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书奇谭(楚白)-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更高的丛云之上,接到吴解飞剑传书便急忙赶来,一直与老君观掌门紧张对峙的将岸和李逍遥相顾一笑,没有理睬对面铁青着脸的老君观掌门,以及对方身后那三个战战兢兢的老君观弟子,驾起云头转身离去。

这一场震惊九州列国的大楚国政变,至此终于完全落幕。

第一章炼器

鲜红的火焰在炼炉内活泼地跳动,灼烧着那块拳头大小的金色陨星碎片。吴解双手按在炼炉正面的阵法上,将真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其中,催动着炉火不断升温。

在炼炉旁边,陶土正在注视着火焰,以他丰富的炼器经验来判断火候;骆瑜则坐在一个水桶旁边,用真气反复凝练水桶里面的冰块,一边降低它们的温度,一边将寒气收束起来以锻炼自身控制寒气的能力。

炼器有几个关键要素:一是原料,二是火焰,三是炼炉,四是操控,五是符文,六是淬火。简单地说,就是用足够高温的火焰,在合适的炼炉中将那些特殊的材料灼烧到软化,然后将它们重新塑形,并且在上面刻上所需的符文,最后用适当的方式淬火,从而把炼器的成果确定下来。

在场的三人之中,吴解是天下修道名门青羊观当代的大师兄,控火之能在入道境界修士之中不作第二人想;陶土从入道之前就一直在专心研究制器,入道之后又开始钻研炼器术,虽然年纪不大,已经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骆瑜虽然不会炼器,但她善于控水,能够凭借法力制造出堪比万年玄冰的寒冷冰块,那可是淬火的最佳媒介之一。

然而即使他们三人联手,对于眼前这块陨星碎片的炼制也绝非易事。

陨星碎片是从九霄天外坠落的星辰碎块,它们本身就是极高温度灼烧之后的产物,更蕴含着威力无穷的九霄神火——此火又名“星火”,温度极高,更有可怕的粘附力,一旦沾身就会不断地燃烧,极难清除。

这种火焰系的材料耐高温的程度自然是很惊人的,若非吴解能够控制火焰,用真气不断提升炉温,寻常的炼炉就算烧几天几夜也休想让它有半点软化!

吴解的精神高度集中,催动着炉火继续升温,只见火焰的光芒越来越强烈,颜色却渐渐淡化,由赤红渐渐转为明黄,又渐渐转为青白,到最后化作纯青一色,犹如秋日的长天一般,充满着剔透之感。

但这种火焰的温度却是极其惊人的,寻常钢铁扔进去一眨眼就会化为铁水,岩石也会被烧成流浆,要是沾在人的身体上,几乎一下子就能把一整个大活人烧成灰烬。

可就是在这种炉火纯青的高温下,陨星碎片也依然纹丝不动,没有半点软化之意。

“差不多了。”陶土出声提醒,“下一步。”

吴解深深地吸了口气,继续催动真气,却不再是单纯地提升火温,而是将火焰凝练起来。

天地自有规则,凡间的火焰提升到炉火纯青的层次,温度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除非他将炉火换成那些凡间罕见的神火,否则再怎么催动真气,温度也不会提升太多。

虽然他自己就拥有被称作“炼魔神火”的特殊火焰,可想要把这一炉烈焰都换成炼魔神火,累死他也做不到啊!

所以此刻只能退而求次,将火焰尽可能地凝结,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当火焰凝聚得生出灵动之意的时候,他才在陶土的提示下暂时停住,保持着火焰的状态,稍稍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再次深深地吸了口气,刚才还和常人无异的左眼之中突然火光大盛,一团金色火焰飞了出来,落入炼炉之中。

这团火焰乍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当它进入炼炉之后,炼炉中原本稳定的青色烈焰却剧烈地震动起来,犹如士兵遇到了将军一般左右分开,让那团金色火焰从容地落入炉火中央,包裹住了陨星碎片。

被炼魔神火包住,一直纹丝不动的陨星碎片终于发生了变化,几处棱角开始渐渐变得钝圆,整体呈现出了软化的趋势。

而吴解要做的,就是一边催动真气,以那些青色炉火为原料,不断转化出更多的炼魔神火,一边控制着火焰的稳定,对陨星碎片进行均匀地灼烧。

这一次足足烧了两三个时辰,陨星碎片终于化成了一团犹如面团似的软块。

“我来稳住炉火,你休息一下,准备塑形和刻文。”陶土急忙代替吴解按住炼炉上的法阵,一口青木真气喷向炉中,以自身真气为燃料,维持着炉火的温度。

这么做自然会极快地消耗真气,不过他要做的只是帮吴解争取一些休息和调整的时间,即使他的功力较为浅薄,也已经足够了。

吴解剧烈地喘了几口气,拿出几颗灵丹服下,原本因为真气消耗过度而有些苍白的脸色很快重新变得红润。但他并没有急着回到炼炉旁,而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恢复和真气一样消耗过度的心神。

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重新变得神采奕奕。

换下已经有几分力竭之势的陶土,他以真气化为一双火焰之手,将炉中的陨星碎片捏成了一个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下了一连串的符文。

与此同时,陶土指挥着一直在做准备的骆瑜,将那块已经凝结得比钢铁更加坚硬的玄冰运了过来。

当所有的符文雕刻完毕之后,吴解最后一次深深吸气,运转法决打开炼炉,以神火化成的双手抓着陨星碎片打造的圆环,毫不犹豫地投向玄冰。

伴随着剧烈的响声,白色的雾气弥漫在炼器坊中,随后就被突兀而来的轻风吹散。只见那枚圆环停留在玄冰的中央,正在剧烈地震动。

它仿佛有灵性,想要飞出玄冰,飞回到炼炉里面去。但却被骆瑜以千锤百炼的真气死死地压住,逃脱不得。

过了一会儿,圆环的震动终于停了下来,清脆的鸣响回荡在炼器坊中。

这鸣响带着奇异的颤音,犹如敲击上等的钟磬一般清越,又似灵鸟鸣叫一般的灵动,一声一声接连不断,前后响了四声。

法器炼成之时常常会自鸣,鸣声越多,表示法器的灵性越强。器鸣四声,意味着这件法器的灵性在所谓“准法器”之中已经是出类拔萃的,如果能够再得到特殊的洗练,加上多年的温养,有极大的把握能够提升到“法器”的层次。

准法器和法器,虽然只相差一个字,威能却有天地之差。吴解的无形剑和御鬼环便是法器,它们不仅能够收入体内,在使用中更是随心所欲,当真如臂使指一般方便。

不仅如此,它们的质地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比方说无形剑,明明本身所用的材质并不特别高级,但它的质地却远超这些材质所能达到的极限,甚至可以在正面交锋中压制那些使用高级材料制成的准法器飞剑。

两年前,吴解就是用这把飞剑以一敌二,打得东南邪派名门老君观当代最杰出的弟子朱权节节败退,一身引以为豪的御剑术根本无从施展,几乎憋闷得吐血。

吴解他们刚刚制成的这枚圆环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器,可是因为材质纯粹而且高级,威力将会远超一般的准法器,更不要说它还有提升到真正法器的可能——如果流入散修之中的话,大概会被某个入道层次的散修视若珍宝,当成王牌吧……

可他们三人却殊无喜色,吴解将圆环从玄冰中拿出来之后,更是忍不住连连摇头。

“还是失败了!”

这枚圆环周围,一圈稀薄的金色火焰正在缭绕,那是九霄神火和炼魔神火的残余。虽然所剩无几,但至少还足以应付一两场大战。

可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还是淬火的温度不够低,淬火的速度太慢了!”陶土叹道,“只有温度足够低、淬火足够快,才能逼迫神火放弃对抗,直接退入法器内部,化成火种。现在这个样子,神火基本上已经在淬火的过程中消耗殆尽,用个一两回就没了——没了神火,难道当砖头砸人吗?”

“还是我的修为太低了……”骆瑜俏脸微红,“如果我的修为再高一些的话……”

“不是你的错!”吴解打断了她的自责,“陨星碎片是天材地宝,我们又用神火灼烧。这种东西想要靠入道修士的真气凝结坚冰完成淬火,本来就有点不现实。”

“是啊,一次失败可能是师姐你的问题,每一次都失败,就是我们的设计思路出了错!”陶土沉吟着,过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看来,还是要找那些天材地宝级别的东西来淬火啊!”

吴解点点头,运起神火,将那枚圆环重新灼烧,过了一会儿,它上面稀薄的火焰突然变得猛烈起来,化作金色的烈焰缭绕在其上。

现在它已经恢复了陨星碎片所具备的火力,也重新恢复成了可以作为炼器材料的状态。

吴解从来都不是一个浪费的人,尤其是陨星碎片这样的天材地宝,一星半点都不容浪费。要是他把一块陨星碎片就这么炼废了扔掉,张龙师叔非得敲他脑袋不可!

三人叹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没有办法。

门派规定,对于他们这个层次的弟子来说,一般的炼器材料可以敞开供应,但是天材地宝等级的东西却一点都不提供,只给他们一些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收集。

这倒不是小气吝啬,而是对于他们这些尚未突破通幽瓶颈,没有能够见性的弟子来说,历练是不可或缺的。寻宝的过程,也就是历练的过程。

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有只靠闭关苦修最终渡劫飞升的天才人物。每一位能够道成飞升的前辈,都是经过无数的历练,经历磨练、洞悉人情,最终才得以见性明心。纸上得来终觉浅,很多事情不亲身体会是不能明白的,很多道理不经历一番就只是纸上谈兵。

对于吴解他们来说,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天材地宝,而是适当的历练!

所以几天之后,吴解便和陶土结伴出发,前往十万大山之中,到接天雪峰上寻找能够用以淬火的天材地宝。

第二章雪山

既然万载玄冰都不够冷,吴解他们当然必须寻找更冷的东西来完成淬火。而要找更冷的东西,当然要去寒冷的地方最容易找到。

世上最寒冷的地方毫无疑问是九幽冥界的冰魂湖,不过他们目前本事不够,去不了;次一等的地方是极北的大冰原,但那里太远太危险,不值得为了淬个火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退而求次再退而求次,就只有十万大山的接天雪峰了。

地球上的地理学知识在这个世界也部分适用,山体越高,温度就越低。高到一定程度,气温就会常年低于冰点。在这种高山上,积雪不会融化,而是会不断地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亘古的雪峰。

吴解他们要去的,就是这种雪峰。

十万大山西部的山势特别高,接天雪峰一座挨着一座,连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远远看去,白色的雪山和白色的地平线交融在一起,只能看见一片雪白,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

吴解和陶土戴着特制的墨镜,将雪兽皮炼制的防寒大氅披在法袍外面,脚下则穿着腾空靴,在雪山上跋涉,寻找可能隐藏着淬火用宝物的地方。

他们从雪线往上已经走了差不多一天,可抬头看去,雪山依然高耸入云,白茫茫地直插青天,也不知道究竟还有多高。

“大师兄,你觉得这山顶上会不会有什么仙家洞府?”大概是为了打发沉闷的气氛,陶土仰望着不见顶的大雪山,好奇地说,“我们一直这么往上爬,能不能就这么爬上天去?”

“应该不能,有前辈祖师试过。”吴解回忆了一下看过的祖师笔记,找到了答案,“距离地面万丈以上,风势会渐渐增强到**凡胎难以承受的地步;五万丈以上,山风已经变成了罡风,就算炼罡修士也很难继续向上;超过十万丈之后,罡风之中会携带极其猛烈的真火,连还丹修士都难以抵挡。本门历代祖师的笔记里面,爬得最高的也只有大概十三万丈左右,没有更高的记录了。”

“十三万丈?!居然还没到山顶?!”陶土平素不关心这些东西,陡然听到,真的吓了一跳。

“不是这座山,而是西极的通天峰。”吴解回忆道,“通天峰非常古怪,山体坚不可摧,上下一般粗细,光秃秃寸草不生,就像是一根竖在天地间的棍子似的。从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修士都各展神通,沿着通天峰一直往上爬,但从没听说过谁能够爬到山顶的。”

“仙家不是有五行遁法吗?用土遁术从山体里面向上走呢?”

“那座山的山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构造,无论土遁术还是地行术,都钻不进去——所以才叫神山嘛。”吴解仔细回忆了一番,又说,“不过十万大山里面没有那么高的山,最高峰也不到五万丈——我记得有个叫‘瞰天宗’的门派,就住在一座大雪山的山顶上……”

“啊?!那咱们是不是在爬别人山门啊?”陶土一惊,急忙问道,“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你想得太多了,瞰天宗好歹也是玄门大派,整个山门方圆百余里,都在用法术隔出的洞天世界里面,跟咱们青羊山一样的。”吴解见他紧张兮兮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只要咱们看得到的山,肯定不会是他们山门,放心吧。”

陶土这才放下心来,长长地出了口气。

天下修士分为三大派系,青羊观这类名门正派倒也罢了,而玄门和魔道都是决不允许别人未经许可擅闯山门的,一不小心钻进哪家山门的话,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真吓了我一跳……大师兄,本门有人去过瞰天宗吗?”

“好像没有,这些玄门都喜欢避世隐居,除了三教演法的时候,平时他们根本连山门都不出,更不可能邀请别人去拜访。”

“他们不出山门?不历练的话,怎么能够明心见性呢?”

这个问题吴解倒是印象深刻,立刻就给出了答案。

所谓天下三教,正是由于修炼方向的不同而产生分歧。

正派讲究入世历练,弟子们在人间行走,洞悉世情、行善积德,通过历练得到感悟从而突破修心的瓶颈,借助功德的力量削弱天劫的威力,最终得以渡劫飞升。

玄门讲究避世隐修,他们追求的是无物无我,形如槁木、心似古井,通过感悟天地而突破修心的瓶颈,借助天人合一之道躲避天劫或者减弱它的威力,从而成道飞升。

魔道不在乎入世还是避世,他们专注于挖掘内心的情感,通过体验各种**来寻找人生目标,从而突破修心的瓶颈,至于天劫什么的,反正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修成域外天魔,横竖逃不过被天劫轰一遍,只要抢在被轰死之前逃出人间就算成功。

彼此的理念分歧这么大,三教之间的磕磕碰碰自然不会少。尤其是正派和魔道之间,那简直是天生的死敌——行善积德说白了就是做好事,而魔道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无恶不作是理所当然——他们管这个叫杀伐果断念头通达,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忠实于自己的**,才能够念头通达,才能有所进步。

彼此的矛盾这么大,动手开打自然司空见惯。但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而就算是魔道,需要的也是一个可以给他们享乐的世界,而不是满目疮痍。

所以每隔五十年,三教精英就会在某些天高地远人迹罕至的地方聚会,按照不同的境界分组,痛痛快快地干上一架,打得天崩地裂,打得念头通达——这就是“三教演法”。

三教演法的具体事务还有很多,不过前辈的笔记语焉不详,只说了“但凡实力高强的弟子,都免不了下场战一回,这既是危险,也是机遇。”

“……那大师兄你岂不是要参战?”陶土听着这些以前从不知道的事情,只听得张着嘴巴悠然神往,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有些担心地问,“没有找师叔师伯们问过情况吗?”

吴解当然问过,但无论将岸、张龙还是叁云子,都让他尽管放心,不会有什么危险。

“诸如我们这些大派,入道弟子之间的交锋,怎么都不至于出人命的。”叁云子悠悠然说,“连几个入道弟子都护不住的话,你让带队的还丹祖师们把脸往哪里搁?”

“这么说,入道境界的比武不会有危险喽?”

“反正咱们青羊观这么多年从来没在三教演法大会上死过入道弟子,我觉得你不会开这个先例。”叁云子的笑容颇有几分奸诈,“至于你的对手,只要你能打得死他,就不要手下留情。魔道中人每死一个,人间就多太平一分!”

“听起来好像很残酷的样子……”陶土听着听着又有点不安了,“万一我也要上场怎么办?会不会被人打得半身不遂从此只能躺在床上过日子?”

吴解上上下下打量了陶土一番,很认真地摇摇头:“师弟啊,我觉得你真的想太多了!”

二人在陡峭的雪山上边说边走,一点也不受严苛的地形阻碍,无论是松软的积雪还是稀薄的空气,对他们都毫无影响。

远远看去,只见两团模糊的白色身影在白雪间行走,唯有帽子下面露出的黑发能够让人比较确切地判断出他们的位置。

他们并非一直在毫无目的地到处乱走,而是在有意识地寻找诸如冰隙、雪洞之类的地方,只有在那种地点,天地间的冰寒之气才会与大山的地脉之气结合,诞生出他们想要寻找的天材地宝。

“冰精雪华”是一个通称,泛指各种冰雪精华。它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模样,有截然不同的用处,但对于吴解和陶土来说,它们就是淬火的材料。

只要没有开启灵智,甭管什么样的冰精雪华都只是淬火材料。

当然,像这种天材地宝如果能够开启灵智的话,那就不再是炼器原料,而成了所谓的“妖修”,他们就要先判定对方是秉天地间哪一种气息所生,本性是善是恶,然后区别对待。

这时正派中人的不方便就体现了出来,如果是魔道中人的话,甭管对方是善是恶都一样,总之都是炼器材料——对那些魔道修士来说,除了他们自己,别的一切都是可供利用的材料,无论是物还是人,是同门还是亲属,只要有需要,谁都照杀不误。

吴解一直觉得,所谓的“魔道中人”很可能是茉莉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道统,甚或就是无上神君门下的残余。因为茉莉不止一次感叹过,说“这些魔道中人的做事风格真是干脆利落,大有师傅你当年的风采”。

所以对于魔道中人,他一直是有点好奇的,很想看看这些将无上神君的疯狂理论这么多年都身体力行下来,他们有没有变得青面獠牙?是不是一个个都眼睛里面冒着绿火,浑身环绕着无边罪孽?

正在胡思乱想,他突然感觉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陶土的反应比他慢一些,但很快也停了下来,因为那边已经传来了恐怖的声音。

二人对视一眼,同时拿出一枚出发前专门打造的隐身玉符,两个身影顿时在雪地中隐去,看不见半点踪迹。

在这十万大山里面,各种各样的危险层出不穷。小心谨慎一点,绝对不会有坏处。

用隐身玉符将身影和气息完全藏住之后,吴解打头,陶土断后,两人小心翼翼地循着恐怖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第三章凶兽

在人迹罕至甚至连生灵都很稀罕的大雪山上听到恐怖的声音——而且听起来似乎是猛兽的嘶吼和打斗——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能够在这种地方生活的野兽,实力肯定不凡,甚或可能已经是妖怪等级的存在。以吴解和陶土的本事,对付一般的小妖倒也罢了,如果对上那些修炼数千年的大妖,唯一的选择就是撒丫子逃跑,有多远跑多远。

所以纵然很担心,他们依然必须去探查一下,确定正在打斗的那些野兽究竟是不是足以威胁自己的强大生物。

他们小心翼翼地循着恐怖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转过了一个巨大的雪堆,看到了一片开阔的雪地,以及在雪地上对峙的两只猛兽。

那是两只俗世间绝对看不到的生物!

距离他们稍稍远一点的,是一只身材硕大的雪豹。它比寻常的豹子块头大得多,简直跟一匹骏马不相上下。它全身的毛皮大致上都是白色的,但在腰背肩肋等部位却有五颜六色的花纹,这些花纹结成奇异的符号,即使隔着很远也能看到上面有法力流动。

凭借这些天然符咒的效果,这只硕大的雪豹正四爪踏空,稳稳当当地站在空中,周身环绕着寒风和碎雪,冲着对手低声嘶吼。

“雪兽!”二人一眼就认出了这东西的来历。

雪兽是“精怪”的一种,只要吸收了足够的自然之力,任何一种草木禽兽都可能成为精怪,这种生物在各自种族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更因为吸收的自然之力不同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异能,数量繁多、能力也多种多样,对付起来颇为麻烦。

好在精怪素来是越小巧越强大的,因为身材越小,就意味着能够把自然之力控制得越好,当然也就越发强大。眼前这只雪豹块头这么大,应该并不是特别强大的精怪。

大概……不至于强到让他们需要逃跑的地步。

而和那只雪豹对峙的,是一只超出常识之外的怪兽。它有着宛如熊罴的宽厚身材,粗短的四肢和锋利的爪子透出强悍的力量;它的头有几分像地球上的熊猫,白色的圆脸,黑色的耳朵和眼眶,看起来很憨厚的样子,但双眼中流露出的凶狠之色却证明它绝对不是专精卖萌的熊猫,而是擅长捕猎和厮杀的强者;而它背后那对即使收起来也显得极为雄伟的巨大羽翼,则表明它不是寻常的走兽,而是能够飞行的天空霸主!

这只怪兽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地上就跟浮在空中的雪豹差不多高,它像人一样稳稳当当地用双脚直立,缓缓地摇动着脑袋,一双粗短的胳膊也在轻轻晃动,但双眼却死死地盯着雪豹……不,它只有一只眼睛,另外一只眼睛已经被一条狰狞的伤口给弄瞎了。看伤口的样子应该是很久之前的,这表明它早已习惯了独目的生活。

作为一名武林高手,吴解深知独目的不方便。只有一只眼睛的话,看到的东西就是平面而非立体的,这意味这对于距离和方位的细微控制全都会出错,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才能将其弥补。

如果一个人正常情况下的实力是一百,那么少了一只眼睛的话,最多只能剩下八十,或许还更少。因为这个缺点,越是跟强者战斗的时候,就越是明显。

但这只怪兽却以独目的状态和精怪雪豹打得不相上下,甚至于看雪豹那如临大敌的紧张模样,它还占了上风!

吴解不禁有些紧张,连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他定了定神,在心中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看它的样子有点像枭兽,可脑袋差别太大了……枭兽的头不是像鹰隼之类吗?”

“昔年大光明神教还没覆灭的时代,曾经有过这种枭兽。”一个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抑扬顿挫的声音回答,“它们叫‘熊枭’,比现在所谓的‘鹰枭’更为强大。但也正因为强大,所以惹来了修道者们的围杀,我记得当时就已经快要被杀绝种了。”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坐在神圣之泉旁边一动不动仿佛在发呆的少女。她有着粉红色的短发,白色的细鳞甲覆盖全身,左臂腰间还佩着剑和盾,一看就知道英勇善战。背后那对小小的白色翅膀和眉目间的容颜,依稀可以看出当初圣天女的痕迹,但眼中的灵动之意却比暮色沉沉的圣天女强了千百倍。

从那双翠绿色的眼睛里面看不到半点颓唐和无力,只能看到对生命的喜悦和温柔,还有对各种事物的好奇之色。

她从圣天女的残魂之中诞生,在最初塑形的时候,原本将会继承圣天女的模样,但吴解灵机一动,改变了她的外貌,使用了自己穿越之前偶然见过的一部音乐动画剪辑短篇里面的某个形象。

他不清楚那个形象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典故,但无论如何,只要不是圣天女就好。

既然已经重生,就没必要再被昔日的往事困扰着。圣天女已经履行了大光明神教护法神的职责而死,现在这个被杜若取名为“杜馨”的少女是全新的生命,和昔日的大光明神教、和已经死去的圣天女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她暂时还没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不用着急,她还有漫长的人生,可以慢慢研究这个问题。

“熊枭吗?看样子的确有几分像熊……”吴解沉吟着,“它厉害不厉害?”

“熊枭是一个统称,就像鹰枭里面分为六七个亚种一样,熊枭也一样分为几个亚种。”杜馨很平铺直叙地说,“如果能够操纵火焰和冻气的话,就叫离枭;能够操纵风和水的话,就叫鲲枭;能够操纵雷电的叫辛枭;能够操纵流沙和地震的叫岩枭……等它出手之后就知道具体叫什么了。”

“名字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实力……”

“打不过护法神两万零一号。”

“……这个参照物不合适,换个吧。”

“打不过茉莉。”

“……毫无疑问的事情,再换个。”

“资料不足,无法对比。”

吴解叹了口气——即使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她的性格还是没变,古板、迂腐、完全没有“灵活”、“变通”之类的概念,充满着机械式的单纯,叫人无可奈何。

就在他叹气的时候,那只异种的枭兽已经和雪豹又打了起来。

它们的力量都很恐怖,将周围坚硬的冰块打得片片粉碎,破碎的冰屑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到处乱飞,简直就像是一支支短小的弩矢一般。吓得陶土缩回头去,躲在了一块坚冰后面。

吴解注视着激烈的战斗,突然灵机一动,问:“熊枭的战斗力和鹰枭相比如何?”

“差不多,熊枭的优点是灵智高,可以自发修炼,几乎每一只都会成为妖怪。所以才遭到捕杀和扑灭。”

吴解恍然大悟,立刻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印象。

【大唐妖怪图鉴:枭兽条目。】

【枭兽,飞翔的狞猛。】

【在各种兽类之中,有一些是天然就比其它更强的,枭兽便是其中之一。它们兼具鸟类的飞翔能力和兽类的搏斗能力,往往还能够使用一些天赋的法术,即使还没有修炼成为“妖怪”,往往也拥有和妖怪对等的武力。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猛兽,我们称之为“妖兽”。】

【这种奇异的兽类拥有可怕的力量,即使武修士也不要试着和它们肉搏。而它们的法术则无迹可寻,在真正打起来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面前的那只枭兽擅长的是什么法术。这种未知又增加了它们的危险性。】

【它们很贪吃,但实际上食量并不是很大,比同等身材的老虎吃的还少,相对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妖兽,它们其实并不是很难相处,只要提供一定的食物,它们就会放下敌意。】

【枭兽拥有惊人的好奇心,它们常常为此而丧生。如果想要设法捕捉枭兽的话,针对这个特点设置陷阱,是最为切实可靠的手段。】

【枭兽身上没有可以用来制作法器或者炼丹的部分,对它们进行杀戮是毫无意义的。按说它们的数量应该很多才对,但我实际观察之后发现,它们的数目远比我预计的更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曾经有同道在某些地方发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