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资产超过200元了。

    抗风险能力还是太差,夏晓兰只给自己留了50元,剩下都交给她妈。

    “收购价不超过9毛一斤,我们就能赚钱。我看等月底,就能把舅舅的钱还了。”

    现在还钱也行,夏晓兰是想着手里本钱丰厚,她还想在城里倒腾点别的东西回来卖。刘芬听她盘算利润,已经惊讶的不行了,十几天赚了这么多钱,钱是太好赚了……晓兰也太辛苦了,她这个当妈的可不能拖后腿。

 042:夏家金凤凰

    42:夏家金凤凰

    9月旬,一年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不用参加秋收的大学生,更是生活在象牙塔里。

    位于西三环的京城师范学院,听名字总容易被一些人和“京城师范大学”混淆,师范学院是比不上师范大学的,但它也是首都市属的一类本科院校,以安庆县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也需要挤破脑袋才能考上的学校。

    大河村的夏子毓和知青王建华,考上的就是师范学院。

    一对恋人双双被同一所大学录取,这是十分动人的爱情故事了,至少在夏子毓的寝室里,每天熄灯后躺在床铺上,室友们调戏最多的,就是和王建华公然出双入对的夏子毓。

    夏子毓的室友们调侃说是“夏子毓家的老王”,王建华25岁才考上大学,年纪的确偏大。

    不过王建华长得高大帅气,和鹅蛋脸的夏子毓看上去很般配,夏子毓的室友是羡慕眼红的。

    虽然从家里拿了不少钱,夏子毓的吃穿用度依旧十分简朴,她坚信王建华是一直潜力股,女人要投资潜力股,可不就是要付出吗?

    王建华是下乡的知青,他家里的情况很复杂,夏子毓要花钱的地方多着。

    她朴朴素素的,学习也努力认真,长得端庄大方,才入学半个月,就在班里混了个好人缘,哪怕在老师那里也有了印象。初上大学,夏子毓对周遭一切都感觉新鲜,她为了考上大学流过的汗水都有了回报,和王建华的感情也处于良性进展……如果没有老家的糟心事,夏子毓会更舒服。

    她刚到学校的时候,就接到家里的电报,说堂妹夏晓兰迫于流言压力撞墙自杀,不过人没死成。

    时隔半个月,夏子毓又受到一封电报,这封电报简短的十几个字,信息量却很大。

    “刘芬离婚,母女搬走,张二赖盗窃被抓。”

    电报是按字数算钱的,夏子毓知道她爸妈哪怕现在赚到点钱了,也舍不得花钱。夏子毓拿到电话心情顿时就不好了。

    她二婶是啥样的人?

    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活脱脱的受气包,因为不能给二叔生儿子,二叔说往东,二婶不敢往西的人,居然敢提离婚?肯定不是她二叔提的,要不电报里不会只写‘刘芬’的名字,这是强调提离婚的主动方。

    看来夏晓兰撞墙那件事,引发了家里积蓄已久的矛盾。

    夏子毓虽然不喜欢夏晓兰,还真没想过要让她死。反正她和夏晓兰的人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她自然能以“成功者”的姿态去大度。但她还是很不满,不满什么呢,不满意她那执行力很低的父母!

    说的那么简单,交待的那么清楚,都能让事情脱离掌控?

    张二赖盗窃被抓,刘芬离婚,母女俩搬出了夏家,那她还怎么把夏晓兰的命运牢牢掌控在手?夏晓兰母女俩肯定搬去七井村了,刘芬的娘家人丁单薄,有个妹妹嫁了人来往不多,倒是唯一的哥哥对夏晓兰母女看顾颇多。

    想到她们和刘勇一起混,夏子毓就放心很多。

    刘勇是个不成器的,刘芬更没有再嫁的资本,窝在乡下,坏了名声的夏晓兰成不了气候。

    女人有美貌可能会占一时的便宜,更重要还是得有脑子。

    夏子毓将电报丢掉,想到王建华上午的课是满的,政法系的老师爱拖堂,她就带着两个饭盒跑去食堂。

    在教室走廊处的小花坛里没等多久,她就看了王建华下课,和王建华熟悉的几个同学别提有多羡慕:

    “建华,你女朋友又帮你把饭打好了!”

    “建华,你俩感情也太好了吧?”

    “你这小子,不知道哪里来的好命……”

    夏子毓大大方方和他们打招呼,众人调笑几句也就走了。

    “我们下课晚,你一个人先吃就行,等我做什么?”

    王建华是典型的北方人,个头高,长得浓眉大眼的,是个五官端正的年轻男人,就是眉宇间总带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距离感。

    夏子毓看着这个男人,眼神又温柔又欢喜,“也没等多久,再说我们是男女朋友,我不惦记你又惦记谁呢。”

    王建华无话可说。

    两人找了个花坛边坐下,夏子毓把手里饭盒递给他。

    王建华打开一看,大饭盒泾渭分明的,一半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另一半是油汪汪的红烧肉。夏子毓打开她自己的饭盒,却是馒头配着炒的包菜。一份是学校食堂的高标准,老师都不见得舍得这么吃,另一份却是最差的伙食,馒头配炒包菜……就算是冷冷清清的王建华,也不由心一软。

    他和夏子毓开始于一场意外。

    他并不是想当负心汉,只是他不得不对夏子毓负责。

    一开始王建华十分不愿意,毕竟他喜欢的人是夏晓兰,可真和夏子毓在一起后,王建华石头做的心也慢慢被捂热。夏晓兰娇气,两人时常闹别扭还要王建华去哄。夏子毓却温柔懂事,不仅将他的生活打理的妥妥帖帖,对他的家人也关心备至。

    “你把肉都给我,自己又不吃。”

    王建华把饭盒里的红烧肉拨给夏子毓,夏子毓不肯,端起自己的饭盒一边躲一边笑:“我就喜欢吃素。”

    80年代就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喜欢吃素,大家都想着怎么多弄到肉食。

    夏子毓对他果然是一片真心。

    王建华很感动,“你要是不吃,我也不吃。”

    两个人僵持不下,夏子毓到底是夹了两块红烧肉吃。

    这是两个大学生情侣的恩爱日常。夏子毓根本不会提起收到的那封电报,大河村的事就让它留在大河村,这里是京城,她好不容易才离开了贫穷的农村,怎么会回去?

    她也不会在王建华面前提夏晓兰。

    蠢的女人总是揪着一些东西不放,你越是在意男人越是忘不了,现在是她日日陪在王建华身边,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占据他的全部心神。

    夏晓兰?

    已经不堪为敌了。

    吃完饭,王建华仿佛想起什么一般,“我们寄去农场的钱,我爸他们收到了,子毓,你对我们王家有大恩。”

    夏子毓有几分羞涩,“那点钱也办不成大事,但可以让叔叔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下。”

    夏子毓明明从夏家拿了500块到京城,吃穿用度却很朴素,就是因为她把钱全部寄给了王建华的家人,王建华下放到大河村当知青,他父母却在条件更恶劣的农场,王建华考上了京城师范学院,脱离了大河村,王家其他人返城的却没有动静。

    但王家早晚会返城的。

    夏子毓十分坚信这一点,她现在的付出,定然会有回报!

 043:拓展了新生意

    夏家金凤凰在象牙塔里,为了王建华掏心掏肺。

    夏家的‘破鞋’则骑着车穿行于商都的大街小巷,她在进城途换个方向,就可以先将胡永才定的鳝鱼送到市委招待所,剩下的再拿去农贸市场卖。

    这是第二次卖货给市委招待所,夏晓兰熟门熟路绕到后门。

    “同志,我找一下胡永才同志。”

    没过五分钟胡永才就跑出来,看起来急急忙忙的。

    “你今天来的够早,我还担心你赶不上。”

    胡永才往自行车箩筐里一看,夏晓兰的黄鳝都没卖过,掀开竹盖子,它们相互缠绕在一起,看上去很精神。胡永才大喜,“夏家妹子,这是你的运气,今天来的够早。黄鳝也别卸了,先跟我去黄河饭店那边,他们今天晚上有一个几十桌的餐会,你带来的这点货,保管一次性卖掉。”

    “啊?那可太感谢胡大哥了!”

    胡永才这是给她介绍人脉了。

    夏晓兰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还以为要多打几次交道,他才会松口。

    夏晓兰上辈子大学毕业接触到社会时,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了,社会风气已经有所不同。像胡永才这样的招待所采购,见惯了腐蚀他的“糖衣炮弹”,一条烟算什么?但是在83年,敢像夏晓兰这样大方送礼的很少见,两条烟一瓶酒,都够给人落实一个工作了。

    出手就是一条烟,夏晓兰这事儿办的太大方,胡永才回家后想来想去,收了东西就得帮忙把事办好。夏晓兰求得又不是啥大事儿,就像找到稳定的黄鳝买家。市委招待所的伙食标准是有规定的,和老资格的市委招待所不同,1975年开业黄河饭店却是一家涉外饭店。

    饭店主营粤菜和川菜,需要的鳝鱼可不少。

    这么说吧,来市委招待所的都是有权的,去黄河饭店的却是有钱的。

    一份鳝鱼煲能卖到10块,随便来一个爆炒鳝鱼丝都是6块,可比市委招待所有钱多了。

    胡永才就是简单给介绍了下黄河饭店的情况,黄河饭店就在原路,离市委招待所不远。胡永才领着夏晓兰过去,可能事先沟通过,采购的二话不说将夏晓兰的鳝鱼全部买下。

    57斤鳝鱼,给的价钱还是12元斤,夏晓兰带来的200个鸡蛋,人家也买了。

    这人和胡永才挺熟悉,虽然没有拍着胸脯说要像胡永才那样预订黄鳝,却也挺实在:

    “你以后有货了,先来这边问问,就说找朱放。”

    朱放人很傲气,能把他安排在黄河饭店上班,他家里关系也挺不错的。都是干采购的,他和市委招待所的胡永才是朋友,两人算是互通有无。胡永才昨天下班后来找他,问他黄河饭店要不要收黄鳝,他有了亲戚最近在卖这个。

    黄河饭店当然需要黄鳝,主营的就有粤菜,鳝鱼煲都不卖,那咋能算正宗。

    这点小事,他要是不办下来,在胡永才面前岂不是丢了面子?

    朱放没想的是,胡永才的亲戚……这么漂亮。

    和那些录像带上的港台女明星一样漂亮,朱放没想到现实也有这样的人物,刚才差点没在夏晓兰面前丢脸。

    “胡哥,她是你啥亲戚啊,以前咋没听你提起过?”

    得,又是一个被夏晓兰迷住的。

    朱放这人平时眼高于顶的,也有给他胡永才点烟赔笑的时候,胡永才啧啧称奇。

    “咋的,你小子对人家有意思?”

    朱放干咳两声,“可以交给朋友嘛。”

    胡永才想,现在到处都在严打,人家大闺女脑子发昏和你交啥朋友。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胡永才对夏晓兰了解的都不多,随口敷衍道:

    “你们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她这个生意怎么也要做到11月吧,你小子别欺负人家女同志,把握好尺度!”

    朱放家里有点小权,小伙子也是行情紧俏的未婚男青年,长得也不丑,万一真是夏晓兰的缘分呢,胡永才没把话说的太死。

    朱放一听这话,是有戏啊!

    夏晓兰肯定没结婚,结婚了胡永才会提醒他。

    他顿时懊恼不已,刚才不该端着架子,直接向她订下每天送多少斤黄鳝来黄河饭店,那不就天天能见面了吗?多好的相处机会!

    ……

    夏晓兰不知道,自己又刷了一把颜值的便利,黄鳝是不愁大买主了。

    她没想到今天会如此顺利将带来的货销售一空,来之前她身上有五十多,卖了黄鳝和鸡蛋,一共就有150元左右了。时间还早,夏晓兰骑着车直奔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再往城外走有一家榨油厂,夏晓兰不想空车返回七井村,想做一个顺道的生意,她想来想去,又反复琢磨乡下的市场,能从农民手里掏出钱的,只有能让他们赚钱的东西。

    安庆县有啥?

    最大的两个厂子,是农机厂和肉联厂。农机厂夏晓兰参合不进去,可因为有肉联厂的存在,安庆县周边的农民养猪的不少。没有哪家会奢侈到过年时留一整头猪,就算是自家请人宰杀,大部分肉都要卖掉,剩下点下水和边角料自家过年。更多的是直接将整头猪卖给安庆县肉联厂,养猪可能是农民在田地里刨食之外最大的经济来源。

    猪太瘦了卖不上价钱,农民会给猪育肥。

    刘家也养了两头猪,夏晓兰听见舅妈李凤梅说要买点油饼给猪吃,乡镇集市上买了两趟都没找到。夏晓兰听得心一动,就问她是什么样的油饼。

    “油饼就是榨油后剩的渣滓废料。”

    用菜籽压榨完油后,会剩下一些油渣,这东西经过发酵就是给猪育肥的饲料,在猪食里掺一点,猪长得很快。李凤梅买了两次都没有碰到卖油饼的,证明这东西有人在卖,只是不能保证稳定供货……有销路,就能赚钱。

    安庆县周围的油饼不够,商都市还有啊。

    夏晓兰又不是特意来买油饼,卖完黄鳝顺便载回去,她还不用特意去集市卖,每天到处跑各村收黄鳝,顺便就把油饼卖给养猪的村民。

    善于观察周边环境是对的,要不夏晓兰怎么知道农贸市场那方向有一家榨油厂呢?

    她骑着自行车找到那边,一条‘大前门’的威力显露无疑,夏晓兰已经能熟练运用香烟交际。送一条太刺眼了,她又跑去买了一条烟,这次却将烟拆成散包。

    走进榨油厂,那味道真是香的要命。

    “干啥的?”

    榨油厂的门卫警醒着呢,远远就把夏晓兰给叫住了。榨油厂是个热门单位,这年头油有多么紧缺?类似的还有什么糖厂、酒精厂,包括肉联厂在内等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厂,福利待遇都很好。

    “您好,我想问一下厂里的油渣卖吗?”

    夏晓兰说这话,就很自然把烟给递上了,门卫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被她的行为打了个措手不及。

    夏晓兰是个很漂亮的姑娘,漂亮之余,她又热情大方的,伸手不打笑脸人,拒绝不了夏晓兰的香烟攻略,之后自然拒绝不了夏晓兰的请求。

    榨油厂的油渣当然要卖,他们堆着这玩意儿干嘛。

    肉联厂是只负责收购生猪等家畜屠宰,他们又不养猪,大规模的养猪场并不多,榨油厂的油渣也是要零散往外卖的。不过这个零散是指100斤以上,1000斤以下,普通农民跑来榨油厂零散买几斤油渣,那肯定连厂门都进不去。

    “3分钱一斤,你要多少?”

    榨油厂的油渣子堆的像小山一样高,才3分钱一斤,李凤梅以前买的油渣是8分一斤。

    一斤油渣是5分钱的利润。

    一个鸡蛋夏晓兰才赚2分钱呢!

    而且油渣随便装在自行车后座的箩筐里,根本没啥耗损,只要夏晓兰能载得动,她想买多少买多少了!

    夏晓兰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体力,忍住了贪心:

    “先装300斤吧。”

 044油渣它不够卖!

    300斤油渣,才9块钱。

    本钱这么少的生意,夏晓兰要是早发现,也不至于从倒卖鸡蛋做起了。

    可她要不倒卖鸡蛋,怎么能一步步把生意从安庆县做到商都市,又怎么能发现这门有利可图的生意?10块钱左右的本钱,利润可以做到15块。就是载着300斤的油渣骑车回去挺累,亏得80年代的28大杠自行车质量好,否则刘勇这车非得被夏晓兰用坏。

    要是没有刘勇提供的本金和自行车帮助,夏晓兰少了交通工具,靠她人工把鸡蛋和黄鳝背到商都市来买?那才是地狱级难度的赚钱副本了。夏晓兰觉得吧,就拿油渣这玩意儿来说,难度就没有人想到靠这赚钱吗,只是他们不一定有车。

    夏晓兰买到油渣后高兴,终于不用空车回去,把一来一回两趟都利用起来。

    有了油渣这个顺路生意,每趟载300斤,一次赚15元,隔天来一趟商都市,一个月她就凭空能多赚两三百块。黄鳝生意又拓展了个新的大主顾,她以后进城不用带鸡蛋了,只专心这两样,她一个月能赚将近600元。生意做到11月,她到羊城批发服装的本钱就够了。

    只要有了本钱,83年能做的生意那可就太多了。

    闲暇时间再温习下功课,明年7月正好参加84年的高考,这是夏晓兰给自己定的短期目标。

    “赚钱的速度还是太慢,要专心考大学,过年前手里必须要有一笔钱。”

    夏晓兰载着300斤的货,路上休息了几次,全靠脱贫致富的渴望在支撑着她机械性的蹬着自行车前行。她虽然上辈子也是大学生,却不知道84年的高考题目究竟有多难,那些学过的知识她还记得多少。为了再次考上大学,肯定要埋头苦读几个月的,那时候手上的生意都要暂时丢一边,没有了进项,她得有一笔能支撑半年的积蓄。

    现在还有啥能赚钱?

    香烟生意她只能干巴巴看着,参合不进去。

    她要是个男的,肯定投身于如火如荼的走私事业了,风险高,回报却大的惊人,干几票绝对能累积到第一桶金。可她不仅是个18岁的大姑娘,还长了一张狐狸精脸,去干走私,别说货物的风险,肯定连人都要一起赔给别人!

    想到走私,夏晓兰莫名又想到周诚。

    那人离开也好几天了,说是还要来安庆县,也不知是真是假。就算是假的夏晓兰也不生气,本来就是萍水相逢,周诚又不欠她啥,反而是她还得谢谢周诚和康伟的‘救命之恩’。

    没有精力和本钱去拓展新的生意渠道,夏晓兰只能在现有的资源里做章。

    油渣不用说了,300斤就把她累的半死,除非她短时期内变成身材敦实的女汉子,否则不可能载动更多的油渣。

    那就只剩下黄鳝。

    市委招待所和黄河饭店只是拉开了一个口子,她应该拿出上辈子跑销售时练出来的脸皮,继续开辟新的大买主客户。

    现在是两天才销50斤,那两天的量增加到100斤呢?

    那每个月会多出来300块的收入。

    整体收入提升了13,夏晓兰觉得这个小目标虽然有点难度,也不是不能实现。今天因为没在商都市耽搁,回到家时才下午两点,刘芬出门收黄鳝了,家里面只有李凤梅在。

    昨晚请客时的做的菜不少,可客人们个个能吃,又哪里能剩?

    李凤梅在灶台的瓦罐里炖着鲫鱼汤,要等儿子下午放学回家喝,听见有动静,发现夏晓兰回来了。

    “今天咋这么早?”

    “运气好,东西被饭店的采购全收了。”

    李凤梅闻到熟悉的味道,发现夏晓兰不是空车回来的,还载了满满两筐油渣子。她又惊又喜,“你从哪里搞到的?”

    这怕是有三、四百斤呢。

    家里的两头猪也吃不完啊!

    李凤梅刚想说这东西放太久就没有足够的营养了,猛然想到夏晓兰再傻也不至于买这么多油渣子回来放着,这多半是夏晓兰用来赚钱的。

    李凤梅紧忙把话头咽下去,差点没把舌头咬到。

    “你这是要卖油饼?”

    油渣子都压榨成饼状,个个都有两斤左右,在榨油厂已经发酵好了。

    “不跑空车,顺便进点油饼回来试试。舅妈你不是说买不到油饼吗,拿个袋子装点起来,以后这东西咱家肯定是不会缺的。”

    李凤梅连连摇头。

    “这是你赚钱的,又不是没本钱捡来的,我不要。”

    夏晓兰不太当回事儿,“您可千万别说给钱,这玩意儿比红薯还便宜,只要3分钱一斤,等我在榨油厂那边混熟了,2分钱一斤估计也能买到。”

    李凤梅想,那不是转手就要赚5分钱?

    她还不知道夏晓兰已经决定要提高黄鳝的销量,就她已知的生意规模来说,一个月也能赚几百块钱。

    不用一年的时间,夏晓兰就可以在村里修几间体面的砖瓦房。

    这哪里是夏家人口不事生产的赔钱货,分明是个会赚钱的金娃娃。要不是刘勇给李凤梅透漏过口风,说他还有一笔钱压在别人的生意里,李凤梅这当舅妈的说不定都要眼红。

    不过转念一想,黄鳝生意到11月就不能做了,李凤梅也没了啥嫉妒心。

    她听说夏晓兰要把油饼运到外村去卖,拍了下大腿,“那不如先卖给咱们村里人,这东西就和盐一样,养猪的人家都缺。”

    李凤梅跑出去喊了一圈,还真有不少人跑来买油饼。

    夏晓兰都给他们算7分钱一斤,比这些人之前买的便宜,哪能不满意呢?

    300斤油饼,在七井村都差点不够卖,还有两户说夏晓兰要再拉货回来,一定要给他们留着。

    买给村里人,300斤油饼是少赚了3块钱,但世上得失并不是仅靠金钱来计算。七井村的人很满意,夏晓兰自己也挺满意,一点本钱都没压,又赚钱又赚了人情。

    “哎呀,忘了给家里留一点。”

    夏晓兰是给忙昏了,李凤梅也不说拒绝了,她刚才帮忙称油饼,双手油腻腻的,洗完手水也舍不得倒,端去泼在了猪的食槽里。

    “过两天你也要带油饼回来,不急一时半会儿的。”

    忙完了生意,夏晓兰打了一盆水,将自行车擦洗的干干净净。装过油渣的箩筐也洗干净晾晒着,然后才是收拾她自己。洗澡时两个小腿都在打颤,可见是用力太过,赚钱哪有那么容易啊,300斤油渣,还从商都市一路骑回七井村。

    上辈子当上高管,人上了年龄,新陈代谢变慢,饭不敢多次,还要抽空健身来保持身材。以她现在的活动量和年纪,真是怎么吃都不会胖,重返青春的好处,就是人又充满斗志和活力了!

    刘芬一直到晚上7点才回来。

    看见夏晓兰,她还挺忐忑的。不知咋的,今天卖黄鳝给她的人特别多,她收了80多斤的黄鳝。

    “你这生意,在四里八乡也算有名了,会不会有人也想跟着倒卖黄鳝?”

    刘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夏晓兰很高兴她妈懂得独立思考了。

    “他们在安庆县卖不掉,只能往商都市送,商都的市场那么大,一两个跟风的还损害不了我的利益。”

    夏晓兰已经不打算走零售路线了,在攻下了市委招待所和黄河饭店的采购后,商都市的其他类似单位的大门也在遥遥冲她招手呢。

    “收再多的黄鳝也不怕,只要每天不超过100斤,我都有信心卖出去。”

    夏晓兰正和她妈吹牛呢,陈庆在外面叫她。

    夏晓兰走出去,“陈庆哥,你今天怎么又回来了?”

 045:他真是来送书的

    陈庆是复读生,安庆县离七井村路程不短,夏晓兰以为他怎么也要下个周末才能回来,没想到他今天晚上又来了。

    “你今天没去学校?”

    天色黑了,陈庆的脸红不脸红也不明显。他提着一大包东西,交给夏晓兰:“我不是说给你借书吗?这是我同学的,他今年考上大学了,高的书也用不上,我就给借来了。”

    陈庆说的轻松。

    他其实忙了一整天才把书借到。要借一套普通的旧教材对陈庆来说不难,但是教材的原主人考上了大学的话,就意味着其用过的旧教材有很多人抢,因为上面有大学生的笔记啊,看了教材上的笔记,说不定一些弄不懂的知识点就开窍了,考试成绩能提高点分数,那就是改变命运呢。

    这套教材其实是陈庆为自己借的。

    同学已经去外地上学了,教材陈庆今天才从同学家里拿到。但他想了想,却选择将这套有大学生笔记的教材借给夏晓兰。夏晓兰想考大学,陈庆不知道她弟子究竟有多差,没念过高,总是比他更需要这套有大学生笔记的教材的。

    陈庆一点都没觉得夏晓兰在异想天开,最初的惊讶过后,他倒是很佩服夏晓兰的上进。

    夏晓兰不知道一套教材里还有如此多的弯弯绕绕,但陈庆能这么快把教材送来,是把她的事儿放在了心上。陈庆和她也没啥多深的交情,以前夏晓兰来七井村也不见得能碰到,还是这半个月才算真正认识。

    人家心里惦记着她,夏晓兰挺感动:

    “陈庆哥,你让我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陈庆是背着光的,李家的灯光翻越院墙,却正好照亮了夏晓兰莹白的脸庞。

    陈庆觉得自己整个脸都快被点燃了,赶紧稳了稳心神继续说正事:

    “我今天替你问过了,县一不是不能接收插班生,但你只有初学历,要经过学校的考试——不管你是要读科还是理科,都要过去年的‘大专’分数线,县一才同意你插班。”

    陈庆低着头,语气忐忑而挫败。

    他是着急呢,觉得自己没有办好这件事。

    现在的高生参加高考,能考得就是四个档次: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专科,大专。

    县一为了保证升学率,对非本校的复读生都有分数限制。可考过过去年的‘大专’分数线又谈何容易,陈庆的成绩在班里能排前15名,他去年也算稳定发挥,却在估分时失误,和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以他班级排名前15的成绩,总分也不到本科线……夏晓兰初毕业,入学测试能考到去年的大专吗?

    陈庆自己还是个学生,他有啥人脉办这件事,只能按照学校的规矩来。

    夏晓兰久久未语,陈庆着急了:

    “你别担心,我回家和我爷说下,他可能在县城找到人。就算读不了县一,县二肯定能进去。”

    县二的教学质量又比县一差点。

    但没有选择的话,县二也可以去念啊。

    夏晓兰回过神来,赶紧解释道:

    “你误会了陈庆哥,这件事我不不想麻烦陈爷爷,我不是见外,我是觉得如果连大专线都达不到,我插班参加明年的高考也没啥意思……对了,今年咱们省的理科大专录取线是多少?”

    是自己的错觉吗?

    还是无知者无畏啊。

    总觉得夏晓兰说要考过大专分数线,和去县城卖鸡蛋一样简单。这可不是卖鸡蛋啊,做生意行,并不代表念书行。

    “今年的理科大专是350分,总分则是690分。晓兰,我建议你还是学科,需要背诵的科目多,不像理科还要学物理、化学……”

    一般的女生学理科,遇到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脑袋就像被糊了一层猪油。

    其实连陈庆自己面对那些题都是脑袋发蒙。

    他是好心劝夏晓兰,夏晓兰却没听进去。

    “入学考试的时间有规定吗?”

    “下周一。”

    “那我先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