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儿是西方食材,东方味道。
    三文鱼也可以采用中式的烹调方法,煮、炸、烤方式加以烹制三文鱼。三文鱼性味甘平,具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能,可治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
    而方默南放进水库里的鱼,是最为肥美、鲜美的。
    方默南选用三文鱼的背部食材,油脂较少,适合中餐烹饪,今儿大家有口福了。
    ps:求粉红、求推荐!!

    第860章

    方默南手脚利落的用三文鱼做好了两道分量足足的热菜。
    午饭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人多分开两桌,不过菜品可是一样一样儿的,不分彼此的。
    除了方默南做的三文鱼,余下的就是过年经常吃到的蒸碗。这些东西油炸过后,在火上隔水蒸蒸浇上汤汁就能吃。
    小酥肉蒸碗、肉丸子蒸碗、黄焖鸡蒸碗、黄焖带鱼蒸碗、腐乳肉、蒸排骨、还有素的莲菜、豆腐、素丸子等。
    方默南 还怕费斯和伊娃用不好筷子呢!没想到人家两个用的倍儿麻溜!夹丸子一夹一个准儿。
    “好香啊!”费斯说道。“很香很下饭,味道不是一般的好吃!”
    “那当然,这可是正宗的中华美食,可不是改良过的!整的四不像的中餐!”方默南让道,“别客气,一起吃吧!”
    “方医生,这三文鱼你热着吃啊!”修斯指着一盘红艳艳的盘子说道。
    “放心,只是看着辣,其实只是微辣!这取的是川菜水煮牛肉、水煮鱼的方法,材料是青笋、三文鱼,使用干辣椒烹饪,撒上葱花、芝麻,做的麻辣水煮三文鱼。”方默南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道。
    林老爷子笑道,“难得!三文鱼是冷水深海鱼,一离开水就死,所以大多是冰鲜的,一热就会变色,所以西餐、日餐甚少有热菜三文鱼。”
    “对啊!对啊!你怎么做的,鱼的颜色都没变。”倪宝红挑眉问道,手里还不忘夹着一筷子 菜放在小碗里。
    “中餐以热菜为主,这道菜品用的是低温慢煮,除了不让其变色,还能最大程度保持其鲜嫩和营养价值。在三四十摄氏度的温度下长时间熬煮,也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法,更可以杀菌,味道鲜美程度不打折扣的。”方默南把烹饪方法简单地说了一遍。
    “咦!这个可是京味儿十足哦!”倪宝红吃过另一道三文鱼道。“嗯!居然是糖果卷。”
    “倪二哥,这舌头,佩服!”方默南拱手道。
    “嘻嘻……没什么,吃的多了,自然就见多识广了。”倪宝红谦逊地说道。
    方默南笑了笑接着道,“这是蜜制三文鱼配糖果卷。三文鱼做成的中餐热菜,蘸料是由桂花和蜂蜜调制而成。鱼先制成半生熟,外焦里嫩。也不失其食材本色,还去掉了部分油脂。
    不爱吃甜口的可以蘸着蘸料吃,能接受的大可将蘸料淋在三文鱼上。”
    “这个还是女士们来吧!我可不爱吃太甜的菜。”倪宝红尝过后,就放下了。
    “甜的我们爱吃!”修斯和费斯说道,不客气的大快朵颐。
    三文鱼历来是取其鲜嫩,很少吃甜口,增加糖分也是增加一些营养和热量。糖果卷是用腐皮卷着各色干果下锅油炸,包括蜜桃肉、杏仁干、青芒果等等干果,可以吃完鱼再吃,类似甜品。口感是脆、甜。果然女士们夹的快,当然少不了小嘟嘟。多吃两口了。
    “这叫,蒸碗对吧!又嫩又滑,也不油腻。”修斯笑着说道,“总之俩字,好吃!”
    “唔!吃的好饱!”费斯瘫坐在椅子上,挺着凸起地小腹,很没出息地直哼哼!就差打滚。多像舒服惬意的猪啊!
    大家深有同感,今儿都吃的不少。
    薇拉和维卡拉、连婶收拾已经吃的底朝天碗碟,方默南一行人回了半山。落座在客厅里,刚吃饱不好现在就躺床上睡觉,那是上赶着长脂肪呢!
    费斯随意地靠着沙,漫不经心地说道,“修斯,贝贝,你们知道来华夏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哦!咱们的大经纪人有什么高谈阔论啊!”修斯饶有兴致地笑道。
    伊娃冷眼看过去,又在耍嘴皮子。
    费斯和伊娃的中文都不太差,当初艾伦和小姨选他们的时候,就因为他们有中文基础。
    方爸、方妈大年初一没有出外拜年,走亲访友要在初二以后,一年到头陪家人的时间真的不多,难得的过年多陪陪家人。
    所以大家都颇有兴致地听听费斯有什么要聊的。
    费斯手舞足蹈,夸张地说道,“我应该早点儿认识贝贝的,这样啊!我就可以早点儿来华夏,我就能懂得什么叫真正的中餐。”
    话题又 扯到上午钓鱼时谈的中餐外国化!
    费斯放下手一本正经地说道。“国外的中餐店主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只是他们吸引的唯一方法是‘迎合’,就是让中餐过度‘本地化’。可是,既然要‘本地化’,本地有德国餐、意大利餐、法国餐,还要这种没有特色的中餐干什么?我们很少看到,日餐在什么地方被本地化了,也正是因为日餐的坚持,才让它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树立了‘正本清源’的特色形象,这一点值得钦佩。”
    “费斯说的不错,中餐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不会用筷子的,让他们学就是了。为啥要搞个四不像?德斯汀他们热爱吃中餐,不过他们每次去中餐馆的时候,都要叫上我,为什么?就因为我一看就有华夏血统啊!。”修斯自嘲道,“不然老板就糊弄他们,上的菜味道就不正宗。”
    “哎!你们别笑,我说真的。”修斯接着笑道,“有一次我和我太太去过一个中餐馆,我们点菜的时候,我们还特意说的是中文。”他哭笑不得地说道,“而他们给也一视同仁地送上刀叉和盘子。在我和我太太的坚决的要求下,才给我换了一次性筷子和一个小碗。他们的餐单里甚至连中餐馆最起码的青菜豆腐都没有。其实,有一家亚洲市就在他们附近,那里每天都有空运过来的华夏蔬菜,青菜、韭菜、笕菜、茼蒿,或者是苦瓜、丝瓜、空心菜,应有尽有。可他们给客人提供的蔬菜竟是美国每个市都有的卷心菜。”
    这个方默南深有体会,在美国时程世非的父母从香港过来看他。在一家中餐馆吃了一个跟宫保鸡丁的味道和样子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宫保鸡丁。他的母亲去责问餐馆,人家回答说,这里专门做给美国人吃。
    多少年来,中餐馆总是在想方设法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但时至今日,它在海外已经成了廉价餐馆的代名词。连美国的小孩子都知道,国人开的餐馆做的并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我们泱泱中华美食文化的优势,在她看来,已经消失贻尽。
    修斯的话让方爸陷入沉默。
    费斯笑着说道,“修斯的话,让我想起,我家附近的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馆,每天晚上人头济济,吃完一拨又来一拨。每次订桌子的时候,他们总是困难重重找不出空桌。他们的餐单很简单,就几种菜,价格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不管什么客人来,他们摆出的永远是一双筷子。有一次一个美国人请求换成刀叉,说他不会使筷子。端盘子的日本女孩子礼貌而客气地告诉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应该试一试。人家试了,很高兴很满足。”
    “你们这么说,我记得有一次在法国小提琴比赛期间,吃法国料理的时。我看见一个应该是刚从国内出来的,在法国餐馆里想要一双筷子,我亲眼看见餐馆的服务生,客客气气把他带到门外,对他说,往前一百米再左拐,那里有家中餐馆,去那里用筷子吃吧!他们宁可失去一个客人,也不愿意随和迁就。”默北心有戚戚道,当时小伙子的脸憋的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
    姥姥咂舌道,“真的假的,老外不是信奉顾客是上帝嘛!他们怎么把上帝给赶出去了,这也太傲慢了,店大欺客!”
    方爸摇摇头道,“这不是傲慢,这是坚守!”
    方妈附和道,“在很多时候,文化不应该融合,因为融合等同于消失。如果一个人热爱某一种文化,就应该带着崇敬坚守它。有了这份坚守,文化才会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方妈话落,方爸拍了拍方妈的手,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方默南想起去年和贺军尧在五星级酒店的西餐厅,她要筷子,服务生恭敬地递上筷子。这就是差别,她哭笑不得,如果在国外她的下场不会比刚才那个差到哪去。
    “国人的圆融变通,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方默南苦笑道。
    方爸嘴角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道理怕是每个人都懂,只是看你有没有胆量去坚持。毕竟为了生活嘛!”
    方默南靠在沙后背,食指轻轻地刮着下巴,慢悠悠地说道,“‘入乡随俗’当然不能被否定,但如果过度,那就变成了‘当地人’、而不存在‘入乡’的问题了。
    ‘邯郸学步’的结果就是,没学好别人、还丢了自我。
    还是以日餐为例,甄选优质的原材料,坚持自己独特的方式,甚至连刀叉都不配备,而且进去还要脱鞋,但西方人还是甘愿付出几倍于中餐的价格去领受————因为,他们能看到正宗的日本文化。
    推而广之,不光是中餐上面。”
    ps:求票!!

    第861章

    “小北姐姐。”费斯看着方默南坐直了身体,“呃……凭你厨艺开一家真正中餐馆我一定天天光顾。”他极力鼓动道,“哎!你们别笑,我认真。”
    一顿饭,方默南就收到一个忠实拥护者。
    “费斯,你就别惦记了,方医生要开餐馆早就开了,不然也不会回国了。”修斯挑眉说道。
    “所以嘛!我就说说而已。”费斯耸耸肩道,“其实方医生不一定掌厨啊!有钱还怕请不来大厨!”
    “我姐要是把中餐馆开遍世界,哈哈……我就幸福了。”默北一脸馋猫儿样,“西方餐文化是美国‘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福特生产方式’产物,是一种‘工业化饮食’。与中国传统式饮食相比较,‘食品工业化’对人类健康、环境与社会都造成了系统性伤害。”
    “姐,你也不想我变成垃圾回收站吧!”默北可怜兮兮地说道。
    “工业化饮食?”姥姥疑惑地问道。
    “这个我参观过,麦当劳食材养殖场,他们有限空间里饲养大量动物,如果不采取措施就有传染病蔓延。为了防止疫病蔓延而使用农药以及抗生素,这些物质被动物们摄取,然后又被食用这些动物人们摄取,极大地损害了人类健康。
    反正见识过我就不再去吃麦当劳了。”修斯嫌恶地撇撇嘴道,“我们宁可自己做着吃。”
    “对呀!麦当劳美国只是廉价餐店,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高档货,买死贵!姐您老要是出手,也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美食,也改改中餐颓势,再说了他们享受生活方式。咱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慢生活,什么是享受!”默北极力谄媚道。
    方爸笑道,“不管如何小北这个提法不错,慢生活。”
    方默南诧异地看着默北,慢生活,早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就发起了“慢餐运动”。他宣称:“城市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名义扭曲我们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节奏生活。”
    这之后,“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高速发展时代人们:请慢下来,留心身边美好。
    “慢生活”不是磨蹭。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节奏生活而言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意境。
    方默南有些抱歉地看着默北。也许是她揠苗助长关系,所以默北就像是上了发条陀螺,速旋转,不停地转动。
    像是感觉到方默南心中所想,默北回握着她手,“姐。别胡思乱想。”她俏皮地眨眨眼道,“姐,我可等着你满足我胃啊!”
    方默南莞尔一笑。她只是外因,终抉择默北手里,这个傻妹妹!
    “你们姐妹俩打什么哑谜?”方妈狐疑地看着她们二人道。
    “哦!没什么?”默北摇头笑道。“姐,考虑一下吧!”默北摇晃着她手臂道。
    其他人也纷纷认同方默南厨艺,这个不用他们说。是有目共睹。
    林老爷子手指着他们笑骂道,“你们这群吃货!”他眼神微敛。沉声说道,“华人小餐馆成了中餐推广瓶颈。老华侨都知道有个‘三把刀’说法———菜刀、剪刀、剃头刀,这是早期华人移民带来三大安身立命工具。中餐就是伴随着华人海外足迹步步‘扩张’。
    而现出国热,那些莘莘学子可以负笈海外时,有不少人‘临时抱佛脚’,出国前匆匆忙忙到饭馆里面学艺,因为海外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背一口中华炒勺,就可走遍全天下。华人作为外人口,由于语言、文化障碍较多,中餐很容易成为谋生之路。因此多走低价小餐馆路线,一开始就拉低了中餐水平,给人固定了廉价印象!但是中式餐不代表中餐。”
    这个方默南深有体会,“开中餐馆”被海外华侨华人当成养家糊口手段,使得中餐馆之间一直存激烈恶性竞争,这不仅使中餐沦为廉价美食,也让中餐“文化品位”几乎丧失殆。比如中餐英国是廉价午餐代名词,吃一次麦当劳钱就能伦敦唐人街饱食一顿不限量中式自助餐。
    当初国外她可没少,端盘子、洗碗,兼偷师,就像爷爷说,真正高水平厨艺厨师不多。
    而她真正偷师地方还是当地高档中餐馆,他们坚守着传统烹调方法。
    林老爷子双手交叠,放小腹上,慢悠悠地说道。“19世纪前,华夏还是‘世界餐桌中心’。
    中餐与法国餐和土耳其餐一起,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而中餐是位列三大美食之首。
    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本土‘大厨’们一代代努力尝试做出美味产物,而是因为至19世纪初期之前,咱们作为世界上开放包容经济重心一种结果。历史上汉、唐、宋、元、明以及清早期,咱们都是世界经济中心,加之汉文化开放性与包容性,也因此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于是,南方大米,北方稗子、小米和大豆,西域小麦以及制面技术、中南美洲辣椒等等,都随着南来北往商人与官员交汇于华夏,这使得 ‘中华菜采纳了许多其他民族饮食文化官网争锋章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谁吃了中国菜都不会觉得不合口味。’有趣是,也因为咱们曾经是全球经济中心,要迎接来自于世界各国商人与官员,于是,汉代就有了世界上早‘外用餐文化’以及早‘餐馆’。”
    “看来,不仅国人爱中华美食,而且世界史上,中华美食曾经是世界餐桌中心!”方爸笑道“南南,这就是基础啊!”
    方默南手托着下巴,笑而不语,吃遍世界看经济,老爷子很有心得体会嘛!
    林老爷子话锋一转,古朴声音再次响起,“而如今,法国、日本、甚至是韩国雄心勃勃打造美食软实力时,中餐大多是靠华人经营小餐馆而步步推进,以至于不少外国人对中餐馆印象就是廉价和嘈杂。
    如今这世界,各国纷纷打造软实力,音乐、影视、体育竞赛是许多国家试图营造软实力组成部分,但比起通向灵魂深处、直达人体肠胃古老而又坚实渠道———食物,所有这些都不值一提,而对于华夏来说,‘没有什么比中餐有华夏特色了’。”
    “说好!”方爸激动地叫道。
    方默南则竖起大拇指。
    林老爷子接着说道,“提起中餐,很多外国人都充满神往。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早1919年就于《大阪朝日闻》上发表过题为‘中华料理’随笔,表示‘我从小就一直喜爱中华美食。’如今,小日本政界高层也很钟情“中华料理”。很多政要也喜欢吃中餐!
    很 多人虽然没有来过华夏,但非常喜欢去当地唐人街转一转,坐唐人街里,看着迎来送往华人,听着街上传来华夏音乐,用筷子夹着盘中美食,才算是真正享受了中华美食。
    中餐和大熊猫一样,被外国人视为华夏一个象征,它体现了华夏软实力中文化感染力,中餐向来是华夏成功文化输出品。”
    到了后世移民如潮涌,形成了许多华人聚集区,甚至美国人惊呼:中餐是美国很多百姓生活一部分和大众化一种享受,很多美国人也会用筷子。
    印度阿三则羡慕地说:中餐向来是成功文化输出品。一项调查显示,英国,中餐首次超过了一直一统天下印度菜,成为英国食客宠。
    虽然说热闹,但依然改变不了,国外中餐很外国现实。
    林老爷子接着说道,“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中餐馆有影响不小。”
    修斯点头认同道,“中餐热闹,西餐沉闷;如果我走进一家中餐厅,发现静寂无声,我就觉得仿佛要出事儿了,亦如我们走进一家西餐厅、发现里边吵吵闹闹一般。”
    费斯附和道,“你们喜欢热闹,但对于我们来讲就过于喧哗吵闹,不适合谈事情。
    中餐厅谈事情只能选包房,而纽约金融大鳄谈交易,一般都是餐厅大堂见面,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大家可以看见他们但是一定听不见他们角落位置上窃窃私语。”
    默北突然想起什么笑道,“中餐馆儿,看到老外们点菜,谁点就摆谁面前单独吃,别人想尝必须伸过去叉一点,然后用叉子折腾水晶粉丝,我顿时就觉得黑线满脸。除去这些不说,那饭菜味道,连受西餐荼毒我,都没办法昧着良心说好吃啊……”
    “姥姥我胃真是受了折磨啊!”默北打起悲情牌。
    “哎呦!我乖孙儿,你姐不开,姥姥我干了。”姥姥搂着默北,豪情万丈地说道。

    第862章

    方默南食指非常有节奏轻叩着沙发,“说一千道一万,其实主要还是口味儿。西方媒体抨击中餐,重油、咸。
    中餐传统烹饪方法,‘浓油赤酱’式烹饪方法,被普遍认为料太重、油太多,还总有一道少不了味精,很多中餐厨师没有味精就根本无法操作。
    毕竟,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个大农业国,很多人都从事着繁重体力劳动。那时,我们强调‘人是铁、饭是钢’,吃饱是第一目标;现还是实现温饱为目标而努力嘛!
    吃菜也仅仅是为了‘下饭’,所以我们把菜烧得咸、油、浓、稠。因为荤腥比较少,所以我们对‘肥’总很认同、甚至渴望;好菜就是‘肥肉’,好事就是‘肥差’,富裕概念就是‘有油水’。”方默南挑眉看向方爸他们。
    方爸他们会心一笑,而费斯却是一头雾水,无法体会中文妙趣!
    西方人才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几年,就抨击盐吃多了不好,你让他们试试繁重体力劳动,离了盐,他甭想干!
    方默南解着说道,“此外,也就这两年才有了冰箱,冰箱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当然也没有多余食品,所以每次烧菜都很有数量规模;为了不让菜坏掉,就必须重盐重料、浓油赤酱,然后盛篮子里、挂通风处,准备吃好几天。
    小时候因为个子高,常常脑袋会撞菜篮子上,弄得一头一身都是黑黑酱油菜汤。”
    “呵呵……”常久春笑了起来,可见小时偶深有体会,不过知道是自己偷吃,还是因为个头高大缘故了。
    常久春心里惴惴,师傅扫过来眼神万兽式。总有着被看穿窘境。
    “为了多吃饭,所以菜做得浓油赤酱;为了便于储藏,所以食品都很咸;因为运输不通畅,所以很难买到‘生鲜’,通常都是烟熏、腊炙、腌渍食材。这些腌制食物能吃上半年。这一切,都决定了传统中餐特点。”方默南说道。
    “当然不要将外卖餐等同于中餐,就像你不能把从超市买来乏味平庸面包作为法国美食一样。”
    “所以啊!方医生才需要你把真正中华料理推广到全世界啊!”费斯还真是不遗余力,极力鼓动道。
    得!说了一圈又转回来了。
    姥姥也来凑热闹,“反正我也打算结束现莫记,我也闯闯世界!”她现可是雄心勃勃。“让满世界跑小北也有口热乎饭吃!”
    “好啊!好啊!”默北是唯恐天下不乱道。“还是姥姥疼我了。”
    “妈!你起什么哄嘛!”方妈笑着说道。
    姥姥眼神一凛。“圣人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咱不治国,烹小鲜还不成吗!我不相信凭我经验烹不成!”
    方默南哭笑不得,“姥姥!这得从长计议!哪有你说那么容易。你可真敢想!”
    “有什么不敢想。”姥姥现自信心爆棚。“人因梦想,而伟大!”
    方默南抿嘴偷笑,看着姥姥,现她真为自己而活,活得精彩!
    薇拉和维卡拉也附和道。“小姐美食可以征服全世界。”
    “噗嗤……”大家都笑起来。
    方默南摩挲着下巴,其实认真说起来,她美国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开一家真正中餐馆,不过后来嘛!
    “ChinaDaily”方默南自语道,这是她当时想餐馆名字。
    “ChinaDaily。这个餐厅名字好啊!”修斯嘴里咂摸道。
    “这个何解?”姥姥虚心地问道,可见是真上心了。
    “ChinaDaily乍一听好像与中餐无关,但其实未尝不可。因为‘Daily’除了‘日报’含义,还有‘经常、天天’意思,谁能离得开一日三餐呢?”修斯眉眼带笑地说道,“看来方医生心中很有想法嘛!看看连名字都起这么好!是除华夏之外地方,向当地人们提供真正意义上中餐。”
    林老爷子则从技术层面说道。“其实刚才南南说那些都不是问题,很简单让原材料自己来说话!
    虽然我们还很落后。但西方不一样了,人们体力劳动强度普遍降低了,运输、保鲜条件也先进了很多,这种情况下,人们饮食观念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强调环保、注重鲜,让原材料自己来说话!
    中餐传统烹饪技法,很早之前被带到了国外;那么今日人类生存条件发生了巨变时刻,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外国’中餐口味,是否也应该考虑中餐整体发展趋势,适当地做出一些调整呢?当然,这种调整不仅仅只是片面地迎合西方人口味,而是展示中餐精华和魅力,以此来吸引多当地客人。”
    老爷子兴致颇高地继续道,“ 从菜式上来讲,我们有凉拌、热汤、炒菜、粥粉面饭;从烹制手法来说,煎、炒、烹、炸、涮,爆、烤、烩、熬、焖……老祖宗留给我们精华实很多,为什么我们仅仅就把注意力放炸鸡炸鸭、甜酸咕唠上呢?
    我记得有个德国开中餐华人老板,一脸不屑地评论德国客人:他们会吃什么?炸鸭子加甜酸汁就是他们好菜了!果真如此吗?如果这位老板来华夏走走,看看那些正宗中餐酒楼大朵颐欧洲人,恐怕就一定会改变自己菜式了。
    让厨师往后退一点,手脚轻一点,佐料少一点,多让原材料自己说话,这样一来,中餐也就会美丽一点。”
    修斯感慨地说道,“ 欧洲吃中餐,每个人只点一道菜。除了饮食习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道中餐价格就相当于一道西餐价格。所以,客人不可能多地领受中餐美味。”
    方默南想起留学生涯道,“ 其实,中餐也很讲究步骤。凉菜打头,相当于西餐开胃菜;然后热菜上桌,荤素搭配、生熟合理;后上汤、灌缝,让人有了酒足饭饱感觉。但西方中餐厅里,几乎没有这个步骤,通常一盘炸鸭、炒菜,外加一钵米饭就草草收场了。每当看到欧洲客人中餐馆里点了甜酸鸭孤独地食用,我常常开玩笑地责怪服务员:你们怎么不管?这不是糟蹋我们中餐吗?”
    林老爷子笑道,“南南说有道理, 国外中餐为了迎合西餐吃法,也全然丧失了中餐错落有致享受乐趣。所谓中餐乐趣,便是凉菜、热菜、汤菜按照不同顺序纷纷上来,而且每一道菜都是大家分享,‘分享’也是中餐重要情趣;如果独食,那真没有必要吃中餐了。
    如果谈到卫生,配一副公共刀叉、筷子不就完全可以解决了吗?这样一来,你不用问我羊排如何,我也不用问你鱼柳怎样,每个人都公平地享受到了所有菜点美味,也因为食品丰富而引发了很多有趣话题,岂不是有乐趣?这才是中餐真正精神所。”
    “真正喜爱美食人,会接受你用餐文化。”方爸笑着说道,“与中餐几乎全靠海外华人推广模式不同,许多国家是以政府行为打造饮食软实力。法国食品协会目前全球34个国家设立了39个办事处,目标直指‘用法国美食集中体现法兰西经济政治’。日本一位曾经联合国工作外交官撰文说,自己‘工作期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请人吃日餐,由此向人介绍日本’。”
    方默南知道方爸心动了,就像是后世韩国政府推行“韩餐世界化推进战略”,宣称要将韩餐发展为“世界五大饮食”之一。
    后世为什么混合式烹饪盛行时期,只有日本料理、甚至影响力小韩国料理美国大行其道,而中餐却被美国厨师所忽视?为什么这道足以代表中餐屹立世界烹饪金字塔顶端名菜———麻婆豆腐,不能曼哈顿高档餐厅出现?
    棒子餐和日餐不遗余力向海外推广!想想国人哈棒子、哈日,就是瞧不起自己吃了上千年美食!真是好东西明明揣怀里,却视而不见。
    吃外国饮食实际上吃是该国文化,中餐经过多年文化沉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象征符号,现世界普遍公认5大饮食国家分别是中、法、意、日以及泰餐,而棒子餐显然受到其国家实力和国家文化局限。比起中餐,棒子餐大劣势还于饭菜种类不够丰富。
    韩国,每个餐馆只主打一种饮食,参鸡汤、炸酱面、泡菜———很多家庭主妇只要有“一招鲜”就敢开饭馆。此外,承担饮食海外推广载体——韩国侨民,无论数量还是范围上,比华侨都差得很远。
    没理由比日餐和棒子餐差啊!现只是要改变人们固有思维!
    中餐目前大问题于,高级餐馆不多,和日韩料理相比,中餐定位不够贵气。中餐多向性与丰富性使其具备成为世界口味潜质,“也许《论语》西方人不会超过1%,但吃中餐西方人很可能达到1%;如果说孔子外国人眼中是一个模糊概念,那么中餐馆则是一个非常具体文化标志,中餐可以说是世界上以大规模渗透方式而非依靠国家战略推广成功菜系。

    第863章

    “姐,行不行,给个准信啊!”默北希冀地看着方默南,扯着她手摇晃高。“食材不用担心,品质绝对有保证!姐,我有一个农场。”
    “什么?”方妈和方爸疑惑地问道。
    “这个待会儿再说!”默北羞赧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