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俗黛-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为。但未必不影响府中的声望。未必不影响到娘娘地位。未必不影响到府里的风气。”
黛玉说到这,贾母的脸上现出警惧之色。她一心希望贾府发达。希望儿孙显要。这影响贾府和娘娘的声望,影响府里风气的事,最让她恼火。
黛玉见状,又轻声说道:“上次老祖宗和我说过,贾府无人。其实,咱们府虽然可培养的人有限,可族中年轻子弟可堪造就的一定很多。想史上,那些大家族中,每一代都能产生几个杰出的人物。若能把这些人物收为己用。将来必是贾府的助力,娘娘将来在宫外也能有人用。”黛玉说到这,贾母突然想起一件事,她刚嫁过来时,贾府就是这么做的,但最近这些年,因皇上不待见四王八公家,所以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小,进项也越来越少,也就谈不上对亲族的照顾了。现在既然有了钱,元春又得了宠,这件事正该做起来。那族里还真有好几个这样少年。家里贫困,竟无培养。若把这些人收为己用。贾府就等于将来有许多强助。想到这,精神顿时好了不少。黛玉见贾母再不似刚才委顿的样子。知道这个计划打动了野心勃勃的老太太。
这贾母满心眼里就想让贾府发达。这信念老而弥坚。凡是对贾府有利的。她一定听。
而自己,也可趁机在府里府外培养些自己的势力。要不这么一逼。自己贸然做了,形迹太明。而且也得不到老太太和宫里的支助。凡事水到而渠成。自己这么做,既不显山露水,又顺其自然。且贾母和元春一定会对自己的重视度提高到十分。最重要的,经自己刚才那一通说。以后凡是想给自己使绊子的,打小报告黑自己的。甚至跑到元春那里给自己下药的。一律不好使。哈哈。小样的,谁让你们这次不好好表现表现。二下一对比。你们是朝最高领导要钱的,我是给钱的,你们只顾眼前,我却虑得长远,你们只知自己,我却想着贾府和娘娘的未来。
咱是有用之人!这一点十分重要!一个人要是没有用,别说是亲戚,就是父母也可能遗弃。有用之人。外人也能成为亲人。
黛玉心里开始得瑟,但面上却不显,她又说道:“另外。咱们在祖茔附近,多买些田地。以备四时祭祀用。打着这个旗号,只说把钱都花出去了。
也绝了一些人的念头。府里也能平静些。”
贾母正盘算着培养哪个后生呢,忽又听黛玉轻轻一一句话。便把府里汹涌的暗流给掐断了。这一下,贾母更激动了。
这黛玉办事考虑得周到啊。若不打着后面这个幌子。有些人打听到把钱花到了别处。还不气疯一些人才怪。
想着从建大观园,到现在烤肉店的买卖,自己惹了多少闲气。每次,自己的儿子媳妇们都为了钱和自己争执,他们只知道从这个家获取,而不想为这个家出点力。只有黛玉。每到关键时刻,就能想出好主意来。不但解决了眼前的危机,还虑得这样深。这样远。这才是真正贾府未来当家人的气派。
其他的人和黛玉比,简直没法比。你看刑夫人,小里小气,眼珠子里除了那些点钱就没别的了。王夫人一心想掌握这个府第。却不知这个荣府在朝中那是岌岌可危。凤姐原看着还挺聪明,可二面讨好。见硬就回。况且也象王氏似的。十分贪婪。风言风语地听说,丫头们的钱她都不按月发。必是拿这些钱出去赚利钱了。赵姨娘一伙成天在政儿耳边刮噪。这一大家子人。哪个有大气象,谁能撑整个荣国府。看来,将来的荣府,也就靠黛玉了。
贾母感念黛玉到十分,她伸出胳膊,把黛玉搂到了自己的怀里。一边抚摸着她的小脸和脖子,一边笑说道:“玉儿。有你这样,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那族里的事,你帮你选人,至于培养的事,你来办。”
“老祖宗,我哪会什么培养人才呢。还是老祖宗来办吧。”黛玉虽然心里极想,可到底不敢表现出来。老太太可是极精明的人呢。
这培养贾氏族人的事,看着没什么,可往十年二十年后看,那可能就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而谁培养这些人,就等于掌握了这股资源的很大一部分。“
贾母有些伤感的笑道:“小玉儿,外祖母老了,将来这振兴荣府的事,只能交给你了。”
说完,抚着黛玉的后背,轻轻的抚摸着。黛玉忽感到很恐惧。为贾母的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她原只想自保。可贾母,却把荣府要交到她身上。
她几次想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话到唇边。终是没敢吐出来。因为她怕。非常怕。贾母可不是个感情为先的人。自己合乎她的想法了。她才这样重视自己。若自己和她的想法违背了。她还会这样吗?
算了。还是慢慢集聚力量。等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了。再说吧。
此事过后不久,贾母便把贾氏宗族中所以青年子弟的信息都掌握了。她从中选了十二个聪明灵俐且家境贫寒的。分成念书,经商二种类型。把这些都交给了黛玉。黛玉暗暗打听名师和知名商人。给名师和知名商人高额薪资,让他们教导这些人。并开始悄悄资助这些家银两。使得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供养孩子。且说这些子弟中,三年后就又一个叫贾芝的,在科考中得了第二十名进士。在贾妃的帮助下,竟在朝中渐渐当了大官了。还有一个叫贾琚的。跟一个卖茶的商人学经商。几年之后,竟成了很有名的大商人。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黛玉因培养这些人,忽又想到一事,府里的贾兰将来可是当官的苗子。肥水还不流外人田呢。那李纨一个寡妇,领着个幼子,在荣府的日子想必也不好过。原小说中,贾母和王夫人好象并没怎么太爱护她。弄得贾兰一出场,好象就和贾环一起出场。这可是很奇怪的现象。黛玉便有意无意接近李纨。在老太太的面前,有意无意提起贾兰是多么可爱一个孩子。多么爱读书。是个科举的料。渐渐地,贾母对这个重孙子也开始喜欢上了。经常让李纨把兰来领来瞧瞧。李纨母子在府中的地位提高不少。那李纨知恩图报,几次下来,二人走得近多了。黛玉有意了解府里的情况,那李纨别看平时不多言不多语的。可一交谈,黛玉才发现,什么叫旁边者清。那李纨不但消息灵通。而且看法独到。也是个有主见的人。怪不得在贾府一片声色犬马的环境中,能培养出贾兰来。那李纨有一次和黛玉说话,隐约地提及,黛玉为什么不多看看二舅舅呢。二舅舅最近得了咳疾。身体不太好呢。
黛玉猛想起,自己把府里最重要的一个人物给忽视了。按原小说里,贾赦只知女色,而贾政却是较有清正之名。不过这人能力一直不行,自己也一直没把此君放在心上。不过,此人毕竟是贾府与朝廷联系的重要人选。将来自己未必用不到这位二舅舅。因此忙买了不少好药去看二舅舅。管他用不用得着人参,先买个几根百年的人参带去。贾政平时和王夫人并不住在一起。却是荣禧堂附近一个独立的小院子。黛玉带着雪雁,捧着药盒。来拜见贾政。
贾政正躺在房里静养,忽听外甥女黛玉来看她了。真是大吃一惊。黛玉来了这几年了,除了年节必要的拜见外,根本没来看过他。如今怎么突然来看病了。
他正写个折子。忙放在桌上。笑着让人请黛玉进来。
黛玉走了了贾政的房间。一边笑着问疾,一边扫视着屋子里的一切。
一色半新不旧的家具,迎面倒放了好几个书架。书架上摆着许多史书。书架旁,还有一个玉石大桌子。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等物。贾政引黛玉去桌旁坐下。黛玉一眼看见桌上有一本农政全书。书旁还有一个折子。折子上写着二行字,却是写如何兴修水利的事。可写了二行,却写不下去了。
黛玉脑子一转,原小说里,贾政好象是工部的官员,这写农田水利的折子是皇上的意图吗?自古上有好焉,下必甚焉。
装作若无其事和贾政聊了一会病情。又送上人参。贾政是个识货的。扫了这些人参一眼,就知黛玉很花了些钱。对黛玉的目光便慈爱多了。黛玉如无意间把手放那本农政全书上,随手翻了几页:“二舅舅在看农田方面的书?”
贾政有些发愁样,随口说道:“皇上因河南地区连年大旱。而江淮一带又连年大涝。很是忧心。不但农田涝了,便是城里也经常积水为患。有一个地方,竟淹死了人。因此水利的事十分挂心。有人建议建一条运河通到河南地区,可国库还与北番有奴国对峙。每年都要用大笔的银子。所以这银子就是个大问题。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能有什么法子为君为忧才好。”
第三卷:腐朽的大家族 第二十二章:朝政
黛玉心说自己这段期间光顾着宅斗了,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一概不知。这真是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打人经了。
她心念一动。想起那薛宝琴可是随父亲经常出洋的。还说有外国美人写诗云云。可见红楼这里,并没完全的闭关锁国。又想起那穿越小说《明》中写到的洋井。还想到了国外那让人羡慕的下水道。她不是科技专家,可没法象武安国似的发明个洋井出来。她虽知道地下水道。可现在没有水泥,怎么支撑呢。国外二百多年前就有很发达的地下排水设施了。只可惜自己不知道怎么弄。她想了想笑道:“二舅舅,我很小的时侯,好象听我家的客人说过,,那洋人那里的农田水利比我们发达得多。好象有什么洋井之类的机器,干旱时倒能从地下极深处提上水来。还能在地下建排水统。要是咱们的人能到国外参观一下,看看人家都怎么抗旱。怎么兴修水利。说不定就能解决大问题了。”
贾政微微皱了一下眉:“出洋?太远了!”说完便不吱声了。黛玉心里一动。记得康熙年间,外国就有传道士来中国了,象汤若望之类的,在清初很是风光一时。贾政既觉得出洋远,那若就近的有传道士,说不定他们会知道一些事呢。
黛玉忙笑道:“二舅舅。京城不知有没有国外的传教士。听说这些人都知道很多国外的事呢。我听说他们中有人还会建红衣大炮。若是建个炮营,将来与有奴国打伏,必然从武器上占尽便宜。”
传教士?红衣大炮。
贾政突然精神一振。原来,一年多前,他还真见过一个传教士。此人还和他谈过,国外的工具如何先进。当初他一直觉得中华是天朝上国。听这传教士说国外好,就有些不顺耳。便敷衍二句。就离开了。
此时黛玉一提及,他突然想到,若是自己能找到传教士。再献上红衣大炮,或找到农田水利的法子。那皇上岂不对自己刮目相看!一想到得到皇上的重用。贾政就兴奋到不行。、但为着在小辈面前保存威严。还是咳了一声道:“这个,倒是可待商榷。”
贾政的老夫子样令人喷饭。黛玉也不想再说下去了。闲聊二句。黛玉便告辞而去了。
黛玉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过了十多天后,贾母有一次和她闲聊,突然提起,贾政因和一个传道士闲聊,那传道士竟会做红衣大炮。如今钱正重正与北番有奴国对峙。若有了红衣大炮。那可就胜算大多了。
因此向皇上上了一道折子。请求皇上同意那传道士建红衣大炮。
皇上对这个折子重视到十分。马上传见了那传道士。又亲自拔钱拔地让传道士建红衣大炮营。
这且不算,皇上又因这件事,对贾政刮目相看。听说。马上就会升贾政的官了。
黛玉听着十分欢喜。呵呵,贾政升官,也有自己一份功劳。
不!不!
没有自己的功劳,全是贾政英明神武。这件事自己绝不能提。咱得做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这成迹从来都是领导作出来的。俺们知道什么呢?俺们只能是领导指哪咱打哪。俺们都不长脑子。哈哈哈。
黛玉顺情说了半天二舅舅的好话。
贾母觑着眼瞧了瞧黛玉。突然笑道:“黛玉,你倒不居功。你二舅舅说过,这件事是听你的话才办成的呢。”
“哦。”黛玉嘻嘻笑了。原以为二舅舅会把这功劳到处显摆。不会说听一个小女孩的主意的。谁知二舅舅到是个实诚人。竟对贾母说了。
她笑道:“以前听人讲过传道士的事,那回看二舅舅时,听二舅舅讲皇上对农田水利和战事的事烦心。我就顺嘴说了一句。”
贾母宠溺地搂过黛玉:“小玉儿,你最是个多才多智的。可惜了。倒是个女孩。若宝玉有你一半就好了。”言罢唏吁不已。
黛玉从贾母处出来,顺脚又去看二舅舅,贾政正在书房看书。见黛玉又来看她,对黛玉热情得不得了。那付劲头,根本就不象是外甥女,倒象某重要大臣。让黛玉的虚荣心极度膨胀了一把。末了,贾政又把服侍的人全部退下了。
黛玉便知贾政有事。果然。贾政聊了二句闲话后,马上说皇上建了火炮营。调了不少精兵猛将。如今已有三万人了。说不久要去和有奴国打仗。黛玉心里一动。这火炮统共才建了几十门,,却建了三万人的火炮营?皇上对有奴国可是太重视了。
想了想,忽又想起贾母和自己说的朝政。钱正重拥兵自重。前段期间,边镇有二个付将老了,皇上派了二个大将去边镇。结果有奴国突然就偷袭了边境。钱正重就与有奴国打起来了。那二个新派去的将领被敌方包围,竟被射杀了。后来,钱正重就带兵与有奴国对峙上了。有人传这次与有奴国开战,就是钱正重主动调起的。黛玉心里一动。皇上派这火炮营大概明着去和有奴国打仗,暗地里是不是对着钱正重去的呢。。
贾政说到这,顿了顿,看了看黛玉说道:“皇上最近很烦心,因为火炮营的统领没有合适的人选。几个大将互不相让。都想当这个统领。”黛玉心说皇上烦你烦什么。这事也不是你能烦的啊。
正想着,忽听贾政叹道:“为人臣子,不能为君父分忧,实在是无能之极。”
就这句话,差点让黛玉笑喷了。
心说二舅舅你是皇上老丈人,你叫皇上就叫皇上好了,还君父。虽说古代这是常用的说法,但听着怎么这辈份乱套了呢。
见贾政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黛玉暗暗感叹,古代的教育工作比上一世做得好啊。你看看,忠君爱国的思想多深入人心,这贾政都溶到骨头里了。当官当到这样,虽无能些,也算是不错了。黛玉对贾政倒有些好感了。总比贾赦只知贪钱好色强多了。
黛玉对朝中的武将还真没太关心过。不过,贾政能把朝政和黛玉说,证明他因上次的事,对自己很有期待。若不回答,难免让他失望。日后有事也不会和自己说了。这可是她接近贾政,稳固在贾府地位的一个途径呢。朝政党争的事;上一世看电影电视看多了;也有点心得。
黛玉笑道:“皇上烦心带兵的人选。据我料,不是哪个能打仗。是哪个能不引起钱正重的戒备心。”
“啊?”贾政瞪圆了眼睛。黛玉笑道:“二舅,皇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意在钱正重也。”
贾政想了想,恍然大悟状。
黛玉想了想又摇头说道:“其实哪个人都会引起钱正重的小心,知名的大将的不用说,钱正重会防着,不知名的,估计又会怀疑皇上故意松懈他,我想想啊……对了;若皇上除派个统领外,再外派一个监军。那监军假装与统领不和。处处掣肘。二人矛盾极深。再弄些个监军克扣军粮,闹得军心大乱之事就更好了。只要钱正重一放松警惕。仿李塑来个雪夜入蔡州。呵呵。钱正重就好看了。这监军的人选哦,其实是个很好做的人选,不需自己打仗,不需自己上阵,只要克扣些钱粮,与统领闹矛盾就行。而最后的功劳却很大哦。”说完,无限怅惘地想,这个监军的人选不错啊,不用费脑子,就能立功劳。她正想着,眼睛就有点发直,贾政还以为黛玉看他,他赶紧摇头:“我是不行的。我能力不行。不过,你这个主意却是太好了。我明天就给皇上写奏章。”
这回轮到黛玉摇头了:“二舅舅。这事不能写奏章,更不能和皇上说。
“啊?”贾政有些发愣。黛玉左右看了看,她低声说道:“二舅舅,皇上要除钱正重可是天大的机密事,如何能写奏章。这万一泄露,也许皇上为表自己并无此意,都能杀人取信。”
贾政吓得身上一抖。颜色大变。黛玉又说道:“况且皇上如果能防着皇后,也会防着每个妃子家,咱们稳稳当当的当个官挺好的。先冷眼瞧着。别往是非之地进。”
贾政讶然地看着黛玉。那神情好象根本没听懂黛玉说什么。过了好一会,贾政摇头道:“皇上乃旷古名君。那钱皇后一家飞扬跋扈,结党营私,皇上才不得不防着些。我们一心为皇上做事,皇上必然知道。”
黛玉下意识的想捂腮——牙疼!原小说里,贾政可不是进取心这么强的人啊。怎么这都劝不服他。黛玉忙笑道:“二舅舅,你说得倒对。只是军中的事,咱们又不懂,咱们以为高明之策,说不定在皇上看来还幼稚可笑呢。二舅舅又不能写奏章,若特特的跑去,密见皇上,说了一通。说不定皇上还怪罪下来,说我们胡说八道。皇上英明,这军中的事,自有解决的办法 不必咱们费心的。”
听说皇上有可能怪罪下来。贾政果然显出害怕的神色。黛玉暗吁一口气,亏得二舅舅胆小。
以后和二舅舅说事时,可得考虑周全,不能想说就别说。否则,后患无穷呢。这比宅斗可怕多了。
第三卷:腐朽的大家族 第二十三章:被人鄙视了
黛玉从贾政处出来后,一边大力发展烤肉店,一边又开了几家超市。开始财源广进。因贾政和贾母和元春的关系,她在贾府地位日益上升。把王夫人气个半死。有一次实在气不过,和贾功念叨二句,让贾政给狠狠地说了二句:“她无父无母的在咱们家,你这个做舅母的不说关心些,还见天的摆弄事非说她。成什么样子。”
说完,一甩袍子走了。把个王夫人差点气背过气去。
实在气不过,又跑去和宫里的娘娘说话,宫里的娘娘也着实的劝她二句。总之是替黛玉说了不少好话,你别和她为难的意思。王夫人从宫里回来,脸都绿了。没办法,暗地里咬牙吧。第二天一早起来。嘴唇都肿了。以后也不过暗中使点小绊子罢了。表面又不敢怎么样。刑夫人贾赦也愤愤不平。
黛玉心大,你生你的气,我见你还笑眯眯的。这是一个过程。她知道,在金钱的诱使下,贾赦和刑夫人会向她表示好感。但现在,她决不答理这些人。因为,现在贾赦和刑夫人等,根本就没那个感恩的心。你就是把身体煮了,把肉拿去给他们吃,他们大概还嫌酸呢。
不但贾赦,还有王夫人,还有府有许多中层下层的人。都是这付德形。
金钱从来就不能乱撒。如果所有人每人都给五两银子。那么没有谁会感激你。只怕有的人还嫌你给少了。黛玉还记得上一世,有一个大姐对谁都很好,还经常给办公室的人带这带那的,时间长了,这些人就觉得这位大姐应该带的。等这位大姐一走,这帮人吃着大姐带的瓜果,喀着她带的毛喀。在背后骂着大姐的蠢笨!这种人见多了,黛玉用一句话来形容——驴群马蛋的东西!
给钱,就给自己需要的人。能帮自己的人。自己喜欢的人。渐渐的,她就会有自己的势!她需要这种势。在贾府这个破地方,没有势她就没法活了。
至于其它人,一毛钱也没有,一分钱也没有。想用我的钱,投靠过来再说。
她现在高层有人,中层有李纨探春湘云等姐妹帮扶着。下层里,因为有钱。又通过紫鹃,钱婆子等结交一些园里的婆子们,丫头们。消息灵通得很。
因消息灵通。黛玉知道管小厨房陈家的竟贪污了不少钱。于是哪天私下跟贾母说了。贾母突然袭击。派人去查帐。把陈家的贪污帐都发现了。一怒之下,把陈家的打了一顿,赶了出去。新上任的人是贾母的人,对黛玉和湘云等好得无以复加。
府里风气顿时变了不少。把王夫人气得得病了好长时间。黛玉冷冷地看着,既感到一丝痛快。又感到很无聊。原来自己也被培养也宅斗高手了!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除非人伸腿瞪眼那天能清净能了吧。有时侯想活得好,想让身边的人活得好,就得有凶狠的一面!
看看迎春到是与世无争,可在贾府,混得连一个婆子也敢欺负。算了,自己当不了圣人。只能当个自保的凡人罢了。
黛玉却不知道。她这回在老太太和元春心里表现得太好了。什么叫乐极生悲。那就是说她呢。老太太背后和元春商议着要给她赐婚的事,她还蒙在鼓里。正坐着轿子,乐呵呵去到五将军街看看她的宅子去。
喜安喜顺受伤后。还没看过呢。虽是下人,但首先是人才对。这奴才也不能当机器使,得恩威并施。
黛玉准备上午看六婶,下午再去喜安喜顺那里。
一想到六婶,忽想起自己这段期间忙着宅斗了。把个武功高手六婶给晾一边去了。这能耐大的人通常都脾气大。
别自己去了一脚给自己踢飞出去。这怎么得也得显显诚意不是。黛玉想了想,专挑个大雪纷飞的天去看六婶了。
一路上。那雪花飘飘洒洒,抛琼搓玉一般。二边街道树木转瞬间一片洁白。黛玉从轿子里伸出手,接着雪花,忽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景象。
哈哈。师父啊。咱这心诚的。一会你不让我进去,我就程门…。。贾门立雪。
到了六婶家大门外,林黛玉就不坐轿子了,下轿步行。这脑门上顶着一大坨雪去见六婶,那是个多感人的形象。
果然,六婶看着黛玉一脑门的雪,配着洁白的小脸,乌黑的眼睛乱转,倒象雪精灵似的。那要发作的怒气顿时消了不少,但端坐椅上,也不说话,也不理黛玉。只顾自己喝茶。
黛玉也不擦雪,她眨巴一下眼睛。突然抱拳道:“师父。弟子黛玉拜见师父。”说完,跪倒在地。行完礼,黛玉忙抬起头。却见六婶还板着个脸。黛玉仰起脸,心说我这小花朵跪地上你还真忍心啊。伸出手,可怜兮兮地说道:“师父,弟子腿麻了。麻烦拉弟子一把。”
六婶咬牙说道:“你个猴精八怪的小东西。难道不知我送剑谱的意思。竟好意思这么久才来拜见我。就让你跪一会也是应该的,偏你才跪 一会,就嚷嚷腿麻了。这象样吗?”
黛玉身子一挺,一本正经地答道:“师父,弟子早就想来拜你了,可是你又不让。”
六婶瞪大眼睛,“我什么时侯不让你来了。”
黛玉正色答道:“师父给我的剑谱时,什么话也没带给我。我便知师父的意思:这些剑谱能练成再找师父,要是练不成,就别来丢脸了。这段期间,我天天练剑。今日略有小成,过来给师父演练。”
六婶顾不得黛玉的胡编,她只听见黛玉说略有小成。便睁大眼睛道:“这些剑谱你都练完了。快起来。给我看看。”
黛玉忙站起。把自己最近领悟的剑谱给六婶演练一遍。
当真练得是剑气如虹,流风飘雪。
黛玉演练完,得意地看着六婶。
六婶盯了黛玉半天,突然冷笑道:“就你这水平,还好意思说略有小成。”
黛玉眨巴眨巴眼睛,忽想起原来自己又犯毛病了。自己上一世爱得瑟,有点成绩就高兴到不行。大概这时代的武师都不喜欢。这个时代的人都讲究谦虚谨慎。
正想着。忽见六婶站起来就走。
黛玉急了,抢前几步抱住六婶的胳膊:“师父,我急着见师父,所以只好吹牛说略有小成。师父,你别当真。我其实那个根本没练好。”说完,抱住六婶的胳膊摇来摇去。人家六婶一片好意送自己剑谱。自己只顾着忙自己的了。这么长时间不理人家,还跑来乱吹一气。也怪不得师父生气。
六婶板着脸低头看去,见眼前这个小人儿一脸紧张样,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那颗心突然变得很柔软。自己一世无儿无女。偏对着这小人儿喜欢。这江湖上想拜自己为师的不知凡几。可自己就看不上。偏看上了林黛玉。可她上次又半真半假的说拜师,其实没什么诚意。后来就不来了。自己主动送上剑谱。可她还是不来。这未免让六婶失望到家。谁知她突然又跑来了。一付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和自己胡搅。自己本有点生气。可忽然她又紧张万分的抱住了自己的胳膊。
“师父!师父!”黛玉见六婶脸色缓和。忙甜甜地叫起来。糖度极高。又把脸在六婶怀里蹭去。在上一世这个动作叫卖萌。黛玉为哄六婶开心,也开始卖萌。好在她有卖萌的本钱,人长得娇柔可爱。小脸雪白。眼珠乌黑乌黑的,眨巴眨巴的带着一股子灵秀劲。
六婶果然被她电到。点了黛玉额头一下:“你这个小东西。”黛玉见六婶不再生气。,顿时高兴起来。她笑道:“师父,就知道你舍不得责怪我。我这小脸蛋粉嫩粉嫩的,我见尤怜。师父哪能不心疼呢。”六婶眼睛瞪圆了,世上竟有这样自恋的人?!直瞪了黛玉半响,再也忍不住,摸着黛玉的小脸哈哈乐起来。
六婶这回给黛玉重讲剑谱。六婶这一讲。黛玉发现,敢情自己原来自作聪明,许多剑谱都练错了。还得重头再练。这回按六婶给的再一练。就发现那剑的威力惊人。她竟能一剑砍倒六婶园中的一棵大碗粗的树。让黛玉惊讶喜欢到不行。围着砍倒的树大喊大叫,乱蹦乱跳。六婶见黛玉一付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看不起地翻了一下眼睛说道:“就这一点子水平还值当高兴,没成腑。师父我当年象你这么大时。我都一个人横行江湖了。提起玉面罗刹……”六婶说到这;突然闭了嘴。黛玉知她说漏了嘴,假装摸自己砍倒的树。权当什么也没听见。心里一个劲的腹腓。还说我没成腑。你也有点成就就得瑟。嘿。咱娘俩半斤八两。不过这话也就痛快痛快自己的大脑。谁让你是师父呢。让着你点。我这人一惯尊老爱幼。没办法,咱这人同情心发达啊。
在六婶家学了一上午的剑,下午就去了五将军街,一路走。一边观赏着二边的景物。突然,前面一阵大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520小说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我老公看我小说后说:你小说怎么挣钱那么容易呢;二三句话;就挣大钱了。我说对啊对啊。咱这是小说啊;就好比戏台。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挣钱的事;就好比选美。经营不过是美人的脸蛋。挣不挣钱不光在脸蛋;还在背后的争斗。我写的就是背后的争斗啊 人生何时能少了争斗;就算是贫困到去捡垃圾了。那垃圾桶的归属权之争;不亚于领土之争的激烈 既有争斗;那就争斗着;快乐着吧。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春天好美好。这时飞来只苍蝇;啪。一巴掌打过去。没打着;它又飞回来了。呵!还挺嚣张。找来苍蝇拍。啪!粉身碎骨了。 继续喝酒唱歌。这时又飞来几只蚊子。啪!啪啪!不好意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