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女上位手册-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汀竹宫里的宫女锦裳因烫伤了沈芳仪,畏罪自杀,悬梁自尽。也有传言说,锦裳是不堪沐贵妃的酷刑,所以被逼上绝路。

总之无论哪一种说辞,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都随着一条性命的消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第四十章

锦裳的死讯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就传遍了宫里每一个角落。

宫女们做事的时候会窃窃私语,太监们跑腿的时候会交头接耳,就连后宫里的妃嫔们也对此有了极大兴趣,总有些份位低的宫妃们凑在一起谈论着这件事。

反正此事与她们无关,不论是沈芳仪失宠还是沐贵妃遇上了麻烦,她们都乐观其变。

“依我说,指不定是沐贵妃指使那宫女做的这事儿,谁叫沈太傅要在朝堂上参沐大人一本呢?皇上也没表态,沐贵妃怀恨在心,会让自己的宫女做出这种事情,也不稀奇。”

说话的是安良媛,选秀出身,父亲是个小小芝麻官,她虽容颜秀丽,但搁在后宫里就不算出众了,因此至今也不过正六品的良媛。

和她一宫的郑良仪与她关系一向不错,也便附和道,“我看也是,事后沐贵妃对那宫女百般责罚,听说是皇后及时赶到,那宫女才免去一死呢。我说这是要杀人灭口,狡兔死,走狗烹……谁知道那宫女最后是自尽的还是被人谋杀的呢?”

就在这当头,忽听不远处传来一个隐隐含怒的声音,“狡兔死,走狗烹,哟,你们几个好雅兴呀,如今皇上负伤在身,你们竟还有心思来御花园散步,当真是诗情画意的场面呢。”

所有人的脸色齐齐一白,忙转过身去,只见小道之上正立着个盛装女子,身后仅跟了几个宫女太监,语气不怒自威,面容凛冽似冰,不是沐贵妃又是谁呢?

一群人就这么僵硬地福身行礼,“参见沐贵妃。”

沐贵妃没说话,从容不迫地往前走了几步,看了眼最后说话的郑良仪一眼,“方才本宫似是听见你们在说什么有趣的事情,什么狡兔死,走狗烹,看你们说得这样尽兴,不如也说给本宫听听?”

郑良仪神情尴尬地站在那里,进退维谷。

反倒是安良媛站出来赔笑道,“贵妃娘娘,嫔妾几个不过是在卖弄一点知识罢了,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才随手拈了点书上的句子装文化人,打肿了脸充胖子呢。”

其余几个妃嫔均点头称是,谁也不愿搅进这趟浑水。

“随手拈来?”沐贵妃微微一笑,原本就艳丽惊人的容颜显得更加娇媚,只是这笑容只维持了一瞬间,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寒着张脸直视着说谎的安良媛,冷冷道,“本宫在问郑良仪,谁允许你插嘴了?在宫里待了这么些年,仍旧这么没规没矩,口无遮拦,难怪至今仍是个良媛。不尽心尽力伺候皇上,尽在背后嚼舌根,当真是好教养。”

她的轻蔑与嘲讽尽显其中,丝毫情面也不留。

在场的妃嫔品级都不高,头数安良媛与郑良仪的地位要高些了,可沐贵妃当着众人的面就对安良媛数落一通,一下子叫她连勉强维持微笑都做不到。

“这些日子皇后照顾着皇上,本宫怕后宫有些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的人专门挑在这时候惹是生非、煽风点火,特意来巡视巡视。”沐贵妃漫不经心地扫视一圈在场的人,然后仪态雍容地转过身去准备离开,只留下一句,“待皇上伤好以后,本宫会把今日之事如实上报,后宫里容不得这么放肆的人。”

只一句话,叫所有人都暗暗叫苦。

后宫之事一向有皇后打理,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而沐贵妃身为后宫第二个主子,自然会搭把手,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如今看这情形,若是沐贵妃被锦裳自尽之事拖累了倒还好,无暇再管这么多;若是毫发无伤,恐怕今后有伤的就是今日在背后嚼舌根的人了。

皇后连日照顾皇上,自己也累得够呛,如今忽然又得知锦裳自尽的消息,脸色一沉,仍是招来步辇朝汀竹宫去了。

锦裳的尸首已经被送去了内侍府检查,沐贵妃坐在大殿里一言不发,面色阴沉。

锦裳跟了她好些年,性子沉稳,做事谨慎,与她感情素来深厚。前些日子伤了沈芳仪,她本来就已经有所怀疑,只怕此事是沈芳仪自己一手造成的,只为了诬陷她借朝堂之事在后宫一手遮天、解决私人恩怨。

她对锦裳处以私刑,也不过是为了堵人之口,事情过了就算了,免得皇后治锦裳的罪。可如今锦裳忽地死了,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众人,她心里有鬼,所以杀人灭口,以免皇后问出个所以然来么?

正心烦意乱之际,皇后已然到了。

沐贵妃起身行礼,所有礼节一丝不苟,哪怕心里再乱,她终究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沐贵妃,容不得丝毫差错。

皇后也不含糊,开门见山就问她,“锦裳是怎么死的,可查出个所以然了?”

“臣妾已经命人在第一时间将她的尸首送去了内侍府,只等检查完了,就会有人来回报。”

皇后“嗯”了一声,坐上了主位,一边揉着眉心,一边推拒了宫女端来的茶水,“免了这些,本宫才从皇上那儿赶来,也坐不了多久。你也知道,眼下皇上受了伤,什么事情都要往一旁搁一搁。只是本宫没想到,你这儿竟出了这么个岔子,若是单单沈芳仪受伤,那还好说,现如今犯事的宫女竟然还死了……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沐贵妃身处高位这么些年,盛宠不减,也是个心思深的人,未曾做过什么出格之事。再加上沐家在朝中的地位,皇后也是要敬她三分的。

沐贵妃略一停顿,才缓缓道,“皇后娘娘这么说,就是相信臣妾,臣妾先在此谢过。只是此事,臣妾只觉得不是锦裳畏罪自杀这么简单,怕是有心人想要借着臣妾的父亲与沈太傅在朝堂上的过节大肆发挥,导致此事牵扯到了臣妾与沈芳仪身上。须知如今沈芳仪有伤在身,而臣妾的宫女又死无对证,稍微有点心眼的人都看得出,矛头统统转到了臣妾一人身上。”

皇后没说话,思索了片刻,才说,“你是个伶俐人,做不出这么明显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本宫也对这件事有所怀疑。只是怀疑归怀疑,却没有证据能证明什么。这些日子你就先待在汀竹宫里,少出去走动,一切自有本宫做主。”

沐贵妃脸色一白,这不是变相地将她软禁起来了么?

她还欲说什么,可是转念一想,还是点了点头,“一切听凭皇后娘娘安排。”

既然对方冲着她来,哪怕明着去查,也查不出什么线索。倒不如以退为进,就悠闲地在这宫里过着自己的安逸生活,叫对方放松警惕,而自己则一切私下进行。

中午的时候,内侍府传来了消息,锦裳的脖子上有勒痕,但并非是绳子所致,而是被人活活掐死,然后挂在横梁上的。

这个消息虽然应了沐贵妃的猜想,说明是有人想借锦裳之死彻底加害于她,但另一方面也让其他的人认定了是沐贵妃杀人灭口,坐实了这个罪名。

如今就看皇后那边怎么处理。

容真一直听着长顺回来报告各种消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毕竟是是非非不在其身,那便最好作壁上观,以免惹火烧身。

只是傍晚的时候,她动了念头,想着去宣明殿外看一看,不求面圣,至少也得做做样子叫皇上知道她去过。

皇上如今伤重,连两位王爷都没见,自然不可能破例见她。她也没求见,只是远远地在殿外站了一会儿,似是有些担忧地望着大殿的方向,只可惜望眼欲穿,也穿不过这厚重的宫墙。

郑安进去把这事儿告诉了顾渊,顾渊嗯了一声,不再言语。

又过了将近一炷香的功夫,没听见外面有什么动静,他忽地侧过头来问了句,“她还在?”

郑安自然知道这个“她”指的是谁,走到窗边朝外看了看,又回到大殿里,“回皇上,容嫔还在那儿,未曾离去。”

已是大冬天的了,且不说天气有没有冷到不能出户的地步,单说她在外面站了那么长时间,不受冻是不可能的。

这些天来过的妃嫔何止一两个,明明都知道皇上不会见她们,却仍是跑来通传,表示自己时刻记挂着皇上。郑安光是解释皇上需要静养不能接见她们都废了不少唇舌。

可偏偏有这么个傻姑娘,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跑过来,既不通传也不出声,就那么远远看着。若不是郑安进来告诉皇上,谁还会知道她来过呢?

顾渊想笑她傻,可是那抹笑意笑着笑着,就变了味。

“送件披风出去,叫她回去了,别冻着。”他低低地叹口气,也不知该笑她傻还是笑她痴。

郑安领旨,抱着件皇上的狐裘披风就踏出了大殿,容真远远地站在长廊那边,看见他似乎很吃惊。

“容主子,皇上已经歇下了,如今需要静养,也无法接见您,您还是请回吧。”他把披风递了过去,闲云接着了,“这披风是皇上命奴才送来的,说是天寒地冻,主子要好生注意身体才是。”

容真张了张口,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了,最后只点了点头,咬唇又看了眼大殿,这才依依不舍地移开目光,“他受着苦,我挨点冻又算的了什么呢……”

这句话更像是在自言自语,可是话一出口,她就忽地闭上了嘴,神情颇为尴尬地看着郑安,“那就劳烦公公替我多谢皇上了,我先回宫了。”

她披着那雪白的狐裘,背影仍是单薄羸弱,仿佛风一吹就能折了腰。

郑安摇了摇头,也不知该同情她还是佩服她,自古帝王多薄情——尤其是他伺候几十年的这一位,这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却能把整颗心都系在他身上,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

回去以后自然把容真的反应一五一十禀告给了皇上,顾渊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看不出在想些什么。

只是伺候他这么多年的郑安又岂会看不出,他的面目只有那么轻微的变化,但确确实实变得柔和了些,多了些人情味,少了点疏离感。

☆、第34章。君心二

锦裳之死尚未查清楚;皇上的伤也还未痊愈,然而在这当头;又闻地处金陵的皇陵因年久失修;多处建筑坍圮。

这下子宫里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俗话说得好,祸不单行,但如今三件事情重在一起,不免有迷信之人在暗地里窃窃私语些不利于皇室的言论。

顾渊亲自下了命令;凡有妄言多嘴者,一律论处。于是这几日,玄武门前处决了好几个在背后乱嚼舌根的太监,也算是杀鸡儆猴,总算暂时控制住了这些言论。

顾不得身上的伤,顾渊急召军机大臣来宣明殿商议,最终决定亲自前去皇陵察看,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也好消除凭空而来的皇室时运不济的传闻。

同时到来的还有顾桓与顾知二人。

听见这个决定,顾知眉头一皱,“三哥,如今你有伤在身,怎能亲自前去皇陵?不如让臣弟代为前去一查究竟。”

“这点伤算不得什么,比起修养身子来说,皇陵失修的事情迫在眉睫,须得立刻解决。”顾渊支起身子来,因动作过大,约莫是牵动了伤口,他的脸色一下子白了,却硬是忍住了疼痛,一声不吭地继续坐起来,“兹事体大,牵扯到皇族尊严与威信,朕必须亲自前去。”

“可三哥如今这么虚弱,万一在途中伤情恶化,哪怕有太医跟在身边,也难保身边药材不齐,我认为这太过冒险,还请您三思。”顾知坚持道,仍是担忧他的身体。

在场的军机大臣也是一半的一半,毕竟皇族尊严虽然重要,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皇上的安危。

顾渊扫视人群一圈,最后无奈地看着顾桓,“四弟,你的看法呢?”

顾桓似是再三衡量,终于皱了皱眉,不卑不亢地道,“臣弟虽然也担心皇兄的身体,但皇兄说得在理,皇族尊严与稳定民心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为人子孙者,切不可让祖先们的容身之所坍圮倾塌而不作处理,否则就是不孝,不孝之人何以治天下?臣弟认为,皇兄确实应该亲自前去。”

得了支持,顾渊显然很满意,微微勾起唇角说道,“那便吩咐下去,内务府须在三日内准备好一切出行事宜,三天后,朕亲自去皇陵走一趟。与此同时,朕会告诉皇后选出今年祭祖祈福的后妃来,朕去皇陵的同时,净云寺也应该有人去祈福。朕要告诉天下子民,我宣朝乃是受皇天庇佑,决不允许有心之人借此机会大放厥词。”

在场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声音整齐洪亮,将整个宣明殿都充满了。

另一边,皇后的景尚宫里,挑选宫妃前去净云寺祈福的事情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净云寺位于京城七百里外的映湖山中,地势险峻、位置偏僻,但因着宣朝第一个皇帝便是在那里出家退位的,因此净云寺反而成了国寺。

前去祈福的习俗每隔两年都要进行,只是这是个苦差事,路途遥远不说,听说因为净云寺的位置太高,后面的那段路不能通行车辇,必须亲自下去登山才行。寺里粗茶淡饭,潮湿冷清,生活条件也远远比不上宫中。

后宫里的妃嫔一个个娇生惯养的,哪里吃的了这个苦?虽说代表皇族祈福听上去是个风光事儿,但光从前些年去过净云寺的那些妃嫔嘴里,就能知道为了这个表面上的风光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再加上此去云山寺,一去就是半个多月乃至一个月,在这宫里如花似玉的女子多如繁星,每一天都可能有新人取代你的位置,焉知等你回来以后,皇上还会不会记得你是谁?

因此这些年来,妃嫔们几乎是能避则避,谁还愿意挑下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担子呢?

听说头几年,皇后亲自去过,沐贵妃也去过,修仪和蒋充仪都去过。但后来的几年里,高位妃嫔没人愿意再吃这个苦,总是百般推脱,沐贵妃同那几个去过的更是打死都不愿再去,因此也有沈芳仪这等位份并不高的妃嫔去过。

今年皇后一提出这件事儿,往日里谁也不认输地唇枪舌战的女人们一下子都沉默了,好像一开口就会摊上这苦差事似的。

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女人,皇后的脸色有些难看,如今宫里诸事不顺,正是需要人出力的时候,偏偏没人愿意主动请缨。

“平日里你们一个个总说自己对皇上多么用心,如今需要你们了,就唯恐躲不过去,这是要本宫亲自去么?”皇后的声音有些微愠,素来和气的眉眼都变得凌厉起来,“那也好,本宫就亲自前去祈福,这后宫还是交给你们打理算了。”

沐贵妃一听这话,当然不乐意了。眼下锦裳的事情还没有结果,自己为了避嫌,还不能插足后宫之事,若是皇后就这么走了,这后宫该交给谁?

于是她主动开口道,“六品之上的妃嫔很多都已经去过了,这样风光的事情自然要让给还未曾去过的人,大家都该帮皇上和皇后娘娘出分力才是。”

眼珠子在众人之间轻飘飘的转了一圈,最后落在容真身上,容真的心一顿,猜到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

果不其然,沐贵妃笑吟吟地把这个苦差事揽到了容真头上,“容嫔是前些日子才晋上来的,也得了皇上不少怜爱,加之你为人谦和有礼、品行纯良,很有皇族风范,依我看,由你代表大家前去祈福再好不过。”

“可是你也说了容嫔晋位不久,很多礼节方面的事情并不太清楚……”皇后有些迟疑。

沐贵妃却是铁了心要把这事儿铁板定钉,“皇后娘娘真是贵人多忘事,您忘了容嫔以前是什么身份不成?她可是华仪姑姑的徒弟,于礼节方面绝不会有半点含糊,更何况此去云山寺还有不少谙熟祈福礼仪的嬷嬷,皇后娘娘根本无须担心。”

皇后仍然有些迟疑,转而看着容真,“容嫔你的意见呢?”

容真看着皇后关切的目光,猛地想到了还是宫女的时候在长春苑外提水那一次,皇后竟然注意到了她这个小宫女的一举一动,命驱车的太监加快速度,好让她不那么吃力……

心内忽地一软,她朝皇后点点头,“嫔妾愿意去。”

这宫里不能讲情分,可是爹娘也教过她,不可做忘恩负义之人。

容真看着皇后,心道,就这一次,还了她的恩情便好。

于是一切尘埃落定,皆大欢喜,由她代表妃嫔们前去净云寺祈福,谁都不用再担心吃苦的人会是自己。

容真还是照例每晚去宣明殿外站上那么一会儿,每次临走前,郑安都会奉命送来个暖婆子,以免她受冻。

顾渊也不再让郑安劝她回去,因为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女人柔柔弱弱看似风一吹就能倒,可心性却是比谁都要来得固执,一旦认定的事情,除非自己放弃,否则压根没人劝得动。

就像当初她冒着挨板子的危险也一定要帮大皇子得到他的关爱一样,不过是个瘦瘦小小的人,竟然会有牛一样的脾气。

只是在定下容真为祈福人选的这日夜里,顾渊竟破天荒地让郑安召她进了宣明殿。

容真有些意外,却仍旧从容不迫地跟着郑安进去了,进门之前硬生生地睁大了眼睛没眨眼,憋得眼睛酸痛难忍,几乎快落下泪来。

于是当她走进大殿,抬起头来关切地望着顾渊时,顾渊一眼就看见了她眼里的泪光,看来自己这绷带缠身、面无血色的模样真是可怕了点,竟叫她忧心得快哭出来。

原本还严肃的眉头忽地无奈地放松了些,他朝她轻轻招手,“过来。”

也不计较她忧心之下竟忘了行礼请安。

容真这才眨了眨眼,强忍住眼里泛滥的泪水,顺从地来到他身边,嘴唇咬了半天,才颤着嗓音叫了句,“皇上……”

她若是直接哭出来,恐怕顾渊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心绪难平。

瞧她这模样可真委屈,嘴唇被咬的血色尽失,眼里泪光婆娑,那些个亮晶晶的珠子一直闪烁个不停,却硬是坚强地没有掉下来。

她没规没矩地伸出手来轻若无物地抚上他胸前的纱布,眼看着泪珠子又多了些,一眨眼,黏在了浓密的睫毛上,一颤一颤的,晃动着谁的眼。

顾渊有些无奈,缓缓地叹口气,拉住了她不听话的小手,“行了,朕还没死呢,你这样子多让人揪心哪,恁地叫人以为朕就要英年早逝、赶着去见先皇了。”

容真破涕为笑,又是哭又是笑地望着他,可怜巴巴地说,“嫔妾这是被皇上的伤吓着了,心里难过,一时忍不住。”

“只是太医包得吓人罢了,其实伤得并不重。”他微微一笑,伸手拂过她的睫毛,捻走了那一刻晶莹透亮的泪珠,“傻孩子,怎么这么容易哭。”

他叫她傻孩子,语气里的亲昵简直叫人无所适从,容真又红了眼,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模样真的像个慌乱的孩子。

顾渊被她逗笑了,只觉得她一来到自己身边,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可是他是皇帝,哪怕心情再好,有些沉重的事情始终需要面对。

“朕今日叫你进来,是有别的事情要嘱咐你。”他朝四周看了看,于是守在大殿里的宫女太监除了郑安以外,纷纷出去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容真走出宣明殿的时候,手里的暖婆子已经没有先前那么热乎了,被风一吹,身上还是有些冷。

她转过身去对郑安点头道,“公公不必相送,外面天寒,公公还是进去伺候皇上吧,我自己回去就成。”

郑安也客气地笑道,“主子体下,奴才感激不尽,还请主子一路小心,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派人来告诉奴才。”

坐上步辇,又一次在严寒的冬日里离开了那个灯火通明的宣明殿。

想到皇上方才告诉自己的事情,容真的表情有些出神,看来这一次的祈福之行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反而……会有趣得多。

从宣明殿回来的时候,夜幕已然低垂,冬日的风有些刺骨,放肆地刮在面颊上,很有种刀子的凛冽感。

容真拢了拢肩上的狐裘,心情并未因为这寒风而变得低落,反而有些莫名的喜悦。

当一个人失去所有牵挂的时候,拥有一个既定并且清晰的目标其实是一件很幸福事情,至少你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立志要活得有价值,并且不再软弱,不再惧怕一切从前顾虑的事情。

容真这么久以来,头一次露出一抹明朗的笑容,哪怕没有了家人,她也要活得很好很骄傲。

步辇就这么缓缓地在夜里行着,寂静无声,四周连一片落叶的声音都能听到。

离前面的宫殿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容真忽然听见一阵细微且急促的脚步声,于是挥了挥手,让人停下了步辇。

仔细一看,一个黑影背着包袱从那个宫殿里走了出来,四下张望了一下,没瞧见恰好被一颗榕树遮住的步辇,于是匆匆离开。

为他开门的宫女看不清楚模样,手里拿着盏灯笼,见他走后又打量了一下附近有没有人,确定无误后才又进去,然后关好大门。

闲云显然也听见了这声音,神情紧张地回过头来看了眼容真,却见容真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可出声。

于是那个黑影飞快地消失在视线里。

过了好一会儿,容真才说了句,“走吧。”

步辇继续缓缓前行,抬步辇的太监仿佛闻所未闻,清楚这宫里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装聋作哑的人才是寿命最长的人。

经过那宫殿时,容真眯着眼看了眼木匾,只见气势恢宏的宫殿之上写着三个大字:彩云阁。

可不正是如贵嫔的宫殿?

容真的面容在黑夜的掩映下有些捉摸不透,却什么也没说,安安静静地回了惜华宫。

珠玉已经让人从御膳房端了碗银耳莲子羹回来,想着天寒地冻的,主子回来也好喝了暖暖身子。

看着那一碗热在炭盆上的热气腾腾的银耳莲子羹,容真笑了起来,用冷冰冰的手一下子握住了珠玉,“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说的这是什么话!”珠玉也笑起来,一边帮她脱掉狐裘,一边说,“你是主子,我们是奴才,这些事情不都是理所应当的么。”

只是触到那松软温暖的狐裘,她一怔,随即不解地问,“这披风……”

闲云从内室走出来,笑吟吟地接了过去,小心翼翼地用刚拿出来的竹衣架给挂上,“这是万岁爷让郑公公拿来给主子御寒的,怕夜里风大,主子禁不住吹。”

“看来皇上是真的对你上了心。”珠玉有些欣喜,看着那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的狐裘,“只盼着你得了皇上的宠爱,一路平步青云,越走越好才是。”

容真一点也不愿意把她扯进这些纷繁芜杂的是非里来,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她想要保护的人,那便是珠玉和长顺。

后宫的阴谋只要她自己一人去斗就好,同样的,她也不希望自己最丑陋的一面被珠玉知道。心里最坦诚的地方留给了这两个人,那么穿上了厚重伪装的那一个傅容真,就不应该再留给他们。

她只字不提皇上的事情,只拍了拍珠玉的手,笑笑说,“好啦,我想喝莲子羹了。”

珠玉看着她安安静静地喝完汤,然后就去沐浴就寝,大殿里空空荡荡的,只剩下为她沐浴完后出来的闲云,两个人忙忙碌碌地收拾着炭盆和碗筷。

“你从前是在哪个姑姑手下当差?”闲云笑着与她找话说。

“琼枝姑姑。”

“琼枝姑姑?就是那个总爱穿花裙子的姑姑?”

珠玉一怔,原以为她只是随意问问,没想到她竟真的知道,“你认识?”

“那可不?”闲云笑吟吟地想了想,“她为人和气,爱穿花裙子,谁要是送了她那样的裙子,她保管对人热情得像是一家人似的,对么?”

“没错,是她。”珠玉也抿唇笑了笑,却若有所思地叹了句,“难怪主子走哪儿都爱带着你,你知道的事情多,认识的人也多,哪里像我,过去只是御膳房洗碗的宫女,什么人情世故都不知道……”

闲云刚开始的时候没说话,仔细瞧了瞧她面上的神色,那双乌黑的眼睛里似乎蕴藏着失落、无奈、寂寥之类的情绪。

心里恍然大悟,于是闲云笑着宽慰她,“你放心好了,虽说如今都是我陪着主子,但在主子心里,你我是不同的。”

珠玉是姐妹一样的存在,所以不舍得让她涉险,甚至连一些伺候主子的琐事都免了,只因在主子心里,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奴才。

可是自己不一样,自己确确实实只是个宫女,做着分内事,只求忠心护主,能被信任。

珠玉垂下头来笑了笑,只是无奈地把那炭盆子熄了,“不早了,快些回去休息吧。”

她捧着那盆子出了大殿,外面确实有些冷,寒风一阵一阵地袭来,钻进衣领里带来一阵颤栗。

她知道容真打心里对她好,可是从前的两人还能亲如姐妹,现如今却只能是主子和奴才了。不管她们心里怎么想,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身份的差异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这也似乎注定了她们再也回不到从前的亲密无间。

冬日的寒意在一点一点加深,锦裳的死仍旧不明不白,皇后将汀竹宫的奴才们都喊去问过几次话,最终没人发现过锦裳死前有任何异样。

这就说明她并没有求死之心,一定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杀害的。

这样残忍的事情在后宫十分罕见,毕竟这群女人们勾心斗角是一回事,牵扯到谋杀无辜宫女又是一回事了。

皇后十分痛心,下定决心要彻查此事。

晨省时,沐贵妃照例没有来,因着皇后叫她近日不要随意走动,也就免了她的请安,沈芳仪因为烫伤未愈,也没有来,倒是一直以来称自己抱恙在身的修仪来了。

说到锦裳之死,妃嫔们议论纷纷。

皇后也就听着,最后问了几个高位妃嫔的看法。

蒋充仪似是对这件事情并无什么意见,还是一贯的置身事外,“嫔妾无能,看不出事情原委,只觉得沐贵妃似乎不是这样穷凶极恶的人,只是锦裳之死令人十分惋惜,嫔妾也希望能早日查出真凶,还她个公平。”

“修仪呢,你有什么看法?”

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修仪,她好些日子没有来了,人好像瘦了些,瞧着也没有以前那种丰腴了。

见皇后问到自己身上来,素来为人强势的她破天荒地没有发表个人意见,只是说,“臣妾近日有恙在身,未曾及时了解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只是偶尔听宫人提及,实在不敢妄下定论,还请皇后娘娘见谅。”

“那么……如贵嫔呢?”

原本平静的气氛一下子被打乱了,原因是如贵嫔的笑声似银铃般悦耳,那种娇媚的声音把之前的沉寂完全推翻。

“皇后娘娘,嫔妾是个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肠子,也不像蒋充仪那样会结合沐贵妃平时为人来推测真凶另有他人。嫔妾倒是听不少宫人说,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起因于朝堂之事,而宫妃却因为牵扯到自家利益而相互争斗,至于锦裳之死……不过是个政治的牺牲品罢了。”

全场哗然,毕竟如贵嫔这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其实沐贵妃就是罪魁祸首。

“当然,那只是嫔妾没心机罢了,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只能从最直观的角度去判断。”她又笑吟吟地补充道,末了添了句,“嫔妾当然也不相信一向为人和气温柔的贵妃姐姐会是杀人凶手。”

和气温柔咬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