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们借你的厨房一用。”萧长风对那工作人员说道。
  现在还没有到午饭的时间,饭店里的客人也不多,只有零星的两三桌人。除了裴静姝和萧长风,其余两桌人一桌吃面,一桌点了一道卤菜,都没有吃炒菜的。
  店里的几个工作人员正边聊着天边择菜,都不想动手炒菜。
  现在的小饭店也非常简陋,一间大门面的一个角落便用来当成饭店的厨房,案板上还放着许多面条水饺和卤菜卤肉等。
  “你要用我们的厨房可以,但是这菜的用量是有限度的,油也最多只能舀一勺……”那工作人员斤斤计较地说着。
  裴静姝看了一眼她给自己的肉量菜量和油量,炒了最后一道莴笋肉片。
  萧长风看她熟练地翻炒起锅,不由得暗自惊叹,“你这门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看上去非常不错呀!”
  “父母是厨师,自然就会了。”裴静姝说道。
  她前世的父母确实是厨师,父亲以前在大酒店掌厨,后来和她母亲在外面创业开饭店。她从小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做这些家常小菜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她对打理饭店没有丝毫兴趣,读研的时候常常在网上更新一些美食视频,机缘巧合下还走红了,就成了一个美食博主。
  萧长风把她炒好的肉片端到桌上,这清炒的肉片儿和着莴笋的清香,味道不淡不咸,既保留了莴笋片的清爽,又有着肉片的鲜美,下饭刚刚好。
  “真是人不可貌相,这么平常的一道菜在你手上做出来竟然这么好吃,难怪你觉得他们炒的菜不合你的胃口。”萧长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吃得赞不绝口。
  那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裴静姝,没有说话。另外几个工作人员倒是跑过去尝了一下,只有一个说味道太淡了,别的都说还不错。
  这顿饭只有桌上的莴笋肉片吃完了,其余几个菜都有剩,萧长风连续吃了两碗饭,但裴静姝实在点得太多,另外几道菜又很咸,他已经尽力吃了。
  吃完饭后从饭店出来,萧长风又说:“你是不是还想买布?我带你去买。”
  “你都没有别的事要忙吗?我自己去就行了。”
  “今天我也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来县城逛逛。”萧长风说道。
  裴静姝对县城不太熟,最后还是在萧长风的带领下去了最大的供销社,这里的东西确实比河坎乡的供销社丰富多了。
  裴静姝买了几块布,不过最后还是没有买到棉花种子。
  萧长风倒是异常热情:“你要是实在想要棉花种的话,我可以帮你问问,不过你要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要怎么才能找到你才行。”
  “不用了,谢谢。我会自己想办法的,时候不早了,我要去找我的同伴了,他们可能也要走了。今天谢谢你,帮我抓了小偷,又带我到供销社来。”裴静姝说道。
  “举手之劳,没什么好说的,你自己一个人要小心。今后出门别带这么多钱了,你一个娇滴滴的姑娘身上揣这么多贵重财物走在外面,实在太引人注意。”萧长风又提醒了一遍,“要不要我送你去你同伴那里?”
  “不用了,谢谢,他们离这边有点远,就不耽搁你的时间了。”
  “要是远的话,我可以开车送你过去,你买了这么多布,带着也不方便。”
  裴静姝摇摇头,“真的不需要,其实也不是很远。”
  虽说萧长风看上去不像坏人,但真正的坏人也并不是把坏人两个字写在脸上,裴静姝到底还是不敢坐萧长风的车。毕竟今天吃了一次亏,这防人之心还是不能没有啊。
  萧长风也没有勉强,两个人走了一段路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裴静姝回到牛王庙,刘明秀等人还在那边等她,今天他们运气很不错,带来的月饼和蛋糕都卖得很好。
  “裴幺妹,你怎么买这么多布?”刘明秀问道。
  “我爸和我哥帮我修房子,穿坏了衣服,正巧今天来城里,看见这边的布还不错,就买点回去给他们做两套衣服。”裴静姝说。
  “放到我的背篓里,我给你背着走吧,你这样拿着也不好走。”
  裴静姝也没有客气,就把布放到了刘明秀的背篓里。
  李泽富羡慕道:“还是裴静姝想得周到,你爸爸和你哥哥给你修房子,你还给他们制衣服。”
  “他们也很多年没有穿过新衣服了,过年都是穿的旧衣服,平时做活那衣服更是满身补丁,现在手上稍微宽松了一些,还是该添一身新的。钱嘛,找来就是用的,放着就是一堆纸。”裴静姝说。
  裴家是杨孟英管账,杨孟英又是个比铁公鸡都还要吝啬的人,她和窦晓霞以前捡了原主许多便宜,原主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基本上都是给了她们,她们两婆媳穿得倒不算差。
  可是裴静龙和裴建国两父子却捡不了裴静姝的布,穿得也跟一般的贫苦人家没什么差别,很难找出一套没打补丁的衣服。
  裴静姝修新房的那一段时间,这两父子穿的都是秋装,外面再套一件又脏又烂的补丁衣服。
  “静姝用钱大方,赚钱也容易,这马上就快要新年了,我也想置一套新衣服,就是没有布票。去给别人买,又太贵了。”刘明秀感慨道。
  不过要是能一直这样赚钱下去,多花点钱买点布票置一件新衣服过年,也未尝不可。
  现在大家能够赚钱了,消费观念也比以前改变了许多。
  刚回到承山大队,就有人对裴静姝说道:“静姝,你怎么才回来?你家里来贵客了。”
  “什么贵客?”裴静姝问。
  地里做活的村民一脸羡慕地说道:“说是报社的记者来了,要专门采访你。现在你出名了,以后就是名人,我们生产队终于出了一个上报纸的名人了。”
  裴静姝还以为是什么贵客呢,原来是报社的人。不过……
  “他们来采访我什么?”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这次你救了燕丽呀!这可是一件大功德,是我们新时代的精神……”
  裴静姝回到家,家里果然正热闹着,杨孟英和一群人聊得正欢。谢昀竟然也在这里,刘支书等村干部也在,家里的板凳基本上都用上了,还有几个是裴静姝不认识的。
  “哎哟,我们的女英雄终于回来了!”谢昀打趣了一句,赶紧上前去帮她接住布匹,“原来你进城就是去买这么多布?是嫌弃我们供销社的布太丑了么?”
  “你又说笑了,是恰好今天进城,顺便就买了。”裴静姝说。
  杨孟英接过布,放到卧室里去,谢昀对她一一介绍今天的新面孔。
  原来这几人是想做一期关于拐卖案件的采访,下来的除了市日报的记者,竟然还有县城的公安人员。
  双方说了一些寒暄话之后,记者又问了裴静姝一些问题,采访倒谈不上多正式,都是一些比较口头化的问题,裴静姝一一作答,记者也专心做了笔记,最后还给裴静姝拍了一张照片。
  裴静姝本来是拒绝的,结果被裴小红和杨孟英等人推了出去。刘支书也一旁劝,说她是承山大队的骄傲,这种时候不该退缩。
  裴静姝最后只好厚着脸皮拍了一张照片。
  “妈妈,这是在做什么?”顾珊珊怯怯地躲到裴静姝后面问道。
  今天裴朝辰跟着窦晓霞回了窦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玩,实在是太无趣了。
  “刚才那是拍照。”裴静姝解释道。
  “珊珊想拍照吗?”谢昀问。
  顾珊珊睁着水汪汪的眼睛问道:“什么是拍照?”
  “就像照镜子一样,把你的样子拍在胶卷上,冲喜出来就可以看到了。”
  “就能得到照片是吗?”顾珊珊恍然大悟。家里有爸爸的照片,她能从照片上看到爸爸。
  谢昀看她很感兴趣,就问道:“你想拍照吗?”
  顾珊珊点点头,“想!”
  “阿光,有新胶卷吗?给我一个,我给你钱或者改天买来还你。”谢昀道。
  “给钱就不必了,改天还我一个就是。”李光把旧的胶卷取下,换上新胶卷,“看准镜头,叔叔给你拍。”
  李光给小家伙拍了之后,谢昀又对裴静姝说:“你也去和珊珊合影一张吧,胶卷钱我都已经付了,改天冲喜之后给你拿过来。”
  “这个胶卷的钱还是我来付吧……”
  “这么客气做什么?我也想拍几张,我伯父也很喜欢你这里,我和他也想留影。”两人说话间,李光已经按下了快门。
  裴静姝听到快门的声音,便不再这里凑热闹了,谢昀这个人太爱开玩笑,嘴巴也花里胡哨的,一会儿又要让人想歪了。
  她让裴建国杀了一只大公鸡炖了一锅鸡汤,留众人晚饭吃了再走。毕竟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不好怠慢了。
  那记者叫李光,在来的时候就听说了裴静姝的厨艺,自然也是满怀期待。谢昀和他的伯父谢辉斌就更不用说了,自是要等着这顿饭吃了再走。
  裴静姝拿出前几天封存好的柚子糖招待众人,谢辉斌吃了之后意犹未尽,便问道:“这是什么糖?是在哪里买的?我从没见过,还挺好吃的。”
  “这是柚子糖,是用柚子皮和白糖做的,有化痰止咳润肺的功效。家里有小孩子,又没有什么好吃的零食,只好给他们做一些小零嘴儿。喜欢就多吃点,这里还有。”裴静姝又从密封好的陶罐中抓出几把,放到糖果盘子中。
  “你可真会想法子,我还从来没听说过柚子皮儿还可以做糖吃,不过确实挺好吃。我看你这里还卖蛋糕和蛋黄月饼,这些你是从哪里学到的?还是自己悟出来的?”李光也好奇地问。
  他走访过许多地方,却从来没想到这个偏僻的小乡村竟然这般繁华,他们来的时候,路上还经常碰到一些背着小吃的农民。
  一问之下才得知这些农民都是在金沟村这边拿东西去城镇上卖,跑一趟可以得一两块钱。可别小看这一两块钱,城里不少工人的工资都才在二十块钱左右。
  如果这些农民天天都卖的话,那收益可比普通工人的工资高多了。不过大部分农民还是要种地的,听说裴静姝这边也有限制,每个月就卖那么些日子,其他时间都好好种地。
  “我哪里能悟出来,也是从别人身上学到的。”裴静姝说了之后,又想起原主以前足不出户,没可能从别人手上学到这些,就又补充道:“顾明轩曾经告诉过我具体做法,我摸索过几次,慢慢就摸索出来了。”
  谢辉斌意味不明地看了裴静姝一眼,拿起柚子糖又尝了尝。这柚子糖确实好吃,还挺上瘾。
  晚上,裴静姝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炖鸡、蛋饼和各种时蔬小炒,还有一道开胃的萝卜干,众人皆是吃得赞不绝口。
  李光最喜欢那道萝卜干,饭后还意犹未尽地说:“我没想到萝卜干竟然也能这么好吃,又香又脆,辣味儿中又带着一点点甜,就这么下着饭吃,我也能吃几碗。”
  杨孟英看他这么喜欢,便让裴静姝给李光打包一点,让他带回去吃,李光推说不要,杨孟英今儿却很高兴,非要送给他。
  这萝卜干本来也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农村家家户户都种着萝卜,那李光看杨孟英这么盛情,最后便收下了。
  饭后谢昀和李光等人才离去,李光急着回城交新闻稿,便没多停留,谢辉斌去谢昀的宿舍住了一晚。
  谈起裴静姝,谢辉斌就说道:“你小子眼光不错,这个裴静姝确实很有本事,也很有头脑。”
  “见过她的人都这么说,就不需要伯父再强调了。”谢昀没大没小地说道。
  “不过裴静姝的话也不可全信,如果这些东西的制作之法真的是顾明轩告诉她的,那顾明轩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亲妈?我听说以前裴静姝在家里完全不管事,也从未下过厨房,顾明轩要是真的会做这些东西,肯定也不会告诉一个对厨艺一窍不通的裴静姝。”谢辉斌慢悠悠地说。
  “那她骗我们做什么?”
  “这个问题就要问裴静姝自己了。”谢辉斌说,“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她心地善良,有点小秘密也无所谓。她的胆子倒是真不小,心胸也开阔,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谢昀若有所思。
  谢辉斌又问道:“上次那个相亲对象,你真的对人家女孩儿没意思?”
  提起相亲这茬事儿,谢昀也有些无奈的笑道:“你们就别再掺合这种事情了,我现在还年轻,不想就这样被婚姻套住。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我们是新时代的人,要杜绝包办婚姻。”
  “你该不会真的是喜欢上裴静姝了吧?”谢辉斌一脸不可思议,“这个裴静姝虽然长得漂亮,头脑灵活,自己也能赚钱,但终究带着小孩,又是二婚,你自己要慎重考虑。你若真和她在一起,你要考虑好后果。她现在这种行为也有些招摇了,只不过是现在的条件宽松了,所以她才没事。不过有些事情裴静姝可以做,但是你不能做。”
  谢昀笑了笑,“我知道,我还没那么糊涂。”
  他现在吃的是国家粮,不像裴静姝是农村户口,卖点蛋糕月饼会有人管,但是如果他做这样的事,就容易跟资本主义这个罪名挂钩。
  “知道就好,并让家里人为你担心。”
  “我倒希望你们为我担心,不过人家显然对我没意思,搞得我现在都很嫉妒那个顾明轩了,我倒是很好奇顾明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谢昀笑嘻嘻地说。
  有人帮他探过裴静姝的口风,裴静姝对他完全没有那方面的意思,谢昀也不是一个死缠烂打的人,知道这样容易引起女方的反感,所以也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不过越是这样,这反而成了他心中的一道遗憾。
  断风崖的张大嫂吃了柚子糖之后,对这个柚子糖一直念念不忘,便又让燕家两姐弟问裴静姝愿不愿意收柚子。
  正好最近裴静姝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想着这柚子糖可以放在罐子里,存封好之后可以放很久,便让燕丽回去给张大嫂说了,愿意以两分钱一斤收柚子。
  这样好的事情,张大嫂做梦都没有想到,她第二天就背了一大背篓柚子到裴静姝家里。


第35章 
  裴静姝按两分钱一斤算给张大嫂; 张大嫂嘴上说着客气话,满脸都是笑容; “幺妹; 你要是吃完了,就让燕丽给我说一声,我家树上还有。”
  裴静姝点点头,又给张大嫂换了十多斤冬瓜月饼。断风崖那边赶的是另外一个叫坝上的集市,那边虽然偏远,却曾是战时的重要军事基地; 又因周边都是些山区; 管辖的地界很宽; 赶集的时候也很热闹; 而且无论早上下午都有人。
  张大嫂听说了承山大队卖小吃赚了钱,也想买些回去到坝上卖。要是真能赚钱; 那今后可就是一项财源滚滚的营生;若是卖不掉; 拿回家吃也不错。横竖都没花钱,是用柚子换来的,而且这月饼比柚子甜多了。
  张大嫂背来的柚子一共五十斤; 这柚子品种还算不错; 水分足; 无酸涩味,有股独特的清香; 就是甜度不够; 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柚子品种。裴静姝吃着还成; 不过当地很多人都嫌寡淡无味,再加上冬天吃起来冰牙齿,大人没见多喜欢,只是对没有水果吃的小孩来说,还是诱惑力满满。
  裴静姝洗净后把柚子皮剥下,白瓤切成块状,外皮切成小条。柚子一身都是宝,皮和白瓤都能做柚子糖,味道各有差别。至于里面的果肉,裴静姝也不打算浪费掉,她留了几只个儿大的,剩下的便让裴建国一早背去集市上,按至少两分钱一只卖掉。
  张大嫂的柚子长得不大,一只只有两斤左右,去掉皮之后有的还不足两斤。不过她好歹也是拿钱买回来的,总不能折太多本。
  何婆婆给她烧了水,裴静姝将洗过的白瓤倒入锅中煮开,再捞起用冷水反复浸泡搓洗,直到洗出来的水变成透明色,不然会有苦味。农村用的都是井水,不值钱,只是稍微费力些。
  这洗柚子的水用来冲厕所还可以除臭,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空气清新剂。
  她家里现在有一只粗陶大水缸,一只石头凿的水缸,都是新的。两缸水足够她用一整天,平日基本都是裴静龙担水,也不需她费力。
  如果能找到打压水井的人就方便了,在自家门前打一口压水井,洗衣洗菜用水也方便。不过现在的农村大部分用的都是田边井水,只有少数靠山泉的能用山泉水,就连乡镇也吃的是井水。还有少数条件艰苦、或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连水井都没有,就只有吃池水、河水、田里水了。
  裴静姝以前看纪录片里说压水井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下次逢九得着那些进城的人帮自己问问有没有打压水井的,担水吃实在太不方便。
  白瓤处理之后,裴静姝让何婆婆做退火处理。柴火灶不像煤气灶,无法快速自如地控制火势,若是灶里的炭火太多,就算没有放干柴进去,锅里温度也很高。
  她往洗净的锅里掺了半瓢水,倒入白糖,用锅铲反复翻炒,这白糖融化的过程也至关重要。若不翻搅,糖容易粘锅变糊。不过这时需要一些小火,裴静姝便让何婆婆烧一些竹叶,待到锅里的糖浆起大量白色泡沫,便将沥干的白瓤倒入锅里反复翻炒,直到所有白瓤吸收了糖水,再熄火继续翻炒。
  冷却的糖水变成白色糖霜,裹在白瓤上,有些像冬瓜糖,晶莹剔透,咬起来外面是沙沙的糖霜,里面韧性有嚼劲,味道一点都不苦,十分甜腻。
  裴静姝其实是不怎么喜欢吃太甜的糖,不过她发现这个时代的人对糖有一股谜一样的执着,越甜越好。上次她做冬瓜月饼时,不小心把糖放多了,没想收到的好评如潮。那日用柚子皮做的柚子糖也十分甜腻,吃过的人基本都说够甜、够味。
  裴建国两父子上周给她又买了几只可以存放东西的粗陶罐子回来,裴静姝正好可以用来装柚子糖,密封存放三四个月没问题。现在离过年也不远了,新年糖果类应是好卖一些。
  不过裴静姝并未等到新年,就来了一个大买家。
  原来萧长风那日和裴静姝分道扬镳之后,就去了警察局,说了那小偷的事。萧父以前也在这边的警察局工作过几年,后来才调去了市里,年纪稍长一些的都认识这位萧长风。
  萧长风这次回汇水县是探望外公外婆,不巧却发现这边的人都流行吃蛋糕和蛋黄月饼。萧长风一问之下,才得知这些东西都是出自牛王庙那边的市场。
  那市场说好听一点是菜市,说难听一点就是黑市,除了卖菜的农民,还有倒卖票的、卖小吃的、卖各种小家具等。
  萧长风吃着那蛋糕松软香甜、蛋黄月饼也十分软糯,就去牛王庙买了一些。他外公外婆都上了年纪,最喜欢吃这种东西,平时也经常买来吃。不过这蛋糕月饼有时候卖得很贵,有时候还会卖断货,听人说这些小吃进价便宜,就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哪里产的。
  萧长风也想买一些回市里,正好又遇上从金沟村回县城的谢辉斌,这谢辉斌以前是萧父的属下。
  两人聊起汇水县的变化,谢辉斌就说:“要说那牛王庙的繁荣,一半功劳要归功于一个女人。”
  “嗯?”萧长风不解,“谢叔叔为什么这么说?”
  “那些蛋糕、月饼和凉粉都是一个叫裴静姝的女人做的,她还会做一种柚子糖,把柚子皮做成糖果,一点苦味都没有,很有嚼劲。也许你下次来的时候,城里要开始时兴吃柚子糖了。”
  “裴静姝?是不是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同志?”萧长风问道。
  “你认识?”
  “我在城里见过她,她在街上被小偷盯上了,我帮她捉了小偷,她还请我一起吃了一顿饭。我没想到那些小吃都是她做的,难怪她的厨艺那么好。”萧长风兴奋下,又问谢辉斌怎么才能找到裴静姝。
  于是,萧长风就这么一路问着到了河坎乡。他在河坎乡上再一问,正好还有人要到金沟村去拿凉粉,就和那几位农民一起来到金沟村。
  金沟村的凉粉现在已经很有名了,这东西便宜好卖,可以就这么凉拌着吃,也可以拿回去炒来吃,不过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凉拌着吃,因为那蘸料实在是够爽。
  一路上几人难免聊一些话:
  “这位小兄弟是从外地来的吧?”
  “我是从市里来的。”萧长风说,“你们卖这种叫凉粉的东西,一次能卖多少钱?”
  “我们卖的便宜,一碗才只赚一分钱,有时候手上货多了卖不掉,还要折价卖,这东西放久了容易馊,跑一趟也就赚五六毛钱。最初做这活儿的那些人赚了不少,有的一天能够赚两三块,不过现在基本上不可能了,卖的人也多,卖两分钱一碗都有人会嫌贵。”
  “我们胆子小,一开始还不敢做这种买卖,后来见大家都做,才跟着做的。走在前面的就赚了大钱,我们这种就只能叫混日子。”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道。
  “其实能赚五六毛钱已经不错了,想想以前一年到头都赚不了一两块钱。像我们那种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到年底还要补钱出去。今年我们也不用怕补钱,就希望能一直这样卖下去,以前那些穷日子穷怕了。”
  那几个农民感慨着,又问萧长风:“小兄弟去金沟村做什么?”
  萧长风道:“我要去金沟村买点月饼和蛋糕。”
  “唉哟!那你来得不是时候,月饼和蛋糕定了在逢八逢九逢十这三天才卖,逢八逢十都少,基本上都是逢九这一天,不然你以为我们为什么只卖凉粉?”
  “没事,那我就当去见老朋友。”萧长风也没露遗憾之色。
  到了金沟村,那几个农民去找别家拿凉粉,萧长风则去了裴静姝家。
  “裴静姝,我们又见面了!”萧长风眉开眼笑地从门口走进,“缘分真是奇妙,那日你不让我送你,我还是自己找来了。”
  刚刚收工回来不久的杨孟英见着门口衣着得体气质阳光的年轻人,眼睛都亮了,“唉哟!你是静姝的朋友?快快请进,快快请进!”
  杨孟英热情地端来板凳,萧长风道了谢,两人热络地寒暄了一番。
  裴静姝也深感意外,她没想到萧长风会找来金沟村,看着相聊盛欢的两人,裴静姝问道:“你找我什么事?”
  “找你订一批月饼和蛋糕。”
  杨孟英见是生意送上门,便又笑着问道:“你想要多少?”
  “你们的蛋黄月饼怎么卖?蛋糕又怎么卖?”
  “蛋黄月饼八分钱一个……”杨孟英笑盈盈地报了价格。现在裴静姝一天都可以捡几十个鸡蛋,倒也不限制别人买多少蛋黄月饼。
  “那我要两百个蛋黄月饼,二十斤蛋糕。”萧长风没想到价格这么实惠。
  杨孟英没想到送上门来的是一只小肥羊,笑得嘴角都快要咧到耳根边了,“你们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出手实在太阔绰了。”
  “我们做不了那么多,你要是真的要的话,也要等十九过来才行。”裴静姝说道,“不过要把定金留下。”
  虽说萧长风帮过她,但萧长风毕竟不是这附近的人,订的数量又那么多,不留点定金,风险太大。
  萧长风倒是很阔气,“不用交定金,我直接先把钱付了。”
  说着,当下就把钱掏出来了。


第36章 
  “哎哟; 这怎么好意思?”杨孟英假惺惺地说。
  “这钱迟早是要付的,早付晚付都是一样。没想到你们金沟村竟然这么繁荣; 比城里的郊区还热闹。”
  萧长风在来的路上; 陆续遇上了不少来往金沟村的人,都背着背篓担着箩筐,男女老少皆有。
  “你没看见热闹的时候,等你逢九过来,这边还要热闹许多。裴幺妹,我要一罐油辣子。”刘明秀拿着一只罐子从门口走进来说道。
  她特地看了一眼房间里的萧长风; 暗道这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 身上穿的自然不用说; 比他们这些乡下人干净多了。这人的模样也是生得极好; 只怕跟那顾明轩都不相上下。
  杨孟英心情好,热情地给刘明秀倒了一罐油辣子。刘明秀凑到杨孟英跟前; 压低声音八卦道:“这个客人长得不错; 不如说给你们家静姝?”
  “哎哟,你可别乱说,人家是从城里来的; 还不是县城; 而是从市里来的。我们家静姝哪有那样的福分; 高攀不起。”嘴上虽然这么说,杨孟英眼里却都是笑意。
  “城里来的又怎样?还不是人?静姝每天赚这么多钱; 可不比城里那些拿铁饭碗的差。”刘明秀往杨孟英的心坎上说; “你看他们俩聊得多欢; 站在一起多般配。”
  “我现在管不了静姝那么多了,这丫头现在翅膀长硬了,不听我的劝告,也不知她今后还能不能找到合适的。”
  “眼前这个不就正合适吗?顾明轩再好,也是个死人,人活着还是要多为自己着想。”刘明秀劝道。
  杨孟英深以为然。
  而在房间的另一个角落,裴静姝正在封存柚子糖。顾珊珊蹲在糖罐子的旁边,手上拿着一块糖果,正津津有味地嚼着。
  “这是你女儿?”萧长风看了一大一小两个人,还真是活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妈妈……”小家伙看见萧长风,往裴静姝的身后躲了躲。
  萧长风失笑,“我是萧叔叔,不是坏人。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顾珊珊。”
  “顾珊珊?好听的名字,你爸爸呢?”
  “这孩子命苦,爸爸已经死了。”杨孟英给刘明秀打了油辣子之后,便接过话说:“家里没有个男丁,静姝的日子过得也很苦。”
  “抱歉,我不知道……”
  “你不要听我妈乱说,我很享受现在的日子,这里还有几块柚子糖,你自便。”裴静姝打断萧长风的话,又将那还剩了半盘柚子糖的盘子递到他面前。
  顾珊珊也很讨厌别人说她爸爸死了,便鼓着脸说道:“我爸爸才没有死呢!等我长大之后,他就会回来。”
  杨孟英:“你爸的坟头草都长两尺高了,他从哪里回来?”
  “他会回来的!”顾珊珊气呼呼地纠正,连手上的柚子糖也不香了。
  萧长风见状便哄道:“嗯,好了,不生气了,生气不长个子,这样你就长不大,要多笑一笑,你爸爸回来看见才会喜欢。”
  顾珊珊觉得萧长风说得有理,便认同地点了点头。
  “我们一起吃糖,这是你妈妈做的吗?”
  “嗯,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还有何婆婆。”
  裴静姝没想到萧长风哄小孩很有一套,没一会儿顾珊珊就黏上了萧长风。
  “萧同志,还没有吃午饭吧?就在我们这里吃。”杨孟英招呼道。
  萧长风看向裴静姝,“主人家似乎不太欢迎啊!”
  裴静姝还能怎么说?横竖不过一顿饭而已,她只好道:“不嫌弃的话,就一起吃吧!”
  其实裴静姝也不是舍不得一碗饭,而是杨孟英的用意实在是太明显了,明显到让裴静姝无法装作眼瞎。
  顾珊珊叫上萧长风出去玩过家家,没想到萧长风竟然还真和她一起去了。裴朝辰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