岂是王氏那东拼西凑的杂牌能够打得赢的。
  扫平关中和蜀地不臣,轻赋税,鼓励生产,关中和蜀地,这可是王者之基,几年定当恢复元气,到时候兵精粮足。
  区区一个太原王氏岂是对手,出兵伐王氏,取太原,再下洛阳,然后横扫河北,最后取江南,一统天下。
  “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将军打开城门,迎大军入城!”方将军上前双手抱拳沉声道。
  “不,前锋交付给前将军,”
  “方将军有重任,带兵扼守四门,巡查京师,京师乃我等根基,绝不能乱,”
  “大将军放心,末将晓得,”
  “回师!”
  “诛杀李立,清君侧,正朝纲!”


第223章 冠盖青史
  汉林殿!
  某处后方,乃是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
  犹如一座高台,一层层的累积营造,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
  此刻王方远等诸人,全部汇聚于此。
  龙头之中,却是吞吐着道道的水流。
  哗哗流淌的水流中,依稀可见一副影像,其中被重点观看的赫然乃是杨启峰!
  “好,”
  “好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果然是我大汉忠志之士!”
  “经过三年修养,大汉终于出兵了,”
  “什么大汉?我看是周琅出兵了,”立即有人反驳讲道,他胡须全白,满脸褶皱,脸色却是红润,根本未到行将就木之时。
  “杀丞相,诛百官,排除异己,独揽大权,”
  “这三年不知道兴起多少杀戮,杀的是人头滚滚,如今关中和蜀地已经不知有汉,”
  “李大人错了,”王方远化为了杨启峰急先锋,他断然的否决了对方话语,目光闪烁着淡淡的光芒,语气喜悦的讲述道:
  “这李立勾结王氏,把周琅派遣外出迎敌,不杀他,就算大军再精锐,断了粮草补给,最后也要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唯有先诛李立,独揽大权,才能稳定朝纲,”
  “独揽大权这是权臣,”李大人怒斥道。
  “大汉至此,非权臣不能挽回大局,你看自周琅诛杀李立,独揽大权,稳定京师,只派遣一将往函谷就抵挡住了王氏大军,”
  “其后从容收拾四方,轻徭役,免赋税,鼓励生产,开始休养生息,这才短短不过三年,聚集蜀地和关中之力,元气以复,兵精粮足,出兵太原伐王氏,”
  “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王氏一灭,再下洛阳,天下大势已经明朗。”
  “大汉中兴,就在眼前!”
  “中兴,怕不是洛阳陷落,就是这周琅篡位之时,到时候建立的乃是新朝!”李大人冷冷的讲述道。
  “此内贼要比外贼还要可恨可恶,”
  “多说无益,事态演变,接下来即可晓得,”
  。。。。。。。。。。。。。。。。。。。
  “汉军万胜,汉军万胜,汉军万胜!”
  声音整齐,伴随着战鼓鼓声,汉军排列战阵,大步向前不断推进。
  杨启峰端坐于战车之上,他冷冷的注视着前方襄阳城!
  “恭喜丞相,攻陷襄阳只在今日,只要襄阳一破,荡平吴贼,余下扬州传檄可定,”
  “届时九州一统,天下再归大汉,丞相只手挽天倾,遍数史书,无任何一人可比,”
  “凭此功绩,汉帝可退位,丞相!”
  “住口!”杨启峰冷冷的打断了身前这位谋臣的话语,他语气果决的讲道:“本相对大汉之忠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岂容你污蔑,”
  “此番念在你以往功绩,饶你一命,革去所有职位,回乡养老去吧!”
  “丞相不可自误,”
  “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古权臣不篡位者,岂有好下场,”
  “丞相独揽大权几十年,剪除天下群雄,何等英雄,为何看不穿此点,皇帝虽是傀儡,但一日不废,他一日就是至尊,”
  “不满丞相者,自然会汇聚其身旁,此等人根本杀之不绝,不除根源,未来丞相必遭横祸,”
  “丞相对大汉赤胆忠心,可以不惜己身,但不为子孙考虑,”
  “一人身死,连累九族,”
  杨启峰冷冷的注视着这位谋臣表演,最近一些时日,类似这样的话,他听的太多了,无不都是逼汉帝退位。
  要是真实的世界,他早就把那汉帝逼退位了,他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但这不过是虚幻世界,他岂敢这么干。
  旁人不清楚,他心里怎么可能还没数。
  此时才算是最为考验演技的时候,要是他一心为汉室,而无半点私情,这看去实在是太假,外面诸公哪一个是易于之辈,还看不出这是他的虚伪表演。
  所以要忠汉室,还要顾全自己的私情,要不是这一方世界,天庭中天帝是一言堂,连一个王母还有紫薇都没有,无法制衡天帝,他岂会这么麻烦。
  不能篡位,可君主立宪制,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天帝独揽大权,见到这样的制度,岂能乐意,肯定不符合上意,是自找麻烦的事情,他是不能干的。
  杨启峰微微一叹,他走下战车,搀扶起谋臣讲述道:“你跟随我十多年,岂能不知,我实无篡汉之心,”
  “前半生一心为大汉东征西讨,实在是李立勾结王氏,大汉已到危亡之际,我不得不独揽大权,踏上权臣这一条路,”
  “如今九州大半平定,襄阳旦夕可下,我却是心中无喜,”
  “因我晓得,你等都望我更进一步,荣登九五,御宇天下,”
  “可此举不合我意,遍数史书,如这般开辟新朝者数不胜数,如前朝太祖,昔年也不过是旧朝之臣,一朝动乱,以匡扶之名,聚天下人心,当根基深厚,却是废除旧朝立下新朝!”
  “而匡扶旧朝,削平天下,还政皇帝的事迹可有?”
  “没有!”谋臣冥思苦想一刻钟,这才蠕动着干裂的嘴唇,极为苦涩的讲道。
  “正是没有,”杨启峰他哈哈的抚掌一笑,语气不复刚刚低沉,而是嘹亮起来讲道:“我正是要走前人为走之路,”
  “而未来青史之上,超越我者,还有何人?”
  “哪怕如大汉太祖,英明神武,没有几人能比,可还是有大成太祖可以比肩,”
  “建立新朝,也只是享受富贵几百年,而留名青史,万载之后,不知大汉高祖,却依然知我,”
  “而子孙富贵,只要死我一人,圣上不会为难他们半分,反而要封异姓王,与国同休,树立榜样,鼓励后人,”
  “我这一生,纵横沙场,大小千余战,享受过荣华富贵,也尝试过权倾天下,”
  “此生足矣,但求我之光芒,冠盖青史!”
  “奥斯卡,欠了我一座小金人,”杨启峰仰望天穹刷着逼格的同时心中默默想到。


第224章 一甲
  汉林殿外!
  伴随着殿试结束,众多考生纷纷走出。
  杨启峰一边朝着外面走来,一边轻轻的揉捏着自己的眉头。
  这一次殿试实在是耗费心力,外面不过是半日光景,在里面却是有几十年变迁,此刻离开后才洞察,哪里有什么几十年,很多年限都都是一晃而过。
  只是他在其中未曾察觉罢了,到底不是真实世界,唯有几场重要战役和决定是真的,其他都是自我演化。
  不过就算是如此,也把他的心神耗费的厉害,毕竟一边要完成一统大业,一边还要刷忠心,他最后的表现肯定能够让这大汉群臣满意。
  赤胆忠心,他们相信却是有狐疑,可要是追求青史留名,这就值得信任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求的不过是名和利,他不求利,自然求的就是名,真当这一些大汉忠臣不求名利,他们求的和杨启峰一样,也是名。
  此番就是要告诉他们,这是自己人啊!
  缓步走下雕刻着石龙的台阶,这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动态十足,生机盎然,已经无法吸引杨启峰了。
  下了台阶,他便随着人群离开回去了。
  他要好好的休息,把自己损耗的心神全部都补回来,回到自己府邸之后,杨启峰他是倒头就开始呼呼大睡、
  恢复心神最佳的方式,就是睡觉,至于修炼,他现在已经不想了,也没有这一个心思。
  这决定命运的考试,杨启峰他自认是不错的。
  于此同时,皇城,汉林殿!
  考生全部离开后,接下来就是开始排列殿试名次,开始举行最为重要的一幕了。
  道人站在汉林殿中央,他手中持有着七彩玉蝶,记录了每一位考生的所有成绩,他环视左右,看着这汉林殿中的正副考官,监试巡吏、等等杂七杂八的人选。
  他直接淡然一笑,开口徐徐讲述道:“科举取士,乃是天庭所定!”
  “县试,郡试,州试,京试,天庭管理不严,但唯独这殿试,关乎天籍,必须交由天庭裁定,我等是没有权力左右。”
  “还请诸位大人歇息一刻钟,天庭裁定即会下达!”
  “我等晓得,”考官应下,科举举办了这么多届,但这一番话,却是每一次都要诉说,此乃规矩,明确权责。
  七彩玉蝶散发着蒙蒙光亮,一张张考卷却是被吐出,仿佛是洪荒猛兽的嘴巴,张张的悬浮在半空,最后罗列在一起,最上面一张,赫然的书写着一个丁字。
  “按照惯例,所有考生考卷会分为四等,甲,乙,丙,丁!”
  “前三者不用言,这最后者丁,却是按制废黜,丁卷全部都是落选者,”
  “来人搬走!”考官凝视着这厚重的丁卷,心中叹息,历次科举,一甲三人,二甲三十六,三甲七十二,一共才一百一十一人。
  而前来考取的九州考生,却是历年都有万人左右,可想而知科举之难,天籍之贵!
  “这是丙卷,一共七十二人,位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天庭定人选,朝廷定名次,诸位大人还是议一议?”
  “还请上仙稍候!”考官恭恭敬敬对道人一礼,然后他郑重接过七十二分丙卷,然后分发众位考官手中。
  丙卷他分发极快,但他手中考卷不见减少,每一份都是七十二张考卷,此种景况三年都见一次,早就是见怪不怪了。
  众位开始仔细观看起来,王方远接过考卷,他并未仔细观看,而是一卷接着一卷的翻看起来,他正在查找周琅名字。
  这个是周,他翻开心中刚刚产生凉意,旋即心中就浮现喜色,他脸上神色沉稳,根本不为所动,这城府他还是有的。
  不是周琅,是周瑁!
  “也算是不错了,能够高中三甲获得赐同进士出身,勉勉强强也能够名列天籍,虽然只是最次一等。”
  三甲卷子都被王方远观看一遍,并未看到周琅名字,他心中安稳了。
  周琅此番必中,只是二甲还是三甲的问题,三甲并未有,那么就是二甲了。
  “天庭择人,乃是按照气运和道韵,倒是不需我们观摩气运,唯一欠缺的就是对道韵评估优劣,这才是我等要做的事情。”
  他们各自商讨,不断的议论,其中汉林院诸位前朝天人,处处可见他们和大汉考官争吵,道人犹如未见,站在一旁微笑如故。
  不断争吵,也在不断妥协,很快三甲名额便被定下来。
  冀州周瑁,三甲头名,王方远冷笑一下,并未多有反对,以这周瑁的才情,不中二甲,都算是失败,具体多少名已经无疑义。
  倒是要给这一些前朝天人一些颜面,毕竟这三甲排名无疑义。
  “三甲暂定,再看乙卷!”道人眼见商讨完毕,他不耽搁,直接催动七彩玉蝶,又是一份卷子吐出。
  这一份卷子纸张青色,散发光彩,耀眼夺目。
  “竟然还无周琅,”王方远他把二甲名字检查一遍,本来安稳的一颗心,却是不由的快速跳动起来,这是高中一甲,还是已经在丁卷中被罢黜了。
  不,不不会罢黜。
  周琅之才,虽无惊才艳艳,但胜在中规中矩,殿试更是发挥出色,不敢说名列前茅,可绝对有着中游水准,按道理应该在二甲之中,此刻未现,应该是一甲!
  二甲排名,却是更为迅速,到了这一步,天庭意见极为重要,这卷子被从七彩玉蝶中出现,本身就有着排序,这就是天庭的态度。
  此点不得不考虑,基本上二甲的更改和天庭排序相差无几,能够变动的少之又少。
  “接下来就是甲卷了!”
  三份闪烁着紫色的考卷从七彩玉蝶中飞舞而出,淡淡的紫色光点不断的弥漫,照耀着考卷的不凡。
  王方远看着一甲名字;李天赐,冯宇,周琅!
  “好了,三甲名单全部都在此地,接下来就是要送呈上去,要汉帝亲自阅览批注,定下这一次科举名单,”
  “还请这位大人速速前往!”
  “好!”


第225章 汉帝
  未央宫!
  夜晚,灯火通明!
  一甲三卷,二甲三十二卷、三甲七十二卷!
  全部都分类摆放在桌案上,王方远站在桌案前,他看着桌案后端坐的汉帝。
  汉帝未老先衰,两鬓发白,面露倦容,和他记忆之中丰神俊朗的模样相差太大,一时之间他竟然有一些辨认不出。
  汉帝一卷接着一卷的翻看,圣旨摆放在一旁,渐渐的汉帝沉稳的表情泛起不耐之色来,显然对于阅览这科举考卷心中厌烦起来。
  王方远不由的一叹,不由的想到了昔年汉帝为太子时,二人君臣相得,畅谈天下,谈及大汉种种弊端。
  汉帝曾为不解之处,彻夜查看典籍而未有不耐,如今只是几份考卷,就此等模样,天意真是狠毒。
  王方远他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了一枚通体紫色的美玉,美玉上面有着精美纹路,勾画出了一个道字,王方远恋恋不舍的看了紫玉一眼。
  最后他决然的一甩手,紫玉瞬间摔在地面上,咔嚓一声,紫玉断裂开来。
  一股淡淡的紫气从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