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九零年[女穿男]-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跟李兰芳处对象的时候家里人都不知道,现在分了,他更不想他的母亲担心,更何况父亲刚刚过世。
王立成照旧一到周末就出门,大多数时候在街上闲逛或者去公园看老人家下象棋,有时候还会做些别的。说白了就是无所事事。
他现在所在的城市是蒲城,县级市。父亲是县城人,母亲是农村人。
他家现在的房子是79年建的,这块地是家里分给王立成父亲这个三小子的。
他家隔壁是大伯家,后面是二伯家。奶奶还在的时候他们三家关系还算亲厚,奶奶去世后关系冷淡了不少。两年前父亲去世后基本没什么来往了。
爷爷去世的早,奶奶也去世有六七年了。听说父亲底下还有个妹妹,嫁给军人随军走了,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联系方式早没了。
今晚他睡的早,明天要早起上班。这晚他又做梦了,梦到他小时候,他们姐弟四人一起出去玩,回来晚了挨父亲揍的事情。
早上七点,母亲叫醒他。
今天早上吃的是昨晚剩下的炒饭和剩菜。他要上班的先一天晚上母亲都会多做点饭菜留着第二天早上吃。上班吃面条不顶饿。
吃完饭,他把客厅停着的黑色有横杠的自行车推出去。自行车是去厂子上班的交通工具。工厂建的比较偏,有些远,骑自行车要15分钟,步行最少半小时。
他前世高中都是骑自行车上下学的,觉得骑自行车很简单。可脚下这辆自行车骑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坐垫高,前面有横杠。以前王立成都是张开腿,右腿抬高从后座那里绕过去。这种做法对以前是女性的他来说很不雅。
然后自行车很重,骑起来特费劲。路又不好,大腿和屁股都颠麻了。
今天骑到厂里花了20分钟。上午工作比较清闲,周五下班前他们技术维修工都会把机床检查一遍再走,所以周一上午机床出故障的可能性较小。
中午和几名技工一起在厂里食堂吃的饭,又一起回办公室,趴在桌上睡午觉。
有时候厂里忙,他们也会抽调几个人去别的部门帮忙。抽调的大多是学徒,以前王立成就经常被抽调。
下午,有几台机床出了故障。这几年机床频出故障。机器老了,该换新的了,厂里拿不出钱换新,这些是老师傅告诉他们的。
他们是技术维修工,负责出了问题维修,这种换不换新的问题他们管不着。
王立成碰到机床故障问题比较简单,有东西掉进机器里卡壳了。这种问题比较常见,梦里就有过好多回。
他把卡壳的那部分拆下来,清理干净,然后装上去,把机器调试好。整个过程只花了30分钟。
最近厂里要赶一批布,现在差不多要完成任务了,不能在这个时候卡壳。
上午刘凤珍把碗筷洗了,正在洗昨晚儿子换下的衣服时,门外有人敲门。
是两名二三十岁穿着长袖连衣裙的女人,刘凤珍前天在医院见过她们。
“请问你们这是?”
那两人大袋小包的满手的网袋,还有一个纸盒子,都要腾不出手来了。
“婶子你好,我们是过来感谢王立成的。他救了我们的孩子。”
刘凤珍看她俩说话还蛮客气的,没有看不起她表情,就把两人让进了客厅。用崭新的玻璃杯给两人倒了两杯白开水。
“婶子不用忙活了,我们坐一下就走。”
这两人,一位是范曾的母亲刘红梅,一位是薛凯的母亲曾丽华。范曾和薛凯就是被王立成救起的那两名溺水的孩子。
刘凤珍有些拘谨的坐在小凳上没有说话。
“我们今天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感谢王立成,这些东西是我们两家的一点心意。”
“立成上班去了没在家,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要,你们已经出过医药费了。”
刘红梅的爱人范业成特意让她们这个时候过来。前天王立成当面拒绝了曾丽华爱人薛志勇的钱。范业成摸着了一些他的性格,如果是王立成在家的时候过来,这些东西他可能也不会收下,所以她们特意选一个上班的时间段过来。
她们没想到儿子不肯收,连母亲也不肯收。
“医药费本就是我们应该的,这些东西是我们感谢王立成的,婶子不收我们不心安啦!”刘红梅是妇联的,平时跟妇女打交道比较多。跟王立成母亲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她。
刘凤珍本来就是农村妇女,嫁给王立成的父亲后只会带孩子做家务种田。工作还是王立成父亲介绍她进厂的,一干就是17年。她活了50年,很少接触陌生人,更加不懂跟这些高高在上的城里人交流。
听到她们说不安心,她有些手足无措。
“婶子,这些东西你收下!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了。”
刘凤珍起身看着她们走了,呐呐的没说一句话。
她把她们提过来的东西拎到了楼下她的房间放着。除了一袋水果,其他的都是一罐罐的东西,她没见过,又不识字,不知道是什么。
就算知道是什么她也没准备动,要等儿子回来了给他看的。
她都不知道收下这些东西对不对。儿子应该不会怪她!
丈夫走了,三个女儿也嫁了,现在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
她当年能嫁到城里来也是她运气好。因为家里弟弟还小,不用急着要钱娶媳妇,刚好听说城里有户人家儿子要娶媳妇,不过彩礼出的有些少。
母亲当时想着城里总比乡下好,而且有个女儿在城里将来也好帮衬帮衬儿子。就这样把刘凤珍嫁进了城里。
丈夫一家虽然说是县城人,也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没有根基,宅基地也是后来买的。
听婆婆说,为了买下宅基地,他们花了大半的积蓄。后来几个儿子要娶媳妇,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丈夫的两位嫂子都是镇上人,只有她这个最小的儿媳是农村人。
当年,王立成的父亲眼看着大了,家里两个哥哥娶媳妇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已经拿不出多少彩礼钱。
最后是王立成的父亲相中了刘凤珍。最主要是刘凤珍家要的彩礼不多,刘凤珍又是那几个彩礼少里面长相最出众的。
刚嫁进城里的时候她很不习惯,只能尽量多做事。那时丈夫家里还没分家。她每天都很早起来做一大家子人的早饭。
后来她怀孕了在这个家的处境才慢慢好起来。婆婆也慢慢对她好了。她没上过学,不识字,很多事情都是婆婆教她的。
现在他们住的房子是79年建的。78年的时候公公去世了,婆婆把家分了。当时大伯家分的地最大,婆婆跟着大伯,他们兄弟也都没意见。一直到婆婆六年前去世,丧事是大伯主办的,二伯家和他们家就帮着出出力。
她们妯娌之间的关系在公公婆婆生前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后来公婆相继过世,有好几次听到她们在背后说她的坏话。
因为乡下人的出身,她一直被她们看不起。
☆、第四章、走亲戚
王立成下班回家吃完饭,准备出去消消食。这年代没个娱乐项目,家里太无聊,还不如出去转转。
“立成等等,妈跟你说个事。”
刘凤珍把儿子拉进了自己房间,把地上的那堆东西指给儿子看。
“怎么这么多东西。”水果饮料还有铁皮罐头,不像他母亲会买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应该都不便宜。
“你前天不是救了的两个小孩吗?他们家人送来的,说是要感谢你。我没打算收的,她们说不收她们不安心。”
“收就收了!水果不能放,你拿着吃,其他的东西我看了再告诉你。”他知道母亲不认识字,而且这些都不是便宜东西,母亲应该见都没见过。
有几罐麦乳精,他没见过这东西。一箱健力宝,这东西前世在贴里见过照片。军用罐头,连这东西都有,看来他们家有人在部队,官职应该不小。光这猪肉罐头就有十罐,牛肉五罐,鱼肉五罐,足足有20罐。罐头里面竟然还藏着根人参,这可是好东西,现在的人参应该都是野生的,而且他们是有身份的人,不至于送不好的!
这些东西肯定不止90块钱了。看来他们是真心想道谢的。
不过也是,王立成可是救了两条人命,再多的东西也没人命值钱。
他让母亲把人参收好,其他东西可以拿一些给姐姐们,自己把碳酸饮料扛到了房间。
这东西真沉,她们两个女人是怎么拎过来的。
这些东西是王立成用命换来的,分一些给他的姐姐们也是应该的,至于健力宝,这又不是什么好东西,祸害他一个就行了。
他前世没喝过这东西,正好试试。
已经上楼了,他也不打算马上下去。看看书,再去洗澡直接睡觉得了。
曾经的他可是个死宅,不过那个时候有网络有电脑和手机打发时间,现在只剩手里的书了。
王立成不是个爱学习的人,抽屉里的只有几本技工书还是他参加工作后买的。
他想想也是,如果王立成爱学习,可能都考上大学了。
这样的日子平平淡淡的过了一个星期,他昨晚开口叫妈了,妈没有任何反应。
他有些许的失落,原来只有自己在纠结有没有喊原身的母亲妈。他母亲根本就没在意过。
今天周六休息,好无聊,不想动也不想出去,怎么办怎么办。
“立成,我去秋梅家看你侄子,去不去。”
刘凤珍最近发现了儿子的一些变化,儿子不爱出门,难道是上星期的那事影响了他?应该不是,这些天也没瞧见儿子看电视。她昨天晚上悄悄上楼看到儿子在看书。以前儿子最不爱的就是看书了。
她今天要去小女儿家,把麦乳精和罐头给她送过去,看儿子在家没事做就随口问了一句。要是以前,她就算随口都不会问,每到周末就看不到他人影。
“去,我马上换衣服。”
他的家人迟早都要接触的,有母亲在一旁先熟悉熟悉,免得单独碰上了不知道怎么应对。
儿子看来是转性子了。
王立成换了白衬衣,黑裤子,换上黑皮鞋。
原主可爱惜这双皮鞋了,平时都舍不得穿,穿过了回家都会马上擦的干干净净打上鞋油收进柜子里,生怕粘到灰尘。
把鸡窝头沾水梳顺了才出门。
王立成现在的身高有175厘米,在这个年代算比较高个了。身材很好身上都是肌肉,原身有时候会逛回他们高中,看到篮球场有人打球,也会凑一个。
原身球打的不错,他们也都愿意让原身凑人数。
他梦到过王立成在高中打球的场景,猜测原身应该挺喜欢打球的。
他前世最喜欢看的运动项目就是NBA,只限于看,不会打。要说会打的球类只有台球比较擅长,网球也还不错。
王立成的这身腹肌看来是要不保了,他实在找不出自己会的又能健身的运动。
再来说说他这张脸。
母亲房间的柜子上放着用玻璃相框框着的相片,有三四个相框,每个相框里有好多张相片,大多是黑白的,彩色的只有五张。
放在正中间的那张是张黑白的全家福。父母坐在中间,三个姐姐站在后面,他王立成坐在父亲腿上。照片的角落写着1973。
照片中他有六七岁了,几位姐姐脸还没张开,感觉脸上没洗干净,有些脏脏的,没有现在好看。
父亲是一位看起来有些瘦弱的男人,不健壮,长的不好看也不算难看,眼睛太小没有神。
母亲拍这张照片的时候33岁了。她眼睛很大,笑起来很自然,很美。在那个年代母亲算是美女了,就算现在50岁了也不显老,只是多了一些富态。
王立成的长相随的是他母亲,眼睛大鼻子挺。脸型像父亲的国字脸。父亲的脸型是好的,就是太瘦了,脸上没肉,凸显的都是骨头,看起来有些奇怪。
耳垂大大的,人们都是他耳垂大有福气。
唯一不满的地方就是下嘴唇稍微厚了那么一点,要是在能薄一点就完美了。
他对自己的现在的身材和样貌还是很满意的,就有一点,胡子长的太快,每天都要刮。他第一次的时候偷懒没弄泡沫,把脸都刮破了。好在现在已经习惯了,就是嫌太麻烦。
他帮母亲拎着东西一起步行去三姐家。三姐家在武装部里面,离他们家最近,才两百来米。
三姐夫的父亲是武装部的副部长,三姐夫高中毕业去参军了三年,退伍后回到了武装部参加工作。
三姐夫叫彭成民,60年的,大三姐5岁。两人是自由恋爱谈了一年多才结婚的。
当年结婚的时候父母都不同意。
彭成民大三姐5岁不说,他的母亲还不在了,在蒲城也没个亲戚。两人都有工作,孩子出生了谁带。彭成民的父亲也没退休,总不能三姐不工作了回家带孩子!
他们的婚事因为各种原因推到了87年才结成。结婚后三姐的工作换了,是他公公帮忙换的。她现在天天坐办公室,不再是工人,工作比较轻松,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
他们家住的是武装部分的房子,新建的楼房,有五层楼高,他们家在三楼,是最好的楼层。三姐的公公有自己的房子,三姐夫又分了一套,就跟父亲分开了住。不过都是在一个院子里,做什么也方便。
三姐公公每天晚上都会过来吃晚饭,吃完了会马上离开。
三姐在88年年尾的时候生了个儿子,叫彭坚。
他跟妈才爬到二楼就听到楼上撕心裂肺的哭声。
“红梅,红梅。”
妈一边喊,一边敲门,三姐家的小子还在哭,声音越来越近。
门开了,三姐抱着儿子给他们开的门。
“哟,立成也来了,稀客稀客。”
三姐结婚两年多,王立成这是第三次来她家。
“怎么哭得这么凶,来让姥姥抱抱。”
“他刚刚在从沙发上掉下来了”本来让儿子自己坐在沙发上玩的,她听到哭声从卫生间出来,发现儿子睡在地上哭。
“你没看着吗?”
“没,我在卫生间洗衣服,好几天的脏衣服没洗了。”平时没时间,只能攒着休息的时候洗。
“成民了,出去了吗?”
“嗯,他们战友约好了,一大早就出门了。”
“走,妈跟你洗衣服去,让你弟看孩子。”
刘凤珍把外孙放进坐在沙发上的王立成怀里,跟女儿一起进了卫生间。
怎么情况,他还在观察三姐家的房子,妈怎么把孩子扔给他了。她们也真放心让他带孩子。
在王立成的记忆里,他没有带过孩子,几个姐姐家的孩子他都没带过。
“来,小子,叫声舅舅听听。”他两手分别支撑着小外甥的胳肢窝,让他站在自己腿上。
“秋,哈”
“舅,舅。”
“秋,秋。”
“舅舅。”
“秋秋。”
王立成纠正了好几次,还是“秋秋”。应该是还小,怎么教发音都不标准。
王红梅和母亲去阳台晾衣服的时候经过客厅,看到王立成逗的他儿子咯咯直笑。
“妈,立成虚岁都快25了,他还不想结婚吗?”她这次看到弟弟,感觉他变了不少,以前让他看孩子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也不管孩子,真的只是看。她们姐妹还以为弟弟不喜欢小孩子。
看今天弟弟逗孩子的模样,到可以跟他提提结婚生孩子的事。
“你又不是不知道前年那事。”
88年的时候,他爸刚去没多久。
他爸身前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婚事,刘凤珍跟三个女儿商量了下,想跟儿子介绍介绍对象,先谈着,等年底了,他到年龄了可以直接结婚。
她说,他不同意。三个女儿也跟他说,也不同意。他们连女婿都发动了,愣是没说动儿子,儿子还在她和三个女儿面前发了好大一通火。
那次后,她不敢在儿子面前提相亲的事。
“不一样,那时可能爸刚走,他心情不好。妈没看到弟弟刚刚逗得你外孙咯咯笑。说不定他现在有那个想法了。”
刘凤珍想了想,可能还真是那个情况。
“行,我下次去跟你大姐和二姐她们商量商量。我觉得你弟这次可能真的长大了,他最近在家都在看书,也没见出去,而且我带过来的麦乳精和肉罐头也是你弟让我送过来的。”
“弟本来就很聪明,现在懂事了就更好了。”
她弟立起来了,她们姐妹在婆家也有底气。
弟弟从小就聪明,不知道怎么就是读书不行。爸出事那会儿跑工厂要说法都是弟一个人去的。
那时母亲病了,她刚怀孕,大姐二姐家的孩子都小,她们姐妹又有照顾家里小孩又要去医院照顾母亲。根本没时间处理父亲的事。
还好有弟弟,还想出了加工龄的好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是本家的小年,做了一下午的豆腐丸子。一个字都没码。晚上要闭关码字T_T
☆、第五章、你该结婚啦!
王立成花了两周时间,融会贯通了原身的技工维修技能。
这个星期六上午,母亲要去大姐家。大姐家住的最远,走路都要30分钟。
他主动要求送母亲过去。
把要带去给大姐的东西挂在自行车龙头上,准备好了才让母亲坐上来。
从梦里得知,这是王立成第一次载母亲。父亲活着的时候,他每天载着母亲上下班。
昨晚他又梦到了王立成小时候的事。
那年春天,母亲去了小舅家里,父亲在家带她们姐弟四人。
下午的时候,父亲骑自行车带她们上街。那是她们第一次坐自行车。他和三姐挤着勾着背坐在前面的横杠上,大姐和二姐挤着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父亲把自行车骑的摇摇晃晃的,吓得他们哇哇叫。
那一年是77年,自行车还是稀罕物。
那辆车好像是爷爷的,他们全家只有这一辆自行车,平时只有爷爷能用,伯伯和父亲要用的话还要提前说一声。
那天下午,父亲只是载着她们在路上兜了几圈,也让她们高兴了好久。
第二天星期天,书和笔记都看完了,电视不好看,睡觉睡不着,只好出去溜达。
溜达到电影院门口的时候发现旁边多了几张台球桌。墙上还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五毛钱一盘。
对于一个月工资才100出头的王立成来说,五毛一盘真不便宜。
“小伙子,要不要来一盘。输了的出台子钱。”台阶上坐着中年大叔站起来对着王立成说。
“行,那就来一盘。”他前世打了两年台球,大一的时候进的台球俱乐部,她的水平在俱乐部算中上水平。玩一盘也无妨,输了也只是五毛钱。
那位中年大叔是这个台球场子的老板,台球桌是昨天从江城运过来的,今天开张第一天,看的人多,没人愿意尝试。他看王立成有些感兴趣的样子,主动搭话来一盘。
其实他不怎么会玩这个东西,听江城的侄子说这个台球现在在江城很火,他有些心动,就买了三张桌子试试。
这台球桌可贵了,一张就要500元,加上运费,一张桌子520。一盘才五毛,一张桌子要1040盘才能回本。
他都坐这大半天了,一分钱都没赚,有些心急,这才有了搭话王立成来一盘的一幕。
大叔先开局,打滑了,白球没撞到任何球,才滑出去20厘米。
王立成把白球放回原位。
“小伙子等等,你这是什么意思,球不能用手拿的。”
王立成被他说懵了,大叔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台球的规则?
“白球没有碰到任何球是需要放回原位由对方击打的。”
“是这样吗?我侄子都没告诉我。我们不来你说的那套,太麻烦了,就比谁打进去的球多。”
他猜小伙子可能是行家,说的也许是对的。不过这东西就随便玩玩,规矩多了嫌麻烦谁还愿意玩。
“行,那照大叔的规矩来。”
他还以为大叔是高手,都已经做好要输五毛钱的准了,没想到竟然是个不会玩的。
一盘下来,大叔才进了一颗球,还有好几次白球都打空了。
在他们打球的时候来了两名大男孩,也要打台球。大叔过去给他们说规则,王立成这才知道大叔是这个台球场子的老板。
最近这段时间晚饭后他总会逛到电影院这边。自从上次他跟老板那样打过一次后,在这边玩的陌生人延续了这个规矩,输的那方付台子钱。
台球在蒲城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会的人很少。王立成利用自己的优势有时间就会过来打一盘的。有时还会有人特意找他一起打,说是要学他的技术。
“王哥,你技术这么好,再教教我呗。”
说话的这个是陈狗剩,他没有正式的名字,只知道他的父亲姓陈,母亲一直叫他狗剩,这就有了陈狗剩的名字。
陈狗剩是遗腹子,父亲是怎么去世的母亲不肯告诉他。他从没见母亲跟父亲那边亲戚来往,母亲又是隔壁县嫁过来的。他们母子在村里算是无依无靠。
陈狗剩出生那年是他们母子过的最艰难的一年,整整一年全靠村里救济过活的。
他因为小时候吃的东西没营养,长大了也不见长个,今年都18岁了,才160厘米。
“这个打台球要多打,熟能生巧。你们每晚在这玩,不用做功课吗?”
王立成看他才一米六,以为他还只是个初中生。
“功课是什么东西,能生钱吗?”
他只上过一学期的一年级,家里连吃饱都困难,哪有钱读书。
“你多大了?”
“十九了,明年就二十了。”
“不好意思,你面相显年轻,把你当成了初中生了。”
“没事,很多人都这样,还不是因为我个矮。”他从小个比同年人个小,取笑和嘲讽也听多了,已经学会完全不在乎了。
“来,我教你一些诀窍。”
这天,他交了来到90年后的第一个朋友。
他们只打球,不谈过往。
他看的出来,陈狗剩是个有故事的人。
王立成上班空闲的时候最喜欢找原身的师傅聊天。
他的师傅是47年的,今年43岁。
他下过乡,读过大学,去过首都。
师傅最喜欢跟他们讲他曾经下乡时发生的一些事,那些学徒和原身不爱听这些,每次师傅开始讲他们会借故离开。
现在的王立成是不同的,他对那个年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通过几次的聊天他发现师傅很厉害,什么都懂。
师傅还跟他说了好多首都的事,在他的仔细聆听中,察觉师傅说首都的时候说的最多的是京华大学。
师傅不是本地人,他说他是75年下放到蒲城农村的。78年考上大学去了首都。
他不明白师傅读完大学为什么还要回来蒲城这座小县城。
他记得师傅以前跟原身他们说过,他是江南人。
他觉得师傅身上有很多迷。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博学多才的男人留在小县城的工厂里做一名普通的技术维修工。
这段时间每到周末,不是母亲去姐姐们家就是姐姐们回他们这个娘家。
他就上午在家睡懒觉,下午出去打台球。
这天,是他来到90年的第五个周末。他想往常一样,吃过午饭出门打球去。
“立成,今天别出去了,等下你姐姐她们要过来。”
“过来就过来呗,妈不是在家吗?我在家呆着又没事。”
“你姐她们有事跟你说。”
一点过后,三位姐姐陆续来到他家,还把他的那些外甥也都带来了。
王立成的大姐叫王春梅,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叫吴玲,今年7岁,小儿子叫吴超,今年5岁。
二姐叫王夏梅,只生了一个儿子,叫杨博,今年6岁。
大姐为了生小儿子,违反了计划生育的政策,还差点丢了工作,最后找了关系,罚款500元了事。
大姐家孩子和二姐家孩子一起坐在客厅看电视。妈抱着三姐家的小彭坚,他被几个姐姐拉进了妈的房间。
“立成,你今年都25岁了,该找个媳妇了。”先开口的是大姐王春梅。
今年十二月他才满24岁,现在才六月,足足把他说老了一岁半。
不对,他的关注点好像错了,要他找媳妇,怎么可能。
他才过来一个月,谁都不认识,找谁做媳妇。
“嗯,再等等!”先拖着再说。
“要等到什么时候,前年的事是我们急躁了,没考虑你的感受。现在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妈现在年纪也大了,就盼着你能结婚帮你带孩子。”
“我想自由恋爱。”不想被包办婚姻。
这话说的他很不好意思。
“谁不让你自由恋爱了,你现在有没有心仪的姑娘。”
“没有。”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我跟你二姐三姐帮你参谋参谋介绍介绍。”
都还没个对象就想着自由恋爱。这些年也没见弟对哪个姑娘有上心,她们不抓紧催催,等弟弟自己慢慢来,花儿都谢了。
“能不能让我自己找。”
相亲听着就恐怖。以前逛贴,十个帖子里就有一个是吐槽相亲对象。他可不想成为别人吐槽的对象。
再说现在他也算大帅哥一枚,万一被相亲对象缠上了怎么办。
不得不说,他想太多。还不是他没相过亲,就先被网上的那些帖子吓到了。
“你这些年不都在自己找吗?也没见你找到过。”
原身当年那么抗拒结婚不仅仅是父亲刚出事的原因。李兰芳的突然结婚给造成的他打击很大,让他对感情没了信心,惧怕婚姻。
这些年厂子里也有几人要帮他介绍对象的,被他一一拒绝了。
他有些理解王立成,但不赞成他的做法。如果是他,他会在李兰芳结婚前去质问她,为什么会突然结婚,他们这一年多的感情算什么。
这是王立成爱李兰芳的版本。为什么要自己独自伤心而不去要一个答案。
还有一个报复她的版本。在李兰芳结婚的第二天去找她,问她为什么,还故意让她的新婚丈夫听到她们的谈话。
当然后面那个版本只是一个腹黑的想法,真让他做,他也做不出来。
最后在他的一再保证下,他的姐姐们才放弃了现在给他介绍对象的想法。
“记着你刚刚说的话,今年必须带个对象回家给妈瞅瞅。”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两更,还有一更晚上发。
☆、第六章、下岗危机
周一上班,师傅愁眉不展。
“师傅,出什么事了吗?”这一个月的接触,王立成已经把原身的师傅当成自己的师傅真心对待了。
“没什么,你们不要整天的只知道混日子。有时间多学习点知识。”
中午的时候他们在食堂听到好多人都在议论上次他们赶单的布料退单的事。
“师傅,听说上次我们赶单的那批布料退单了,是真的吗?”
“是真的,布料没达标,我们厂现在这个机器根本织不出他们要求的布料。”
“那怎么办,既然织不出当初为什么要接这个单。”
之前师傅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