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侠武大宋-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秦明自己知道,这就是玄驹神功的奥妙之处,首先擂击自己的胸膛,将自己的内力攻入自己的膻中,玄驹神功的特异之处就在于此——在自己捶打自己的时候,特殊的内力输出以及特殊的内力防御可令自己攻入自己体内的内力贮存起来,且不会伤及自身。
  说白了,这玄驹神功的功法与红拳之他山之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只在于他山之石是用身体蓄积他人之力,而玄驹神功是蓄积自己反打自身的内力。
  一拳捶胸,至少可以令膻中穴中蓄积一倍内力,这一倍是相对于己身丹田中的内力而言,两拳捶胸之后,膻中**积蓄的内力即可达到丹田的两倍,直至擂满七七四十九拳,而后膻中**的四十九倍内力再与丹田中的内力汇合,形成五十倍的内力总和加以输出!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出自《周易系辞上传》中的这句话就是玄驹神功的原理。
  那么超出四十九拳可不可以?玄驹神功的要求是不可以。
  因为修炼者丹田内的内力也是有限的,在全力击出四十九拳之后,再刨去最后那招遁去的一,体内的内力便已所剩无几了,若非如此,按照玄驹神功的办法无限捶胸下去,修炼者所获得的力量也将没有上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众人惊疑的注视下,秦明就这样捶胸顿足的擂了自己胸膛四十九拳,这情形既像是一只狂暴的大猩猩,又好像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铸成大错的后悔之人。
  四十九拳过后,秦明的身体开始发动了,之前他之所以距离骏马两丈远,只不过是担心骏马被他的举动吓着而已。
  只两大步迈出,人就到了骏马的旁边,丹田里最后的内力和这四十九拳积蓄下来的内力合为一处,再通过手臂上的经脉聚集到双掌的劳宫穴,双掌齐出,排山倒海般轰在了骏马的身体上。
  那匹马直接就被打得飞了起来,虽然它与它西侧的战马仅仅相隔一尺,但是白胜看得清楚,这绝对不是“倒”,这是飞!排头的战马被秦明的双掌击飞了。
  当然,它最多只能横飞一尺,便撞在了排在第二位的战马身上,第二匹马同样被撞得飞了起来,撞在了第三匹马的身上,以此类推,八匹马全部横飞了出去,摔跌在各自原位置的一丈开外,其中七匹马已是口吐血沫,当场毙命,只有排在末尾的那匹马躺在地上挣扎长嘶。
  饶是如此,全场观众也都震惊得无以复加,连彩声都忘记发出,这功夫太过惊人了,秦明的武功至少已经超过了传说中的隋唐好汉新文礼!
  远处松巅上的李清露也为之震动不已,原来这梁山上也不是乌合之众啊,果然藏龙卧虎!这下白胜恐怕要输了,她觉得即便是她的老公虚竹子也不具备如此雄壮的力量。
  书到此处,不得不提的是,后来李清露见到了老公虚竹子,把秦明惊人艺业告知了老公,并且要求老公试试能否做到,而虚竹子不忍残杀八匹骏马,就选择了粗壮的松树做试验,结果一掌拍断了十七棵古松,证明了他也能够横推八马倒。
  虚竹子这桩测试被他新收的弟子既丐帮准帮主记了下来,当做武林佳话传于后世,直至一百年后洪七公和郭靖困居明霞岛时,洪七公想起了这个法子连续推倒了数十棵苍松,吓得欧阳锋小心脏扑通扑通的。当然,洪七公用降龙十八掌推倒的松树是郭靖用他的匕首提前割断的。
  后话暂且说到这里,只说眼下,在人们的震惊当众,秦明一鼓作气,又走到了九头牛的后面,这九头牛都是耕牛,身上都带了犁架子,喽啰们已经按照秦明的要求,用一根粗绳绑定了九只犁架。
  这样的绑定方法,论及倒曳的难度,要比抓住牛尾还要难上许多,因为牛尾太细,在牛的狂怒挣扎下极有可能绷断,而且牛也可能因为吃痛而放弃往前奔驰。
  又或者那种在牛鼻子上串了铁环,再在铁环上栓系绳索的方法就更没有难度了,牵着牛鼻子走,算什么倒曳九牛回?
  毫无疑问,秦明选的是最难的一种,在他握住了长绳的同时,喽啰们点燃了牛尾巴上系着的爆竹!
  噼噼啪啪的爆竹一响,九头牛同时惊了,争先恐后地跑向前方,然而它们却没能跑出几步,长绳便已绷得笔直,在长绳的末端,秦明扎了一个马步,口中暴喝一声,随即双手交替收绳。
  于是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爆竹依然在炸响,九头牛的蹄子仍然在狂奔,但是它们的身躯却缓缓地倒退而回。
  倒曳九牛回!
  秦明竟然真的能够倒曳九牛回!
  人们傻眼了,不说其它方面,至少单以力量而论,秦明已经不亚于昔日的古今第一猛将李存孝!
  这简直是太厉害了!彩声轰天而起,响彻群山。
  彩声中,秦明将九头牛拉回到了身前,此时爆竹已停,牛也渐渐安静了下来,他把手中长索往地上一扔,也不去答谢众人的喝彩,只转头看向白胜道:“白胜兄弟,该你了!”


第698章 马拉半球实验
  此情此景之下,场边众人已在等待白胜亲口认输。
  别说白胜没有这样的本事,就算他有这样的本事,暂时也没法比了,因为那八匹马中已经死了七匹半,若是白胜坚持要比,那就只有再从山下牵来八匹马,但是人们不认为白胜会坚持比下去,能够赶超李存孝的猛将,有一个秦明已经是匪夷所思,怎么可能还有一个白胜?
  秦明本来就没打算让白胜跟他比,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没有三十年火候的玄驹神功,根本不可能做到横推八马倒,更别说倒曳九牛回了。
  所以他问向白胜的那句话其实就是在暗示白胜:“你可以认输了。”
  询问过后,他就一直盯着白胜在看,因为只要白胜不认输,这场比试就算不得结束。
  让秦明和众人费解的是,白胜竟然在缓缓摇头,摇头是什么意思?是表示你办不了?承认自己不行?还是说这比赛没有结束?
  白胜没有让秦明和众人疑惑太久,摇头过后就给出了答案:“别指望我会认输,既然我说过你们不论采用任何方式使出任何绝活都赢不了我,就也包括你秦明这一手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
  这话大出众人的意料,你不认输又能怎样?就算你同样做到了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也只能算成平手而已,不认输,你还能有什么高招不成?
  人们疑惑,而白胜接下来的话语恰恰证实了人们的猜想是对的,只听他说道:“就算再从山下拉上八匹马来,我最多也只能跟你打个平手,咱们不如换一种方式来证明我的力量比你大。”
  秦明哪里肯信,却不能不问一句:“那你说吧,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证明你的气力大?”
  白胜游目四顾,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双鞭呼延灼和双枪将董平两人身上,这是梁山五虎将中仅剩的两个没有出来挑战的人物,说道:“呼延将军、董将军,在下要借你二位的头盔一用,不知可否?”
  听了这话,呼延灼和董平就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心中想的均是:你跟秦明比力气,借我们头盔干什么?
  虽然不知原因,但是一个头盔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先借给他又能怎样?正好看看他闹得是哪般玄虚。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之后,双双摘下了头顶的头盔,交由喽啰送给白胜。
  白胜首先接了一只头盔在手,解了盔顶的红缨,然后将其倒置在右手掌心,左手化掌为刀,轻轻往头盔开口部位抹了一圈,说道:“两位将军换一个头盔吧,这头盔不太好用,我先把它们改造一下。”
  人们看见,随着白胜左掌的一抹,那头盔竟而一分为二,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半圆空心球体,不禁震惊于白胜的掌刀之利——这头盔可是熟铁锻制而成,竟然被他肉掌削为两截,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手掌已经足以和削铁如泥的宝刀宝剑相媲美!
  只不过人们还是想不通白胜的用意何在,你的掌刀再如何惊人,也证明不了你的力量比秦明大啊!
  在人们的不解中,白胜又把另一只头盔如法炮制,也削成了一个空心的半球,然后将两只半球合在了一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球体,双手分别按在两只半球的球顶,脸色严肃。
  众人都不知道白胜这是在干什么,只有花荣能够看得见,那两只半球的接合部位似乎有些发红,像是被火烧过一样。
  然而即便是花荣也不懂白胜此举的用意,更想不明白那半球的接合处为何会出现高温煅烧的情景。
  只片刻,就见白胜微微一笑,说道:“好了,秦将军,你也看见了,这两只头盔是被我合在一处的,只要你能将它们分开,还原成两个独立的半球,就算我输了。”说罢将这只铁球抛给了秦明。
  众人见状就更是疑惑了,要分开这两只合在一起的头盔有什么难的?别说是力大无穷的秦明,就算是普通喽啰也能做到吧?
  秦明更是怒火中烧,气得满脸泛青,你白胜也太瞧不起人了,这样的两只头盔谁分不开?用得着我秦明么?
  只不过不管怎么说,要想反讥白胜,就必须先把头盔分开才行,所以他一双蒲扇也似的大手握住了两只头盔的顶端,轻轻往外一分。
  之所以是轻轻往外一分,是担心用力过猛伤到自身,然而这两只头盔却是纹丝未动,似是被什么粘物紧紧粘在了一起。
  嗯?还真的有点鬼门道啊!第一下未能分开,秦明的怒气就稍稍减轻了一些,因为他发现白胜并不是在戏耍他。
  于是摒心静气,默运玄功,体内蓄积而成的玄驹神功的力量可以维持一个时辰,此时当然没有消散,他默默地将玄驹神功完全运到了双臂双手之上,突然暴喝了一声,宛如晴天旱雷一般,“开!”
  随着这一声暴喝,他用尽了所有的力量,想要拉开这两只头盔,然而结果却令他本人和所有观众都感到惊讶万分,因为这一对头盔依然微丝未动,不仅纹丝未动,而且他的双手已经由于用力过猛继而脱开了头盔顶部,那铁球竟然掉到了地上。
  这一下众人的好奇心就都上来了,这铁球究竟有什么门道?为何连秦明这样的大力士都无法将其拉开?
  秦明也在挠着后脑勺呆呆不语,半晌后才看向白胜说道:“这头盔不好抓,我用不上力!”
  人们纷纷点头,的确,若是这两只头盔咬合得过紧,那么还真的是用不上力量,只要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双手就会脱开头盔。
  然后人们就都把目光看向了白胜,想听听白胜怎么说,却见白胜也点头道:“没错,所以我打算让你和那九头牛一起来开这只铁球。头盔的顶部有铁鼻子,你可以用绳索栓住这两只铁鼻子,然后你拉住绳索的一端,让那九头牛拉住绳索的另一端,你们来个拔河比赛,看看能不能拉开这只铁球。”
  头盔的顶部的确有铁鼻子,那是栓系盔缨的位置,用来栓绳子也是可以的。


第699章 不可想象的神力
  没错,白胜玩的正是一手马拉半球实验,马拉半球本是欧洲人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搞出来的一项科学实验,却被他用在了今天的比试之中。
  他之所以会想到这样来搞,一共有三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因为不想杀伤过多的战马,另一方面,他觉得像秦明那样杀马虐牛有失他浊世翩翩佳公子的风度,而最终一方面,他也担心他做不到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
  因为从来没有试过这样做,也因为无法计算八匹马横向的阻力以及九头牛前冲的力量,他也不敢说他的力量一定就能超过秦明。
  所以他采用了这样一个方式,将两只头盔做成两只半球,再用从阳衰那里学来的赤炎拳功夫将两只半球热合在一起,当然,他同时也施展了擒龙功,将铁球中的空气抽了出来。
  总之,在记忆里上学时学过的马拉半球实验中,十六匹欧洲马是来不开这只铁球的。众所周知的是,欧洲马要比亚洲马强壮的多,大洋马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他也不知道秦明加上九头牛能否拉开这只铁球,只不过即使秦明和群牛能够将其拉开,他也有办法击败秦明。
  秦明和旁观者们都不明白白胜所说的“拔河”是什么概念,因为这个时代里没有“拔河”这个词汇,只有牵钩之戏。牵钩就是拔河,牵钩之戏是从春秋时期就有的群体游戏,牵钩是这项游戏沿用下来的名称。
  虽然人们听不懂什么是拔河,但是人们听得懂白胜的意思,那就是要让秦明和九头牛牵钩,于是纷纷摇头表示不信,这两只头盔合在一起能有多大的粘力?要用秦明和九头牛牵钩才能拉开?
  秦明的力量已经是超乎人们的想象了,再加上那九头牛的力量,就是一块生铁疙瘩也能拉成两块,何况这只是个空心的头盔铁球?
  秦明当然也不信,就按照白胜的说法,亲自找来了绳索,亲自栓在了头盔的两个铁鼻子上,然后又亲自把一段绳索牢牢绑定在九头牛的犁架上,这才返身回来拿起了另一截绳索,扎好了马步。吩咐喽啰道:“小的们,上爆竹!”
  喽啰们急忙在九头牛的尾巴上绑了爆竹。只听秦明喝了一声:“点了!”就把爆竹点燃。
  “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响起,九头牛立时受惊,疯狂地前冲而去,那只铁球顿时被两截抖得笔直的绳索崩在了空中,随着绳索变成笔直,秦明这边陡然怒吼一声:“开!”
  在众人的想象中,这铁球必然会裂成两半,但是接下来的情景却让他们千般茫然、万般困惑,因为那铁球依然丝毫未动,静静地横在秦明和九牛之间。
  接下来,秦明和九头牛足足拉扯了盏茶时分,铁球依然如故,直到爆竹响完了,牛也没劲了,秦明也泄气了。
  两边的力量同时撤去,铁球再次落在了地上,带着那两截松下来的绳索,秦明颓然道:“这铁球是什么门道?真是见了鬼了!哼!我老秦打不开它,不信你白胜就能打开!”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人们就都把目光看向白胜,虽然不知道这铁球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粘力,但是可以想见的是,你白胜也无法将其打开,你只是弄了一个什么人都打不开的铁球罢了。
  白胜也没想到这大气压力竟然如此巨大,又或者自己抽取其中空气的手法比欧洲人用导管抽真空的水平领先?不过不管是怎样的原因,总之秦明和九头牛是败在了铁球之下。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自己能不能把铁球打开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既然能够将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就有办法再把空气注进去,只要球体内部有了空气,那还不是随便怎么开就怎么开?
  众目睽睽之下,白胜并没有回答秦明的质问,而是施施然走到了铁球旁边,也不见他弯腰躬身,只隔空伸手往地上一抓,那铁球倏然跃起,落入了他的手中。
  “擒龙控鹤!”
  这是典型的擒龙控鹤手法,在场众人多半都看得懂,所以也有人叫了出来。
  下一刻,也没看见他用什么姿势摆什么架子,只随随便便的双手往铁球上抹了抹,然后双手回归两只铁鼻子的头盔顶端,淡淡说道:“这有什么难开的?”
  随着他这句话,只见他双手轻轻往两侧一掰,那铁球竟然被他掰成了两只半球。
  众人尽皆懵逼。
  最懵逼的当然是秦明,这这也太离谱了,如此轻松地掰开这只铁球,白胜这双手上的力量有多大?他简直无法想象,如果说九头牛的拉力是一个单位,他秦明的玄驹神功是等同于九牛的一个单位,那么白胜的力量至少是他秦明的十倍以上,这还仅仅是这双手和这一对手腕的力道!
  若是白胜全力施为,会发出多大的力量?那简直就是凡人所无法想象的存在,当真是恨天无眼、恨地无环么?
  事已至此,就只能心服口服地说一句:“白胜兄弟,我老秦服你!”
  在人们敬畏的眼神中,白胜没有任何得意的表现,相反,他的神情有些落寞萧索。他对他作弊赢得这场比赛是不满意的,吃过了天魔丹,通过红拳心法练就了如此深厚的星辰内力,又吃过了金蛇蛇胆,竟然还需要作弊来赢得比赛,这让他如何高兴得起来?
  但是他只能用作弊的手法来胜得这局,因为他不想跟九头牛去拔河,那也太跌份了。
  意兴阑珊的,他把头盔交还给喽啰,喽啰又把头盔交还给呼延灼和董平,呼延董二人急忙接过头盔仔细审视,想从那整齐的断口处看出粘合的原理来,却什么都没能看出来,他们两个又试着把头盔对接到一处,却发现两只头盔根本粘不到一起。
  白胜自然不会理睬这两个爱科学的好少年,直接转身看向了关胜,“关将军,是不是该你出场了?”
  按照之前向白胜提出挑战的名单,关胜已经是最后一人,在白胜战胜了秦明之后,就轮到他出场了,他要跟白胜比试的是刀法。


第700章 春秋刀法
  关胜已经不想跟白胜比了。
  因为不论是解珍解宝,还是花荣张清,又或者是之前的秦明,这些人的绝技看起来都是当世顶尖的且不可战胜的,但是白胜无一例外地将他们战胜,甚至根本就是完胜!
  这四场比赛已经可以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白胜真的无所不能,可以战胜世间任何一人所拥有的任何一门特长,他绝对不是在吹牛,他的确有这个实力做保证!
  如此看来,白胜还有可能败在自己的春秋刀法之下么?只要头脑稍微清醒一些的人都不会认为还有这个可能。白胜是一个逮谁赢谁的主儿,凭啥就赢不了你关胜?
  道理固然如此,但是关胜依然很纠结,因为他很想知道,白胜将会用什么样的刀法战胜他的春秋刀法。
  春秋刀法可是他的老祖宗关羽关云长传下来的绝学。说起这春秋刀法来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话说关羽早年得遇仙人,学了一套玄奥的内功心法,从此内力盖世,几无对手。但是那时他练的却不是刀法,使的也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逮着什么兵器使什么,全然没有章法套路,只是凭借一身内力横扫当世同龄武人。
  在他十八岁那年,在某处沼泽遭遇一条青蛟,那青蛟吃了他的战马,关羽大怒,誓杀青蛟为爱马报仇,于是追上了青蛟,在沼泽内与之缠斗翻滚,连牙齿都用上了,搏杀了整整一夜,终于在第二天凌晨制服了青蛟。
  那青蛟却变化成一杆青龙偃月刀,关羽知道这是宝物,回到定居的山村之后,每天都要练习刀法。只是他虽然内力深厚,但是在武功招式上却没有名师指点,所以练来练去顶多也就练了一个庄稼把式。
  一天早上,他正把青龙刀舞的虎虎生风,却听旁边一阵怪笑。关羽听的奇怪,回头一看,却是一只白猿在一边吱吱怪笑,那白猿见关羽看他,便跑到地上捡了一根树枝,学着他的样子舞动几下,复又捧着肚子,前仰后合,作大笑状且颇有嘲讽之意。
  关羽顿生不快,骂道:“你个畜生也敢嘲笑某家?”想要动手,又想起对方只是一只猴子,自己又何必和一只畜牲动怒。遂不再理会,谁知那猴子却学着关羽的样子把树枝往身后一竖,然后冲关羽勾了勾手,神情很是轻蔑。
  如此一来,关羽再也忍耐不住,便走上前,很随意的挥了挥刀,试图将猴子吓跑,谁知大刀还没挥起,就觉得大拇指一阵疼痛,原来大拇指被猴子用树枝狠狠了敲了一下,不由得大怒,挥刀疾斩,欲将猴子砍了泄愤。
  不料那猴子身法极其灵活,无论怎么砍也砍不着,反倒是右手大拇指连续被树枝敲了数下,痛至骨髓。再也拿捏不住青龙刀,咣当一声,青龙刀也落到地下。
  那猴子又是一阵暴笑。也不理羞愤难当的关羽,拾起青龙刀来挥舞起来,关羽正在一边恼火呢,待他看清这猴子舞刀的动作,心里就什么火气都没了,只剩下一片冰凉。
  这哪里是只猴子,纵是当世的使刀名家,刀法也未必能比的过它。关羽顿生敬畏,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那猴子的身形,刀路,一边看一边琢磨,只觉得这套刀法自己十分熟悉,却又未曾见过,心中说不出的欢喜。不想那猴子把一路刀法使完,却将青龙刀往旁一丢,转身跑的不知去向。
  关羽此时才想起自己的青龙刀本是青蛟所化,若是寻常人畜必为此刀威势所慑,连靠近的胆子都没有,这白猿居然视若无物的拿在手中挥舞。显然非比寻常。
  只不过此时他一门心思在猴子的那套刀法上,也没有深究其中原因。只可惜只看了一遍了,招式忘了不少,只记住了一少部分,心头说不出的懊恼。
  第二日,关羽一早便跑到了村头小山,却见那猴子正在山上等他,不由大喜,再也不敢托大,恭敬的把青龙刀奉上,那猴子也不客气,又将昨日的刀法舞了一遍,就又走了,留下关羽自己个在那琢磨。
  如此数月,一个教,一个学,关羽终于将这套刀法学全,共计二十八招,三百六十一般变化。这一日,关羽将这二十八招刀法使将出来,当真是势如风雷,天地色变。直到此时,他才真正踏入了三国刀法名家的行列。
  那白猿见关羽刀法大成,便即转身离去,从此不曾现身世间,关羽想要答谢却无从寻觅,也不知这套刀法的名字,正怅然时,却见天空飘落一道白绫,上面写着一首七绝诗,诗曰:
  “玄女座下白猿君,
  为授春秋千里行,
  君候不可生懈怠,
  辅佐桃园仁主兴。”
  有了这段诗文,关羽就把这路刀法命名为春秋刀法,并且终生对《春秋》手不释卷,再往后才有了桃园三结义的盛举。
  不说三国旧事,只说关羽这春秋刀法,在三国时期那就是天下第一刀,但凡玩刀的练刀的人物,无人能出其右,实属三国时期第一刀法,随后历经隋唐,三国时期的第一刀法由关羽的子孙流传到赵宋一朝,到了关胜的手里,仍然是天下第一刀法。
  要想战胜关胜,使刀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卢俊义使刀也只能甘拜下风。
  因此关胜很想看一看,白胜如何能够只凭刀法战胜他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绝技。
  “白胜兄弟,关某只跟你比较刀法,你若是想用与刀法无关的手段与我较量,那么这场不比也罢,关某直接认输。”关胜对白胜提出了他的游戏规则。
  关胜的态度很明白,用剑法行不行?枪法行不行?肯定不行,不管你用什么都不行,只能用刀法,而且还不能以内力赢人。
  这条件对白胜来说苛刻到了极点,因为这等于是限制了他一身武学的十之八九。
  凌波微步肯定是不能使的,因为凌波微步不属于刀法的范畴;
  星辰神刀也是不能用的,虽然气刀也有刀法,但是毕竟也超越了寻常刀法的领域;
  至于什么红拳,空手入白刃,擒龙控鹤,无声暗器,等等等等,统统都不能用。
  说一千道一万,宗旨只有一句,那就是武器只能用刀,且只能以刀法对敌,还不带以内力进行远程攻击及防御的。
  关胜要求的苛刻,话却说得客气,你若是一定要掺杂其它手段,那么我关胜直接认输。
  但是若是把这句话反过来说,那就是在不掺杂其它功夫的前提下,你若是比不过我,就是你白胜输了。
  众人素知关胜之能,却不知他的刀法有何厉害,但只听他如此提出规则,就知道他的刀法一定有着某种奇异之处。
  如此规则之下,白胜还会应战么?这是众人的悬念。


第701章 刀法有时而穷
  关胜没有提出马战,因为马战中刀法得不到全面的施展,马是走不出人类的步法的,而步战却能充分发挥身法和步法,令身体与大刀更加协调。
  就是白胜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关胜提出的规则是今天所有比赛中最苛刻的,这对他十分不利。
  但是这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就比刀法又怎么了?你关胜的刀法能有多强?总不至于达到一招出手立毙敌将的水平吧?
  别说关胜用他的宝刀达不到这个水平,就是卢俊义用他的宝枪也没有这个本事!脑海中关于水浒的片段纷至沓来,水浒中并没有三国里关羽那种温酒斩华雄的战例,不仅关胜没有,就是卢俊义也没有。
  关胜最为出彩的一战是他独战林冲和秦明的联手,打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若是无人叫停,继续打下去的结果多半是关胜落败。
  五十回合都拿不下林冲和秦明,关胜的刀法又能强到哪里去?这正是白胜不认可关胜刀法的原因。
  所以白胜当然不会怯阵,更不会宣布认输,纵使关胜的条件极为苛刻,他也对自己抱有无穷的信心。
  “没问题,你进招吧。”白胜抽出了腰间的冷月宝刀,抽刀在手,也不过是为了尊重比赛规则,否则他何须动用宝刀?
  “如此关某就不客气了!”话音未落,关胜一摆手中青龙偃月刀,刷的就是一刀,拦腰斩向白胜的左肋。
  这一刀看在众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甚至给人的感觉有些笨拙,还有些呆滞,人们不禁有墟怪,关胜的刀法怎么如此拙劣?
  但是这一刀看在白胜的眼里却是大有道理,因为他看得出那不是笨拙,而是大巧不工!那也不是呆滞,而是一种凝重,只此一刀,就令他想起了方金芝用铜棍使出的重剑剑法!
  谁说只有剑器才能施展那种大巧不工、一往无前的招式?只要明悟了这种武学的意境,任何兵器都可以使出这种似拙实巧,返璞归真的招式!
  白胜是最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也曾经用堪比冰山的酒刀施展过这种刀法,并且用这种刀法镇压了西夏国师松巴和李若兰,只不过他从来都没有去想过如何去破解这种刀法,因为他一度认为这种刀法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使得出来。
  然而现在关胜的刀法竟然也是这种刀法,这是他始料未及的,关胜是从哪里学来的白猿武功?或者说关羽是从哪里学来的轩辕武功?他当然不知道当初教给关羽刀法的正是他在太师府野生动物园里见过的那只白猿!
  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躲避或者破解关胜的这种刀法,重达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并不很快,甚至有些缓慢,但是在这种局面下缓慢自有缓慢的好处,那就是不论白胜躲向何处,青龙刀的刀锋都会随之调整,自己的周身要害始终处于青龙刀的笼罩之下。
  面对这种刀法,要躲是不成了,不躲就只有格挡或招架,似乎对待这种大巧不工的兵器招法只有格挡或招架,要么就是退却乃至逃跑。
  白胜当然不会退却,更不会逃跑,格挡和招架也不是不行,只是谈不上破解。所以他面对青龙刀的来势使了李碧云传给他的那一式两面三刀。
  这两面三刀足以防御来自身体左右及正面的敌人进攻,而若是背后也有敌人侵袭,那么只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