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王华是谁啊!
第193章
陈檬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这真的是跟自己同宿舍那个不苟言笑,也不太爱说话的王华?
王华身前绑着一个白色的围兜,食堂大师傅穿着的那种,手上还套着一个塑料袋子,麻溜的给人拿包子,一边拿包子吧,一边还忙着算账,忙得团团转。
王华站在包子铺外面开开心心的大妈大婶们交流,屋子里面是马飒在赶工做下一轮包子,两人忙的不亦说乎。
怎么看着王华的眼神,都觉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死气沉沉的小姑娘,现在看着倍儿有活力。
她人笑眯眯的,手上拿东西的时候又很注意卫生,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前段时间包子一直都不够卖,马飒一个人做不过来,这段时间王华不上学了,就帮忙打打下手,装装包子收收钱,这几天马飒的包子店生意相当不错,全都因为有王华在帮忙。
马飒嘴上虽然不饶人,但是王华摆出来一副没人收留我的样子,他就认怂,只是他自己在包子铺后面随意搭出来的一个小铺位,怎么能委屈了王华,谁知道王华没脸没皮没羞没臊的就在他床铺边上搭了个床铺出来,虽然说用了一张帘子给隔开了,但是马飒还是不让,最后他自己跟房东商量了一下,把房东的一间杂物房给租赁了下来,好歹给王华弄了一个私人的空间出来。
房东看着两个小年轻不容易,房租都没有收。
就这样,马飒包子铺算是发展壮大了起来。
名气打出来了以后,生产力有些跟不上,马飒这从早上三点钟开始起来揉面,到早上六点包子铺开张,也只能做酸菜肉包跟馒头一样两百个,就这样小伙子迅速的消瘦了。
说实话马飒一点都不想要王华一起做包子这个事业,对于他来说要找个事情做迅速独立起来,但是拉王华下水绝对不是他所愿。
但是王华这段时间没有地方去这是事实,他的包子铺在发展壮大的时候请不到人也是事实。
就这样两人稀里糊涂的组了个搭档,正式的把包子铺给壮大了,这段时间应收嗖嗖的往上面飚,马飒准备过完年要请帮手了。
当然这些话都是从大妈嘴里听说出来的。
大妈们沉迷的话本,估计也有王华这号角色的存在。
陈檬就安安静静的站在大妈们的后面听她们说起来这些。
“哎哟,今天还有好多呐,可不担心买不到了,要说马飒这孩子真不容易,要不是家里碰到这种事情,这么大的孩子应该要学校读书的吧。”
“可不是呢么,不过患难见真情,你看看这个时候还有小姑娘贴上来帮忙一起卖包子,这就是难得的情谊了。”
陈檬可不是被大妈们的八卦彻底给吸引住了吧。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真不觉得王华是那种能够倒追男生的那种人!
很快就轮到了陈檬,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牌子:“肉包两毛五,酸菜肉两毛,菜包一毛五,馒头一毛。”
陈檬也学着大妈们的样子,要了十来个包子,准备带回去给爸妈尝尝,看看大妈们安利的包子是不是真的这么好吃。
“十个肉包子。”陈檬递过去两块五,这肉包子很大,难怪有大妈感慨一顿能吃三个肉包子!
王华认出来了她:“陈檬?”
陈檬抬起来小脸,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她的意思:“我排队排了很久才知道是你,原来这包子铺是你们家的啊,给我来十个包子,我带回去给我爸妈也尝尝。”
王华脸上又重新露出来笑容:“好嘞,十个肉包子,您收好咯。”
——
忙完了这一阵,就在过年前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那天,陈老太太跟陈老爷子,还有毛蛋一起来到了京市。
就在京市火车站接到他们的时候,陈老太太年纪确实是大了,身形都比以前要岣嵝许多,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了,眼睛看上去比以前要更小了一些。
奶奶年纪越来越大,做事也不如以前那般雷厉风行,看着人的眼神,也比年轻时候柔和许多。
而毛蛋也没有变高,赵菊的个子也不高,两个儿子也高不到哪里去,毛蛋现在是读完了大学,没有地方去了,打算来京市看看,这不刚好陈老太太他们也要来京市,就让毛蛋这个大孙子给护送一下。
好在这一路上都是软卧直接躺过来的,老人家又没有受到什么罪,在车上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同来新安的老乡,一路上聊着过来并不无聊。
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火车餐太贵了一些。
下了火车,三个人一起并排走着,老头身上扛着一个大包,老太太老当益壮,也带着一大包衣服。
毛蛋手上拎着一个行李箱不说,背上也背着一个大包袱,都是老家的亲戚们给的东西,不收也不好,收了这一路上也没少受罪,都到了京市也不埋怨了。
就是来京市的人啊,真的有点多,生怕爷爷奶奶不小心走丢的毛蛋,一路上都警醒着,总提着一股子精神。
说起火车餐陈老太太就咋舌,以前在家的时候很少花钱,也不觉得花钱这么罪恶,现在出门真是做什么都要花钱,就连火车餐都要两块钱一个,她跟老头子合着吃了一个,毛蛋是大小伙子,一个人吃了一个,还在车上吃了两顿,她有点肉疼。
陈老头一路上都叫她别叨叨了:“可别说了,不就是六块钱么,人家在火车上做点饭容易么,柴火背上车多辛苦。”
毛蛋就不说话了,他还以为爷爷会说出什么大道理出来,比如出门不容易,穷家富路,在路上可不能苛待自己,结果他爷爷来了一句,柴火背上车不容易。
他还能说啥呢!
陈老太太就不说话了,她也觉得把柴火背上火车很不容易吧。
就这样三个人一路上走出了出站口,外面陈小军肖敏陈檬沈间四个人都在等着呢。
好大的一个大牌子在陈小军手里头拿着,很明显的目标,毛蛋一眼就看到了:“爷爷奶奶,我叔,看到没,那个大高个是我叔。”
陈小军长得帅又打眼,穿着毛呢大衣往那里一站,谁敢说他是乡下来的泥腿子,这快四十岁的人了看着跟大小伙子似的,不说孩子都有十六岁了,谁能看的出来。
比起陈小军来说,沈间的气质就温和很多,斯斯文文的站在人群里面,那一副价值不菲的金丝边眼镜也能让人侧目了。
两人旁边的肖敏跟陈檬长得又漂亮,所以远远地,毛蛋就看见自家叔叔了。
两位老人眼神不好,看谁都像自己儿子,这一走近才看见,原来刚才看错人了,那是附近旅行社的导游小伙。
双方也不认识,对方还以为他们也是来京市的游客,冲他们挥了挥手。
一声清脆的女声把老太太给从恍惚中给叫了回来:“奶奶。”
这声音太熟悉了,从她小时候听到大,这一听就是自家小孙女嘛,一朵娇花一样的小姑娘,一开腔说话,周围的人都齐刷刷的盯着陈檬看,真好看。
陈老太太一看见陈檬,就哎哟起来:“半年没看见竟然瘦了好多了。”
陈檬挺直了腰板,有些得意:“我一天吃五顿饭呢,好多同学都长胖了。”她很在意自己是否还能保持身形这回事。
陈檬现在是十六岁,虚岁号称十七,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又能吃又臭美的,多数人都管不住嘴巴。
高三那么重的工作量,要想管住嘴巴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陈檬还算班上保持体重保持的不错的而已,只是那张小小的脸蛋,身上再怎么长肉,都长不到那上面去。
其实老人家都是带着滤镜看孩子的,陈檬哪里瘦了,只是老人家看着她瘦了而已。
毛蛋的嘴角就抽搐了一下,老太太见谁都会说瘦了的,不过看破不点破罢了。
两位老人一辈子的劳作,到这个年纪终于是闲下来了一些,肖敏劝他们在京市多住上一阵。
其实来京市过年并不是明智之举,冬天京市还是太冷,但是两位老人都惦记孙女,刚好毛蛋要来京市,就死活要跟着一起来。
这要是平常,撵着他们来都不会来的。
放下了行李,老太太就在院子里面转悠起来,本来听老家人说的城里人都住着鸽子笼,看来也不竟然,肖敏这个房子就很大哩。
后宅是以前女人们住着的地方,造的本来还有亭台楼阁,解放以后分房子的时候,就把这些都给拆了,中间空出来的地方蛮多,敞亮点的地方种着花花草草,不当人的地方就种着菜,院子里面看上去又宽敞,只是这个季节花草还没有开出来,看着光秃秃的。
陈老太太本来以为自己来京市就要闲得慌了,看见肖敏家里的那几块菜地,欢喜的不得了,听说是亲家开垦出来的,不住的夸赞:“还是咱们亲家有本书,这个院子要是让我打理,肯定都种上菜了,这院子种上菜并不好看,这样一来中间有个景儿,外头又能种菜,一举两得。”
冬天,特别是北方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蔬菜是很难得的事情。
唐老还在家里搞了一个小暖棚,四五平米的大小,专门种一些娇贵些的蔬菜,都是小白菜上海青菊花菜什么的,这些菜别说在北方了,就算是从南方过来的陈老太太也觉得新奇,原本她带来了好多菜干,是做好了在北方要吃很久菜干的准备了的,结果人家家里还有暖棚,可以种各种你南方都没有的蔬菜。
这更加加深了唐老在她老人家心目中的偶像地位。
陈檬在旁边蹦蹦跳跳的解释道:“这个暖棚是我外公最近搞的呢,还是我帮忙搞的……”小姑娘很会邀功。
陈老太太眼尖:“竟然还有小香葱,我们老家的小香葱今年都冻死了呢。”
老人家稀罕的不行,看着长势很好的小香葱。
就算是在南方,到了秋冬两季,小香葱发的都不是很好,不可能像唐老种的这种小香葱一样,长势喜人,她一看就爱上了唐老的这个暖棚,感觉还能种上不少好东西。
陈檬:“我外公说这个暖棚弄得好了,冬天都能吃上西红柿和茄子。”这是反季节蔬菜,对暖棚的要求比较高,现在唐老做的只是可以防御严寒的暖棚,在里面种一些青菜香葱的还可以,若是要种西红柿和茄子,里面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或许到了春天能种上一季。
这已经很难得了。
一向不爱说话的陈老爷子都连连点头:“亲家还真是有本事,种田种地这些也是可以读书学来的么?”
他有些沉默了,以前觉得自己会种地这已经算是本事,谁知道亲家这个读书人,比他这个种地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汉更加会种地,这让他开始审视读书人这三个字的分量。
从毛蛋这一代人开始,陈家是世世代代都认真供养孩子读书的农村家庭了。
陈檬蹦蹦跳跳的跟在爷爷奶奶后面:“现在还有专门的农业大学呢,我外公其实是水稻方面的专家,种菜还是因为外婆想吃点新鲜蔬菜,他才开始研究暖棚的,不过现在也有农资公司搞这种暖棚蔬菜,就是很贵,一般人吃不起的,城里人到了冬天就会屯上几百斤上千斤的白菜萝卜,都堆在向阳的阳台里面。”
在南方农村,自家一般都会有菜地,冬天都会种白菜、萝卜、雪里红这种抗寒的蔬菜,冬天还有红菜苔可以吃,到了春季有菜心,能吃的青菜的品种就比较多了。
但是在更加寒冷的北方,只能囤积大量的白菜跟萝卜过冬,到了更遥远的东北,就有人做泡菜,因为蔬菜放在屋外都会冻坏。
像陈小军肖敏家里这种能种上几平米暖棚的人家,那都是当代的“大户人家”。
唐老这四五平米的“试验田”最近可是热闹了,连学校的学生都来参观过了,京市周边还有个农资公司想要跟唐老合作,弄一个蔬菜种植基地,把京市搞上一个暖棚,专门供给给京市的普通民众吃。
后来核算了一下成本,就算了,现在的生活条件不算特别好,普遍的觉得能吃饱就行,在吃青菜这方面,普遍都不会太讲究,能有条件讲究的人,也早早的吃上了大棚蔬菜。
在院子里面转了一圈,陈老太太的精神头就更好了 ,原本想着来京市了以后会很无聊,现在看起来也不会很无聊,房子里面可以倒腾的地方还很多,还有一些地方是唐老他老人家并未折腾到的。
并且陈老太太这次打算把唐老的这个大棚蔬菜给学到手,等回到了老家,她也想搞一个这样的大棚种菜。
陈老太太兴致勃勃的说:“等亲家来,我要跟他学一学这个大棚怎么弄,也不知道咱们家能不能弄上一个,我看着也就是搞个棚子,弄上一层塑料纸,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嘛,咱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
扯上这样一层塑料纸,里面的温度就比外面要高上不少了。
陈老太太燃起来了战斗力。
肖敏在一旁笑着说:“您看看您还带来了这么多菜干,压根就吃不完,家里还种着大白菜。”
大白菜和萝卜这种菜,产量其实就很大了,当然白菜萝卜其实都便宜,只是自己家种着吧,就能吃到新鲜的,最难得的是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以前家里人少根本就吃不完,方慧茹就拿去送刘婶那些人,大院里面的人都沾了不少实惠。
现在即便是家里又多了三口人,蔬菜也是足够吃的。
陈老太太又饶有兴致的参观了肖敏的屋子,不住的感慨房子真的很大。
这一路走来陈老太太都做了好大的心里建设,觉得自己这回为了看孙女都要吃好大的苦头了。
结果也没有,儿子真是出息啊,在京市能够盘这么大一个场子。
看完了正房看厢房,看完了厢房还在外面的院子,一切都很好,这块地方这么大,就算是在大河村,也没有哪户人家有这么大一块地方啊!
参观完了以后,陈老太太开始清理起来来的时候带的东西。
大包小包,带着毛蛋手里的背着的,足足有四个大包裹。
“这些东西都是你嫂子弄得,咱们自己炒的花生瓜子,还有腊肉香肠的,野猪肉和羊肉是我买来熏干了的,你们北方天气干燥又冷,这些都能放,还有你娘家嫂子弄的杂菜,这个玩意儿也带过来,她说亲家母喜欢吃……”
这些每次都是肖敏从乡下过来,自己也要带的东西,就是这次带来的东西比较多……
另外还有陈老太太他们几个的衣服,老人家生怕在外面要买东西花钱,自然是什么都带上了。
坐在屋子里面烤着火,聊着天,大家一起开始聊起来以前的事情,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以前陈檬是个小豆丁一样的小人儿,现在都这么大了。
毛蛋在一旁苦笑:“我都说叫奶奶别带这么多东西了。”
他不说话的时候存在感其实挺低的。
肖敏这才注意到大侄子,仔细问起来毛蛋这次来京市是做什么来的。
原来毛蛋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分配到了一家国营单位做会计,他上班上了一年,就发现单位其实很多弊端,厂里面也在改革,待遇什么的其实也不如外面的私营厂子好了。
家里面现在也不差,这不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了么,毛蛋就想出来闯一闯。
赵菊没啥意见,陈二哥这个平常就听媳妇话的男人,自然也蹦不出来个屁出来,想了许久,就是不同意南下,但是可以来京市,毛蛋想想能来京市也不错啊,总不想在以前那个单位一直耗着了,这不是就来到了京市了。
说起这个陈老太太就一肚子气:“多好的单位,以前能进国营厂是多好的事儿,偏偏你说不好不合适,现在的孩子哦,以前我就觉得小凤吧能折腾,现在看看你们这一个两个的,都挺会折腾的。”
小凤是咋回事,肖敏有些好奇,感觉老太太吧话里有话一样。
又听见老太太说:“以前吧小凤想要去广州念书,其实我也不太愿意孩子跑这么远,后面想想孩子爱折腾也不是坏事,虽然说全家人都供着小凤一人读书,全家都吃够了苦头,但是后来小凤给家里做的贡献也是挺大的,但是你看看现在这些孩子是怎么一回事,动不动就不上班了……”
肖敏自己跟国营单位打交道比较多,深知国营单位的一些弊病,既然毛蛋都这么大了,有些事情长辈说多了也不好,于是劝了陈老太太几句,又举了几个例子,陈老太太平常就最敬重这个媳妇,肖敏都说毛蛋还年轻想试就试试吧,她也就不啰嗦了。
殊不知肖敏这几句话,更加奠定了她在毛蛋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以前爸妈在奶奶面前说了多少都不管用的事情,婶子一句话就能搞定,看来还是婶子讲话管用啊。
肖敏只是简单的问了一下毛蛋有计划没有。
毛蛋挠挠头,一脸憨厚:“其实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弄呢,先找找看看吧,实在不行我还是要去南方的。”
他有几个同学高考考到了北方,也有几人在京市上班了,但是目前他也并不是想找个地方稳定着上班。
毛蛋没有讲的是,其实他最羡慕的就是三叔和婶子,在他心目中,做人要像三叔跟婶子这样才算不白活了。
但是这种溜须拍马的话语,他没有办法当着三叔说出来。
陈老太太的到来,让小院很快就热闹了起来,她从老家带来了不少好东西,腌菜什么的,四邻八里的都送上一些,大家收到陈老太太的“土特产”还挺意外的。
很快陆陆续续的又收到了一些回礼,大部分都是些糕点瓜子花生什么的,邻居们都很热情。
这个年代的人情还没有冷漠,周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挺好的,就是前院租陈小军房子的哪户人家,也时常跟肖敏她们有往来。
就这样,全家人就准备着要过年了。
第194章
这个年过的还真是热闹,除夕那天吃了早晚两顿团圆饭,早上那一顿按照新安的风俗习惯来,提前一天煮了猪头,又杀了鸡,弄了鱼肉火锅,要凑够了十二盘菜,寓意月月发财,早上五六点开始吃团圆饭。
肖敏的厨艺算不得好,于是陈老太太主厨,陈小军跟沈间在旁边打下手,就连毛蛋都能帮帮忙。
除夕那天吃饭都要早早的吃,一边吃一边等着天亮,大菜都是要提前一天做好,不然当天做肯定来不及,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厨房里面就开始热闹起来。
陈老太太指挥着,杀鸡,剁羊肉,鱼也是必须需要的,因为京市这边的人并不常用土锅炖菜,陈小军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了几个土锅,务必要让老太太他们这个年过的有年味。
因为要体验亲家老家的“年味”,方慧茹跟唐老也来帮忙,唐老最近特别喜欢新安的锅子,看着剁好的羊肉,馋劲儿就上来了,也吵着要帮忙。
陈檬也没有闲着,厨房里面的事情她不会做,但是她跟妈妈在院子里面忙着挂灯笼呀,一个个手工做出来的小灯笼,挂在屋檐底下,里面是早就安装好了的灯泡。
肖敏的个子不够高,陈檬就在旁边帮着忙,小姑娘叽叽喳喳的吵的人都头疼了。
“妈妈,要把灯泡塞进去的呀,哎呀不是那个样子的。”
“妈妈,好像差了一个,我记得好像是够数量的呀,你看看是不是算错了。”
小姑娘穿着红色的棉袄,在院子里面跑来跑去的,刚挂好了灯笼,她又要玩小烟花了。
京市每年除夕夜,会有定点的地方放烟花,那是因为人家都是晚上过团年夜,新安这个地方不太一样,是早上过年的,吃团圆饭之前,必定要放烟花,才够热闹,但其实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有人玩烟花了,陈檬也不例外,家里买了好些小烟花,除了自己玩,还送给附近的小朋友。
大晚上的到处都是有小孩子在放小烟花,屋子里面真是热热闹闹的瞧着就欢喜。
沈间看陈檬跑来跑去的,走过来捏了捏她的手,然后皱眉:“你这手也太冰凉了,不冷吗?”他灌了个热水袋送了过来。
陈檬摇摇头:“不冷,就手是冷的,我拿着热水袋怎么放烟花啊,你帮我点上一根香!”
浑然不觉得自己冷。
毛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觉得沈间的态度着实有问题,妹妹都这么大了,怎么能随便摸妹妹的手。
他不会是想吃妹妹的豆腐吧!
沈间也没有留意到毛蛋这心里别别扭扭的想法,就帮着陈檬点燃了一根香,陈檬拿着“呲花”,玩的很是带劲。
毛蛋突然想到沈间比自己还要大上一岁,竟然都还没有找女朋友,看着就很可疑了,他一点都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沈间来了以后,妹妹似乎跟沈间更加亲近了,就总有看不惯沈间的想法。
毛蛋心思颇重的看着两人,没有说话,但是眼睛始终都是盯着沈间看的。
沈间倒是不会毛手毛脚,除非很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很正常的接触一下,所以就连陈檬,都没有看出来沈间心里头藏着的小心思。
但是毛蛋确实是太不爽了,叔叔婶婶把沈间养大,他竟然打起来乖宝的主意,沈间这个人也太不像话了吧!
想到这里毛蛋就靠的离妹妹近了一些,本来没有心思玩这些小东西的他,也陪着妹妹一起玩。
陈檬玩的开心极了,这令她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也是这样,兄弟姐妹几个放假以后就凑在一起玩。
她眨巴眨巴眼睛看着毛蛋:“你还想不想的起来咱们小时候在一起,玩擦泡的时候,狗蛋偷偷丢到你脚下,把你吓了一大跳。”
这么糗的事情,毛蛋选择性的忘记。
但是陈檬还沉浸在旧时候的回忆中,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毛蛋可不是想要跟她说这些糗事的!
算了,他还是少说几句,赶紧想要开溜走人!
老太太他们看见孙子被孙女欺负的样子,开怀大笑,毛蛋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人了,只有乖宝从小到大能欺负到他。
——
到了第二天早上,唐老跟方慧茹早早就过来来,也帮着忙摆放着席面。
陈老太太就特别高兴,穿着簇新的衣裳,皱巴巴的脸上笑出来更多的褶子出来:“这个年过的还真是舒坦,孩子们虽说都不全在,可我这心里特别舒服。”
京市的冬天可冷了,虽说几年前就开始集中供暖,但是肖敏这一块属于盲区,还没有供得上,老太太倒是也还习惯,身上穿的厚实些,再弄个热水袋给挂上,就不觉得寒冷。
等到吃完饭,烤火架子里面的火也烧旺了,老人家看看电视聊聊天,一天时光便打发过去了。
孩子们好动,身上穿着棉裤保暖裤,大棉袄子好几件衣服,在外面蹦跶着,并没有放烟花鞭炮——这么大清早的,怕招来人骂呢。
不过年味儿算是出来了。
吃完这顿饭,肖敏把没有吃完的席面转移到了碗柜里面放着,这些菜接下来的日子还要继续吃,肉汤还能炖白菜粉条,日子虽然过得好了,但是家里的东西是不能随意浪费的。
但是晚上是要按照着北方的风俗包饺子的。
包饺子这些陈老太太并不擅长,就在旁边看着,方慧茹擀皮,陈檬跟肖敏两人包着,过了一会儿,沈间回来了,他买回来了一些鲜花,看着红彤彤的可喜庆了。
陈檬看见那些鲜花就格外的高兴,饺子也不包了就冲过去。
“给我看看,这些是什么,挺好看的。”
沈间有几分无奈:“这个叫冬青,待会儿给插起来,过年插点红彤彤的东西喜庆,听花店的老板说这个冬青好好养着能放两个月。”他看到这把冬青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穿着红彤彤,满屋子乱窜的陈檬同学,当时就很想买下来送给她来。
本来准备说沈间浪费的老太太们就没说话,她们也觉得好看,再说是孩子买的,你还能不放人花钱了不是?
肖敏接下来话茬:“那倒是,乖宝赶紧找个花瓶给插起来。”
陈檬很快就弄到了一支玻璃花瓶,插上去果然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感觉。
插完了冬青,她也跟着妈妈一起来包饺子。
沈间也在她对面坐着,也跟着包起来饺子,今天荤的素的,要包好几种馅料的,吃不完的都冻起来,留着当早餐吃也行,在京市这边跟以前在新安农村可不一样,一天要吃三顿饭的话,早上就不用吃米饭了,因为早上那一顿吃的早,就吃不下油腻的饭菜。
今天早上陈檬去马飒的包子铺那里转了一下,看见马飒包子铺都停工了,要到了初三才开起来,马飒跟王华两个没有家人的可怜孩子,凑在一起过个年也不容易,陈檬刚好转悠到了包子铺门口,看见他们在里面乐呵呵的包着饺子。
于是陈檬就跑回家,把自家做的羊肉的锅子端过去了一个给他们,又摘了两个萝卜一颗白菜,马飒那家店铺不大,煮饭都不是很好煮,平常只能包点饺子吃挂面,至于带着浓浓南方口味的羊肉锅子,就可以直接上灶煮了就能吃,非常方便。
她说了一声新年快乐就跑了。
现在想想当时马飒一脸惊讶的表情,他应该是认出陈檬出来——那个曾今他冷漠对待过的女孩子。
这个时候外头又下起雪来,陈老太太在南方的时候一年到头都看不见下这么多次雪,这次过来才两天,感觉天天都在下雪。
她有些怕冷,就干脆坐在火架子旁边不肯走了,笑眯眯的看着肖敏跟方慧茹两人包饺子,并且说:“我们南方人都不会擀皮包饺子,以前肖敏也不会,现在不也会挺多这种东西了?”
方慧茹笑呵呵:“孩子喜欢吃,她就学起来包,肖敏做饭做的不好吃,可是饺子包的好,这要是在东北,包上一些在雪地里冻着,一个个的,等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煮,特别方便。”不过京市没有这么冷的天气罢了,一般是吃一顿包一顿,现在这个天气已经是零下,要冻饺子肯定不够。
陈老太太说:“到底还是北方人,可能就习惯吃面食,难怪以前她总喜欢吃包子馒头那些。”
两个老太太非常投缘,能聊到一起去。
陈老太太就要大孙子跟着她一起打跑胡,于是陈小军、陈老爷子,一家人凑起来一桌跑胡,一边打一边聊天。
老太太还要问陈檬功课,但是陈檬真说起来,老太太其实是不懂的,她只会问分数和成绩排名这些。
毛蛋笑着说:“以前我妈说奶奶最疼大孙子,但是有了妹妹,奶奶就不喜欢我们了,妹妹长多大都是奶奶最疼爱的孩子,后来家里又有了沈间,妹妹一直都是全家最受欢迎的孩子。”
说完就看着沈间,沈间也跟着肖敏在包饺子,面上虽然装作很淡定,但是眼睛时不时的看着陈檬,他跟陈檬面对面坐着的,一抬眼就能看见她。
沈间面上不显,但是非常柔和的看了陈檬一眼。
小姑娘雪白的脸上很漂亮,不带一星半点的杂志,气质相当的恬静。
毛蛋又问了沈间过新年,有没有谈女朋友,他觉得沈间看着自家妹妹的眼神有点奇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