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68:年年有鱼(4更)
夏晓兰表现的挺高兴,一到家就琢磨着青鱼要怎么吃。
刘勇他们也不知道她是真高兴假高兴,反正夏晓兰说啥都配合着。夏晓兰完全没啥刀工可言,李凤梅却是做惯饭的,按照夏晓兰的说法,把15斤的大青鱼去骨切片,取一半的鱼肉再切成薄片,打了两个鸡蛋,放料酒和姜,加点盐腌着,用芡粉挂浆放在那里不管。
一边又忙活着用另一半鱼肉刮鱼茸捏丸子。
鱼茸很麻烦,要用刀背一点点把鱼肉刮成泥,还得去掉鱼刺。最后加上盐和鸡蛋,不停的搅拌鱼茸,让它呈胶状,才能捏鱼丸子。
“这东西也太麻烦了!”
李凤梅头上汗都冒出来了,叫她蒸馒头做包子,搞点羊肉烩面之类的家常菜行。这么麻烦讲究的吃法还真是第一次亲自做,不过刘子涛不吃辣,一条15斤的大青鱼做水煮鱼几个人也吃不完,一半做成鱼丸大家能吃个新鲜,吃不完把鱼丸放两天也不会坏。
“好吃的东西当然麻烦,城里人的吃法,比我们农村人讲究。”
刘勇在国营饭店吃过这菜,家里肯定不如国营饭店的大师傅手艺好,能复制个几分,也算不浪费这条鱼。水煮的做法夏晓兰知道,她把坛子里泡菜捞了些出来,和生姜、蒜一块切细,再把干辣椒剪成小段,还剥了些葱。
一家人只当白溪寺门前的是非没发生过。
热油炝锅,把各种调料爆香,夏晓兰捣鼓了一道低配版的水煮鱼。
当然没有饭店大师傅做的好吃,卖相看起来不错,有李凤梅和刘芬对火候把关,鱼片也足够嫩,味道挺家常,夏晓兰做的水煮鱼及格了!
这道菜哪里都好,就是特别耗油。
菜油要是倒少了,辣椒不上色,鱼肉吃起来也不够滋味。
从前李凤梅也舍不得这样做菜吃,一斤菜油要一块多一斤,盐才两毛一斤,做一盆鱼起码要用一斤油,就算是夏天时候在河里抓到鱼不花钱,这样煮鱼可心疼油。现在么,李凤梅也看淡了,20块一条的鱼都舍得买,那点菜油钱也不算啥。
更何况,卖鱼的钱是夏家人掏的,这让水煮鱼片变得更好吃。
李凤梅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就今天这个,我记得早年不叫夏子毓吧,不是叫夏春花?”
“是叫夏春花,后来初毕业嫌自己名字不够雅,自己改了个夏子毓。”
这事儿夏晓兰倒没拿出来嘲笑夏子毓,嫌名字土气改了不是啥大问题,夏晓兰虽然不会这样干……到底叫“夏春花”的不是她嘛,并不能体会当事人的心情。
李凤梅不太乐意,因为夏子毓的名字和她儿子刘子涛重了一个字,涛涛都岁,满月就取了大名,可比夏子毓要早。天下重名的何其多,别说只是个间的“子”字,就算连名带姓相同的也不少,李凤梅纯粹是看夏子毓不顺眼,处处都能挑出毛病。
吃完饭刘芬偷偷问李凤梅今天的事咋办。
李凤梅反倒是问她:
“你想和夏大军复婚不?过了几个月,万一你消气了呢!”
刘芬从来没想过要复婚,她卖油渣时累得很,时间都被生意和夏晓兰的事占满,哪有空去想从前的事。一个人可能逆来顺受惯了不晓得反抗,可她一旦反抗过一次,品尝过当人的滋味,为啥要回去给夏做牛做马!
刘芬的态度很坚定。
李凤梅就笑,“那你怕个啥,怕晓兰想不开重新和夏春花抢男人啊?吃软饭的男人哪里比得上周诚!周诚那孩子我看哪里都很喜欢。”
军人没有那么自由,除了不能经常见面,周诚那里是挑不出一点毛病的。
但不能经常见面,对80年代的人来说,异地并不是问题。很多人的婚姻两地分居,不也过了一辈子么。也就是后世,社会变得太快,不管男女受到的诱惑都变多,夫妻一异地,婚姻关系就变得特别不稳定。
刘芬当然也很喜欢周诚。小伙子那精神的长相能讨天下大部分丈母娘的喜欢,更何况对夏晓兰特别上心,就算自己请不到假,也要托朋友来商都看看晓兰。
女人都是那样,要忘掉一个人,那就找个更好的。
李凤梅特别深有感触,她二嫁給刘勇没啥后悔的,除了前几年穷一些,刘家没有难缠的公公婆婆要伺候,没有理不清的妯娌关系,家里就李凤梅当家做主,比她前一个男人好得多。
结婚几年,两人只因为前年春节被要账的堵门大吵过一架,吵完架刘勇就出门赚钱去了。
这不,今年家里的经济环境陡然提升,全家都搬去商都住,李凤梅的日子过得别提有多顺心。
就算前头的男人跪在地上磕头祈求,李凤梅疯了才回去。
刘家吃大青鱼,陈家也吃大青鱼。
陈大嫂没那么讲究的厨艺,水煮鱼这种蜀省技法她不会,糊辣鱼她还是会的。
后世商都的糊辣鱼大多选用草鱼做,不是因为草鱼最正宗,而是大青鱼越来越不好找,饭店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用草鱼当主料。夏晓兰送的大青鱼,做糊辣鱼正好,热气腾腾的糊辣鱼上桌,陈家哪个说不好吃?
陈旺达把一块鱼肉往嘴里夹,他喜欢吃鱼胜过鸡鸭等家禽,上了年纪的人啃骨头费力,鱼肉却是不费牙齿。
“晓兰那丫头错不了,就该是七井村的人。”
陈旺达不是图夏晓兰的一点礼物,20块钱的大青鱼陈家不是买不起,但夏晓兰每次回村子都不会空手上门,东西多少是个心意,夏晓兰晓得感恩,人情通透,才是陈旺达最喜欢的。
村里那些人说划给夏晓兰和刘芬的宅基地太大,那些蠢货晓得个屁。
没有这块宅基地,夏晓兰半路才来七井村落户的人,对村子有啥归属感?眼瞅着那丫头争气,转眼考上大学说不定就一去不回,现在夏晓兰走得再远,根却在七井村。
现在的大学生金贵着呢,大河村不也是瞧着晓兰堂姐考了大学,才捧着一个拼命踩另一个吗?
大河村有一个大学生有啥了不起,七井村很快就要出两个大学生!
大学生和大学生不一样,不等个十年八年也看不出来谁更厉害,陈旺达就等着那天呢。别管是夏晓兰,还是他孙子陈庆,说不定就能给落后的七井村带来新的变化。
他没读过书,但他记得老领导当年说的话,拿起枪能保卫国家,却能治理好国家。
169:以德报怨的子毓?(567票加更)
这个大年初一,有人喜滋滋吃大青鱼,有人就吃了一肚子气。
王建华的脸皮被扔到地上踩,本来是高高兴兴去逛庙会,却大失颜面而回。
夏子毓一直追着他小跑,在路上还摔了一跤。
王建华总算停下了脚步,他把夏子毓拉起来,将她抱在怀里:
“子毓,你会不会嫌弃我很没用。”
夏子毓十分坚定摇头,“建华,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不是晓兰,但我一直会支持你。你要相信自己,你会有大出息,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会吗?
连王建华自己都时常没有信心。
要不是夏晓兰鼓励他考大学,王建华认为自己会在大河村那样的地方腐烂发霉,最终蹉跎一生。
他怀疑过自己,能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以及挽救已经坍塌的王家。
可夏子毓却很信任他,这种信任是毫无保留的。
王建华抱紧怀里的女人,这是他王建华的女人,全心全意信任他的女人!
“子毓,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等我们毕业就结婚!”
“嗯。”
夏子毓笑得有了泪。
她为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今天夏晓兰让王建华还钱,羞辱了王建华,也斩断了两人复合的可能性。也不枉她忍受庙会那些人的白眼,当众给夏晓兰道歉。夏晓兰暂且得意骄傲吧,她等着对方摔下来再也爬不起的那天!
再好看的人,也不能一辈子靠脸吃饭。
夏子毓从未像如此清晰的明白自己的心思。
她不喜欢夏晓兰,嫉妒着夏晓兰,甚至有些惧怕夏晓兰……所以她不能让夏晓兰成功。
“建华,今天的事我们回家不要讲好,大过年的,家里人知道后肯定要闹起来。”
王建华气归气,也不是要搞得夏家鸡犬不宁。夏家人对都是捧着供着,虽然王金桂和夏红霞那样的,王建华瞧不上,他却也不是要和那两人过一辈子。
“子毓,你明天还要带二叔去见孙校长?我看她不一定会领你的好意!”
王建华还是带着气,连“夏晓兰”的名字都不愿提,直接用她来指代。
夏子毓很认真的说道,“不管晓兰领不领情,这是我欠她的,我们在一起是挺对不起她,但事情不发生也发生了,让我用其他补偿可以,我舍不得将你还给她……挽救下晓兰父母的婚姻,也算是我在尽力赎罪了。”
王建华觉得夏子毓太傻气。
可没人会不喜欢自己的女朋友太善良。
傻气就傻气吧,如果这样做子毓心里能舒服点,他是全力支持的。
……
大年初二,安庆这边乡下流行给去世的长辈上坟,也是女人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的日子。
像孙校长那样的,国家恢复高考后,每年大年初一到初十左右,提着礼物上他家拜年的人都络绎不绝。亲近的人会咋初二左右上门,关系远的最好是自觉点,过了初五登门不惹人厌。
夏子毓和孙校长并没有多亲近,不过孙校长对好学生向来很喜欢。
夏子毓年前来的那一次,就说过初二、初三左右可能还会再来一趟,毕竟她常年在京城上学,也不想和孙校长生疏了师生情谊,这是夏子毓的原话,瘙到了孙校长的痒处——其实仔细想想,孙校长根本不担教学任务了,能和夏子毓有多少师生情?
夏子毓真的舍不得老师,也该看望当时教过她的科任老师才对。
夏子毓就这点特别有本事,孙校长反正是信她的。
一大早,夏子毓就拿出事先准备的礼物:“二叔,东西我都替您准备好了,我教您的话,您都记住了吗?”
夏大军换了自己最新的衣服,脚上穿着那双王建华送的解放牌胶鞋,向夏子毓拍着胸脯保证:
“我记了一晚上,肯定忘不掉!”
“那走吧,我们去孙校长家。”
张翠是搞不懂女儿的想法,替夏晓兰操心有啥用,能换来那臭丫头的感激?
还要让自己家掏钱买礼物给夏大军绷面子?
张翠也不想想,夏大军卖苦力赚的钱都交给了夏老太,夏老太转手就把钱给了夏子毓……夏子毓花钱买礼物,那是用夏大军的钱在大方呢!不过像张翠这样自私的人,别管钱的来源是谁,到了她手里,那就是她家里面的钱,再掏出去就心痛。
夏子毓带着夏大军,到了安庆县,敲开了孙校长家的门。
孙甜给开门,发现夏子毓站在门口,“孙老师好,这是我二叔,是晓兰的爸爸。”
“快请进,快请进,我叔叔早就在念叨你。”
孙甜对夏晓兰的印象很好,她也和夏晓兰挺有缘分,夏晓兰入学插班的考试就是孙甜监考。夏晓兰咋学业上表现的越出色,孙甜都觉得与有荣焉。
就是不知道夏子毓把夏晓兰爸爸带到这里干什么,孙甜还以为夏晓兰也一块儿来了,后面又没跟着别人。
夏大军给自己鼓劲,侄女可说了,能不能把晓兰和她妈接回来,就看他今天的表现了。
……
年初二要给夏晓兰姥姥、姥爷上坟,香烛纸钱早有准备,还备白猪肉、苹果和馒头当祭品。
往年哪里有啥苹果,准备着馒头就不错,活人都吃不饱,还能管死人吃的丰不丰盛?祭品是要一直放在坟头供着的,又不像年前敬神的大公鸡最后还能被人吃掉,算是食物浪费,谁家穷谁家富,别看他平时嘴里吹牛,就看他家先人坟前摆了啥!
夏晓兰姥姥、姥爷的命也苦,早年逃荒到七井村,姥姥肚子里怀着大儿子,到了这地方就不想走。
反正打仗死的人不少,村子里有些房子空着没人住,村里缺青壮劳力,姥爷就在这里安家落户。
没几个月,夏晓兰的大舅刘勇出身了,还在亲妈肚子里时就担惊受怕长途跋涉,生出来也是像小猫一样,还以为养不活,小灾小病不断,却也给养大了。刘勇几岁时,亲妈再怀孕,三年两抱,生的女儿,就是刘芬和刘芳。
也是因为刘勇身体不好,父母对他多有娇惯,把刘勇养成了偷鸡摸狗不务正业的闲汉。
开始还有两个老的撑着,刘勇十几岁的时候,夏晓兰姥爷生了肺病没熬过去,姥姥身体也不好受不了这打击,双双撒手人寰。他们两个别说看到亲孙子出世,那时候三个孩子都还没成家,最大的刘勇才十几岁,刘芬和刘芳更彻底是小孩子。
“我混账啊,没让你姥爷、姥姥享过一天福。”
还没走到墓地,刘勇就开始抹眼泪,他哭刘芬也哭。
夏晓兰也不知道该咋劝,子欲养而亲不待本来就是遗憾,姥姥、姥爷也去世的太早,两人都不到五十岁,根本没机会过上享儿孙福的好日子。
等到几个人端着祭品到了坟前,发现那里已经有个女人在蹲着哭。
那声音抑扬顿挫的,不就是夏晓兰的小姨刘芳吗?
“爸,妈,您二老走得早,也不看顾面下我们兄妹三个,您二老睁开眼睛看看……”
呔!这个戏精!
夏晓兰真想对小姨说句,二老睁开眼,你肯定要被吓得屁股尿流!
“刘芳!你又在干啥?”
大早上的,刘芳在父母坟前搞这一出,村里人看见听见了还不晓得要咋说闲话,刘勇被她气得脑袋疼。
170:都是戏精!(597票加更)
梁秉安的意思,刘芳今天带孩子回来给姥爷、姥姥上坟,坟前磕几个头,娘家这边就算恢复走动了。
可梁欢不买她爸的账,初二早上就闹着要去爷爷奶奶家。
刘芳也舍不得女儿奔波,梁欢不来,她也懒得带梁宇。就有了独自跪在坟前哭哭啼啼的一幕,刘勇要扯她起来,发现她一双眼睛真的又红又肿,刘勇就不知道该咋办了。
“涛涛他姑,你要给二老上坟,我们是不让你来吗?你自己跑来,外人还以为刘家没儿子主持祭祀了呢。”
安庆以前的规矩,出嫁的女儿过年还不能回来给爹妈扫墓,不然娘家兄弟会不高兴,外人也会笑话这家人没规矩。不过那是老黄历不提,现在约定成俗的新规矩是上坟要由儿子点香,嫁出去的女儿负责磕头烧纸就行。
哪有绕过儿子,出嫁女独自跑来先上坟的?
大过年的,李凤梅不想说的更难听,刘芳这样搞,外人还以为刘家没儿子了……那不是变现咒她男人死啊!去年刘勇出门跑货,要不是被周诚救了,说不定人还真回不来,李凤梅嘴上不说,心底对这些忌讳的要命。
刘芳知道嫂子在气啥,她也委屈啊。
她就顶着一双红肿的眼睛,看着她哥和二姐,“当着爸妈的话咱们兄妹俩把话说清楚,我知道你们对我有意见,你们不想认我这个妹妹了是不是?”
刘芬摇头。
不着调的妹妹就少来往一点,免得惹得大家都不高兴。
但还不至于真的断绝关系。
刘勇和刘芬的想法相似,不想搭理刘芳是真,真要登报断绝关系,也没到那一步。再说了,这不是当着二老的坟茔么,刘勇是当大哥的,不愿意让泉之下的父母担心难过。
“你起来,你这样像啥话!没说不让你上坟,有话就好好说。”
刘勇一退,刘芳马上从地上爬起来顺杆子爬:
“大哥,二姐,咱们还是兄妹吧?”
刘芬先点头,刘勇点头的动作比较僵硬。李凤梅和夏晓兰交换一个眼神,夏晓兰表示自己也没办法。在她看来,小姨刘芳是小奸小滑,起码在对方没有真的把夏晓兰往死里算计时,和夏子毓一家子的性质不同,危险等级也不同。
夏子毓她不仅是抢男人,还放任流言肆虐,甚至流言就直接和夏子毓脱不了关系,内外相加,逼得“夏晓兰”撞柱自杀。
刘芳这点小算盘不是一回事,刘芳是想让夏晓兰嫁给她介绍的人。
只要夏晓兰自己心不贪,主意正,现在都啥年代了,婚姻自主是写进国家法律的好不好!
如果夏晓兰不想嫁,就没人能逼她嫁人……像旧社会那种男的把女的名节坏了,一纸婚书遮羞的事,在如今极为荒唐,更不可能发生夏晓兰身上。她不是那些有受虐症的言情女主,最后还要和强奸犯男主走向大团圆结局。夏晓兰遇到类似的事,只会当成是被狗咬了一口,然后去报警,把打着爱她名义伤害她的强奸犯送去监狱!
对自己的婚姻有主见,夏晓兰不认为自己会被刘芳蛊惑。
她就看这戏精小姨要咋唱这出戏。
李凤梅没办法,人家都当着公公婆婆的坟茔求兄妹和好,她在开口质疑,才成为唯一的坏人。
别管心里咋想,刘芳搞这一出,又能死皮赖脸的和众人说说笑笑了。
她今天显然是有备而来,除了给爹妈上坟,还给刘子涛准备了红包,夏晓兰也有个,但夏晓兰死活没要:“小姨,我和欢欢表妹不一样,我虽然只大表妹两岁,却已经能自己挣钱了,哪能再要小姨的红包。”
话是这样说没错,刘芳先入为主,总觉得夏晓兰是在说她女儿梁欢不赚钱。
刘芳今天是来缓和关系的,但她颐指气使惯了,根本不能接受别人说梁欢一句坏话,下意识反驳夏晓兰:
“哎,欢欢还在上学呢,今年在念高一,我和你姨父都指望欢欢能考上大学,女孩子嘛不用太辛苦,大学毕业分配一个轻松的工作最好……晓兰,你姨父说的事,你可得好好考虑下,别一时耍倔,错过了招工的机会。”
当个体户有啥好,说出去都是丢梁家的人。
刘芳丢不起这人,琢磨着还要给夏晓兰安排个工作。
工作嘛当然是安排在临县,到时候她可以慢慢劝夏晓兰改变主意。
要不是刘芳早早暴露了自己的目的,夏晓兰真的要感激小姨如此关心她的前程和生计。
“小姨,我就喜欢干个体户,我觉得替自己工作很自由,不习惯被单位的条条框框给限制住。”
刘芳说了一大堆,夏晓兰就随口敷衍两句。因为刘芳嫌弃个体户丢人,不管是谁,都没有告诉她一家人在商都市那边的生意。
“蓝凤凰”的事没说,夏晓兰要参加7月份高考的事也没说。
刘芳不知道自己在鸡同鸭讲,自认为今天回娘家修复关系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嫂子李凤梅不是还留她吃饭了嘛,外甥女晓兰也似乎放下了戒心,不是和她说笑几句。
就是这丫头说话不知道咋回事,若有似无的,总让她觉得堵心。
……
夏晓兰说话只是让刘芳觉得堵心。
但听了夏大军说的话,孙校长就觉得为难了。
夏大军把家务事的难题放在孙校长面前,孙校长没干过这种妇女主任劝架的活,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可夏大军说的情真意切的,挺魁梧一个老爷们儿,在孙校长面前像个鹌鹑鸡。
与此同时,孙校长又觉得夏大军说的有几分道理。
夏大军说他可以卖力气赚钱,别的不说,供女儿上学肯定能保证。
还说夏晓兰以前是自己不上学,要早知道夏晓兰能学的进去,他肯定不会让夏晓兰初毕业就辍学。
夏大军的意思,母女俩现在还生他的气,夏晓兰跟着她妈赌气住在舅舅家,那孩子性格倔,他和刘芬离婚,夏晓兰就和夏家撇的干干净净。
“她连我的钱都不会用的,是真能不认我,要是我和她妈和好,她就不至于一边要出去赚钱,一边还得记挂着学习。”
就是这点,把孙校长给打动了。
孙校长一直觉得,夏晓兰应该乖乖呆在县一,和其他学生一样,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学习。学校的补助夏晓兰不拿,亲爹要供她上学,总不能还是拒绝吧?孙校长有点激动,自学的夏晓兰期末考试是年级第二,总分514,要是专心学习,她的极限又在哪里!
“那你们说,我能帮上什么忙?”
171:总有路人操碎了心(5更)
按照夏子毓和夏大军的说法,夏大军和刘芬夫妻感情没有大问题,全是家庭内部矛盾,夏晓兰性格比较急,就让刘芬跟着她离开夏家,母亲都是拗不过孩子的,自然就跟夏大军离婚。
如果两口子要复婚,夏晓兰就是个障碍。
夏大军的意思,他和刘芬单独见一见,在孙校长的见证下两人重归于好,这件事把夏晓兰跳过去,她别扭个几天,也只能接受事实。
孙校长的老婆快把眼睛眨坏了,孙校长一点没接到老婆的暗示。
等送走了夏大军和夏子毓,他老婆就发飙:
“学生的家事你也管,你干脆去当街道办上班好了!”
孙校长觉得莫名其妙。
“我这不是想让夏晓兰没有生活费和学费的顾忌,一心学习吗?”
校长老婆冷笑:“一个乡下女人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提出离婚,你就听夏晓兰她爸说啥,两口子吵架几个月了也该消气,从来只有父母管儿女的,还有父母因为女儿的阻挡不复婚的?那可是夏晓兰的亲生父母,她爸要真是好,她干嘛不许父母复婚?”
女人和男人的思维不同,考虑问题不在一个频道上。
校长老婆就觉得这事儿的根源在夏大军身上,夏晓兰和她妈情愿跟着舅舅生活也不回去,一句“性子倔”说不清楚所有的问题。
孙校长被老婆喷着狗血淋头,不过他总觉得夏子毓是关心堂妹,夏大军看上去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这件事要真的像夏子毓说的那样能转圜,他也是在做好事啊,古话不是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嘛!
孙校长有自己的打算,校长老婆气得要吐血,拉着刚才旁边的孙甜求评断。
孙甜的性格和气腼腆,本来就不擅长反驳别人,听着刚才的事儿是觉得哪里说不出来的怪异,不过她人生经历不够,没有校长老婆看得清楚,有点迟疑道:
“婶婶,我也说不好谁对谁错,不过据我对夏晓兰同学的印象,她精神状态很好,可见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父母的矛盾既然暂时搁置了,为啥不等夏晓兰高考完了再说?”
明明现在夏晓兰状态很稳定,非要把她父母的矛盾重新翻出来。
能解决还好,如果矛盾继续扩大,不就会影响夏晓兰的心情吗?还有5个月就要高考,这种时候不是险求胜,应该是先求稳定,再追求进步。
老婆这样说,侄女好像也不太赞同。
孙校长自己的信心也没那么足了。
“要不,只和夏晓兰的妈妈单独说说,不用让夏晓兰知道,成不成也影响不大!”
孙校长退了一步,他老婆还是不乐意,却也知道孙校长的性格,只能勉强同意。
也不用特意把刘芬叫来,马上就有谈话的机会。县一高三年级和复读班都是明天返校,年初四就有个家长见面的活动,学校要把考生们的家长们请来,考前动员大会,不过针对的不是考生而是考生家长……算是交待叮嘱下高考的重要性,还剩5个月就要迎来决定命运的考试,家里有啥杂事就不要打搅考生了,再重要的家事,在高考前面都得让路!
……
初二这天,刘芳也没歇在娘家,她大小是个干部夫人,过年是梁秉安忙的时候,也是刘芳忙着给领导拜年的时候,吃过午饭她就走了,今天刘芳是骑自行车来的……这年代别说干部夫人,大部分干部都特别接地气,上班有小车接送的是少数,就算级别到了那里,也很少有人公车私用会在非上班时间车载车接,要走哪里去,蹬着自行车就能去!
梁秉安也没到配小车的级别,县级干部才能配车,他正好管着单位的公车,那天才能开车载着家里人来七井村。
刘芳自己没这待遇,所以晚饭也不吃,怕天色太暗看不见路。
她在刘家叽叽喳喳说了大半天,好不容易要把她送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刘芳还依依不舍抓着夏晓兰的手,“要多来看小姨啊,我家也不远,你妈知道路!”
多见面才能联络感情嘛。
夏晓兰使劲点头,再三保证不会忘了小姨。刘芳自觉今天的人物完成的很不错,心满意足骑上自行车离开。刘芬老实的要命,夏晓兰小姨走了,她还在那里紧张:
“我哪里还记得路啊,就是她生梁宇的时候去过一次。”
没错,刘芳是高嫁,梁家人还没说啥,她自己就怕娘家这边的穷亲戚贴上去,连结婚和生梁欢都没请刘芬去。还是生梁宇,梁家二老实在高兴,和儿媳妇说要请她娘家人来聚一聚,刘芬才得以登堂入室踏进梁家的门。
“没关系,等去的时候,我们照着地址问问路就行了。”
夏晓兰算看明白了,她这小姨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那种人,干啥事要求到别人头上了,才现来处关系。她妈记不记得路不重要,反正夏晓兰最近是没时间陪小姨亲情大戏……等初四过了,夏晓兰几个都要回商都去继续做生意,夏晓兰除了生意还得兼顾学习,哪有空去河东县走亲戚?
就算刘芳再找上门,也只能吃个闭门羹。
村子里的人知道夏晓兰一家子在省城,却没有一个人晓得地址,刘芳找不到正主,给夏晓兰说亲的热情只能淡下去。
为啥要初四才能回省城?
初三李凤梅回娘家,初四刘芬要去学校参加高三的“家长会”!
夏晓兰是要一块儿去的,刘芬让她在家复习:“我看达叔家的陈庆,整天都捧着书不放。”
刘芬没说夏晓兰不努力,就是感觉家里的事儿把孩子拖累了。也是夏晓兰考试成绩一直子啊进步,不然刘芬肯定不同意夏晓兰继续跑羊城。
现在有自己店面,这门生意要好办许多,夏晓兰跑羊城的次数不用那么密集,像上次那样让羊城那边直接发货过来也行。
“晓兰,你说我们家分的田,开春种点啥?”
刘芬有啥事都习惯和夏晓兰商量,田地分到她们手里,已经是错过了冬小麦播种的时间。大冬天的气温低,除了冬小麦其他东西也抗不过那低温,再说现在土层硬邦邦的,连翻地都困难。
夏晓兰一个头两个大,她对种地一窍不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