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学霸军嫂-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疚。
她承认,她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很重,任何甜言蜜语对她来说都没用,属于油盐不进的那种人。
叶朗一定是感受到她对他的排斥和抵触,大概让他心里不好受吧,没想到堂姐招惹这么多痴情人。
“没事,只要你人没事就好,我听你二哥说起过,要怪就怪我不好,要是我早点来找你,说不定就不会嫁给他了。”叶朗看她对他的态度好很多,说话也亲近不少,有些安慰。
“难怪我总是觉得你心里有事,原来是这样啊,你就应该早点告诉我,没听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楚玉兰心里暗骂楚长贵这个大嘴巴,和人家有那么熟悉么,乱说话。
“我以为再等等,你会想起我的。”叶朗表情有些落寞,心下懊恼自己操之过急,他应该循序渐进才对,不该如此心急。
前世,她对人对事十分敏感,她从见到叶朗的第一眼开始,就觉得有点突兀,后来再次遇到,她觉得实在太巧了。
直到昨天夜里,叶朗主动上门找她,她觉得叶朗的出现目的性太强,一个人对她太热情,会让她下意识的警惕和戒备。
现在把话说开,她舒心多了,了解到叶朗是背着家里人一个人回国的,更觉得对不起他。
“以后,要是工作不忙,就来家里玩吧,正好给我二哥补习一下外语,不要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哦。”楚玉兰算是接纳了这个意外到来的不速之客。
“一定。”叶朗听到楚玉兰的话,心中雀跃,他总算是可以留下来,留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工作,生活。
第579章 不要有遗憾
吃过早饭,楚玉兰让叶朗带着赵倩倩先去学校附近,她去工厂把今天的工作安排一下,然后才过去。
她打算给赵倩倩租一个门面房,如果是露天的话,吃住就要另外找地方,还不如直接租一个门面房,让她吃住也在这里,省时省力,还不怕刮风下雨。
但愿她以后慢慢能够把深埋在心中的那份情感淡忘。
看房子,交押金,租完房,又陪着她买一些做水煎包的炉子,面粉,还有其他的东西。
“玉兰,谢谢你。”赵倩倩看着屋子里满满当当的家伙事,眼眶一红,感动的哭出声来。
“别谢我,做买卖要注重品质,诚信经营,通俗的说,就是要货真价实,干净卫生,牌匾我等会让人去做,你想好叫啥名字没?”楚玉兰叮嘱她一些做生意的细节。
她倒不是心疼钱,她也不怕赵倩倩坚持不下去,只要她心里还有楚长贵,她就有动力。她只是希望,赵倩倩在为楚长贵付出的同时,能够找到真正属于她的幸福。
“就叫赵家铺子吧,我会好好经营的。”赵倩倩早就想好了,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
“那行,铺子的事情就这样了,我先走了,这些钱你先拿着,做生意手里不能没有流动资金。”楚玉兰放下钱,准备离开。
“等等。”赵倩倩拿起钱数了一下,又把今天所有的花销都在心里默算清楚,拿起买的小本本,唰唰唰的埋头写起来,写完之后签上名字,想起来没有买印泥。
“没关系,签个名字就够了。”楚玉兰知道她在写借条,她其实没有打算让她还钱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帮她。
一来,前世,如果不是赵倩倩嫁给二堂~哥,给楚家生个儿子,楚家一定会绝后的。
二来,前世,堂姐不懂事,大堂~哥残废,二堂~哥荒唐,大伯和大伯母被气的病魔缠身,全靠着赵倩倩忙里忙外的操持家务。
她说过,重生之后,她不是为了复仇,可是却不能忘记恩情,对于坏人她都能够给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何况是赵倩倩。
沈尚香虽然私下经常照顾楚家,可真正出力的还是赵倩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帮她是为了对得起良心。
楚玉兰抬腿要走,赵倩倩哪里肯让步,“马上就好。”
只见她取下别在胸前的别针,用力在食指上扎一个小孔,黄豆大小的血珠子一下冒出来,赵倩倩欣慰一笑,把带血的食指按在借条的签名上。
做完这些,拿在手里看了看,递给楚玉兰,郑重道:“玉兰,你对我的好我都清楚,这辈子除了我大哥,你是第一个对我这么好的人,我记在心里。”
楚玉兰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终究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道,“努力吧,不要让人生留下什么遗憾!”
坐上车,她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希望一年以后,二哥考上大学,赵倩倩可以重新开始。
她这样执迷不悟的想要得到,一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580章 知足常乐
楚玉兰突然意识到,其实赵倩倩没错,如果不是她重生,赵倩倩按照前世的轨迹,定会嫁给楚长贵的。
然而,楚长贵的人生被她改变了,赵倩倩的人生却执拗的不愿意被改变,楚玉兰只好随她而去。
赵倩倩看着绝尘而去的汽车,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开始筹划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
来县城之前,她没有想过楚玉兰会答应帮她,更没有想到楚玉兰的帮忙会这么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这些天,她在家里和她妈整天吵架,甚至绝食以死相逼,都没有用,最后还是她二哥的一句话提醒了她。
“你觉得咱妈在乎你的生死么,就算你死了,照样可以合阴婚,照样可以挣到钱!”
是啊,没有人在意她的生死,最重要的不过是钱而已,前天夜里,她绝食三天后第一次吃饭了。
吃完饭,她对冯冬梅说,如果把她嫁给张大年,只能拿到一次钱,以后她再也别想从她那里拿到一分钱。相反,假如让她出去挣钱,哪怕是当保姆,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何况能雇得起保姆的人,家庭条件肯定不错,说不定还能有额外的收入。
赵倩倩把话说的很直白,她以为她妈会骂她,竟然想着勾引老板,谁知她妈竟然一把搂住她,夸她脑子好用,聪明孝顺。
昨天早上,她身无分文来到县城,饿了一天肚子,好不容易找到阿贵哥,只是想着让楚玉兰收留她几天,至少在她找到工作之前不至于露宿街头饿死。
赵倩倩自小就会干家务活,伺候人看人脸色的活儿,她全会干,唯独没有自己当过老板,心中不知不觉就升起一股豪气。
一定要好好干,不仅为自己,也要对得起玉兰的一片好心。
赵倩倩太了解她母亲,她要是知道她在城里开个铺子,绝对会一分钟都不想在村里多待,飞跑过来。
眼下,能做的事情,只能是暂时瞒着她,能蛮一天是一天,等真正挣钱了,她要是再来,就能够拿钱吓唬她。
有钱的感觉挺好的,可以用钱来解决的事情,似乎不算什么大事,她一定要挣很多很多的钱。
等她将来有孩子,她一定不会偏心,不管是男孩女孩,她都喜欢,不过,要是男孩子,那就更好了。
如果她不嫁给张大年,卫可美一定会嫁给他的,可美他爸那么忠厚老实,没想到居然会干出那种事情。
人不可貌相,她奶奶在世的时候,总说要嫁个忠厚老实的人,长相好不能当饭吃,想想可美他爸,她觉得忠厚老实的人才是最不可靠的。
她想过了,嫁人过日子,一定要嫁给她喜欢的人,这样就算是为她累死也是值得的,就像张大年之前的那个老婆。
一辈子很短,既然女孩子逃不过要嫁人生孩子,为什么不找个自己喜欢的,守着喜欢的人,再苦的日子也能够熬下去。
她就是要寸步不离的守着阿贵哥,能够嫁给他最好,不能嫁给他,也要离他近一点,哪怕见不到,她也知足了。
第581章 水果之乡(一)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楚玉兰每天连轴转,总算是把该安排的工作,该调整的方向,都整理好。
瘫坐在椅子上,伸手用力的捏着眉心,不时用手指使劲的按着眼眶,这几天,她两只眼皮不停的跳啊跳啊,跳的她心慌意乱。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起身洗一把脸,把热毛巾对折叠好,放在脸上,她打算敷一下脸,热乎乎的也许紧张的神经会松懈下来。
心里自我安慰道,没事的,一定是最近没有休息好,太累了,疲劳过度,过段时间好好睡一觉,应该就会好的。
包装的问题解决了,只剩下品种单一,罐头厂一开始就是毛纺厂的附属单位,虽然也是国营,可大多数都是毛纺厂的家属。
近些年,基本上生产的罐头,除了当地销售之外,就是毛纺厂送礼或者给职工发福利,资产值抵不过一车毛呢子的总价值。
楚玉兰打算改变原来的经营策略,以前,罐头厂都是以苹果罐头为主。
一来,厂里的资金紧张,从罐头厂建厂开始,一直都处在入不敷出的境地;二来,苹果的原产地就在当地,可以省去很大一笔运费,实在没钱的时候,还可以赊账。
也就是说可以把苹果先收到,等年底的罐头卖出去再把钱给果农,别的水果却不能这样。
楚玉兰准备放弃用苹果为原料做水果罐头,改用黄桃,橘子,雪梨,山楂和草莓做原料,把原有的价格提高,走外贸的路子,把这些罐头销售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青阳县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然而真正的水果之乡是在青阳县的青峰镇,也就是流言中县城要搬迁的地方。
青峰镇因为地势高,气候干燥,特别适合种水果,产量好质量高,就拿苹果来说,甜双酥脆。
要说青阳县靠近黄河,从古至今就一直被河水困扰,1938年花园口决堤,1958年同样是洪水泛滥。
白杨树村很多都是多次搬迁,1938年洪水加上抗战,大多数百姓都搬到深山老林中,直到解放之后才搬回原住地。五八年洪水,他们同样如此,可以说搬下来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当然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搬下来住。
如果说青阳县现在的县政府就在黄河边上,那么青峰镇的地理位置就太优越了,即使多大的洪水,也不用担心。
故而,县城搬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是在前世,县城搬迁最后的书面文件都曾经下达过,只是最后没有实施。
对外严明的原因是,青峰镇有煤矿开采,污染太严重,不利于县城的文明形象,不便于开展工作。
可惜,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些都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有人不同意县城搬迁的事情。
能以一己之力抵抗住如此严肃的重大事件,足以说明此人的份量,何况青阳县后来确实得到飞速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所以县城到底在哪里,老百姓是不会太关心的。
“备车,去青峰镇!”楚玉兰揉了揉眉心,决定亲自去青峰镇走一趟,会一会这里的土霸王。
第582章 水果之乡(二)
青峰镇山高皇帝远,镇上的居民特别淳朴,还很团结,排外心里比较严重,物质条件和教育水平比较落后。
车子直接开到大柳树村停下,她姥姥董慧玲就住在青峰镇的大柳树村,村里人主要种植的正是雪梨和山楂。
楚玉兰来村里的路上,买了不少大白纸,姥姥村里的人都穷,很多孩子小学三年级就退学了。
来之前,她想过买各种点心零食,最后还是把那些钱都买了大白纸,这种纸张便宜,裁减之后装订一下,可以当作业本用,最重要的是正反两面都可以用,就算实在不能用了,还能当手纸用。
当然,点心什么的,还是需要买的,毕竟老年人很多,八十年代不同于过去,家里当家做主的都是上年纪的老人。
只要能讨到老人的欢心,作为子女一般都不会发对,特别是像大柳树村民风淳朴,对长辈的尊敬不是表面上的一星半点,而是深入骨髓的孝顺。
“姥姥,你在家么?”车子在大门口停下,楚玉兰下车,推开董家的木头门,手里拎着点心,说来她也好久没看到姥姥了。
“咦,玉兰,你怎么来了?”院子里静悄悄的,突然从西边的偏房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随后他露出身子,往外走。
“小舅舅,我来看看姥姥,她在家么?”楚玉兰看到吴建华稳健的步伐,俊朗的面庞,心里一阵恍惚,重生后,她还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看见小舅舅。
“娘,娘,我二姐家的玉兰来了!”吴建华掀开竹帘,率先进屋,楚玉兰跟着他进屋。
她是一个人来的,其他的人都在车上,她不想给老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只想说服她们把东西卖给她。
董慧玲和杨素恩的年纪差不多,不过身体比她硬朗的多,前世,她没病没灾一直活到九十八岁,寿终正寝,比她所有的儿女都身体健康,寿命长。
董慧玲什么都好,就是一点,认死理,传统观念严重,和吴秀英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当地有个风俗,不能在别人家过世,这样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好,她年纪大了之后,从来不去吴秀英家里,宁肯自己孤苦伶仃,也不去女儿家住上一天半宿。
吴秀英怎么说她,都说不动,只好她偶尔去帮她做做饭,洗洗衣服,干点她干不动的活儿。
后来,吴秀英和楚成业相继过世,照顾董慧玲的任务只有落在楚玉兰的肩上,有半年的时间,董慧玲一直问她妈去哪了,楚玉兰都不敢说,只能说去外面玩去啦,跟着人家赶时髦旅游去了。
“哦,侄孙女啊,快进屋,姥姥给你拿好吃的去!”董慧玲正在家里睡午觉,看见楚玉兰进屋,忙坐起来,跳下炕,踩着三寸金莲上外屋拿东西。
“姥姥,不用忙活,我吃过饭了,一点不饿。”楚玉兰赶忙拦住,眼泪却滚滚而落,以前她每次来姥姥家,姥姥都是把家里攒了很久的点心拿出来给她吃,有的都长毛了,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她吃。
第583章 水果之乡(三)
董慧玲颤巍巍的从外面走进屋子,把碗里的东西递给她,有些伤感的感慨道,“哎,以前我家玉儿最喜欢吃,可惜吃不到咯,也不知道下面有没有卖的,要是有卖的,也不知她有没有钱买!”
楚玉兰含泪接过碗,碗里放着两块金黄的柿面馍,用成熟的柿子和面粉做的,吃起的甜腻爽滑,口味很好。
以前她特别喜欢吃,后来嫁给廖德峰之后,她就很少回娘家,更是很少去看姥姥,对吃的也没有那么在意。
“好啦,吃一个就行,美味不可多得,不能多吃。”董慧玲看她吃完一个还准备吃掉第二个,连忙从她手里夺下,笑呵呵劝慰道,“没事啊,待会儿走的时候,让你小舅送你,给你多拿点,你回去让家人尝尝。”
“谢谢姥姥!”楚玉兰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巴,擦干净手,准备开始进入正题,“姥姥,咱村子种山楂和冬梨的人多吗?”
“多,怎么不多,家家户户都种很多,山里风大,冬天冷,不管谁家的院子里,还是地里,都会种几棵树,冬天给孩子当零嘴,还可以送亲戚。”董慧玲坐在炕沿上,慈爱的摸着楚玉兰身上的衣裳,放佛透过她看到自己过世的外孙女。
“就没想着卖?”楚玉兰一路坐车过来,看到树枝头一串串的红山楂,就连董家院子里还种了两棵山楂树。
“卖啥,又不值钱,村里谁愿意要,就拿去,前段时间听说有人收,块八毛钱的,还不如给孩子们当零嘴吃。”董慧玲家里孙子孙女多,亲戚朋友多,加上吴秀英在山下住着,没有种山楂,她种的山楂最后都给吴秀英拿去了。
“来,给你吃两个,不过还没熟,等再过个把月就熟了,到时候我给你送一筐去。”吴建华听楚玉兰一直在说山楂,出屋在树上摘了两个,递给她,看着她吃的龇牙咧嘴,哈哈大笑,“酸吧,还没熟,就是这样,又酸又涩,等熟了之后,就酸甜酥~软,好吃了。”
楚玉兰喜欢吃酸的,可这种酸,她吃不了,两腮的哈喇子直流,只能把剩下的半个山楂拿在手里。当着董慧玲的面,她是不会扔东西的,老人苦日子过得多,十分节俭,看不得人浪费食物。
在老人家的眼里,一切可以充饥的东西,都是食物,都能在关键时刻救命,浪费食物就是不尊重生命。
楚玉兰突然觉得,原本想好的话,现在没办法说出口了,她该怎么说呢,怎么说才能不让董家牵连进来。
她可以昧着良心,说自己只是厂长,村里人也会给面子把东西卖给她,可是一旦她的底细暴露,大家知道内情,没有人会把愿意和一个欠着几百万巨额债务的人来往。
那时候,村里人会把怨气全部撒在姥姥和小舅身上,她绝对不会这样做,可惜那笔贷款是要用来添购机器设备的,不能花在这上面。
思来想去,楚玉兰决定改变原来的主意,她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584章 水果之乡(四)
“姥姥,小舅,我现在是县里罐头厂的职工,厂里准备采购大量的山楂和冬梨,主要是做罐头用。不知道咱们村里的人,愿意把东西卖给我们厂里么?”楚玉兰没说实情,她年纪太小,说了实情反而不好。
“这个呀,要找大壮哥和九爷商量的!”吴建华他们村子,大多都是姓董的,还有一部分是吴姓,家族辈分最高的人说话比官老爷说话还要管用。
“妮子,你告诉姥姥,你们厂里能要多少?”董慧玲伸手拦住要出去喊人的小儿子,拉住楚玉兰仔细询问,她可不想让大家伙儿空欢喜一场。
“村里种多少,厂里收多少,一分钱不会少给的,姥姥,您放心吧,再怎么说,我也不能让您愧对乡亲父老!”楚玉兰笑道,她已经想好了,生产设备要添置,生产原料也要购买,她总能想到办法的。
“好好好,大建,快去喊人!”董慧玲这才松开手,吴建华得到母亲的许可,一溜烟跑出去叫人去。
“姥姥,以后的光景会越过越好的,粮食只要够吃就行,多余的空地种上山楂,梨,黄桃,只要种出来,我们厂里就会派人来收,有多少收多少。”楚玉兰现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手不够,不是没有人,是可以用的人没有。
如果事事都等她去处理,凡事都需要她自己出面,就算是她有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也会累死的。
“那敢情好,哎,我们村在山上,吃水不方便,连个自来水都没有,用电也不方便,至今都没有扯到电线。”董慧玲说起这些心情也有些苦楚,小儿子都三十了,以前是穷,一直没有娶媳妇,现在更没希望。
村里但凡是个黄花大闺女,都想着往塬下嫁,姜家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家家有电,户户有水,出门就能坐上车,实在方便。
不像是大柳树村,需要走一个小时后的路,才能走到山下,才能看见公路,有公路的地方才会有汽车。
以前楚玉兰特别不喜欢去姥姥家,因为太远,山路很难走,一直在爬山,即便是后来有三轮车,坐上去也会把人骨头颠散架的。
片刻功夫,董大壮和九爷都来了,村里还有不少听着信的人都赶来看热闹,车上的三人一看人多,就都下车走过去,默默的站在楚玉兰身后。
事情谈的很顺利,董大壮原本还担心这么大的事情,楚玉兰做不了主,一看身后的三人,就知道担心是多余的。
魏泰权知道村民朴实,年轻人去不一定管用,后面的事情基本都是他在董大壮商议。
董大壮看见魏泰权,心里就明白了,他把楚玉兰当成介绍人了,根本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同的。
只有董九爷用他浑浊的眼神,怪异的看一眼楚玉兰,特别是魏泰权每次关键时刻,悄无声息观察她脸色的神情。
还有身后的高国萍和高国强,这两人一看就是端着架子,像是门神一样杵在那丫头身后,有古怪。
董九爷使劲的磕打一下烟袋锅子,对磨磨叽叽的董大壮道,“就这么办吧,你回去准备一下,弄一桌席面,让城里人吃上一口咱大柳树村的饭菜。”
第585章 水果之乡(五)
“九爷,不用,我们回厂里吃,厂里有食堂。”楚玉兰开口拦住,她知道村里生计艰难,大人一年到头连鸡蛋都舍不得吃,很多人还吃的是三和面馒头,唯独孩子过生日,才给煮两个鸡蛋。
“在外面他们听你的,在大柳树村,他们就得听我的,都出去吧,别围着看,快去让你媳妇弄饭去,弄好了让二伢子过来喊一声!”董九爷重新装了一袋烟,董大壮给他点上,他却不耐烦的把他们都往外赶。
“九哥,你先走着,我出去看看。”村里人都出去之后,董慧玲和吴建华也跟着出去了,她要去外面井里找找,上次好像楚成业来家里,送了一块肉,董慧玲打算找出来,让吴建华送去大壮家,添个菜。
“魏书记,我记得罐头厂以前是在东山那边收水果的,怎么现在想起来大柳树收山楂和冬梨了?”董九爷对山里的各种消息了如指掌,此刻却明知故问,他想看看魏泰权怎么说。
“九爷!”魏泰权从善如流的跟着叫了一声“九爷”,随后苦笑一声,道,“我早不是魏书记了,要不是楚厂长,现在连罐头厂都保不住了,哪里还有我这个书记!”
魏泰权的身份是楚玉兰介绍的,既然楚玉兰这么介绍,他只能暂时充当书记的角色,眼下,人都走了,董九爷一看就是明白人,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这么说,罐头厂现如今是兰妮子当家做主?”董九爷不可置信的抖了抖眉毛,那烟袋锅子的手一松,烟袋锅子掉在地上。
“九爷,让您见笑了!”楚玉兰讪笑道。
董九爷可能是被听到的消息气着了,张着嘴巴,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骂道,“你们这些官僚,一个个都是败家子儿,做起事情来还不如一个丫头片子,才过上好日子,就忘了老本,就知道往自己口袋里捞钱!”
魏泰权像小学生犯了错,笔直的站着,低着头看着脚尖,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这个快八十的老头被他气过去。
楚玉兰看着董九爷的举动,难得的感到一丝欣慰,过去的人真好,他从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唐突,他觉得是应该的。
国家的财富就是百姓的财富,损害国家的利益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尽管这利益从未落到他头上,可他还是奢侈的操着那份闲心。
楚玉兰听着耳边苍老的骂声,隔着窗户看到外面山楂树指头一簇簇的山楂,不知怎么就想起刚才的酸涩,眼泪不自觉流下。
拿出藏在手心的半个山楂,放在嘴边慢慢咀嚼着,只是其中的酸涩淡了不少,只剩下丝丝的甘甜。
“咳咳咳!”董九爷咳嗽两声,喝一口凉白开,瞪了一眼魏泰权,笑眯眯的转头对楚玉兰道,“兰妮子,我知道厂里的钱一定不松快,我们村这些果子也不值几个钱,解决不了问题的,你怎么不去找范二愣子试试看!”
“范二愣子?”楚玉兰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莫名的觉得很熟悉,突然,她有种不好的预感,似乎有坏事要发生。
第586章 水果之乡(六)
“对,范二愣子,就是范胜根,他是个浑人,外面都觉得这小子是个混账东西,其实还好,他虽然浑,可胜在讲义气,说话算话!”董九爷见过范胜根,对他印象还不错,特别是他曾经给村里的小学送过水果,让他觉得这人本性不坏。
“我听说过他,有过一面之缘。”楚玉兰终于想起这人什么样子,上次去山上找大哥,遇见的就是那么一张凶神恶煞的脸,嚣张的什么似的。
“那就好办了,咱们县城,要说水果之乡,只有青峰镇能担得起如此美誉,青峰镇的水果就掌握在二愣子手中。”董九爷坦诚,大柳树村的水果产量小,不成规模,每家每户都种点,要是自家吃还可以,要是厂里生产,太不够了。
好办?
楚玉兰苦笑,前世,她对范胜根没有太多的印象,按说他在青阳县的势力如此之大,像是土皇帝一样,他的存在应该是让廖家都十分忌惮的,可印象中真的没有。
在董九爷的絮絮叨叨中,楚玉兰了解到,范胜根之所以有这么深厚的背景和势力,和他自身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是他是家中独子,排行老九,前面有八个姐姐。
范胜根长得不错,算得上难得一见的美男子,他的姐姐们长相更是不俗,嫁的人五花八门,各行各业,不尽相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疼爱小舅子。
难怪!
楚玉兰忍不住惊叹,谁要是有范胜根这样的福气,恐怕不嚣张才奇怪了,有人疼有人宠,这样的日子,谁不羡慕!
“爷,我妈让我喊你吃饭了!”门外伸进来一个脑袋,冲着董九爷喊了一声,来人正是董九爷的孙子二伢子。
董九爷点点头,一言不发起身往家走,众人面面相觑,对视一眼,谁也不敢说不去,这老头脾气不好,惹不起。
楚玉兰出门,没看到董慧玲,想着她应该也去董大壮家里帮忙去了,吴建华也没在家,她走在最后,把房门和院门都虚掩上才敢离开。
按照规矩,她应该管董大壮叫舅舅的,管董九爷叫舅爷,可是因为姥爷成份的问题,姥姥一家和吴家划清界线,虽说董慧玲没有给儿女改姓,可称呼上都是按照董家自家人称呼的。
董家和吴家的恩恩怨怨,说不清楚,前世,她也不懂这其中的弯弯绕,只觉得好像整个村子不是叫舅舅就是叫叔叔,反正都是比她辈分大的人。
说起来,大柳树村和白杨树村正好相反,她在楚家辈分特别大,和她同龄的小孩都要管她叫姑姑,要不然就是老姑,可是在姥姥家,她的辈分就变成最小的,实在搞不懂。
董大壮的院子是下沉式窑洞,也就是地下窑洞,是我国风水理论的起源,基于风水理论产生了四合院型建筑设计规则,即闭合环绕的建筑空间带有上见天、下接水的天井。
其闭合环绕天井式的建筑模式,阻挡了室外污染的进入从而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净。开敞的院子能够引进阳光、雨水、新鲜空气以及长波辐射。院子上面朝天,下面以地表面为基能够保持院子和院子周围的房间有良好的气候环境。
第587章 原来是你
高国萍虽说是地地道道的青阳县本地人,可是亲眼目睹这样下沉式窑洞还是第一次,兴奋的站在屋顶看着院子忙碌的众人。
“太好玩啦,咱们怎么进去,是要放梯子爬下去,还是就这么跳下去?”高国萍跃跃欲试的把脑袋往外伸,被高国强拉着后脖领使劲往前一推,把她吓得哇的一声就要哭出来。
楚玉兰也好久没见到这样的院子,后世很多这样的院子都被填平,然后在上面建造新的砖瓦房,那才是生活幸福的标志。
只有她清楚,砖瓦房冬天冻死,夏天热死,一点都不好,哪有窑洞住起来冬暖夏凉,节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