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晓兰是怎么赚钱的,夏晓兰的投资眼光,这些东西才是她厉害的地方。

    “够了,你们可以搭一下琤荣广场的顺风车,节约点宣传成本。”

    最显眼的档口,不管谁进了琤荣广场,都没办法忽视。等琤荣广场正式营业,会有天南地北的个体户跑来拿货,一眼就能看见“文曲星”电子词典。

    没错,徐竟和马海俩人注册了“文曲星”这个品牌……至于上辈子的文曲星电子词典要叫什么名字,夏晓兰也不知道啊。

    所谓重生者,大概就是抢了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不,这名字也不是她取的,是徐竟和马海想的。

    不叫文曲星,就要叫“步步高”、叫“诺亚舟”,叫“快译通”、“好记星”……等等名字,总要重叠一个。

    毕竟上辈子电子词典这块厮杀也非常激烈,好听又贴切的名字,没有人取过的也不是那么好找。

    文曲星就文曲星吧,比步步高强。

    听到步步高,夏晓兰就会想起那个点读机广告,什么“哪里不会点哪里,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的学习了”,简直是有毒!

    想到这有毒的广告,夏晓兰心头一动:

    “马师兄,你手里还留了多少钱,要不上个广告?”

    马海以为夏晓兰要查账,夏晓兰摆摆手:

    “没什么好看的,我知道100万美元早就花光了,账上还剩了钱也只能是银行贷款,我是想让消费者能更快知道电子辞典是什么。”

    “夏总,您说请演员拍广告呀?请个香港的,还是国外的?”

    马海有点迟疑。

    香港的明星不便宜,国外的就更贵,请内地的演员倒是便宜,但能有效吗?

    夏晓兰瞪他:“你傻吧,电子词典的宣传就是帮助学习,帮助大家学英语,请什么明星拍广告!这样,我去找人要一份资料,你们自己去联系,看看哪个高考状元合适。”

    请高考状元?

    请高考状元拍广告?!

    乍然一听很奇怪。

    可仔细一琢磨,却是越想越是那么一回事儿。

    “妙啊!高考状元不就是文曲星下凡吗?高考状元配文曲星电子词典,正好,哈哈哈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马海想问的详细点:“咱们请全国高考状元,还是…”

    高考状元有那么多呢,最适合给电子辞典拍广告的肯定要经过挑选,这个标准是什么,马海想问清楚。

    徐竟一直默不出声,这时候忽然开口:

    “不一定是全国高考状元吧,省状元也行,要参考他们高考英语成绩。”

    马海眼睛一亮:

    “夏总,我们哪里还用请别人,高考状元,英语满分,这不是有现成的一个?”

    徐竟也回过神来。

    可不是嘛,眼前就有一个符合要求的,高考省状元,长得也好,上电视正好呀。

    就是不知道夏总愿不愿意。

    徐竟和马海一脸期盼的看着她,夏晓兰却冷静摇头:“我知道你俩啥意思,你们寻思着让我去拍这个广告?不行的。”

    啊? 为啥不行。

    “夏总你不喜欢太高调……”

    只能是这个原因了吧,马海很是遗憾。

    不喜欢太高调是一个原因。

    就像夏晓兰曾经怼杜兆辉时说的话,她能用脑子赚钱,为啥要靠脸?

    要想靠脸,她就不会拒绝《红楼梦》王导的邀请。

    因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而上电视,那样还行。

    要是让夏晓兰亲自去拍广告卖电子词典……夏晓兰想起那个有毒的点读机广告,真的拉不下这脸。当老板为啥要亲力亲为啊,不喜欢做的事,她可以花钱请人做啊。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

    “徐师兄你说的对,高考状元配上英语成绩是一个宣传点。还有一点,要选五官端正,一看就是好学生那种,要有观众缘,这第二点我就不合适。”

 【第五卷:港岛之灿】1748:如何撬开家长们的钱包(2更)

    这不是夏晓兰自己不想拍广告,在胡扯个理由糊弄两人。

    观众缘真的很重要。

    电子辞典是谁在买?

    是家长在买。

    电子辞典不是学生自己能消费的商品,不像可口汽水、大大泡泡糖,学生自己能掏钱买。

    夏晓兰长得太过娇艳,长成这样去拍电子词典广告,学生们倒是印象深刻了,家长们能喜欢?

    就要找那种五官端正,一看就是好学生的高考状元,这种形象最讨家长喜欢,广告一播出,容易获取家长信任!

    其实用脚指头想想,电子词典刚下生产线,高考状元英语就算能拿满分,也不可能是电子辞典的功劳。

    但徐竟和马海都对夏晓兰的提议没有异议。

    广告肯定有夸张的成分。

    这又不是保健品,胡吹乱吹能包治百病,徐竟和马海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他们其实还是理想型的创业者,对电子词典能提高使用者英语水平充满信心……这时候的电子词典的确是用来学习的,内存就那么大,谁也没想过要加装几个小游戏进去。

    至于后世的电子词典、学习机,为啥要加装游戏,夏晓兰也很迷。

    市场需求决定了生意人的节操,文曲星现在不加装游戏,步步高愿意加,还有许许多多教育产品品牌争着要加,徐竟和马海的节操早晚也要掉。

    ——算了,让这俩人把这份节操保留的久一点吧,等有了竞争者再提醒他们!

    要来一份高考状元的名单不难。

    86年高考才过去没几个月呢,现在还不流行高中毕业就出国,各省高考状元横竖要在国内选一所大学。

    最后徐竟和马海初步选定了两个人选。

    一个是冀北省去年的文科状元,如今在京大上学。

    另一个则是湘南省去年的理科状元,如今在中科大上学。

    这些细节上的事已经不用夏晓兰去管了,详细的事就让徐竟和马海自己去办。最后谈下来的是中科大的那位湘南省理科状元,是个五官端正,有点小帅的男学生。

    学霸到了这样的程度,第一代文曲星电子词典其实已经不太能帮上忙,英语试卷再怎么简单,没有好几千的单词储备量,也不可能在高考英语这科拿高分。

    人家也不是想着拍广告能红。

    这位理科状元是对徐竟和马海感兴趣,徐竟以前还是京师大的老师,自费出国又回国创业,这经历就挺有意思。

    当然,拍广告要给报酬也是一个原因。

    像夏晓兰这样不缺钱的高考状元才是异类,咳咳,其他状元,多少也要看在阿堵物的面子上折折腰。

    人都有一份虚荣心在,这电子词典恰好叫“文曲星”,老话都说状元郎是文曲星下凡,只论省状元,全国一年也有几十个,偏偏找到他头上,湘南省的理科状元还是有点小得意。

    给一个电子词典拍广告,也不太丢人。

    这东西就是学习用的电子书籍,又不是别的,虽然买了不能当上下一个状元,却也不至于没用——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长,还是愿意掏钱给孩子购买的。

    总之,在夏晓兰的提醒下,这件事进展很快。“文曲星”也不用全国打广告,现在还没有那个本事把货铺展到全国,搞那么大动静干啥。

    在粤省周边先试试水。

    和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城市要开放些,老百姓兜里的钱也比较多,这是最好的切入的市场。

    当然,市场是空白的,徐竟和马海也只是早来一步,把电子词典量产了只是第一步,包括广告什么的,也只是宣传。

    他们这个和琤荣广场不同。

    琤荣广场是卖场就杵在原地,吸引着各路商户入驻。

    徐竟和马海却要把电子词典推广出去,广告是吸引人,电子广场的档口是起展示作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让那些销售电子产品的商户,觉得这东西有利可图,主动销售它!

    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一个个去建立吗?

    不,那样太慢了。

    应该借用别人的渠道。

    上辈子,那些什么电子词典、学习机、点读机是怎么卖的?

    它们借用了书店的渠道——是新华书店的渠道,啧,所以说有些人不用重生都很聪明,先想到这一招的人真厉害啊,真没有比新华书店更适合的渠道了,它是全国最大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城镇。

    好吧,就算镇上没有,小一点的县上也没有,市一级的地区肯定有新华书店。

    夏晓兰再次去了厂里,抓住忙碌马海:

    “广告要上,渠道也不能忘,不能被动的等人上门,应该主动拓展。就先从粤省开始,想办法租到粤省新华书店的柜台。”

    不需要多大,电子词典也就这么一款。

    甚至连推销员都不用多培训,就是新华书店的店员也能兼职卖这个。

    卖一台就给一台的提成。

    现在好多国营商店的店员态度不好,那是他们所处的大环境作祟。

    说话好不好听,顾客也没得选,只能到国营商店买东西……这种垄断,至今还没有被打破,但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薄弱。

    私营的商店慢慢多起来,垄断的局面会被打破。

    私营资本都开始触碰百货商场了,有了竞争,那些态度傲慢的国营商店售货员,再想拿鼻孔对人就吃不开了。

    上辈子亚细亚商场为啥能一炮而红,除了广告宣传和各种噱头,就是服务态度。

    据说走进亚细亚商场,顾客们首次有了被当成“上帝”的感受。

    夏晓兰是没工夫替别人培训员工,但她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像服装店那些店员,她们难道个个都脾气很好,永远能做到对顾客笑脸相迎?

    不,是因为对比,是因为提成。

    拿鼻孔对人,顾客就不会从她们手里买衣服。

    而每一件衣服,都和她们的业绩有关,关系着她们能拿多少提成!

    卖书没有提成,卖电子词典有嘛,这是工资以外额外的收入,还是挺有诱惑力的吧?

    马海听夏晓兰说了一通,脑子里一些杂乱的想法都被理顺了。

    “夏总……您真是天生的生意人啊!”

    渠道租用别人的,连销售都租用别人的,实在太精明了。

    马海是既兴奋又忍不住冒虚汗,幸好他没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要不肯定瞒不过夏总。

 【第五卷:港岛之灿】1749:杜兆辉,你准备好了吗(3更)

    徐竟和马海在忙着,琤荣广场这边也没闲。

    报纸上的倒计时还有20天,琤荣广场放出了第二批档口。

    果然就如陈锡良和老段所料,第二批档口的价位就有点飘。10㎡的价格涨到了3。8万,位置也不见得比第一批更好。

    不对,最好的明明就是第一批档口。

    就这样,也有人愿意认租。

    老段在琤荣广场外面打转,就有人问他有没有档口要转手,他试着问了一下,就他那两个档口,20㎡的认租时是5。5万,现在有人出7万。

    “这些人都疯了?”

    两个档口在手的老段稳坐钓鱼台,能笑话别人太疯狂。

    他也不想想,如果不是陈锡良帮他抢到了两个档口,如今他自己也是发疯人群中的一员了。

    陈锡良没揭穿他,倒是调侃他:

    “那你打算转手不?这才十天吧,20㎡的档口涨了1。5万,40㎡的档口涨了2。8万,你现在脱手,一下子就净赚4。3万!”

    老天爷,这可是1987年1月啊!

    在没有股票可炒的年代,10天赚4万多,这种赚钱速度,真的和抢银行差不多。

    “我疯了,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手!”

    档口涨了还有人认租,说明大家都很好这地方。做生意就是这样,财往哪边聚,人就往那边涌,人潮涌动的地方财又聚的更快,是一个正循环。

    这就像开饭店,两家店开在一起,一家生意好另一家不好,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去生意好的那家吃,哪怕要排队等位!

    普通人的心理就那样:生意这么好,一定味道很好。就算味道一般,这么多人吃,起码食材消耗大,会很新鲜吧。

    不管做什么市场也是。

    什么纺织品、居家装饰城,电子产品等等专业市场,既怕消费者不认可,不来这地方消费,也怕吸引不到商家入驻。

    消费者是不是愿意来先不说,商家都不看好这地方的话,那是真的要凉。

    偌大一个广场,就几个档口开张,消费者来了也没啥好逛的,可能路过了会顺便进来看一下,却不会特意跑一趟。

    只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更多档口同时开张,经营的品种又多又齐全,那才能吸引人气。

    老段觉得吧,两批放出来的档口都有同行认租,这个电子广场算是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看开业时消费者愿不愿意来。

    这时候,他又不傻,就算一下能赚4万,那也不可能把档口转手啊。将来要真是生意特别好,他只顾赚现在的4万,没准儿就少赚了40万,甚至是400万!

    咳咳,400万是太扯了,就当一个奋斗目标呗。

    陈锡良心想,这妥妥是夏姑奶奶的手段了,他只是和老段开了个玩笑。

    老段真要这时候见钱眼开把档口转手,陈锡良绝对要劝住。

    是夏姑奶奶出手的话,这只是个开始啊。

    陈锡良到底是搞过服装品牌,还亲历了夏晓兰那些宣传套路的人,要比老段这个二道贩子看的深一些。

    第一批的档口被抢光,是广告起了作用。

    第二批的档口被抢光,应该和最近的新闻有关。

    鹏城电视台放的新闻都是某某市领导又亲临“琤荣广场”视察指导工作,报纸上也分析“琤荣广场”的前景,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鹏城政府对琤荣广场的支持。

    琤荣广场在顺着政府规划干,官方自然要为它站台。

    它要是没人气,整个电子制造业的园区规划怎么办?

    怎么可能没人气。

    陈锡良想到自己替琤荣广场做的加急委托,一颗心也是砰砰跳。

    他明明没从这事里获利多少,琤荣广场能不能火爆,杜兆辉也不会分钱给他。

    可他为啥就这么激动呢?

    总觉得,旁观这场盛宴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啊。

    ……

    杜兆辉也是这样想的。

    这人本来就瘦,如今赢了一半,地心引力都拽不住他。

    如果不是夏晓兰还保持着理智,杜兆辉就要飘到天上去了。

    “第三批,只要第三批档口一放出去——”

    杜兆辉来回踱步。

    他都想和夏晓兰击掌庆功了。

    夏晓兰虽然一直觉得杜二少不会轻易放弃,但琤荣广场都登了10天广告,依然不见杜二少有什么异动,夏晓兰也不能苦着脸。

    陈锡良仅仅是旁观盛宴都难掩激动,夏晓兰算是彻头彻底的参与者,眼看着胜利在望,内心又岂会毫无波澜?

    “你我都知道,第一批档口放出去时,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哪会有人手脚那么快从鹏城包括羊城蜂拥而至抢着认租。其中有一半都是我们自己安排的托儿……左手认租,右手又转手卖给真正需要的商户,可不是为了赚那点差价。”

    官方黄牛,是要逼死人的节奏。

    这事儿连琤荣广场的管理层都不知道,算是杜兆辉和夏晓兰两人共同做局。

    当然,等到连续刊登了好几天广告,琤荣广场的热度被炒起来了,就不要两人在安排托儿,档口是真的被商户们认租完。

    第二批档口,夏晓兰和杜兆辉都没找托儿,这是延续了第一批档口的火爆后续,加上鹏城政府为琤荣广场背书,让商户们对琤荣广场的运营前景充满信心。

    杜兆辉拍手:“没错,那点差价我还瞧不上,第二批放出去的档口是真的被哄抢,我对第三批档口充满信心。”

    越炒越涨。

    杜兆辉觉得第一年靠这个租金就能收800万华币以上吧。

    这个生意真有搞头。

    夏晓兰羡慕极了。

    她搞了一个金沙池小区,炒了许久风水宝地的噱头,整个项目做完,交了税扣掉成本,也就赚了这么多钱。

    金沙池可是一锤子买卖,不能让她再卖第二回。

    “琤荣广场”却是可持续收益,每年都会稳步上涨的良好资产。

    当然,夏晓兰也就羡慕了一两分钟吧,投胎这种事又不是她能决定的,大家的亲爹都很渣,杜琤荣却渣的很有钱……就这电子广场的项目,杜琤荣明面上给了2000万港币,私下里给的可能2亿港元都有了。

    不能比啊,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的夏晓兰拿不出这么多钱浪,那只能老老实实滚雪球积累资本。

    定了定神,夏晓兰笑道:

    “吸引商户入驻只是一半成功,剩下的是要吸引消费者,杜兆辉,你准备好了吗?”

 【第五卷:港岛之灿】1750:那会是何等壮观的马屁(4更)

    准备好了吗?

    玩神秘倒计时也好。

    官方背书也罢。

    甚至安排托儿抢着认租档口,都是要把琤荣广场的人气炒起来。

    但最终,检验一个专业市场是否成功的标准,仍然是人气,是全年的成交额。

    如果只为应付和杜兆基的比试,能把广场热度炒起来,能把现在开发出来的档口都租出去,让杜琤荣看到广场的潜力,杜兆辉就算赢了。

    不过夏晓兰拿了1000万港币的顾问费,给了杜兆辉一个如此有前景的点子,自然不会看杜兆辉把电子广场作死。

    吸引了商户,下一步就要吸引人气。

    关于这点夏晓兰考虑了也挺久,是像上辈子的亚细亚商场一样,把广告打到中央台去,什么“中原之行哪里去,商都亚细亚”,什么美女升旗手这样的噱头,是不是琤荣广场需要的?

    不,夏晓兰觉得不是。

    亚细亚商场是针对全民的,诸遂洲野心勃勃要搞全国连锁扩张,就需要让“亚细亚”这个商标和品牌妇孺皆知,所以需要中央台的广告。

    琤荣广场更有针对性,它是一个专业市场,入驻的商户售卖的不是普通日用品,不需要妇孺皆知……只需要想买电子产品的人得知即可。

    这些人除了普通的散客,还有专门到鹏城这边进货的个体户。

    羊城的电子产品批发贩子为什么要来琤荣广场认租?

    因为这个广场开起来,经营正规,让进货的个体户觉得有保障,个体户就不会选择偷偷摸摸交货的批发商。

    有个大市场,各种产品种类齐全,可以挑选,要进货的个体户会朝广场涌来,逼的那些搞批发的只能捏着鼻子来认租,先把地方给占了。

    不然能怎么办?

    有人修了广场,提供经营场所他们不来,他们虽然有一定经济实力,却没夸张到可以自己盖一栋大楼的程度啊!

    想通了会来光顾琤荣广场的消费者是由哪些人构成的就好办了,投放广告就有针对性。

    那些个体户从前在哪里拿货呢,在羊城。

    有些人没有边防证,嫌来鹏城麻烦。

    现在羊城的批发贩子被引的入驻,个体户没办法也只能来鹏城,夏晓兰得给他们一个引导啊……一个他们绝对会看到的指路牌。

    除了粤省本地的,全国各地的个体户到羊城,基本上全靠坐火车!

    把广告打到火车上,不管是来拿货的个体户,还是普通游客、南下闯荡的淘金客,除非眼瞎不识字的,都能看到吧?

    夏晓兰就想让杜琤荣去谈火车冠名权。

    不管始发地在哪里,只要终点站在羊城,或者路过羊城的都行,能谈下多少就多少。

    想想那么多列车次,一起驶向羊城,一辆“琤荣广场1号列车”刚刚离站,另一辆“琤荣广场2号列车”又停靠在站台。

    到羊城火车站的旅客。

    从羊城火车站出发的旅客。

    满目所及,全是“琤荣广场x号列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杜兆辉把火车买下了呢。

    这是何等规模的广告?

    是何等的财大气粗的实力展示?

    又特么是何等壮观的马屁啊!

    杜兆辉当时都听愣了,先除去广告功能,就说拍马屁的方式,可比他说甜言蜜语,比他搞“琤荣奖学金”,并且把电子广场命名为“琤荣广场”强好多!

    他家老头子,是既风流,又好名,还想把琤荣集团做大做强,把杜家在香港上流社会的地位升一升,最好是一口气把其他富豪干翻。

    杜兆辉都能想象,这个马屁会拍的老头子有多么舒爽。

    能给他出这种主意的夏晓兰,居然只收了他1000万港币的顾问费,太特么划算了!

    这就是靠脑子吃饭的女人,和靠身体吃饭女人的差别。

    夏子毓委屈自己去陪老头子睡觉,杜兆辉连100万港币都不会给她。

    他当时看夏晓兰的眼神就在放光。

    心跳的快,头也缺氧,呼吸不畅,好想晕倒……完蛋拉,可能是心脏和大脑两个地方一起犯病了。

    不过两人商量的挺好,杜兆辉找人一问才知道,现在火车根本不让冠名!

    夏晓兰上辈子知道有人这样搞。

    但这辈子,可能是时间不到,铁路爸爸瞧不上这点钱,乱七八糟的改火车名字,没人敢拍板啊。

    唉,还是时间太早了些。

    越是大的系统,思想越是严肃。

    或许,要进入90年代才行?

    其实真要让杜兆辉谈下冠名权,投入也不见得有足够回报,叫“琤荣广场1号列车”这样是不可能的,“琤荣广场”只能变成“crgc”……这样的缩写,真是尴尬。

    一计不成,夏晓兰没有轻易认输,她换了个思路,不谈冠名权了,反而让杜兆辉找陈锡良加急订一批货,同样能达到广告效果,没准儿效果还会更好呢。

    夏晓兰问杜兆辉有没有准备好,是一语双关。

    杜兆辉每根头发都写满得意:

    “你放心啦,谈不下冠名权,我连这点事都办不到?我好歹还有港商的身份,还是能得到一些优待的。”

    “那就最好了!”

    这事关杜兆辉能不能拿到5%的集团股份,甚至是杜家的继承权,杜兆辉只会比她更上心。

    ……

    何世媛和袁翰约会完,开着跑车来到叶小琼的住处。

    她的有钱都是假象。

    车子和行头都是叶小琼提供的,身份自然也是假的。

    何家根本没有“何世媛”这个人,何芷彤没有妹妹,何世恩没有姐姐。但鹏城这边的人不知道呀,选何家作为切入点,有南海酒店耸立在那里,人们会下意识相信“何世媛”这个身份。

    其实哪怕再过十年,也有不少人被所谓的“投资商”骗,胆子大的骗子连地区政府都骗,直到千禧年以后,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这种事才变少。

    在1987年初,没人会去怀疑何世媛的身份作假,毕竟她是这样高调。

    何世媛将一叠照片甩给叶小琼:

    “喏,你要的东西。”

    什么样的女人,连自己的落照都肯拍?

    当然是喜欢享乐又缺钱的女人。

    如果这个女人生了病,那就更要抓紧时间享乐了。

    叶小琼花钱请她扮演“何世媛”这个人,有钱又好玩,这女人当然会同意!

    至于要牺牲色相陪男人睡觉,拜托,她本来就是妓女,接过的客人多了,袁翰还不是那种大腹便便的油腻男人,她有什么不乐意的。

 【第五卷:港岛之灿】1751:五姨太的身份查出来了(1更)

    那些照片叶小琼一张张看过。

    袁翰的丑态让她恶心想吐,叶小琼是强忍着恶心看完的。

    看完之后叶小琼交给何世媛一个信封:

    “这里面有一些钱,够你用一段时间了。”

    是花花绿绿的港币,足有好几万,何世媛满意极了。

    何世媛走后,叶小琼将所有照片都锁在了柜子里,然后她拿出了另一份资料:

    “夏子毓,1963年出生,豫南省安庆县大河村人。1983年考入首都师范学院,1985年被通缉后失踪……夏晓兰堂姐。”

    叶小琼仔细看着夏子毓的资料。

    她试图在记忆里对照。

    资料里的夏子毓挺符合内地审美的,但不符合港岛审美,太土了。

    如果给她换一张尖脸呢?

    眼角再修饰一下。

    化上精致的妆容,全新的穿衣风格,这不就是……vivi?!

    杜董的五姨太,居然是夏晓兰的堂姐!

    二少说的没错,五姨太是大少杜兆辉的人。

    叶小琼想不通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她以为夏晓兰和杜兆辉是合作伙伴,可资料里明明又写着夏子毓被通缉的原因。

    夏晓兰和杜兆辉合作,夏子毓和夏晓兰有仇,却又替杜兆辉办事?

    夏子毓是vivi这件事,叶小琼只有六分把握。

    她到鹏城来本来也不是想调查五姨太的身份,这是意外收获而已。

    叶小琼没有去动袁翰的不雅照片。

    思索了半晌后,她还是将夏子毓的资料,用传真送回了港岛。

    ——vivi和夏子毓这两人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二少自然会判断。

    ……

    杜兆辉的“琤荣广场”讨得了杜琤荣的喜欢,广告宣传这样猛,对外招租也得到了响应,只等着开业那天,就能真正评估“琤荣广场”的价值和潜力。

    说实话,连二姨太这样不懂太多商业的内宅女人,都觉得她儿子要输。

    5%的集团股份。

    这都不算什么的话,那杜琤荣私下给杜兆辉的钱呢?

    是,杜兆基的确没按照约定,动用了不止2000万港币资金,那些钱是二姨太联合刘可盈等人凑的,大家都不想让杜兆辉赢。

    杜兆基原本有三房人的支持,杜琤荣生怕大儿子吃亏,竟然半公开支持起杜兆辉来!

    动用了超过2亿港币的资金,当谁眼瞎吗?

    支持就支持吧,二姨太本来还觉得有一战之力,虽然刘可盈和刘天全心怀鬼胎,这时候也能利用一下他们兄妹。

    谁知道杜琤荣忽然娶会一个五姨太,彻底搅浑了水,刘可盈那个蠢货,非得说五姨太是二房特意安排的人。

    二姨太特别想骂人。

    除了懂得勾引男人,刘可盈是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

    这个时候,二房送女人做什么,瓦解同盟,扯杜兆基的后腿吗?

    “蠢货,等杜兆辉赢了,第一个要收拾的人就是你们兄妹。”

    那个狼崽子,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