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孟英全都一一回绝了,裴静姝也没打算现在卖面粉。要是一旦开了这个头,到时候肯定有很多人到她这边来买面粉; 而按照常理来说,她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面粉来卖的; 这样就容易引人怀疑了。
  如果只是猜她有神力倒也罢了; 毕竟现在处处都在提倡破除封建迷信;但如果有人造谣她面粉来路不明; 没准到时候就会把事情闹大; 要找个合理理由跟人解释起来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现在那些手上缺面粉的人,一个个都只能看着这次赚钱机会叹息,它们也只能感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去年就找裴静姝要点小麦种子种在地里,没准现在就可以大量卖月饼了。
  像刘支书他们家,就沾了裴静姝的光,听说刘家现在都还有几大坛子的小麦呢!但刘家也不肯卖小麦,但刘支书不做月饼面包,而是给他兄弟刘厨子做馓子卖。
  馓子这物原本在汇水县这种地方很少见,但这刘厨子也是见过世面的,听闻年轻时候去北方待过一些日子,会做馓子也就不奇怪了。
  馓子保质期比较长,而且一根根嚼在嘴里又香又脆,一斤面粉就可以做出很大一堆,买家看着一毛钱可以买那么大一堆,也愿意解囊买给小孩子当零嘴。
  柳博衍等人傍晚又去指导队里的人怎么提升红薯地的肥力,忙完之后天色都已经黑了,回去洗个澡,再到裴静姝这边来,月亮都已挂在半空。
  才刚走到裴静姝这边的院子,就闻着一阵诱人的饼香。
  “裴静姝,今晚在做什么东西?我在半路就闻到香气了,勾得我的口水直流。”小刘跨进门槛就说道。
  “你们来得正好,赶紧过来吃鲜花饼,这味道可香了。我还从来不知道玫瑰还可以用来做饼子,竟然一点怪味都没有,还很香甜。”杨孟英笑眯眯的招呼柳博衍本人。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柳博衍走过去,拿着一只饼子就往嘴里塞。
  这鲜花饼还带着温热的温度,入口又香又酥,咬开外面那一层皮,里面就是扑鼻而来的玫瑰花香,味道香甜绵长,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裴静姝,你还有什么不会的?你现在告诉我狗尾巴草能够吃,我都信。”小李吃得两眼放光,对裴静姝简直五体投地。
  “狗尾巴草确实能吃,没毒的。”裴静姝半开玩笑地说道。
  “真的假的?静姝姨,那种草怎么吃呀?味道很粗糙的。”窦涛天真的说。
  “小姑,我想吃狗尾巴草。”
  “妈妈,我也要。”
  两个小孩信以为真,一边吃着鲜花月饼,一边又叫嚣着要吃新的吃食了。
  “你们可以去采狗尾巴花,将里面结的草籽弄下来,再磨成细细的粉,可以加点面粉烙成饼,就跟吃糠头粑高粱粑差不多,可能味道还会粗糙一些,算是粗粮。”裴静姝说道,又蹲下身去问顾珊珊,“你喜欢吃糠头粑吗?”
  顾珊珊赶紧摇头,想也没想就说:“不喜欢。”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有几个喜欢吃这种东西呢?以前他们吃的糠头粑连一点油气都没有,就是用那糠头捏成窝窝头的样子蒸熟,或是做成烙饼放在铁锅上烙熟。这种东西口感粗糙,而后世超市里卖的所谓的粗粮,跟这类东西比起来根本就不算粗。
  “那狗尾巴比这种还要难吃,你还想吃吗?”裴静姝又问。
  顾珊珊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再也不说想吃狗尾巴草了。
  罗小慧看人都到齐了,便开始炒菜。虽说现在已经入了秋,夏天的那些时蔬都快要过季,但是裴静姝这里永远有新鲜的菜,那块菜园地简直就像地下有宝似的,种什么就产什么。这块地种的四季豆、豇豆、茄子等,永远都不会长虫,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也不知该说是这块地好,还是裴静姝会打理。
  因为今天晚上众人都吃了玫瑰饼,晚上的晚饭他们就做得清淡,几道新鲜的炒时蔬外加红薯稀饭。
  裴静姝家里的红薯稀饭煮得粘稠,并不像其他人家煮的稀饭那么清汤寡水,就连以前不喜欢吃红薯稀饭的人也能够吃好几碗。
  到了半夜,玫瑰饼也做好了,吃完晚饭的人也都离开了,顾珊珊早已上床睡着。今年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裴静姝便让顾珊珊一个人睡那张小床,小家伙一开始还不乐意,后来渐渐习惯了。
  裴静姝洗了澡,见罗小慧还在收拾厨房,就说道:“不用收拾得那么干净,你也累着了,早点洗澡休息。”
  “我把这灶台擦干净就去洗。”罗小慧笑着回答道。
  等罗小慧提了水去洗澡室,裴静姝见桌子上还放着几张纸,纸上用线条勾着小人和衣服款式。
  裴静姝随手拿起来看了一眼,这几张纸中最下面的一张画着一幅画。画里的房子就跟她这里一模一样,院子里有一群玩闹的小孩和被小孩子们围着的高大青年,还有坐着择菜吹牛的大人。
  而最扎眼的,还是屋檐下的房屋女主人……正骑着一只猪,看样子像从屋里跑出来的,后面还跟着一对跳脱的兔子和水牛。
  这个萧长风,还真是童趣未泯。
  但是,她好想把他打一顿。
  不过不得不说,萧长风是从繁华的大城市回来的,接触的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东西,他笔下画出来的衣服很有时尚感,也难怪别人都说萧长风不仅长得好看,还很会打扮。
  以前这些乡下人没有钱,穿的也都是一些旧衣服,现在大家手上都有一点点钱了,年轻一些的就想给自己制一些新的衣服。可这新衣服要是还是按照以前那种老款式的话,那也未免太守旧,也浪费了衣料,听说了萧长风对做衣服很有一套之后,大家都去问他。
  反正这萧长风非常健谈,也没有架子,这整个承山大队的人都没把他当外人,那些大婶还最喜欢拿他开玩笑。
  裴静姝想了想,把那几张纸收好,随手放在了货柜上面。
  第二天,窦晓霞就拿着衣料和萧长风给她画的设计图,匆匆跑去找裁缝了。杨孟英虽然很吝啬,但也是一个很讲究衣着体面的人,现在裴静姝有赚不完的钱,每个月还给她发工资,自己家里也没有什么开销,她手上那几个钱也拿去买衣料做衣服。
  这次窦家娶儿媳妇,杨孟英也打算跟着窦晓霞一起过去看一趟。一则他们是亲戚,遇上这种大喜事都不走动的话,也难免让人觉得他们家发达了就不认穷亲戚了。二则,杨孟英也要盯着窦晓霞,怕自家这个儿媳妇到时候又招惹一些娘家亲戚,那窦涛和窦老九就是窦晓霞招惹过去的。窦家人那么多,而且一个个都不讨喜,杨孟英要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
  杨孟英和窦晓霞都赶时间,刘裁缝也是加班加夜地帮他们缝制衣服,两天时间就给她们做出来了。
  窦晓霞和杨孟英穿着那新衣服在镜子前转来转去,心里简直就跟抹了蜜似的。
  萧长风给她们设计的这种衣服款式,在这乡下可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窦晓霞那一身,把窦晓霞衬得高高瘦瘦,穿出去就没有一个不夸的。
  杨孟英本来也是个喜欢打扮的,现在她自己有了钱,更是巴不得把自己打扮成一朵花。听说城里人都穿的确良,杨孟英这次也赶了个时髦,整了一件的确良衬衣。
  这的确良的花色艳丽,杨孟英这件衬衣是白色打底紫色的印花,她可是爱到了心坎里,穿上身之后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几岁。
  八月初八这天,杨孟英和窦晓霞两婆媳在家里打扮了半天,早早就穿着新衣服往金沟村这边走。她们要等着窦家那边的人过来迎亲,然后跟着迎亲队伍一起去窦家。
  还没有走到金沟村,远远就见一群队伍往村里赶。
  杨孟英心中纳闷儿,就嘀咕道:“那是你们窦家的迎亲队伍?看着还挺气派。”
  “不像吧,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窦晓霞道,如果是窦家来的人,她至少认识一大半。
  “好像是来找裴静姝的,刚才还在问我你们静姝家怎么走。”路边背着背篓做活的人搭了句。


第114章 
  王四是上尧镇的小贩子; 王家在上尧还是有些根基,要是放在以前,那绝对是大户人家。王家家族庞大; 族里也出了两个厉害角色,其余人也跟着受益; 这王四在上尧经常做一些倒卖的事; 也没人管得了他。
  从去年年末起,上尧那边也经常有农民担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卖; 什么柚子糖、凉粉、蛋糕、月饼等; 这王四起初没怎么在意,以为这些东西都卖不了多久,那些农民家里一个个都一穷二白的。
  没想这些东西一年到头都有人卖,王四看利润还不错; 就是不打听这些东西的来处。只不过王四的名声不太好,也没有人给他说实话; 直到最近才打听出这些东西都来自于这个叫金沟村的地方。
  恰逢最近又快要到中秋节了; 听说去年很多人在中秋节都赚了不少钱,这王四今年就跑到这边来,想找裴静姝把货买断。这个王四做事喜欢虚造声势; 今天还带来了不少亲戚。
  顾大娘正在门口翘首以盼,听媒婆徐大娘说村口有一群人朝这边赶过来; 还以为是窦家的人来了; 不料来的人她一个都不认识。
  “大娘; 裴静姝是哪一户人家呀?”走在前头的男人问道。
  那顾大娘听到这话; 脸上的喜色顿时减少一半,在这种好日子,她也不想跟人争论,免得给自己招来晦气。不过要让她给裴静姝送生意过去,那是门儿都没有。
  顾大娘就指着对面那座荒山,“你翻过那座山头,山脚下就是。”
  “不是说在你们这个村吗?”有人质疑道。
  “谁给你说是我们这个村的?那裴静姝早就搬走了,你问错人了吧?难不成我一个老太婆还骗你们!”
  “大娘,我们没有这个意思,原来是搬走了呀。”其中一个年长的说着,一群人就照着顾大娘指的那座山头走去。
  杨孟英和窦晓霞过来的时候,却没见着刚才那群人,心中还有些纳闷儿,就问裴静姝:“刚才不是有一群人过来找你吗?怎么却不见人?”
  “谁来找我?”
  “一群人呀,少说都有10个。”杨孟英说道,“难道你没遇见?”
  “我刚才一直在院子里洗衣服,也没见有人到我们这边来,你们怕不是弄错了哟。”罗小慧也接过话说。
  杨孟英:“我又没有耳聋眼花,哪里可能看错,你嫂嫂也看见了。”
  窦晓霞道:“可能是付三嫂弄混了吧?她可能听错了。”
  杨孟英想应是这样,也就没往心里去了,又对裴静姝道:“长风从城里带回来的布料就是比我们乡下的好,你看看这色泽就跟活灵活现似的,我们乡下的布料都是灰仆仆的,一点都不耐看。”
  罗小慧笑道:“你这一件衣服抵我们乡下几件衣服了,这能比吗?所以人家才说一分钱一分货。萧长风的眼光果然好,给你们说的这两个款式可真好看,穿在身上可洋气了。”
  裴静姝淡然撇了一眼,没做评价。
  农村婚嫁,男方应有迎亲队伍,女方也该有送亲队伍,无论迎亲还是送亲,都应该是人越多越好,都图个热闹喜庆。不过顾大娘嫁女,过来送亲的邻里却不多,在这人口众多的农村,算是比较冷清的了。
  可能大家也不想和邻居闹得太不愉快,所以一户就出了那么一两个人当代表。到了九点,窦家的人还没有到来,顾大娘那边破破烂烂的,板凳也没有几条,大家就跑到裴静姝这边的院子来坐。
  见了杨孟英和窦晓霞身上的新衣服,不少人都艳羡不已。
  “原来这就是的确良,摸着的质感就跟我们的衣服不一样,这得多少钱一寸呀?”
  “这布料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我三妹想买一块,排了几个月的队,还是没有买到。”刘二娘就说。
  金沟村的人都知道刘二娘的妹妹嫁得好,老公在城里可是拿铁饭碗的,刘三妹都买不到的布,现在杨孟英竟然穿在身上了,杨孟英更觉得萧长风给自己带来的这种的确良是个好东西,心里可别提多美了。
  “难怪长风那天给我说这种布不好买。”杨孟英又说道。
  大家听说刘三妹都买不到的确良,也就没再打听了。其实乡下人还是不太舍得花太多的钱在穿上,按照他们的观念来说,有衣服穿不会冻死就是好日子。
  年轻些的虽然也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服,但是价钱太贵的话还是承担不起,而按照现在的习俗,家里的钱基本上都是在长者的手上保管着,年轻人不当家。上了年纪的大人用钱都十分节约,也是现在能找到赚钱门路,他们才肯拿些钱出来用,但要是让他们一下拿太多,他们就未必肯了。
  杨孟英身上的的确良她们买不起,众人又开始讨论窦晓霞身上的风衣,窦晓霞本来就长得高挑,穿风衣最适合不过了。大家以前没觉得窦晓霞有多好看,这次看她穿着风衣,身材高挑凹凸有致,倒也瞧出些韵味儿来了。
  “裴大嫂这一身衣服也很好看,你这人高,穿什么都好,不像我们长得矮的,穿什么都像一个矮冬瓜。”丁大嫂就羡慕道。
  窦晓霞很少被人这么夸,再加上她今天穿着新衣服,也倍有自信,就说道:“长得矮小点也省布料,这次长风过来,你让他给你们看一下,他上次画了许多衣服款式,每件都很好看。尤其是给珊珊画的那几件,我看了都很心动,可惜我没有女儿,不然准给她做一件。”
  “小孩子制那么多衣服做什么?捡点旧衣服穿就好了,小孩子个子窜得快,那衣服穿一两年就没法穿了,太浪费钱。也就只有裴静姝这样的才敢那么做,我们要是这么给小孩子打扮,那可又是一笔大花费。”
  不过看了杨孟英和窦晓霞这两身新衣服,大家也很想让萧长风给自己看看,萧长风是从城里来的,见多识广,身上穿的衣服洋气又新潮。这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了,大部分的出嫁女子都会在这个节日回娘家一趟,到时候穿一身洋气的新衣服回去,脸上也有光。
  大家正在院子里聊着,一群人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这群人正好就是刚才被顾大娘故意指错路的王家人,他们翻了一座山,那山下哪里有什么人家,后面找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被耍了,又只好折回来。
  从上尧到金沟村这边也要走两个多小时,这群人走了半天路,眼瞧着到了目的地,又被人这样耍,心中肯定不爽。不过想着这次是来找裴静姝拿货的,他们也只好忍下这口气,不想节外生枝。
  “裴静姝家是不是这里呀?”王四扯着嗓门问道。
  “这位大哥,你真的是来找裴静姝的呀?快坐,裴静姝就在屋里,你们找她什么事呀?”杨孟英问道。
  “我来找她谈点事,我们今天走了两三个小时,一路才问到这里。刚才走到你们门口,还被你们隔壁的一个老太婆给忽悠了,她精神好像不太正常,像个疯子似的,给我们指对面那座山,害得我们多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王四说起那顾大娘,简直咬牙切齿。
  “唉哟!是不是那户人家的?”杨孟英指了指顾大娘那边。
  “可不就是。”王四气道,“快帮我们把裴静姝叫出来,这次我们是买谈到买卖的。”
  杨孟英看这人说话有些自大,不过想着对方可能有些家底,来了十多个汉子,不太好惹,就进屋去叫裴静姝。
  裴静姝走出来看一眼,其实他刚才在厨房的时候也听到了这外面的对话,“找我什么事?”
  “听说你这里又在做月饼卖了,我们特地来买,我们要买的数量有些多,这次就拿四五千个吧!你看价格能不能适当少一点?哦,你这里现在能够拿出多少货来?要是没有那么多,我们也可以在这里等到下午。”王四开门见山就说道。
  “很抱歉,我这里现在没货。”
  “怎么会没货呢?我们千里迢迢赶过来,就是过来买月饼的。”那王四显然不肯相信,他站在这院子里,都闻到了裴静姝厨房里的月饼香味儿。
  王四昨天才刚刚吃过,记得这个味道,他今天才特地赶过来。说起那些农民,一个个也特别鸡贼,他让他们卖给他,那些一个比一个要价高,问他们是从哪里弄来卖的,却没有一个人肯开口说实话。
  今天他们费了这么多精力才找到这个地方,怎么能就这么空手回去?那不是打他王四的脸么?
  “就是,我们都已经听说了,你们这里九号会大量发货。”又有人说。
  “我们这里确实九号发货,但必须得提前交定金,提前七天预定好数量,而且我这里给不了你那么多货。”裴静姝说道,虽然知道这群人是远道而来的,但他们的口气太颐指气使,裴静姝并不喜欢与这类人打交道,而且也怕他们惹事,到时候引火到她头上。
  “你卖个东西,哪里来那么多规矩?我看你是个女的,才跟你客客气气地谈。我们是上尧镇的王家人,我家叔叔是镇上一把手,我今天也是诚心诚意而来,你让我们这样白走一趟,你说这像个话吗?”王四把自己的家世搬出来,要是眼前这个裴静姝识相,那一切都好商量。
  “我们来你这里一趟也不容易,你今天就把手上这些货卖给我们,然后再做他们的,反正他们离你这里也比较近,来往也方便,他们的量少,迟两天拿回去也没事儿。”
  “就是。说实在的,你们这种私下买卖已经是很危险的行为,大家一起发财,我们也不说你什么……”
  裴静姝听了之后就笑了,“我倒是很想知道,我们农民做点小吃换点家庭开销,怎么就危险了?街上还有那么多卖竹篓竹筐椅桌的,难不成这也是犯法的?你们不用说这些来恐吓我,我今天要是为你们坏了规矩,就等于是我自己砸了我自己的信用,我也没脸见这些信任我的乡亲。”


第115章 
  “说得好!做人要讲诚信,你们一群大老爷们对一个女人这样威胁恐吓步步紧逼; 是不是该脸红?”一道清润散漫的声音从竹林处传来; 王四几人回过头去一看; 只见一个气质干净长得极好的青年正朝这边走过来。
  青年高大清瘦; 身上衣着与当地农民格格不入,款式相当新潮,衣服看上去也是九成新,穿在他身上简直就像衣架子似的。
  王四也不是没眼界的人,看得出这个青年有点来头; 王家在上尧是一霸; 但在这一二十里外的金沟村,他们家族再怎么强大; 现在在别人的地界上; 王四等人还是不敢乱来。
  “我们今天是诚心诚意来谈生意……”
  “你这话就不对了,来裴静姝这里的,都是诚心诚意来的; 难不成谁还是居心叵测虚情假意?”萧长风笑着说道; 他的语气漫不经心,说出来的话却让人没法反驳。
  “就是!人家裴静姝一个女的做点这样的小买卖也不容易; 要是不立个规矩,不知早就被那些有心人欺负成什么样子了。别说你们几个大哥是外乡来的; 就算我们和裴静姝是邻里; 要是没有早点定下; 我们到时间过来也拿不了货的。”刘二娘又说。
  杨孟英也笑道:“这几位大哥; 你们也知道现在的粮食有多金贵,裴静姝这个买卖根本就没赚钱。当初也是看供销社的月饼卖得太贵,她自己也买不起,才想起做点月饼来自己吃。面粉鸡蛋哪样不是钱,她都是打底卖给别人的,我早都劝她不要做了。最近来我们这里订货的太多,你们一来就订几千个,还想要立马拿走,她哪里有那么多面粉做月饼?”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是帮着裴静姝说话,王四不仅在这里丢了脸,也在自己家族的人面前丢了脸,最后只好说了句:“八月十三拿不拿得了货?”
  “拿不了。”裴静姝回绝。
  王四兴冲冲地来,灰溜溜地走。
  “这个人是谁呀?说话的口气好大。”等王四走后,丁大嫂就问道。
  “刚才他说他自己是上尧王家的,反正不是我们本地的。”
  “上尧王家那可是大家族,静姝你可得小心一点,我听说这王四人品不好,仗着家里有人当官,背地里的小动作和勾当可不少。只是上尧那个小地方也没人管,这王家人多,在县城也有些势力,就在当地做起土霸王。”刘二娘说道。
  “你说当时□□,怎么就没把这些人一网打尽?”窦晓霞道。
  “上面有人撑着的,哪有那么容易打倒?被打的那些,都是后台不够硬的。我还听说这王四帮着王家偷粮票去买,他们还钻了不少空子,那有些生产队多出来的工分,最后都被他们家族的人给分了。”刘二娘又说。
  唐家有亲戚就是上尧那边的,对那边的情况比较了解,刘二娘也听唐二说过许多。
  这个时代的工分算法其实也是有漏洞的,常常听说某个生产队年底街上的时候会多出一些工分,这些多出来的工分并没有到生产队干活的人头上,这种就可以记在那些关系户的头上。工分对应的就是粮食分配,而这些关系户就可以不用干活领到粮食。
  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往往生产队的人都知道,但是也没有办法,民告官本来就很难,在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就如同后世常常听人家说哪个官员贪污了多少,但却很少有百姓能把这贪官告上法庭并且胜诉。
  “唉哟!怎么就招来了这种人?静姝呀,今后还是不要和这种人打交道,我们平民老百姓可得罪不起。”杨孟英想想还是有些后怕,“刚才你说那些话也太不给他们面子了,今后你可不要这么冲。我说你平时也温温和和的,怎么到这种关键时候却成了牛脾气,一点都不知变通?”
  “我倒觉得静姝没有做错,这种人你要是和他客气,他只会觉得你好欺负,反正都是要得罪的,不如得罪得彻底一点,今后还少麻烦。和他们这种人打交道,他们会把好处占尽,没准把你利用完之后,到时候还会倒打你一把。”萧长风说道。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万一他们哪天报复我们……”
  萧长风轻笑一声,“杨阿姨别怕,他们要是敢来,我来打头阵。他们做了那么多坏事,这种人最好拿捏。”
  “说的倒是容易,这种人最不讲道理,你和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
  “讲道理没用,那更好直接上拳头。”萧长风说。
  杨孟英知道他是宽慰自己,也不好浪费他这片苦心,就笑了起来。萧长风的舅舅在城里也是个当官的,裴静姝又不去上尧,难不成还怕了他们王家?只要不去上尧发展,王家就拿他们没办法,王家人要是来金沟村,这就更不用怕了,这是他们的地盘,王家在这里讨不了好处。
  不过大家也没想到裴静姝竟然这么有骨气,都对她刮目相看。要是裴静姝真的把那些鲜花月饼蛋黄月饼卖给了王家,明天他们都拿不到货了。
  没过一会儿,窦家的人来了,这次窦家的迎亲队伍没来几个人,冷冷清清的,和第一次上门时的热闹截然不同。
  众人走了之后,萧长风就调侃裴静姝道:“真是看不出来呀,原来你这么有原则,一个人对十几个壮汉,竟然一点都不畏缩。”
  “现在知道了?知道了以后就少招惹我一点。”裴静姝道。
  萧长风叫屈:“天地良心,我什么时候敢招惹你了?今天中午吃什么好吃的?我回去还真不习惯,你这里的生活真是我见过的吃得最好的,就算我拿着饭票去饭店,那味道也没有你这里好。”
  “今天中午没几个人,吃点稀饭和蔬菜,给你清清肠。”
  “我不需要清肠,来个鱼香茄子吧!我觉得这菜最下饭。”萧长风一点都不客气地说道。
  杨孟英和窦晓霞等人回来得比裴静姝想象得早,她还以为他们这群人应该等着晚饭吃了再回来。虽说窦家离这边比较远,但最近就要接近中秋了,晚上也有月亮,要是晚饭吃得早,饭后就走,到家里也就□□点的样子。
  吃了喜酒回来,杨孟英就和裴静姝抱怨了一些今天的情况,大约就是中午饭没有吃舒心,还不如在家里吃之类的。
  “我看那顾明春嫁过去,那日子也未必好,当初顾明春嫌弃窦老九,那窦老九好像也寒了心,不然怎么会到现在才把顾明春娶回去。窦大娘可不是个省油的婆婆,我和她做了这么多年的亲家,知道她的个性,到时候有的顾明春受的……”
  “过好你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管那么多做什么?你不是想修房子吗?准备好了么?”裴静姝对顾明春今后的生活没有兴趣。
  “我倒是想修,哪有那么多钱?你又不借一点给我。”杨孟英一提起这事就唉声叹气,裴家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的,再加上今年他们一家都在裴静姝这边待的时间多,那房子也一直没有时间检修,一年下来到处都漏水。
  以前没钱的时候,杨孟英倒觉得住得下去,现在手上有两个钱了,再加上在裴静姝这边宽大的新房子住习惯了,她就越发嫌弃起那个茅草棚。
  她在裴静姝面前提了许多次,但裴静姝不肯资助她,让杨孟英掏几百块钱修房,那简直像要了她的命。他们一家人都在裴静姝这边帮忙做活,一月下来也有三十块左右,有时候加班,还有点加班钱。从去年到现在,他们也存了接近三百块钱。
  “我可以借给你,但是这有借也得有还。今后我就从你们的工钱中扣,你想要多少?”裴静姝问道。
  “我说你和我都算得这么清,我这些年真是白养你了,你现在赚了这么多钱,连那些跟你无亲无故的学生你都资助,就不能资助一点给你妈?”杨孟英气道。
  “那些学生现在没有赚钱能力,要是不多学两个字,今后就会被时代淘汰。你每个月都有几十块钱到手,还要让我给你修房,修出来的房子又没有我的一份,到时候别人又要说你是吸血虫了。”
  “你这个不孝女!”杨孟英气得在她后背拍了一巴掌,“别人骂你妈的话,你还记得这么清楚!修出来的房子怎么没你的一份?到时候给你留一间房不就得了,难不成我还能赶你出去?”
  “这可不一定,当初是谁说出嫁的女儿不能一直待在娘家,你老人家可真健忘。还有嫂嫂,我要多住几天,肯定会被嫌弃的。”
  当初裴静姝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杨孟英和窦晓霞就极力劝她和叶云岑去城里,这两人当时也怕裴静姝真的住在裴家不走。
  现在听裴静姝再次提起,杨孟英理亏,只好又拍了她一巴掌:“你是存心要把你妈给气死!当时我哪知道你会这么多东西,就你以前那什么都不会的样子,你要不找个好人家嫁了,谁养你一辈子?我和你爸终有一天都是要走的,你哥嫂也有一个家,哪里真能养你这个小姑子一辈子?”
  “我已经是大人了,你下次能不能不要这样打我?”这杨孟英是个做活的人,拍一下简直就像挨了一记铁砂掌。
  “你就是挨打少了,说话才这么气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