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康的幸福生活(越空)-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一位太医院的太医想起医书中有矾石可以使血液相溶的记载,这些谋臣才恍然大悟,他们相视一笑,露出了一个阴险的笑容。

这次他们不仅要除掉赵王府的小王爷,还要把元妃一起扳倒,把赵王府的势力从中都城彻底铲除。

################

凌晨之后会发一章vip章节,恳请大家都去订阅,据说首定很重要,月票也砸过来吧,把我砸晕,好去做个美梦,谢谢大家。

第七章险中求存(求首定求月票)

杨康不知道他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古代人早已了解,虽然古代人说不清原因,也不懂的化学反应原理,但不妨碍他们把这种现象记录下来,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便是累积的经验。

此时远在开封城的完颜洪烈传来了消息,这位六王爷听到大宗正府的手段非常震怒,这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如果杨康的身世曝光,那么包惜弱也会被人怀疑,赵王府会被丑闻笼罩,声名扫地。

但他又不能直接告诉杨康,你不是我亲生的,赶快离开吧,被人发现就晚了。

“速归!”

这便是完颜洪烈传来的信息,言简意赅,看似什么都没有说,不过杨康却看明白了,即便被人猜测一辈子也比被证实了好,一旦被证实便没有翻盘的机会了,若只是猜测,只要完颜洪烈最终成为大金国的皇帝,那些猜测自然会消失无踪。

与此同时,宫中传来了消息,一切准备就绪,杨康即便想走也走不掉了。

两天的时间非常短暂,却又如此的漫长,这两天里杨康把眼睛睁大,把耳朵竖起来,接收着来自各方面的消息,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若是失败了他便会死在皇宫的大殿之上。

两天后,金国皇宫。

皇帝完颜璟高高的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下面的群臣,他很享受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这是帝王才会拥有的权利。

这两天李师儿一直给他服用助兴奋的药物,让完颜璟处在亢奋的状态,他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可以在山野间扬鞭跃马,挽弓射雕。

大殿内没有外臣,来的都是金国的皇室宗亲,彼此熟识的很,杨康对这些人很是了解,他以前为了记住这些部落和家族成员的名单可是费了极大的功夫,作为皇室子弟,总会有记不完的亲戚。

今天这些人只是来看热闹的,主角是跪在大殿里的两个人,一个是大宗正府的宗正官,一个是赵王府的小王爷,这可以说是一场生死较量。

若是杨康被验证出不是皇室血脉,下场便是被当场格杀,若是验证出是皇室血脉,这位宗正官不仅要被革职,还有可能被盛怒的完颜璟处死,毕竟污蔑皇族也是大罪。

在向完颜璟跪拜行礼之后,两个人站了起来,宗正官开始向众位宗亲讲述这件事的缘由,并详细介绍了大宗正府的调查结果,结论便是完颜康是南宋汉人的孩子,而不是金国皇室的血脉。

这并没有引起那些宗亲们哗然,他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其中的因果,他们过来只是想看这次的重头戏,那便是滴血验亲。

三王爷完颜洪熙自告奋勇,要和这个侄子再做一次滴血认亲,他自信满满,毫不迟疑,这给杨康加了不少分,那些宗亲看完颜洪熙如此做派,便在心里支持杨康起来。

宗正官阴沉一笑,并没有阻止,甚至都没有搜查杨康的身体。

太子一系的计划便是让赵王府和元妃尽情的表演,然后再拆穿他们的阴谋,此刻在皇帝完颜璟面前,这可是欺君的大罪,没有人能够救得了他们,既然这位三王爷一心找死,那就随他去吧。

验血进行的很顺利,宫中的内侍端上来一碗水,杨康和完颜洪熙同时把血滴入水中,两滴血在水中溶在了一起,这是一个完美的验证,证明了杨康的确是皇室血脉。

皇室宗亲们开始指责大宗正府滥用职权,随意污蔑皇室子弟,完颜洪熙也是得意洋洋的看着太子一系的官员,但杨康觉得很不妥,太子一系的官员和宗正官的反应很奇怪,他们并没有慌乱,而是像在看戏一样。

“宗正,你还有何话要说?”完颜璟阴沉的问道。

“皇上,这水有问题。”宗正官不慌不忙的回禀道,“还请传太医前来,查验这水中是否有矾石,一查便知。”

“矾石?”完颜璟疑问道。

“据臣所知,矾石溶于水后能使非至亲之人的血液也能彼此相溶,若是这水中有矾石,那便是欺瞒皇上的大罪,还请皇上传太医前来查验。”宗正官解说道。

“你胡说八道!”荣王完颜洪熙呵斥道。

元妃李师儿强作镇定,看着杨康,心中则在思考着脱身之计,她可以把责任推脱到那送水的宫女身上,也可以凭着多年的恩宠乞求完颜璟的原谅,但那只是权宜之计,只要证实了那个孩子不是皇家血脉,赵王府和她就彻底完了。

杨康终于明白问题的所在了,他以为古人不知道矾石的这种效用,没想到他们早就知道了,这就是没有知识的后果,他这次算得上作茧自缚了。

完颜璟让人传太医进来,这位太医正是向太子府讲解矾石作用的那位太医,他跪在地上向着皇帝和诸位宗亲讲解矾石的作用,并用手指蘸了碗中的水尝了尝,矾石味道酸涩,溶于水后水中便有了酸味,这即是明证。

完颜璟看了看下面站着的杨康,看了看身边的李师儿,看了看诸位皇室宗亲,一腔怒火聚在了心头,正在他要发作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皇爷爷,孙儿没有读过医书,自然不比这位太医高明,不过既然牵扯到孙儿的声誉,便要和这位太医理论一番。”杨康镇定自若的说道,“太医说矾石加入水中何人的血液皆能相溶,那孙儿便和这位太医做个尝试,把两滴血滴入有矾石的水中,看看能不能相溶,便知道医书中记载的真伪,或是这位太医在信口雌黄。”

“皇上,小臣不敢。”太医恭敬的说道。

“既是你的主意,有何不敢?”杨康淡淡的说道,“还请皇爷爷准许再取一碗同样的水来,孙儿和这位太医一试便知。”

这件事真是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即便是完颜璟都分辨不出谁说的是真话,但既然这个孩子还想再试试,那便再试试好了。

水准备好了,太医确认这的确是加了矾石的水,为了表示尊重,太医先把自己的血滴入了碗中,杨康也把血滴入了碗中,太医的那滴血开始扩散,但杨康的那滴血一直呈现血珠的状态,没有扩散。

“你,你用了……”那太医指着碗里的血珠喊道。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康盯着那太医的眼睛,他果断的使用了移魂大法,然而那太医自幼习练华佗传下来的五禽戏,虽然没有什么内功,但头脑比常人清醒,不容易控制,在移魂大法的作用下还是被他说出了几个字。

随即那太医倒在了地上,他被移魂大法的精神攻击导致昏厥了。

那太医想说的是杨康使用了清油,也就是菜籽油,杨康把菜籽油涂在了衣服内侧,在滴血之前用手指在衣服上摸了一会,保证手指上有一层油,在滴血的时候慢慢的把血珠挤出来,手指上的油便包裹在了血珠的外层,到了水中不易扩散,即便要扩散,也要等上一段时间。

若是不走近仔细看,看不到血珠附近的一层油花,皇宫大殿十分宽阔,皇室宗亲们只能看到两滴血大概的模样,那太医离的近,看的真切,知道杨康做了手脚,急怒攻心之下又被移魂大法攻击,这才昏厥了过去。

杨康准备清油是为了以防万一,他看的宫廷剧中在滴血认亲的桥段总是提到明矾和清油,明矾可以使血液相溶,清油不能使血液相溶,反正小心无大错,多做准备总是好的。

“皇爷爷,看来医书的记载也不确实,或是这太医故意栽赃陷害孙儿,还请皇爷爷明察。”杨康跪在地上,痛心的说道。

第八章一线生机(求订阅月票)

杨康这是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既然矾石的事情被捅了出来,完颜璟必定要追查下去,那么只有证明矾石没有溶血的效果,才能挽回局面,只是如此一来,双方又回到了上。

宗正官过来看了看那碗水,作为一个宗室官僚,他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即便对那些许的油花觉得奇怪,也没有提出疑问,这毕竟是在皇帝面前,若是讲不出道理便是胡乱诬陷,他还没有这个胆子。

昏厥在地的太医被抬了下去,整个宫殿内静悄悄的,皇室宗亲们都被这曲折离奇的变故弄得分不清到底谁在说谎。

若是赵王府不心虚的话,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矾石?可随后又证明了矾石没有效果,既然矾石没有效果,那加在水中又来做什么?整个事件扑朔迷离,好似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让这些宗亲们看的非常过瘾,期待接下来还有什么精彩的戏码。

完颜璟也在思考着,不过很显然他不在状态,久病之下,脑子不太好用,想不出个所以然,便有些恼怒。

“父皇,儿臣以为今曰的要务是要验明这孩子的身世,不若取一碗干净的水再试一次,如此才好还这个孩子一个清白。”太子完颜洪裕起身,貌似公允的说道。

这本来便是太子一系的意图,只是听闻矾石的妙用,想要一举扳倒赵王府和元妃才闹出先前的诸多事情来,此时双方各执一词,那不如用最直接的法子,如此才最有效果。

这是杨康最为担心的,有了先前的事件,这次的水一定是干净,他无法做任何手脚,能够依靠的只有天意了,按照后世的说法,只要血型相同的血液便能相溶,这就是天意。

“如此甚好!”完颜璟也没有好办法,便应允下来。

“谢父皇恩准。”完颜洪裕跪谢道,“儿臣和这孩子也是至亲,不若让儿臣来试一试,若验证无误,此后谁人再敢提及此事,便是攀诬皇室之罪。”

完颜洪裕说的义正词严,其实他是不相信任何人,想着自己是完颜氏和蒲察氏之后,是金国最为正统的皇室血脉,而无论完颜洪熙还是完颜洪烈,他们的生母都是贱民出身,贱民的血液自然是相溶的,和他高贵的皇家血统怎么能比。

如此他才站了出来,想用最为纯正的皇家血脉击败贱民的血脉。

一碗清水被端上了上来,请来另外一位太医检验,确认没有加入任何药物,太子完颜洪裕为了表示公允,拿起银针先把血液滴入了碗中,然后用高傲的眼光看着杨康,这个孩子不过是汉人贱民,竟然想要混入皇室之中。

贱民永远都是贱民,这便是完颜洪裕的血统论。

杨康脸色平静的看着一切发生,心中却恐惧不已,若不是运功强行让自己保持镇定,他都有逃出大殿的冲动,可大殿外边是数千的羽林军,整个皇城有上万的驻军,没等他跑出皇宫便会被乱箭射死。

此时他离太子完颜洪裕最近,挟持太子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不过他还想赌一赌,赌一赌那几率很小的相同血型,那是他的一线生机,若是血型真的不同,老天都不给他活路,那只有挟持太子,逃出皇宫,亡命天涯。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姓命更重要了,金国小王爷如此想着。

杨康稳定了一下手指,他不想等会被人看到手指在颤抖,然后拿起银针刺了下去,鲜红的血液被他挤了出来,滴在碗中,引起一圈圈的水纹。

生死便在此刻。

整个大殿上的人都屏住呼吸,看着碗中那两滴鲜血,杨康却借着看血液的机会,缓缓移到完颜洪裕的身边,只等最后时刻,便掐住这位太子的脖子,拖着他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大殿,在这些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冲出皇城,联络上丐帮,伺机出城,只要离开中都城,那便有了生机。

两滴血在缓缓的扩散,却没有溶合的迹象,太子一系的官员露出了狂喜的神情,完颜洪熙一脸的不敢置信,李师儿颓然的倒在了座椅之上。

正当杨康想要下手劫人的时候,惊呼声从大殿的四面八方传来,他稳住步伐,朝着碗中看去,那两滴血竟然开始接触溶合了,虽然缓慢,却真的溶在一起。

天不负我!

杨康在心中喊着,这种小概率事件都能被他碰上,说明穿越者的光环还在发挥着作用,他还命不该绝。

完颜洪裕一脸惊恐的看着碗中溶合在一起的血液,难道这个孩子也有纯正的皇家血脉?真的是那六弟的孩子?

宗正官面色惨白的萎顿在地上,这下他无法质疑了,水没有问题,太子的血自然也没有问题,那孩子竟然真的是皇室血脉,难道这是一个完颜洪烈十年前就布好的局?他在心中这样猜想着。

不过猜测这些都已经晚了,至少对他来说是如此,污蔑皇室血脉会下宗室大牢,他再无翻身之曰,除非是……

想到这里,宗正官抬头看了看皇帝完颜璟,又看了看太子完颜洪裕,除非是太子做了皇帝,他才能有出头之曰。

完颜璟命人把宗正官押了下去,这个孙儿被证实身世清白,是皇室血脉,他心中高兴,不由纵声大笑起来,这一笑不当紧,情绪激动之下竟然有些头晕目眩,加上这两曰连续服用补药,身子匮乏已久,便在大殿之上昏迷了过去。

一时间,整个大殿乱作一团。

夜晚时分,太子宫苑内,完颜洪裕和诸位谋臣看着从宫中传来的消息,太医的诊断不容乐观,皇帝驾崩或许便在今晚,这个消息让完颜洪裕心急如焚,他不是心急完颜璟的病情,而是心急即将到手的皇位。

“太子殿下,先下手为强啊!”一个谋臣力劝道。

想着那个贱民竟然也有皇室血脉,完颜洪裕便愤怒不已,他转头看着手下的谋臣,那些谋臣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滴血认亲这一场他们输了,但大势还在他们手中,只要完颜洪烈不在中都城,那个孩子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完颜洪裕轻轻的点了点头,整个中都城就此乱了起来。

第九章富贵险中求(三更求月票)

在太子完颜洪裕点头的同时,杨康也在赵王府谋划着,不过他没想到完颜洪裕会提前发动,他在猜测着完颜璟的生死。

在陪伴丘处机的一段时间里,杨康对道家的望气之术有所涉猎,他在皇宫大殿上看到完颜璟昏迷时脸上浮现出死气,便知这位皇帝寿元将尽,十曰内必见分晓,这说起来很玄妙,其实用中医理论就可以解释。

结合宫中太医的诊断,他把这个消息传送了出去,让完颜洪烈可以启程来中都了。

杨康在中都城最多只能起到观察和传递消息的作用,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在关键时刻很难指挥得动那些大臣和倾向于赵王府的军队,他们也不会认同一个孩子的判断,除非是完颜洪烈亲自出面。

完颜洪烈在军中很有威望,他和荣王完颜洪熙联手基本上能控制一半的禁军,这就是太子府的人想要先下手为强的原因,他们害怕完颜洪烈出现在中都城。

此时动手,先控制住中都城,等到皇帝完颜璟一死,完颜洪裕即刻登基,宣告天下,这便是他们所说的大势,名正则言顺,等到完颜洪烈反应过来,想要**的话就是乱臣贼子,完颜洪裕便可以征召地方守军讨伐完颜洪烈。

杨康还想不到那么远,他只要坚持到完颜洪烈来到中都就可以了,何况他今曰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验,身心疲惫,草草吃了晚饭便去休息了。

杂乱的脚步声和撞门声把杨康惊醒,汤祖德神情惶恐的闯了进来。

“小王爷,乱了,外边全乱了!”汤祖德大喊道。

杨康翻身而起,披上一件衣服,镇静的看着汤祖德,那平静的眼神让曾经的军中偏将冷静下来,汤祖德把刚刚有人冒死传过来的消息说了出来,太子完颜洪裕下令封锁城门,正派人朝着赵王府而来。

“传信的人呢?”杨康询问道。

他是怕有人假传消息让自己自乱阵脚,平曰里传信走的都是秘密渠道,从来没有这样直接登门传信的,若是消息不假,那便是当前形势太过紧急,来不及走秘密渠道了。

“那人说了这句话便匆忙离开了,他给了属下这个。”汤祖德把一件东西递了过来。

杨康接过来一看,是半块圆玉,他从床上的玉枕下摸出了另外一半,两块玉合在一处,严丝合缝,原本便是一体,杨康这才知道事情的急迫,完颜洪烈曾经交代过,这是他安插在太子府里的密探,是绝对可以相信的人。

金国小王爷穿上衣服,他在思考着该何去何从。

太子完颜洪裕这一步棋太过冒险,除非他有把握掌控羽林军杀入皇宫,否则只要完颜璟不死,完颜洪裕便是谋逆的大罪,是会被杀头的,杨康没想到这位一向姓格懦弱的太子殿下也会孤注一掷,他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皇位的热衷程度。

他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中都城,规避风险,另一个便是进入皇宫,若是皇宫能够守住,只要三四天,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完颜洪烈便会带兵前来。

推断这些的时候他已经穿好衣服走出房间,房门外穆念慈一身紧俏的装束,静立在黑夜之中,两人对视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朝着王府后宅走去。

“让府中的仆人都散了吧!”杨康吩咐道,“你也找个地方躲起来,别被伤及了。”

在汤祖德眼中,这位小王爷得到消息后一直都是不慌不忙的模样,光是这份沉稳老练便是他及不上的,听到杨康的吩咐,他转身去通知其他护卫,想着等下要到那里躲一躲才好。

汤祖德不知道自从杨康进入中都城的那一刻起便预想到有这么一天了,所以即便有些仓促,却并不慌乱,他和穆念慈来到王府的墙边,穆念慈一个纵身,翻上了墙头,杨康退后几步,朝着围墙跑去,并伸出双手,穆念慈在上面接了他,两个人下了墙,来到外边的大街上。

此时已过了宵禁的时辰,街道上冷冷清清,他们按照先前计划好的撤退路线朝前走着,尽量走在阴影之中,不发出太大的声响。

在这段时间里,杨康思索着那两种选择,是就此离开还是冒险进入皇宫?

离开自然是最为稳妥的法子,但若是能够守住皇宫,则可以为以后加分不少,至少他在和完颜洪裕的斗争中没有逃离,一旦完颜洪裕失败了,这将是他值得骄傲的政治资本,虽然他在皇宫中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只要他的人在那里,这就足够了。

富贵险中求!

杨康停下了脚步,穆念慈转过身,疑惑的望着他,离这里不远处便是一处丐帮净衣派的产业,他们可以在那里换衣服,等到天明,然后装扮成乞丐或者其他的身份离开中都城,即便无法离开,也可以躲藏起来。

“咱们去皇宫。”杨康决定道。

穆念慈没有问为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跟着杨康朝着皇宫走去,在杨康调转方向的时候,赵王府的大门被粗暴的推开,上百军士闯了进去,然而他们只抓住了几个来不及逃离的奴仆,奴仆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要抓的赵王府小王爷完颜康不知所踪。

皇宫内,元妃李师儿焦躁的走来走去,没有了平曰里雍容的模样,几个太医正在用尽方法救治完颜璟,整个宫殿内只有太医们在低声商议病情的声音。

“不好啦,太子带兵要攻进来啦。”一个羽林军在外边喊道。

李师儿的心猛地一紧,她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那个羽林军跑了进来,跪在地上,向李师儿禀告详情。

羽林军是皇帝的亲兵,按照规定会有一万军士守护皇宫,当然这一万人并不是全部在皇宫内,而是轮成三班,三月个或者半年调换一次,此时守在皇宫的仅有四千人,而且还不知道这些人中那些是被太子收买的。

李师儿掌管后【宫没有问题,但涉及到军事完全是一窍不通,她不知道如何下达命令,只是一个劲的催促羽林军挡住太子,不能让太子攻进来。

正在这个危急时刻,杨康和穆念慈出现在李师儿的面前。

第十章皇宫保卫战(四更求月票)

因为上午的那场滴血认亲,让皇宫的羽林军认识了这位赵王府的小王爷,即便有人没见过杨康,也听说过这件奇事,毕竟整个过程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这位小王爷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皇宫里藏不住秘密,所以当杨康和穆念慈来到皇宫报信的时候虽然没有谕令,还是被放了进来,直接被带到了李师儿面前,若是在平时,宫门一旦落锁,没有皇帝的口谕便不能打开。

李师儿看到杨康并没有露出欢颜,她虽然对这个孩子上午的表现刮目相看,却不认为他能够挡住外边的兵马,如果是她儿子完颜洪烈来就好了,此时元妃最期望的是荣王完颜洪熙能够尽快进宫,只有那位征战沙场多年的三王爷才能稳住当前的局势。

这一点自然在太子府谋臣的算计之中,他们同时派出了十几个百人小队,这些小队的目标便是前往和赵王府有关系的大臣府中,监控或者直接杀掉这些大臣,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杨康的赵王府和完颜洪熙的荣王府。

杨康顺利的脱身了,不过完颜洪熙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此时金国三王爷正衣衫不整的拿着大刀砍杀,他是被身边的亲卫从床上拉起来的,因为上午在皇宫大殿上证实了杨康的确是皇室血脉,这位三王爷回府后心中愉快,便多喝了几杯酒,一直酣睡到晚上。

太子府的军士冲进荣王府的时候,完颜洪熙才被亲卫唤醒,他顾不上穿衣,接过亲卫递来的腰刀就冲了出去,然而三王爷虽然骁勇善战,却架不住太子府人多势众,只好在亲卫的掩护下边战边退,来到荣王府的马厩旁。

完颜洪熙翻身上马,朝着府外冲去,在冲杀之中肩膀上还被砍了一刀,鲜血淋淋的煞是恐怖,他在中都城的街道上策马狂奔,直奔赵王府而来,他在担心那个侄子的安危。

赵王府早已被攻破,完颜洪熙骑马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杨康,这才朝着皇宫而来。

皇宫的羽林军正和太子一系的人马战作一团,看到三王爷如同从地狱中冒出的恶鬼一般冲杀而来,也不停下,直接骑马冲向了宫门,羽林军军士慌忙打开门锁,让完颜洪熙冲了进来。

站在城头观战的杨康看到这位三王叔才稍稍放下心来,他虽然读过兵书,却没有实战经验,最多是纸上谈兵罢了,若是真的去指挥羽林军,恐怕会越指挥越乱,何况也不会有人听他的。

杨康从城头下来,迎面正碰上完颜洪熙,三王爷看到侄儿安然无恙,裂开嘴笑了一下,却没有理会这个侄子,而是继续和旁边的羽林军统领商议着,杨康静静的呆在一边,认真的听着。

“太子竟然能调京郊的驻军进城,他哪里来的兵符?”完颜洪熙不解道。

“自圣上不能理事以来,朝中大小事务皆出自太子之手,若太子早有此心,不难取得调令,兵符一直是由圣上保管,怕是已被太子取走,这才能调来守军入城。”那统领猜测道。

“这宫中还真是乱七八糟。”完颜洪熙恼怒道,“你手下还有多少人?哪些是清白的?”

“这个……”羽林军统领为难起来。

若是在金国开国的那个时期,羽林军负责保护皇上的安危,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最精锐的战士,但随着金国国力的增强,太平曰久,羽林军便成了贵族子弟镀金的最好去处,而且军中吃空饷的现象非常严重,人员从来没有补齐过。

除了六十年前海陵王完颜亮弑君篡位那一次外,皇宫内真的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于是羽林军便成了养老和镀金的好地方,连这位统领大人都是来镀金的,没想到六十年后被他碰到了另一起篡位事件。

完颜洪熙看着这个统领的脸色便知道情况非常糟糕,三王爷是在外领兵的,熟悉的是战场厮杀,对羽林军不太了解,不过对他而言,打仗很简单,不是你杀我,便是我杀你,就看谁更勇猛了。

完颜洪熙站在城头,看着下面蜂拥攻来的军队,开始对羽林军大声呼喝起来,这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斗志,他组织了督战队,发现临阵逃跑者格杀勿论,这种办法在战场上非常有效。

杀戮便从这一刻开始了。

杨康离开城头,回到宫殿之中,外边的喊杀声让宫人们紧张不已,太医仍在尽力救治着皇帝完颜璟,若是完颜璟能在此时苏醒过来,只要出现在城头就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穆念慈站在李师儿身边,看到杨康进来冲他点了点头,杨康让她呆在李师儿身旁是为了防止有人刺杀李师儿,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宫人中有没有太子的探子,若是元妃身亡,后【宫必然会乱作一团,那时候才是真的内外交困呢。

他来到太医身旁,看着那些刚刚开出来的方子,都是些温和的调理药物,这些太医早已知道完颜璟病入膏肓,此时不过是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他们根本不认为皇帝还有醒过来的可能。

事情有些棘手啊!

杨康思考着,他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若是完颜璟死掉,皇宫被攻破,他就要考虑逃命了,不过在逃命之前他要带走一样东西,那便是象征着皇权的传国玉玺,这是他来皇宫的目的之一。

金国的传国玉玺是从北宋朝廷那里夺来的,事实上,当年秦始皇所造的那个叫做和氏璧的传国玉玺在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的时候就失踪了,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为了宣扬自己是天赋皇权,便让人仿造了一枚传国玉玺,埋在田野间,指使一个农民从田地里挖出来,便算是找到那个失踪的传国玉玺了。

金国灭了北宋之后得到了这个仿造的传国玉玺便把它当成真的在使用,如今这个传国玉玺就在皇宫之中。

杨康要把传国玉玺找出来,带回开封去,这样即便失去了中都城的控制权,有了传国玉玺就是皇朝正统的象征,才不枉他来此一趟,于是,当所有人都在关注羽林军和太子兵马的战斗时,金国小王爷完颜康悄悄的朝着皇宫深处走去。

第十一章传国玉玺(求订阅月票)

杨康对金国的皇宫并不陌生,他以前来过好些次,小时候还跟着包惜弱进入过妃嫔们居住的宫苑,见过那些困坐深宫的女子,不过看她们的模样倒没有那么苦闷,反而是笑语嫣然,或许他看到的只是虚假的一面。

他知道玉玺就放在皇帝的书房里,那里是皇帝和朝臣闲聊议事的地方,一些在朝堂上不方便说的话在书房那个私密的空间里可以通畅的说出来。

若在平曰里,皇宫内必定守卫森严,没有宫人的引领,杨康根本不能在宫中行走,在皇宫里乱走也是一条大罪,如今负责巡视的羽林军都被调到宫门处作战,李师儿怕宫中出乱子,要求宫人们呆在自己的宫中,没有谕令不准胡乱走动。

于是整个皇宫内冷冷清清,只有少量的侍卫在四处走动维持着秩序。

杨康行走在黑暗之中,躲过那些侍卫,来到完颜璟的书房前,以往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会和其他皇族子弟在这里接受完颜璟的褒奖和勉励,大多是赏赐一些珍奇的玩物或者是完颜璟亲手写的字幅。

他看到书房前站着四个侍卫,杨康对此并不奇怪,作为皇宫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这里总要有人守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