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子毓心里咯噔一下,王建华不是爱喝酒的人,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建华你醒醒,别坐在这里,地上凉。”

    夏子毓废了老大的劲儿才将王建华扶起来,走到不远处的凉亭里,现在学生们忙着收拾行李回家,宿舍门口人最多,凉亭反而没啥人。夏子毓觉得王建华那样在宿舍楼下太丢人,到了凉亭就好办了。

    “建华,你怎么喝了这么多?”

    王建华没那么多心眼,不会用这种苦肉计来叫她去顶缸吧?

    夏子毓心中警惕,脸上却全是担心。

    王建华睁开迷瞪的双眼,冲着夏子毓一笑,他喝了不少酒,心里可明白着呢。子毓是关心他的,他的苦闷,也唯有和子毓诉说:

    “子毓,我爸他……工作上出现了点变动,他被调职了。”

    夏子毓的诧异毫无遮掩。

    她才刚刚和爹妈保证,说王广平能在教育部长长久久干着,王建华马上就说调职了?瞧着王建华的样子,不太像高升。

    夏子毓小心而忐忑:“调职?调到哪里去了?”

    王建华瘫在了凉亭地上,努力了半天没爬起来,夏子毓赶紧去扶,王建华推开她的手:

    “党史办,他们把我爸调去了党史办!”

    “党史办”是做什么的,夏子毓不太懂,瞧着王建华的语气,她觉得不是啥好部门,夏子毓内心焦急,还要哄着王建华:

    “建华,你先别急,好好说,你这样我会担心的。”

    王建华心里也很憋,夏子毓一哄,他就一五一十把“党史办”给夏子毓讲了。听得夏子毓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职务级别没变化,却被调任到了冷衙门。王广平这个高干,只能拿点死工资,手里没啥权力可言,那岂不是成了鸡肋?

    这样的王广平,还能帮助王建华发展吗,夏子毓心里慌的要命——她低头看瘫倒在地上的王建华,这个男人,是不是注定要遭受各种磨难,才能成长为能依靠的参天大树呢。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54:不离不弃(4更)

    有那么一瞬间,夏子毓是动摇了的。

    瘫倒在地上的王建华,就是个烂酒鬼,借酒消愁的男人,是最没有出息的。

    夏子毓又不陌生,她爹就是那样,瞧着就来气。

    但她不能动摇,哪怕心里没底,她投入的成本太多了,为了王建华,夏子毓付出了时间、金钱还搭上了自己的身体。更有京师院给的那个大处分,和她夭折的补习班生意!

    甚至夏长征变残疾,仔细一追究,也和王建华有关。

    这个男人,是她费尽心思从夏晓兰手里抢来的,如果半途而废,那她所有付出的心血,不都成了笑话?

    王建华一定会成功的。

    夏子毓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表情又重新坚定:

    “建华,你不要这样自暴自弃,你忘了高考完那天,你和我说的那些抱负吗?我一直相信你能实现,有没有家庭的帮忙,你都能办到……往好的地方想,叔叔只是调职,不是降职,说不定还有啥新的机缘呢?从农场回城那么难,你都办到了,这次肯定也行!”

    夏子毓对王建华有种盲目的信任,王建华喉头一热,感动的抱住女朋友。

    “子毓,你说得对!”

    他就知道,他和子毓的感情是经得起考验的。

    子毓选择他时,也不知道他还能恢复高干子弟的身份,那时候没图他这些,现在也不可能嫌弃他爸调职到了冷衙门。

    从农场返城和从党史办到别的部门,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顺应大势,国家本来就有相关政策,只看个人运作能不能抓住机会……从冷衙门调出来,可没有什么政策可依。

    王建华也不愿意相信一点机会都没有,被夏子毓这样一说,他也想自欺欺人一下。

    人就是这样奇怪,以前在乡下当知青都能熬过来,现在王广平只是调职,王家的情况比全家下放时好很多,肯定还有希望!

    夏子毓看王建华情绪冷静了不少,小心翼翼的问:

    “叔叔这次忽然调动,和她有关吗?”

    不知从何时起,夏子毓和王建华两人都不愿意提“夏晓兰”三个字,一说起夏晓兰,就用“她”来替代。

    这种语境下,王建华也是秒懂。

    “我不知道。”

    王建华又觉得难受了,如果真是和夏晓兰有关,那王广平的调职,就是王建华惹来的。

    王建华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才喝的烂醉如泥。

    反正从调令下来,王广平就没和他说过一句话,冉淑玉整天就哭哭啼啼的,王建华在那个家里实在待不下去。

    王建华这反应,夏子毓有啥不懂的。

    是真的和夏晓兰有关……周家,周家就这么厉害?

    一个个的打击,已经将夏子毓搞到了麻木的地步。她嘴里虽然宽慰着王建华,心里却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只是被她死死压住。

    现在让夏子毓承认,她选错了,和夏晓兰抢男人,反而把夏晓兰一步步推到了今天的地步,那她的一切所坚持信仰的东西都会崩溃!

    不,她没有错!

    这是老天爷给的考验,王建华要经历这一遭,以后才会成功……夏子毓只希望老天爷的考验不要持续太久,王建华是1958年出生的,现在已经是1985年2月,再有几个月,王建华就要满27周岁。

    师范院校的本科是4年,还有两年毕业,王建华就是29岁。

    夏子毓一想到这个,心里也急的要命。

    明知道王广平的调职和夏晓兰有关,王家人和夏子毓却不敢提“报复”。

    王广平的调职,把夏子毓吓破了胆子。

    冉淑玉每天在家里咒骂,那也不敢去周家人面前骂。

    所有人都过度脑补了周家在此次调职事件里出的力,王广平平时把单位的人都得罪光了,一倒霉,不知道有多少人跳出踩他,组织部又不是周家人开的,还能指定个位置把王司长调去党史办?

    不过是失道寡助,王家人却想不明白。

    夏子毓想的心里难受,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难道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让她忍着夏晓兰吗?

    周家那么厉害,建华得花多少年才能追上,或者,她再抢一次夏晓兰的男人?

    夏子毓知道这个念头太疯狂,夏晓兰和以前不太一样,她其实没有信心能从夏晓兰手里再抢一回,毕竟能把王建华抢到手,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都对夏子毓有利。

    离开大河村,在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夏子毓复制不出当时的条件。

    除非,周诚能自己厌恶夏晓兰。

    夏子毓的心砰砰跳,她不能自己动手,被查到就完蛋了。

    那还有谁能替她动手?

    ……

    白云机场还是老样子,在80年代坐飞机对夏晓兰也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儿。

    也就是机场小、飞机小、航班少和旅客少呗,习惯就好!

    从白云机场还要到鹏城去,康伟之前买的小车扔在鹏城,刘勇和邵光荣现在都不在鹏城,是白珍珠来接的。

    现在说白珍珠是女人都没人信。

    这人越来越男性化,上来拥抱夏晓兰时,因为夏晓兰的年轻漂亮,同飞机的男性旅客是很羡慕白珍珠的。

    “晓兰,你可算是来了,这次要在鹏城呆几天?”

    夏晓兰还真不知道,“看情况吧。”

    总要先试着找找她家周诚嘛,夏晓兰和康伟刚上车,白珍珠就眉飞色舞的讲起建材店的生意。

    “晓兰,我没把账本带来,你真的应该看看,我们的生意会让你大吃一惊。”

    白珍珠说的夏晓兰好奇,她上一次来鹏城,主要是因为舅舅刘勇的“作风问题”,后来扯上了刘天全,夏晓兰就没顾得上看总账。

    这两个月,她的精力全投入到了英语竞赛中,对鹏城的关切太少了。

    “白姐,听你这样说,生意应该是很不错。”

    白珍珠却买起了关子。

    “你自己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夏晓兰的好奇心被调动了,白珍珠同志的吊胃口的本事涨的很快啊,和一年多前那个守着水果摊的耿直

    女同志已不是同一个人。

    都是做生意练出来的。

    白珍珠现在主要跑建材店的生意,地摊的生意还在做,却是雇人在守着。

    连之前的万师兄,也收掉了自己的摊位替白珍珠打工,白同志赫然成了人民桥小商品市场的地摊女王!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55:我和晓兰学的!(加40)

    “货源是我提供,摊位也是我租的,一个摊位每个月赚多少钱,我都分一半给守摊位的人。”

    卖的多,就拿的多呗。

    白珍珠现在手里有6个摊位,生意最好的,上个月给她交了2000多元。

    剩下的5个摊位,有1000多的,最少都是700多。就是她只负责补货,人不用整天被困在摊位前,一个月却有好几千的收入。

    这模式,是康伟一直都没懂的,“赚的钱对半分,看摊的还不用出本钱,现在小商品市场都叫她白善人。嫂子,你说她为了什么?”

    为什么是对半分,而不是白珍珠占六成、七层?

    哪怕比看摊的人多占0。5成,也能强调白珍珠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康伟觉得,就算是不分给别人利润,只给高工资,也有人愿意给白珍珠打工的。一个月给两三百的工资,报名的人能把小商品市场挤满!

    他看不懂,白珍珠自己却干得乐呵呵的,康伟需要夏晓兰给解惑。

    夏晓兰想了想,“你觉得白姐这样亏了是吧?做生意也不能太斤斤计较,吃点亏也没什么。”

    白珍珠哈哈大笑,“我就知道只有晓兰才懂!”

    她的笑声太爽朗了,真有一股江湖匪气,康伟被这两人给逗得着急,夏晓兰看他是真的好学,也不逗他了:

    “我就试着说一下,白姐可能不是那样想的,你也就姑且听一听。白姐现在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建材店上,因为白姐看出来了,建材店是长远的生意,咱们的劲儿往一处使,能把建材生意做大做强,这时候白姐就要有取舍,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白姐,我说的对不对?”

    “继续说,我听着呢。”

    白珍珠没评价,夏晓兰知道自己说对了,那就继续呗。

    “摆摊是很赚钱,但它未来前景不如建材店,白姐已经放弃了这门生意。在你看来,她是分了一半的利益给别人,你想不通,觉得她损失太大。可在白姐看来,本来就已经要丢掉的生意,每个月还能赚几千块,世界上还有这种大好事,她满意极了!”

    这下子,白珍珠点头的很痛快,“差不多就和晓兰说的一样。”

    转换了一下思维,原本像是在犯蠢,顿时变成了睿智。

    “那为什么是一半,不是6:4,也不是7:3?”

    康伟还是不明白,夏晓兰没嘲笑他。

    康伟成长的背景和白珍珠不同,开始做香烟生意,也是周诚带着。倒腾香烟靠的机智吗?第一个干这事儿的周诚是聪明,康伟再跟着干,是周诚把路线设定好了,康伟执行就行。

    第二次生意,康伟加入到建材店里。

    这事儿需要康伟独挡一面,却还不够。

    要不然康伟问不出这种问题。

    “重点不是怎么分配利益,而是如何调动看摊人的积极性,对半分利润,让他们觉得这摊位也是自己的,尽心去推销生意,原本能创造1000块的利润,只要提高到1200元,就把6:4到5:5两种分配方式的差距给抹平了——如果能把利润做到1500元,甚至2000元以上呢?白姐给别人分的钱变多了,但她自己分的那部分也在变多啊!你是不是想问,有没有别的办法,既能调动看摊人的积极性,也能让白姐分到的利润更多?有肯定是有的,但哪一种方法都需要花精力,而白姐现在最不想花的就是精力。”

    夏晓兰觉得这问题很好解决,白珍珠单独请一个人当“管理”,去管理那几个看摊人。

    根本不需要和看摊人交流,有事就找“管理”,要省事很多。当然,在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并没有后世那么多“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信任可靠的管理者不太好找,没能力的不如不找,有能力的,恐怕欺上瞒下,连白珍珠都能一起骗。

    康伟想了想,“给看摊人分的钱太多,他们很快也积累了本钱,会不会自己单干?”

    “康伟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啊,已经在向资本家靠近了,资本家在积累财富时,就尽可能少给工人发工资,确保他们不会饿死就行……你别躲,我看见你用眼睛偷偷瞪我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没说,他们赚到了钱,尝到了甜头,只能跟着白姐干,风险小收益大,因为这些商品的货源,依然还掌握在白姐手里!”

    这事儿白珍珠能干,别的人还真不好复制。

    小的耗损和瞒报是小问题,每个摊位有多少货,是白珍珠提供的,要占她便宜,只能一个东西抠几毛钱。白珍珠连5层利润都舍得,一点点耗损算啥。

    想要越过白珍珠去接触一手货源?

    呵呵,得先问问白珍珠自己的拳头,和白家武馆的人答不答应。

    什么白善人,这分明是个白凶神,不把自己当女人看的女同志好惹吗?白同志找人来看摊,自己省心,带着别人一块儿发财,是瞧得起看摊的人,有人要有异心,夏晓兰都想替他们挽尊。

    这生意她和康伟都不好复制,两人都没有白珍珠的武力。

    康伟被说服了,看似冤大头的行为,里面还藏着这么多玄机?

    “你可真厉害!”

    唉,这个社会真不好混,比男人厉害的女同志层出不穷的,让康伟颇受打击。

    一路说着,也就到了建材店,白珍珠把车子停好:“你不用佩服我,我这个还是和晓兰学的。”

    天下的钱又赚不完,带着别人一块儿赚钱,会多很多朋友和盟友。小商品市场上倒卖西裤那么赚,夏晓兰还不是把门路指点给她。没有夏晓兰的慷慨,就不会有今天的白珍珠,那些看摊的人将来想单干,只要不是吃里扒外,白珍珠同样不会阻拦。

    白珍珠把店里的总账捧到夏晓兰面前:

    “晓兰你看!”

    夏晓兰直接翻到了最后,自己都挺难相信:“这才3个多月,你们大家把建材店的利润做出来了?”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56:出乎意料的分红(1更)

    建材店国庆节才正式对外营业。

    但在开业之前,刘勇做工程拿的建材,都是从店里走的。

    那段时间刘天全要拉拢刘勇,还照顾了店里的生意……刘天全这人要是不给刘勇介绍什么陪酒女,不在合同上做手脚,从生意伙伴上来说还算大方。

    有这两个原因,建材店刚开业就有了生意,这一行本来就是带动性的,在85年初,想在鹏城找一家品种如此齐全的建材店也不容易,‘安家建材’一开张就是大规模,各种建材的展品都有,想要什么样的货,先看了样品,确定要买多少,交了订金很快就能发货回来。

    建材店请的人,能说会道的,包括白珍珠和康伟,别管两人之前是干啥的,锻炼了这么久,两人对建材的了解也比一般人多了……把房子大小面积报出来,要用多少瓷砖,这两人都能报数目,还能给算出个耗损值。

    来买建材的,可能最后就请了刘勇的‘远辉’装修,刘勇又不嫌弃生意小,百万规模的工程他干过,几千块的,甚至就是几百块钱的活儿他都接,活再小不糊弄人,这就是口碑了。

    总之,就和夏晓兰想的一样,建材店和‘远辉’的生意是相互促进的,夏晓兰对这个时代鹏城的发展也是道听途说,她低估了特区高速发展下对建材的需求——建材真的很赚,它不是小吃摊卖玉米饼子,食量大的客人只能吃几个,从来没有人会只买几块瓷砖。

    遇到一个客户,就是一笔销量。

    夏晓兰翻着总账,“我们5个合伙人一共投资了20万,迄今为止,店里的总营业额是60多万?”

    60多万,到2017年的时候,也就是一线城市的某个家庭的装修花费。

    但是在85年初,一个建材店在4个月里有60多万的流水,不可谓不恐怖了。

    平均一个月要卖十几万的货,每天的营业额几千。

    建材销售这一行的利润很大,有的店能做到60%以上,夏晓兰觉得现在高端建材市场不够大,把利润看的稍低,最初定位就在30…40%即可。

    就按照30%来计算,64。5万的销售额,也是19万的利润。

    这个钱是没有刨除房租和人工成本的……刨除了,依然高的可怕。谁让这栋位于小商品市场入口的,总面积1200㎡的建筑,一年的租金只要3500元?

    店里请了7个销售,基本工资都不高,加起来每个月也就几百块,但他们是拿提成的,把康伟和白珍珠的工资都算上,建材店每个月在这一块的支出有5000元左右。

    “扣除人工、房租和水电费,也就是说,我们店开业3个月,赚了16。5万?“

    这真的是一个大惊喜了,夏晓兰自己也没意料到,鹏城的建材市场在84年底和85年初就红火成这样!当然,一般人卖建材是开个小店,拿不出20万的先期投资,也搞不出如此大的动静。

    刘勇入伙,盘活了建材店的先期生意。

    邵光荣入伙,提供了一些优等货源。

    白珍珠和康伟也很给力,几个人的劲儿往一块使,顺应历史潮流选了好项目,才是短时间内赚钱的原因。

    “是啊,刚把账结算出来,我也不敢相信,我们结清了所有供货商的款子,明年我们拿货会更容易。”

    把赚的钱全部拿出来分掉不可能,但就按现在的生意规模算,这家店一年能做到60万左右的纯利润。

    白珍珠占了25%的股份,一年能分15万!

    她肯定要把精力放在建材店上,摆地摊是有限制的,建材这一行的市场却暂时看不到瓶颈。

    鹏城那些快速拔地而起的建筑,都在告诉白珍珠,夏晓兰选建材这一行,真是选的太对。

    白珍珠和康伟的喜悦都写在脸上,夏晓兰也很高兴:“我觉得过完年,生意还会更好,留一部分钱在账上,我们还能搞个小分红,你们俩觉得呢?”

    白珍珠和康伟不缺这点分红过年,康伟还有倒腾香烟的积蓄,白珍珠则有好几个地摊替她赚钱。但把建材店的生意搞得红火,两人都很有成就感,异口同声道:“都听你的!”

    听晓兰的,有肉吃,这一点两人都认可。

    但对邵光荣来说,这次分红就要命的重要了。

    邵光荣同志,截止到85年2月初,欠了康伟3万多块。

    从装修房子,到入股建材店的2万块钱,都是康伟借的。

    夏晓兰想,干脆拿个整数出来分红,也就是分10万。小邵同志占股12%,这一次要分12000元,这能让他先偿还康伟一部分欠款。

    电话里,邵光荣也高兴,“先还康子一万,留2000元过年花,嫂子,谢谢你们肯带我入股!”

    入股的钱是康伟借的,他和康伟是打小的交情,两人之间不是“谢”字能扯清的,但和夏晓兰就没关系了,要没有周诚,夏晓兰凭什么带他赚钱?

    今年的利润全分了,邵光荣也能拿2万,夏晓兰说只分一部分,邵光荣一点意见都没有。

    反正做生意他比不上夏晓兰,甚至连康伟都不如,当然选择听聪明的人。

    年底了,各单位的工作都挺忙,康伟这种上养老班的人不算数,邵光荣那边是走不开的,他不用到鹏城来,反正他也就只能见到2000元现钱,其他要还康伟。

    邵光荣琢磨着,照着建材店现在赚钱的速度,他欠康伟的钱再有半年也能结清了。

    夏晓兰没想到建材点这么快能分到钱,这次分红,让她投资的本钱都回来了一半,她手里就多了2。5万可以支配的资金。

    是把什刹海的院子翻修下,还是用来扩大投资?

    夏晓兰还在考虑呢,白珍珠在旁边跃跃欲试。

    “白姐,你有话想说?”

    白珍珠拿出两张地图,一张是印刷品,另一张是手绘的。

    印刷品是80年的鹏城地图,手绘版是85年的鹏城……两张地图一对比,已经能看出特区的巨大变化。

    “晓兰,你看看这些,我们占据的,只是鹏城的一处市场,还有那么多空白的区域等着开发,这钱放着让别人赚,不如我们去赚!”

    夏晓兰懂了,白珍珠想开分店了!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57:分店计划(2更)

    任何生意发展的好,都要走到扩张的一步。

    满打满算,‘安家建材’才开业4个月,它的销售潜力仍然很大,就算现在高端建材不流行,明年把建材店的销售额搞到200万以上,夏晓兰和白珍珠、康伟两人都有信心。

    200万建材销售额,和鹏城的发展速度一比,根本也算不了什么。

    鹏城一年用的建材,岂止两千万,岂止两亿!

    这个市场真的太大了,好多工程都是公对公,直接从厂家采购了建材,夏晓兰几人做的是从大佬们指缝里漏出来的生意。

    就是漏出来的部分,也绝对不止200万!

    人民桥小商品市场这家店生意做的再好,它的位置也固定了,不是人人都能循着口碑找来,白珍珠想要开分店无可厚非,眼看着钱就在地上,不捡怎么行?

    夏晓兰不反对,但是分店开在哪里要考虑。

    “和几个股东一起商量下,这事儿我大体上没意见,白姐你找人画的地图,很有用。”

    地图是画的歪歪扭扭的,画的却很详实,瞧着这份“最新最全面”的特区地图,夏晓兰和印象中的特区一对比,很多记忆也在复苏。

    鹏城的建材市场,是经过四个时期的。

    第一个时期就是此时,80年代中期,有了街边的小店,提供简单的建材五金等商品。

    第二个时期是建材摊位往八卦岭和西贝四路等集中转移,以松散的摊位租赁方式,形成了建材市场。

    第三个时期是品牌家居,把家装、家具和建材合拢到一起,变成了家居综合市场。在综合市场里,既能找到建材专卖店,也有厂商的展台,消费者终于能实现一站式购物。

    第四个时期,则是外国的建材超市入驻,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

    也不是说谁打败了谁,国外的模式需要调整后才能适应华国的市场。

    但不管是家居综合市场,还是建材超市,夏晓兰的记忆里,都是10年后的事了。她现在要搞得就是跳过10年的时间差,跨越街边小店和松散摊位两个时期,直接到了三、四阶段。

    一次性搞个大的建材城,几个股东都没有那么多本钱,85年鹏城也找不到合适的经营地点,除非自己修!但自己修,动辄上万平方米的建材城需要的投资太大了,银行贷款也要抵押的,夏晓兰自己也怕资金链断裂。

    要是再开分店,夏晓兰觉得和人民桥这地方规模相当,还算在几人能控制的规模以内。

    经过一番思考后,夏晓兰给了白珍珠一个准确的答复:“我们步子不用那么急,一边继续提高现在这家店的销售潜力,一年200万的销售额不是它的潜力,店面的大小我们不能扩张,但我们能请更多的销售,去开发销售市场,被动等客人上门,不如主动去推销。当然,要打开原本闭塞的市场是很难的,但拿下一个大单,提成会让销售们满意的。”

    夏晓兰说的是和国有单位抢生意。

    公对公的采购,变成公对私的采购,一切都有可能,如果销售员够努力,抢国有单位的生意又算什么?

    做不到这一点的,就不是优秀的销售员。夏总觉得自己能办到,对店里的销售们也充满了希望。

    “另一边,我们可以先选址,再装修,春节过后半年的分红不要动用,足够我们投入到新的分店筹备中。”

    从无到有筹备一家店,接触一个新的行业要花很多精力。

    但已经有了成功的模式,再开个新店,其实也没那么麻烦。

    不就是半年不分红吗?

    夏晓兰不介意,白珍珠和康伟,还有她舅舅刘勇都等得起,本来大家最初就做好了一年半载只投入没回报的心理准备,哪怕最贫穷的邵光荣同志,也是有工资的人……顶多就是少花点钱,又饿不死邵光荣,康伟这个债主也不会拿刀砍他,小邵同志有啥不能等的!

    谈的是很愉快,夏晓兰在白珍珠提供手绘地图上圈了几个地方,准备趁着自己在鹏城,和白珍珠、康伟一起看看地方。

    康伟买的车,又不能开回京城去,现在都快成为店里的公务用车,这倒是方便了夏晓兰在鹏城的出行。

    夏晓兰把一部分分红留下就是这原因,建材店拉货都是请人,没有自己的货车,有些时候运货不方便,是该给店里添一辆送货车了。

    一直忙到晚上九点过,夏晓兰才吃上晚饭,她也真切感受了下建材店的生意。

    推销建材她没派上用场,在店里呆了半天,见缝插针的给‘远辉’拉了两单生意。没办法,她长得好看,说话好听,句句话都戳中了客户的心,原本只是吃完饭来闲逛的,和夏晓兰聊了半天,决定把家里装修下……店里的销售们看的发呆。

    他们对夏晓兰并不熟悉,之前见过一面,只知道是老板之一。

    卧槽,这分明是搞销售的大神!

    有个负责瓷砖的销售员偷偷拉住白珍珠,“有小夏老板在店里,也不用天天在,一个月来半月,店里的生意能更好!”

    白珍珠拍拍她的手,“你以为我不想?你们夏老板啊,没空!”

    这个销售员来店里比较晚,没碰上刘勇整个大电视机在建材店门口看国庆庆典的时候,另一个知道的把她扯到一边:“小夏老板是刘哥的外甥女,华清大学的高材生,能来这里干销售?”

    傻乎乎的,重点都分不清。

    销售员吐吐舌头,“这么厉害!”

    世上就是有这种人,你以为她长得好看,她还有钱。

    她不仅有钱当老板,她要是干点事,比专业的员工还厉害……这种人,活该她要当老板!

    夏晓兰不知道店里销售在背后的议论,她觉得店里这几个销售还有进步的空间,然而夏晓兰真的没什么时间给对方上课,她想起来自己还要替服装店培训员工,就感到脑袋隐隐作痛。

    夏晓兰也没忘记自己来鹏城的主要目的,她靠自己当然找不到周诚,但是特区算是汤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