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冷风呼啦啦吹,三面围着油布,风也会从临街的那一面往里面灌进来。李凤梅跟着夏晓兰学卖货,两人都穿了件鸭绒服,蓬松又暖和,要是能把膝盖也遮住,李凤梅发誓她整个冬天都舍不得脱下这件衣服。

    “太暖和了!”

    是啊,太暖和了。

    商都的冬天真的来了,忽然的降温搞得大家措手不及。和土气棉衣以及军大衣比起来,夏晓兰摊子上的防寒服和鸭绒服颜色鲜亮,在一片军大衣里和深色棉袄,亮眼的红、黄色牢牢吸引着行人的眼球。

    雨夹雪的天气一直没停,夏晓兰她们上午摆好摊位,午就开张了。

    48块钱一件,卖出了一件红蓝相间的男款防寒服。

    卖衣服的男人两小时内跑了三趟才最终付款,他可能跑去百货大楼问过价,夏晓兰也问过价,差不多的衣服要58元,显然她的售价更有竞争力。

    这一开张,就像打开了某个宝盒。

    不管谁来问价,夏晓兰就让对方试穿一下衣服,在夹着雨点和雪粒的寒风里,穿上这样的衣服真是舍不得脱啊……是挺贵的,不过比起商店要便宜十来块,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10块,都够一个月生活费了。

 105:夏同学品德高尚(3更)

    夏晓兰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在急剧降温的商都艰难打开了市场。

    她和李凤梅把剩下的衣服销售一空,口碑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等着要买鸭绒服的人就要动手抢夏晓兰两人身上穿着的样衣,开玩笑,这天气把身上的衣服卖了能冻死人。夏晓兰这钱串子都不肯卖,李凤梅够狠,从家里面把棉袄抱来,让买衣服的人等着,真的把穿在身上热乎乎的鸭绒服卖了出去。

    得,舅妈都卖了,当外甥女的敢不卖?

    连打版的样衣都卖掉,再来的人拿着钱都买不到货。

    “最快也要三天,你说先给订金?”

    这些人啥胆子啊,敢给路边摊的个体户交订金?虽然只给5块、10块的,夏晓兰连个固定店面都没有,这些人真是心大。

    她居然陆陆续续收了有十几个人的订金,夏晓兰只能每个人写个订金收据,又把于奶奶家地址留下。

    她的摊位

 106:开司米大衣?(4更)

    县一的考生苦哈哈做着夏晓兰买的密卷,她自己已经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天气恶劣,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刘芬暂时停止了倒卖油渣的生意。

    于奶奶的工作却不能停,生病住院已经让其他人代班好几天,她出院了又拿起扫帚搞卫生。医生说糖尿病不能太累,大冷天的一个老太太还要去扫街,刘芬怪不落忍。

    她提前出门儿把于奶奶负责的街道给打扫了,于奶奶就无活可干。

    拿着扫帚出去一圈儿,于奶奶正好撞上还没来得及回来的离开作案现场的刘芬。于奶奶没理她,这人好像从来不懂得感谢别人……第二天,天气仍然没有变好,刘芬照旧帮于奶奶扫街。也就她这样忍辱负重的老黄牛性格才能和于奶奶相处,于奶奶虽然性格不好,到底和撒泼骂人的夏老太有差距。

    夏老太要不是把夏晓兰欺负狠了,刘芬连那样的刁毒的老婆子都能继续忍。

    于奶奶只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刘芬有啥不能接受的?

    邻居们看在眼里,难免会私下里议论。于奶奶这一住院,她的糖尿病就瞒不住了,她是把左邻右舍都得罪光了的,都等着看老太婆啥时候倒霉。一个人守着5间大房,其他人家却住房紧张,谁能喜欢于奶奶?

    哪知道忽然又钻出一门远亲!

    夏晓兰母女搬进于家,不知道惹来多少议论。

    刘芬和夏晓兰的性格都不讨厌,和于奶奶完全不同,甚至有人觉得于奶奶运气也太好了,把人都得罪光了还有远亲来照顾——

    “想要她家的房子吧?”

    “于家又没人,等于老太一走,房子肯定要收回的。”

    “屁都分不到,白忙一场!”

    “不过那母女俩脾气也够好的,还能和于老太住一起。”

    “听说人不行了,是被母女俩给送去医院的……”

    这些议论并不避讳着于奶奶。

    她听到之后沉默,又费力挺直了瘦瘦的脊背。她不能垮啊,也不能死,死了之后于家其他人就找不到家了。夏晓兰是聪明人,于奶奶和她能保持恰当的距离,偏偏对着刘芬这个只干事儿不说话讨巧的傻

 107:齐头并进(5更)

    夏晓兰语气笃定,陈锡良像被踩尾巴的猫:

    “搞咩……你摸摸,你来摸摸面料啦!”

    陈锡良一着急,连羊城话都冒出来了。他的普通话在羊城人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依然有口音。夏晓兰咋看他的样子也像心虚,陈锡良带着几分急切将大衣取下来塞到她手里,夏晓兰用手搓了搓。

    “还真是好料子。”

    陈锡良也不全是说假话,以夏晓兰两辈子的经验来看,应该是羊绒和羊毛混织的面料——也不晓得是哪个小厂的技术不过关,居然这样浪费羊绒!

    还没等陈锡良高兴,夏晓兰就皱眉:“好料子也不是开司米,一件发80元太贵了,我拿回去根本卖不动,你说个实在价。”

    陈锡良只觉得见了鬼。夏晓兰第一次来拿货时穿得多土啊,一看就是个乡下丫头,摸过真正的羊绒制品吗,居然就一口咬定这大衣不是开司米面料。

    一个想把衣服推销出去,一个其实也想买,讨价还价,最终把批发价砍到了70元。

    陈锡良肉痛的表情像死了老娘,论演技夏晓兰觉得自己不如这个年轻的奸商有天赋,全靠经验一点点和陈锡良磨价,少于70元他再不肯让步,夏晓兰才同意。

    这大衣是两个色,黑色和藏青色,藏青色是后世的叫法,现在人们习惯叫它“海军蓝”。

    夏晓兰每个色都拿了10件,配齐了尺码。陈锡良这个款式很不好卖,巴不得把货都甩脱手,夏晓兰却是大胆带着谨慎,不肯多进货。反正她已经有了压货的心理准备,拿回去可能一时没那么快卖掉,不仅是款式挑人,这同时也是她批发过单价最贵的商品,零售价怎么也要在140元左右,是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

    陈锡良还以为夏晓兰的防寒服积货了,夏晓兰却转头又要了30件防寒服和30件鸭绒服。

    防寒服男款的要的多,鸭绒服则相反。

    就这三样货,已经将近2900元。除去货物托运费和她自己的回程车票,她可以支配的货款只剩下1800元。夏晓兰直接舍弃了毛衣,再别致的款式都不要。她只要女款毛呢大衣和裤子,围巾、手套之类的零碎配件也不进,皮鞋赚的钱不多,她懒得带尺码。

    货品种类从少变多,又从多精简到少,本来就是试探市场反应的结果。做生意哪能一成不变,随时都要调整,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好吧,在商都搞服装生意本来也是种挑战。

    一眨眼,12月就到了。

    夏晓兰坐在火车上,迟疑着自己要不要途下车……正如她之前想的,应该去上辈子的老家看一看。第一次是周诚说要在羊城汇合,第二次干脆就是有周诚陪着南下,第三次则是和刘芬一起,好像哪次都不方便途下车。

    那这次呢,自己一个人。

    不,她还带着许多货,将近5000块的货啊,要是不能一起到商都站,这些日子以来的辛苦万一打了水漂呢?

    夏晓兰用这个理由把自己说服了。

    近乡情怯,她既怕在这个时空里看不见“夏晓兰”,看见了又觉得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还是她现在实力不够强,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纠结。

    哐当、哐当、哐当。

    火车开过了途的那个站。

    夏晓兰第四次带着货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回到商都。

    刘芬和李凤梅早估摸着时间等在火车站,商都这几天的天气还是很糟糕,站台上寒风肆虐,李凤梅和刘芬都穿着笨重的旧袄子,她们倒腾着服装生意,却连一件轻巧蓬松的鸭绒服都舍不得自己穿。

    想穿也没有,上次拿的货都卖掉了。

    火车慢慢在站台挺稳,李凤梅心火热:

    “就是这辆车吧?赶紧的,找找晓兰!”

    越是冷,生意越是好,李凤梅陪夏晓兰摆过一次摊才知道,原来商都有这么多的“有钱人”。农村人除了买盐买种子、化肥,再一个家里孩子交学费才舍得花钱,有个头痛脑热都情愿硬抗。做新衣服要花钱,从前卖布还要布票,攒点布票不容易,一年也攒不够从头到脚做一身衣裳的布票……刘勇哪怕把合伙的本钱退出来的5000元都交给李凤梅保管,她也舍不得花100块买件毛呢大衣!

    城里人就舍得啊,他们每个月都有工资拿,就算烧锅炉这样的工作也没土里刨食的农民辛苦,平时用钱也精打细算,不过各种单位效益不一样,有的工资一月才三十多块,有的工资能有七十,效益特别好的单位,工资加上七七八八的奖金,一个月拿一两百的也有。

    两口子都是双职工的,家里负担还不重的那种,想买件上百元的呢大衣,攒两个月钱也就买了。好的衣服是撑面子的重要行头,就像新自行车,像手腕上的梅花表……大家都有的东西,那自己也要尽量要有。

    李凤梅就算现在干起了个体户,在花钱方面还是保守派。

    刘芬更不用说,女儿都长到18岁了,她一共摸到过多少次钱?

    就算现在她自己能赚钱,从前泡在苦水里那么多年,钱这东西要到用的时候才恨少,哪能嫌钱攒的多?她要有钱,当初夏晓兰撞墙自杀,也不必跪在地上求夏老太送夏晓兰去医院了。

    刘芬比李凤梅更抠,她攒下的钱不是自己用,要全部给夏晓兰。

    晓兰当然和她不一样,钱在晓兰手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刘芬反正舍不得花一毛在自己身上,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抹在手上都让她心疼,但夏晓兰要吃肉吃细粮,刘芬一句重话都没说过。

    两个农村土包子感叹商都人有钱,一边努力张望,终于在涌动的人头瞧见了夏晓兰的身影。

    “晓兰!”

    “那是晓兰!”

    ……

    夏晓兰拿了大批的货回商都,却是家里面两个女人来接站。

    刘勇今天被副厂长家的事儿给耽误了,老爷子摔坏了腿要去医院复查看看骨头的愈合情况,刘勇帮忙把人给背下楼,把毛褥子围在老人腿上,请来帮忙的亲戚负责推老爷子去医院,刘勇则又跑上楼帮忙揉面。

    今天老两口那当副厂长的儿子要回父母家吃饭,老太太早上就去买肉剁馅儿一通忙,刘勇没做饭的手艺,他有力气呢,就负责揉面呗。

    其实他背上的伤还没好全,不过愣是被叫这家人看出来半点,搬米抗煤球,刘勇是任劳任怨。

    天下的老太太哪能个个都是于奶奶,人心都是手长得,这家老太太也觉得该替刘勇干点事儿。两人包好了饺子,老太太就给刘勇打包票:

    “待会儿你别说话,都看我的。”

    刘勇心一喜,脸上的表情挺不安,“您瞧着这多不好意思……”

    老太太数着圆滚滚的饺子,“有啥不好意思,总会让你心想事成。”

    谁心里没数啊,刘勇不沾亲带故,又不拿家里的工资,整天往家里跑前跑后。干的事儿反正比她那副厂长儿子贴心可靠,就算是有所求,人也没瞒着。农村进城讨生活的老实人,能帮上的忙,就给解决了。老太太还想不到利益啥的,人与人嘛讲究的是互相帮助。

    她就是看刘勇顺眼!

 108:租房进展(6更)

    国棉三厂正处于最辉煌的时期,工人上万,年利润有两三千万,还是商都市国企出口创汇的大户。

    这样一个厂,副厂长有多忙可想而知。

    袁洪刚每天都脚不沾地,厂里的工人一直是三班倒,他这个当副厂长的也不可能太闲。前些日子他亲爹把脚摔了,袁洪刚除了去过医院一次,后来只上门来看过一次,这是第二次。

    上次他就瞧见刘勇了,对刘勇的行为吧他谈不上喜欢,可人家真心实意来帮忙,袁洪刚当儿子的不能伺候受伤的老父亲尽孝,也不可能说把刘勇给赶走吧?

    刘勇可是帮着做了他这个当儿子都没做到的事,袁洪刚怕他将来会提一些让人为难的要求,看见刘勇就有点心虚。

    也就现在的单位领导,大多数是真清廉,一心为厂子考虑,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思想。

    要换了后世,像国棉三厂这样大的国企,袁副厂长亲爹摔断了腿,还怕请不到人照顾吗?只怕不被看重的下属,还抢不到这个活儿呢。现在是真没人能想到这里,袁副厂长还管着厂里职工分房的事,因为很难做到人人满意,他经常被厂里的工人骂得狗血淋头。

    他这人身上瘦脸却圆圆的,工人们私下里叫他“袁大头”。

    袁洪刚不知道吗?

    他心知肚明!

    可有啥办法,有些工人从国棉三厂50年代建厂就来了,资格比他还老,他遇到胡搅蛮缠的也只能捏着鼻子绕道走。那些工人也够牛逼的,根本不怕厂子里开除他们,国棉三厂的效益好,工人们能挺直腰杆从袁洪刚面前走过去,为了生产大事,袁洪刚还得反过来哄他们。

    明明手握大权,偏偏没有用武之地,既要忙工作,又要受老婆和老娘的夹板气,亲爹受伤了都不能伺候尽孝……处在如此境地的袁副厂长,面对刘勇这自来熟的,无微不至的献殷勤,他能咋办?

    他一点都没有老子就这么牛逼,你拍马屁是应该的怡然自得,袁副厂长他惶恐啊!

    好不容易抽空回家一趟,得,老爷子去医院复查了他又没赶上。

    老太太倒是给他包了猪肉饺子,袁洪刚吃的满嘴流油,筷子还没搁下,老太太就发话了:

    “饺子好吃吧?今天这面还是小刘揉的,他手上的劲儿比你没用的老娘大……你吃着小刘揉的饺子,人家又替你尽孝照顾你亲爹,咋就这么心安理得没个说法?!”

    老太太嘴里的小刘在旁边连连摆手,嘴里念叨着应该的。

    老太太对袁洪刚没好气:“你不能欺负人家小刘老实人啊!”

    不知道内情的人见了这一幕,只怕以为袁洪刚是捡来的,“小刘”才是老太太的亲儿子。

    “刘勇同志,你坐下说,咱俩好好谈一谈。”

    袁洪刚也觉得人情越欠越多,他要用啥还?刘勇有啥事赶紧说,不损害厂子利益的话,他能帮就帮呗。

    袁洪刚听说刘勇是农村来的,还以为是安排子侄辈进厂之类的事,国棉三厂效益好,建厂之初的第一批工人也上了年纪,家里的孩子长大了想进厂工作都要排队,国棉三厂根本不缺工人。

    厂里有些人才四十多岁,为了给接班的后代腾出进厂名额,还得提前办理退休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刘勇要是想求他帮忙进厂,袁洪刚觉得难办,却也要硬着头皮试着解决。厂里新招人都是工厂子弟,要不也是城镇户口,农村户口的确不好办……特别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厂子那些闹着要分房的工人们盯的死紧死紧。

    “袁厂长,事情是这样的,您看我不是进城讨生活嘛,没技术也没户口,找工作不好找,就寻思着想干个体户。天冷了,在街上摆摊越来越不方便,也想把规模扩大点,好让家里的亲戚也有个事做,就想开个店……听说二七路45号那三间空着的门面是国棉厂的房子,就像让您帮帮忙,看看厂里是不是能同意租给我开个店。”

    二七路那栋小楼?

    袁洪刚印象可深了。

    这房子扯来扯去的,都空着一年多了。原本国棉三厂在那里搞了个展售门店,是把厂子里生产的纺织品摆在那里卖,其实是上一个厂子搞得门面功夫,三厂生产的东西有多少市场能吞多少,还要出口,哪有闲情搞那点零售业务。

    后来又说那房子是私人的,国家打算还给原主人,那个小楼孤零零耸立在那里,想分房吧个个都打破头要争,人人都觉得那是个独栋小楼,不肯退让一步,厂里面被搞烦了,干脆把那房子暂时闲置……这都一年多了,刘勇不提,袁洪刚自己都快忘了。

    私人从单位手里租房子做生意袁洪刚听说过,那些动作快的个体户都开业了。

    袁洪刚琢磨着这件事能不能办成,随口问道:“你准备做啥生意?”

    “卖服装。”

    刘勇也没隐瞒,袁洪刚心想,在商都市卖衣服?

    大小服装厂遍地开花,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衣服,不过想要把生意做好竞争也大。他本来想提点刘勇两句,又怕刘勇误会,不由沉默起来。

    老太太催他,“这事儿不能办?反正也白空着,厂里又不让工人去住,你就管着这摊事,做主租给小刘不就行了!”

    袁洪刚摇头,“妈,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我是可以代替厂子里拍板,但这房子的产权存在争议……这房子到底归谁,现在还没掰扯清楚。”

    袁洪刚为难,刘勇也看出来事情不好办,不过他知道袁洪刚是同意要帮忙。房子产权纠纷的事刘勇不懂,他就知道城里面的房子都是国家的,是像国棉厂这种单位的。国棉厂说给谁开店,那就给谁开店,直接来找袁副厂长的路子是对的。

    袁副厂长松口了,其他事儿都好办。

    刘勇这边算是在三厂领导面前挂了个号。

    店面是挨着的三间,只租一间这种事从一开始夏晓兰就没考虑过,要是别人看服装店生意好在她旁边给开一间,那才叫怄火。

    要租就把三间都租下来。

    等袁洪刚老父亲从医院复查回来,刘勇又把人给背上楼。袁洪刚真是忙,来吃盘饺子和刘勇聊半小时就离开了

    刘勇再见到夏晓兰时,就告诉她租房子的事有了五成把握。

    “袁厂长挺好说话的,不是那种难相处的干部,二七路45号那三间铺子,我们多半能租下来。”

    刘勇说这话时,李凤梅去学校接孩子去了,夏晓兰和刘芬在屋檐下理货,雨雪停了,于奶奶又拿着她的大扫帚出门去,刘芬整理着衣服,不时张望着门口方向。

    于奶奶慢吞吞提着扫帚回来,刘芬又帮她把街给扫了,于奶奶这几天的活儿都轻松的很。

    听到刘勇说二七路45号,于奶奶脚步一顿。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原来这就是原因。

 109:媳妇寄得,甜!(7更)

    从商都到京城,坐火车只要十来个小时。

    夏晓兰寄到京城的包裹,通过邮局寄送,却足足等了9天才送到周诚的手里。

    这要是后世的快递,超过三天催件的电话就能打爆,还多亏了商都和京城都是铁路交通发达的城市,要往偏远的穷乡僻壤寄个包裹,可能要一两个月才收到。

    “报告!”

    通信员给周诚敬个礼,“营长,有您的包裹。”

    训练休息时间,众多眼睛齐刷刷看来。

    真的是很大很重的一个包裹,周诚拿到手上就感觉到了那重量。因为周阎王休假回来后脾气明显变好,就有兵大着胆子起哄:“营长,家里面又给寄好东西了啊?”

    周诚是个很大方的人,下面的人都猜他家条件不错,而且家人是很惦记他的,周诚经常能收到各种包裹。他也不吝啬,别管吃的用的,都会拿出来分一分。部队的伙食标准要看具体情况,周诚所在的驻地吃的不好不坏,菜里能见到几片大肥肉,当兵的要高强度训练,饿的非常快。

    周诚母亲心疼他,每隔十天半月就往部队寄吃的,周父说过许多次不许搞特殊化,周母坚持不改。周诚收到包裹,通常都拿出来分给下面的兵了。

    他是有不少私房钱,但也不可能把奢侈的作风带到部队里。

    其他营长怎么过,周诚就怎么过,吃穿用度上尽量不引人瞩目。

    这次的包裹不是周母寄的,一看见是豫南省的地址,周诚就知道是夏晓兰。

    要不咋说有了媳妇儿忘了娘呢,他妈给他寄那么多东西,周诚随手就给人了也不心疼,夏晓兰第一次给他寄东西,周诚都舍不得拆开给别人看!

    他抱着包裹就走,“我媳妇儿寄来的,可不能分你们。”

    哈哈,周营长又开玩笑,他那么大方的人……等等,营长有媳妇儿了?

    周诚有对象了。

    这消息在团里传的老快,一向嫉妒周诚的老方差点把拳头都捏碎。

    “他才20岁,找啥对象啊?”

    他这个30岁的,不还单身吗?

    找了老婆,就会分心,在女人身上浪费的时间多了,干事业的激情会不会被拖累?

    老方暗暗握紧拳头,20岁的周诚都找到了对象,他或许不该拒绝那些相亲。上次团长不还说要给介绍个女同志,老方当时给拒绝了,现在只想抽自己大嘴巴子。

    老方忽然意识到,他要是再不找老婆,以后自己儿子也要落后周诚的崽。

    “团长,您上次说的女同志……”

    “滚,人家已经结婚一年,孩子马上都要生了!”

    团长把老方赶出去,老方不服。

    还是得怪周诚,才20岁就找啥对象?

    ……

    周诚提着重重的包裹回到宿舍。

    当兵的挤集体宿舍,当干部的却有单人房间,周诚的级别也到了,不可能还叫他和其他人合住。

    他拆开包裹,发现夏晓兰寄得东西还挺多。

    羊剪毛的背心可以穿在正装里面,把前胸和后背护住,身体也就暖和了。这话是夏晓兰信里写的,周诚对有啥东西并不是最关心,他第一要事就是找夏晓兰的信。

    夏晓兰在信里说自己寄了哪些东西,又说她由母亲陪着去羊城拿货,发现有轻巧保暖的鸭绒服,不知道周诚休息时能不能穿,暂且先寄来一件。

    鸭绒服是深蓝色的,夏晓兰不知道周诚有没有机会穿,也没拿花里胡哨的亮色。

    除了两件衣服,包裹里还放了好多晒干的新郑大枣,几个铁皮罐子装着的是信阳毛尖。夏晓兰还特别惋惜,说邮政寄东西的时间太忙,她本来想寄点卤制的黄牛肉,又怕寄过来之后变质,只能再想想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早晚有一天,上千公里的距离,只要短短几个小时就到,两地之间寄熟食,甚至生鲜也没关系。”

    夏晓兰在信里很坚信这一点。

    周诚想那得多少年以后啊,拿飞机寄东西?

    就算最发达的美国,也没有这么败家的。

    她让周诚要吃饱穿暖,不能因为年轻身体好就不爱惜身体,又说自己想要和白珍珠合伙干点啥生意,问周诚这姑娘是不是可靠。

    白珍珠?

    是白志勇的妹妹。

    白志勇参军好几年了,去年才提干,是周诚营里的一个排长。

    这人的个人素质比较突出,性格却很冲动,明明之前就有提干的机会,却被白志勇的性格毁了……这样的人不一定能当多大的官,当战友的话周诚也不想和他并肩作战,就怕他那个人英雄主义冒头,在关键时刻毁了计划。但当朋友的话,周诚还是挺信任对方,白志勇是恩怨分明的人,周诚恰好就对他有恩。

    他的妹妹,应该值得信任吧?

    周诚反复把信看了两遍,依依不舍放下信纸,把外套脱下试穿了羊剪毛背心。

    再穿鸭绒服,他不一会儿就热的满头大汗。

    在部队里确实没啥穿鸭绒服的机会,周诚爱惜地将衣服脱下来挂好。这是他媳妇儿的心意,可不能弄皱弄脏。羊剪毛背心倒是可以穿在正装里面,又薄又贴身,周诚动了动也不影响活动。

    夏晓兰寄来的红枣有好大一包,信阳毛尖也有几大罐,周诚拿出一颗红枣塞在嘴里,又甜又糯,枣核还特别小。他吃完一颗,忍不住又吃几颗才停下——周诚有个不好对别人说的秘密,他喜欢吃甜食!

    他的口味重到啥程度呢,刚出锅的白面馒头,刷上一层厚厚的芝麻酱,在撒上一层绵白糖……周诚一个人能吃光一大盘。他小时候就喜欢拿手指蘸白糖吃,还被家人收拾过,他爸说他又怂又娘气,周诚慢慢就把嗜甜的毛病改了。

    哦,或者说藏的更深。

    晓兰咋看出来他喜欢吃甜食的?

    难道是上次在火车站,自己给晓兰买枣时顶着看的时间太久?

    周诚又摸出一颗红枣放嘴里。

    别管咋知道,哪怕是巧合呢,说明晓兰注定该是他媳妇儿呗。

    茶周诚不太喜欢,这几罐信阳毛尖他得喝到啥时候?放坏了也是浪费晓兰的心意,周诚想了想,趁着天黑时给团长送了一罐去。

    团长打趣他,“听说你对象了?”

    “嗯,豫南的人,这茶叶就是我对象寄的,给您尝尝。”

    一共有五罐茶叶,和红枣一样,夏晓兰多准备就是为了让周诚能送送人。吃独食是挺不好的行为,哪里都需要人际交往……当然,你处在啥样的级别,也就顶多和顶头上司分享下土特产,不能直接越级送礼。周诚也没给夏晓兰提过自己的级别,夏晓兰以为他就是个小兵,20岁的年纪,就算被提干了,顶天就是个小排长吧。

    周诚是营长了!

    在团里他无需讨好太多人,就是团长,也是有本事,对周诚也不错,周诚才尊重对方。

    除了团长,周诚和3营长老方不太对付,不过和二营长关系处的还不行,也分了一罐茶叶给他。

    剩下的3罐茶叶咋办?

    周诚不可能给下属,也不会给讨厌的老方。

    他想了想,把两罐茶叶打包,忍痛分出一半红枣,转寄回了家里——男人有了媳妇儿忘了娘,有个好媳妇却也同样叫人成长。周诚直接给钱的时候多,买东西往家里带的时候少,红枣和茶叶分给其他人心痛,自己亲爹亲妈还是能尝一尝的。

    像他这样的儿子哪里找去,要不是下手快,他爸妈哪能提前享受到儿媳妇的孝敬。

    瞧瞧3营长老方,连个对象都没有,家里父母恐怕连头发都愁白了!

 110:天价房租?(8更)

    从豫南省寄东西到京城慢,从周诚的部队上把东西寄回家就快了,他都不用找邮局,托人把东西往市里一送,就放到他妈的单位门口,自然就能取。

    周诚打电话也没说啥,就是朋友送的特产,他让父母也尝尝。

    关慧蛾挂了电话,嘴上的笑一直忍不住。

    关慧蛾没啥大本事,可她就是命好。

    会投胎,会嫁人,生个儿子也优秀的不得了。说起她家周诚,其他同龄人真是十个捆起来也不如他长脸。小时候调皮捣蛋,十几岁跑去当兵,按关慧蛾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