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侠武大宋-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胜听明白之后很是感激,就领了这份情,说道:“你告诉你老师,就说我谢谢她了。”
李师师随即回归席位,对李清照说了,李清照遥遥向白胜点了点头。
李清照和白胜都是围坐在观景亭楼下的。
不论是李清照师徒还是白胜,都没有资格待在观景亭二层。
观景亭二层除了陪伴赵佶的皇后和宠妃和茂德帝姬之外,就只有蔡京、童贯和林灵素三人。
蔡京是资格老、权力大、地位高,童贯和林灵素是保镖。若非今天有人想通过诗会一举成名获得迎娶赵福金的资格,赵福金也不会坐在楼上。
就是太子赵恒、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这些皇子都在楼下就坐,更何况那些地位远不如皇子的帝姬?
李清照有意放水,赵佶却有些心急了,因为他等了半天也没见有人上交作品,这诗会就显得有些冷场了。
他这一捉急,就搞起了摊派,于是有太监传旨道:“圣上有旨,命李清照填词。”
李清照无奈,圣命难违,就只好写下她在十几天前填的一首“永遇乐”来凑数: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她在今年的正月十五创作的,其时适逢全城寻找白胜却找不着,正好她也想找白胜聚一聚却未能如愿,惆怅之下,就写了这首词聊以抒怀。
按理说这首永遇乐的质量是很高的,不论是词句的优美还是意境的缠绵,都称得起是上上佳品。但是用于眼下就有些不够应景了,因为此时已是夜色深深,而这首词中描写的景色却是傍晚时分的。
李清照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她之所以用这首词来凑数,本就是故意放水。同时也想让白胜通过这首词来体谅她在正月十五那天的心境。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弟弟,姐姐只能帮你到这个程度了。她是真的想不出白胜能做出什么更好的词句来超过她,但若是白胜连这个水平的诗词都做不出来的话,那么也就不用去想第一了,周邦彦父子是省油的灯么?
但是李清照没能想到的是,作为本次诗会第一评委的蔡京竟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若是不算官家的那首鹧鸪天,这首永遇乐可得今日第一。”
第372章 周氏父子押中题
赵佶的文学素养也是极高的,虽然比蔡京差一些,但也绝对算得上是个文学家了,听见蔡京对李清照的作品大加赞赏,立即附和道:“的确是好词!”
随即压低了声音询问蔡京:“只不知清照才女心中想的是谁,朕看这词中之意,不像是期待她的丈夫赵明诚啊。”
蔡京立即摇头表示不知。心说我怎会知道李清照跟谁暧昧?只知道她自从入京一来一向待在讲词堂尽职尽责地教授李师师和赵福金,没听说跟谁有染。
郑皇后韦贤妃等人却都在腹诽:这是又看上李清照了,在王黼家里遇刺还不吸取教训啊?
台下李清照的粉丝不少,尤其是那些皇子和帝姬,听见蔡京和皇帝都在称赞李清照的作品了,就也跟着喝彩。
彩声如潮之中,也有一部分人五味杂陈。
作为参赛人同时也是赵福金的追求者之一的陈东已是万念俱灰,他知道他绝对做不出李清照这等好词来,直接放弃了竞争的念头。
陈东放弃了不等于别人也放弃,周邦彦父子就不认为李清照的作品能得第一。
蔡京固然是评委里的权威,但是只凭他一人还不足以敲定名次,只要写出来的词句足够好,他蔡京也没办法当着这么多文学专家的面颠倒黑白、一手遮天。
彩声未歇,周琴的作品已经出炉,是一首“满庭芳”: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云如幛褰开。
银河一派,流出碧天来。
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
登临处,全胜瀛海,弱水浸蓬莱。
云鬟,香雾湿,月娥韵涯,云冻江梅。
况餐花饮露,莫惜裴徊。
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
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
这首满庭芳其实是周邦彦本人所作。早在朝堂上皇帝定下诗会第一可获竞争资格之后,回到家里他就跟儿子周琴准备了十几首作品。
如同后世里高考前语文老师给自己的学生“押题”,周邦彦父子准备的诗词涵盖了天时地利各种情况,这首满庭芳就是专用于今夜鳌山的作品。
首句“白玉楼高”,写的正是赵佶登临的观景亭,此亭乃是汉白玉堆砌而成,称为“白玉楼”十分贴切。
二月初二的夜里不可能有圆月当空,却一定有星汉灿烂。所以他的词句里有“银河一派”,“无数星躔玉李”等描述。
至于“冰轮动、光满楼台”,正是上弦月的写照。冰轮动了,所以不圆。
“云鬟,香雾湿,月娥韵涯,云冻江梅。”是在赞颂赵福金的美貌;
“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是拍赵佶的马屁。
这首词献了上去,又经过周琴亲口朗诵,立时引来彩声一片。
周琴也是有粉丝的,纵使既不如他爹周邦彦也不如李清照的粉丝多。
赵佶还是有着公平竞赛精神的,如果他也玩作弊,这诗会玩起来还有什么意思?更何况这首词句里还拍了他的马屁?
因此在看过这首满庭芳之后,他认为可与李清照的永遇乐分庭抗礼,李清照的词美在意境,周琴的词胜在应景,于是给出意见,表示可以暂时并列第一。
若是今夜没有其它作品凌驾于这两首词之上,那么最后再由诸位文学大家来严格评审这两首词孰优孰劣。
蔡京在旁边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什么。他本欲强行打压周琴这首词的,不论这首词是周邦彦父子哪个作的,他都不想给出赵佶那样的评价。
只是这首词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破绽供他指摘,挑毛病也是需要有理有据的不是?他这边正在组织材料,却没想到皇帝先一步定下了调子。
既然皇帝定了调子,他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即使不愿随声附和,也不能与皇帝的意思相左。何况强行打压周琴本来就有为蔡鞗扫除竞争者的嫌疑。
如此一来,周琴就成了夺魁的大热门,之后其他才子官员也都陆续递交了作品,却再没有谁的大作能与李清照和周琴这两首词比肩。
元夕诗会是天下才子才女的诗会,除了可以坐在山巅观景亭周围的这些官员之外,尚有众多民间的骚人墨客簇拥在山坡上。
这些人既有来自京城的秀才举人,也有来自大宋其他城县的儒生士子,他们也做出了各自的词篇,却都被以太子赵恒为首的诗会评委压在了案头,连当众诵读的资格都没有。
不是赵恒刻意打压民间高手,而是高手真的不在民间。在文学这一领域上,“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基本上是不适用的,只有很久以前的一个叫做鬼谷子的人是例外。
诗会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虽然气氛越来越热闹,但是第一的悬念却变得越来越小,人们都在想,除非周邦彦亲自拿出神作,否则这第一名就只能在周琴和李清照之间产生了。
大多数的人们都在猜想周邦彦极有可能不会出手了,因为他出手就等于是父子相残。
渐渐的,递交作品的人变得稀少起来,在白时中献上一首差强人意的蝶恋花之后,再也没人拿出作品,看上去这诗会已经接近了尾声。
“还有没有人呈交大作了?”观景亭二层上,有太监在大声宣布皇帝的征询。
山巅之上一片静寂,静的甚至能够听到山下城区的喧闹。没有人回答太监的征询。
突然,一个凄婉哀怨的女声从观景台二层响起,“白胜,为何不见你的词篇?你不是说你诗词皆通吗?”
说话的正是茂德帝姬,她今夜只想听到白胜的词篇,哪怕她明知道白胜的作品绝对达不到李清照和周琴的水平,但是她就是想听。
即使白胜做出来的词再怎么粗陋拙劣,但至少能证明白胜对她的心意是真诚而又坚定的。
反之,则意味着白胜放弃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听了赵福金的这句带有嗔怪色彩的质问,人们不禁心头震撼,原来人家茂德帝姬早已心有所属啊!
在震撼的同时,人们的心中又都充满了疑惑和不解,白胜都变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值得爱恋追随的?这茂德帝姬是不是傻了?
人们更会想:你这不是逼着白胜献丑么?不作词固然娶不到你,作了词同样娶不到你,又何苦多丢一次人?
人们还会想:看来白胜在此之前肯定是花言巧语骗过茂德帝姬,“诗词皆通”?他也真敢吹。
人们却不知道,白胜是真的没有亲口说过他诗词皆通,这四个字是李清照在夸赞白胜的时候给出的评价,却被赵福金和李师师牢记心头。
其实,白胜和陈东一直没有拿出作品这个事实,众人都是知道的。
他们两人都是焦点人物,谁不知道他们将与周琴竞争此次诗会的第一?
但是没有人认为白胜和陈东会是周琴的对手,在诗会以前人们就预料到了这三人之间的较量结果。
人们认为,白胜和陈东选择放弃,本来就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放弃就放弃了吧,没有人想要提起这件事来,就只当不知道好了。把他们再揪出来架在火上烤真的好么?揪陈东可以,揪白胜?找死不成?
然而人人都在捂着的这个盖子,却被茂德帝姬给揭开了,这下白胜可就苦了。
只看白胜如何应对吧,这脸丢的,大了去了!
第373章 青玉案、元夕
赵福金这一句询问过后,人人都把目光投向轮椅上的白胜,想听白胜如何回答。
只不过还没等白胜回答,周琴却先笑了出来,讥讽道:“武状元居然也敢说诗词皆通?既是诗词皆通,为何不见大作出炉?”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人群一阵骚动,人人都在心中惊叹:这周琴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如此戏谑白胜,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周琴所言固然是在场众人心中所想,但是没人敢像他一样说出口来。
人人只道周琴胆大包天,却不知他和他老子周邦彦一脉相承,都是胆大妄为之人。
周邦彦是什么人?公认的当世婉约词第一人!才华横溢,说他作词作曲当世第一也不为过,如同后世罗大佑一样的人物,音乐教父般的存在。
但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包天色胆!
这一世,若非白胜在梁山泊附近救了李清照,历史的车轮沿着另一世的轨迹滚动下去,周邦彦就会睡了赵佶的情人李师师!与赵佶、燕青成为一个眼儿的连襟儿。
老子是敢跟皇帝争情人的存在,儿子又能差到哪里去?他敢于当面嘲讽白胜,是因为他吃定了白胜没法翻身。
恼羞成怒当场发飙?你白胜不敢!皇帝在这呢,今夜你只要做不出经典佳句来,就只能认栽!
记恨在心事后报复?事后我娶了茂德帝姬在手,你敢报复我就是报复皇帝的女婿,皇帝会让他女儿守活寡么?
他甚至不怕白胜当场跟他拼命,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生活都无法自理,一命换一命?你怎么换?你还能过来咬我啊?
更何况,白胜是即将西征之人,死在疆场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生还的可能。大宋打西夏这么多年都没能赢了,当初的战神狄青都没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凭啥你一个残废去了就能生还?
他这讥讽过后,众人在惊骇的同时均觉精神一振,好戏开场了!
人人都在期待白胜如何应对,人们也想看看,都说不能得罪白胜,那是以前。而得罪现今的白胜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然而白胜却似乎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周琴嘲讽的不是他一样,就在众人愕然之际,楼上楼下同时有两个女声在为白胜打抱不平了:
“你急什么?你以为白胜像你一样浅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他没有作词自然有他的道理,只要他作出来就肯定比你作的好!”
这话是赵福金说的,虽然心里没底,但是她打定了主意铁了心,只要白胜作出词来,她就死认白胜作的好就是!
至于别人的评价又算的了什么?白胜又不是娶别人。
另一个女声却是发自李师师,却比赵福金说的话更不讲理:“在我心目中,白胜就是当世第一词人!谁都比不过他!”
她这话说的声音并不太响,又被赵福金的声音干扰了,以致于二层上的赵佶没有听清,但是下面却有不少人听见了,纷纷互相打听:这美女难道是白胜的妻子么?不然为何如此力捧白胜?
就有人说道:“这位是李清照的学生,镇安坊一处青楼里的姑娘,名叫李师师,从不接客,背景极其强大”
楼上赵佶没有听见李师师的说话以及下面众人关于李师师的议论,他眼见女儿如此钟情白胜,心头益发不悦,瞪了女儿一眼,制止了她继续说下去。
随后起身走到栏杆处,冲台下白胜问道:“白爱卿,为何不见你的词章?你若是再不表现才艺,朕就认为你是放弃竞争了。”
白胜到底行不行,不是靠赵福金或者别的什么人去说的,终究要拿他的作品来说话。
皇帝亲自询问了,白胜就不能不理,答道:“回官家的话,微臣早有成竹在胸,只是想要礼让他人罢了,臣的词作必须要留到最后发表。”
这话一说,众人俱是一阵惊呼,因为他们想起了白胜在大校场考武举的情景。
在大校场举重射箭的时候,白胜也是这样靠到最后才献技的,而且能够力压群雄,白胜的风格一贯如此,只是,难道说他真的能作出什么经典名篇不成?
这似乎不太可能啊!或者干脆把似乎去掉,直接就是不可能!
众人惊疑之中,白胜却没说完,他把声音稍稍抬高了些说道:“茂德帝姬,不必为我争辩什么,他不配与我相较!”
这话一出口,顿时引得众人哄然大乱。
太狂了!周琴的满庭芳与李清照的永遇乐都不分轩轾,你说周琴不配与你相较,岂不是把李清照也蔑视了?
最受不了的就是周邦彦父子,这爷俩脸都气青了,身子都在哆嗦,只因皇帝在与白胜对话,所以无法立即出言反击。
赵佶也觉得白胜太过分了,就算朕依赖你治病,你也不能狂到没边吧?当即脸色一沉,说道:“那你就速速作词出来,让朕听听你的大作!”
白胜笑道:“既然如此,微臣就献丑了,残疾人手不能书,唯有口占,官家请听好,这是一首青玉案,名为元夕”
众人闻听至此,尽皆惊讶万分,敢情白胜还真敢作词啊?当下尽皆屏住了呼吸,想听听白胜能作出什么佳句来。
就是周邦彦父子也都神情一肃,做好了挑毛病的准备。
只听白胜吟道:“东风夜放花千树”
“好!此句应景之极!”喝彩的是赵楷,他是知道妹妹赵福金和白胜交往的过程的,且被妹妹的真情所打动,因此打算力挺白胜一把。
但是力挺归力挺,白胜必须拿得出东西来才行。这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除了深合青玉案韵律之外,的确是应景到了极处。
不仅赵楷喝彩,别人也都深以为然。
因为今夜恰好是东风吹拂,鳌山上的挂着彩灯的树木又如同开放了千百朵奇花。
白胜的吟哦仍在继续:“更吹落、星如雨。”
这一句就更是应景,一则满城的烟花升至天空洒落下来,如同下了一阵阵星雨;二则此际天上的星星大部分已然被飘来的云彩隐没,只留下一枝上弦月,就好像被东风吹得落向了大地。
这一次有狄烈带头鼓掌,众人又是一番喝彩。
“宝马雕车香满路。”
此句依然应景,宝马自是白胜的那匹玉狮子,虽然白胜坐了轮椅,但是玉狮子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此际玉狮子正与赵佶的宝辇并排停在山路之上。
赵佶的宝辇是沉香木所制,天然散发香味。
所以就是赵佶都忍不住赞了一声好。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一句还是应景。山下的勾栏里有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上弦月如同转动的玉壶,表面有阴影覆盖,深夜的街道上有舞着鱼龙灯的人群在笑语喧哗。
词到此处,众人已经被白胜这绚丽的词章所陶醉,美!实在是太美了!
就是周邦彦父子也都懵逼了,爷俩不禁面面相觑,这这也挑不出毛病来啊!
非但挑不出毛病,而且人家这词句比咱家的高啊!嘴上不说,心里能不知道么?
狰狞的青铜面具之下,白胜炯炯的目光扫过一众帝姬,“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
他最终把目光定格在灯光幽暗的人群一角,凝视在李师师的脸上,轻轻道: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374章 白胜又作弊?
话说但凡穿越到南宋以前朝代的现代人,若是不拿辛弃疾这首《青玉案》来装一回逼,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穿越者。
白胜当然也不例外。
虽说他对历史并不精通,汉语言文学的造诣也不怎么样,但是这首青玉案总归是背得出的。
且不说中学课本里有没有这一节选修课,先说句不过分的话,就是看网文的小学生都能背得出青玉案来,因为这首词早就被网络写手给祸祸得烂大街了。
他倒是没考虑到这首青玉案与眼前的情景如何贴切,他只知道辛弃疾这首词是千古经典,能不能比得过李清照的永遇乐且不说,绝对能胜得过周琴的满庭芳。
因为不论是李清照的永遇乐还是周琴的满庭芳,在后世都没有青玉案这么大的名气。
在白胜的理解中,如果把永遇乐和满庭芳比作后世的宝马奔驰经济款,那么青玉案就得是劳斯莱斯或者兰博基尼。
所以他充满了自信,所以他敢于当众蔑视周琴。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人们都听得痴了傻了呆了醉了,当他吟完之后,场中众人久久没有声息,就是苍天也像是被他吟诵的经典所感动落泪,洒下了滴滴细雨。
寂静之中,李清照第一个起身恭贺:“弟弟,恭喜你获得了本届诗会的第一名。”
李清照不是评委,但是她绝对有资格说出这个评价,因为这就等于她甘拜下风,自认她的永遇乐不如白胜的青玉案。
人们本来还在细细品味这两首词的区别,听了李清照的评语之后,纷纷如梦方醒,彩声骤然爆发,响彻全城。
白胜这首词到底如何?人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且不说比李清照的永遇乐高出多少,只看作词人的身份就占了一边倒的优势。
李清照和周琴都是有名的词人,他们写出好词来是天经地义,写不好才会令人失望。但是白胜呢?人家白胜只是个武状元,武状元写出与著名词人差不多水平的作品来,天然大优!
这是无需争议的事实。
最激动的人当属赵福金,她万万没料到白胜竟然能够作出这样绝佳的词句来,喜极而泣,掩面失声。
最感动的却是李师师,因为她听得懂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胜在吟出这一句的时候看的就是她,她又怎会没有感觉?此时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盼望白胜能够恢复健康,如同从前一样的玉树临风。
最恼火的人是赵佶,他当然也看见了白胜最后的目光所向,心说白胜啊白胜,你终究是惦记着李师师的,那你就等死吧!只要朕恢复了龙体,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你!
最绝望的当然是周琴,别人能够想得到的比较,他当然也想的到,只听这彩声一起,就知道白胜肯定是第一了。
即便身为当世婉约词第一人的周邦彦也绝望了,他知道即使他立即填词一首与白胜相较也是无济于事的,他想不出用什么词章才能压倒白胜。
这一刻天空中飘着潇潇春雨,人们的心情各自不同,但不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都不觉得这绵绵细雨需要躲避,都还沉浸在这首青玉案带来的冲击之中。
此时就有人把目光落在了陈东的身上,作为三名竞争茂德帝姬的追求者之一,陈东从头到尾显得默默无闻,不仅没有作词,也没有任何表示。
兵部尚书孙傅与陈东的父亲有旧,所以他才会替陈东提亲,见此情景,就问了陈东一句:“贤侄你真的就这样放弃了么?”
孙傅的意思是就算你夺魁无望,至少也该作一首词表达一下你的诚意,最不济也能展示一下你的文采吧?说不定皇帝觉得心里有些亏欠,在别的地方弥补你一些好处呢?
然而陈东却冒出来一句唐诗极为刺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话许多人都听见了,不禁纷纷色变,这陈东想干嘛?这才是真正的找死吧?
陈东的诗句出自杜牧的《泊秦淮》,他的意思大家都能听懂,就等于是明着讽刺白胜、周琴和李清照等人所作词句偏重于安逸享乐儿女情长。
这可把孙傅吓坏了,这是皇帝主持的诗会,主旋律大致如此,你自己不作词也就罢了,怎么敢随口抨击?
急忙斥责:“你这话就过分了,如此美景良辰,不说些风花雪月还说什么?难道你竟然敢指责圣上么?”
赵佶也怒了,他早就听人说过陈东是又名的嘴臭,人缘极差,当朝官员除了孙傅之外就没有愿意跟他沾边的,甚至那些太学里的同学喝酒时,只要陈东到场,他人立马散席。
正想出言警告时,却听陈东说道:“官家的诗词自然是好的,之前官家的鹧鸪天里就提及了边关金鼓,时刻不忘国家兴衰,正是千古名君”
这一记马屁拍的可谓恰到好处,赵佶硬生生把一段话吞回了肚里。
然而陈东下一句可就不好听了:“但是其他人就不行了,一味地儿女情长,尤其是白胜,他身为武状元和西征先锋竟然不思保家卫国,只念念不忘灯火阑珊处的伊人,真是可笑啊可笑!”
这话一出口,词锋直指白胜,直令周邦彦父子心头大快,众人群情激动,心说又有好戏看了,都把目光看向了白胜。
而白胜却根本没有理睬,就好像没听见陈东的话语是的,云淡风轻看着远处,不知在想些什么。
白胜无动于衷,赵楷却不乐意了,反讽道:“既然陈大才子心怀如此抱负,不妨作一首家国天下的词出来给大家拜读如何?”
陈东道:“回郓王,学生才疏学浅,诗词水平是不行的,只空有报国之志罢了。”
赵楷冷笑数声不再说话,意思是既然知道不行,又何必在这里多哔哔,再者说,你诗词不行征战沙场就行么?也没见你会半点武功。
这一插曲过后,在蔡京的要求下,一丈青扈三娘与洛丽妲联手将白胜的轮椅搬到了二楼。
如果只是宣布白胜获得诗会第一则无需如此,但是谁让皇帝有言在先,获得第一的要赐予同进士出身呢,这就需要白胜上楼领受了。
白胜本来就不能站立,总不成让皇帝下楼来封赏赐予吧?
蔡京与白胜同处栏杆旁边,就在他准备宣布诗会结果的时候,周琴突然想起一事,心中陡然一亮,不假思索就大声叫道:“太师且慢,草民控告白胜作弊!”
“什么?”
人群之中顿时爆发出一阵轰动,白胜作弊?怎么作弊的?
当时就有人想到,说白胜作弊也是大有可能的,毕竟他在武举上就曾经作弊,谁说他此番诗会就不能作弊了?
蔡京脸色一沉,说道:“周琴,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你可有证据?”
周琴一指坐在李清照身边的李师师,道:“诗会开始之时,这位女子曾经到白胜身边窃窃私语,可以认定,这首青玉案就是李清照作的!”
众人一听尽皆点头,因为他们都曾经看见李师师去过白胜身边,虽然记不清当时她跟白胜说话时间的长短,但是周琴所说的事情确有可能存在。
李师师这等姿色的美女总是众人瞩目的,没注意到她去过白胜身边的人还真没几个。
周邦彦一咬牙,也帮儿子说话:“卑职附议!白提举必然是故意拖延到最后,借以消除我等对他作弊的怀疑,否则他为何不敢第一个作词出来?”
赵佶闻言顿时大喜。他最不愿意的就是让白胜拿到这个第一,正愁着他身为皇帝不能说话不算数呢,周邦彦父子提供的口实太及时了,尤其是周琴指证李师师给白胜递话更令他恼怒不已。
于是假作公正道:“周爱卿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件事情也不难查证,只需让白爱卿再作一首新词出来,看看他的功底究竟如何,即可真相大白。”
第375章 气吞山河满江红!
赵佶此言一出,白胜的粉丝团立马蹦了,这叫什么办法?这不是欺负人么?
人们乱哄哄的低声议论,觉得皇帝这个安排是对白胜的不公平,却是没人敢于反驳赵佶。
李清照走出坐席,站到场中向皇帝施礼,随即为白胜澄清,说她让李师师过去时只是捎去了一句话——请白胜诗会之后共进夜宵,为他西征壮行。
李清照当然是在撒谎,不过李师师只跟白胜说了一句话倒是真的,而且这个邀请也的确是她早已打算好了的,却为了给白胜作证提前说了出来。
但是,李清照的辩解是徒劳的。除了白胜的粉丝们,谁会相信李清照的一面之词呢?
更何况赵佶已经拍板做出决断了,即使李清照说的都是真的,也无法逆转皇帝的金口玉言。
赵佶只挥了挥手,说道:“李才女退下吧,朕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但是既然白胜真的能够作词,那么让他再作一首出来给大家赏析岂不是更好?”
赵佶很给李清照面子,和颜悦色地劝退了后者。其实他对李清照也是有着想法的,只是李清照与王黼的五夫人不同,李清照可没有向他这个皇帝暗送秋波,他并不是一个喜欢硬上弓的霸主。
给面子归给面子,但是这件事他已经决定了就不能再反悔,话已经说出去了就不能再收回。所以他坚持让白胜再作一首,还给李清照解释了一番。
若是把李清照换做别人,他这个一国之君有必要解释么?
事已至此,人们就只能看白胜的表现了,是真是假,只在白胜的唇齿之间。
众人瞩目之中,却见白胜仰天长啸了一声,啸声激越浑厚,有若九天龙吟,似是带着无尽的愤懑,震得人们耳朵嗡嗡作响,树上积攒的水珠簌簌洒落。
人们这才发现,刚才下起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