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芹失笑:“咋不说在大街上捡的。”
114:朱放还钱(4更)
朱放把新大衣穿走不到20分钟,就带着钱出来。
“晓兰,我把衣服钱给你。”
夏晓兰猜他多半是从朋友那里借的,心想他也太急了。
“我之前不知道你要买,咱们是朋友,不好意思赚你钱,就收你100元吧。”
胡永才还收了夏晓兰烟呢,朱放之前给夏晓兰介绍生意是义务帮忙,除去和丁爱珍有不愉快,她是欠了朱放人情。
让奸商完全不赚钱不可能,夏晓兰也不会叫外人知道她大衣的进货价是70元,就给朱放报了100元的卖价。
“晓兰,你这价卖衣服给我,不会亏本?”
得到确切的答复,朱放就有底了。他把从朋友那里借的1000元拿出来,从抽出50元,剩下的一股脑就塞给夏晓兰:
“这里有950元你数数,有100元是衣服钱,剩下的850块是你对象上次掉在饭店里的,今天看见你了,我就一块儿给你。”
夏晓兰莫名其妙。
周诚落饭店的?
朱放怎么认识周诚呢?
她大脑当机了几秒,猛然意识到,是周诚去找朱放了!
朱放也不解释,把钱硬塞给夏晓兰就跑回家属区大院。夏晓兰独自风凌乱,她嘴角抽搐,想也能猜到大体的情况——周诚啥时候去找的朱放,应该是丁爱珍来闹过,周诚离开商都前的事。周诚到底干了啥夏晓兰没亲眼看到,大体猜一猜,不过是财大气粗,拿钱砸了砸朱放呗。
落在黄河饭店850元?
多半是给人家朱放打赏的“小费”。
但凡有点骨气的男人也不会收这个钱,难怪朱放看见她,就把钱给还来。夏晓兰此时心里说不上啥感觉,她皱着眉头,周诚好像和她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刘勇死活不同意她和周诚在一起。
周诚一边能干着倒腾香烟的大买卖,一边又说自己是现役军人。
军人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只怕周诚家里还挺不一般……夏晓兰没想她和周诚家世配不配,她想的是周诚这人太霸道,眼下对她还热乎着,所以在她面前千依百顺的。转头就去找朱放,这种行事风格,夏晓兰不太喜欢。
她又不是无知少女,周诚转变成霸道总裁风她就犯花痴。
两个人在一起除了激情还得看脾性,周诚这脾性,夏晓兰寻思着还真的要考察。
“你这衣服咋卖?”
家属大院里走出来一个年轻女人,夏晓兰压下心里的不舒服,赶紧给人介绍起来:
“140元一件,姐你摸摸,面料多好。”
面料好不好,能骗过其他人,还能骗过国棉厂的女工吗?
小芹已经把朱放那件大衣给摸过了,此时也忍不住再次上手。
“羊绒和羊毛混织的,真是好料子。”
样式也好看,朱放买了件海军蓝,她家老程可以穿黑色。黑色更稳重大方,免得老程单位的领导有看法,小芹打定主意要买的,140元贵是贵,像她这样手脚麻利工龄不短的女工,一个月工资就是好几十块,再加点奖金,给自家男人买件大衣是有钱的。
但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该讲价还得讲,和夏晓兰磨了半天嘴皮子,只少了两块钱,138元一件,小芹好像占了大便宜。
夏晓兰的生意有朱放带头,可算开张了。
她午也没回家吃饭,就在街上买了两个饼吃,挨到下午四点过,统共卖出去三件大衣。
李凤梅也拖着货回来了,没有夏晓兰和她一块儿摆摊,她那边生意也不咋样。不过每卖一件衣服,李凤梅都要给人不厌其烦的强调一遍,过年前服装店就要开张了,欢迎大家去二七路买衣服。
人家问店名,李凤梅就懵了,两家人还没商量过啊!
衣服不用往夏晓兰的住处搬,直接往李凤梅家里抗就行。李凤梅家租的房子在三楼,朱放朋友家却是对面5楼,斜对面隔着十几米楼间距,小芹将对面的距离全收在眼底。
“原来和院里的人是亲戚,怪不得在门口摆摊。老程,衣服穿上咋样,我那一百多块钱没花亏吧!”
怎么不值。
羊绒保暖性好,和羊毛混织,挺括的版型有了,也不太厚,冬天穿着觉得轻便。
朱放赖在程家吃了晚饭,亲眼瞧见夏晓兰离开,他才走。
一下午,他都心神不宁,和老程下几盘棋全输了。
……
李凤梅问服装店叫啥名,夏晓兰也不可能给取个高大上的洋名,符合时代气息,好记上口,这时候各种店都拿姓氏来取名,“某某记”和“某某氏”最常见,比如张翠那家张记小吃店。
刘记?李记?
这名字适合卖吃的,服装店就挺奇怪了,夏晓兰直接说道:
“舅妈,就拿您的名字取呗,‘凤梅服饰’……”
李凤梅不同意,那也不是她一个人的生意啊。
最后两人讲定了,叫“蓝凤凰”。
等涛涛放学,夏晓兰还耐心陪了他一会儿,问他功课难不难。呆到5点,李凤梅留她吃饭也不肯,趁着天没黑小跑着回家。
刘芬已经在家做好了饭。
“回来了?快点洗手吃饭,一会儿还能看看书,明天又要去学校吧?”
于奶奶的房间关着门。
高脚柜上放着一碗炖烂的羊肉,是刘芬硬放在那里的。
于奶奶想不明白,如果说为了二七路的那门面,合同都签了,一年2000块的租金她也收了,刘芬母女的目的该达成了才对。
那为啥刘芬依然要帮她扫街?
于奶奶想,肯定有更大的图谋,她就静静看着,这母女俩早晚要露出真面目。羊肉的香味飘到于奶奶鼻子下,屋子外面夏晓兰和刘芬一边吃饭一边说笑,母女俩热热闹闹的,衬得整个大院都有了生气。
于奶奶下了床,端起碗就吃。
她凭啥不吃,要是不吃好点,咋有精神和奸猾的母女俩斗智斗勇?
第二天一早,夏晓兰带着自己的书坐班车回安庆县了。刘芬照旧帮于奶奶扫了街,正要去榨油厂拉货,于奶奶拦住她,手里拿着钱:
“我一辈子不欠人,吃你一碗羊肉,把钱给你。”
啊?
她还以为房东大娘终于好打交道了,昨晚居然吃了她送的羊肉。
这才是硬邦邦的于奶奶啊!
刘芬没办法只能收了钱。
她是个老实人,脸皮通红,本来是好心送羊肉,现在变成了强行卖羊肉给于奶奶吃。心里不好意思,刘芬又提着扫帚帮于奶奶扫街去了——她是觉得自己有力气,帮点忙不算啥。面对于奶奶时也不仅是同情,人家老太太在商都有那么大的房子,哪里需要她一个农村妇女同情!
刘芬想的挺朴素,既然那门店租了好多年,她们母女俩又租了于奶奶的房子住,短时间内都分不开,同住一个屋檐下就好好相处呗。
115:夏同学亲戚都很极品的(5更)
又到了夏晓兰到学校的时间。
她也没刻意隐瞒自己的行踪,施施然从学校门口那条街上过,可不是要经过张记吗?
张翠望眼欲穿,守株待兔好多天才等到夏晓兰,这些天她精神恍惚,连做吃的时都集不了精神,客人说包子的馅儿不是咸就是淡,张翠干脆把这种活都交给江莲香。
张记小吃店里,手艺最好的还是张翠,她都在县城摆三年小吃摊,最开始做的难吃慢慢也练出来了。
为了店里的生意着想,张翠当老板了还不敢松懈,她弟弟张满福负责揉面,江莲香各种打杂,张翠才是掌握味道的,调料要放多少,菜和肉的比例,张翠经验最丰富……但现在,她的心思都跑到了夏晓兰身上。
原本以为找找孙校长,夏晓兰十拿稳要被开除,哪知东西没少送上门,校长老婆上次还跑来对她们说教一通。
夏晓兰都成好学生了?
还说夏晓兰求学各种不容易,夏家人应该摒弃成见多帮帮她。
张翠气得脑溢血都快犯了!
帮夏晓兰?她疯了还差不多。
心里惦记着这件事,张翠是吃不好睡不香,难道夏晓兰真的能当大学生不成。她让夏长征想办法,夏长征也是冒火,夏晓兰和刘芬连户口都迁走,夏家根本约束不到夏晓兰。夏晓兰既不靠夏家养,更不需要夏家帮忙交学费,夏长征和张翠就没了拿捏的手段。
“让大军出面?”
夏长征摇头,他二弟是不聪明,也没傻成这样。
夏晓兰又不让夏家供,考上大学亲爹说不定也能沾沾光,夏大军虽是个棒槌,却又不是弱智,为啥不让夏晓兰上学——而且大军也管不住夏晓兰,死丫头野着呢。
“石坡子村的张二赖判了无期……”
夏长征很是遗憾,张二赖垂涎夏晓兰很久了,要是让他去学校闹一闹,讲一讲他和夏晓兰的风流韵事,只怕夏晓兰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呆在县一!
除了张二赖,又去哪里找合适的人?
严打的风声还没过去,街上的小商贩都老老实实生怕被人举报,更别说那些敢调戏妇女的臭流氓,一个个都躲起来,生怕被公安捉去凑严打指标。
“要不,问问子毓的意见?”
夏长征两口子原先想自己解决这件事,他们自认不是蠢货,两口子加起来多少岁呢,难道连夏晓兰一个丫头片子都斗不过么。可事情就真的如此发展,从夏子毓离开老家去京城念书,没有了女儿的出谋划策,他们干点啥事儿都不顺畅。
同样是借用孙校长的力,夏子毓当初可没送礼,孙校长主动开口要帮忙。
夏长征送了多少东西到孙家,反被孙校长的老婆给批评教育了一顿。张翠从女儿夏子毓身上学了点本事,到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在夏家装模作样没问题,离开大河村她心机手段就不够看了。
“再等等,你先问问子毓放寒假回不回来。”
一封电报说不清楚事情,夏子毓不亲自回来看一看,哪知道夏晓兰的变化?
张翠一面稳住自己,一面也不枉撩拨夏红霞。夏红霞现在整天将县一门口盯得死紧,终于瞧见夏晓兰身影,夏红霞赶紧打小报:
“大伯娘,她来学校了!”
那抱着书的,就是夏晓兰。
穿得半新不旧,人却不一样了,没有过去那种和夏红霞不相上下的蠢劲儿,人变沉稳很多。轻浮和急躁消失不见,还原了夏晓兰百分百的美貌。
这丫头长得太好看了。
张翠的眼底闪过阴郁,别管长辈们喜不喜欢,男人们喜欢狐狸精是不争事实。
夏子毓在警惕着夏晓兰把王建华的心勾过去,这种态度也感染了张翠,要是夏晓兰再考上大学,王建华会不会就回心转意了?
张翠把身上的围裙扯下来,“红霞你呆在店里好好帮忙,我去和晓兰说几句话。”
小贱人到底是啥想法,张翠要亲自会一会。
……
“晓兰来了?”
县一的门卫老赵拿人手短,再加上夏晓兰对他一直客客气气的,投桃报李,他对夏晓兰也挺热情。
老赵很关心的告诉夏晓兰,她那个堂妹一直在校门口打转,看上去还想堵她。
夏晓兰心领会神,把自己顺手揣兜里“彩蝶”塞了一包给门卫,老赵压低了声音:“我上次看见孙校长的老婆都到张记吃饭了。”
夏晓兰眼神闪了闪,“这附近只有张记一家店。”
老赵说这话不是无的放矢,小看谁也别小看一个单位的门卫。每天有谁进进出出,门卫全看在眼里,侦查和八卦的能力并列一流,他说孙校长老婆到张记吃饭,暗示夏晓兰张记和孙校长有关系。
原来是走孙校长的门路。
夏晓兰心有数,难怪孙校长上次亲自见她……不过看在她考试成绩上,当校长的不说喜欢她,至少不会把厌恶摆在脸上。夏晓兰抱紧怀里的书,成绩才是护身符,自己的实力过硬,一点点八婆嘴里的流言岂能伤她?
“晓兰,真的是你?”
夏晓兰一只脚还没迈进学校,身后就响起惊喜的声音。
她都不用转头,夏家极品多,张翠不是棒槌,她是戏精——全世界都欠张翠一个小金人,夏晓兰却不想惯着她。她直接当没听见,几步就跑进了学校。
张翠准备了好多话,全部落了空,夏晓兰咋不按照套路来呢?
“那是我侄女……怪可怜的。”
在门口老赵的注视下,张翠不肯崩人设,满脸都是对夏晓兰的担心。
老赵盯了她半晌,想到兜里的彩蝶烟,赞同点头:
“是挺可怜的,想安静念个书都不行,之前有人说是她堂妹,其实跑来说人家坏话,你又是夏同学的哪个亲戚呀?”
张翠的脸色又红又紫。
县一在哪里请的门卫,真是太讨厌了!
如果子毓在,一定能把这臭门卫赶跑。张翠咬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就守着,夏晓兰总要从学校出来的。
116:夏子毓的靠山(6更)
夏晓兰每次来学校都行色匆匆。
和各科老师讨论下难题,领领卷子,参加一下学校的测试,这就是每次到县一的流程。但这次好像有点不同,老师们面对她时更和颜悦色了,在讲题的间隙,恰好是课间,不知道谁先看到了夏晓兰,竟有好几个学生好像特意经过办公室的窗口,和夏晓兰打招呼:
“夏同学,你又来学校了?”
“夏同学,我这里有一些笔记,你要不要?”
“夏同学……”
夏晓兰一头雾水。
这些人,她一个都不认识啊。
老汪哈哈笑,点醒她:“都是3班的学生,你和他们不熟吧?不过大家都感谢你找卷子来。”
夏晓兰这次又搞来了一批试卷。
县一的应考生又有试卷要做,却没有人抱怨。这年头有卷子做就要谢天谢地,没有人会抱怨试卷太多,没有人叫嚣着要给学生减负。没有这些试卷,没有一次次的刷题,他们要咋和全国的考生竞争?
夏晓兰觉得出乎意料,“就为点卷子?”
“那可不仅是点卷子。”
老汪脸色严肃,每一分都是考上的前途,像夏晓兰这样无私分享的人并不多,将心比心,才有学生要主动借笔记给夏晓兰。她觉得自己就是随心所欲把收集到的习题卷交给了学校,却不知自己是往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荡起的涟漪,抚平了应考生之间的躁动。
每个人擅长的科目不一样,学习方法是宝典秘籍,要是能相互交流下,整个县一的成绩都会提高吧?
夏晓兰没意识到自己干了件影响力多大的事,等她走出办公室,遇见了等在那里的陈庆。
“晓兰,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下。”
夏晓兰家搬去了商都,陈庆回七井村也没啥意思,能和夏晓兰见面的机会只有等她来学校,这倒让陈庆把少年慕艾的心思控制住,暂时专心在学业上。
不过和夏晓兰近距离相处,陈庆还是会偷偷脸红。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正常:“……我可不可以,把你给的学习方法,告诉班里的同学?”
夏晓兰教的方法太有效了。
短短时间内,陈庆的英语词汇量大涨。
他的英语成绩在几次小测试里都有提高,就像夏晓兰说的,积累的词汇够多,试卷上的题他能看懂了,选择题总算不是全靠蒙。
陈庆靠自己考,已经能考40分左右,离英语的及格线60分还差着距离,但英语能及格的考生在全国占得比例
117:给敌人培养竞争对手(7更)
盖浇饭还没流行起来。
夏晓兰后知后觉意识到这点,不仅是黄婶觉得陌生,商都也没有专门卖盖浇饭的店。
为了收拾张翠一家,夏晓兰也是拼了。她自己厨艺一般,却“见多识广”,全国哪个地方的快餐她没吃过?她上午也没去摆摊,早早跑去菜市场买了一堆原材料,还顺道让李凤梅午来吃饭。
回家洗洗切切,又煮了一大锅米饭。
刀工一般,不赶时间还能把胡萝卜切匀称,她用洋葱和胡萝卜烧羊肉。
土豆炖牛肉,还有夏晓兰自己喜欢的黄豆焖猪脚。
香料的味儿和肉味混合到一起,香味都飘过墙头,引得左邻右舍的人馋虫大动。
于奶奶家的伙食也太好了!
扫大街和干个体户的人,能吃这么好?
李凤梅走到门口就觉得香,黄婶一路打听着地址找到于家,闻着香味就精神一震。
“大姐,你就是晓兰的客人吧?”
李凤梅正和黄婶说话,叮铃铃一阵响,刘芬上午也收工了。
黄婶却见过刘芬,那这里果然就是夏晓兰家。三个人一起进门,夏晓兰早就准备好了。她把米饭盛在小碗里压瓷实,再倒扣在盘子里,随手在米饭团上撒点黑芝麻,卖相顿时提升了档次。
“快坐快坐,都来尝尝味儿。”
一个盘,一团饭,一个勺,再舀着烧好的菜“盖浇”在饭上,三个人都食指大动。
这不就是把菜浇在米饭上么。
谁家里不剩菜,大家都这样吃过,菜汤拌着米饭就能糊弄一顿。但有好好的菜不吃要浇米饭上,这种吃法黄婶不了解。
这样能赚钱?
她将信将疑,学夏晓兰那样拿起勺子把浸泡着汤汁的米饭往嘴里送。香料和羊肉味儿,吃了一口又忍不住吃第二口,很快就将一盘子饭吃完了。盘子干干净净的,最后的汤汁都被拌入米饭,一点也没浪费。
夏晓兰又叫黄婶尝别的口味。
大家食量都不小,不管是胡萝卜烧羊肉,土豆牛肉,还是黄豆猪脚都轮番尝了一遍。
黄婶好像明白了啥,却把心里的话组织不成句,夏晓兰也没卖关子。
“这一盘盖浇饭连饭带菜卖5毛钱有没有人吃?”
黄婶先是点头又摇头,“吃当然有人吃,可羊肉、牛肉多少钱一斤啊,卖5毛还不亏……”
一个“死”字含在嘴里打转,黄婶猛然想到,刚才就着汤汁就把饭吃完,其实根本没几块肉,那种自己吃了很多肉的饱腹感是哪里来的?
只有几块肉,卖几毛钱一盘也不会亏。
见黄婶有点明白了,夏晓兰直接说道:“除了这些炖烧类的菜,炒菜也能拿来做盖浇饭,盖浇饭可以,盖浇面也行,一个做法,却有千变万化的口味。”
夏晓兰负责说,黄婶负责点头。
就连李凤梅和刘芬都听得入神。听起来开小吃店也不难啊,这样的生意为啥要交给外人,留给自家人不好吗?
夏晓兰一开始也是这打算。
现在却嫌小吃店太累,她瞧不上这门生意了,纯粹就是给张翠的店找事儿。给黄婶培训了两小时,后者离开时信心满满。
“婶子这店开起来,一定要好好谢你!”
黄婶满口夸夏晓兰,也不晓得别人家这闺女咋养的,聪明又招人喜欢。
黄婶走了,看着刘芬和李凤梅都不解,夏晓兰才把情况解释一番。她不愿意刘芬再想起夏家那些讨厌鬼,在县一门口遇到夏红霞的事并没提。现在夏晓兰把张记小吃店的事儿一起讲明白,刘芬听得都害怕——夏家那些人咋就那么阴魂不散啊,安庆县那么大,他们要把店开在县一门口。
会不会影响晓兰上学?
夏红霞喜欢和晓兰比较,晓兰有的她没有就会眼红,说不定就要跑到学校乱说话。
刘芬额头上都急出了汗珠。
都搬到商都市里来住了,原来的坏名声还会影响到晓兰吗?还有周诚,小伙子远在京城还不晓得,要是听到风声,介意晓兰以前的名声该咋办呢!
刘芬是个没主见的性格,遇到事只会自己愁,现在已经手脚发麻了。
倒是李凤梅要比她强,吃惊归吃惊,却知道夏晓兰不会无端说这些。
她慢慢回过神来,“……所以你教黄嫂子做啥盖浇饭,还鼓励黄嫂子在张记小吃对面开价新店?”
李凤梅又惊又喜,只觉得痛快极了。
要是“蓝凤凰”生意正好,有人在旁边也开了家服装店,只怕她都会愁得睡不着觉,整天都担心被别人抢走生意,哪有心思去管其他事——夏家那些不要脸的,就该用这样的手段收拾!
李凤梅把夏家人都拎出来骂个遍,从夏老太到夏子毓,男女老少都没放过。
“黄嫂子这店一定要生意兴隆,让张翠那娘们儿没工夫冲着晓兰使坏,你怕啥,谁敢欺负我家涛涛,我非得把脸给她抓花,难道你不敢收拾张翠?”
刘芬重重点头。
从夏大军被压着离婚的事,刘芬也看出了门道。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欺软怕硬,她受点气没啥,晓兰的学业和未来不能耽误,张翠要是使坏,她岂止是揍人,拿刀捅人的心都有!
“妈,舅妈,你们也别太紧张,夏家那边不算啥事,咱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
夏晓兰把剩下的饭菜收拾,顺道拐了弯儿跑到二七路那边,刘勇带着几个工人正在忙活。门店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原本的吊顶也拆掉,展示柜也抬了出来。
这边是一起开工的,木匠和泥瓦工都不耽误,等吊顶、墙和地上的转贴好了,木工做的各种架子也差不多结束,会大大缩短了装修的工期。
刘勇见夏晓兰来送饭,咧嘴笑,转而又皱眉。
“晓兰,你说的小射灯还能买到,水晶吊灯可不好找。”
夏晓兰一开始想装原木风,后来一想,她喜欢极简主义的装修风格,83年的顾客们不见得会喜欢。80年代的国人,已经见惯了简朴风,欧式装修风格才能震住人。
木地板换成了现在饭店大堂才会用的瓷砖,吊顶用实木的,落地展示架都用欧式的铁艺,这几点装修建材差点没逼死刘勇,在商都跑断腿才凑齐。
吊顶和墙面还要做浮雕纹,刘勇找来的工人都不会这活儿,他自己在拼命琢磨。
这些问题都能慢慢解决,水晶吊灯刘勇是真没买到,要没有这盏灯,欧式风格也不突出呀。
装修风格一改,预算肯定要超的,木匠的活儿变多,地上贴的瓷砖是仿微晶石的瓷砖,那光泽不是一般小白瓷能比的,价钱也贵,贴在地上每一片都是钱。
原本预计6000元能搞定装修,现在能超出一倍去。
“舅舅您别急,先让工人们吃饭,水晶吊灯我想想办法,下次进货看看能不能从羊城买回来。”
装修超预算这事儿很正常,一次性投入大,却能保证几年都不会过时。
夏晓兰把卖水晶吊灯的事记在心里,依旧去铁路局家属区外面摆摊。
她有刘勇家的钥匙,还没把货搬出来,就见前天买过大衣的年轻女人在外张望:
“我还以为你今天不出摊了呢,妹子,比我前天买的小个码,要海军蓝有货没?”
118:两种恋爱方式(8更)
一共就卖过三件衣服,夏晓兰对大衣的尺码了然于心。
“有货的,姐你还要一件?”
年轻女人就是小芹。
老程穿着大衣上班显摆一圈,局里好几个年轻人都想买,结果夏晓兰昨天没摆摊,今天上午也没来,想直接问问住在这里的人吧,刘勇监督装修,李凤梅早上出去卖货连午饭都没回来吃,房门紧锁找不到人,小芹心里就有点慌。
她不是帮丈夫的同事买,而是想给自己弟弟买一件。
她弟弟也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最近在相看对象,这大衣显得人特别精神,朱放穿着好看,她家男人穿着不错,她弟弟也不矮,小芹琢磨着上身效果也会不错。
“有海军蓝的小码,就再给我拿一件。”
有生意自己找上门来,夏晓兰顿时有精神:
“您都是回头客了,我还是按昨天那价给您。”
小芹迟疑:“不能再少点?”
天下的奸商哪个不是生了一双毒辣的眼睛,特别是卖衣服这种事,你早早表现出来喜欢,奸商咋会让步?夏晓兰万分诚恳,“真不能再少,别的人我都卖140元的。”
小芹也问过朱放,朱放怕影响夏晓兰生意,咬死了说自己140元买的。
小芹花138元买,看上去只少了2块,到底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
小芹付了钱,直接提着大衣回娘家去了,国棉厂的女工是三班倒,上班时间并不固定,正常的单位这时候还没下班呢。
夏晓兰的生意就是下班时候好起来的。
铁路局的职工有钱,列车员们个子高还帅气,夏晓兰的想法没错,这样款式的大衣,简直是替这些人量身定制的。
比他们的制服更时髦,高档货,任何场合都不掉档次。
2030岁的人比较喜欢,年纪再小的嫌它太正经,年纪再大的又觉得不太稳重。
树挪死,人挪活,换了一个有潜在消费群体的地方,夏晓兰积压的男款大衣陆续出手。在这过程,她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影响,虽然商都不比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步子要慢点,到底还是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在学着花钱,穿着打扮,在接受新时髦。
再去羊城前,夏晓兰给周诚回了一封信。
这次她提前有准备,商都这边黄牛肉比较有名,卤牛肉放不久,夏晓兰买来牛肉后就在小炉子上烘干,加工成卤香味儿的牛肉干,才给周诚寄过去。
牛皮纸一层层把肉干裹紧,朱放给的870元塞在信封里,一块儿放在了包裹。
猜来猜去,两个人反而生了嫌隙,夏晓兰干脆直接在信里问周诚事情的始末。
她在信里强调了喜欢平等、尊重的关系,也不晓得周诚会做啥反应?
……
夏晓兰往京城寄的包裹还没离开商都范围,京城师范学院,夏子毓又收到了家里的电报。
问她寒假回不回去?
夏子毓捏着电报发笑,大河村穷,安庆县穷,就算豫南省的省会商都,那能和京城比吗?好不容易跳出了贫穷的乡下,夏子毓对家乡没有留恋,她打从心底认为自己该留在大城市。
师范学院的宿舍环境并不算多好,几个人挤上下铺。
但这样的宿舍,却能把大河村夏家甩出老远,哪怕她在夏家足够受宠,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可那昏暗的环境,永远都扫不干净灰尘的泥巴地……在院子里走一走都要小心踩鸡屎,那种穷乡下回去干嘛。
可她还真的要回去一趟。
一个学期,除了最初带来学校的钱,途家里面就给她打过一次钱。
夏子毓也没把钱花自己身上,王建华的家人在农场条件艰苦,她把钱都贴了去,王建华父母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