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1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入实验室,钱志看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士兵把守着整个基地,不过这也对钱志没有影响——把守再严密也挡不住他。虽然一切都很奇怪,可是钱志还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启动了传送程序。
启动之后的能源炉不再是原来的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它发出了低沉的轰鸣声——这使得基地内再度陷入了混乱之中,而且这次的混乱比上一次爆炸时更厉害。因为上一次爆炸时,肯尼亚士兵早已做过有关的训练,可是这一次发生的事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没有人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所有的人开始都楞了一瞬间,之后就是赞叹或忙碌的在场内跑来跑去。肯尼亚的士兵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挡住了试图冲向能源炉的科学家,接着就是检测能源的一直没有过任何显示的仪器开始疯狂的尖叫——这使科学家们又奔回房间,调用出能量检测器的数据。他们兴奋的发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明物体”内聚集,这能量无比巨大,已经超过了能量检测器的测量范围。与此同时,在外面放置能源炉的地方,卡耳已经赶到了,他试图将能源炉停下来,但是却不知从那里下手。
就在所有人都乱做一团的时候,钱志解除了他在电脑里作的手脚,然后来到正看热闹的林梅身边。
“你怎么还不走?”钱志问。
“走?为什么要走啊?”
“什么。你不知道吗?这里就要爆炸了!快走!”
“爆炸?”林梅显然被这个字眼吓了一跳,“你怎么从来没跟我说过?”
“我以为你知道呢!只有能源炉却没有裂变器,我要传它出去只有模拟51区下面发生的情况才行啊,唯一不同的只是上次爆炸没有时间编程控制传送方向,而这次控制了方向而已,不过爆炸都是一样要发生的!”
“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还有,这里的人怎么办?我们要赶紧告诉他们知道!”
“你不用管,早点离开这里。他们会没事的,我留了足够的时间,他们很快就要知道这里会爆炸了。这次爆炸我控制了爆炸量,不会波及太远的。”
正在说话间就有一个科学家惊恐的叫了出来:“它……它的能量在外泻!它撑不住这么多能量!这里……这里就要爆炸了!”
正在兴奋的观测着运行起来的能源炉所有数据的科学家们听到这样的话,都抬起头来看着说这话的科学家。他们看清了那人的脸——英国的帮卡教授——能源学的权威人士之一。然后,所有的科学家就像是有人组织过一般同时把电脑上的显示切到了温度档,仪器显示能源炉表面温度超过室温500K——这清楚的说明大量的能源正在泄露出来。全场一阵沉默,之后所有人心中的恐惧同时爆发出来,更大的混乱再度发生,科学家们争先恐后的向基地外跑去。
在能源炉外检查的卡耳比科学家们更早的发现了能源炉表面温度上升这一事实,他的心中挣扎着。作为军人,职责不允许他或基地的工作人员离开这里;可是作为一名科学家,他非常清楚的知道,这里随时可能爆炸。最终对生命的尊重战胜了军人的天性,他要求场内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部撤离,所有的军人保护科学家也一同撤离。他自己表情复杂的最后看了已经开始嗡嗡叫着的能源炉一眼,转身离开了。
卡耳临走前的命令下的正是时候,科学家们在惊恐中无意识的逃命行为被士兵们约束了起来,士兵们向上次火警时一样,两人架着一个科学家极有秩序的离开了实验室。
实验室外,卡耳看着已经失了神的科学家们,叹了一口气,挥挥手招来一个士兵让他赶紧去叫汽车送科学家们撤离。他同时还通知了基地的最高长官,告诉了他实验室里的情况,要求他立刻疏散基地里所有的士兵。最高长官犹豫着,卡耳愤怒的叫道:“还想什么?没有时间了!马上让士兵离开,出了问题我负责!”
在卡耳迅速而有效的组织下,所有的人在三十分钟之后都撤离了建在无人区的军事基地,到了远离基地却还没有进入城市地方他们停了下来(主要是士兵们跑不动了)。卡耳和科学家们在一起,他询问着当时的情况。科学家们七嘴八舌的一起解释,卡耳则耐心的聆听几个仍能保持清醒的科学家的描述。很快,大地猛的震动了一下,接着一声闷闷的爆炸声传来——一切都结束了。
“看起来我们的研究都要在这里结束了。”卡耳仍然笑着和科学家们开玩笑,只是他的笑容里明显的带有一丝苦涩。
爆炸一结束,基地的长官就带着他的士兵们回到了基地。在爆炸后的基地里他们没有看见想象中一片狼籍的样子,不过现实的情景使他们更加吃惊——在实验室的所在地他们看到了一个半径大约五十米的球形深坑。
“肯尼亚不明物体实验室的不明物体今日突然启动,并于约四十分钟之后发生爆炸。实验室在爆炸中被完全摧毁,幸运的是在实验室负责人卡耳博士和基地指挥官的指挥下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现在我们就在爆炸现场给大家采访。这位就是肯尼亚不明物体实验室的负责人卡耳博士。卡耳博士,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当然可以。当时……”
这则报道出现在肯尼亚电视台播出的时候钱志已经和大多数其他科学家一样,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没有了不明物体,还留在肯尼亚干什么?)。飞机升空之后,他给柳月拨了电话。
“怎么样?东西怎么样?”
“没什么问题,和原来没什么区别。”
“没有变大吗?”
“怎么着?你还想它变大啊?”
“当然不是啦!回去再说吧。”
与此同时,卡耳也在办公室里和上级谈话。
“你昨天报告说不明物体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而且有科学家故意隐瞒了这一事实是吧?”
“是的,我可以保证这绝对是事实!不过那个科学家很狡猾,我们没法确定他是谁。”
“先不说这个,对今天的爆炸你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可能是别国对我国拥有如此先进的东西感到恐惧,加上今天我们又终止了他们的研究计划,因此有隐藏在助手里的特工进行了破坏。”
“你觉得隐瞒事实的科学家和破坏机器的特工之间有联系吗?”
“我认为有,而且联系一定很紧密。某个科学家修好了机器,但是我们突然终止研究计划使他们的计划受阻。为了不让我们拥有这种先进的科技,他们无奈之下只好把它破坏掉。”
“恩,你说的很对。卡耳,你是能源学方面的顶尖科学家没错,可你还有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知道!我还是一名肯尼亚军人!”
“好。现在对这次事件就只有你最了解情况了,国防部要你负责查清这件事。你还是个上校是吧?只要你查到了做手脚的科学家和特工,将军就离你不远了。”
第十八章
钱志和林梅坐了整晚的飞机,终于回到了国内。他们下飞机之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等在候机大厅的柳月。柳月一看见他们,脸上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对钱志和林梅的平安归来感到十分的高兴。
柳月的笑容落在钱志眼中又别有一番滋味。钱志还记得柳月离开肯尼亚时的样子——那时她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可是现在柳月却是一脸的苍白,虽然在笑,可也难掩她的疲倦。人更是瘦了一圈。
看来柳月回来之后一直都在忙啊!钱志心中对柳月的感激无以复加。他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感谢柳月给他的支持,千言万语最后只化做一句问候:“你,还好吧。”
“没事,我很好,你呢?肯尼亚没怀疑什么吧?”
“恩。我们回去吧。”钱志看到柳月疲惫的神情,实在不忍心让她再继续工作下去。
柳月点点头,三人出了机场大厅,就打车来到了柳月的家。一到柳月家,钱志就让劳累了一周的柳月和刚坐了十个小时飞机的林梅赶紧去休息,他自己则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他想知道的是肯尼亚方面对他的行为的反应。不过出乎钱志的意料之外的是,对这一事件反应最激烈的不是肯尼亚,而是美国政府。大多数国家对肯尼亚发生的事都是表示同情,并且谴责这种“恐怖主义”的行为。肯尼亚方面也认为这是某国对肯尼亚进行的破坏。可是美国政府却不这么说,它担着被当作凶手的风险,坚持认为肯尼亚的事件是一起由外星人导演、策划并且发动的阴谋,意图在于杀害地球上的科学界精英,美国方面用了一个新词组:Universe
terrorism(宇宙恐怖主义)来形容外星人的做法。他们甚至透露了一些原51区的内幕(当然把美国与外星人分开了)来博取各国的信任。看到这种情况钱志不禁微微冷笑——看来美国是在害怕除了他们以外的国家获得外星生物的帮助。他们采取了这种措施来警告各国不要与外星人接触。但这对钱志有好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人们的视线。
“怎么样了?”就在钱志仍然聚精会神的查阅着网上对肯尼亚事件千奇百怪的解释时,醒过来的柳月给他端来一杯咖啡。
“对我们来说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一点,不过就这件事而言,目前情况很复杂。”钱志喝了一口咖啡,再用手枕住头,“你怎么起来啦?我看你最近太累了,应该多休息。”
“我没事。我虽然累点,可是在国内还是很安全,林梅陪你在国外担惊受怕,其实她的压力比我大多了。”柳月靠在电脑桌上说。
“恩。”钱志点点头,“我也很感谢林梅的。这次能成功你们两的帮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
“你要谢我们还不简单!到北京饭店请我们吃一餐就好了。”柳月狡黠的笑着。
“……看来你真的是休息好了。”钱志无语了——他才工作两个月,哪有钱请人到北京饭店吃饭?
“哈哈!说笑的!你和我还说什么谢?要谢的话,我还欠你一条命,该拿什么谢你呢?”
两人正说着,林梅也醒了。她揉着眼睛出现在两人身边:“你们在说什么呢?”
林梅的突然出现让两人有些尴尬,柳月赶紧站直了,尴尬的一笑说:“我们在说要不要出去庆祝一下计划成功。”
“好啊!有时间没吃中国菜了,肯尼亚的牛排我都吃腻味了。”林梅高兴的说。
晚上三人大吃了一顿之后,各自回家里休息。第二天是星期六,钱志有假期,而柳月还在“修养期”。所以钱志吃过早饭就打电话给柳月,让柳月带他去放能源炉的防空洞。两人在车站碰了面,乘车往柳月的舅舅家风驰而去。
到了地方,钱志站在能源炉前,久久没有动作。陪钱志一同前来的柳月又忍不住出言讽刺:“就是激动你也找个地方啊,现在不是想事情的时候!说吧,我们要拿它怎么办?”
“不,我不是在激动。我是在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东西怎么会没有变大呢?没有道理啊!除了这次我控制了传送方向和位置以外,和上次51区的爆炸可以说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原因让它在同样的物理条件下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
“你的理论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是吧?”柳月听了钱志的话之后,突然反问钱志。
“是的,我有些地方还算不出来。”
“那你站在这里就能想明白了吗?它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只有你的理论可以解释吗?现在既然你的理论需要它来帮助你完善,那你就去做你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你站在这里想又有什么用?”
钱志猛的转过头来看着柳月,看的柳月有些不自在了。“你看着我干什么?”
“我在想,你什么时候变的这么聪明了!刚才你的话竟然这么有道理!”
“你是想说我以前很苯是吧?”柳月轻松的说出前面的话之后就爆发了,“混蛋!你知道我说的有道理还站在那里想什么?”
钱志把柳月气了个半死,自己呵呵笑着走到能源炉开始拆起来。
“这个东西其实手工拆也很简单,不过要想装起来就比较难了。你看,这些地方都是连在一起的,只要按顺序来就可以简单的卸下。……”钱志一边拆一边对柳月解释着能源炉的各个部分的拆卸方式。柳月则在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虽然她并没有听懂钱志所说的,但看钱志熟练的拆开要用机械手才能装上的能源炉,的确是一种享受。能源炉外很快就堆了一堆零件,看了看零件的数量,钱志停下手里的动作。
“这些一次应该可以运回去,先放在你家吧。”
“恩,没问题。”
一切似乎都按照钱志的计划进行着,可是前一天的晚上,就在钱志他们决定要去庆祝胜利的时候,北京飞机场出现了一个黑人。北京飞机场每天都会出现成百上千的黑人,但与本书有联系却只有这一个。他就是肯尼亚的上校,现任肯尼亚特别行动组组长的卡耳•;莫伊。
在经过反复的研究之后,卡耳发现在所有的科学家只中这个叫“柳山”的曾经和能源炉单独在一起,而且还曾经在爆炸的前一天拖延过离开实验室的时间,再加上他所谓的中国功夫——这三点让卡耳相信,即使大爆炸不是这个柳山做的,也和他有密切的关系。按照卡耳的原意是由肯尼亚政府的特工秘密将这个并非什么大人物的家伙弄回肯尼亚,再仔细询问。但是肯尼亚的军队上层却受到美国人的说法影响——他们认为钱志如果不是外星人,那就是和外星人之间有联系。他们并不希望与外星人敌对,所以他们要求卡耳先调查清楚这个叫“柳山”的家伙的底细,再决定是与他合作还是把他干掉。于是卡耳就接受了调查“柳山”这个任务而来到中国。
他走在路上,看到一辆汽车从身后开来。车上的人对他作了一个手势之后打开了车门。卡耳上了车,往车座上一躺,用英语说道:“是肯尼吗?”
车上的人没有回答,只是静静的驾驶,把车开到了一个车库内之后示意卡耳下车。卡耳满意的看了那人一眼,缓缓的说:“很好,那么你就是派来接应我的人是吗?”
“是的。”那人回答的很简短。他递给卡耳一个牛皮纸袋,接着说:“这是你的签证和居住地点。拿好,我走了。”卡耳目送着那人坐上汽车远去,这才打开纸袋。里面有各种证件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西帆宾馆214房——这就是他在中国完成任务期间的住处了。
好!明天就先去那个报社看看吧。卡耳想着。
第十九章
柳山,男,26岁。出生地点不明。最初在美国出现,声称自己是偷渡而被遣返回国,之后辗转来到北京,不知何时与《京城日报》记者柳月相识。在柳月帮助下在《京城日报》谋得保安工作,曾因与歹徒搏斗而负伤。又由于柳月的要求,调到报社担任见习记者。卡耳把手里的资料扔在桌上。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和那个人本人接触——这是卡耳的一贯想法。他既然接到了调查“柳山”的任务,那他就要和这个“柳山”面对面的坐下来谈一谈。抱着这样的态度,卡耳在他到中国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来到了《京城日报》的崇文区分社。
“我想见贵社的柳山先生。”卡耳坐在主编室里,很有礼貌的对张军说着。
“今天是星期六,柳山今天休息。您到报社来找他恐怕是找错了地方。”张军的回答并不友好。张军多年在报社工作,接触过社会上的各式人物,长期的经验给了他一种直觉。现在他的直觉告诉他,对面坐着的这个黑人并不像他说话的语气那么友善。
“是吗?那贵社的著名记者柳月小姐我有没有见一面的荣幸呢?”卡耳听到不礼貌的回答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礼貌的问。
“很不幸,柳月仍在休假,恐怕您要失望了。”张军也耍起了花腔。
“是这样啊。真是不巧。那先生您可不可以回答我几个问题呢?”卡耳皱了皱眉头。
张军一楞,怎么问到我头上来了?虽然心里颇为好奇,但是张军却不想与面前的人有更多的接触,他拒绝道:“很抱歉,我很忙。恐怕没有时间回答先生的问题。您如果没有其他的事就请便吧。”
面对张军的逐客令,卡耳没有动,他哈哈一笑,向后靠在椅背上说:“先生您大概还不知道我是谁吧。我叫卡耳•;莫伊,是肯尼亚不明物体实验室的负责人。”
“那又怎么样呢?”
“先生,您只要回答我几个问题——我保证这对您绝对没有损失——您就可以得到一篇实验室爆炸的详细报道,我保证这报道的详细性可以超过现在已出现的所有关于此事的报道。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呢?”
张军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卡耳的条件。他已经认出对面坐着的就是最近的新闻人物卡耳了。接着他在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卡耳可以提供的报道的质量是毋庸质疑的,而他遇到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却可以用语言技巧予以回避,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技巧决不是对面坐着的家伙可以想象的。
“好。那么请问先生知不知道柳山出国这件事呢?”
“当然知道。可以说他们都是我派出去的。”
“为什么柳山不是以贵社记者的身份出国,而是以参加不明物体研究工作的研究员身份出国呢?”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我们报社派柳月出国采访,但是她一个人想要完成采访十分困难,于是要柳山作为助手一同前去。但是——你知道,中国想出国并不容易——我们报社没有批准他的出国请求。所以本来柳山应该是没法出去的,可是他不知怎么找到了一个愿意带他出国的研究员,既然有人愿意帮忙,我们报社当然不会阻止了。”
“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柳山到鄙国去的主要任务是给柳月小姐当助手,是吧。那为什么柳山会在柳月小姐回国之后仍留在肯尼亚呢?”
“当时还有几位学者没有接受采访,柳月认为应该让他们也接受采访,但是她的签证已经到期了,所以让柳山留下善后。”张军这时已经看出卡耳的目的了——显然是柳山和柳月在肯尼亚犯了什么事,很有可能是两人接触到了有关爆炸的内幕,使得肯尼亚派人来调查他们——所以张军在这里撒了谎,他所能做的帮助柳月的事也就这一点了。
“好的,我就这些问题。谢谢您的合作。这是我答应给您的材料。”卡耳递给张军一个信封,站起身转身向外走去。在门口处他站住了,突然想起似的对张军说:“请您转告柳山先生,我后天将会再来拜访他。”
“好的,我一定转告。”
星期日钱志和柳月仍是在乡下度过。在周六和周日两天的时间里,钱志已经把能源炉拆卸完了,两天的假期使他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而拆下来的零件都堆在柳月家的地下室里。拆完之后钱志也没能轻松下来。让钱志犯愁的是组装的问题——总不能把个好好的机器总当作一堆费铁似的堆在柳月家吧。就算柳月不在意,也太暴敛天物了呀。想来想去,钱志感到还是要去找林梅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三个知情的人中间只有林梅有可能得到使用机械手这种昂贵的器材的机会。不过这时已经很晚了,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急的来的,所以钱志决定等周一下午他找个理由去找林梅商量。
周一上班,钱志一到单位,金芳就神神秘秘的跑到他身边告诉他说,前天有个黑人在张军的办公室里讲了半天的话,他们说的都是英文,所以她只听到那个黑人提到了柳山还有柳月的名字。钱志就奇怪了,他没认识什么黑人呐?知道他名字的黑人,大概也只有肯尼亚的卡耳了,不会是他跑到中国来了吧?要真是那样自己可就有点危险了。正想间,张军从办公室里探出头喊了一声:“柳山,到我的办公室里来一下!”
“在肯尼亚的实验室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张军一脸期望的看着钱志。
钱志被张军的问题吓了一跳,试探着反问了一句:“主编你什么意思啊?”
“哎~和我你还有什么好瞒的!(钱志又吓了一跳)再说了,你现在是在中国的领土上,那些肯尼亚人又能拿你怎么样?(钱志的表情更不自然了)你把爆炸的内幕发表出来,包你一日成名。到时候谁还敢把你这个报道事实真相的大记者怎么样?”
“主编,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钱志一脸无辜,心里却想着:开玩笑,把真相发表出来!我不但一日成名,那名气可真的是大了去了!不过恐怕出了名之后,下半辈子都要在肯尼亚的监狱里过了!
“你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张军脸上的期望被失望取代。
“我骗你干什么,我还不想出名啊!出了名就有钱,我现在做梦都想挣钱。你知不知道,我现在买房还差……”钱志正起劲的说着,张军打断了他。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没瞒着我。告诉你啊,有个黑人,自称是肯尼亚来的卡耳•;莫伊。他说今天要来找你。你可以走了。”张军差点被钱志侃昏了,赶紧叫他走人。
钱志走出主编办公室,虽然他努力的让自己放松下来,可是张军的话实在是让他太紧张了。本来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到头来竟然被人追到家里来了。钱志在大脑里反复的分析着每一种可能性,最后发现只能随机应变,见到卡耳时该说什么话还要看他到底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知道多少。
卡耳在上午十一点的时候来到了柳月的办公室。
“柳山先生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卡耳博士你好,是什么风把您吹到中国来了?”
“哈哈,是一阵令人无法抗拒的暴风啊。不知道柳先生能不能赏脸陪我出去吃顿饭呢?我请客。”
“您远来是客,怎么好意思让您破费?”
“不不不,像柳先生这种无冕之王能和我共进午餐已经是我的荣幸了,请客是应该的。”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卡耳带着钱志来到一家餐馆,两人对面坐下。卡耳像钱志的老朋友一样和他聊着各种事。钱志奇怪之余也很有风度的陪着卡耳聊天。既然他不问,自己自然也乐得不说。聊着聊着,卡耳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微小的金属片,他把金属片递给钱志,盯着钱志的脸问道:“不知您对这片金属有什么印象?”
钱志接过金属片,仔细看了看,又把金属片还给卡耳,摇摇头说:“我从来没见过类似的东西。”
卡耳沉默的看了钱志一会,这才把金属片接过收好。然后继续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和钱志聊起来。很快,饭局结束,钱志向卡耳道声谢便离开了。卡耳坐在椅子上看着钱志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又拿出金属片看了一眼,自语道:“至少现在知道他不是外星人了。”
第二十章
钱志满怀心事的回到自己的宿舍。现在他是彻底的迷糊了,他完全找不到卡耳同他谈话的动机。根据钱志原来的想法,卡耳见到自己以后如果不是暴跳如雷的指责他是恐怖分子,那就应该是旁敲侧击的打听自己对大爆炸了解多少。可是卡耳和他的谈话与钱志的想法完全不着边际,整个谈话过程就像是在闲话家常一样。这次找不出动机的谈话令钱志感到很不安。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卡耳到中国来决不是请自己吃饭的,他一定是为了大爆炸而来。卡耳目前对钱志表现的很友好,但是敌人对你越友好他对你的威胁也越大——这是钱志在51区事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虽然有不祥的预感,钱志在下午还是给林梅打了电话,这是他的习惯——事情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再更改。在电话里,钱志问林梅有没有办法弄到可以使用的大型机械手。林梅很为难的告诉钱志,可以是可以,不过得先找个必须使用机械手的项目,再报上去立项,等项目批下来才有资金到国外去买,再等运回国内之后机械手调试好了,他们才可以用。这一系列过程少说也要一个月时间,要是上面拖拉起来,那一两年也拿不到机械手。林梅在电话里保证,她一定会尽力帮钱志把能源炉组装起来。
挂上电话,钱志心里又增加了失望和无奈两种情绪。也许我应该借点钱去租一台机械手用用吧!钱志这样想,可他随即又摇摇头,否定了自己荒谬的想法。先不说租用要多少钱,像这种精密的东西很可能有钱也没地方租。突然钱志感到一阵眩晕,几乎站立不住。他以最后的意志走回床边,倒在了床上。这是由于他先前在肯尼亚时就和柳月林梅一样,没有好好的休息过。回国之后柳月她们休息的时候钱志仍在工作,但是成功的喜悦压住了疲惫的感觉,所以钱志不觉得什么。现在事情几乎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让钱志感到一切都脱离了他的控制,于是压抑已久的疲劳感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把钱志击倒了。
与钱志分手之后,卡耳也回到自己的住处,关好房门,拿出特殊的通讯仪器和国内联系。
“说吧。”电话接通以后,另一面的人很清楚使用这种方法和自己联系的人是谁。
“据我观察,他不像是我们害怕的东西。我能不能把他带回去?”对方的反应和卡耳事先接到的指示相同,卡耳就开口说了起来。
“不,暂时不要。先留在他身边调查他和事情之间的关系。还有,我们对他在资料之前的经历很有兴趣,你设法调查一下。”
“是。”卡耳挂上电话,心里思考着。呜,资料之前的经历吗?呵呵,确实是个有趣的任务。偷渡客?以他在实验室的表现看,想到美国去需要偷渡吗?像这种人才,只要表现出一点想去美国的意思,以美国人的做法大概马上就会把绿卡送到他手里。再说以他在实验室里的表现看,他决不是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测量仪器。在中国有多少地方可以提供给他那些先进的测量仪器呢?想到这里,卡耳第一次对他到中国来执行的任务产生了兴趣。不过看起来想直接从“柳山”的嘴里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恐怕不太现实,卡耳决定从柳月和林梅这两个应该是“不通世事”的人身上下手。
“你这家伙竟然也会病倒,真不容易。”柳月得知钱志病倒的消息以后立刻赶到了钱志的宿舍。在宿舍里她看到躺在床上,嘴里还叼着根温度计的钱志就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都这样了,你还有心情开我玩笑。非要气的我瞪眼伸腿了才放心是不是?”钱志把温度计从嘴里拿出来看了一眼,然后没好气的说。
“是我不好,是我不对,是我错了。不知道我们的柳大少爷现在感觉怎么样呢?”柳月照班钱志道歉时说的话,只是她的脸上还挂着笑意,一丝道歉的表情都没有。
“感觉不好,很不好。我去医院看过了,医生说我最好在床上躺一星期。可是想想你家那堆东西我就头痛,哪里还躺的住?”
“我还是那句话,这事你急也急不来。顺其自然吧!再说林梅不是答应帮忙了吗。”柳月终于正经下来,劝钱志放宽心。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我就是不放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