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日子似乎从出生以后一直都是这样,大家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害怕改变。
曾今也有老农民将希望寄托在亩产万斤这种新闻上头,也有人种植改良的新式稻种,最后证明了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只有像往常一样干活,像往常一样种植,才是不会饿肚子的硬道理。
至于肖敏说的顿顿精粮,大家均以为这是她一厢情愿说的胡话。
见老农民们听到这些,看到这些还是有些犹豫,肖敏知道自己给的理由和证据还不够让这些人动心的,只能拿出最后一件法宝。
第89章
“这是济薯3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她从家里拿出来的番薯,个头足足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那样大的番薯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对,这是济薯。”济薯是去年在大河村种植的新品种红薯,使得整个大河村的产量足足多了好几成,陈大江看着那个大番薯,不知道肖敏要说什么,这个兄弟媳妇啊,做事还是太年轻了些,拿出来一个番薯能做什么呢,难道跟大家说失败了没有关系,咱们还有番薯吃呢。
“这就是农科所实验出来的新品种,去年就开始种了,今年更是把大河村所有的番薯品种都换成了这种,产量大家也清楚,足足提高了三成,而且口感也改变了,到明年我们种植的玉米的品种也要换,要换成口感和产量更好的龙高L1,和龙科糯1976,这两种玉米不仅产量提升了口感,产量也会大大的提升,你们信不信到不远的将来,番薯这种东西将不会是人吃的东西,我们会拿来喂牲口。”
肖敏接着说:“你们是看着这两天并未发生大的灾害,就觉得现在肚子填饱了也不用想太多,我说一句老实话,灾害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新品种的谷子不仅仅提高了产量,抗虫扛害性还提高了不少,这是跟传统品种的谷物相比而来的优势,就好像济薯3号,虽然提高了淀粉的含量,但是口感比之之前的品种,还是要好上太多。”
当下的番薯跟玉米的口感跟后世没有办法比,就连玉米也不是我们理解的玉米的口味,有渣而且烧心,口感非常不好,跟后世的甜玉米、糯玉米完全没有可比性。
听到肖敏构建的理想世界,台下的老农民甚至觉得她有点孩子气,啼笑皆非:“肖老师,我知道你年轻人想法多,番薯喂猪这种事情也只有你敢说出来,这番薯就算是产量再大哪有给牲口吃的。”
不过刚才肖敏的话确实让他们松动了,当初种济薯3号的时候陈大江就保守了很多,试验田种的面积并不大,尽管这样去年依然让大家分到了理想的粮食,至少今年一整年都未曾饿肚子。
今年的番薯田的产量就更大了,各家各户都分到了理想重量的番薯,不少人还卖掉了一些换精粮,准备好好过个年呢。
因为番薯产量大,番薯藤做猪饲料,养的猪吃的饱了才会更肥壮一些。
如果说人都吃不抱,没有足够多的麸子跟米糠,还有番薯藤这些做猪的饲料,是没有办法在这个基础上喂猪的。
当然喂猪是后话,肖敏这次打算用自制猪饲料解决猪的口粮问题。
听肖敏这样说,也有不少老农民动心了。
陈大江最后跟老农民沟通了一下:“这样吧,我们还是建议保守一些,今年把村西头的地都种上新式稻米,东头的种上原来的稻米,即便是新式稻米不靠谱,咱们还有一半的田地种着老式稻米,不至于交不出来公粮来,你看这样可好?”
肖敏迟钝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
过了好久才点点头:“这样也好,你们也放心一些。”看上去竟然是妥协了?
其实肖敏背过身来就想偷笑了,她并不是真的妥协,而是从一刚开始也只打算用一半的田种植新式稻谷,这样看起来刚好就是她心中所想。
要是最开始提一半,他们也会要打个折,干脆一开始就说要全部改,看看吧,总会有人是要妥协的,她当那个妥协的一方救好。
双方就最后谈判结果达成了一致性,最后都很满意!
改一半,老农民们放心。
改一半,本来也是肖敏的计划内。
刚过完年唐老正式到了村子开始指导培苗。
知道唐老来,本来大家还挺排斥的,心说要不是这个小老头,肖老师也不会吵着要种植新式稻谷,也不会让大家要担小半年的心,但是知道唐老自己来就算了,还带来了县里资助的种子和复合肥。
“一旦有了复合肥,稻谷正常的周期就变短,产量还会增加。”这是唐老的原话,用新式稻谷当然是一步,新式稻谷必须也要用新式的种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颠覆了老农民们的传统种植意识的。
知道复合肥是县里资助的,本来有意见的人也说不出话来。
只不过这看上去文绉绉又瘦小的老头,竟然还会种地呢?
很快第一波苗子开始插到了田里,大家都忐忑不安。
很快到了快要出芽的时候,大家伙继续忐忑不安。
这种心放不到肚子里的感觉,起码要维持三个月,三个月都叫人吃不饱饭噢,睡不好觉噢!
唐老这副样貌对于推广新式稻田种植确实增添了不少难度,为啥啊,人家长的确实是太过于文气。
别人在田里晒了一辈子该比城里人老相一些,这个唐老头看着也确实不像是种地的。
而且本来大家对唐老头印象不是很好,觉得就是这个城里人搞坏事,谁知道竟然让他们发现了城里来的唐老头,竟然是真的很懂农业知识。
本来大家都说好了,唐老头到村里来,大家都不要搭理他,不要跟他讲话,反正也不要得罪这个城里来的大老爷就是了,到时间定期把他送回去,肖老师的梦醒时分就好了。
但是现实真是一次次打脸啊。
抽芽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了,抽芽率比往年就多了足足三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起码会多出来三成的谷物。
等到复合肥埋下去,那稻谷生长的速度就更快了,不用等到收割,就知道今年肯定是一年丰产年。
不说远的,有一次老农民都搞不定的事,让瘦巴巴的唐老头过来,然后就搞定了!
原来这个唐老头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呢。
大家伙开始佩服起唐老来,唐老走在村里,也渐渐的有人开始跟他打招呼。
大家纷纷注意起来唐老的言论和打扮,你看看人家,穿着也是最简单款式的衫子,怎么人家的衫子这么好看呢。
唐老穿的衫子其实跟老款式还是不一样,他经常要下地出汗多,也不方便穿戴有口子的衣裳,方惠茹就自己扯来了布,画了款式,让陈大嫂给缝制的。
那款式是按照国外的T恤给改的,比较适合干活的人穿,老农民们嘴上不说,心里是很羡慕唐老的。
看看人家唐老出门都带个草帽,原来带着草帽就不容易被晒黑,大家也纷纷学起来唐老戴草帽。
本来下了工聚集在村口喜欢扯扯闲话的老头们,现在也喜欢听唐老说些外面的故事,原来“电”这种东西不会电死人,原来拍照不会把人的魂魄给慑走,以前的老农民只有在身体不行,要留下最后一张照片的时候才敢拍照片呢。
大家都是同样年纪的人,怎么唐老就懂那么多,懂城里的事情,还懂农村的事情,他竟然还在农村生活了整整十年。
大家对唐老原本是书生气的看法竟然渐渐的改变了。
最让唐老高兴的,莫过于每天可以跟女儿孙女住在一起,一天天的相处跟血脉相连,让乖宝这个小孙孙比亲近陈老头陈老太更亲近他。
为啥啊,这个爷爷会讲故事,他一讲起故事来啊,村里的小朋友们都舍不得离开。
白天在地里干了一天活,唐老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自己洗涮干净了,他现在住在肖敏家里,自然跟乖宝是最亲近的老头,就连陈老头都比不上他的地位。
弄干净清爽了,衣服随手一撮,挂在门口竹竿上。
其实刚开始还有不少人用看好戏的心态看着唐老下乡,心说老爷们自己洗衣裳,这成什么样子嘛。
谁知道人家自自然然的就把衣裳给洗了,还说以前跟老太太下乡的时候,就是他洗衣裳的。
村里的老爷们都以干家务活为耻,谁知道让唐老这样说起来,好像干家务很自然也是男人的活。
更让他们觉得羞耻的是,唐老竟然还会带孩子。
唐老住在肖敏家里,自然也不会开两锅饭,他每个月领了粮食就交给肖敏,自己心安理得帮忙带娃,到点就有饭吃。
亲闺女煮的饭都是香的,菜自然也是没得挑的。
这不还没吃晚饭,唐老就抱着已经两岁了的小乖宝出来转圈圈了,这一路上都给乖宝讲这个东西叫麦子,这个东西叫稻子,那个东西是甜瓜,那个地里的是西瓜。
小姑娘其实已经沉甸甸了,但是唐老觉得自己也不知道能抱得动她多久,出门就抱着孩子走。
乖宝也很喜欢唐爷爷,唐爷爷什么都懂,会讲故事,还会教她认田里的东西,还会教她背唐诗,还会种瓜瓜呢!
唐老把肖敏门口的那块地里种了一些西瓜,现在西瓜都结出来了小瓜瓜,村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被勒令着不许去唐老门口打人家的瓜的主意。
但是还是让孩子们好奇,西瓜是什么,他们可是从没有见过呢,怎么就能长那么大呢。
老农民们都好奇呢,怎么连西瓜都会种呢,城里的市场上是有卖西瓜的,只不过乡下地方的人糊口才是天大的事情,谁没事会去研究种西瓜。
但是听唐老说,这个西瓜种植的范围很广,沙土、黏土、南方的红壤土、山坡荒地上都是可以种植,缺水的地方没有关系,只要日照充足,就能结出来甜甜的瓜出来。
而且西瓜卖的也不便宜,如果山上能钟西瓜,明年可以在山上种上一山坡的西瓜出来。
“爷爷爷爷,这个瓜瓜什么时候能吃啊。”乖宝知道自己重,从爷爷的身上跳了下来,指着门口的西瓜问唐老。
“乖宝这么想吃西瓜,那可早了,可能爷爷都走了,乖宝还没吃上西瓜。”唐老的计划是等到今年收了早稻,就要回城里去的,眼看着肖敏这一季的早稻米好,县里已经做好了要让人来参观考察的准备了。
这半年的心血没有白流。
爷爷要回去了?
唐老住在这里的这段时间,方惠茹也多了来大河村看唐老的借口,一到周末就从县城过来看女儿跟乖宝,不仅带来了好吃的,还有乖宝喜欢的玩具。
现在爷爷说要回去了?
小娃娃惊讶的看着爷爷,嘴巴扁了扁了扁,露出好委屈的样子:“爷爷真的要走了吗?”
事实上,子女成家了也不能天天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谁让唐老爷子这样的人确实招孩子喜欢呢,他每天从田里回来,都会教乖宝读拼音,背唐诗,孩子不排斥学习,因为背完了唐诗有故事奖励呢。
他还开玩笑说如果以后退休了,就来大河村开个幼儿园。
老爷子特别喜欢孩子,他抱起乖宝宽慰:“爷爷就在这附近的地方,哪怕爷爷不住在乖宝家里,也会经常来看你的,跟奶奶来看你一样。”
乖宝就当爷爷是亲爷爷一样了,很舍不得爷爷,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跟爷爷一起吃,唐老爷子有时候回县城,就在车后座挂个小框子,把乖宝跟狗蛋两个孩子丢在后面两个左右挂着的框子里面,不仅是乖宝舍不得爷爷,连狗蛋听说爷爷以后要走也不开心。
两岁大的小乖宝可懂事可懂事了,虽然不情愿爷爷走,但是最近肖敏也开始打预防针,把爷爷是不可能一直住在这里的思想传达给小朋友。
小乖宝扁扁嘴,抱住爷爷:“爷爷,我舍不得你走,爷爷一直在村里陪乖宝好不好?”
唐老又怎么忍心走呢,现在这样的生活,他盼望了十八年,好不容易能跟女儿在一起,但是时间很短暂,就短短的三四个月就要分开吗?
听孩子这样撒娇,唐老爷子想到多年前的萌萌,同样也是嫩生生的小童音,每天都哀求爸爸能多陪她一会儿。
那个时候唐老师醉心工作,压根没有想过会有跟女儿再也见不到的一天,如果让他选,他宁愿自己什么成就都没有,都要陪在女儿身边。
如果有办法让萌萌和乖宝一直留在他身边该多好啊。
眼看着早稻米丰收,唐老爷子的心愿也达成,他要去到更多的地方,为祖国的增砖添瓦,为农民兄弟吃饭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过了年肖敏把队里的猪舍给改良了一下,增大了一些地方,今年养了三十头猪,而猪吃的东西也不仅仅只有米糠跟猪草的混合物,还有她用玉米芯子、菜油渣滓、松针、秸秆的混合发酵物搅拌在一起制成的猪饲料,小猪吃了这些猪饲料,长得飞快,以前养上一年最多也就长到一百斤出头,结果今年的猪长得飞快,才到年中,就长到了一百来斤。
这到年底肯定有两百斤。
难怪看见肖敏去年就开始囤玉米芯子,这玉米芯、菜油渣滓、秸秆这些东西都是人不能吃,牲口也不能吃的,结果人家肖敏就有办法制成了猪饲料给猪吃。
这其中的比例跟发酵方法是肖敏跟唐老两人经过无数次实验,最后的出来的良方,用这种猪饲料喂养的猪,从小的时候就看见蹭蹭蹭上涨。
这些都是因为有唐老在这里,他不断的跟外面的学生联系,找出来最合适的方法的缘故。
当然也有肖敏对这些事情上心的缘故。
科学喂养跟传统式喂养彻底颠覆了老农民们的看法,他们再也不会跟肖敏讲“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云云。
肖敏家里还从没有养过猪呢,怎么人家就会养猪呢,人家养的猪,怎么就比别的生产大队要肥呢,大肥猪大肥猪,这才是真正的大肥猪啊。
大河村因为是县一级实验点,得到的政府资助跟政府补贴也是比较多的,先是种子,再就是化肥,知道肖敏用自己特殊的方法养殖以后,县农业局的干部同志都赞叹不已,还想来大河村来学习。
猪饲料的秘方经过了很多次的改良,现在已经达到了能存储和运输的标准,肖敏并不打算把这些秘方无偿贡献出来,她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让大河村一步步的富裕起来,其他的村庄眼看马上就要跟上,她在最开始的时候公布了第一期的猪饲料的配方,最开始的配方是用普通的勾兑发酵法来制作猪饲料,取材简单,发酵方法也容易,这个方子她在刚开始就已经公布出去了,也不是什么秘密,有了肖敏公布出来的方子,附近好几个村庄也从中途开始养猪了。
但是后面的话肖敏就梅说,她在第一期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改良配方大大提高了存放的时间,便于储存跟运输,她要用这些秘方来赚钱!
陈小军的砖窑那边的规模是固定的,每年的产量暂时也没有办法再增加,她不得不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办饲料加工工厂?”陈小军兴致勃勃的问妻子,你真的觉得可行?
“怎么不可行,我辛辛苦苦的研究出来东西,难道说免费公布给外面?”
“是有些心里不甘心,不过肖敏,现在要办加工厂条件还是不成熟了一些,这个咱们再仔细揣摩揣摩,比如场地问题,比如人手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
就在肖敏构想着自己人生的重大改变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突如其来的打断了唐老要离开的计划。
第90章
大河村的粮食还是出了事。
初夏的一个黎明,肖敏刚刚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孩子,差不多两岁大的乖宝现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跟爷爷去地里看看西瓜,她每天最关心的就是瓜瓜快点长大。
然后再看看地里种着的早稻。
就在肖敏给乖宝绑小辫儿的时候,外头过来了一个村民,一看见肖敏就大声嚷嚷着:“不好了肖老师你快去地里看看吧,稻谷都长虫子了。”
长虫子?
这个天气闷热晚上本来就睡的不是很好,肖敏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是昏昏沉沉的,听人这样一说马上就清醒了。
肖敏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去田里看一眼,然后抱着乖宝就往田里走。
“说说,怎么回是,田里怎么回事,跟唐老说了吗?”
“还没找到唐老头,不过已经有人过去找了。”见肖敏走的方向不对,对方说:“不是这头,是那边,不是试验田那边啊!”
肖敏这下彻底清醒:“你说不是试验田?”
“不是的。”来人声音里面带着些许哭腔:“也不知道是不是传染病,隔壁小河村首先发现有这种情况的,然后附近好几个村子开始都开始了,咱们队里面算是好的,今天才发现居然是虫子,不过现在发现也来不及了,这种虫害来的快去得慢,小河村那边一发现这样的虫害马上打了农药灭虫,不过没有用。”
肖敏心里一沉,原本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老式的种子因为品种问题没有解决的基因缺陷,抗虫性跟抗药性都有问题,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虫害,今天发生的虫害说不定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到了田里的时候才发现,这种虫害一旦发生就是铺天盖地的,想灭虫和抢救都来不及。
“新式稻田那边怎样?”
“唐老还在那边,咱们要不先过去看看?”
大河村的土地因为修桥筑坝的关系,硬生生的从中间砍成了两段,中间隔着一段施工工地,等到了新式试验田那里,看见唐老匆匆忙忙也赶到了,不过远远的看见他老人家神情从紧张到放松,肖敏的一颗心才算放进肚子里。
这个时候才发现抱着孩子一路跑来,腿肚子都有些发软。
看着妈妈紧张的神情,乖宝也知道出了事情,肯定出了大事情,她抱着妈妈的脖子从妈妈身上跳了下来,奶声奶气的叫:“妈妈。”
小姑娘的睡衣裙被妈妈揉的皱巴巴,她小心翼翼的把连衣裙往下拉,尽量盖住小内内,又小声叫:“妈妈。”肖敏还是没理她,乖宝知道妈妈身边肯定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情,伸手抓住了妈妈的食指,认认真真的听那个伯伯说话。
肖敏这一路出来都是慌慌张张的,忘记自己连衣裳都还没给女儿换呢。
“小河村的虫灾发生的非常突然,也不知道蔓延到了几个村,既然咱们村里的粮食遭灾了,别的地方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是的,好在试验田这边还没有开始长虫,等下我问问唐老有没有预防的办法,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试验田这边的稻子。”肖敏蹲下身来仔细检查了试验田这边的稻子,发现没有长虫的痕迹,但是担心也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昨天,河流下游的稻田也没有看见长虫的迹象,但是今天一大早就发现长虫了。
眼看着唐老过来,肖敏打了个招呼就把村里的情况给唐老说了一下,唐老沉吟片刻很快就分析出来了虫害的缘由:“这种小蝇虫专门吃稻子,今天赶紧煮一些夹竹桃的叶子喷洒在试验田这边。”
“那西边的田里怎么办?”
唐老刚刚也是从那边过来,看见那边的稻谷和芽苗几乎全部都被啃光了,才赶紧来这边,幸好这边试验田的品种就有防虫性,暂时还没有虫子过来的迹象,但是并不代表万全,为了防止虫子从西边过来,唐老还是建议打夹竹桃水做预防。
“西边的农田已经保不住了,这种虫一旦开始啃咬芽苗,是非常快的,现在只能把西边的稻田里面的稻子都割了,然后尽快烧掉,否则一阵风吹过来,对面的蝇虫就会跟着这阵风吹过来。”唐老沉着的说道。
“那么这种虫子会吃别的庄家吗?”肖敏问道。
“这种小蝇虫专门吃稻谷的芽苗,一旦咬上了很快就消灭掉稻谷,可以说从发现到预防,时间很短根本就来不及,但是这种小蝇虫不会吃别的庄家,单单只对稻谷的种子感兴趣。”
“这样说菜籽地里的那些油菜应该不会受影响了,现在咱们重点观察试验田,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要派人看着,不能让这边的田里出事。”
其实肖敏刚才从那边过来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因为那边出的芽苗全部都被啃咬掉了的关系,现在即便是用上最强的百草枯,也解决不了芽苗重新生长出来的问题,但是她留了个心思,跟刚才一起过来的老农说:
“刘叔,你现在先找几个老把式看看田里的芽苗是不是都被啃咬掉了,如果真的都没有了,就要尽快割掉烧掉,至少咱们能保住试验田,眼下只要试验田不出事,咱们还是跟往年一样有粮食。”
刘大亮就是刚才给肖敏汇报的老农,听见肖敏这样说,马上找到其他的几个老农民一起去西边的田地里去了。
至于肖敏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既然小河村这些村子比大河村更早发现灾情,想来哥哥也是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她作为一个村的大队长,当然也要考虑家里人的吃饭问题。
肖敏让陈小军去小河村找肖军,果然肖军早就去过外面找了一圈粮食,一看到陈小军忙说:“妹夫,看到你就好,我在隔壁县找到了一些粮食刚好愁没办法弄回来,你骑上车跟我跑一趟隔壁县。”
隔壁新江县是粮食大户,跟大河村这边不一样,人家是棉花油菜什么的都不种,专门种植水稻,而且那边地处平原盆地,每年粮食富裕的也多,村民们也相对来说比较富裕。
但是陈小军这趟来不仅肩负着要给全家人储备粮食的任务,还顺便要给村里找储备粮呢。
肖军无语的看着他:“你们村的事情我管不了,我们大队长给了我任务必须要搞五千斤粮食回来,如果你去就帮我运一趟,我好歹能分给你一些,如果你唧唧歪歪的我就不打算带你去了。”
陈小军注意到肖军家里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包裹,应该都是他从各地找来的粗粮细粮,关键时候肖军还是拿了村里的介绍信去新江县那边收粮食的,免得被人抓到当成投机倒把的给打击了,到时候浑身长满了嘴都说不清。
小河村作为第一个受灾的村庄,肯定是在第一时间就做好了粮食储备的打算,现在小河村全村的粮食都没了,大队只能叫上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趁着粮食还没有涨价,从外面收粮食回来,但是现在第一茬的稻谷还没有开始收割,肖军也只能从人家仓库里面收一些陈谷子和玉米面红薯干这些。
陈小军道:“那行,你派胖胖去一趟家里跟肖敏说声我怕她担心,我这就跟你走一趟。”
他没有问肖军特别具体的事情,这是小河村内部的事情,他这趟过去也就是捡一点洋落,肖军能分给他多少就凭良心了。
陈小军有钱,光砖窑跟碎石厂每个月的产出就不用让他担心吃不起粮食,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想吃贵粮食啊。
没办法,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知会肖敏,陈小军咬咬牙,把二八大杠的拖挂给装上,这一车拖不了五千斤,上千斤是没有问题的。
肖敏得知到的消息就是哥哥没有办法帮她村里搞定粮食了,但是能帮她个人收齐五百斤粮食,这五百斤粮食来之不易,相当于是从人家小河村的村民那里虎口夺食,再也没有更多了。
这还是因为陈小军的拖挂车给跑了整整三趟,整个人都瘦了好几圈,不然人家肖军平白无故的分给了他五百斤粮食,在队里也不好说。
“两百斤杂面,三百斤玉米,稻谷和麦子根本收不到,咱们村什么情况?”陈小军这一趟去了几天,人都瘦了一大圈,身上都馊了,初夏闻着这味儿,一向跟他亲近的小闺女乖宝都躲在妈妈后面不敢叫爸爸。
陈小军蹲下来逗了孩子一下,果然孩子跟他陌生了,干巴巴的看着爸爸不说话。
爸爸身上臭臭呢,乖宝有点嫌弃的看着爸爸,黑嗦嗦的眼睛亮晶晶。
“快点去洗洗,胡子也刮刮,你看看都成了什么样了,这事儿我跟唐老说了,也不知道城里会怎样,方老师那里会有粮食吃不?”肖敏有些担心的说,因为田里出了事情,唐老更是不敢离开试验田,这几天都在村里守着,也不肯去县城看看方惠茹,肖敏这个大队长更是走不开。
“你别太担心,明天我去一趟县城看看方老师是什么情况,实在不行咱们支援一点,我现在担心的其实是村里的吃饭问题。”陈家是有粮食,但是总不能把自己家的粮食捐出来给全村吃吧,一人一口都吃不到啊,这也不现实:“好在这次虫灾发生的片区也不是很广,我出去打听了一下,总共也就是新安县这边有几个村子的粮食出了问题,有些地方好像也没有事情。”
也许正因为不是大片的受灾,所以粮食还算好找,如果隔壁新江县那样的农业大县都出了问题,演变成六几年的大饥荒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大家现在种植的稻谷都是自留种,跟后面普及的新式水稻需要去种子公司购买粮种不同,老式的种植,都是通过自留种的方式一年年的留下种子,难道说是自留种出了问题?
现在也无暇想这些了。
“也不用太担心,试验田不出事的话,我们现在准备的东西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村民们估计也自发组织起来去外面找粮食了吧,我找了几个经常在外面跑的,看看能不能找点玉米或者杂粮回来备着。”西边的稻田颗粒无收,这个时候大家的眼睛都巴巴的盯着试验田那边,生怕那边出了一点点叉子,现在离稻田收割也就十来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安全度过才好。
“咱们仓库里面还有千把斤的储备粮,到时候不行的话还能把储备粮分下去,希望菩萨保佑千万别出事。”
听到肖敏这个唯物主义者都开始说“菩萨保佑”这种话,陈小军知道她肯定是急坏了,宽慰了一番。
小闺女乖宝揪着妈妈的裤腿,大概也知道最近村里出了不小的事情,她心里也干着急,不过不知道怎么安慰妈妈,这个时候她只能尽量懂事一些。
想到这里,乖宝想起藏在她床底下的鸡蛋呢。
小丫头迈着小短腿跑到房间里面,小心翼翼的捧起鸡蛋来,一筐子鸡蛋摆在妈妈面前,小嗓音甜甜的,略带点捉急:“妈妈,换粮食。”
眼神还带着一点不舍呢。
自从分家以后家里就养了十来只鸡,除了一只配种的公鸡能够长期养着,其他都是母鸡,这些鸡蛋不用说,大部分都落入了小乖宝的肚子里。
这可是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孩子不曾享受过的“特殊代遇”。
乖宝这孩子贼护食,她的鸡蛋蛋当然都要放她床底下了,所以陈小军家里的鸡蛋笼子一直都是小丫头保管着,大人因为一直都拿这个懂事又乖巧的小丫头当大人看,因此也没人觉得哪里不妥。
但是这孩子也未免太懂事了一些,还叫妈妈拿鸡蛋出去换粮食。
肖敏觉得鼻子一酸,眼泪都要流下来,又觉得在孩子面前流泪不好,便把头偏了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