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人?”

    “我们要雇佣别人看店啊?”

    最近夏晓兰和刘勇一去京城,李凤梅和刘芬都觉得缺人手,但她们还没想过请人的问题。雇人工作,那不是资本家做的事吗?她们就是干个体户小买卖……好吧,买卖也不算小,三间店面在商都绝对是最大规模的私人服装店。

    真正的小买卖,还摆着地摊,和市容管理的人打游击战呢。

    “现在南方那些乡镇企业,私人小厂,雇人工作很常见,从79年到今年,我看改革开放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国家不会轻易叫停个体经营政策。我们现在就是请个人开店,要是以后生意做大,我们还会请更多的人!”

    夏晓兰描绘的前景,让李凤梅和刘芬是既向往又忐忑。

    特别是刘芬,她管着店里的流水账目现金,过完年到现在营业了一个多月还没分红,她觉得手里的钱简直多的烫手。

    万元户就是有钱人,那她手里捏着几个万元户?

    赚这么多钱,衣服卖的也不便宜,国家真的不会管么。让把钱退回去还好,刘芬怕钱太多,国家说她们投机倒把。

    夏晓兰没有嘲笑她妈,而是耐心和刘芬两人讲政策。

    “这点钱也不算啥,南方已经有一部分先富起来了,就说我拿货的那批发商,他家里随时都放着几万现金。他也不算最有钱的,我们现在赚的钱和别人比那就是毛毛雨。”

    夏晓兰不是吹牛,陈锡良资产肯定比她要多,陈锡良也不算最有钱的,就夏晓兰所知康伟手里都有不少钱,周诚也不穷。

    这两人还只是倒腾异地香烟赚差价,那些搞走私的大老板如今应该很有钱了,就说羊城那几个批发电子产品的二道贩子,哪个腰包不胀鼓鼓!

    夏晓兰从不自视甚高,她和真正先富起来的人比还差的远呢。

    但她也不看轻自己,稳打稳扎的发展,好过根基不稳爬到一半摔死强。就说上次收音机那种块钱赚着多爽啊,夏晓兰要是留在鹏城倒腾走私货,一个月多干几单,那赚的钱也多了去!她不就是怕翻船吗?也怕自己越陷越深,先是往灰色地带趟,不小心就染黑了咋办。

    夏晓兰讲那些南方个体户拉起一伙同乡就自己开厂,李凤梅和刘芬都听得发愣。

    和那些人相比,雇个人帮忙看店,好像也不算啥大事儿,真是两人大惊小怪。李凤梅问要请啥样的人,夏晓兰不指望多漂亮时髦,这样的年轻女孩儿在店里是呆不长久的。

    “老实可靠,说话温柔有耐心的,不指望她能给店里增加多少生意,起码别想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一样眼睛长在头顶,反而把客人给得罪了。”

    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是给公家卖货,工资和营业额多半不咋挂钩,拿的是旱涝保收的收入。蓝凤凰要请的店员却是替夏晓兰和李凤梅赚钱,把客人得罪光,亏得是当老板的人!

    请人的事儿算是初步协商完,刘芬把这段时间的账拿出来。

    “晓兰,账上的钱太多了,分不分?”

    “我看看。”

    夏晓兰结果账本,看到数字是52180元,这就是过年后蓝凤凰的营业额。不到两个月,卖了五万多,一天平均下来是1000多的营业额。春装刚上新时只有几百块,后来搞满168元送丝袜的促销,营业额就上去了。再然后天气暖和,人们是真的而有了购买春装的需要,营业额还挺稳当。除了已经卖出来的五万多,店里还压着夏晓兰去京城前最后一趟进的一部分货。

    “分吧,账上只留22180元,拿出3万来我们分红。”

    3万的60,夏晓兰能分18000元。她在羊城赚了一次快钱,家里的存款变成两万多,这次去京城用了点,往部队送6只羊也不便宜,又从京城买了点东西。在羊城给家里人买包啥的,之前跟着白珍珠还赚了一笔3000元的,夏晓兰算了算家底,应该有4万左右。

    哦,4万块也不稳当,马上要给胡永才买洗衣机的钱。

    要不咋说赚得多花的也快呢,就去年夏天被赶出夏家时,县城卖个野鸭蛋,毛票都怕数错。

    李凤梅能分12000元,过年前那次她家分了8000元。她家赚到钱了就是生活上吃得好,买19寸的松下彩电即将是最大一笔花费。在84年,一个家庭的月收入要用“万”为单位来计算的话,生活上每天大鱼大肉,都只是一笔小钱了。

    鱼不过1元斤,猪肉15元,去骨的羊肉18元……大鱼大肉就这价,常见的蔬菜便宜的要用“分”来计算。不是物价太便宜,物价相较人均收入来说一点都不便宜,是夏晓兰和李凤梅家的收入太高,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平均工薪。

    李凤梅战战兢兢,赚的钱不知道要咋花。

    夏晓兰却感叹,改革开放之初这种机遇,真是错过了就不容易碰到。钱就是这样好赚,错过改革开放,再想快速积累个人财富,那才是全看命运赏不赏脸。

    夏晓兰一点都没有奸商的自觉性:

    “舅妈,我觉得可以搞第二个活动了,龚洋之前画的新海报挂出来,这次我们送钱包和皮带。”

 252:要考570分(1257票加更)

    皮带和小钱包上次进货就批发回来了。

    没有马上搞活动,是要让“蓝凤凰”的顾客们缓一口气,捋羊毛也要等肥羊们有重新长出羊毛的时间,比如又到了新的一个月,肯定又有工资到账。

    阳春三月,还不想买春装吗?

    今年的春装,只剩下一个月的销售期,等到5月初,蓝凤凰就该上夏装了。

    夏装要怎么促销她还没想好,先把这波春款给卖完。不太好买的可以让陈锡良换几件新款,在上夏装钱夏晓兰已经不打算去亲自去羊城拿货。她现在也要全力应付5月的“预考”。诚然,建筑系在80年代前期,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是挺神秘的院系。但这不意味着夏晓兰的竞争对手少,别管啥系,好歹是华清大学,报考的人就不会少。

    夏晓兰研究了一下华清大学前几年在豫南省的录取线,她至少要考到570分以上。

    越是接近600分越是安全,能超过600分,那就不怕被人挤下线。

    期末考试,夏晓兰才考了514分,离570分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她对自己考华清的信心来源于剩下时间疯狂刷题,也来源于她已经完全记起了的84年高考数学试卷……试卷会不会发生变化?夏晓兰说不准,因为她跑去岳阳找过,并没有找到“自己”,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84年的数学考卷不发生变化,夏晓兰无疑将把数学这一门科目刷满。

    上次期末考试她数学是102分,数学单科满分是120分,就算高考试卷如她记忆不变,听起来也只是提高了18分,离570分的分数线还差的很远?事实是,如果84年的高考数学卷不发生变化,那逼得考生心里崩溃的难度,足以干掉夏晓兰的很多竞争者。

    今年高考的总体分数线,因为数学的原因都会下降。

    当然考名校的学霸,数学题难不难对他们来说都影响不大,但也不是每一个学霸都不偏科。数学稍微弱一点的学霸,高考时拿到数学试卷也会头疼。大家都在降分,夏晓兰这科反而提高十几分,占的优势就大了。

    就算不是记忆那张卷子,数学也是夏晓兰的优势科目。

    她只是不能拿满分,却也不会被拖后腿。

    夏晓兰现在还没恶补背诵科目,那些需要突击背诵的知识点,她决定等预考之后再入手。人的记忆是有遗忘周期的,现在背也要一直复习,否则该忘还得忘。

    夏晓兰带回家的东西主要还是分给李凤梅家,软和的点心她给了于奶奶,因为于奶奶有糖尿病,这东西还不能多吃。招人的事,她写了个招聘启事让李凤梅贴在店门口,看店的她就不用去了,专心在家里复习刷题。

    泡了杯牛奶,吃了两块牛舌饼,夏晓兰就拿出了课本。

    于奶奶家独门独院的,安静的环境很适合专心复习。当初要是租了筒子楼,大声放屁邻居都能听到,肯定没有于奶奶家清静。地方宽敞,清静自在,有这些优点,于奶奶的古怪脾气也不算啥难以忍受的缺点了。

    更何况,于奶奶现在和夏晓兰母女俩的关系改善了很多,除了说话不好听,于奶奶是恩怨分明一个人,夏晓兰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硬邦邦就硬邦邦吧,总比整天卖惨装可怜的老太太强。

    于奶奶才不装可怜,她一个孤老婆子,要是再示弱,非得被别人一拥而上给撕扯干净咯。

    夏晓兰学了一上午,出屋子醒醒脑子。

    正好抓住于奶奶在偷偷给她窗台上的兰花浇水。

    “于奶奶,我看您今天上午转了两三次,是不是有话说?”

    于奶奶梗着脖子,“谁要和你说话,我是等着看笑话,看你哪天被人打包卖掉!”

    这老太太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夏晓兰不和她一般计较。

    “您说我小姨的事儿啊?我拒了!”

    于奶奶嗤笑,“有的人脸皮厚着呢,你拒了就不算计你了?我看她不是要把你嫁给傻子骗彩礼,就是老鳏夫,好处没拿到手,脸皮厚的人不会放弃。”

    一脸精明样,其实蠢得心思都写在脸上。

    于奶奶活得长见的多,像刘芳那样的,也就是因为自己有好处才跑得快。世上有天生爱做媒的,于奶奶瞧着刘芳不像是热心肠。

    刘芳固然是精明外露,刘芬就更是耳根软,于奶奶才不担心夏晓兰被骗,夏晓兰就是个白面黑芝麻心的,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

    “您说的事我会注意的,谢谢您。”

    总不能叫刘芬不和所有亲戚来往吧?

    她妈耳根子软,只能夏晓兰自己多操心,或者她妈以后自己的朋友多了,亲妹妹来不来往的,估计她妈就没那么在意。现在嘛,社交圈子窄,刘芳愿意来就来呗。给对方占点便宜夏晓兰并不在意,就当哄她妈开心呗。

    夏晓兰虽心有准备,却没想到她小姨刘芳果然是个锲而不舍的。

    ……

    刘芳把在商都的见闻回去一讲。

    说啥服装店是李凤梅开的,她大哥还出门干泥瓦匠,语气十分不忿:

    “都不晓得心疼下自己男人啊?我看那店能赚不少钱,和人合伙的也不至于叫大哥去干泥瓦匠吧?”

    夫妻还是原配的好,李凤梅前头嫁过一次,虽然和她大哥刘勇生了孩子,心里头是啥想法谁知道呢!

    梁秉安就觉得她嘴碎,“大哥都没意见,人家夫妻俩自然晓得商量,是你这个当妹妹的该说的吗?”

    刘芳还说大哥偏心,不知道贴了多少钱给离婚的刘芬,连夏晓兰都能去京城玩,买那么多东西回来做人情,钱不还是刘勇贴的。

    梁秉安简直对她无话可说。

    梁家也不缺这点钱,有啥好嫉妒的?难道要叫他梁秉安靠当个体户的大舅子补贴过日子?梁秉安还丢不起那人!何况刘芳这几年和娘家生分不少,刘芬离婚后带着女儿住在娘家,同一个屋檐下朝昔相处,肯定会更疼夏晓兰。

    刘芳带回来的消息,让梁秉安不再担心。

    应该是刘勇和李凤梅得了贵人相助,才在省城开了店面。梁秉安不指望着大舅子救济,却也不会去得罪有关系的大舅子。但刘勇发财和刘芬母女是两回事,刘勇可能要补贴刘芬母女,他却有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总不能刘勇赚到的钱,刘芬和夏晓兰能敞开手脚用。

    梁秉安觉得给夏晓兰说亲的事依然大有可为。

 253:河东樊家(1更)

    “外甥女应该会经常在服装店里帮忙,你明天上门儿去见一见李阿姨,约她去省城逛逛街,李阿姨见到了真人,这事儿差不多也算成了。”

    要挑儿媳妇的人就是李阿姨,刘芳就是嘴皮子都磨破,奈何刘芬母女在这方面是个榆木脑袋。夏晓兰也是年轻小姑娘,处了个对象舍不得放手,梁秉安懒得再劝,干脆让樊家人自己去看。

    那樊家人要瞧上了,嫁不嫁也轮不到夏晓兰做主。

    一个当兵的对象扔掉有啥可惜的,现在是年轻不懂事,将来只有感激他这个当姨父的。

    刘芳和梁秉安嘀咕了半天,到了樊家怎么说,刘芳也是琢磨了又琢磨。

    梁秉安的干部身份也就在乡下人面前牛气,在河东县,梁家和樊家还差了台阶。河东是樊家的大本营,这些年将河东县经营的像铁桶一般,就算外地来的县尊也要拜拜樊家的码头,不然在河东县不好展开工作。

    梁秉安这些年职位升迁马马虎虎,他总觉得自己是结婚时没考虑好。

    如果能和樊家结亲,梁秉安在事业上就不是孤立无援。

    刘芳和李阿姨一直有来往,李阿姨特别喜欢梁欢,要不是梁欢年龄太小,梁秉安肯定把梁欢嫁到樊家去。梁欢一是年纪小,二来考上大学还有大好前程,梁秉安总想着要利益最大化。他的女儿么,等嫁人的时候一定挑个更好的……脾气太差,家里还得好好教几年。

    刘芳嫌弃自己分到的礼物和外人一样,说要去樊家,刘芳想了想,还是把两盒稻香村的点心和全聚德的烤鸭提上。樊家又不缺点吃的,上门探望,总不好空着手去。这点头,铁皮盒的点心看着很是高档,刘芳送的心安理得。

    咋不能送了?

    点心和烤鸭,不也是她用两罐奶粉换来的么!

    当然,她今天要是提着两罐洋奶粉去樊家更有面子,不过夏晓兰没主动说给,刘芳也不会厚着脸皮要。李阿姨家在河东县有一处老院子,就在县城边儿上。不仅是李阿姨在那里住,还住了一些其他人。李阿姨的儿子却不住在老宅子里,县里面给分了房子,早就自己单过的。

    樊家在河东县扎根好多年,老院子的年头也挺长,说是在县城边上,其实门口的路特别平坦。

    每次刘芳到樊家来,都会嫌弃自己的房子小。

    樊家独门独院,明明是在县城边儿上,却比农民人的房子还大。樊家的房子也和农村的房子不一样,虽然顾及着影响不好,没有大肆盖楼房,平房和平房它也大不同啊!进了大门就能看出来,院子是精心维护的,头顶的大树上了年头,夏天时特别凉快。院子里还有个水池子养着金鱼,看了这鱼刘芳才知道,原来有人养鱼并不是为了吃。

    红红黄黄的鱼在铺了鹅卵石的池子里畅游,阳光好的时候,这一池子波光粼粼的,瞧着多富贵呀!

    外甥女夏晓兰就要嫁进这样的人家。

    偏偏二姐和外甥女都不领情,刘芳也是怄了一肚子气。

    夏晓兰长了那样一张脸,不趁机嫁个好人家,难道要嫁个大头兵?男人在外地当兵,剩夏晓兰在村里种田,女人娇嫩的肌肤可经不起风吹日晒。没人比刘芳清楚嫁对人有多么重要,她要不是不嫁给梁秉安,现在肯定也在乡下种地。

    樊家不仅院子里雅致,青砖老房子里面也大有乾坤。

    刘芳提着礼物上面,李阿姨很高兴,留她在堂屋说话。堂屋有新式的吊顶,地上也铺着地板砖,还摆了沙发和圆茶几。靠墙有张高桌子,上面摆着一台17寸的彩电。彩电上面盖着白色的蕾丝布罩,这年头大家对贵重的电器都如此,樊家也不例外。

    不罩蕾丝布咋能行,电器落灰了坏的快。

    樊家在河东县是地头蛇,不过樊家人还真没有干个体户的,他们家的钱也不是敞开用,和一般人家比却有特权。别的不说,夏晓兰要是嫁进樊家,初毕业农村户口咋了,马上能给安排个体面轻松的工作!

    这年头,就是给再高的礼金,能有安排工作实惠吗?

    李阿姨十出头,不过保养的挺不错,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不少。头发也定期焗染,脸上的皮肤比较白,人长得挺富态。这年头,想不瘦都难,倒是能长胖的人除了体质关系,肯定是生活无忧的。李阿姨手上还戴着个翠绿的镯子,刘芳嘴巴甜经常拍马屁,李阿姨瞧见她来就很高兴:

    “你来就来,还带啥东西,一会儿都给提回去。”

    “亲戚从京城给带了两盒点心,这不是想着给您尝尝吗?又不值当啥钱,您可千万别叫我提回去,我家老梁非得骂我,说我不会办事儿。”

    刘芳长得好看,说话也俏皮,李阿姨也有樊家人都有的毛病,喜欢长得好看的人。

    长得好看,还能经常上门来奉承,李阿姨能不喜欢吗?

    她喜欢刘芳,都喜欢到想把刘芳的女儿讨进门当儿媳妇,欢欢那丫头也长得好看,不过年纪太小了,李阿姨对着儿子一提,她儿子没同意。

    才16岁,是挺小。

    李阿姨不介意等两年,高毕业也是大姑娘啦。

    到时候她要和刘芳当亲家,刘芳就不能叫“阿姨”了,改个称呼就成。

    不过刘芳之前说,梁欢确实是一团孩子气,嫁进樊家根本帮不上忙,别给樊家丢了人。倒是她有个外甥女比梁欢大两岁,人长得十分漂亮,除了是农村户口,人是挑不出一点毛病。

    说的李阿姨动了心。

    樊家在河东县也算走到顶了,又不指望着联姻,女方是农村户口算啥。

    李阿姨喜欢听话又漂亮的儿媳妇,对女孩儿的家世还真不挑。听说比梁欢大两岁,李阿姨挺满意,那今年就该满19岁,明年就够结婚年龄啦。别人结婚不讲究,李阿姨的儿子不可能不领证,影响多不好?正好把人先接进来,李阿姨亲自教一教。

    今天刘芳又来,应该就是提这件事。

    果然刘芳把夏晓兰夸得天上有地上无,末尾才提一句:

    “就是乡下丫头没见过世面,您说我也不能把事情说的太清楚,透漏一点,她和我姐都不敢攀这么好的亲事。”

    李阿姨转着手上的翡翠镯子: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她在哪里,我亲自去看看,你别吓着人家小姑娘。”

 254:这媳妇樊家要定了(2更)

    李阿姨听说在省城的服装店帮忙,心里还想,要是相了人,她肯定要把刘芳外甥女的工作马上换掉。樊家的儿媳妇哪能干这种工作?

    刘芳有好几天没去省城,再到蓝凤凰,她就带着李阿姨。

    夏晓兰都窝在家里复习好几天,招聘的消息贴出去,有人来应聘,这不之前的人李凤梅和刘芬都没瞧上,好不容易有个合适的人选,她们就叫夏晓兰来掌掌眼。

    刘芳带着李阿姨来店里,夏晓兰刚和那个叫马薇的姑娘谈好待遇:一个月上28天班,试用期一个月,只有基本工资40元,转正后如果上满28天班每月还有20元奖金,店里包两餐。

    “等你干满一年还在这里,肯定会给你提工资。”

    这也算服装店的导购,夏晓兰没有一来就给提成,她得看看这人咋样。马薇是初毕业,长的不算好看吧,容易让人心生好感那种长相。就是让她帮帮忙,也不指望着能推销多少衣服出去,城里找不到工作的人大把,马薇也没想到“蓝凤凰”真的会要她。

    像她这样没啥职业技能的,转正后工资加奖金能拿60元一个月,还有啥不满意的?

    虽然私营的店没有医疗和养老的福利,马薇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了,她是激动又感激的。更何况一天还能包两顿饭,店里吃的再差,她一个月都能省十来块的花销。

    所以,这份工作的工资,算上包含的两餐其实有70元每月?马薇家就是普通的小市民,家里没关系给她安排工作,她父母的工作肯定也不咋样,反正她爸工资高,一个月才领十多。

    “我明天就来上班!”

    夏晓兰看这姑娘都激动的快哭,她点点头:

    “早上9点,晚上8点左右下班,你到街道办开张介绍信,把自己家里的情况说明一下,包括家庭成员和地址,明天能来上班当然最好不过。”

    开介绍信是必须的,哪里工作都要介绍信,不然咋知道招聘的人是啥身份。

    李阿姨和刘芳一进店,就看见夏晓兰侧着身子和马薇说话。

    都不用刘芳介绍,李阿姨就知道哪个是今天要相看的人……是很漂亮,李阿姨都没见过的漂亮。夏晓兰转过头来,李阿姨心里十分满意。长成这样,也不必要啥家世条件了,确实要比梁欢还漂亮许多。

    梁欢年纪还小,夏晓兰已经是窈窕的大姑娘。

    要胸有胸,要屁股有屁股的,瘦归瘦,不干瘪啊!

    长得实在太勾人,也就嫁进樊家,遇到她这样的婆婆才不会嫌弃。和樊家比肩的家庭,只怕男人喜欢,家里长辈却要反对。

    李阿姨很满意,认为刘芳没骗她。

    刘芳自然也很得意,夏晓兰虽然姓夏,其实就个子像夏家人,也就刘家人才能长得这样好看。

    “晓——”

    刘芳要把夏晓兰叫过来给李阿姨仔细看看。

    “小芳又来了?”

    当着外人的面,李凤梅也是正常招呼着讨人厌的小姑子。狗皮膏药是贴上了就扯不到,李凤梅有啥办法。

    “李阿姨,这是我嫂子,蓝凤凰就是她开的。嫂子,我带个李阿姨来选几件衣服。”

    刘芳说说笑笑的,还是给店里拉生意,伸手不打笑脸人,李凤梅还得好生招呼。

    李阿姨哪有心思看衣服咋样,她的注意力都落在夏晓兰身上。

    不过这是刘芳嫂字,那就是夏晓兰舅妈,以后大家也是亲戚,李阿姨还是很给面子:

    “店很大,衣服也好看,你自己做这样大的生意,很了不起呀!”

    这个“李阿姨”不晓得啥来路,说话还挺听,李凤梅谦虚几句,让李阿姨自己挑。刘芳带人来,要不要给打个折扣?外甥女说折扣不能轻易打,一定要到季末才能打折。那别管买没买到那么多钱,一会儿都送个皮带和小钱包吧。李凤梅觉得刘芳带来的朋友挺贵气,一看就是有钱人。

    手指头一个金戒指,间镶嵌着一块绿油油的玉,看着怪好看。

    肚子都填不饱的人,谁会去穿金戴银。

    来蓝凤凰买衣服的都不是穷人,但又戴金戒指又戴玉手镯的,李阿姨的穿戴也算凤毛麟角。

    “我看那个小同志穿衣服挺好看,让她帮我挑两身行不行?”

    李阿姨挺好说话,李凤梅就叫了一声“晓兰”。

    夏晓兰想装作没看见刘芳都不行了,客人点名要她服务,夏晓兰还能装傻吗?

    “小姨,刚才忙着说话都没看见你。马薇,你先回去吧。”

    夏晓兰演技也不是太差,把马薇打发走,就走了过来。她一眼就瞧出李阿姨的年纪不轻了,虽然看着像五十多,那是因为现在的女人不太保养,就显得李阿姨特别会保养。

    头发是染过的,脚下的皮鞋是小牛皮的。

    手上的镯子是翡翠,玉质看上去还挺不错。

    夏晓兰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刘芳都叫阿姨,那她岂不是要叫奶奶?哪个女人愿意被人叫老啊。

    “小同志,我们各论各的,我姓李,你叫我李阿姨就行。”

    李阿姨不是怕被叫老。

    要是夏晓兰当了她儿媳妇,叫奶奶不合适。

    “李阿姨,您想挑外套还是裤子,我陪您看看吧。”

    现在穿线衫挺合适,李阿姨的气质也合适。正常人的脑回路哪能和刘芳接轨,夏晓兰也不知道刘芳会带人来店里“相看”,还以为刘芳是带朋友来显摆,夏晓兰一定要给选贵的,让刘芳下次想起“蓝凤凰”就心痛。

    夏晓兰给李阿姨推荐的是羊绒衫。

    这货是通过陈锡良才能拿到的。羊绒保暖又轻薄,是出口创汇的热销品,百货大楼都不好买到,京城饭店倒是有,哪里有很多展台,下榻的外国友人还能顺带购物,据说京城饭店的展台一年要卖几千件羊绒衫。

    李阿姨是识货的,衣服一上手她就能摸出来。

    “羊绒的?”

    她不嫌夏晓兰给推荐的衣服贵,反而觉得夏晓兰有眼色,她又不是买不起羊绒衫。

    “是羊绒的,这是领子,穿上不会勒脖子,也能应对现在的天气,春天虽然来了,早晚还挺冷。”

    夏晓兰对谁说话都一样,对客人就更温柔。

    李阿姨觉得人长得好看,声音也好听。

    ——这个媳妇樊家是要定了!

    首发更 新  更q新更快广告少s

    ;精彩!

 255:你表姐要嫁去樊家了(3更)

    李阿姨最后挑了两件羊绒衫,两条裤子,还在店里买了两件男士衬衣。

    这样的豪客,就算在“蓝凤凰”也少见。算下来一共523元,夏晓兰做主就把领头给抹去。

    “您是小姨介绍来的,就收您500吧,我们店里在做活动,您还能挑皮带和钱包,多送您一个小钱包吧。”

    夏晓兰可大方了,服装店的利润有50以上,别人让夏晓兰赚了两百多块,表现的大方点也理所当然。

    刘芳也觉得夏晓兰今天特别好说话,是十分给她面子,也给李阿姨面子。

    李阿姨问刘芳要不要选两件衣服。

    “您别想着我,我的衣服够多了,倒是等周末可以带欢欢过来,给她挑两件。”

    刘芳要给李阿姨给钱,没能争上,她哪敢挑衣服啊,李阿姨万一要给她付钱咋办。

    李阿姨打量了一下店里的风格,摇摇头:

    “衣服都很好看,梁欢太小了,不适合。”

    夏晓兰闻言不由多看了李阿姨一眼。

    这是个懂得欣赏的年长女人。

    现在的人对衣服的搭配不是太懂,特别是梁欢的年龄,说她是女童吧偏大,说是大姑娘吧又差了点,少女系的衣服现在是最难买的,十五岁的年纪的人都是瞎穿。“蓝凤凰”的确没啥少女系的衣服,不上班的女顾客哪里有钱来消费?

    夏晓兰直接把太年轻的消费者放弃,不能面面俱到,肯定要把主力消费年龄先满足。

    李阿姨对送的赠品不太在意,钱包和皮带对她来说都拿不出手,她直接叫刘芳选了两个。

    临走之前,李阿姨看着夏晓兰:

    “你叫晓兰是吧,说话做事都挺有耐心的,我下次来还找你介绍。”

    “您慢走,小姨慢走。”

    夏晓兰和李凤梅相视无言,李凤梅嘀咕:

    “今天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你小姨还能帮忙介绍点生意?”

    夏晓兰无所谓,她又不是整天都在店里。

    如果刘芳找上于奶奶家来说啥介绍亲事,夏晓兰干脆连家里都不呆,她跑去商都大学的图书馆学习还不行吗?

    现在的大学图书馆,那真是学习的地方,没有手机可以刷,也不会有情侣在图书馆窃窃私语搂搂抱抱秀恩爱。能考上商都大学的,还真没有学渣,夏晓兰琢磨着有不懂的题,还能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