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没有生气,我喜欢你的心没变,你好好工作,我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变得更好!加油,周诚!”

 242:一定在吸周诚的血(1更)

    周诚很舍不得。

    夏晓兰也觉得相处的时间太短,

    她在检讨自己,不能因为婚恋观念的不同,就把周诚的好给否定。

    等下一次见面她再和周诚详谈,两个人在一起,就是相互的妥协和让步。

    从部队返回招待所的路上,康伟小心翼翼的替周诚辩解:“像童莉莉的,对诚子哥就是一厢情愿,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多了,诚子哥意的是嫂子你,那些女同志他真是看都不会多看一眼!周怡也是,就是个堂姐,难道还能做诚子哥的主啊?”

    康伟把童莉莉比成是癞蛤蟆,是为了逗夏晓兰一笑。

    其实谁都知道,童莉莉怎么着也算不上癞蛤蟆。

    夏晓兰想了想,“周家的门槛高,你给我说说,有多高?”

    这些话不好问周诚,夏晓兰干脆就问康伟和邵光荣了。邵光荣的叔叔在商都市工作,邵光荣在周诚面前也没说拽的不可一世,夏晓兰就猜,周诚家可能要比邵家更厉害些,至少也是个旗鼓相当。

    康伟和邵光荣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周诚家里人介绍了一番。

    就算夏晓兰上辈子在跨国企业当高管,估计都不符合周家挑儿媳妇的标准吧。也难怪童莉莉那么嚣张和自信,要说门当户对,其实连童家都还要差点。

    夏晓兰家就不用说,要按门当户对的标准,她只有删号重来,看看能不能投个好胎?

    不过夏晓兰也没太在意。

    还是那句话,她没有求着要进周家门,周家人对她什么态度就不用放在心上。人要有所求,才会多思虑,夏晓兰还没有考虑过要和周诚的结婚的事儿,干嘛要把未来的事提前来困扰?

    夏晓兰打听周诚的家世,也想问周诚的家风:

    “我是不和周诚分手,周家人会来找我家里人麻烦吗?”

    康伟是知道关慧蛾态度的,想来周家其他人态度也差不多。不满意周诚找的对象,顶多就是不承认,当没看见夏晓兰这个人呗。或者给周诚施加压力,让周诚提分手。

    跳过周诚找女方家的麻烦?

    康伟把周家的长辈在心里掂量了一番,觉得不太符合周家办事的作风。

    邵光荣也打着包票,“嫂子,我们这样的家庭,讲理的比不讲理的多,就说你和诚哥的事儿吧,周家要是不满意,只能压着诚哥给你提分手。两人对对象一个巴掌拍不响,来为难你有什么用?”

    为难女方有啥用啊,像周诚那样的性格,越发激发逆反心理。

    家里面不满意,肯定是管好自家孩子。

    康伟和邵光荣俩人都这样说,夏晓兰的心也就踏实了。

    只要不找她家里人麻烦,和周诚谈个恋爱啊,她能怕谁?

    最怕的,不就是像丁爱珍那样出昏招,不喜欢夏晓兰到了要出阴招下绊子的地步!夏晓兰也没多想,她现在认为她和周诚对两人的婚恋步调有了分歧,只要把这问题解决就行。

    周诚那样喜欢她,已经想好带她回家见家长,明年够年龄结婚的事儿。尽管和夏晓兰的想法不同,她在最初的着急过后,慢慢浮上心头的还是喜悦。

    夏晓兰的一觉睡得特别香。

    可今晚上,包括周诚在内,有好多人要失眠的!

    ……

    夏晓兰觉得她和周诚需要解决的是婚恋步调不一致问题。

    在好多人看来,她才是需要被“解决”的存在。她一离开“五人百姓”餐厅,周诚跟着就走了,康伟和邵光荣也没留下。周诚太维护夏晓兰,一点也没给童莉莉留面子,其他人更不用说。

    “莉莉,现在我们去哪儿?”

    “莉莉你别难过,周诚是被猪油糊了心……”

    别管夏晓兰再好看,这群人还是和童莉莉更熟悉。大家从小玩到大的交情,哪能因为夏晓兰长得好看,就倒戈站到夏晓兰那边?主要把,夏晓兰也没给他们站队的机会,夏晓兰没有讨好他们,声音再温柔咋样,的确是没把他们放在心上。

    周诚是厉害。

    但众人也没到要靠周诚吃饭的地步。

    周诚现在维护着夏晓兰,他们也觉得挺没意思。

    当然,周诚要是变得更厉害了,或者夏晓兰从女朋友变成周家儿媳妇,这些人才不会管心里那点小小的不舒服,也不会管和童莉莉多熟悉,肯定要主动和夏晓兰来往的。

    童莉莉愣是忍住了没追出去,她今天已经够丢脸了,还跑出去等着被周诚打脸吗?

    这么多人是来给她撑场子的,他们的行为已经让餐厅很不满了,有人问去哪儿,童莉莉手一挥:

    “哪儿也不去,今晚我请客,也请大家尝尝这日本菜!”

    餐厅开业不满一个月,童莉莉也没来吃过。

    十几号人,日料一份小小的,就算不胡吃海塞,最后的账单也让童莉莉脸都绿了。

    她没有这么多钱!

    谁会带这么多现金在身上?

    一群人吃吃老莫,算上酒钱,兜里揣200块钱也足够。这个日本菜它比老莫贵呀,童莉莉身上没带那多钱,加上周怡的钱也不够,最后还是好几个掏钱凑的。谁也没说啥,童莉莉走出京城饭店时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今晚真是太糟糕了!

    “莉莉,周怡,回见啊。”

    “莉莉再见。”

    再见吧,通通赶紧走,她现在谁也不想见。

    周怡都不忍心,等人走了才扶着童莉莉。童莉莉咬牙切齿半天,“周怡,这地方吃顿饭这么贵,那个狐狸精不就靠着周诚才能出现在京城饭店吗?她那样的农村丫头,凭啥能和我们吃一样的东西,还有她身上穿的,只怕从里到外都是周诚买的,她在吸周诚的血!”

    周怡觉得童莉莉说的对,没有周诚,一个乡下丫头哪能一跃和她们出入同样的场合?

    可这话周怡不好接,别管吸不吸周诚的血,外人看了生气,架不住周诚自己乐意。

    还没说话呢,童莉莉忽然就哭了。

    刚才是人多拉不下脸,现在只剩两人,童莉莉绷不住了!周怡和童莉莉也不是塑料姐妹情,童莉莉平时多耀武扬威的一个人呀,此时哭得可怜,周怡也不忍心。

    她咬牙,“别哭了,我再帮你一次。”

 244:这女孩儿配不上周诚(3更)

    还行?

    不怯场?

    同样的话,从不同人嘴巴里说出来,语调一变意思绝对能迥然不同。

    不卑不亢和嚣张,有时也就是差个语气。夏晓兰说话天生占便宜,就算吵架都让人不容易恼,声音好听语气软,这是天生的。

    周怡一转述吧,意思可就全变了!

    起码听在关慧蛾的耳朵里,夏晓兰那不是不卑不亢,而是有着仰仗,才十分嚣张。

    一个长得好看,把她儿子迷昏了头,性格还很嚣张的农村丫头形象,通过周怡的描述已经在关慧蛾脑袋里有了具体形象。

    不行不行,这样的女孩儿就算是和周诚谈恋爱都是拖累。

    关慧蛾一整天的心情都不美妙。

    那女孩儿来京城做什么?不是说是豫南省的,现在还在念书?

    人来京城,懂礼貌的就该来周家拜访,当然,周家认不认可是另一回事,真上了门不过是冷淡相对,是不可能把人给赶出去的。

    没来周家,还勾的周诚从部队偷偷请假——太不懂事了,周诚奶奶再想孙子,也没说去打搅周诚的工作,把人从部队叫回来。周诚倒好,为着一个农村丫头,不仅从部队请假相陪,连家都不回。

    关慧蛾既气农村丫头手段高,也气她儿子周诚糊涂。至于周怡嘴里提的“童莉莉”,关慧蛾根本没往心里去。喜欢周诚的小姑娘多了去,周诚以后前途越好,门当户对的女孩儿几乎随便关慧蛾挑。

    一事不烦二主,关慧蛾又找上了康伟。

    “我听说那谁来京城了?你把人叫出来给我看看。”

    第一次时康伟会惊慌,第二次康伟就很淡定了。主要是关慧蛾已经知道夏晓兰的存在,康伟也不算是出卖周诚。昨晚在京城饭店有那么多人在场,周诚怎么对待夏晓兰的大家都看得见,康伟就知道这事儿早晚要传到周家人耳朵里。

    没想到这么快,多半又是周怡。

    康伟觉得周怡有毛病,做事不分里外。和童莉莉好就好呗,童莉莉喜欢周诚,难道就要把周诚打包送去童家啊?

    康伟不惊慌,还有个原因:

    “关姨,您想见诚子哥对象啊?可她已经乘坐今天早上的火车回商都了。”

    两套房子都设计完了,夏晓兰不可能久呆在京城。

    商都的服装生意还离不开她,刘勇留在京城装修房子,商都那边只剩下两个女人带个小孩儿,夏晓兰也不放心。

    关慧蛾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早上就走了?”

    昨晚还和周诚吃饭呢,大早上就坐火车离开,这是害怕周家有人找她?

    听言行挺嚣张的,原来也没胆子。

    关慧蛾觉得又好笑又好气,心还有淡淡的不屑,越发觉得不能让周诚继续和这样的女孩儿谈恋爱。

    康伟都准备了一肚子的话,以为关慧蛾要问,哪知道听到夏晓兰回商都,关慧蛾只是摆摆手:“那不见也罢。”

    连夏晓兰来京城做什么都不问。

    为什么回商都也不问。

    康伟琢磨着,周家对未来大嫂挺不屑一顾的……可是咋办,瞧着诚子哥那样,是一定要娶未来大嫂的。还没进门呢,婆媳关系就这样僵,康伟都不知道自己该替谁点蜡。

    替夏晓兰吗?

    夏晓兰根本不是个受气的。

    康伟现在知道夏晓兰有本事,并不是一定要巴着周诚不放,周家要是反对,夏晓兰说不定就把周诚一脚给踹了。

    想来想去,还是替诚子哥点蜡吧,夹在两个女人间,简直太可怜。

    ……

    夏晓兰还不知道,因为回商都太快,她在周诚他妈心现在打分基本是负数。

    当然,原来分数也不高,这是又降分了。

    知道了她也顾不上,就连康伟都看出几分夏晓兰和周诚的相处模式,女人自己有本事,底气就足。想高嫁当然要弯腰,一时的弯腰是为了谋求更多好处……夏晓兰不想高嫁,她不愿意受气,她就想自己站得高高的。

    幸好夏晓兰没继续耽搁回了商都。

    倒不是生意上出了啥问题,是她小姨刘芳找到了商都,最近两天一直往商都跑。

    刘芳急着找夏晓兰的下落,跑了好几次七井村都落空。

    后来刘芬回去处理田地的事儿,就把这边的电话号码留给了陈大嫂。刘芳又和二姐错过,听说二姐回村就去过陈家,刘芳是个厚脸皮,她就把陈大嫂给赖上了。

    见天守着陈大嫂。

    恰好村里的电话安装好,陈大嫂就给商都打电话,问问刘芬的意见。

    李凤梅是觉得刘芳有毛病,忽然这么执着的和娘家频繁联系,又是给钱又是要给夏晓兰介绍对象,多半有别的打算。刘芬心眼没有李凤梅多,再一个那是她亲妹妹,小时候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往刘芳嘴里塞,年龄差距不大,不至于把刘芳当女儿待,疼是疼爱的。

    刘芳嫁人后,梁家条件特别好,刘芬在夏家是个受气包,也帮不上刘芳啥——说到底,血浓于水,刘芳也不像夏大军那样带给过刘芬重大伤害,她心里还是丢不开自己妹妹。

    知道她心软,刘勇和夏晓兰都哄着。

    这一次刘勇和夏晓兰都跑到京城去,没人在身边打岔,陈大嫂打电话来问怎么办,刘芬还是把联系电话给了刘芳。

    刘芳可算抓住了个机会,劈头盖脸的就把刘芬说了一顿。

    什么大年十五提着东西回娘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让她白跑了一趟,全村人都看她笑话。

    又担心娘家一大家子在外面被人骗,也不捎个信啥的。

    反正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说到最后刘芬特别不好意思。

    刘芳问她在哪里,她就把在商都的地址说了,等李凤梅知道时为时已晚。李凤梅也没办法,就算她男人刘勇不待见刘芳,真是刘芳遇到了啥过不去的坎儿,当大哥的还能不拉一把啊?他当初可是跪在父母坟前发过誓要照顾好两个妹妹的。

    “不说也说了,刘芳要找来,你可别傻乎乎把生意上的事都告诉她。”

    知道住在哪里,那知道“蓝凤凰”也是迟早的事。

    当然,高高在上的梁太太可能瞧不上个体户的生意,李凤梅是把小人之心摆在前面,不想刘芳参合进服装店的生意——“蓝凤凰”已经不算一般个体户小生意,开业两个月,它在商都打出了名气!

 245:谁让她是农民女儿(4更)

    功夫不负有心人。

    刘芳没白往七井村跑,总算叫她打听到了二姐母女在商都的落脚处。

    听说是租人家的房子住,刘芳松了口气。听说夏晓兰有个对象,她还以为夏晓兰带着刘芬嫁去了别人家。没嫁人就好,要不是为了那门亲事,她也不至于上赶着要和离婚的二姐母女来往。

    要说刘芳一点都没想过要帮衬下离婚的二姐是假,不过在刘芳看来,给夏晓兰介绍的那门亲事就是在帮衬母女俩。嫁过去吃穿不愁,农村丫头又没个凭,父母还离婚,自己名声也不咋样,还想结更好的亲啊?

    要不是亲外甥女,这样的好事轮得到夏晓兰么。

    “找到人就好,这事儿是很急,多时间都等了,也不差这几天,你先弄清楚她们在商都过的如何。”

    梁秉安很严肃的和老婆谈了谈。

    刘勇和刘芬为啥没说一声就去了商都,还不是刘芳操之过急。

    这要是再找上门瞎说一通,梁秉安疑心事情是彻底成不了,别看刘勇和刘芬穷,俩人还真没向梁家开口求过啥。刘芳在梁家地位并不低,一来是年轻时长得好看梁秉安自己愿意娶回去,二是刘芳给梁秉安生了一儿一女,第三就是刘芳娘家不烦人。

    没给梁秉安添麻烦,穷是穷点,总比那种又穷又死皮赖脸的人强。

    当然,梁秉安不讨厌刘家人,也不会多喜欢。

    姻亲是助力,能相互守望帮忙,他年轻时觉得能靠自己奋斗,娶了门不当户对的刘芳,岳家一点忙都帮不上。人到年才知道,自己有能力,姻亲要是能再帮一把,他肯定能走得更远。

    刘家就是太穷了,不仅自家穷,还是外地人。

    刘勇取得是再嫁的女人,李家也是农民。

    刘芬嫁的也是农民。

    刘芳已经是刘家最有出息的一个,还能指望刘家能帮上啥忙?

    幸好上一代不行,还有儿女这一代。看过夏晓兰之后,梁秉安就特别有信心。夏晓兰长得太好看了,是很容易讨男人喜欢的长相,定力稍微差点的,站到夏晓兰面前可能都走不动路,对爱好美色的人来说,夏晓兰的长相简直是一把利器,能劈开所有阻挠,结一门好亲事。

    这亲事是对梁秉安有助力的。

    是他牵桥搭线结的亲,那功劳就是他的。

    而且不让夏晓兰嫁,对方意的人是梁欢,梁秉安既舍不得对方能给的好处,又不愿意让梁欢嫁……梁欢是他梁秉安的女儿,以后可以嫁给更好的人。夏晓兰么,长得好看,投胎时候没选好,当了农民夏大军的女儿,现在的亲事就是最好的结果。

    梁秉安想要促成这门亲事的意愿很强烈,甚至已经在对方面前透漏过夏晓兰的存在,他把事情掰开了和刘芳讲,足足讲了一个小时,务必要把刘芳的思路讲清楚。同床共枕十几年了,刘芳的办事能力咋样,梁秉安还能不清楚吗?

    这事儿又必须交给刘芳去办,他一个大男人,整天围着离婚的妻姐打转像什么话!

    当姨父的也不可能经常找青春貌美的外甥女“谈心”。

    梁秉安把家里的情况说了,这桩婚事成不了,他就卡在这现在的位置上升不上去,要不就让梁欢辍学回家嫁人,要么就让夏晓兰嫁人。

    “事情就这样,你自己拿捏好态度,施恩还要惹人讨厌,我活了这么多年,也就遇见过你一个!”

    刘芳叫丈夫说的讪讪。

    她也知道梁秉安说的是实话。

    知道了二姐在商都的住址,刘芳就想上门走动。快两个月才问到刘芬的下落,刘芳也觉得她二姐好像和从前不太一样,可能在商都真的赚到了钱,或者是自尊心作怪,竟真的不想要她给的4000块钱。金钱不能让刘芬动心,刘芳就只能打感情牌。

    梁欢知道她妈要去商都,也闹着要去。

    “去啥去,你还要上学呢!梁欢我告诉你,别的地方家里能惯着你,上学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过两年考不上大学,看你爸怎么抽你!”

    梁秉安最要面子,梁欢初毕业没考上专,梁秉安面子挂不住,对外就说梁欢要念高考大学。私底下托关系找了老师给梁欢开小灶,梁欢在高成绩还不错。

    刘芳是觉得女儿聪明,可考大学也不容易。

    县里谁家孩子考上大学,都是要骄傲的,梁欢要是能成为大学生,她的未来才是铁打的金光大道。

    她不让梁欢去商都,一是梁欢要上学,二是梁欢嘴上不饶人,去了又和夏晓兰吵架咋办?刘芳就准备自己去商都探探情况再说。

    梁欢嘟着嘴,“整天就是学习,能不能有点其他话了?我不去也行,我听我们班同学说,商都有一家服装店里卖的衣服特别好看,妈你多带点钱去,看到有好看的衣服给我买两件!”

    梁欢抓着刘芳的胳膊摇晃,刘芳哪里能抗住女儿的请求。

    “好,给你买,服装店在哪里啊?”

    “就在商都百货大楼旁边,叫啥蓝凤凰。”

    刘芳记在了心里。

    别看刘芳一家人住在县里,省城的百货大楼刘芳每年都要去。嫁给梁秉安和嫁给夏大军,婚姻让刘家两姐妹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她让梁欢赶紧喝了牛奶去做作业,自己却在琢磨要给刘芬带点啥东西去。

    在家里翻了半天,过年时别人送来的点心还没动,说是从京城运来的,纸袋子装着,显得体面又高档。还有两件衣服,她买来不太喜欢,都只下过一次水。

    不过她的衣服哪件不好,给她二姐穿也不埋汰人。

    就是她嫂子李凤梅身材比她胖,刘芳的旧衣服应该穿不下。算了,大哥家就给割两斤肉去,这年头谁家也没把提着肉上门亲戚打出去的道理,两斤肉在哪里都拿得出手。

    年前那顿团年饭,刘家的伙食是不错,刘芳始终认为她大哥在打肿脸充胖子。为了在村里人面前绷面子,过完年,不知道要勒紧裤腰带过多久的节衣缩食的日子呢。

    第二天,刘芳按着地址找到于奶奶家,刘芬自然没有在家苦等——于奶奶那张生人勿进的脸太有威慑力,板着脸问刘芳找谁时,刘芳就想起来当初梁秉安第一次把她领回梁家,梁秉安奶奶就这样!

 246:刘家两姐妹都傻!(5更)

    幸好梁家老太太去世的早,不然刘芳的日子可没这么好过。

    梁老太太是身体力行反对刘芳进门的,梁秉安当初都动摇了,要不是刘芳破釜沉舟堵了一把,她肯定嫁不了梁秉安。

    看见于奶奶,刘芳就想起来梁秉安的奶奶,十几年过去,梁老太太给刘芳留下的难缠印象还没消失。一见到于奶奶,她的记忆就复苏了。

    倒不是说两人长得多么像,而是类似的气质,不骂你不打你,一双眼睛把你从头到尾看一遍,你会怀疑自己是个贼,是不该出现在对方眼前的人物。

    刘芳被于奶奶的气势吓住,说话就带着三分小心:

    “大娘,刘芬是住在这里不,我是她妹妹,昨天通过电话的,今天来看看我姐。”

    她陪着笑脸,穿得体面整洁,能说不乖巧吗?

    刘芳当然乖巧,不然她最开始咋嫁进梁家的,不过她的乖巧是看人下碟。

    于奶奶才不吃她这一套。

    从眼神到长相,于奶奶都能大致看出刘芳是什么样的人。要不是她最近和刘芬、夏晓兰的关系变得有点奇妙,她铁定把刘芳给关在门外面。

    “你姐上班去了,你进来等吧。”

    于奶奶拉开门,下巴微扬,看起来就挺倨傲。

    刘芳蹑手蹑脚的进门。

    于奶奶的院子和夏晓兰刚租房时不太一样了。那时候房子大归大,却没啥生机,于奶奶白白放着一个大院子没心思整理。夏晓兰和刘芬住了几个月,连带着院子也有了变化,刘芬不是啥雅人,让她整理个鸟语花香庭院出来是不可能。

    但刘芬特别勤快,种田是一把好手,院子里种点小菜是不用说。

    她也没把于奶奶家的院子挖的乱七八糟,顺着墙根种了葱姜蒜等常用的调料,还有一洼韭菜。冬去春来,这些菜长得挺快,葱葱郁郁的在墙角一圈儿翠绿喜人。

    刘芬又怕女儿每天学习累,想给她换换心情,几毛钱一株的兰草买了好多。原本想种在院子里,于奶奶不忍看,不知道哪里找回来好多旧的陶土盆。反正于奶奶一上手,几毛钱的一株的兰草陡然变得高档,在夏晓兰房间外的窗台上摆成一排。

    兰花的幽香,让刘芳精神一震。

    于奶奶派头大,她摸不清于奶奶的来历,可不就是要一直乖巧吗?

    于奶奶给她一个凳子,她就老老实实坐着等。等了一会儿,还是本性占了上风。

    “大娘,我二姐在上啥班啊,也没听她说过。”

    于奶奶瞅她一眼,从夏晓兰和刘芬来商都租房子,这个亲戚还是第一次上门。既然刘芬都没说,于奶奶咋会多这个嘴。就这心思都写在脸上,还敢来她面前套话?

    于奶奶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刘芳聊着,反倒把刘芳的话给套了。

    说是怕离婚的二姐带着外甥女在省城不好,今天特意来看看。话里话外,又向于奶奶打听夏晓兰有没有处对象,对象又是哪里人。

    关心外甥女的终身大事,倒比关心离婚的姐姐居多。

    于奶奶想到夏晓兰那张脸,心里就有了数。

    “对象啊?我瞧着行,和你外甥女很配。”

    于奶奶其实都没和周诚接触过,长得是还行嘛。何况夏晓兰精明的像鬼一样,能轻易被男人给骗了?于奶奶心想,夏晓兰自己找的对象,肯定比这眼神不正的小姨妈介绍的对象强。

    刘芳却想远了。

    和夏晓兰配?

    夏晓兰就那张脸好看,农村户口没学历没工作,和她相配的对象,估计也就是个长相不错的小年轻。说不定连正经工作都没有的,游手好闲的那种混混。刘芳觉得心里有底,咋说她介绍的亲事,对比条件也是为了夏晓兰好。

    快到午的时候,刘芬回来了。

    急匆匆的回来,一看她妹妹和于奶奶聊得居然还行?

    于奶奶啥时候成了热情好客的老太太了,刘芬感动啊,觉得于奶奶对她好才这样。

    于奶奶看刘芬的眼神就能猜到她心思。

    不愧是亲的姐妹,两个都一样傻。一个是傻的老实本分让人头疼,另一个是傻的自作聪明让人发笑。但和于奶奶住了几个月,经常对她笑脸相迎,帮她扫大街给她做饭的,是傻的让人头疼的那个,她能欺负刘芬,别人跑上门来欺负算咋回事!

    “你回来就好,我去扫街了。”

    于奶奶把自己的扫帚拖出来,刘芳愣了半晌,问她二姐:“扫大街的?”

    刘芬说是,刘芳差点没气死。

    扫大街的老婆子,她还小心翼翼恭维啥。梁秉安的奶奶当年瞧不起她,那是梁家的确有本事,一个扫大街的老婆子也在她面前摆谱!

    刘芳想骂几句,又想起自己来的正事儿。

    她往刘芬身后张望,“咋不见晓兰?”

    “她出门儿还没回来。”

    刘芬说的出门,是去京城。刘芳给理解成出门做生意没回来。

    按下心的急切,她把拿来的东西交给刘芬,“这点心是别人送的,我都舍不得吃拿来给你和晓兰尝尝。肉是给大哥他们的,他家三口子不住在这里?这衣服……”

    刘芳想说这衣服给你穿,猛然才意识到,她二姐并不像想象那么打扮寒酸。

    没有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身上穿着的又和过年不一样,说多时髦吧算不上,但料子做工啥的,绝对不会比刘芳平时穿的衣服差。

    起码要比她拿来的两件衣服好。

    刘芳的话就咽了回去,“我听那扫大街的大娘说你在上班,你在哪里上班?”

    工厂招人,说夏晓兰走狗屎运考进去吧,刘芳还信。就刘芬这种年龄的农村妇女,化水平就是当初上过扫盲班,年纪一大把,能找到啥工作?

    城里的工作要是那么好找,就不会有一大把待业青年。

    刘芬不擅长于说谎,李凤梅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不要说“蓝凤凰”是自家的生意,就说两人是帮别人看店的,起码要在梁家人面前要这样说。

    “我帮人卖衣服,收收钱,搬搬东西。”

    帮人卖衣服?

    刘芳恍然大悟,那也难怪穿得不一样,百货商店里的售货员个个都穿得好,刘芬要是穿的差,不是影响店里的形象么!

    刘芬难得说谎,心里慌得很,就低头往厨房冲:

    “阿芳,我去给你煮点东西吃,你等了这么久该饿了吧?”

    刘芳不耐烦,“别煮了,我请你到外面吃去,吃完饭还要去那个啥蓝凤凰帮梁欢买衣服。”

 247:大哥一家真发了!(6更)

    去蓝凤凰买衣服?

    刘芬顿时就慌,她本来就不擅长说谎的,刘芳居然要去蓝凤凰,去了她说的谎就被揭穿了嘛!

    刘芳看她神色古怪,就奇道:

    “咋的,我请你吃饭还不成啊?又不要你给钱。”

    “不、不是……阿芳,我就在蓝凤凰上班。”

    这倒是没想到的事。

    刘芳还挺高兴,“二姐,梁欢说这个店在省城生意特别好,连我们县里人都听说过,还特意要来省城买衣服的地方,没想到你现在还混的挺好,工资咋样?”

    工资咋样啊?

    生意就是和大哥家合伙的,赚多少钱女儿都随便她用的。

    刘芬想起来自己是有工资的,店是1月24号开业,过了年2月24号那天,晓兰就说要给大家发工资,她领了200元呢。84年,200元的工资是不错,刘芬不知道咋说,就含糊点头:

    “工资还行……”

    刘芳也没细问。

    夏家条件差,她二姐没机会见到钱,只怕有几十块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