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画的是一只母老虎,率领着一群小老虎,威风八面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看到这幅画,解缙大喜,立即拿起笔来,题诗一首: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只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

然后众文臣将这幅画拿到朱棣面前:“陛下,你猜猜这只母老虎是谁?”

朱棣看清楚了这幅画,登时落泪了。

“咋整呢?这可咋整呢?”朱棣哭着对自己说。

我就是那头笨老虎啊,你看老子笨的……迟早也得笨死……

(5)父亲的黑暗内心

面对来自朱高炽阵营的强力冲撞,朱棣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之中。他左思右想,前思后想,终于想明白了。

朱高炽这个肥仔是个典型的笑面虎,他嘴上喊万岁,心里藏毒计,早就玩了个釜底抽薪,暗中搞了场不流血的政变,笼络住所有的文臣,将老爹朱棣架空了。架空就架空吧,朱棣想,既然木已成舟,这事就这么着吧。

可是且慢,自己坐的这把龙椅,可是抢了侄子朱允汶的位。徜若日后自己两腿一蹬,老二朱高煦铁定会学了自己样,也搞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战役。那时节自己的儿子孙子杀得你死我活,这明显不符合老朱家的长远利益。

无论何况,朱高煦为了这个天下,出生入死,甘冒矢石,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徜若是这个皇帝的位子不传给他,那孩子岂会罢休?杀一个血流成河,闹一个玉石俱焚,在所难免。

要想宣布朱高炽朱瞻基父子获胜的话,那就只能——对不起宝贝疙瘩老二了。所以……朱棣一咬牙,传旨,让汉王朱高煦,负责镇守云南。

圣旨传到了朱高煦的面前,朱高煦顿时乐了,他哈哈大笑,一脚踹开信使,喝问道:“老子犯了什么法?凭什么要将老子流放到云南去?”

信使揉着屁股,哭着回来报告。朱棣听说二儿子公然抗旨,沉默了半晌,说了一句话:“老二不乐意去,那就……算了吧。”

这次又算了。

朱棣退让了,可朱高煦要的可不止这些,他只是要求朱棣履行自己的诺言。论辈份他是当爹的,论职位他是做皇帝的,这两个身份,哪一个也容不得朱棣改口。再者说朱棣的心里并不情愿流放二儿子,可是……忽然之间朱棣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传旨,封二儿子朱高煦为天策卫。

天策卫?这是个什么名堂?这个名堂,大有讲究。在朱高煦之前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获得过这个头衔,那人便是大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时候,李渊入主长安,建立大唐。虽然二儿子李世民功劳最大,但是因为李渊已经立了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所以为了让二儿子心理平衡,也为了一碗水端平,显示公道,唐高祖李渊册封了二儿子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可是李渊这么个搞法,反而更强化了二儿子李世民的野心,结果让他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将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统统宰杀了。而现在朱棣竟然封了朱高煦为天策卫,莫非他的意思是暗示朱高煦效法唐太宗李世民,干脆自己动手,将大哥朱高炽砍成一团鲜肉块?

如果说,朱棣真的是这么想,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再狠的老爹,也没有撺唆儿子自相残杀,以此取乐的道理。然而这个想法,却深植于他的潜意识之中。要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宝二宝都是宝。两子争位,已经将朱棣逼得欲哭无泪,走投无路了。他是多么地希望,这两个小兔崽子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自我解决方案,也好让自己省点心。

实际上,朱棣真正的内心想法,是希望老大老二中有一个突然蹬腿咽气。这是最为完美的解决方案了——你自己死跷跷了,也就省略了当爹的两难之局。而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之间,死跷跷的可能性最大的,当属老大朱高炽。

所以,曾有一次,朱棣对二儿子朱高煦谆谆教诲曰:“二宝,你要努力啊,你大哥他的身体……嗯,总之你要努力学习,明白了吧?”

意思是说:“二宝,你别急,你的身体比驴还强壮,而你大哥的身体比猪还肥胖,必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痊心脏瓣膜缺损面部神经麻痹等千奇百怪的疾病,这么多的病,不愁病不死他。所以呢,二宝你稍微地耐心一点,等老大病死,爹再立你为太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棣的想法,虽然比较地阴暗,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他忽略了一件事,他最宠爱的二宝朱高煦,不是匹能够隐忍的野狼。

那么朱高煦的性格,更接近于什么物种?

驴!朱高煦是头驴!而且是头拉着不走,打着倒退,永远只知道在一个圈子里团团打转的花尾白唇大叫驴。

(6)城管是头大野驴

朱高煦确实是头驴。他公然抗旨,拒不服从工作分配,不肯到云南就任。尽管老爹朱棣没敢吭气,但朱高煦的心里,却是愈发地不平。以后再见到父亲朱棣,就怒气冲冲,忿忿不平,存心让老子难受。

朱棣果然很不舒服,又想了法子:“二宝,你不乐意去云南,要不就去青州如何?”朱高煦摇头:“不去。”

朱棣急了:“云南你也不去,青州你也不去,那你想干啥?”

朱高煦:“我就想让你履行诺言,这不难为你吧?”

朱棣悻悻:“不难为才怪……于是让朱高煦去青州的事情,也不算数了。”

怒气冲冲地从父亲那里回来,朱高煦越想越气,这叫什么世道?一个患有各种疾病的肥仔,坐在太子的宝座上死活不挪窝,而自己如此地英姿飒爽,却只能沦为权力的残羹。苍天啊,你怎么不说睁开眼睛看看……

悲愤之下,朱高煦募集了三千死士——可以确信,他募集这些死士的目的,是打算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发动宫廷政变,宰了大哥杀了老爹……可是他终究无法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相比,三千死士是跑来了,可是临到食堂开饭的时候,才发现饭锅里空空如也——没钱啊,连死士都养不起。

可是没饭吃,这也难不住朱高煦,他立即吩咐道:“你们大家,要自己想主意,想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不等不靠,自谋生路……”总之一句话,薪资伙食,统统自理。

伙食自理?自理就自理,三千死士,果然是脑子灵光。学习了朱高煦的讲话精神之后,一个个顿时心明眼亮,明白了斗争的大方向,就聚众呼啸一声,冲入百姓家中,抢过饭碗来就吃,按倒女人就整。总之是民拥军,军睡民,军民一家鱼水深。

却说这天子脚下是有一支司法力量的,这支力量的领导人名叫徐野驴,官任兵马指挥使。这时徐野驴正在家中吃草,忽闻附近有大股土匪出没,抢男霸女,肆意为恶。当下徐野驴不敢怠慢,立即上驴,率衙役捕快兵丁出马,追得死士们满世界乱跑。

众死士满腹委屈,就来找朱高煦告状:“报告首长,我们在学习了您的讲话精神,正在不等不靠,自谋职业的时候,突然遭遇到了一群城管,打头的,是只徐野驴,他们不由分说,就掀了我们的摊子……”

什么什么,城管是头徐野驴?朱高煦听得咯咯直乐:“人们都说我是驴,拉着不走,打着倒退,不曾想这里又冒出一头驴。老话说得好,一圈可卧两猪,一槽不容二驴,拿我的霸天夺地镂金嵌玉金柄雕花铁瓜锤来,待我出去会会他……”

于是朱高煦提了铁瓜出来,果然就见到徐野驴正气势汹汹地追赶他的部属,朱高煦笑兮兮地走过去:“徐野驴,过来过来,让我试试你的驴头有多硬……”不由分说,当头一铁瓜砸下,只听“啪唧”一声,就见徐野驴那颗脑袋,霎时间碎裂成为一滩血。

事发之后,早有朱高炽的眼线飞奔去报告:“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两驴相争铁瓜相碰,一驴丢命一驴发疯……”朱棣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大为震惊。

徐野驴事件,打开了朱高煦横行不法的黑匣子,数十桩罪状同时被扒了出来,锦衣卫星夜行动,将朱高煦逮住,囚禁于西华门内,等待朱棣的处置。

朱棣很慎重,召开了隆重的御前会议,在会议上他说:“对于年青一代,我例来希望的是,你们要有更高的追求,更远大的理想,更努力地学习,更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肩负起未来的使命。要警惕糖衣炮弹啊,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朕的意思是说,二宝朱高煦这么个搞法,分明是缺乏深思熟虑的,其做法是有待商榷的……对于二宝这种错误的做法,我们一定要严厉批评,认真教育。为了督促他加深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就先开除皇籍,废为庶人,如何?”

“我反对!”随着话音落下,就见一团好大的肥肉蠕动出来,正是国家法定的继承人,大宝朱高炽。只听他慷慨激昂地反对道:“父皇,我二弟他年轻,禁受不住诱惑,偶尔犯下点人生的小错误,实属在所难免。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的……父皇,我看咱们这次就原谅二弟吧,如何?”

如何……眼望着大儿子装腔作势,公然打出仁义牌,朱棣只觉得脑门里有一股火嗖嗖乱窜。这个混蛋大宝啊,他明明知道二弟这件事是必须要有惩罚的,却故意反过来说,这都是谁教给他的呢?

朱棣愤怒的眼光,落在朱高炽身后的人身上。

大学士解缙,他完蛋了。

(7)狠狠打击太子党

二宝朱高煦打死徐野驴,按律法,被流放到乐安州闭门思过。这不仅是他的失败,同时也意味着朱棣本人的失败。

朱棣很是悻悻然,就将满肚子的怨气劈头盖脑地全砸向了大学士解缙。

解缙,历史上有名的大才子,但他的才气,在权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朱棣琢磨着,一定要用各种办法羞辱他,要让解缙难堪得一头撞死。

于是朱棣突然无缘无故地传旨,赐给重臣们二品纱罗衣,偏偏就是没有解缙的份儿。然后又出其不意地将解缙流放到化州,让他当一名计账的小会计。又过了一段时间,解缙正在小黑屋子里噼里啪啦地打算盘,突听屋顶上嗖嗖响过,数十名锦衣卫,飞檐走壁,将解缙如捉小鸡一般捉走了,从此就关押在大牢里。

虽然身在大牢,但是解缙仍然坚持斗争——他非斗不可,只要斗到朱高炽赢了,他那就全都扳回来了。

但是朱棣岂肯给他这个机会?于是有一天,朱棣突然索要天牢中囚犯花名册,一个个看过来,突然惊呼道:“我靠,解缙还活着吗?”

朱棣这话,却是说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听的。纪纲听到之后,就陷入了深度的思考之中:“老板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是想宰了解缙,可是他也没明说啊。是想放了解缙,恢复原职?好像也不是这个意思。那老板到底是啥意思呢?如果自己悄悄弄死解缙,偏偏老板是想重用他,又或是自己留着解缙,偏偏是老板想弄死他……不管是哪种情况,反正是自己死定了。”

眼下这桩差事,就属于典型的“不完全信息情形之下的决策”了,纪纲必须要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不管朱棣是怎么想的,反正不会因此责怪自己。

于是纪纲备了丰盛的酒菜,来到天牢:“老解在吗?没出去……对了,你现在出不去了,来来来,咱们哥俩喝一杯,喝喝喝,你不喝就是瞧不起我……”不由分说,喝酒猜拳,将解缙灌得酩酊大醉。然后纪纲将解缙拖出牢房,剥了衣服,埋在雪地里,不长时间,就见这位不世大才子的身体渐渐青紫直到活活冻死。

于是纪纲回来后报告:“解缙因为不耐牢中阴寒,昨夜死掉了……”

纪纲就这样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

搞死了解缙,朱棣乘胜追击,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将东宫尚书蹇义、大学士杨淮、逾德杨士奇、太子洗马杨溥、司经局正字金问等人,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要狠狠地打击太子党的嚣张气焰,绝不姑息这伙犯罪分子。

朱棣下一个要对付的人,名字叫金钟。

金钟何许人也?

这厮来头不小,他乃朱棣最好的朋友,最有智慧的老师僧人道衍亲自培养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下届帝国皇帝所贮备的优秀人才。此人精擅卜筮之术,占无不验,算无不准,实乃怪胎一个。

朱棣把金钟叫来:“太子党最近又在搞什么阴谋?”

金钟:“没有搞阴谋,以前没有搞过,他们以后也不会搞的。”

朱棣:“老金啊,你可是老干部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站稳立场啊,千万不能犯下路线错误……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金钟:“我还是那句话,太子的人品,就像他身上的肥肉一样……厚德载物啊。陛下你想,太子都胖成那样了,哪还有心情搞什么阴谋诡计呢?”

朱棣:“好你个金钟,竟然是如此地执迷不悟,推出去斩了!”

金钟一摇头:“烦请陛下把我全家一块杀掉吧,我愿拿全家老小的脑壳,担保太子无罪。”

朱棣:“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已经算过卦,知道最终的结果了?”

金钟两眼一翻:“陛下你自己猜。”

“我猜……”朱棣颓然坐倒:“好,好,好,东宫的属官,还没有宰掉的,全都放回来吧,恢复原职,算你们狠,老子玩不过你们。”

(8)京师大反叛

发现太子朱高炽已经掌握了隐权力,自己在朝中势单力孤,连个支持者都找不到,朱棣极是绝望,就把自己流放到塞外,天天去找鞑靼人死磕,以消解心里的郁闷之气。可是鞑靼人也不傻,才不会在这种时候跟朱棣较劲,闻说朱棣找来闹事,早已跑得影子都找不到。正当朱棣气闷欲绝的时候,忽见远处有一匹快马,如飞而来:“陛下不好了,京中出现了反动集团,正在阴谋串联,要搞什么571爆乱……”

“有这种事?”朱棣惊呆了。

这个新暴露出来的反动集团,其头子,乃三宝朱高燧。

话说那三宝朱高燧,为人机警聪明,又与二宝朱高煦相善,全心全意地拥戴二宝。不曾想二宝朱高煦因为锤杀徐野驴,被流放到乐安,其政治势力也因此而冰消瓦解。三宝朱高燧看得气愤,抱打不平的侠义心肠顿生,他决定不畏强暴,不畏艰险,坚决打掉以亲爹朱棣为首的黑社会势力,替二宝朱高煦讨回公道。

这个公道是怎么个讨法呢?

据调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三宝朱高燧,借朱棣自我流放的机会,找到了常山护卫指挥孟贤,负责气象预报的钦天监官王射成,大内工作人员杨庆的于儿子,还有一个叫高以正的兄弟。这伙人和三宝朱高燧坐在一起喝酒,一边喝一边琢磨。“寂寞啊寂寞,像在沙漠上一样的寂寞……要不咱们干点啥吧,青史留名的那种事。可是干什么事,才能够青史留名呢?”

“要不,咱们这么着,先弄点毒药,给成祖朱棣灌下去。然后呢,集结亲兵卫队,占领皇宫,将大肥肉朱高炽砸扁,就让三宝朱高燧登基做皇帝吧。”

这事比较靠谱,干啦!

大家商议妥当之后,又狂喝了一通,然后回家睡觉了。共同谋事的人中,有个叫高以正的,他比较兴奋,回家的路上遇到大舅哥总旗王瑜。王瑜问他:“又去哪儿喝了,弄成这么个德性。”高以正说:“没去哪儿,就是三宝朱高燧请客,人家那个热情啊,不喝不好意思。”王瑜又问:“请你们喝酒有啥事啊?”高以正回答:“也没啥事,就是准备弄点毒药,给皇上灌下去,然后占领皇宫,再就是打掉肥仔朱高炽反动集团……都是点小事。”

王瑜点头道:“就这么点小事,也值得喝成这个样子……”说话间如飞上马,狂奔着去找朱棣:“报告不好了,京师出了反动集团……”

朱棣闻知此事,怒不可遏,当即命令三军出动,蜂拥入门,将三宝朱高燧饭局上的人一股脑地全都按在床榻上,统统逮了起来。

庭审!朱棣亲自担纲法官,先把三宝朱高燧拉了上来:“三宝,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啥事啊?”三宝朱高燧酒尚未醒,懵懂地不明所以。这时候肥仔朱高炽又蠕动出来:“启奏父王,我琢磨着这事不对头啊,三宝为人多好啊,心地善良,扶老携幼,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来呢?此事一定不是他干的?”

朱棣恼了,怒视肥仔:“不是他,还能是谁?”

肥仔不慌不忙,把大肥手一摊:“明摆着的嘛,这件事是三宝手下一些人,为了邀功求赏,不惜秘密谋逆,瞒着三宝对朝廷,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我建议,凡参与谋逆者,按律诛族,全家杀光光。至于三宝嘛,一定要批评教育,下不为例。”

听了朱高炽的建议,朱棣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完了,全完了,大宝的建议,竟然跟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样,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狠不下心杀三宝朱高燧的。所以大宝故意设此圈计,明摆着,等判决完了,天下人只会齐赞太子英明。太子英明了,自己这个皇上往哪儿摆?

想来想去,朱棣长叹一声:“大宝算你狠,老子离家出走,不跟你生这闲气。”

于是朱棣再次统兵北征,因为过于郁闷,干脆死在了外边。

闻知父亲死去,朱高炽大喜,先去后宫幸御美女若干名,可怜那些弱女子,哪曾想世上还有如此肥胖之人,一个个被幸御得面目全非,放声痛哭。

就在后宫美女们的悲泣声中,朱高炽隆重登基,是为大明帝国第四任皇帝,从此开始了他短暂的仁德治政。

(9)爱情契约要坚守

另一桩事,同样是有史定评的,朱高炽对他亲爹朱棣没有感情。所以他在守孝期间,照样是不辞劳苦地幸御后宫美女,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人性化的做法——但是民众却未必能够接受。

所以呢,朱高炽为了省心,将太子朱瞻基轰到了南京,他自己则腾出肥手来,全心全意地为国家为民众做点实事。

做什么实事呢?减税赋,平冤狱,兴仁政,御美女……总之是什么也不能耽误。

为前朝冤臣齐泰、黄子澄平反;为大儒方孝儒平反;为冤死的解缙平反。尤其是为解缙平反,摆明了朱高炽不认亲爹朱棣这个槌子。

正在忙乱之际,突然发生了一件饶有趣味的小插曲。

有个灵山卫指挥,大概算是团级干部吧,名叫张忠。有一次出差,路过真定府,途中邂逅了一个美貌的女子,四目相望之时,两人顿时触电,都有一种仿佛前世相识的感觉。一个是非卿不嫁,一个是非卿不娶,于是就迅速地绽开了美丽的爱情之花,结成了一家。

张团长这边正在大办喜事,忽然接到了衙门的传票,原来是有人告发他强娶民女。明明是人家女孩子自己答应的,怎么能说是强娶呢?就是强娶!因为那女孩早已许配给了别人,但是当张忠登门求婚的时候,女方家长一看,这位军官不错啊,年轻,有社会地位,又有钱。自己生养的宝贝女儿,当然要嫁这样的人家,就悔了旧婚约,把女儿嫁了过来。

可那户人家岂肯罢休?于是就上大堂击鼓鸣冤,“冤枉啊……我老婆被一个当兵的给抢走了……”

事情闹大了,各级官员纷纷赶来,讨论这个案子应该如何处理。有的领导认为女孩子应该归张忠,自由恋爱嘛,没理由拆散人家。有的领导认为这么个搞法不妥当,你恋爱再自由,也不能够把人家的女人恋走吧?

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各执一辞,争执不下。

没办法,这么高难度的案子,非得明君朱高炽亲审不可。

仁宗朱高炽兴奋不已,亲自登堂审案。他说:“全体起立,这个事,是这么个样子的。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这个女孩子,她很美貌是不是?她深情地爱着张忠张团长是不是?那这个事就好办了,判决张团长和她的婚姻无效,立即解除,还有还有,让那女孩卷起被窝卷,去告状的那家里去住。你们以为如何?”

可……为啥要这么个判法呢?

因为,朱高炽严肃地解释道:“这个女孩子已经收了人家的聘礼,这就是事实上的婚姻了。现在你又遇到了真正相爱的人……你怎么不说去爱一个乞丐?噢,碰到有钱的张团长,你就有爱情了,碰到没钱的乞丐,你的爱情就没有了?怎么会这么巧劲?朕不是反对她爱张团长……爱谁谁谁。朕只是提醒你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世上的每个女孩,都像她这样打着爱情的旗号,大搞嫌贫爱富,视神圣的婚约为儿戏,旧约未解就和新男友入洞房,在农业社会时代这么一个搞法,社会的根基,还会存在吗?人生的契约,还会算数吗?”

所以,不仅是这女孩子要背包袱卷去她的第一届丈夫家,而且她的父亲母亲,统统都要交付有司问罪——什么罪名呢?撕毁契约,不按合同办事,这个罪名没冤枉他们吧?

还有还有,还有那个张团长,要立即查清楚,他在向女方家里求婚的时候,是否知道人家女孩已经有了婚约。如果他不知道,不知者不罪,批评一下,让他以后注意。如果他知道还这么做,那咱们就不好意思了,他也要负连带责任。

群臣听了,不由得纷纷鼓掌,连声说:“这案子判得太妙了……”撕毁契约,违反合同法,这个法律条文的引用,真是太不了起了。

肥仔朱高炽淡然一笑:“既然大家没什么不同意见,先散会吧。噢,杨士奇,还有蹇义,你们留下,朕有点私事跟你们俩商量。”

(10)君臣决死金銮殿

朱高炽,大战朱棣,被朱棣千刀万剐了。而杨士奇和蹇义能够存活下来,多半有点侥幸。总而言之,肥仔朱高炽之所以能够坐到皇帝的宝座上,全都是这些兄弟们不怕生死所争取来的。

所以朱高炽对这些人,也是极为信任。他将杨士奇和蹇义叫进来,问道:“你们俩,知道我最近在琢磨些什么吗?”

杨士奇和蹇义对视了一眼:“听说……陛下你在研究占星术?”

朱高炽白了这两人一眼:“拜托,占星那是西方原始人的叫法。确切地说,朕是在研究星相。跟你们说吧,昨天晚上,我让人用筐把我吊到屋顶上,夜观天相,结果我……看到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什么事情?”杨士奇和蹇义同声问道。

朱高炽沉声道:“有客星夜犯主星,气势汹汹,来者不善,拳打脚踢,重力殴击之下,我的主星一如风中烛火,摇摇欲坠,眼看就要完蛋了……”

杨士奇和蹇义大骇:“这个……不会吧,陛下你是不是看错了?”

朱高炽这时候已是泫然泣下:“不会有错,我看得清清楚楚,绝不会错……总之,朕是真的要完蛋了。你们两个,为了朕的天下付出了多少惨烈的代价,好不容易能够稍微回报你们一点点……却想不到……你们记住,等我死后,你们千万要保持自己的磊落风骨和正直人品。尽管这样做难免会受到小人的羞辱,可唯有这样,才能够免去灾厄,青史留名,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杨士奇和蹇义两人听得心惊胆裂,蹑手蹑脚走出来,仔细一琢磨:“有客星夜犯主星,居然还带拳打脚踢,重力殴击,这究竟是什么怪星星?”

莫非,是有刺客欲犯圣主?

两人急忙叫来宫中侍卫,让他带一群金瓜武士,一定要保护好皇帝。正忙着,就见大臣李时勉笑眯眯地走了进来,同大家打了声招呼:“忙着呢?你们忙你们忙,我过去找皇帝说点事儿……”

于是李时勉见圣驾,奉上奏章:“启奏万岁,臣有奏本。”

朱高炽和蔼地问道:“爱卿要奏谁啊?”

李时勉回答:“不好意思,陛下,臣要奏的就是你。你身为皇帝,犯下了两桩不可饶恕的罪过。头一桩,你在替父亲朱棣守孝期间,还天天幸御宫中美女,压得那些女人嗷嗷惨叫,声传百里,尽人皆知。第二桩,你将太子朱瞻基撵到了南京,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暗中打击太子党的合法势力,你这样做是严重错误的,必须立即改正。”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仿佛当头一记闷棍,可怜的肥仔朱高炽登时傻了。

单说起替朱棣守孝期间幸御美女的事情,这实际上是肥仔朱高炽对朱棣的报复。

想想吧,朱棣这个死混蛋,他和二宝三宝联手,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想宰掉大肥仔。可怜的肥仔,天底下有这么当爹的吗?如果不是肥仔拥有一大肚皮的智慧,早就化灰成尘了。所以他在心里对朱棣是恨之入骨。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恐惧的肥仔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哭泣。不知有多少个日子,肥仔从他那被人拆碎骨头的噩梦中惊醒。朱棣带给他的,只有铭刻人心的仇恨。肥仔也是人,也有人的愿望,人的情感。所以他必然会以这种方式对朱棣采取报复,他的目的是想让九泉下的朱棣,清楚地听到女人的嗷嗷怪叫之声,想来朱棣此时的心情,一定会是极度郁闷。

但是这种事,做是必须要做的,也是人民群众都能够理解的——但却绝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难免会有多事的人闹起来,非要肥仔爱他那不是东西的亲爹不可……所以朱高炽一听李时勉的话,登时就急了:“李时勉,你瞎说什么,哪有这种事?”李时勉瞪圆了两只眼睛:“陛下,你欺人可以,可欺天乎?”

朱高炽气得浑身颤抖,此时再也不想做什么仁君了。难道我是个仁君,就由得你们欺负不成?悲愤之下,他大叫道:“金瓜武士何在?与朕狠狠地捶这个造谣撒谎的家伙……打,打,狠狠地打!”

金瓜武士蜂拥而上,轮起大锤头,照着李时勉的脑壳就哐哐乱砸,李时勉顿时发出了响亮的惨嚎声,霎时间金殿上乱成一团。

正乱之际,忽听一声惊呼:“不好了,陛下他……”众人转目一瞧,登时骇极,就见朱高炽一只手指着李时勉,肥肥的身体慢慢栽倒。

“朕是被李时勉活活气死的!”

说出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肥仔朱高炽不服不忿地咽气了。

他就这么死掉了。

群臣蜂拥而来,先将奄奄一息的惹祸精李时勉拖到天牢里,吩咐牢头立即弄死他。然后大家坐下来开会,要给朱高炽弄一个谥号。

弄什么谥号呢?

仁就一个字。

仁宗?可是朱高炽在为父守孝期间,还不停地幸御美女,这个能说是仁吗?仁者,爱人……既然要爱人,当然也爱女人,幸御那是必须的……事实上,这个仁字,说的不是肥仔朱高炽的私德,而是评价他在为政期间对民众的态度。此人自登基以来,对民众向来是爱护有加,不过是短短的两年,史书上最多的记录,是他不停地减免税赋,不知有多少百姓受惠于他的恩德。

古人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但这句话,在肥仔朱高炽这里是失效的,朱高炽从不计较臣子对他的冒犯,只要你的建议于国于民有益,朱高炽就会欣赏你,鼓励你……只有在李时勉这件事上,朱高炽动了感情,结果活活气死了。

所以评判他在历史上的表现,决不负这个仁字——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