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对人家姑娘耍流氓了?”
完了完了,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周诚要是一时冲动做了啥,那农村姑娘肯定要缠上来的。
关慧蛾只觉心灰意冷,周诚看着那神色,他还不了解自己妈么,根本当不了心狠手辣的恶婆婆,周诚要敢顺势承认,他妈肯定无计可施。
“我倒是想耍流氓,不过你儿媳妇是个正经人,我怕吓着她。”
周诚砸吧了一下嘴巴,语气十分遗憾。
顺势承认,对他来说少了挺多唠叨,可对夏晓兰来说,以后在婆婆面前会抬不起头。天下当妈的想法都差不多,自己儿子不会错,错的都是勾引他的狐狸精。
何况他和媳妇儿确实啥也没发生,亲个小嘴儿都没捞到。
关慧蛾松了口气。
周诚是不屑于说谎的,那就是清清白白的,她还担心个啥。
“我不和你贫嘴,你也知道妈妈从不开玩笑,处对象行,结婚不行!你要是不想伤害人家姑娘,就早点和她说清楚,两人有尺度的交往没问题,但要进周家的门……周家的门槛不是很高,但她却是差太多了。”
周诚不愿和母亲争辩。
晓兰好不好,等将来见到真人了就知道。
他忍了忍没反问他妈,您不是开玩笑的人,难道我就像在开玩笑?
真是的,还嫌弃他媳妇儿迈不过周家的门槛,晓兰明明有双大长腿,关女士嫌弃晓兰,却不知道她儿子总担心自己被未来媳妇儿抛弃。
算了,这种掏心窝子的话就不说拿出来说,说了他妈会更生气。
这个话题姑且不提,周诚只有半天假,关慧蛾打电话把丈夫也叫回家吃晚饭。曾嫂给周家做了很多年饭,周家人的口味都清楚。
山药用木耳清炒了一份,又切段蒸了一盘。
曾嫂给山药配了一碟白糖,周诚心想就像猫抓一样,特别想用山药蘸白糖吃。
“山药挺甜的。”
周诚他爸根本连问都没问周诚处对象的事,关慧蛾气性大,愣是一口山药都没碰过。
不吃不吃,都拿走!什么未来儿媳妇,种山药的未来儿媳?她不要!
176:周诚寄的年货(1更)
周诚是年初三才拆开夏晓兰托人带的东西,他让通信兵寄出去的,也是过了年才到。
包裹里有两条华烟。
有裹得严实的各种糕点。
有从京城友谊商店买的化妆品。
有一把子弹壳拼成的小枪。
比较贵重的,应该是周诚塞在里面的外汇卷。他说冬天寒冷,外汇卷加上钱,就能买两台洗衣机,让未来岳母和舅妈不用在冷天洗衣服。
哦,“未来”两个字都是夏晓兰给添上的,周诚在信里原话就是岳母和舅妈。
他还关心舅舅刘勇背上的伤是否完全痊愈,在包裹里塞了两根人参给舅舅补身体。
这包裹,别说心意不心意,这些东西本身就很贵。
烟和糕点是最便宜的,化妆品比较贵,外汇卷很难弄,两根人参都有夏晓兰的小指那么粗。
“……晓兰,你喜欢看电视吗?等我再攒到外汇卷,就寄给你买一台电视机。其实你收到的外汇卷先买电视也可,不过我仍然觉得洗衣机才是最能改变生活水平的发明。想念你的诚。”
夏晓兰酸的牙疼。
她现在不是买不起电视和洗衣机之类的家电,不过是觉得手里的钱留着更有用,就没有去买电器,
周诚说得对,电视看不看都行,洗衣机却是她和舅舅家都需要的。
她还不如周诚考虑的细致,刘芬和李凤梅都是两家的“洗衣主力”,冬天的衣服厚重的很,棉袄不能直接下水,都拆掉布面子洗外面的一层。但牛仔裤可不能拆,硬邦邦的牛仔布需要手洗……不仅是冬天,啥时候洗衣服都很麻烦!
夏晓兰把东西都拿出来,化妆品是女人们用的,糕点是大家都能吃的,华烟肯定是给刘勇的,两根人参也是给刘勇的。外汇卷这种东西,除了夏晓兰,也就只有刘勇听说。
虽然搬去了商都住,几人裤腿上的泥点都没搓干净,哪里用过啥外汇卷。
这东西拿着怎么用,该去哪里买东西,问刘芬和李凤梅肯定是一问三不知!
但夏晓兰说能买洗衣机,还是进口的那种。
刘芬没说啥,李凤梅眼睛一亮:“能买电视机不?”
洗衣机不洗衣机的,李凤梅还真的不是那么迫切需要,用手不是搓了那么多年衣服啊,不肯能在乡下能洗,到了城里住就变得娇气。
她很想要一台电视机,夏晓兰说有外汇卷可以买进口彩电,李凤梅就心动了。
村里人还有用上彩电的,最开始只有达叔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村里人夏天晚上纳凉时就喜欢往陈旺达家跑,全部围在院子里看电视,一直要到电视节目放完了,电视屏幕上出现雪花,看电视的人才依依不舍离开院子。
看电视都是自带小板凳坐在院子里,李凤梅嫌蚊子咬人,只去看过两次。
如果自己家有个进口彩电,不需要多大都很满足了。
李凤梅琢磨着下来和外甥女商量下能不能用外汇卷换电视而不是洗衣机,这毕竟是周诚送的东西,刘勇说外汇卷都是拿美元换的,只有外国人才能换到,要不是因为晓兰,人家周诚认识她和刘勇是哪根葱啊!
等夏晓兰把两根人参拿出来,刘勇和李凤梅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啥?”
“……像、像人参不,和达叔泡在酒坛子的人参挺像。”
刘勇拿不准。
他和李凤梅更不可能见过人参,豫南省不产这玩意儿,可能药铺里能找到,那也不一定是野生的。
刘芬就更不知道了。
反正夏家没谁吃过这东西,她记得小时候听谁讲过“人参娃娃”的故事,可那是故事嘛,真的“人参”她哪会见过。
周诚说是寻来给刘勇补身体的,夏晓兰估计也不会是人工种植的货色,看这粗细,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的生长期。
“不是人参娃娃,就是野人参,看样子是二十年左右的……周诚说给舅舅补身体,舅妈您就和鸡一起炖着给我舅吃。一次切三分之一吧,一根人参能炖三次。”
一整根炖也行,夏晓兰怕刘勇吃的流鼻血。
影视作品里那种参须都有大药效的,肯定是几十年以上的老山参了。至于啥动不动就五百年的人参,夏晓兰觉得太扯淡,这种极品毕竟是会提供给真正的大人物续命,普通人连百年老参的味道都别想闻到。
百年的不好找,二三十年的应该可以买到吧?
夏晓兰意识到现在是1984年,买到真野参的几率比2017年起码高一百倍!她除了拼命囤房子,这种将来越来越不好找的珍贵药材,似乎也该囤一点啊。
夏晓兰把这事儿记在心里。
刘勇摸着那两根人参,琢磨着要和李凤梅商量下,能不能炖一根,另一根留给他泡酒。
夏晓兰又把化妆品分了分,这些不是她随便买的大路货,而是友谊商店那种地方才能买到的进口化妆品。李凤梅和刘芬都不肯要,夏晓兰只能自己先收着。
大人们都有礼物,刘子涛嘴里塞满糕点,也不知道是塞太多还是在生气,腮帮子胀鼓鼓的。
不过等夏晓兰把子弹壳拼的小手枪拿给他,刘子涛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去,差点噎着自己。李凤梅赶紧给他喝了一碗水,刘子涛噎的脸发红,说话也大喘气:
“这是、是给我的枪?”
得到夏晓兰的肯定回复,刘子涛把子弹壳儿拼的手枪捏得紧紧,一蹦老高:
“谢谢我姐夫,我姐夫真好!”
现在的人们多崇拜军人啊,刘子涛这把子弹壳手枪别说在乡下横扫无敌,拿到他在商都念得小学班上,拿出来显摆两下,也得震得同龄的小屁孩儿跪下来叫涛哥。反正只要能摸一摸玩一玩子弹壳小手枪,说不定有傻孩子愿意叫爸爸呢。
有了这把枪,对此时此刻的刘子涛来说,比给他发多少红包都管用。
小屁孩儿还不能完全意识到大团结的魅力,但他喜欢这个子弹壳儿手枪,给多少钱都不会还给别人的东西,啥陈庆哥,他姐夫就只有一个,就是周诚姐夫!
每个人都高兴。
夏晓兰看到大家高兴,她能不高兴么?
周诚真是太会送礼,每一个东西都是如此的用心,就算他不是救过刘勇,就这样多来几次,夏晓兰身边的家人他哪个攻略不下?
177:高三的家长会(2更)
周诚新年礼物的开心,让全家人的好心情都持续到第二天。
李凤梅想买电视,夏晓兰也同意了,反正有大件不好洗的衣服,拿到于奶奶家来洗也不是很远。
刘芬早上起来的挺早。
她要去县一给夏晓兰开家长会。也没说要穿多好的衣服去,找了见干干净净的棉袄,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夏晓兰让她抹点雪花膏在脸上,手也不忘记蛤蜊油和戴手套。
“妈,您好像白一点了?”
刘芬看不出变化,李凤梅也跑来仔细辨认。
“是比夏天的时候白好多。”
其实不见得是皮肤真的白皙了多少个色号,刘芬的皮肤问题不仅是黑,还有血气不足的黄气。这几个月吃的好,烦心的事少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身体的血气亏空慢慢养回来,黄起淡了,皮肤虽然还是不白,人的气色看上去挺好。
肤色均匀了,白不白的也没那么重要。
每天都能见油荤,米面肉蛋通通不缺营养均衡的生活,和整天红薯稀饭配咸菜疙瘩、半碗面要喝两碗面汤,农忙时才能见到干饭的饮食比,刘芬不仅是脸上的黄气去掉,脸上的肤色变得均匀,连头发都在变得有光泽。
她还不到40岁,在夏家时都开始长白头发。
现在营养充足,白头发不仅没有再变多,还有减少的趋势。
夏晓兰看着她妈这样就高兴,“等回商都,每天都给您煮一碗黑芝麻糊。”
刘芬有点紧张,仿佛确认自己衣服穿得妥当,看起来也不寒酸,才准备出门。夏晓兰笑嘻嘻问她,“真的不用陪您一起去啊?我听说学生也可以去。”
“不用不用,你在家还能看半天书……我自己一个人行的。”
家长会刘芬是没开过,但她也是自己做过油渣生意的人,就和卖油渣时一样,学校老师说啥他都听着,就行了吧?
“那我们在家把东西收拾好,午再和您在安庆县汇合,下午一块儿坐班车去商都。黄婶您认识吧,她的店就在一门口,有办不好的事儿,您就找黄婶帮忙,午我们都在黄婶店里吃盖浇饭。”
夏晓兰嘱咐的细致,把李凤梅看得发笑:
“到底谁是妈啊?你快把你妈当小孩儿了!”
……
刘芬走到县一门口时才八点过。
张记小吃和黄嫂快餐都已经开始营业,过年谁不想休息啊,可是店面只要租金的,关一天门就要浪费一天房租,别管正月初四有多少人吃东西,开门总会有生意,蚊子再小也是肉。
原先只有张记一家在这条街独家经营,现在更是多了黄嫂快餐抢生意,谁多休息一天,都是看着竞争对手挣钱。张翠不肯同意,黄嫂也不愿意,昨天高三的学生返校,两家的都是昨天就开了门。
其实还真有生意,正月才刚开始,城里人也要走亲戚,大过年的都想休息下,早上出门在外面吃了早饭,再往亲戚家去也行。一家三口吃饱喝足,顶多话2块钱。
家里孩子多的,那肯定花的钱也多。
黄嫂快餐早上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小吃,她就卖面,黄嫂的老手艺,小火煨了一整夜的骨头汤,不用放多少调料,一点葱花,一点盐就特别香。或者不想吃汤面,黄嫂这里还有盖浇面,浇头的种类多,客人一次尝一种,可以换着花样吃好多次。
人们对黄嫂快餐各种“盖浇”的新鲜劲还没过去,最开始门可罗雀,到终于打开局面,到现在能和张记的生意平分秋色,黄嫂快餐发展的太快了!
这种快速发展,让夏子毓都皱眉。
可她虽然点子多,却没有多少做生意的实际经验,一时也想不到有啥好办法能把黄嫂快餐的生意压下去。也改做盖浇饭?盖浇饭没啥难度,把菜浇到米饭或者面条上即可,但张记都开了三年,从摆摊算起,在安庆县培养不少老食客。
把张翠原本拿手的小吃停掉,改做盖浇饭,不就流失了已有的老顾客么。
不行。
只能在现有的种类增加盖浇饭的选项。
夏子毓把建议告诉张翠,张翠却挺迟疑:“炒菜倒没啥,顺便就炒了,就是每天要买的菜样数不少,要是点盖浇饭的人少,菜可就剩下了……”
夏子毓一噎,可不是吗,黄嫂快餐专注一样东西,盖浇饭的品种丰富,荤菜和素菜都要准备的特别多,在黄嫂的店里,客人能吃到冬天时所有能在市面上买到的菜,有些蔬菜安庆县不太好买,据说黄嫂家里人半夜骑车到商都农贸市场去买……就为了一点配菜,难道张记也要这样搞?
一家小吃店,居然要五个人来操持。
夏大军只负责采购,她舅舅张满福揉面,她妈张翠负责调味,和张满福换着掌勺炒个羊肉烩面之类的。舅妈江莲香是招呼客人加收钱的,夏红霞则是打杂,擦擦桌子收拾收拾碗筷。
好像人人都有活儿干,忙起来手里都是事,没上生意时店里一下子能全闲着!
就拿她爸来说,如果能把揉面的活儿承担下来,店里根本不需要请她舅舅张满福干活,甚至连江莲香和夏红霞两人干的活也有重叠部分,手脚麻利的话,一个人就承担了。那时候还没店面时,小吃摊里里外外都是张翠操持,从摊位变成门店,生意规模扩大了,人手需求变高——可一下子搞了5个人来干活,人手是不是太多了?
夏子毓注意到黄嫂那边,算上黄嫂只有三个人,黄嫂负责掌勺,她婆婆摘菜洗碗打杂,端菜收钱的有时是她男人,有时是她孩子。
张记也就门面比人家多一间,明明她爸妈就能顶下来的摊子,她妈非得把弟弟和弟媳妇弄来,她爸也不甘人后把侄女搞来,这三个人可是要给钱的!
夏红霞先且不说,买点衣服,给点零花钱就能打发。
张满福和江莲香两口子,每月加起来拿的是100块工资。不怪夏子毓多想,就舅妈江莲香干得活儿,包吃住还给开工资,一个月值50块吗?安庆县里一些城镇职工,月工资不过三十多块。要是在乡下招人,江莲香的岗位一个开20块工资都有的是人抢着来。
张满福揉面的工作辛苦?
那也没有烧锅炉的活儿脏累,烧锅炉的一个月36块。
夏子毓在心里算算账,就挺心疼的,请舅舅、舅妈来店里帮忙,比请其他人每月要多50元,一年多600块。夏子毓没觉得这是多大的数目,可这钱宁肯用来帮扶她舅舅,也不问问她在学校里钱够不够,夏子毓心里就不太舒服了。
张翠完全不知道夏子毓的心思,看着刘芬从店前走过,张翠轻轻往地上吐了口唾沫。
夏子毓警告了她妈一眼,表现的不要太明显,王建华还在呢。
张翠扭过头就带着笑:
“建华,想吃面还是包子?”
“阿姨,我都行的,您太客气了。”
王建华其实想早点离开,他心里惦记着北地农场里的父母,安庆这边呆着也啥意思。在乡下吧没什么娱乐活动不说,夏家人说话带着很重的口音,夏红霞总往他身边凑,躲屋里不出来吧,夏老太一会儿又敲门,不是送饼就是送荷包蛋。
在县城里,他和夏子毓只能住在店后面的房间,白天特别吵,他想帮忙干活吧所有人都反对,可不干活,他也不能在别人干活时抱着手玩吧?知道夏晓兰在县一念书,王建华还特别怕和夏晓兰撞见,白溪寺门口夏晓兰摊手问他要钱的画面,简直是噩梦!
178:请问你咋教女儿的?(3更)
刘芬刚到学校,就看见陈庆在门口等她。
“芬姨,您来啦?”
陈庆今天负责的是三班的家长接待,他和门卫说了声:“赵叔,这是我们班夏晓兰同学的妈妈,她可以进去吧?”
夏晓兰啊?
老赵抽了夏晓兰好些烟,这一届的学生,或者说直到他退休,可能都不会有学生给他的印象比夏晓兰深。
“夏同学优秀啊,老托大叫你一声大妹子,你这个女儿以后可了不起!”
刘芬的五官其实和夏晓兰挺像,刘芬是生活操劳没保养,看上去黑瘦干瘪。在夏家那会儿要说她和夏晓兰是亲母女,真是太没有说服力。现在生活条件改善,刘芬看上去没那么糟糕,说两人是母女至少也有信了。
老赵夸着她,刘芬都不晓得该说啥。
她
179:夏大军忍辱负重(4更)
夏大军也认出眼前的小子,不就是那天替他和刘芬写字据离婚的?
夏大军差点没忍住揍人,拳头捏着,想让陈庆受点教训。这里又不是七井村,还能跑出来一群人帮陈庆打他?
……但这里是县一。
孙校长还在台子上坐着,要看见他打人,肯定就不会帮他劝刘芬了。
子毓说这叫“忍辱负重”,他忍一时的脾气,才能叫刘芬和他复婚。夏子毓给他认真解释过啥叫“忍辱负重”,夏大军觉得自己就是忍辱负重。他都大度不和母女俩计较,还照侄女说的,要给足她们面子,让她们顺着台阶下,还不够有诚意么。
也是几个月来,没人给他洗衣做饭,从外面打工几个月回家,身上的脏衣裳脱下来,翻箱倒柜都找不出一身干净的,洗个澡也没人给搓背,更别说关心他在外面有没有吃饱。夏老太只管哄钱,张翠和王金桂是嫂子和弟妹,谁能跳出来关心他?
夏大军觉得人还是该有一个老婆,下不下蛋另说,能给他洗衣做饭,晚上能陪着睡觉就行。
何况刘芬之前生的赔钱货,竟也出息了。夏大军最好面子的一个人,以前是怕别人背后说他没儿子送终,如果夏晓兰能考上大学,一个大学生女儿,村里人谁敢笑话他没儿子?
有儿子的,考不上大学,还不如他的女儿好。
他愿意重新接受刘芬和女儿,也下决心以后要对母女俩好一点。夏晓兰要能考上大学,他砸锅卖跌都要供,侄女能上学,他女儿当然也能上学。子毓说的对,老婆不是用来打的,刘芬和村里其他女人不一样,她已经是跑过一次的……这些话在心里翻滚,夏大军竟也硬生生忍住了打人的冲动。
“老子是夏晓兰她亲爹,老子凭啥不能来?”
陈庆想叫几个同学帮忙,把夏大军给扭出去,晓兰在夏家时咋不说对她好一点,这个时候说是亲爹!他认定了夏大军是来捣乱的,夏家人都坏的很,自称是晓兰堂妹的人来他面前讲晓兰坏话,晓兰堂姐又牵着从晓兰那里抢走的对象炫耀,晓兰的亲奶奶更不用说,陈旺达去大河村给母女俩转户口回来,说从来没见过那么泼的刁老婆子!
“晓兰没让你来,你不能在这里!”
陈庆还没把夏大军给推走,讲台上的校领导“喂喂”两声:
“各位家长,赶紧找到自己孩子的班级,坐到位置上,我们的会要开始了,大家的时间很宝贵,考生们的时间更宝贵……”
“陈庆,你快安排这个家长坐着。”
齐老师负责维护3班的次序,领导说开始,她发现还有人站着。
当着整个礼堂的人,家长们和老师们都看着,总不能扯夏晓兰的家务事,陈庆硬推着夏大军坐到了后排。他害怕夏大军打人,就把夏大军和刘芬隔得要多远有多远。
夏大军坐下来就嗡着声音叫“阿芬”,刘芬其实很害怕,但她不能让夏大军看出来。
农村里到处都是土狗,如果不小心被狗追,这时候不能跑,一跑就是告诉狗你害怕它,它就会更凶。要蹲下去捡石头打它,朝着它扔东西,跺脚喊叫虚张声势吓唬它!
夏大军不就是一条恶犬吗?
刘芬现在都不对夏晓兰说“那是你爸”、“他还是心疼你”之类的假话,她发现夏晓兰不需要夏大军的“疼爱”,离开夏家,不管是夏晓兰还是她都过得更好更开心。
大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和和气气的,谈天说笑包饺子,吃完饺子收拾了桌子,夏晓兰把周诚寄的年货一样样摆出来,这种画面,刘芬嫁到夏家二十年都没经历过。
总是看她不顺眼,骂她蹉跎她的婆婆。
总是想着占便宜,占了便宜还要挤兑她的妯娌。
还有赚钱给侄女花,让女儿快死了都没钱去医院,只晓得挥拳头大人的丈夫。
刘芬陷入了沉思,夏家对她来说简直像噩梦!
“阿芬!”
夏大军又在喊了,旁边的家长推了推刘芬的胳膊。
“后面那人男同志是不是在喊你?”
刘芬仍然害怕,但更多的是厌恶,“嗯,是在叫我,他是我前夫……我不想理他。”
前夫?
在84年,前夫和前妻之类的,都是时髦的词语。寡妇和鳏夫常见,离婚的真是少见,两口子得闹到啥样才会离婚啊?过日子肯定有磕磕绊绊,吵架打架,扔板凳动刀子,最后还不是要和好!
多少夫妻当了一辈子怨偶。
像刘芬他们这样在60年代结婚的,啥爱情不爱情,介绍人安排男女双方见面,不是缺胳膊少腿那种程度的残疾,一般也就肯了。婚后才知道两人脾气不对付,觉也一块儿睡了,甚至孩子都生了,不合适也没办法,继续把日子过下去……离婚?咋可能离婚。
外面人怎么说,家里孩子咋看,双方父母同不同意?
三姑婆的那张嘴,没几个人能抗住。
这个家长仔细打量刘芬,长得老实淳朴,估计是被男人离婚,也真是可怜。
那夏晓兰跟着离婚的妈过日子,还能保持这么好的成绩,就更不容易了。在家自学?不赚自己的学杂费有办法嘛。
“那就别理他,我看你前夫不好惹,等散会了我多叫几个家长陪你出去。”
刘芬讶异。
她还以为,说出离婚的身份,刚才还热情夸她的女同志,多半就会改变了态度。哪知道人家还宽慰她,刘芬脑子转的慢,但她不是弱智。
所以,离婚没有她想象那么丢人?
“日子要是过的下去,谁会离婚?”
都是女人,还能不理解女人的心思么。也是刘芬看上去朴素老实,不像那种涂脂抹粉心思活络的女人,这样的女人离婚,一般不会被人质疑女方的品行。
夏大军连叫几声刘芬都答应,刘芬不仅假装没听到,还和身边坐着的人说话,完全没把他夏大军放在眼里。女人不揍几顿,就不老实不听话,夏大军捏起拳头。
他在忍辱负重!
先是孙校长讲话,又是年级组的老汪讲话,县一还搞了个奖学金,针对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来评定。夏晓兰是年级第二,前十名都有奖,前两名都是“特等奖学金”,3、4名是一等,57名是二等,810名是三等。从奖学金的人数分配上就能看出不对,原本“特等奖”是给年级第一,其他的奖项每一档有三个学生。
这是学校特意照顾夏晓兰,把前两名都划成是“特等奖”。
“特等奖”有200元的奖金,学校的补助夏晓兰不要,这奖学金却是她靠着自己成绩来得,还能不要吗?
老汪念到夏晓兰的名字,让夏晓兰的同学上台领奖,全场都是掌声。
刘芬站起来,夏大军也想站起来,被身边的陈大嫂给拉住:“你这人,脸皮咋这么厚?那是你该去领的奖不?”
陈庆把夏大军安排在最后一排是目的呢,他妈就在最后一排。陈大嫂要来给陈庆开家长会,激动的昨晚就住到了县招待所,所以才没和刘芬同路。刘芬一进礼堂吧,陈大嫂看见亲儿子鞍前马后伺候着,又有那么多家长围着刘芬问东问西,她就没上前搭话。
夏大军刚才叫魂一样啥“阿芬阿芬”的,陈大嫂就很想打人。
两人都离婚了,人家愿不愿意和你扯上关系,你心里没点数啊?
夏大军不认识陈大嫂,但陈大嫂认识他,离婚那天他被七井村的人压在地上,陈大嫂是在外围看热闹。夏大军陪刘芬回娘家的次数不多,竟不认识七井村第一得意的年妇女……活该他此时一脸懵逼。
打翻这个女人?
不行,子毓说要忍辱负重。
180:刘芬荣誉拿奖(5更)
夏大军忍辱负重。
刘芬听到说要夏晓兰拿了奖学金,让她上台领奖。
她习惯了在别人面前低着头,可这么骄傲的事,咋能一直低着头?晓兰是她女儿啊,这么有出息,她低着头缩着肩膀,不是替晓兰丢人吗!
陈大嫂好羡慕看着刘芬慢慢挺直背,走到讲台上。
陈庆的成绩有所提高,但还没进年级前十。
照着县一去年的本科率,如果能考到年级前十,高考发挥正常,基本上就能保证考到本科学校了。陈大嫂总觉得夏晓兰还藏着好的学习方法,她儿子考大学还挺危险,这种时候她不卖人情给夏晓兰,难道要坐视夏大军上台捣乱么。
她也是干惯活的,陈家吃得好,她可不像从前的刘芬瘦的能被风吹倒,陈大嫂体型敦实着呢。让她和夏大军打架赢不了,扯着夏大军衣服的话,夏大军也走不掉啊。
刘芬和其他领奖学金的家长一起站在台上,孙校长把奖学金发到每人手上。
200块钱,是二十张崭新的大团结,看着份量就不轻。
刘芬是见过大钱的人了,拿着4万块到银行存过钱,家里的存折都是她收着。就这200块钱吧,她倒卖油渣一个月也不止赚这么多。
但意义不一样啊!
会才有出息,未来的出息在哪里还挺飘渺,眼前这200元,却的的确确是夏晓兰考赚的。这钱不多,却也不少,乡下好些人家,一年也就攒这么多呢。普通城镇职工,拿三十几块的工资,200元是他们半年的收入!
这钱无论谁来看都干干净净,和投机倒把没关系,和个体户没关系,是靠学习赚的。
又不是只有陈大嫂羡慕刘芬,此时此刻,除了同样站在台上来领奖学金的家长,谁不羡慕刘芬?
礼堂里有掌声。
夏大军也羡慕的要命。
这种时候,本来就该让家里的男人出头,女人上去干啥,他难道不是晓兰她爹,难道还会贪掉那200元钱不成。
夏大军恶狠狠的看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