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俗黛-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穿戴完,对着镜子一照。心里暗乐了,这打扮不错,温柔似水,谁也挑不出毛病来。这次进宫,因时间紧急,贾母只带了鸳鸯,王夫人带了金钏。另带了二个粗使的婆子。黛玉和贾母王夫人一起走。便没带丫头。
且不说黛玉她们在家装扮,且说皇宫里,黛玉要见的那位正主吴贵妃正对着镜子细细的照着自己的面容。吴贵妃二十七了,在皇宫里,这个年令已不年轻了。但亏得吴贵妃保养得法,虽二十七岁,可年令倒比那些十七八岁的人长得还年轻。加之她会打扮,她依然是宫里第一美人。
她的衣裙虽不是最奢华,但永远是最别致的,她的腰身,是宫里最细的,她的声音,也是宫里最好听的。她的装容,永远是别的妃子效仿的对象。
有着这许多的宫里最好,吴贵妃照镜子时,便有许多的得意和满足。打扮好了后,她得去皇后宫请安。她相信,她的艳丽会让那年华老去的皇后感到气愤难当。只要能气到皇后,她就感到身心愉快。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吴贵妃扶着宫女的手,往皇宫的住处坤和宫而来。
正文 第十二章 密谋
她刚走,她宫里的宫女小桃便急冲冲地出了宫,明着小桃去浣衣局取贵妃宫里众宫女的衣服,可实际上,她却是去那里找宫女素芬。把吴贵妃今天要见林黛玉的事禀报素芬。素芬一听这件事,知道关系很大,忙忙拿了坤和宫的衣服去坤和宫,就见来请安的妃嫔一拔一拔的都来了。素芬忙躲进了旁边的侧殿。不多时,皇后的心腹宫女碧螺来了。素芬忙低声禀报,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碧螺既是钱皇后的贴身宫女,也负责着替皇后总揽着所有的暗探。听到碧螺的报告,她就皱了一下眉。昨个才听说吴贵妃的弟弟与贾妃的表妹打起来了。钱皇后心情大好,还猜着下一步吴贵妃会怎么做呢。谁知今天吴贵妃就要见林黛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碧螺打发了素芬,转身回到钱皇后的正殿。却见钱皇后正接受众妃嫔的行礼。宫中除了钱皇后,吴贵妃的地位最高,她首先上前行礼。那礼行的,任何人看了,都跟卖弄自己的美妙身段似的。胳膊如鸟翼般张开,抖一抖自己华丽的衣袖,再左顾右看一下。似乎在整理衣服,但其实就是瞧着皇后冷笑。然后扭了二下腰身。轻轻的屈一下膝:“拜见皇后娘娘。”那膝屈得,不仔细瞧,跟没屈一个样。
碧螺不用瞧就知道,皇后脸色不好看。虽然每天早上吴贵妃都来这么一出,可钱皇后每次都生气。
碧螺默默的站着,知道皇后每天看到一大群年轻的妃子来拜见都会十分气闷。可每天的拜见却是铁打不动。因为那是皇后权力地位的象征。就象吴贵妃,再怎么装腔作势,她也得屈一下膝。也得说拜见皇后娘娘。
吴贵妃拜完,是岁数和皇后差不多的二个年老妃子。接着就是贤德妃娘娘。就见贤德妃娘娘深深的拜倒:“拜见皇后娘娘。”
皇后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皇后再不喜贤德妃娘娘。可这位娘娘礼数从来不会差。一脸的笑容,仿佛根本不知道皇后不喜她似的。就这功夫,就让碧螺敬服。等一众嫔妃都施完礼。皇后让这些下退下后。碧螺来到皇后的身边。刚想报告事情,却见皇后的脸又绷起来了。原来,皇后的坤和宫正面有二块外国进贡的玻璃。皇后正从这里往出望。见外面吴贵妃左手拉着贤德妃,右手拉着周贵人,正笑得跟朵花似的。
“贱人!一群贱人!”钱皇后又生开气了。碧螺瞟了眼钱皇后渐渐发粗的腰身,和圆圆的脸,暗暗叹了一声:自古君王爱美人。吴贵妃已把宫里最美的二个女人都拉去了。留给钱皇后的,不过是个皇后的空架子。要不是因为皇后的二叔钱正重与北方有奴国对峙握有重兵。在朝中钱家势力遍布吏部,兵部和刑部。那皇上只怕连来也不愿来一趟了。
碧螺温柔地递给皇后一杯茶,然后把吴贵妃要见林黛玉的事说了一遍。
钱皇后顿时一愣神。恰这时。宫女来报:“宁国侯夫人来了。”
却原来皇后的母亲来了。钱皇后有些诧异。平时母亲也没来这么早过啊。马上宣进来。宁国侯夫人进来,刚要行国礼。钱皇后忙说免礼。亲自过来扶住。却见母亲身边站着一个婆子。这婆子个子不高,脸上敷着白白的粉。皇后心里一动。这位钱主事的夫人赵氏又来了。这位赵氏多次替自己出主意打败了吴贵妃的阴谋。后来因其多智,已成为钱家不可或缺的女谋士。后来,连朝政上的大事也渐渐参与。甚至连皇上忌惮二叔。阴谋削权的事也是她出的主意摆脱。她说特意挑起与与有奴国的战争,战争一起,国内没有可取代二叔的人。那么皇下也不敢贸然下手削权了。这个计策果然厉害。与有奴国战事一起,钱家突然家炙手可热,皇上再不敢削二叔的权。她这人没重要的事时,她一般不入宫。莫非发生了什么大事?
她忙摒退左右。要与母亲细聊。等碧螺带着宫女们一下去。并守在宫门外。
赵氏忙上来见礼。并轻声说道:“皇后娘娘,我们一举打败吴贵妃的日子就要来了。”
钱皇后才还一肚皮的气,忽听能打败吴贵妃。顿时精神一振。
“怎么打败她?”
钱皇后忙问道。
“杀了她和六皇子。突然下手!”
“什么?杀……。可是……这……”皇后一点精神准备也没有。有点接爱不了。这件事太大了;别看她恨吴贵妃入骨;可突然说要杀了她。她还有点害怕。吴贵妃是皇上爱宠。突然杀掉。皇上定会勃然大怒。二叔虽手握重兵;可二叔毕竟离得远呢。这禁军可在皇上手。而且还有各镇的兵马呢。皇上万一动怒;结果不堪想象。
赵氏见她害怕。赶紧笑道:”皇后娘娘;这件事我早就想好了嫁祸之人。皇上怀疑不到咱们身上。”
“嫁祸给谁?”皇后担心的问。
赵氏低声说道 “皇后娘娘,就是贾妃的表妹林黛玉。”
“林黛玉?”皇后念了一句。突然想起;昨晚刚得的信;这林黛玉就是那木牛流马的背后主使人。”
而且她昨天刚和吴贵妃的弟弟起了争执;今早吴贵妃就要召见的那位。如何才能嫁祸给她呢。
赵氏笑道:“这段日子,我的人日夜监视着贾府。昨天林黛玉与吴老虎起了争执,林黛玉把吴老虎打了,然后又装成被打了。二家矛盾已闹得京城皆知。而且我还派人看牢了贾府。我发现。那林黛玉和史老太君还有王夫人入宫了。”
皇后瞟了赵氏一眼,暗暗点头。这赵氏真是个有心的。她这边才得到林黛玉入宫的消息。没成想人家赵氏早就知道了。别说,这赵氏还真是她一个好帮手。
赵氏忙上前一步道:“皇后娘娘,吴贵妃的弟弟昨天被打个半死,可回到家后,却象魔障了一样,非缠着他母亲捎信进宫,要娶林黛玉为妻。那吴贵妃一向拉着贾妃,若真的与贾府成为亲家。吴家的势力可就更大了。”说到这,看了看钱皇后的脸色,果然,钱皇后的脸色更沉了。赵氏低声笑道:“不过,臣妇却料,这林黛玉必不是个顺从听话的。若吴贵妃降旨成亲,林黛玉必然不会同意。以她的性子;当面反对的可能极大。”
皇后有些奇怪,赵氏何以肯定林黛玉会当面反对?这赵氏一提林黛玉,那就好象有过交往似的。赵氏接着又说道:“当然,她反不反对都不重要,她反对,只是理由更充分。她不当面反对,我们就说她暗恨在心。其实,就连吴贵妃赐不赐婚都不重要。昨日吴老虎和林黛玉冲突,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若她不赐婚,申斥林黛玉也一样。重要的是,林黛玉会武功。”
“林黛玉会武功?皇后惊问。
“不错,上次林黛玉遇贼人那次;就有人传贼人下巴骨就是林黛玉踢裂的。当时流言四起;谁也不注意这件事;可我却和我家老爷去看了那贼人的尸体。果是下巴骨踢裂了。这林黛玉不但会武功;而且我还查到,她那个练剑舞的师父就是当年横行江湖的女盗玉罗刹。有这二点,她那这黑锅她就背定了!”
皇后犹豫不决道:“就算这样,可这怎么下手,才能让皇上相信是林黛玉做的。”
赵氏忙说道:“
皇后娘娘,今天离上元佳节还差二天,今天又是各宫亲人来看望各宫嫔妃的日子。皇后不如就到各宫宣旨,说一会各宫亲人来时,在坤和宫赏赐各家一些上好的元宵。然后还在宫里设宴,说要宴请各宫嫔妃及家人并提前观花灯。想那林黛玉,本不是贾妃至亲;又无无锆命在身的,按国法,不准入宫,吴贵妃和贾妃一向与我们不睦;必然怕我们挑眼。所以必不会带她来坤和宫。如果她先行离宫或留在凤藻宫;那么娘娘就有机会了。若林黛玉先行离开;我们就在她要离开御花园那一段较偏僻的路上下手。如果她留在凤藻宫;就启动我们在凤藻宫的二个卧底;用迷魂香迷倒林黛玉。好林黛玉身形瘦弱;把她装在要洗的衣服筐里;直接抬出凤藻宫。把林黛玉喂上迷药。先藏在御花园装杂物地小房里;把她身上留下外伤。
而坤和宫这边;吴贵妃一向托大;娘娘在招待各宫亲人的时侯,那吴贵妃一向先行离开。她万不料;她一离开坤和宫;我们的人就下手。突然半路杀出;杀死吴贵妃。贵妃一死,一不做二不休。我们趁机派人,冲入六皇子宫里。把六皇子和他身边的人全部杀光。宫中连失贵妃和六皇子。必定搜查刺客。然后就会找到藏于偏僻宫中受了伤的林黛玉。如此,林黛玉遍插排牙也说不清这段期间她到底干了什么了。
事情涉及谋刺皇妃和皇子;刑部必然参加审案。那刑部尚书刘大人是皇后的人,审问时必有利于我们。”
“可皇上,皇上万一不信呢?他再派人调查此事呢?”皇后脸色苍白地问。赵氏冷笑道:“就算皇上怀疑,派人调查,可他没有任何证据,也徒呼奈何。”现在禁军虽是皇上掌握。可西山骁骑营的统领却是咱们的人,最重要的,二老爷领重兵在边境与有奴国对峙。若皇上非要弄清原委,加害皇后,必然激起二老爷的兵变。到时边疆大乱。国无宁日。
正文 第十三章 弃子
“可皇上……。”皇后还有点担心和害怕。犹犹豫豫的。还不停地看宁国侯夫人。宁国侯夫人点头道:“娘娘,赵氏的这个主意,你父亲和几个幕僚都赞同。你父亲还说:“那古代的狸猫换太子就是个例证。那皇上不是傻子,岂不知人不可能生妖。但当时他也不敢提异议,必是形势对他十分不利。
如今,皇上一心除废咱们的势力,还扶持吴贵妃,贾妃和咱们家对抗。假以时日,他们势力越来越大,咱们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小。一旦皇上突然发作,那钱氏一门,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所以,趁着现在与有奴国对抗,皇上不敢对钱家动手何之际。突然杀了吴贵妃和六皇子。又牵连上贾妃。就算皇上心有怀疑。可他一时间找不到证据,也便无可奈何。六皇子一死,皇长子是他唯一的儿子。皇上的天下不传皇长子更传何人。况朝中一群墙头草必然知道,这宫中谁胜谁负。他们都会倒向我们。皇上想再扶植别人,怕也要等些时日。你父亲说,这便是英雄造时势。
钱夫人不说还好,这一说,钱皇后更害怕了。父亲这是何意?难道要与皇上对抗。她这一辈子,也没想过。
钱夫人看钱皇后圆脸上的肉直抽动,便知这个女儿心里害怕。她又何偿不怕呢。不过,昨天大家商议的半天,皇上现在明显对钱家忌惮。前段期间,又让那洋教士弄什么红衣大炮。还新成立一个红衣大炮营。虽说外表上是建大炮营抵挡有奴国。可选的将信将领却全是各镇的猛将。而且那规格,堪堪就有三万人了。大家一致认为,皇上对付有奴国是假,对付钱家是真。这次火炮营去边镇。那就有可能冲着钱正重去的。。所以,必须趁皇上还没动手,就率先动手。拔掉吴党和贾妃党在朝中的力量源泉。一旦朝中形成一种势。那皇上就算再忌惮。也不敢马上动手。再说皇上最近身体也不太好。总爱咳嗽。国事重,天天批奏章到半夜。可吃得却少。每顿只吃半碗饭。身体已是亏了。现在,他们就能和皇上拖时间,最好把皇上拖到死,皇长子即位。那钱氏一门的富贵荣华也就保住了。
当钱夫人苦口婆子劝皇后的时侯。黛玉和贾母,王夫人已进了皇宫的北门
黛玉上一世游过故宫。发现这一世的皇宫也颇似故宫的结构。从北宫进来,就是御花园,从御花园往前,东西六宫。而她们去的地方,就是西边的第三个宫_凤藻宫。高高的朱红色的墙。长长的甬路。每隔一段路,右方就出现一个朱红色的大门。从大门出去,就是一个妃子的住处。现在是白天。那些大门却都没找开,只留下小门与外相通。黛玉忽想起了监狱。哧!这破地方,就算里面堆的都是金银珠宝,也闷气得很。正想着,突然前面一个宫里拖出一个宫女来。那宫女全身瘫软,被二个太监拖着,身上全是血迹。黛玉心里一寒。猛想起这是万恶的旧社会。她来的是权势的核心,随时要人命的地方。
这样想着,就有点害怕。
王夫人正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忽一回头,看见黛玉有点害怕的样子。她顿时挺直了腰身。一种与皇宫分沾权势的快感由然而生。这皇宫无尚的权力中,还有她的一份呢。她是这里贤德妃的母亲。堂堂荣国府的夫人。想到这。看黛玉的眼光就有了一丝睥睨。
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罢了。竟然也能在荣国府作威作福。看来自己实在是太心善了。怪道人家都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自己回去后,就拿出皇妃母亲的威严了,就算成天欺压她一个小丫头,还有谁敢为她与自己为难不成。
正想着得意。忽听领路的小太监道:“夫人。凤藻宫到了。”王夫人顿时弯下腰来。这是皇妃的住所呢,她草莽寒鸦之门的。可别惊了皇妃的凤驾。
跨过高高的朱红大门门槛。由贾母率领,三人往凤藻宫的正殿走来。
黛玉的想法,这凤藻宫必是美轮美奂,谁知到了元春的宫殿才知道,这里到处是半新不旧的摆设装扮,古朴而优雅。倒让黛玉高看了贤德妃贾妃娘娘几分。因贾母和王夫人都是贾妃的尊长,所以她们刚一进门。上面就传来声音:“免礼赐坐。”
独留黛玉一人恭恭敬敬的叩拜完。早有宫女摆设好坐位。此时贾妃居中正坐,是普通的花梨木带扶手的大坐椅。贾母王夫人是一左一右二张无扶手坐椅。黛玉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圆木坐墩。从这座位看,倒是等级森严。上面贾妃元春说道:“妹妹坐吧。”黛玉谢了坐。挨着贾母坐到木墩上。这才敢看看对面这位贾德妃娘娘。见她大约二十岁左右年令。长得长眉凤眼,温柔典雅。连装扮也不太华丽。浅橙色的一套衣裙,看衣裙的料子,竟还没有凤姐的华贵。简单的一根珠钗,挽着乌油油的头发。不说话时,嘴角都带着一丝笑意。显得温柔可亲。倒象邻家温柔的大姐姐似的。黛玉暗暗喝起采来。想皇宫里,什么美人没有。什么装饰没有。大家比赛着奢华。可元春这种温柔淡雅的装扮。正是万红丛中一点绿。又好似鱼翅大宴上一碗白粥。让那见惯了奢华肥甘的皇上体会出别样的风味来。
黛玉看元春,元春这时也看黛玉。常常听贾母夸赞黛玉,也常常听王夫人贬低黛玉。可真看了黛玉,元春倒倒觉得贾母的夸赞有些过头,并不象她说的那样美若天仙,也不象王夫人说的,妖精似的霸道横行。只温温柔柔地一个小女孩。朝她看过来时,不自觉牙齿露出来。展现一个很美的笑。这一笑,倒让元春对她好感了几分。一般敢这样微笑的女孩,通常都很爽快。
元春露出一个很满意的笑容。让一直在旁担心的贾母十分高兴。让王夫人有点郁郁。黛玉原来悬着一颗心,所以对元春的神色很留心。见贾元春举止温柔平和。那就说明,贵妃没找贾元春麻烦。可贵妃为什么非要见自己呢。刚想示意贾母探询一番。
元春突然说道:“林妹妹,今天虽是头一次见面,但有老太太太太天天的念叨,我对你倒象相处了多年的姐妹了。我知你性格刚强多智。有些话也就不绕弯子了。一会就要拜见贵妃娘娘。所以时间很紧,我只嘱你一句话。贵妃性格强硬。在这宫里,她连皇后也经常当面顶撞,所以,一会见了贵妃,只准柔顺听话,不可与贵妃起了冲突。”说到这,顿了一下道:“若起了冲突。本宫也保不了你。”
说到最后,元春脸上的笑容一丝也无,神色严厉异常。黛玉赶紧应道:“遵旨。”说完遵旨,马上朝贾母递上一个眼神。贾母忙笑说道:“娘娘,这贵妃娘娘倒底因何事要见咱们黛玉呢。一这大早的就让来,弄得我们心神不宁的。
“若我所料不差,贵妃是想与我们联姻了。”
联姻?黛玉猛想起那个吴老虎来,她差点呕死。原来吴贵妃想让她嫁吴老虎,怪不得贾元春告戒自己不准乱说话。她们这是把自己当木偶啊。怎么自己的婚事你说了就算了!贾母惊得站起得,贵妃想让黛玉嫁吴老虎?吴老虎那人太不成才了,黛玉怎么能嫁他?
可吴贵妃已表态了吗?若不同意,会不会导致吴贾二家的决裂?可现在还不是贾府与吴家决裂的时机啊。
贾母越想越愁。忍不住就问道:“娘娘,难道说,吴贵妃已明示要黛玉嫁入吴家?”
元春飘了黛玉一眼,不自觉地叹口气。 “虽没明示,可大致有这个意思了。”
“那娘娘的意思?”贾母万分着急,不是说好了让黛玉嫁宝玉吗?元春还说过二天就赐婚呢。难道元春就没给给吴贵妃暗示一下黛玉将嫁入荣府?
贾元春看了一眼贾母,,眼中有一丝的愧意,她虽答应了贾母,奈何势力不如人,她现在又不敢与吴贵妃起争执。没奈何,只得牺牲黛玉了。她叹了口气说道“我的意思……”黛玉猛地挺直了身子,她站起来赶在贾元春之前说道:“娘娘,臣妹有件要事要禀报。”说完,瞧了一眼元春的左右。
贾元春微一沉吟,就有几分不满。谁都看出她想说黛玉的婚事,可黛玉竟敢突然打断她。真正的放肆!在这宫里,有她说话的地儿吗?真是让外祖母惯坏了!
刚才还是温柔的大姐姐,可现眼神狠厉,只怕转瞬间就要做出什么辣手的决定来。只碍着贾母,没明说就是了。
王夫人终于抓到机会了,她很不满地哼了一声:“大姑娘,你在家如何二舅母也不说你了,怎么如今到了宫里,连娘娘也不放在眼里了。”
贾母吓了一跳,这大帽子太重了。她忙从椅上颤微微站起来,躬身说道:“娘娘,黛玉一向做事有条理,她既说有要事,必是这件事十分重要。不如娘娘且听一听,若不重要,再责她不迟。”
正文 第十四章 游说
贾母这是给黛玉说情了。元春瞟了一眼颤微微的贾母。她是贾母一手带大的,不好不卖个面子。可心里着实不舒服。她示意抱琴扶贾母坐好。然后挥手摒退左右。淡淡的点了点头道:“那你先说吧。”
黛玉离了座位,走到元春的面前,跪下低声说道:“娘娘,请娘娘让人留神外面;臣妹所说的,一个字都不能传出去。”
元春见黛玉神色严肃。也不知她到底说什么;忙叫过抱琴;让她好好盯着外面。不可使人偷听。黛玉等元春按排好;才低声说道:”禀娘娘;臣妹是无论经商还是对朝政;都极有见地和办法。若论经商,臣妹是那木牛流马的背后主持人。短短几个月,就可筹集几百万两的白银。若论朝政,臣妹向舅舅提议的红衣大炮的事,可使皇上筹建炮营。这大炮营建成,足可改变朝中的格局。所以,臣妹是有腹有良谋的人才。臣妹既有才干,又愿为娘娘赴汤蹈火。此是臣妹要向娘娘禀报的最重要的事情。”
黛玉这一番话,是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翻出来了。她不敢不翻。因为,她现在必须争取贾妃。而贾元春,明显要把她做为弃子了。放弃一个表妹,为她贾元春争取了缓冲的时间,在这她来说,是很合算的。但却牺牲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但一个表妹的价值和一个手握重金,又胸怀大略的表妹的价值那是决然不同的。黛玉必须让贾元春意识到,失去自己,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女子以夫家为自己的家。若自己嫁入吴家,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将是吴家的。而且最重要的,只要贾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她下面要说的话。才会认真的听。她这个举动,那就仿佛卖身投靠了。
贾母呆了。黛玉什么时侯建木牛流马了?黛玉把这件事也瞒着她。她……。她小小年令;竟这么重的心机。连自己这个外祖母也瞒着!她有些恼火。她下意识的想摸椅子的扶手。可入手却是空的。她猛想起,这是在皇宫里。不是在她自己的屋里。就算黛玉做了什么事,她最好先护着。回去再算帐。不然的话,岂不是让王氏看热闹。她坐直身子,紧张地看元春的表情,好决定下一步该说什么。
王夫人呆了。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林黛玉说什么呢?她没疯吧?这些个事与她有什么关系?她竟敢都揽到自己头上了。贪天之功归己有。她站起来就就喝斥黛玉:“你胡说什么。”
黛玉朝她微微一笑:“二舅母,此事我还没禀报二舅母,二舅母自是不知,但二舅知道红衣大炮的事。二舅母回去一问就知。另外木牛流马的事马上也能查出来。”听黛玉言之凿凿,王夫人一时竟不知再说什么了。
元春看黛玉的神色,觉得黛玉说的是真话。,可自己事先竟没听到一丝风声。
原来,那建红衣大炮的事,因为有贾政上奏章的事,贾母为着儿子的名声。所以对元春都没讲。
元春惊诧半天后,便看见了贾母。这都是真的吗?
黛玉也看向了贾母。木牛流马的事她是瞒着贾母的。也不知老太太会不会生气。
贾母见黛玉有些心虚的看着她。叹了口气,聪明如她,怎么会不知道黛玉的用意。黛玉其实也防着贾府,防着自己这个老太太。这很可悲。可是,这正说明。黛玉是个聪明人。
这样的人,贾府用得着。
她朝元春点了点头道:“木牛流马的事,我也不太清楚。红衣大炮的事,政儿倒是提过,是黛玉提醒他找传教士。
元春忙问木牛流马的事是怎么回事。黛玉大致学了一遍,还说明,之所以事先没和老太太和太太说。那是因为。她本想过年的时侯,拿出一笔钱来给大家个惊喜。可因河南大灾。她把钱全去救灾了,所以那钱剩不下多少。她感觉说了脸上无光。所以想等再挣一笔钱后再禀报老太太和太太。
黛玉的说辞较牵强。不过聊胜于无。最起码大家面上不尴尬了。
贾元春原本想着劝黛玉与吴家结亲的,在她原来看来,黛玉虽聪明,舍了可惜,但与吴家比,黛玉那点聪明灵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现在就不一样了。黛玉所展示出来的东西,那是震撼人心的。这林黛玉可以说是个经商的奇才,还对政事有极其精准的判断力。这样的人入了吴家,,将是无法估计的损失。贾母这时突然说道:“要不,娘娘先写天作之合几个字,让黛玉随手带着。若吴贵妃真有这个意思,就把这字拿出来。就说黛玉已许了宝玉了。到时那吴贵妃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贾元春刚要点头,黛玉早猜到老太太的意图,这是想让她成为宝玉的妻子啊。她忙笑道:“娘娘,这样做虽然妥当,可吴贵妃那么聪明,定能看出我们是应付之策。所以难免会得罪吴贵妃。
贾妃和贾母等互视一眼。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
黛玉低声笑道:“有,娘娘,皇上对皇后结党营私已恨之入骨,这次建红衣大炮营,就调齐了三万精兵。其实就是想夺钱正重的权。而钱正重却在边疆挑起战乱;致使二员大将丧命。钱家和皇上的冲突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二年内;皇上必寻机动手除了钱家。娘娘试想;皇上连皇后尚不能容,又岂能容朝中还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所以,与吴家的关系;当务之急不是保持现状;更不是结为一体;而是分开。现在就分!臣妹说这些;并不只是为了臣妹自己;娘娘请想;现在有皇后支撑着;皇上对吴贵妃尚且能容;可除掉了皇后之后呢;皇上岂不怕朝中再有个钱家。当初皇上起用吴家;不过是为了对抗钱家。钱家一除;吴家马上就会成为皇上心腹大患。所以吴贾二家现在不但不能结亲,还得做出一付生份的样子来。而且,一切都要低调。不结党,不扩张势力。这样皇上灭了钱氏一党后,吴贾二家才不会成为皇上的下一个目标。这次结亲,就是一个机会。若吴贵妃提及此事,娘娘便以此事劝她。若她听了劝说还好,大家明上生份,暗中相安无事。若吴贵妃不听劝说,娘娘便以此之契机,拉开与吴贵妃的距离。娘娘,皇上现在忙着对付钱家,绝不容许在这个时侯,吴家又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我们拉开与吴家的距离。皇上只能万分欢喜。
贾府在这关键时期。低调处事,做出一付什么也不求的姿态。皇上才会真的放心。那样,在灭了钱氏一门后。皇上才会真正放心的起用贾府的人。娘娘,有时侯,无欲无求,才会让人主真正的放心。而吴贵妃不是笨人,虽当时可能生气。但姐姐暗中再多方示好。吴贵妃最起码在皇后灭掉之前,不会把娘娘当成主要的对手。除掉皇后之后;娘娘已得到皇上欢心;想除也除不掉了。所以,娘娘可以说已立于不败之地。”黛玉越说越有条理;连她自己都有些惊讶;自己还真有才啊;昨天劝贾母时;只想到老大老二结仇;老三得利;可今天让吴贵妃和贾妃一逼;竟说出一番这样的大道理;是时势真的如此;还是自己狡辩有术呢。呵呵;二者兼而有之。古之辩才也不过如此。世上事从不同角度看;立场手段都会不一样。哪有绝对的正误。但能自圆其说;便是了不起了;如能自圆其说;又打动对方的心;那便是大才了。看贾妃的样子;好象被自己打动了。
贾妃听着黛玉的话,越听越是心惊。她怎么可能对朝政的事分析得如此的精确。她不过才十三岁。还是一个小女孩啊。她的眼光转向了贾母,莫非,这一切都是贾母告诉我。可她看到。贾母也正用惊讶万分的看着黛玉,好象不识她一样。再看王夫人,一头雾水的样子。原来她根本没听明白黛玉说的什么意思。
这真的是黛玉自己想出来的?她怎么能想出这些?难不成。她受了谁的鼓惑?猛想起听母亲说过,林黛玉天天出府的,莫非这期间,皇后的人拉拢了她。她淡淡的笑道:“妹妹对国事倒熟悉。连姐姐我也深愧不如。”
黛玉看着贾妃渐起的怀疑,差点呕了。看起来。宫斗生涯,已把元春训练得多疑而敏感了。黛玉挺直了身子。笑道:“娘娘。国家国家,家多了便是国。家中事与国中事本是一理。所以古人才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事我虽不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