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侠武大宋-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到刀至,却是先前那员自称为曲利出清的辽国大将,因为此前两人已经有过一番对答,所以此际曲利出清更不多说,趁双马错蹬之际,三尖刀使了一记枪招出来,直捅完颜突合速的左肋。
但凡能在战场上做到大将的人物,都是阵战的行家,只要看见完颜突合速那根硕大的狼牙棒,便知道这员将领是力量型的选手,曲利出清也不例外。
三尖刀固然可以使用刀法,但是刀法大开大合之下,难免会与狼牙棒相碰,曲利出清可不认为自己能够硬撼对手的狼牙棒,所以他使出了枪招。恰好三尖两刃刀是兼具刀枪两种用途的兵器。
他用这三尖刀一捅,还没等刀尖到位,另一侧寇镇远的镔铁枪又刺了过来,形成一刀一枪的夹击。
如此一来,完颜突合速顿时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道:“你们契丹狗就会倚多为胜么?”
虽说他是一员猛将,却不等于他是个傻子,此时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辽国人的阴险用意,那就是要把他留在在旗海之中围殴拿下。
若是搁在平时,对方这两员将领他打一个没什么问题,一个打俩就很吃力,却也不是不能打,只需着重干倒一个,另一个不攻自败。
但是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打,因为第三员辽将也从旗后闪了出来,正是之前那位银枪小将,这三个人若是把他围起来,那就不是他跑得出去跑不出去的问题,而是死定了!
面对眼下这一左一右的一刀一枪,若是按照常规打法,他需要控马,在马背上拧腰侧身,至少要躲过刀枪中的一件,手中的狼牙棒去接架另外一件。但是现在他不能这样做了,因为若是这样做,在避开三尖刀,荡开镔铁枪的同时,他将会迎来那员小将的银枪!
而一旦这三般兵器对他形成围攻,他就只有等死的份了,这一点他十分清楚,所以他一咬牙,暴喝了一声,竟而不闪不避,用身上的铠甲硬接左右这一刀一枪,同时狼牙棒从左到右抡了一个大回环。
这一打法的用意很简单,那就是争取时间,从左右夹击中突出,而狼牙棒这一周回环可以在阻挡左右两敌纠缠的同时,顺势迫开来自正面的银枪小将。
这是这个打法的代价也很惨重,他的左右双肋将会硬接对方一刀一枪两记攒刺,只凭他估计,这两名对手在刀枪之上蕴含的内力,足以击断他数条肋骨!
但是这时候已是生死关头,他哪里还顾得上计较这些?所以只将义父完颜闍母传给他的内功一分为二,尽可能地护住左右双肋,手中的狼牙棒仅以他天生的膂力挥出。
只听噹噹两声清脆之响,刀尖枪尖在完颜突合速的双肋铠甲上一触即回,几乎是在同时,完颜突合速口中已经吐出一蓬血雾,那血雾连同狼牙棒一并袭向了耶律国珍。
耶律国珍身穿一身白袍,哪里受得了这般污秽?见状急忙提起马缰避在一旁,完颜突合速就在这一避之间冲出了包围。
“弓箭手,给我射!射他的马!”
坐镇阵法中枢的兀颜光见此情景顿时杯,战场上爱干净,这还是男人么?只是如此紧迫之时也顾不上责怪讲卫生的耶律国珍,急命弓箭手施射。
他知道完颜突合速身上的铠甲很不错,所以让弓箭兵射马。
射人先射马!兀颜光一声令下,寇镇远、曲利出清和耶律国珍全部避在一旁,旗帜后面闪出一百名弓箭手,每二十名站成一排,共分五排,逐排施射。
二十个人同时射击一个近距离目标,完颜突合速的战马还能跑得了?那得是照夜玉狮子又或者爪黄飞电才能出现的神奇发挥,但是完颜突合速骑的却不是照夜玉狮子那样的神马,他骑的是一只刺猬。
马屁股上满是狼牙雕翎箭,不是刺猬又是什么?
完颜突合速对此早有预料,反倒利用战马吃痛发狂这一危机,跑得更快了。
人有垂死挣扎,马也不是没有。他利用的就是这匹马的垂死挣扎。在箭雨之中,那匹马如同闪电般狂奔了半里路,他估摸着这匹马已经不行了,便奋力一跃,从马背上高高跃起向前,却听见背心护心镜上又是“噹”的一声,只觉的眼前一阵发黑,脏腑都被震得翻搅起来,又是一大口鲜血喷了出来。
他知道背后有高手射了他一箭。但是既然这一箭也没能穿透他的冷锻甲,那么他就暂时还死不了,最后时刻,在落地之前,他把手中狼牙棒往地上一扔,认准了一个方向狂奔而去。
不能说太乙混天象阵不够厉害,也不能说这阵法百密一疏放跑了敌军的主将,只能说完颜突合速命不该绝,他跑的方向正好是这个阵法的生门所在,但是归根结底,导致他逃出一条命的原因,还是耶律国珍的爱干净。
第951章 计划偷营
话说古时的阵法,其实极其类似于现代人玩的迷宫游戏。而现代人在纸上玩迷宫游戏又恰似古时阵法的阵图。
倘使把一个迷宫的平面图画在纸上,玩家就会看得非常清楚,但即便是看得清楚,也很难在第一时间里找出迷宫中正确的路径所在。
而若是玩家身临其境,进入到真实的迷宫建筑之中,就比在纸上找出路难了何止千倍?
此时燕京城南的这座大阵便是如此。
金国的骑兵在旗帜的海洋里惶惶然茫茫然毫无挣扎之力,而在燕京城头的女墙旁边,俯瞰下方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却是看得清清楚楚。
耶律延禧已是龙颜大悦,不住口地称赞:“妙啊!果真奇妙!世上竟有这等阵法,且出于我大辽军中,实乃我契丹人的福泽!”
城下的阵法果真是奇妙的,专门有人掩旗设障,专门有人实施攻击,专门有人负责捉拿,专门有人将死尸收拢起来运到阵外,甚至还有专人负责收拢那谢有受伤的战马,将其牵到城墙跟前,只待点清数目即可运至城内。
若是用后世的事物来比喻,这简直就是一个杀人抢马的专业生产流水线,流水线上的人们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做起事来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高踞城头,当然也看得见女真人为首的那员悍将竭力逃脱的全过程,只不过耶律延禧并没有因为跑了一员敌将而懊恼,他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场大胜来鼓舞契丹民族的士气,一万金兵阵中就屠,这已经是超出他的预想了,跑了一个首领又算什么大事?又不是完颜阿骨打。
“兀颜光果然是帅才!”欣喜之余,不能忘记夸一夸自己的识人之能,尤其是耶律大石就在旁边,他必须要让耶律大石知道,他用兀颜光换下自己的堂侄是多么的英明。
耶律大石当然不会与堂叔计较这些,胜了就好,胜了就是皆大欢喜,毕竟他也不希望辽国被灭,不希望契丹人沦为亡国之奴。
城头君臣同贺,一时间气氛极其喜庆,天祚帝当场表示,要重赏兀颜光,就命人把兀颜光喊上来。
太乙混天象阵不可能每次临战每次现行布置,此战过后,构成这座阵法的二十万将士就此在燕京城南扎下了营盘,营盘也是按照阵法来布置的,二十万将士食宿全部自理,粮草自有城中定时往外输送。
听到皇帝宣召,兀颜光立马进入城内,再来到城头。
一见兀颜光,耶律延禧就是狠狠地一通表扬,兀颜光却不好意思在耶律大石面前夸功,很是谦逊了一阵,却发现站在一旁的耶律大石不苟言笑,眉宇之间似乎尚有某种隐忧。
兀颜光蓦然想起完颜突合速逃走一事,以为耶律大石是对这件事不满,就问道:“大石师兄,你可是觉得这阵法尚有什么不足之处么?或者是兄弟我指挥此战有什么不妥之处?”
耶律大石道;“兀颜师兄莫要多心,这太乙混天象阵绝对是阵战的利器,你的指挥也是无可挑剔的出色,只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金兵就此怕了这座阵法,不再派遣兵将来破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此言一出,即便是笑容满面的天祚帝都不禁一惊,是啊,人家金国人又不傻,你阵法厉害,他不来破阵,你能拿他如何?他就攻打你燕京的东北两侧,你总不能把这座庞大的阵法布置到东北两面去,不说兵力不够,只说地形地貌也不允许,这一点乃是耶律大石和兀颜光的共识,之前在行宫之中他也是听明白了的。
当下把目光看向兀颜光,想听听兀颜元帅有什么高招,却见兀颜光苦笑道:“这的确是一件棘手之事,我们只能希望金国人在屡战屡胜之后养成的骄矜之气一时难消,放出话去,让他们到城南来与我们决战,若是他们不敢,那么他们的士气必受影响,再从其它方向攻起城来,或许就不似从前那样悍勇。”
这算什么法子?耶律延禧和耶律大石对兀颜元帅的回答很不满意。合着辽金之战的胜负,还得看金国人是否犯傻才能决定结果,这不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在敌人的手中么?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的确是一种豪气万丈的体现,但是这样做却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实力完全碾压对手。一旦金国人认为他们的实力不足以碾压燕京城内的这支哀兵,或许他们就会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如果事态真的演变成了那样,那么这座太乙混天象阵就是形同虚设了。
或许是感觉到了天祚帝和耶律大石的不满,兀颜光道:“陛下勿要担心,末将还有一个办法。”
天祚帝眼睛一亮,“什么办法?”
兀颜光躬身道:“这办法是之前就准备好的,只是没有来得及向陛下讲述,便是着落在贺重宝贺将军身上。”
今天早晨他带着贺重宝去了行宫,天祚帝还一度有些诧异。天祚帝认识贺重宝,但是正因为他认识贺重宝,才更知道贺重宝不具备金殿面圣的资格。既然这样,你带着贺重宝干什么?你兀颜光进行宫参见皇上还需要带保镖么?
只不过早晨的时候天祚帝发起脾气来,就把这事儿忘在了脑后,现在听兀颜光这么一说,就知道他带着贺重宝是为了献计,而这个计策显然与贺重宝有关。
果然,兀颜光解释道:“贺将军武功高强,且身兼法术,一直想要一显身手,大破敌军,却被末将给按下了”
不让贺重宝显露法术,是因为贺重宝曾经亲口表明他的道行有限,其法术只能破敌一营一队,却远远不足以全歼金国军队。
考虑到这个情况,兀颜光就没让他打草惊蛇,他要培养敌人的骄矜之气,同时利用空间换取时间来演练太乙混天象阵,岂能用一场小胜而前功尽弃?
另外,他深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个道理,打算在最关键的时刻再派出贺重宝这支奇兵,一举奠定胜果,若是提前被金国人摸清了底细,这世间能够破解法术的和尚道士也不是没有,万一金国人请来了这方面的高手,岂不是反受其害?
所以他才会一直雪藏贺重宝直到今天。
今天这场作战的计划本来是这样的——白天利用太乙混天象阵吃掉金国布署在城南的所有兵马,而后当天夜里趁着敌人大败之后军心不稳时去城东偷营劫寨。因为贺重宝本人表示,他的法术最是适合用于偷营。
但是今天的实际战况却不是很理想,仅仅吃掉了金国一万轻骑兵,金国人根本没有伤筋动骨,更说不上大伤元气,这就令他有些犹豫要不要按照原计划来实施劫营了。
因为此时去劫城东的大营时机不对,金人未遭大败,军心便不至于涣散,说不定反而会因此而严加提防,此时劫营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而若是改为去劫城南的军营,最好的战果也不过是歼灭城南剩余的四万人马而已,金国的主力依然盘踞在燕京城东。
虽然他已经产生了犹豫,但是看见皇帝刚刚乐了一阵便又忧心忡忡起来,他觉得有必要冒险一试,一旦成功了,即可再给皇帝增加一份信心,同时也能再次增加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所以他一狠心便说道:“陛下放心,今夜末将便与贺将军一同前去偷营!相信凭借夜色的掩护,再加上贺将军的法术,定能再次收获一场大胜!”
耶律延禧大喜,但是转而考虑到自己对这种军事上的行动毕竟不懂,就看向耶律大石:“大石林牙,你怎么看?”
耶律大石点头道:“此计可行,但是要偷也只能去偷城南的军营,这样进可攻退可守,万一敌人有所防备,我们只需立即退回到太乙混天象阵中来,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耶律大石说得很有道理,却是比较委婉地提醒了兀颜光。他没有说出来的是,金兵盘踞在城东的大营绵延数十里,你去偷营该是怎么个偷法?就算往最好去打算,五十多万金兵各个都伸着脑袋让你砍,你有那么多人手去操刀么?
京城中仅剩的二十万精锐士兵都在混天象阵里面呢,他们可不能跟着你去冒险,万一赔进去,再想翻本都没本钱了。
所以要偷就只能偷南大营,而且成功率比较高。
不用耶律大石提醒,兀颜光也能考虑到这些,两人算得上是不谋而合,不过兀颜光还是很给耶律大石面子,道:“大石师兄说得太对了,就是这般,咱们就偷南大营!”
两个最高军事主官意见相同,皇帝当然更无话说,当即拍板,今夜劫营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此时已是过午时分,城下阵中的士兵们已经在吃加餐,耶律延禧满心欢喜之下,决定就在城头加餐,有与城下将士同甘共苦之意,当即吩咐随从去安排,不多时即有朝中御膳房的大厨率领一众二把刀抬着炉灶炊具以及诸多美酒食材登上城头,为皇帝现场烹制美味佳肴。
耶律延禧便与耶律大石、兀颜光君臣三人分席而坐,几杯酒下肚,耶律延禧心怀更畅,忽然说道:“只是咱们君臣三人喝这场就未免不够隆重,不如把贺将军以及今日参加战斗的将官们都叫上来,朕要赐给他们美酒佳肴,以为犒赏!”
皇帝下令谁敢不遵?兀颜光当即站在女墙旁边朗声传令,把贺重宝、耶律国珍、寇镇远以及曲利出清都叫了上来,二十万辽军之中自有将官数百名,但是皇帝点名的也不过就是这四位。
四将登上城头,大礼参拜了皇帝,天祚帝又是一番褒奖勉励,而后赐坐赐酒,这场庆功酒就喝得更加畅快,及至夕阳西下,仍是意犹未尽,兀颜光便起身说道:“陛下,末将斗胆说一句,这酒宴臣等不能再喝了,今夜夜半偷营,此时已是到了准备的时间”
耶律延禧笑道:“好!那就这样,咱们也效仿一下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朕就坐在这城头继续饮酒,等候诸位将军传来捷报,后半夜咱们继续这场酒席!到时候一并犒赏三军!”
话音刚落,未等众将领命,突听一声拖得长长的声音从城下响起,迅速向城头接近,“报”
兀颜光闻听就是脸色一变,他知道这是他军中的传令兵,可是你这传令兵忒不懂事,有多大的事儿能令你如此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不知道皇帝在城头上么?
不过他还是沉声问了一句:“所报何事?”
那传令兵道:“金兵的重装骑兵正在集结,但是作战意图不明,似乎是要撤走,又好像是要向南方发动攻击。”
“嗯?”兀颜光就很是惊讶,在听到传令兵前半句的时候,本以为金国人还想再送一批骑兵来大阵,可是他们的重装骑兵往南发动攻击是什么意思?南面能有什么敌人值得金兵如此严阵以待?
此时天色已渐昏暗,却又未到掌灯时分,即便是在城头上也看不清金兵的动向,他相信传令兵的消息必是来自于自己派出去的斥候,这消息不会有假,但正是因为不会有假,他才益发想不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把目光看向耶律大石,心说莫不是前天冲出去的萧龙杀回来了?又或者是你耶律大石从某处搬来的援兵?
他知道耶律大石曾经前往西州回鹘搬请救兵,但事后耶律大石却没有带了救兵回到辽国,到底请没请来救兵除了皇帝之外谁也不知道,耶律大石身为南院大王,也没人敢在这事儿上刨根问底。
或许是耶律大石提前回来,而西州回鹘经过了一番征兵才组织起一支远征人马呢?可若说是西州回鹘来了援兵,似乎也不该从正南方向上过来。
耶律大石明白兀颜光的意思,就摇了摇头道:“不用看我,我也想不通是怎么回事,你还是让军中斥候继续探听一轮吧。”
兀颜光刚想命令传令兵传达命令,却又听见一声长长的“报”
眼前这个传令兵还没下去呢,底下又上来一个,这个比刚才那位更直接,不等兀颜光询问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金营摆出了面对南方作战的阵型,南方有烟尘遮天,似有大规模的军队前来”
这一下不禁兀颜光和耶律大石颇为惊异,就是耶律延禧都坐不住了,腾地站起身来,一脸激动地说道:“莫不是宋国派兵来增援朕了?”
第952章 先替老丈人打波脸
像耶律延禧这样长期身居高位、主宰着他人的生杀予夺的人物,总不免会缺乏一些应有的自知之明。
没错,在辽国被金国逼得走投无路之前,他这边打个喷嚏,赵宋皇帝都要吓得抖三抖,但那已经是昨日黄花了,他却还沉浸在从前的威风之中,就难免会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
他觉得既然从南面来了兵马引起金军的动作,那就一定是宋国来支援辽国了,他甚至都没有计算萧龙出发的时间,这个时间能否到达宋朝的都城汴梁,就产生了这种天真的想法。
真把赵佶当成他亲儿子来想象了,嗯,亲爹有难,亲儿子提前就想到了,急亲爹之所急,想亲爹之所想,所以派了大军来救亲爹。这可能么?
相比之下,不论是耶律大石还是兀颜光都不会有这种幼稚的想法,但是他们却又想不通除了大宋兵马之外还会有谁在这个情况下威胁金军的大营,总之耶律延禧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纵然对皇帝的判断不以为然,也只能在心里憋着,只能拭目以待,看看来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只要金军跟南来的部队磕上了,就不难探知来者是谁。就按照萧龙出城时选择的路线,辽军的斥候可以从燕京西南部的山林中绕行到金营的南面,去亲眼目睹这场有可能发生的战斗,而后便能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回来。
“再探!”兀颜光只回了俩字,就把两名传令兵屏退。
转过身来面对天祚帝躬身请示:“陛下,既然有了这等意外情况,末将以为咱们的劫营计划应该缓一缓,一切都需等到弄清楚南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之后才好计议。”
耶律大石立即表示赞成,“兀颜师兄言之有理,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万一来者并非女真的敌人,而是他们的同党呢?两者合兵一处,我们再去偷袭就未必能够成功了。”
耶律大石这是站在世态炎凉的角度来分析的,他认为如果来者是大宋军队,那么大宋军队肯定是落井下石来的,这个时候来帮辽国?你当大宋那帮人都是傻子?
但是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只能让事实来打皇帝的脸。
与此同时,在金军大营里,完颜宗贤正在组织兵马严阵以待。
因为他悄悄派人给完颜宗望送去了消息,白天这场大败当然瞒不过皇帝完颜阿骨打。阿骨打因此雷霆震怒,下午的时候就派人过来把完颜宗翰叫到城东去述职了,与完颜宗翰一起去的,还有重伤垂危的完颜突合速。
完颜突合速是被士兵抬着去城东的。白天里他刚刚逃出辽军的旗海便已不支倒地,正好赶上完颜宗翰死活不听完颜宗贤的劝告,率领着剩下的四万骑兵想要进入辽军旗阵增援之前那一万轻骑。
完颜突合速看见完颜宗翰之后只说了一句话,“千万不能进去!”说过之后便即陷入昏迷。
完颜突合速的一句话比完颜宗贤的一万句话都管用,因为完颜宗翰觉得能让完颜突合速如此畏惧的敌军,换做是他也未必打得过。
所以急忙把完颜突合速带回大营,喊来随军的女真医者,用人参吊住了完颜突合速的一条命。
女真人的老家盛产人参,人参不仅能够吊命,还能令完颜突合速从昏迷中醒转,醒过来的完颜突合速把辽军旗阵之中的恐怖描述了一番,完颜宗翰也就傻眼了,喃喃道:“这是什么打法?妖术么?”
“这不是妖术,这是阵法!”完颜宗贤纠正了完颜宗翰的错误认知。
完颜宗贤见多识广,虽然叫不出辽军布出的是什么战阵,但是他一早就知道这是一种阵法,而且他更知道辽军既然敢出城,便是有着相当的把握,不怕己方骑兵的冲击。
只可惜完颜宗翰不肯听从自己的劝告半渡而击,如今辽军阵势已成,看样子就打算把这个阵法长期摆在城外了,再想破阵谈何容易?只有避而不打,单攻燕京的东北两个方向才是上策。
下午的时候完颜宗翰和完颜突合速同去城东,城南的金军就以完颜宗贤为首,他传下命令,要求今夜士兵只能轮流睡觉,睡觉时不可卸甲,严防辽军趁着己方军心动摇前来偷营劫寨。
然而就在他把防御工作布置的井井有条之时,却有后营的哨探前来禀报,说南面出现了一支以步兵为主的队伍,足有数万人之多,直奔燕京而来。
完颜宗贤听了之后就有些懵逼,南面来了军队?那得是大宋的军队啊!大宋的军队来燕京干什么?
而且他知道完颜宗望已经回到了城东,却不知完颜宗望率领的那一万轻骑去了哪里,完颜宗望也不会跑到城南来给他汇报。不过要按常理考虑,这数万大宋军队应该会与完颜宗望带领的那一万骑兵半途遭遇才对,既然完颜宗望的一万骑兵没有阻止大宋军队继续北进,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宋军不是金军的敌人。
更何况,如果大宋与金国为敌,完颜宗望就该在回归的第一时间里发出警示,尤其需要警告城南的将士。
他却不知完颜宗望两度被杀,两度被菩萨救活,在见到父亲的第一时间里只能隆重介绍跟来的两个神仙,哪有工夫提醒城南的部队?而且完颜宗望对菩萨抱有绝对的信心,完颜宗望网亲眼看见另一个仙女对菩萨做出了保证,要把白胜拿回去严加处置,既然如此,白胜还有可能立即来到燕京与金军为敌么?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完颜宗望万万没能想到的是,白胜那一边的仙女竟然放弃了管制白胜的权力,任由白胜为所欲为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过于相信观音菩萨所造成的。他也不想想,如果菩萨有把握白胜就此被对方仙家拘禁,还有什么必要派出两名弟子来保护他们父子?
只说完颜宗贤听说此事,当即派人前往城东通知完颜宗望,以求完颜阿骨打给出一个调子。两国交兵之际,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第三国,这不是他一个文臣武将可以敲定的事件,这事儿必须要由皇帝拍板。
在派人通知完颜宗望的同时,他命令手下快马赶奔南方,询问对方的来意,以便自己做出相应的准备。
在他的认知里,大宋只能是理论上的友军,但是理论上的友军毕竟不是结过盟的盟军,在派人前去沟通的同时,他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命令所有骑兵上马列阵,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以防御阵型迎向南方,以免遭遇不测。
他亲自策马来到金军阵列的最南端,却看见了令他胆寒的一幕,自己派去的那名懂得汉语的使者还没有驰到对方人马的一百步之内,便已滚落马鞍,不用猜也知道,这一定是中箭了。
随后他听到对方人马中有一个人在说话,声音并不如何震耳欲聋,却可传达数里之遥,语气也并不多么严厉,但是内容听起来极其刺耳: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个规矩我懂。但是这个规矩对你们金国人不适用!你们也不用派人来问,老子现在就告诉你们,老子就是来杀你们金国人的,见一个杀一个!先杀完颜宗望,再杀完颜宗弼,最后是完颜阿骨打,一个都跑不了!”
完颜宗贤是女真族中为数不多的汉语通,不然他也不可能懂得那么多军事上的谋略,听了这话,立时傻眼,这支大宋军队能否打得过己方的四万骑兵先不说,只说来人居然是敌非友,完颜宗望那一万骑兵为何会把他们放过来?
但是此时再考虑这些已经于事无补了,立即喝道:“轻骑兵,准备冲锋!”
燕京城头,耶律延禧也听见了这个宋人说的话,顿时狂喜道;“怎么样?朕就说宋国会派人来支援大辽吧,怎么样?朕的判断怎么样?”
耶律大石和兀颜光就不禁面面相觑,均有被皇帝打脸的感觉。
兀颜光想的是:这宋国人是不是疯子?这时候来救辽国,对你有什么好处?
耶律大石想的却是:这声音听起来如此耳熟,莫不是白胜那厮?可是那厮不是已经死在陷空岛了么?只不过不管说话的宋人是不是白胜,这份浑厚的内力都不是自己能够匹敌的。
隔着金军大营,隔着金辽两军之间的空地,隔着两里长的太乙混天象阵,顶着风把声音送到燕京城头,这这是内力能够办到的事情么?如果是,世上怎么会有人拥有如此浑厚的内力?
第953章 人家孩子
就在刚才,在人人都不敢确定南面的军队是什么来头的时候,耶律延禧就笃定地认为这是大宋派来的援兵,此时城头上但凡懂得汉语的人都能听得出,来人这一口汉语说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不是大宋的军队又是什么?
事实印证了耶律延禧的先见之明,耶律延禧怎能忍得住心中喜悦?他喜悦的不仅是他的龙威尚在,更因为刚才他也能看得出来,耶律大石和兀颜光两人对他的判断不以为然。
虽然两个臣子对自己这个君王的判断不以为然,他却没有办法与之争辩,因为人家根本没有说出口来,人家只是在心里这样想,即便自己身为君王,也不能臆断臣子的心事并且拿这个来指责臣子。
所以刚才耶律延禧心中还是有一些不爽的,怎么?连你们两个都看不起我这个失势的皇帝了么?
现在好了,来人这一席话不仅灭了金国的士气、涨了大宋的威风,更是给自己这个辽国皇帝争了脸,这人是谁?很显然是宋军的主帅,嗯,待会儿见了他一定要重重赏赐!
不仅要重赏,还要私下里问问他,是否愿意为我辽国做事,实在不行就挑个女儿嫁给他,招他做个驸马!只可惜自己最美貌的女儿已经嫁给一个叫做白胜的宋人了,也不知其他女儿能否入得这位英雄的眼。
想到此处,便问兀颜光和耶律大石,“两位卿家可知这宋军的主帅是谁?”
兀颜光正在惭愧和震惊中疑惑迷茫。惭愧的是自己竟然不如皇帝见事明白,以致于当场被打脸,震惊当然是震惊于宋军之中这个说话之人的内力之强,竟然远胜自己,大宋何时出来了这样的高手?
在最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