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繁荣-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的智慧种族也应该有着某些特别之处吧。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本没有像当初对待“太白星系”那样儿戏化,“蝗虫”直接就把阵形转变成了“重元素透析罩”的形式,看来他们已经做好充分的打算直接来摧毁对方,而且很可能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毕竟这种“重元素透析”本身就是资源掠夺的方式,而不是作为纯粹的战斗方式存在的,一旦被对方发现了缺点,恐怕所有的“蝗虫”都将灭亡。
“特里特”人的攻击采取的是的密集攻击方式,密密麻麻的超大功率激光武器和各种远程空间导弹好像洪水一样涌向了“蝗虫”正在组合中的“重元素透析罩”。
和超大功率激光武器主要是依靠光、热转换来攻击不同,远程空间导弹则主要是依靠物理攻击来实施破坏。在这一点上,“特里特”人和地球人的想法是相似的,他们认为虽然对手可以承受单位面积的大功率激光,这只能说明其单位面积的光、热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是极高的,但这并不表明其就可以很好地吸收物理攻击的破坏力。
而远程空间导弹就是通过爆炸来发射出物理破坏物进行破坏的,至于爆炸所需要的氧气或者氯气等等,这很好办,只需要把其按照事先的要求进行隔离压缩就可以了。再者说了,就拿赵一飞当初发明的“红花”炸弹来说吧,其中的一种就是把定配比氧气或者氯气压缩到炸弹内,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配比爆炸,从而达到了很好地控制爆炸力和方向的作用,这一技术已经在地球人类的星际勘探和矿藏开采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而除了这些攻击之外,“光幕切割”紧随着它们也冲向了“蝗虫”那即将完工的“重元素透析罩”。说时迟,那时快。组合之中的“蝗虫”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和几百万年前不同,那个时候“蝗虫”在摧毁半人马座γ星系的“玉姬”行星时还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他们还必须不断地调整着“重元素透析罩”来适应星系引力的变化,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透析。
而在那之前,赵一飞和所有地球人类不知道的是,“蝗虫”并非没有光顾过太阳系,而其光顾的结果就是一颗巨大行星的毁灭。而这颗被透析后无法承受本身结构坍塌而崩溃的行星就构成了太阳系中最为出名和壮观的小行星带。
对于那个时候的“蝗虫”来说,它们还没有开发出超距离航行技术。而且幸运的是,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什么生命迹象,甚至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地球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自然也就无法享受现在地球位置所能够承受的各种宇宙照顾。
而地球之所以能够拥有月球作为卫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蝗虫”的这次眷顾,如果没有“蝗虫”把那颗美丽的行星摧毁的话,恐怕本来作为那颗行星一部分的月球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被地球俘获,并成为人类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赞誉的月亮。
当然,这些都已经是久远的历史,就连在太阳系本身都几乎不可能发现这方面的痕迹。而之所以人类最后可以确定这一点,主要还是对小行星带和月球等星球的成分分析,再加上多年以后的人类在无尽的宇宙探索之中所发现的太阳系原始光记录才核实了这一点。
至于在地球被推上生命进化之路之前在太阳系内有没有生命存在,或者说有没有发展到宇宙文明级的生命存在,那就不得而知了。浩劫过后的地球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这方面的寻找,寻找的结果也只能是后人知道了。
不管怎么说,地球人类是幸运的,如果没有“蝗虫”的那次摧毁,恐怕现在的人类根本就不会存在,因为那个时候的地球根本就不在现在的位置,古太阳系的优势地位之中,地球根本就排不到前面,更不要说具有可以产生生命的良好条件了。从这一点来看,地球人类似乎应该感谢“蝗虫”,至少其在毁灭的同时也为创造新生命提供了条件。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在“尤嘉星系”的赵一飞和齐瓦等人是想不到这些的。他们现在都在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事态的发展——一个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态发展。而在他们的旁边,“基维”人总司令神情复杂地在那里站着,他的脸上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表情,有惋惜、有讥讽、有不满、还有……
原来,就算是没有完工的“重元素透析罩”也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虽然威力没有完成的“重元素透析罩”那么恐怖,但对于在太空之中密布的“特里特”人舰队来说,已经足以构成毁灭的威胁了。
根据太空检测的结果,齐瓦和赵一飞等人只发现“蝗虫”周围的重力场发生了异常变化,在“重元素透析罩”和“特里特”人的飞船之间一下子由稀薄的真空似乎转换成了粘稠的浓汤。这怎么可能?齐瓦和赵一飞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发现了一丝恐惧。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重元素透析技术”太可怕了,其可以直接引起场的歧变,而这种歧变的后果毋庸置疑,就是总司令事先告诉他们的宇航器被毁。
眼睁睁地看着,就算是发达如突隆人,也没有能力和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挽救“特里特”人宇宙舰队覆灭的命运。事实上,不只是他们几个人,由于“尤嘉星系”实行的是全信息尽可能公开的方式,战争实况通过各种传输手段直接被送到了每一个智慧种族居民的眼前,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随时关心这场战争的发展。
在这一刻,“尤嘉星系”内的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在焦急地等待着,发自内心地祝福着,希望“特里特”人的宇宙舰队可以逃脱这场浩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没有意识到“特里特”人失败的结果是什么,那意味着自己很可能也会暴露到“重元素透析”的魔爪之下。
不过战争的胜负并不会因为有多少人的祝福就可以按照他们的期望发展下去,战争的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是不容他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注目之中,“特里特”人宇宙舰队上的激光武器首先失去效果,本来在之前的作战讨论中认为不应该受到“重元素透析”影响的激光武器首先失效对舰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更让他们痛苦的是,伴随着激光武器失效的就是动力系统的失效。
而在指挥室内,齐瓦正在语气沉重地和赵一飞、总司令等人商讨着对策。对于动力系统的失效所有人是有准备的,毕竟“特里特”人的飞船使用的是重元素裂变能量,其受到“重元素透析”的影响毫不奇怪。但对于激光武器的失效就很难理解了。
沉默了一会儿,赵一飞说道:“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重元素透析’实际上只是我们单方面的理解,其实它并非只具有透析重元素的作用,只不过是以透析重元素作为主要功效。我们可以想象,要想透析重元素,那么必然会把轻重元素进行区分,而这种区分本身实际上就已经干扰了对方的内部材料结构,这也是引起激光武器失效的原因所在。”
“是的。毕竟激光是来自于轻元素为主的材料的,而光子本身也相当于基本粒子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重元素透析’实际上起的是筛出它们、筛入重元素的过程,因此可以说‘重元素透析’天然对激光武器是免疫的,这是我们以前从未考虑到的。”齐瓦接口道。
那么我们还能怎么办?如果采用物理攻击,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物理攻击武器本身就是以重元素为主,那不是相当于往鲨鱼嘴里扔肉吗?只会更加肥了它,对我们没有一丝用处。如果是在“重元素透析罩”没有完工之前,这种物理攻击是有效的,但现在却是无效的。不过反过来说,没完工之前激光攻击也是有效的啊。
每个人的心中都在反复思量着。现在大家面临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可笑的悖论:显然,作为宇宙中存在的物种,“蝗虫”肯定不是不可消灭的,但却是不可被对手消灭的,因为在“重元素透析罩”存在的情况下,任何攻击基本上都是无效的。
既然不可被外部消灭,那么内部呢?难道在内部也不能被消灭吗?如果“重元素透析罩”被毁掉的话,说实话,剩下的“蝗虫”舰队简直不堪一击。但这说起来容易,你能够进入到“重元素透析罩”的内部吗?如果进不去的话,那么还提什么内部破坏呢?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老虎面对刺猬,虽然明知道刺猬没有自己强大,老虎完全应该能够吃掉刺猬,但他就是吃不掉,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刺猬满身都长着刺,如果刺猬还没有抱起团的时候,老虎可能还有机会,至少理论上还可以咬刺猬柔软的腹部。但现在,不可能了!
众人无奈地苦笑着,那是一种渗透出深深哀伤的苦笑,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或者生活所迫的话,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可有的时候环境就是要迫使你这样,难道你能够抗拒吗?
就算是发达如突隆人,他们这个时候如果不想覆灭的话,最好的办法也是离开这里,离开“蝗虫”的势力范围,大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尤嘉星系”内的所有种族可以继续存活下去吧。齐瓦痛苦地想着这些。
就在这时,总司令突然说道:“我记得在‘基维’人突围的时候,我们曾经按照领袖崇永光的吩咐使用组合战舰,其结果是产生了巨大的黑洞效应,根据最后的扫描,我们发现黑洞效应可以很好地杀伤‘蝗虫’的舰队,他们似乎对黑洞没有免疫力。”
总司令的话就像黑暗之中的一把明灯,一下子把所有人心头的热火点亮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只要造出强大的黑洞效应,就可以有效地对抗“蝗虫”了。
不过齐瓦的一句话再度浇熄了所有人的希望,“在‘尤嘉星系’引发黑洞效应?难道你们想毁掉整个星系吗?那样的话,所有的智慧种族怎么办?那样的话,星系崩溃导致的宇宙结构动荡怎么办?那样的话,万一黑洞保持稳定并无限缩小导致的后果谁来承担?”
说完之后,齐瓦的眼光扫向了赵一飞等人,低沉的声音说道:“如果‘尤嘉星系’的智慧种族和‘基维’人一起撤离的话,不知道有哪个星系和种族愿意收留我们?”
第九卷 浩劫 第十章 浩劫(全文完)
从齐瓦看向赵一飞的殷切眼神来分析的话,可以认为齐瓦确实打算放弃“尤嘉星系”,突隆人等“尤嘉星系”的智慧种族将和“基维”人一起寻找新的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星系来延续自身种族的存在。显然,在齐瓦看来,这场战争的胜算应该是极小了。
不过让齐瓦等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赵一飞并没有理会齐瓦的眼神,他似乎也没有听到刚才齐瓦说过的话,只是在那里呆呆地思考着什么。
看到赵一飞这个样子,齐瓦和总司令显然误会了赵一飞的表现。在他们看来,赵一飞显然是不愿意“尤嘉星系”的智慧种族和“基维”人造访太阳系,因此才装傻充愣。毕竟太阳系太小了,而在如此小的太阳系中,地球更是小得不能再小,再加上地球人类的绝对数量已经让地球生态承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赵一飞的苦衷是可以理解的。
和他们两个人不同,在旁边陪着、更加了解赵一飞的张元却知道这个时候的赵一飞在做些什么,他肯定正在思考着如何才能解决各种武器都无法突破“重元素透析罩”的难题。和齐瓦那明显悲观的态度不同,赵一飞在面对这件事情上会更加客观一些。当然,能够达到客观的原因其实说白了很简单,毕竟还没有直接威胁到地球人类的生存,即使整个“尤嘉星系”被毁掉了,充其量也只不过带来更大的宇宙结构震荡。
而地球人类已经掌握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就算是发生再大的地震、飓风、海啸等等灾难,地球人类都可以较为从容地度过。
不过在这里,赵一飞实际上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低估了一旦“尤嘉星系”被毁所带来的危害,他更忘记了地球人类也在面临着非常大的难题——妇女过量带胎和孕期逐渐缩短的原因还没有查明和解决。
赵一飞的没有回应让齐瓦的脸面比较难堪,在他的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实际上,在齐瓦看来,放弃“尤嘉星系”实际上对赵一飞所代表的地球人类来说更应该算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在这点上,赵一飞如果不趁机答应的话,那可真是太蠢了。
实际上,如果按照突隆人等早期智慧种族的看法,现在距离太阳系仅仅100光年左右的“尤嘉星系”能够和来自太阳系中地球人类巧遇应该算是冥冥中的一个巧合吧。
远在数亿年前的时候,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那个时候银河系的旋臂也没有这么长,在银河系的历史上,它的旋臂是越伸越长的,这也是为什么太阳系距离“尤嘉星系”变得只有短短的100光年的一条原因所在。
而另一条原因就是“尤嘉星系”恰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星系,它不同于太阳系这种隶属于更大星系的小星系,它是一种具有强独立性的和大星系同属一个层次的“小”星系。而这种“小”星系在遥远的过去曾经非常多,不过绝大多数这些星系都慢慢地被大星系蚕食掉或者崩溃了。“尤嘉星系”与银河系的不断靠近实际上也正是这种现象的一种体现。
就这样,一方面是不断长大的银河系,一方面是“主动”靠拢的“尤嘉星系”,两者之间的距离慢慢地缩短,在数亿年的地球时间里,“尤嘉星系”实际上已经被拉到了银河系的一条旋臂的上边缘,而地球与它之间的距离就这样从数万光年缩短到了100光年左右。
对于像突隆人这样有着数亿年历史的种族来说,以前的银河系并不具有什么吸引力,毕竟过于年轻的它不会有太多的资源可供利用。当然,现在的银河系已经不一样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在意,才导致“蝗虫”在经过银河系的时候并没有被这些智慧种族注意到,并慢慢地让“蝗虫”就这样壮大起来,直到现在这一威胁到突隆等智慧种族生存的情况发生。
而地球人所居住的太阳系,实际上也不是银河系的“原住”星系,和现在的“尤嘉星系”一样,它也不过是银河系在发展壮大之中俘获的小星系而已,只不过和“尤嘉星系”相比,它对银河系内核和旋翼下一步演化方向的影响太小了。
显然不满意于赵一飞的态度,就在齐瓦打算转向留下来的其他星系代表的时候。在一边看到这一情况的张元急忙捅了捅赵一飞,他非常清楚对地球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突隆人等智慧种族迁移到太阳系的话,虽然可能会给地球人类带来强烈的失落感,毕竟一个是远远发达的智慧种族,一个是刚刚达到宇宙文明初期的幼儿种族。
但这实际上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毕竟对如此众多的发达智慧种族群来说,太阳系的资源太有限了,是不可能支持他们的进一步发展的。那么显然他们不会长居太阳系,只要他们能够在以太阳系为中间站的时候稍微的指点地球人类一点,对人类来说也是受益匪浅啊!
看来齐瓦的目的和张元的理解是一致的,否则有那么多的候选地点,根本没有必要选择太阳系作为中间站的。如果不是齐瓦对赵一飞的印象颇好的话,估计也不会这么做的吧。
想到这里,一边捅着赵一飞,由于担心赵一飞反应不过来,张元一边主动搭上了话:“齐瓦和总司令先生,太阳系欢迎你们的到来,也欢迎其它‘尤嘉星系’的智慧种族。我相信地球人类一定会尽最大可能保障你们在太阳系中的生活的。赵老师,你说是不是?”
“啊?”了一声,赵一飞看来并没有听清楚张元在说些什么。不过在张元的努力暗示下,赵一飞还是配合他无意义地重复着:“是呀,是呀。欢迎,欢迎!”
看到赵一飞这样的表现,就算在场的众人都是傻子也不会有谁认为赵一飞的“欢迎”是真心诚意的。不过还算是齐瓦这段时间和赵一飞接触多一些,相对来说也要更加了解他一些,他知道赵一飞绝对不是那种置朋友于危难而不顾的人,考虑到赵一飞之前对突隆人的态度,再加上长年超距离航行本身激发出来的敏感感知能力,齐瓦猜测赵一飞一定在思考着什么。
那么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思考的到底是什么呢?齐瓦不由得问道:“赵,你在想什么呢?在这种节骨眼上,有什么东西需要你如此专注地去思考呢?”
“哦,我是在思考到底有没有办法可以破坏掉‘蝗虫’的‘重元素透析罩’,如果能够把‘重元素透析罩’破坏掉的话,‘尤嘉星系’的威胁就解除了。同时,只要我们把这种技术广泛地向各个智慧种族共享的话,‘蝗虫’对智慧种族在宇宙中生存的威胁自然也就解除了。”一边没有放弃自己刚才的思考,赵一飞一边向齐瓦和众人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听到赵一飞的解释,绝大多数与会人员心里都产生出一种鄙夷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发达如“基维”人都被“蝗虫”轻而易举地消灭了,以至于现在不得不托庇于突隆人羽翼之下。可现在就连突隆人本身都束手无策,否则他们也不会想着逃跑了。那么,落后突隆人和“基维”人至少几百万年,甚至可以用数千万年来衡量的地球人又能有什么良策!
和他们不同,虽然也知道地球科技本身确实相比之下要落后很多,但张元的内心却对赵一飞充满着信心。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赵一飞给他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非常坚实可靠的感觉,让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厚实的可信赖感。再加上地球上这么多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证明了赵一飞的正确,没有理由现在就一定是错误的。
与张元的态度相似的是,“基维”人总司令反而在内心深处比较重视赵一飞的这句话。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基维”人的祖先“太白”曾经在“基维”人刚刚有能力进行超距离航行的时候就开发出了远远超前于时代的“恒星透析罩”,虽然其最终并没有挽救“基维”人大批死去的结局,但这却表明智慧生命的创造力有时并不能根据发展状况来简单衡量。
和张元、总司令二人不同,齐瓦虽然在心里也对赵一飞刚才的说法有点不以为然,不过他也知道,地球人类虽然在科技方面确实不够发达,但在科学哲学方面还是非常超前的,这从之前赵一飞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也正是出于这种脆弱的信任,齐瓦饶有兴趣地看着赵一飞,问道:“哦?能不能谈谈你的想法?或许真的在与‘蝗虫’的对抗中能够有所帮助呢。”
“好吧。”赵一飞没有客气,直接说道:“当然,这一想法还不够成熟,只是刚才的一点构思而已,如果可行的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赵一飞话语中的透露出来的语气来看,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构思不会生效,看来他对自己倒是蛮有自信的。齐瓦心中判断着,注意力也因此变得相对集中起来。
“我的构思是这样的,”赵一飞缓缓说出了自己是打算如何来对抗“重元素透析罩”的。
和当初“基维”人中的天才“太白”一样,赵一飞的思维看起来也是属于那种天马行空似的方法。他首先考虑的是“重元素透析罩”的作用或者说功能是什么。显然,这个问题很简单,其作用自然是用来从星球或者说空间场中透析重元素的。
那么,在知道了功能之后,“重元素透析罩”的结构应该是什么呢?要知道功能受制于结构,如果能够清晰地了解功能,并对其结构形成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反推出来它的结构也是有很大可能的。而由于远古时期的“基维”人太白曾经制造出过“恒星透析罩”,虽然以后再也没有人制造过同样的它,但根据技术发展的轨迹来看,现在的“基维”人肯定有能力再造出“恒星透析罩”,只不过他们没时间或者是没欲望这么做而已。
显然,“恒星透析罩”,或者说“重元素透析罩”二者的原理应该并不复杂,制造技术也不会太难,否则在那个时候的“基维”人也不可能设计并制造出来。既然如此,有着远远超过那个时代技术的突隆人没有理由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出它的对抗方法。
“现在大家认为无法对抗,主要还是在气势上被‘蝗虫’压了下去,以至于在看到‘重元素透析罩’造成的危害之后,胆怯心理占据了上风,才会想着匆匆忙忙地逃走。”赵一飞一边分析着现实的情况,一边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听到赵一飞如此凌厉的训斥,包括齐瓦在内,在座的各种族人士都不由得默默地垂下了头。他们确实犯了这方面的错误,事实上,如果不是听了“基维”人总司令的陈述之后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恐怕齐瓦也不会如此狼狈地马上就打算逃跑。虽然“特里特”人由于好战的本性选择了战斗,但他们也没有想到如何把握“蝗虫”的弱点出击便鲁莽行动。
再说了这些非常粗略的原理之后,赵一飞的话题渐渐地引向了更加科学和技术化的方面。
“恒星透析罩”,或者说“重元素透析罩”,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寻求的把目标对象中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排列进行分级,只有超过一定原子量的元素才能够被筛入到他们的内部,然后被转移出去或者直接为之所用。
那么,这一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实际上,要想实现这一过程应该不算难。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假设有这样一个磁场,在磁场内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没有固定的小固体,这些小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们是含有不同磁性的固体颗粒。这些小固体颗粒本身是由磁性的,它们在磁场内肯定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如果这个磁场是静止的,这些小磁性颗粒受到的磁场力是相对稳定的,对它们自身位置变化的影响能力也是固定的。但如果这个磁场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呢?比如说磁场不断变换着强度,或者磁场不断变换位置,这都会形成一种变动的场,而这样的场实际上除了原来的静止力外,还带有一种动能的传递。而这种动能的作用会让小磁性颗粒位置发生变动的可能大大增加,最终达到让这些小颗粒按照含磁量高低来顺序排列的目的。
假如上述理解没有错的话,那么“恒星透析罩”和“重元素透析罩”都应该是利用的这种原理。当然,由于元素和上面简单类比中的“磁固体颗粒”之间毕竟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因此完成这一功能所选取的场也是不同的。
“如果我的分析没有错的话,那么‘蝗虫’的‘重元素透析罩’所选取的场应该是一种对质子或者中子有着强烈吸引作用的场。至于这个‘场’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我还不能确定。不过这个场一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那就是越重的元素排列后离‘重元素透析罩’越近,当然,越轻的也就越远了。”赵一飞在那里侃侃而谈,现在的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其它。
看到众人专注的眼神盯着自己,似乎受到了更大的激励一样,赵一飞的情绪越发地高涨起来,他接着解释道:“而要达到这一点,理论上并不难,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构建为这个场的最高点,而以‘重元素透析罩’最为最低点,让重元素自己滑过来就行了。”
如果这个时候“拉皮拉斯人”代表“甘娄”也在这里的话,她肯定会马上站起来,告诉在座的众人“拉皮拉斯人”是如何被“蝗虫”整体毁灭的。只要简单地把赵一飞的构思和当时的情况结合起来,赵一飞和在座的每个人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与“重元素透析罩”和行星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恒星显然就是那个场的最高点。
不过那个时候的“蝗虫”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先进,等到“基维”人与“蝗虫”遭遇的时候,“蝗虫”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不需要恒星作为这个场的反向支点,可以在太空中随意选取一处虚空作为最高点直接进行“重元素透析”。当然,赵一飞等人还不知道这些。
在赵一飞阐述自己的构思的时候,齐瓦的思绪也随之不断地前进着。实际上,赵一飞还没有讲一半的时候,有着深厚科技理论基础的他就已经理解了赵一飞的意思。正是赵一飞的这种大胆的思路,也让齐瓦和在座较发达智慧种族人士纷纷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听到赵一飞不断深入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齐瓦的内心涌起越来越强烈的发言欲望,这一欲望是那么的强烈,以至于他根本等不及赵一飞把下面的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好,就是这样子。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个场的另一个极点在什么位置。赵,你说是吗?要知道这个场的另一个极点一定要具有超稳定性才行。”
满意地看了齐瓦一眼,眼神里充满着褒奖的意思,这个时候的赵一飞似乎又回到了地球上的远程航天研究院中,又恢复了在地球时那种时刻充盈着的自信,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看到“尤嘉星系”发达的科技之后不自觉地生出的那种自卑感。
好像夸奖自己的学生一样,赵一飞接着齐瓦的话说道:“很好。那么,在宇宙中,什么样的极点具有这种‘重元素透析’所需要的超稳定性呢?”
一边说着,赵一飞一边像在地球时诱导其他科研人员一样引领着他们的思路:“显然,根据场理论,这个极点在理论上应该是无穷远,当然,实际上这种无穷远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不能保证其具有近似无穷远的距离的话,那么,就无法顺利地保证让重元素‘涌’到‘重元素透析罩’中。或者说,如果用重元素保持相对静止的观念来看的话,应该是重元素尽量地保留在原地不动,让‘重元素透析罩’自动收割它而已。”
显然,赵一飞刚才的这段话有些问题,首先就是“近似无穷远”这一概念他没有说清楚,因为不同尺度的“近似无穷远”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虽然对地球科技来说,由于超光速航行的发展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达到可以完整、清晰认识的程度。
就在齐瓦皱起眉头想要反驳赵一飞的时候,因为发达的突隆人在这一领域的认识显然要远远强于地球科技水平,“基维”人总司令突然激动地接过话头,大吼着说道:“我知道了!”
虽然是战斗队的总司令,毕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过系统的科技学习和训练,“基维”人的总司令在科技方面的知识并不差,只是他不擅长于把自己的思维转到这方面而已。而在赵一飞的启发下,他的知识大门就这样被打开了。只听他说道:
“我知道了。在‘太白星系’的时候,‘蝗虫’曾经袭击了我们旁边的一个伴星系,根据当时的实况,领袖崇永光就曾经给我们指出过,‘蝗虫’对那颗行星的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