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蓦然,他发现旁边有块圆圆的石头,于是,他试着用这块石头去砍砸坚硬的树干,但收效甚微。石头圆形的表面只将树皮砸飞,但树干却丝毫无损。他生气了,将手中的石块向旁边的巨石用力摔去,只听“砰”的一声响,石头被撞成了几块,四处飞散,有一块铲形的石片刚好落在他的脚边。

原始人本欲一走了之,但又耐不住果香的诱惑,万般无奈之下,他拾起脚边的石片猛力向树干砍去。奇迹出现了,树干竟被砍出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原始人欣喜若狂,他意识到:用石片锋利的侧面能够砍倒大树。可没砍几下,石片断裂了。他想起刚才的情形,又拾起一块石头向巨石猛然摔去,于是,他终于有了好几片得心应手的石片。正因为这件粗糙的石器人类才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5

说来很惭愧,不论以后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多少闻所未闻的新工具,我们都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促使我们发明创造的动机与60万年以前那个原始人发明石器的动机并没有什么两样--不断膨胀的享受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一直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物质文明就建立在这样的动机与目的之上。什么是物质文明呢?最直接的定义就是:物质文明是一种享受型文明。这种文明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自私,二是暴力。由此我们可以描绘出物质文明发展的总模式:物质享受的欲望--自私的品格--暴力掠夺的倾向。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人类的物质文明本身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文明,这种文明不包含与自然界其他部分互惠的成分,体现出极度的自私性。同时,物质文明的破坏力与人类所具备的能力成正比。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有限,文明本身的破坏性表现得还不充分,人们被迫与自然保持一种亲近的关系。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成百倍地提高,因此,包含在物质文明内部的破坏性一下子如火山般爆发出来。在古代,印度人和迦太基人如想得到象牙,他们总是设法捕捉到大象,锯下象牙,然后为象的断牙包上一层金属。而我们要取得象牙时会怎么样呢?端起自动步枪,或者抗起火箭炮。

文明模式中的自私性和暴力性本来并不可怕,它应该控制在人类的理性范围之内,受理性的调节。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人类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可人类的理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精神远远落后于物质。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一切都改变了。”目前的现实是,并非人类在控制着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这种能力反过来控制着人类,我们都盲目地跟着它在跑。早在1932年,英国赫胥黎在其《精彩世界》里就曾预言:世界将因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陷入噩梦般的境地。仅仅60年,赫胥黎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更可怕的是,由于我们失去了理性的引导,这种文明的自私性与破坏性正乘虚而入,像一个教唆犯,大力开发人类的动物本能,使我们越来越不像人,完全像动物一般,生存的目的除了满足动物的需求以外再无其他。我们今天的人,跟古罗马时代的人十分相似,但是,古罗马灭亡了。关于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有人说它亡于征战,有人说它亡于妓女,但我们说它亡于奢侈。古罗马贵族的酒宴常常是通霄达旦,山珍海味堆积如山,人们拼命地吃,实在吃不下了,就跑到外面去呕吐,吐空了肚子回来接着吃。听起来真是恶心!然而我们现在许多人的生活追求与他们并没有什么两样,消费,消费,再消费。

人类的物质文明体系有两个根本性的错误,一是错误地看待自己,二是错误地看待自然。

有一个年青人,很想学习古代汉语,于是就给一位古汉语专家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寡人对古汉语情有独钟,恳请先生收下寡人这个学生。”这个年青人根本不知道“寡人”的含义,稀里糊涂做了一回“寡人”。我们人类的情况与此相似,在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与自然界平等相处的时候,就稀里糊涂做了“寡人”,成了地球的统治者,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这种源自内心的狂傲,产生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地球是人类的私有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根本不去考虑自然还有生态平衡这一说。

物质文明是一种暴力型文明,这种暴力倾向源自于我们对自然的一个根本错误看法,即将自然当成敌人,它的普遍原则就是生存与毁灭、战争与和平。这种暴力倾向体现为四个字“征服自然”。说来奇怪,人类的文明从一开始就有反叛自然的特点,好像我们不是大自然的子民,从古代的“人定胜天”,到现代的“征服自然”,从中可以体会到深深的敌意与仇恨。当我们以这种态度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人类的生存意义就只有一点了,那就是破坏破坏再破坏。

科学的狂傲必然会使科学戴上有色的眼镜,凡不能用现代物理学框定的东西,一概被视为“伪科学”。如此下去,我们真的很担心它会走进一个死胡同。世界很大,科学根本囊括不了宇宙天地。打个比喻,如果用一个圆圈来代表我们已经认识的世界,而圆形弧线以外表示尚未认识的世界,那么,圆圈越大,圆形弧线接触的外围空间就成倍地增加。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认识的越多,我们所面对的未知也就越大。在此,我们并非宣传不可知论,而是想阐明科学对待未知应该具备的态度。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不能很好统领自己的所有发明,它导致了人们思维的混乱。比如,我们如今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你能列举100条证据来证明一个事物是正确的,但同时,你也能找出100条证据证明它是错误的,不但如此,你还能找着101条理由说明它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来选择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6

第五节 可能与现实

困扰人们接受我们的“天--月球--宇宙飞船”假设的原因大体上有三点:

一是星际间的万有引力问题。引力科学使人们难以相信一个像月球这么大的星球,会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穿过“希洛极限”来到地球同步轨道,并长时期滞留这个空间。

二是星际航行的诸多技术性的问题,像速度问题,宇宙中大多数恒星系,都在距我们几光年或者十几光年,有的甚至距离我们几十亿或上百亿光年,在这些空间中,即使有文明存在,他们是如何跨越如此大的空间?从目前来看,速度的极限是光速,但如果距离我们两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中,真有比我们智慧还高的生命,他们想到地球,即使是获得光一般的速度,单程一趟也需两亿年,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之外。

三是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问题。科学证明,有机化合物自发形成DNA的机率小到不可计算,发现DNA的弗兰西斯•;克里克曾经说:“要我们来判断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到底是一个罕见的事件,还是一个几乎肯定会发生的事件,这是不可能的……那一系列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件,要想给其机率一个数值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一连使用了好几个“不可能”,可见生命起源的概率是很低的。凭着这一认识,许多人认为,地球上高级生命的出现纯属宇宙的偶然,而既然是偶然,就不可能再发生在其他星球上。因而根本否定地外文明的出现。事实上,这个观点纯粹是地球人的偏见。

人们的困惑产生于认识,我们首先抛开所有的困惑,每一位读者都试着做一个汉代的古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以下这则故事,看看你有什么感想,请记住,你是汉代的古人。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曾经在平城这个地方被匈奴人所围,此事《汉书》有确切地记载。包围平城的匈奴首领名叫冒顿单于,其妻阏氏率领一支大军也参加了合围。但后来平城之围被解,奇怪的是,史书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汉书•;陈平传》中记载平城解围时躲躲闪闪地说:“使单于阏氏解,围得以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陈平当时使了一条什么计策,让单于和阏氏乖乖解围而去?

后来在《乐府杂录》里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平城被围时,陈平也在其中,眼看四周铁壁合围,城内粮食告紧,再围下去即使不战死,也会被饿死。正在这紧急关头,陈平突然访得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天生妒嫉,容不得单于身边的其他女人。陈平计上心头,随即造了一个木偶人,其间机关密布,简直就像一个活人一般,陈平让她在城墙上跳舞,阏氏在城下望见(应该离城不远,大约一箭地),误认为是活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等城破之日,冒顿肯定会把这漂亮的女人纳入自己的大帐里,我这样拼命攻城是何苦来着?妒心一起,再也无心攻城,率军悄然退去。阏氏一走,冒顿孤军难支,只好解围而去。也许写历史书的人,觉得汉高祖凭一个漂亮的假女人而逃命,此事很不光彩,所以就没有写进历史书中。在为陈平作传时,也只好说“其计秘”,一语带过。

大家不要忘记,平城之围发生在公元前200年,距今已有2200年左右。陈平所造木偶女人,简直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机器人,愣是把阏氏给骗了。假如我们是一个汉代的古人,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你会相信吗?你当然不会相信,因为这有违常理。不但你不信,真正的古人也不信,所以古人把这类故事统统放到志怪小说中去。但是,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今天,你会相信吗?你肯定会相信,许多人都会相信。

科学的精神本来在于勇敢地探索世界,宽大包容的胸怀,然而科学理念的发展,却成了限制人们自由思维的障碍。如今,当一个超越已有经验的事实摆在眼前时,我们一般不是从事实本身出发,而是拿事实去套经验与知识,一旦不相符我们往往枪毙的不是经验和知识,而是事实的本身。这是很可怕的思维方式,如此下去,它最终会断送科学。当然,这样做的绝不是科学界的全部。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7

我们举一个例子,本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队在挖掘原始社会半坡遗址中,意外发现了一些青铜片,距今6000年。这一发现与中国学术界金属时期的断代是不相符的,至少早了近千年,而半坡遗址属于石器时代,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事实与理论相冲突时,我们采取了一种近似可笑的态度:不承认,不公布,把眼睛紧紧地闭上。于是乎,半坡遗址中的青铜片不存在了,在人们的眼前耸立的依然是理论家精心建造起来的大厦。它是那样洁白透明,容不得半点杂质。

一切的可能都会变成现实,但在这之前,我们不应该否定任何可能性,今天的不可能,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想一想当古代人把在天空自由飞翔作为梦想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真的具备了飞行能力。当中国人编织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的时候,怎么也不会相信,人类能够在月球的静海上踩下第一只脚印。所以,在我们的技术还没有登上一个全新台阶的时候,永远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

我们现在的宇宙观是站在三维空间的角度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站在五、六维空间的角度去看,宇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呢?普通物理学告诉我们,光线永远是直线运动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但爱因斯坦却告诉我们,光线是可以弯曲的,而且空间也是可以弯曲的。能够想象吗?但它是真的。上几何课时,教师总是这样说:“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现代的科学研究却证明,在宇宙宏观几何学中,三角形的内度和大于180度,而在基本粒子的微观几何学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玄吗?但它也是真的。因此,在我们三维空间的概念中,地球与最近的恒星系距离8。7光近,那么在###空间的角度上,它们的位置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费拉代尔费亚研究所,从事未来研究工作的物理学家费里曼•;达伊逊,介绍人类目前正在研究的具有星际航行能力的推进系统时说:现在人类正在研究两大类星航推进系统,一类是激光推进系统,用从设置在宇宙空间的激光装置向目标--装备在宇宙飞船上的一种“帆”发射激光束,作为推动力;一类是微粒流推进系统,使用电磁发生器,利用磁场斥力,在发射宇宙飞船时进行加速。据说,未来宇宙飞船不论采用哪一种推进系统,都可以获得光速的1/2的速度,即每秒15万公里。虽然这个速度对于星际航行可能还是不够,但已经相当可观。有报道说,人类目前下在考虑光子火箭的设计,在已经进行的各种基本粒子的试验中,证明光子火箭完全是可能的,火箭燃料将转化成电磁辐射,并形成一股束流,以光速喷出。从理论上看,装有光子推进器的宇宙飞船的速度可达到光速的99%。

伟大的爱因斯坦,在他逝世的最后15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统一场理论”。迄今为止,尽管我们周围的物质千差万另,五颜六色,但它们基本上是由四种基本粒子构成,即质子(P),中子(N),电子(e),中微子(U),由这四种粒子相互作用产生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引力、强核力、弱核力。对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四种表面不同的力完全可以统一成一种基本力,名为“统一力”,在这力的四周形成一个场那就是“统一场”。科学家认为,“统一力”是宇宙中最完美的构成形式,因此他们断言:宇宙中存在许多这种“统一场”通道,物体一旦进入这种场,时间、空间、速度三者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星际到另一个星际就像我们打一个越洋电话那么快,只是我们迄今没有发现这些统一通道罢了。研究“统一场”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从原则上可以探测到质子的衰变,但一个质子的寿命为10的31次方年,要使它发生衰变必须有一个10的15次方GEV的巨大质量,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所能达到的任何能量。电磁力的发明与应用已经对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作用,不难想象,如果“统一场”理论实现了,人类将会获得极其巨大的能量;第二、它可以使我们跨越三维空间去建立新的宇宙观,科学家的定量理论分析指出,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空间,现在随着“统一场”理论正在讨论的空间维度是11维空间。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8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现代天文学公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至少有180亿个行星系,假如这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数字依然是庞大的,乃有1。8亿之多。再假如,这其中百分之一的行星系上有生物,那么我们得到的数字仍将是180万。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只有一颗居住着智力水平与人类相等的生物。那么我们的银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的行星仍有1。8万之多。这才是仅仅我们一个银河系,宇宙中间又存在多少个类似银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1985年,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他认为,在宇宙间除了四种基本力以外还存在“第五种力”,这一看法立即引起物理学界的大争论。1997年,来自欧洲的消息说,人类在研究第五种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

我们没有资格参加争论,只是想说:今天的不可能,到明天都有变成现实的可能。在广大的宇宙中,从概率的角度来说,比我们地球人类先进几倍或几十倍的高级生命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那么他们的科学技术想必也是很惊人的,我们今天正在努力探讨的问题,很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小学生课本里。如果月球人真像毕德格拉斯所说比地球文明先进15倍的话,那么类似“统一场”的理论,在他们看来很可能是婴儿的启蒙读物罢了。这样他们就可能穿行于星际之间,而不会担心被任何一颗星球的引力所捕获,同样他们也可以降临近地轨道而不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

(注释):本书关于月球的一部分资料来自以下著作

《神奇的月球》美 威尔逊

《征服月球》美 威廉•;罗伊•;谢尔顿

《月球的原住者》 美 托恩•;威尔逊

第五章 地球之外有生物吗?

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有百分之一的星系有生命存在的可能,那么概率是1。8亿;在这1。8亿个行星系中,假如有百分之一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万;在180万中,假如有百分之一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会高得吓人。因此,“人类是宇宙独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第一节 地球是宇宙的独苗?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天问》的古韵,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移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地球是宇宙独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会忘记,中世纪时候的西方,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万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当然,这不仅是西方的问题,几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类似的看法。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歌颂地球,并不是真正歌颂地球的伟大,而是变着法子歌颂人类的伟大,“世间万物,唯人为大”,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的观念早以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脑海。

如果说以上的观念产生于认识的落后,尚有情可原,但问题是这同人们的认识似乎没有关系。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现代科学在打倒迷信的时候,似乎也无意消除地球中心论观念,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在极积寻找证据,来证明地球人类是宇宙独生子的宗教观念。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自高自大的本性。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9

因此,单从概率的角度讲,地球人是宇宙间唯一智慧生物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毫无疑问,宇宙间有数不清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有类似的动物。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德格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种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独苗一样可笑。”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一种太古生物,这种生物能在极冷或极热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它具有细菌和包括动植物及人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两种特点,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种生命形式。此种生物的发现证明,人类对生命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得相当不够,请不要忘记,这仅仅是在地球的环境之内,在广大的宇宙中间,生命的形式更为复杂,用地球生物观点来品评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1969年,在陨落于澳大利亚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不对称氨基酸,显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1996年,美国航天局从一块落在亚利桑纳州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这块陨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传说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天文研究人员就从宇宙光谱中发现,宇宙中存在甲基和氰基等分子。这些分子的电磁辐射不在光学波段,而在厘米、毫米、亚毫米等波段,所以它们可以不受星际物质的吸收与阻挡的影响,而自由穿行于宇宙之中。

1944年,荷兰科学家范德胡斯特从理论上算出中性氢原子会辐射出21毫米谱线。1957年美国天文学家汤斯开列出了17种可能被观测到的星际分子谱线的清单,此人由于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被列为上个世纪四大天文学发现之一。在以后的年代里,天文学家从宇宙中观测到的分子有:

1963年10月,首次在仙女座观测到羟基分子光谱;

1968年,观测到了氨分子、水分子的光谱;

1969年,又观测到了星际甲醛的有机分子光谱;

1973年,又发现一种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有机分子光谱…………

到1994年止,人类一共从宇宙中找到108种天文有机分子,此外还找到了50种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的同位素,还有一些地球上没有自然样本的有机分子。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对研究星际生命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说,目前发现的星际分子几乎都是由六种基本元素构成的:氢、氧、碳、氮、硅,这个排列表中的前五种如果加上磷,它们就成了构成地球各种生命的基础资料。再比如说,甲醛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则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由于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尚未辨识的有机分子,它们很可能会组合成多种生命形式。

其次,这一天文发现还说明,宇宙中到处都充斥着有机分子,它们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天文学研究表明,这些星际有机分子不能存在于高温的星球中,它们只能存在于温度较低的行星、暗物质或者宇宙尘埃当中,甚至当恒星爆炸死亡之后,也可生成大量的有机分子。所以在星系与星际之间、恒星与恒星之间,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些有机分子,它们随尘埃或气体飘泊,极不稳定,漫游在宇宙当中。

宇宙有机分子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地球生命绝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人类也不应该是宇宙的独生子。

越来越多的发现为我们指示出了一个确定不移的方向:宇宙中确实存在生命,既使是我们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产生。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证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办法寻找他们。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60

欧洲有两位学者继承了福特的事业,他们是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贝尔吉埃奥尔科夫斯基与哲学家兼新闻记者刘易斯•;鲍埃尔,他们在欧洲创办了《平面》杂志,并将福特的口号用作杂志的题辞。

当然了,目前对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程度的推测还不可能有什么证据,这是这个推测的致命弱点。但是,我们同样相信,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的证据就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之中,问题是你是否有能力将它拿来。正像著名物理学家贝尔吉埃所说:“我们无法推翻外星人曾来访问以及原始文明无影无踪地消失的假说,也无法推翻往昔文明的知识与技术足可与今天媲美的推论。我们认为,我们称之为秘传的那些被各种形式遮掩起来的成就,也是实实在在的成就,犹如魔法师的成就一样。”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并与之对话。此时,两艘宇宙飞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飞去。1986年,当它们穿过冥王星后,即飞离了太阳系,成为一颗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分别于14。7万年和55。5万年后飞抵太阳系以外的另一个星系。

“旅行者号”带有录制着我们地球人特征、地球风貌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铜制镀金唱片。这位美国总统在致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向宇宙传送这一信息。10亿年后,当我们的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球的面貌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有许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并存在着遥远的宇宙文明。如果一个这样的文明截获了‘旅行者号’,并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很明显,“旅行者号”是为了寻找地外文明而发射的,换句话说,美国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

1994年,当苏梅克--列维慧星撞击木星时,科学家发现,当撞击发生时,有大量水蒸汽出现,这说明,这颗慧星上带有大量的固体水。有水就有生命。苏梅克--列维慧星在宇宙中是颗很平常的慧星,它们在宇宙中穿行,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实际上,问题还不单单在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难道必须拥有与地球相似的自然条件吗?地球的生物观普遍适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吗?事实证明,生命只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万种生物,在我们已知的120万种中,有9000多种并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环境。因此,对生命的顽强性、多样性我们知道的还很少。

地球生物观认为,阳光、水分、氧气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们却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极冰层下发现了不需要阳光的生物;也发现了不需要氧气的细菌,它们叫厌氧细菌。生命真是不可思议,它顽强到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之外,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环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极强的核物质周围也同样有生命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们很可能比我们的进化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登上月球,而且还能探测整个太阳系,那么,一个比我们发达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来考察,在与我们的先民接触当中,留下一些遗迹,传授一些知识,是完全有可能的。在这一思想下,产生了“远古接触论”。

远古接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福特•;恰尔兹•;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够推翻流行理论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垄断下解放出来”的口号。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间存在巨大的生物,对于这些生物来说,我们世界的大小只介于饲养箱与实验室之间。他甚至说:“我推测,我们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财产。我觉得地球本来不属于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