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丞大界,霸道少将小娇妻-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秒绮宋鳎耸钡娜嗣腔共欢贸远嗔穗绮耸嵌陨硖逵泻ΥΦ摹
周筱想要尽量的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来入手,虽然知道不是问题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但始终相信只要累积下来就一定会有大作用。
“还像每年一样,种六席。”刘玉凤认真的挑着菜种。
“我们能不能多种点,书上说,多吃萝卜和大白菜对身体好!”
“真的,是你从书上看来的吗,那些字你全都能认识吗?”刘玉凤满脸的笑意中带着一丝逗弄。
“是真的,不信您问爸爸,书上真是这么写的,那些字我都认识,书上说要少吃腌菜,吃多了腌菜对身体不好。得要多吃萝卜、胡萝卜和白菜还有圆白菜,那样才不容易得病呢!”周筱了解自己的母亲,只要说是书上写的,对母亲的说服力就会强上许多。
刘玉凤自从对自己的女儿有了“神童”这个认知后,就对她时不时冒出成人式的语言不再表示怀疑,只不过在看到这么一个小豆丁两手插腰,一本正井的装着大人的样子讲话的时候就有些忍俊不禁。
“老周,老周!”刘玉凤喊在西屋指导周天功课的周海正。
“你女儿说书上写的多吃萝卜白菜对身体好,能减少生病是真的吗?”
“没错,是有书上这么记载,不过我从来不太注意这些问题,想不到被我们的小小注意到了,小小真聪明,还知道对身体好的东西!”周海正教育孩子有一个优点,就是适时的会给孩子予鼓励。
“那行,我们今年就多种点白菜、萝卜什么的,不过我们家的人都不怎么爱吃大白菜怎么办?”
“没事,我到时看看烹饪的书,多学几种大白菜的作法就行了。”周海正对烹饪这方面也显得自信满满,以前刘玉凤没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自己也就没有往这方面想要怎样选择烹饪方法的问题。
刘玉凤言出必行,马上加大了育种量,面积足有两亩多的菜园,今年的白菜、萝卜等的种植量都翻了一番。
周筱现在想出了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以后就用“从书上学来”的这个理由,基本上在母亲这儿就能做到畅通无阻。
随着暑热的到来,周海正所在的中学和周天所读书的小学两所学校都放了暑假。北方大部分学校的寒、暑假期时间都比较长,寒假基本是从元月的上旬放到三月一号,暑期是从七月的上旬一直放到九月一号。
周海正在假期开始后,用了两天的时间到自家的田里查看了一下,没发现有虫害和影响庄稼生长的野草。刘玉凤曾说过,看每家的田地打理的干不干净,就知道田地的主人勤劳不勤劳,这是一家人的门面,所以周家的田地一直都被要强的刘玉凤打理的非常好。
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周海正借了辆驴车,转了村外的几片山头,带回来的消息令一家人都兴奋无比——发现有大片大片的黄芪遍布许多个山头,只等落了种,就可以上山采挖了!
周海正通过前面一个多月的观察和测试,看周筱学得轻松自在,就又增加了周筱的学习量,同时还有对周天的辅导。因为周天这个熊孩子,不知是通过怎样的思维计算出来的结果,说自己的妹妹会有那么一天能跳升到和自己一个班级,这样会令他很没面子,所以他决定要在这个暑假冲刺,开学后不升三年级,要直接跳升到四年级。
周海正和刘玉凤因儿子的上进深感老怀欣慰!周筱听后直觉内心抽搐:“老哥哟,妹要是使出真招儿来,你得怎么跳这个级呀,坐火箭追吗!”
周筱能做的,也只是适当的把周天从屋里拉出来换换脑子。只有九岁的孩子,因为前世发展到后来经常会有因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跳楼或选择用其它极端的方式自杀等各种情况发生,周筱真怕会把周天给压坏了!还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周筱发觉周天还是身心比较健康的一个孩子,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也要感谢这个时代单纯的环境,小孩子只要能让他填饱肚子,能让他上房、爬树、活泥巴,他就觉得一切都是美好和快乐的!
☆、第十章 捞鱼
周筱前世就特别羡慕那种多才多艺的人,如今自己终于也有可以学习的机会,又岂能错过。
于是在某一天,周筱又同周海正提出要求。
“爸爸,您教我写毛笔字吧!”
“为什么,你是觉得好玩儿呢,还是因为喜欢?”自从觉得女儿有绝对超越同龄孩童的智商后,周海正就开始逐渐的以相对比较成人的方式与周筱进行交流。
“我是因为喜欢!”上辈子就渴望而没能付诸行动的想法,周筱马上给予非常肯定的回答。
“好的,我答应你。不过一旦下了决定,爸爸就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学毛笔字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爸爸对你有信心!”在幼小的女儿清澈透底的眼神中,作为一名父亲分明又看出了那份多出来的无比热切的渴望,周海正似乎觉得有一股热流在内心涌动,又似乎汹涌澎湃起来!
于是,在除了继续以前的学习内容外,周筱又开始了学习毛笔字的生涯。学毛笔字这一项周筱就不会觉得再那么辛苦,起码不会再像用铅笔写字那样,一定要装出一种稚嫩的手法。软塌塌的毛笔,再加上才三岁大的小细胳膊、小嫩手,而且还得要悬腕,驾驭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周筱甚至一度都不忍直视自己这像鸡刨一样的所谓的毛笔字。
当然自尊心极强的周天同学也是不甘落后的,心甘情愿的又加入到学习毛笔字的练习行列。可怜的孩子,几乎已经没时间去找邻居家的红军玩儿了!
红军和小华因为好多天都没见周天和周筱兄妹俩来找自己玩儿,就主动跑来周筱家找他们。看到周天正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念念有词,而周筱正站在摆放在地中间的高度刚过其腰部一个小桌子前(这是周海正亲自动手,临时给周筱拼凑的一个专门用来练毛笔字的小桌子),认真的练着毛笔字。
“周天,都放假了你怎么还在家学习,也不去找我玩儿,我们去西河沿儿抓鱼去吧!”红军一屁股坐到炕沿上。
“小小,小小,你在写什么,好玩儿吗?给我也玩儿玩儿!”小华不由纷说,直接上前抢过周筱手中的毛笔,在周筱正在练字的纸页上胡乱划了起来,只划了几下,就把毛笔往桌上一扔:“一点都不好玩儿,小小,我们还是出去玩儿吧!”
周筱揉着发酸的手臂十分无奈,都说三岁看老,用这个形容小华还真没错,长大后的小华也是一个女汉子,最不爱读书,做什么事也是没三分钟热度,将将混到小学毕业就说什么都不再去念书,后来在十七、八岁时就早早的嫁了人,结果婚后才发现自己嫁了个人渣,吃喝嫖赌打老婆什么都干。多年后周筱在一次回家时看见了小华,那时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看起来像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一样,愁眉苦脸,眼神暗淡,一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样子。据说是丈夫因为赌输了钱,就变卖了所有家当去翻本,结果又全部输了进去,于是就去抢劫,结果被抓入了大狱。剩下小华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守着一个一无所有的家,可见生活有多么的艰难。
这一世,周筱想尽力改变小华不幸的命运。不爱念书的毛病是自己无力帮她改变的,但却可以让她避免那段不幸的婚姻。不为别的,只为儿时的小华,会在每次有糖吃的时候,都不忘要给周筱留上一块;会在周筱被其他邻居家的小孩儿欺负时挺身而出,挥舞着漆黑粗壮的小拳头:“你们谁敢欺负小小,看我不凑她!”
……
现在想来,内心都是满满的温暖。所以,小华这样有些粗鲁的举动,在周筱现在看来,却显得是那么的可爱。
周天兄妹最终挨不住红军兄妹的研磨,四个人叫上红军的大姐小凤、大哥清灵、弟弟小三,一行七人拿着抄网,提着橡皮桶,刚出家门正遇上从外面回来的周海正,问明原因得知几个孩子要去捞鱼,周海正也来了兴趣,要知道,周海正可是会撒网的,周家就有一个专业的捕鱼用的大网。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只有一个大人,背着一张大渔网,前面带头,身后跟着一大串儿叽叽喳喳大大小小的孩子,一路浩浩荡荡的奔向离村不远的西河沿儿!
周筱的小短腿因跟不上大家的速度而被嫌弃了,周天立即发扬好哥哥的风格,背起了妹妹。
在一望无际的青草地间,一条清澈的河水弯弯曲曲的流淌着,两岸大片的青草因着有了河水的滋润而显得郁郁葱葱。快到傍晚的时间里,太阳已不显得那么毒辣,潮湿的空气中散发着不浓不淡的河水的腥气,有的青蛙趴在岸边鸣叫,发现有人靠近,立即“扑通”一声跳入河里。
一到河边,不等周海正的安全事项叮嘱完毕,孩子们就已欢呼着散开。只有周天紧紧的拉着周筱的手碎碎念:“妹妹,要跟紧哥哥哟,不要太靠近河边,当心掉到水里去!”
周天拎着一个橡皮桶,和周筱两人紧跟着周海正,看周海正从下游开始,一路往上游撒网,周海正撒出去的网几乎每网都抛得又高又圆。不断有鱼被网上来,两兄妹手忙脚乱的把倒在岸上活蹦乱跳的鱼捡到桶里,同时又很默契的把长度两寸以内的小鱼扔回到河里。期间也不断能听到张家的孩子们惊呼的声音,周海正也要不时的去看看他们,再叮嘱上一番,以防发生什么意外。
当夕阳散尽最后一缕余晖的时候,周海正开始招呼着孩子们回家了。大大小小的鱼已装满了周天带着的小桶,其中有一条足有三斤重的大鲶鱼,有两条一斤多的鲢鱼,还有一条一斤左右的草鱼,剩下的就是三寸以上的小鲫鱼、小草鱼一类的各种杂鱼。张家的孩子一看周海正网了这么多的鱼,再看自己家的桶里除了有两条巴掌大的鲢鱼外,剩下的就都是些只有一两寸长的小鱼,全都焉儿了起来。
周海正笑了笑,把自家桶里的两条大的鲢鱼抓出来,放进了他们的桶里;“这两条大点的鱼给你们,回家让你们的妈妈给你们炖汤喝去吧!”
张家的孩子这下高兴了起来,又都跟在周海正的身后,蹦跳着往家跑。老大清灵更是直接:“周叔,你哪天还来捞鱼,告诉我们,我们还跟您一起来!”
周海正笑呵呵的答应下来。
待父子三人回到家里,天已经擦了黑儿,刘玉凤早已做好饭正等着大家回来,把饭桌放到院子里,一家人简单的用了晚饭。刘玉凤点起煤油灯把鱼都收拾了出来,除了留下最大的鲶鱼明天拿来炖了吃,剩下的都抹上盐,用麻绳串起来挂到院子的晾衣杆上,晾干了留着用来招待客人。
第二天中午,刘玉凤用大豆在做豆腐的人家换来了两块豆腐,和着那条大鲶鱼一起,做了一大锅鲶鱼炖豆腐,炖好了以后叫周天给毕大叔家送了一大碗,剩下的一家人吃了个肚儿歪,让周筱吃的觉得幸福无比!
隔了一个多星期,周海正禁不住张家那些孩子的央求,又扮了一次孩子王去捞了一次鱼,不过这次没能继续前次的好运,只网到三条最大仅有半斤多重的小草鱼,剩下的都是些更小的了,拿回来都被刘玉凤都做成了鱼干儿。
暑期一晃过了大半,周筱已经被周海正“教导”着复习完了全部三年级的课程,唐诗背到了一百五十多首,汉字也认到了一千五百多字,只是毛笔字周筱自认为进步不大,但周海正给出的评语是:三岁的孩子能写到这种程度已是实属不易。
周天三年级的课程也基本复习完毕,在八月二十号的时候,周海正给周天做了一次测试,周天拿了个双百。刘玉凤为此特意包了一顿鸡蛋黄瓜馅儿的饺子,做为对儿子的奖励。周筱也对自己哥哥的高智商惊叹不已,要知道,自已前世虽然学习也一直很优秀,但要比起哥哥的实力来还是自愧不如的。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命运小翅膀一挥,把哥哥的潜力给发掘了出来,而此时看来,这种可发掘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而周筱最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重生后,自己的记忆力增强了许多,几乎快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例如,周筱把整本的《论语》仔细看过了两遍后,某一天突然想到其中的“述而第七”中第十六节,立即想到其内容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马上把《论语》找出来,翻到那页一对,果然一字没差。闭上眼睛,再随意想一段再对,还是没错。
周筱内心狂喜,有了这个优势,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将来还可以多读几门外语,同时自己再努力一些,以后做起事情来就会更加事半功倍了。
☆、第十一章 挖黄芪喽
进入了八月份后,周海正不时的要到山上看一看,终于在距离开学的前一周,周海正宣布有些黄芪已经落完了种,可以采挖了!
在天还带着几颗星星的时候,周海正和刘玉凤就早早起床做准备——周海正负责喂猪喂鸡,并给它们多加了可以吃到中午的食料;刘玉凤负责做早饭,并连同一家人的午饭也做出来。
在薄雾濛濛中,一家人锁好门,兴冲冲的带齐刘玉凤早已准备好的工具,依然赶着借来的小毛驴车出了家门。因为不是农忙季,这么早还没什么人往山上去,所以一路上只有小毛驴四蹄的嘚嗒、嘚嗒声和车辙发出的咯吱声。
周筱偎在刘玉凤的怀里,还显的睡意朦胧,周天却显得精神十足。
“小小和哥哥在家玩儿多好,非要跟着一起来,要起这么个大早能不困才怪!”刘玉凤搂着周筱心疼的嗔怪着。
“你看她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从前两天就开始惦记着,非要上山帮着找药材,你要不让她来还不定怎么闹别扭呢,来就来吧,来一次后可能下次她自己就不想再来了,让周天带着点她就行!”周海正想让女儿能多睡一会儿,一边赶车一边和刘玉凤小声的交谈着。
周海正特意选的是离村和村里的田地较远的南面的山坡,也是他前面多次考察过的地方,这边的黄芪长得相对的也比较密集。将毛驴安置在山脚下一个青草比较茂盛的地方,便带领着一家人,拿着工具直奔目的地。
很快发现可以采挖的黄芪,刘玉凤手执工具,一刻也不耽误,马上开挖。周天、周筱先被周海正指点了一番,就去先找一部分能挖的,然后由周天先用小锄头在旁边挖一点土做上记号,等到周海正或刘玉凤每挖出一棵,周天和周筱就负责把挖出来的土填回去,并把它踩实。由于周海正要求所选的黄芪都是生长了两三年的,大的几乎已经长到有一米长,所以挖一棵所用的时间并不短。而每挖到一棵大的,周天和周筱都会跑过来惊呼一下。
因为这个地方称之为“山”的其实不过是一些高高低低丘陵,山上没什么石头,土质也比较松软,周海正和刘玉凤都正当年,挖起来还比较容易,加上一家人配合默契,刚到中午时分,挖了就得有七八十棵的样子。
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被村里人看见,刘玉凤把午饭也带到了山上。她在前一天晚上破例蒸了玉米面夹白面两掺的馒头,把它们装在一个干净的布袋里,外面再用一个小棉被裹起来。八月底的天,早晚气温已经低起来,这样包裹着,馒头还有那么一丝热气儿。焖的扁豆装在一个铝制的饭盒里,是和馒头一起包在被子里的,另外还带了一暖瓶的开水。
各自用刘玉凤带的另外一个大白桶里的水简单的冲了冲手,刘玉凤把一条麻袋铺在地上,把吃的都放在上面,一家人围坐开来,就着白开水,吃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野炊呀,天高、云淡、风轻,迎着暖阳,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幸福又温暖!当然,如果忽略周天的一张花猫脸的话!”周筱在心里感叹着,却又觉得自己有些煞风景。
毕竟还是一副小孩子的身体,午饭一过,周筱就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被刘玉凤安排和周天一道在车厢上睡了一觉,醒来大概已是下午三点多钟的样子,周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身边。因为车是放在山脚下的,一抬头就能看见周海正他们所在的位置,周筱揉了揉眼睛,又觉得神清气爽。
傍晚选择在天擦黑时才回来,把挖到的黄芪都抖干净土,装到大麻袋里,足足装了有两麻袋。麻袋上面覆盖上一层周天扯来的猪草,遇到村里的人很容易就搪塞过去。
一到家,刘玉凤就先忙着做饭,周海正赶紧喂已经饿得嗷嗷叫的猪鸡。简单吃过晚饭,周海正就开始一边给家人讲解并作着示范怎样清理黄芪:“要趁着黄芪还新鲜,用刀切去芦头,修去须根。要等它晒至半干,再堆放上一到两天,使其回潮,然后再摊开晾晒……如此需要反复晾晒几次,直到完全干了为止,再将根理顺理直,扎成小捆就可以了!”
因为只有后园的墙高,又不会有什么外人进去,周海正选择把处理好的黄芪都晾晒到后园的房沿底下。
一家人一直忙碌到八月三十一号,明天周海正和周天就到了开学的日子,今天一家人干了大半天就收了工。虽然只有将近一个星期的忙碌,但由于一直都是起早贪晚的要避开众人的视线,而且劳动强度又比较大,就连周天周筱兄妹俩一天都没落下,一家人不仅黑了一层,也都瘦了一圈儿,周筱叹息的却是这一个多月的淘米水洗脸算是白费了!只是看到已经晾晒好,并被整齐的码到杂物间的整整十大麻袋的黄芪,当然这还不算后园还在晾晒着的两麻袋,每个人都觉得无限的满足。
周筱算了一下,如果一麻袋按八十斤来算的话,十二麻袋加起来就是近一千斤的重量,虽然还不知道黄芪现在的收购价格,但肯定不会太低就是了,这应该算是改变这个家庭的第一桶金了!
周天在开学后经过测试果然跳级到了四年级,这件事成为整个学校甚至整个村里的大新闻。封闭的村落实在缺少谈资,有这么个可以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大家肯定不会放过,于是周天在村里人的眼中就成了神童,甚至上升到文曲星下凡的范畴,周海正和刘玉凤也被誉为了全村最会教育子女的典范。
一时之间,周家在村里几乎夸张的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家庭。刘玉凤却有些苦不堪言,因为她还要每天去挖黄芪,不想时刻被大家注意好不好!这件事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只得每天起得更早,而回来的又得更晚才行。周筱也是被折磨得直发蔫儿,本来周海正是要带周筱一起去学校的,可是周筱实在是心疼母亲,想着虽然自己人小,但多少还能帮到一些小忙,就坚持着每天还是陪着刘玉凤一起上山。刘玉凤虽舍不得女儿跟着受苦,但已经慢慢领悟到女儿的执拗,也只好随了她去,心中却因女儿的懂事感动不已,于是在车上多加了一个小被子,给女儿中午补眠时盖上。
秋季马上来临,周筱不忘自家种果树的事。周海正也没有令女儿失望,托人在县城买到了十一棵苹果树苗、两棵梨树苗、甚至还有两棵葡萄秧苗,这在当时是多么的难得可想而知,周筱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苹果树和梨树两三年内是没什么指望的,但是葡萄苗如果养的好的话,明年就有可能会结果,周筱感觉似乎要有口水淌下来!
周海正利用午休和下午放学的时间,用心的把苹果树和梨树的苗都栽到了后园,把葡萄秧苗栽到了前园向阳的墙根底下,周天负责把周海正事先打好的水浇上,然后就每天放学跑到果树苗前查看一番,眼巴巴的盼着它生根发芽儿。
这一年的中秋,因为刘玉凤忙着挖黄芪根本顾不上其它的事情,只是嘱咐周海正买了几斤月饼,让周天放学后,给平常对周家有过帮助的人家送了去。而周海正就在下午下班后,烙了油饼,煎了一盘小鱼干,作了一个鸡蛋炒韭菜,算是简单的过了一个中秋节。
到了九月底要秋收的时候,周家的杂物间里已被多达三十三麻袋的黄芪堆得满满当当。
周海正和周天的学校都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秋天的农忙假期,刘玉凤这时停止了采挖。秋收是检查一年劳动成果最重要的时刻,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全村基本上每家只要是有点劳动能力的成员就会全部出动,争取赶到秋雨来临之前把粮食收到仓里。
周家又开始了全家早出晚归的生活。没有机械化的帮助,一切都要靠人力来完成。周筱上一世就深知秋收的辛苦,看到父母累的连话都要说不出来的样子,就更坚定了劝说母亲将田包出去的决心。
周家的十五亩田在村里的人家算是少的,而周海正和刘玉凤也算是干活比较麻利的人,用了十天的时间,终于把粮食装进仓里,只等交完公粮,一年的农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结束。全家好好的休息了两天,剩下的三天假期,又是避着人挖黄芪。这时大部分的草基本都已枯黄,这为寻找黄芪也增加了难度。至多还能挖上十天左右,气温下降,土层一上冻也就挖不了了。
到了十月下旬,气温骤降。刘玉凤终于可以停下来歇上一歇了!周筱看到母亲皴裂的满是老茧的双手,心里酸涩的要命,为了这个家,为了一双儿女,母亲从没顾惜过自己,哪怕只是一点点!沉重的劳动到底有多么辛苦,这是靠多么精炼的语言也无法表达的一种坚忍,周筱不知道自己何能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周海正看到刘玉凤黑瘦的脸庞,也是一脸的疼惜,难得强势的不顾刘玉凤的反对,在接下来的这个冬天里杀了好几只老母鸡为其滋补,心疼的刘玉凤直跳脚。
☆、第十二章 卖黄芪
看着堆成山一样的四十七麻袋的黄芪,周海正开始考虑怎样才能悄无声息给其卖出去。开始没想过会能挖到这么多,看来现在得要做个重新的估量才行。
夫妻两个经过几天的商量,最后确定了一个还算安全可行的方法——周母有个堂弟,是临省J省一个县城的百货商店的采购员,门路比较多。等学校放了寒假,周海正就去一趟J省,找他想想办法。
北方的冬天总是来得要早上一些,周家腌上了一大缸的酸菜,还有一大缸的白萝卜、胡萝卜、芥菜疙瘩等,再把要冬储的白菜、萝卜、土豆等等都入了窖;接着又交了公粮,一年中的大事基本上也就算忙得差不多了。
周海正把葡萄树后来生长出来的不多的枝蔓修剪掉,把主茎埋在了厚厚的土层里,再把后园的苹果和梨树苗用谷草编的帘子都包了起来,以抵御将要到来的严寒。
刘玉凤终于可以有时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儿上,衲起好似永远都衲不完的鞋底。在周筱的坚持下,刘玉凤出乎意料的顺从了女儿的意见——同周筱一道用淘米水洗脸泡手。
“别说,还真是管用,这脸真的比以前白嫩了许多,手也细滑了些!”周筱在母亲坚持使用了N多天后的一次照镜子时的自自语中得到一个结论——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但周筱知道,如果让母亲用蛋清和面做面膜的话,母亲情愿把它做成了鸡蛋饼给一双儿女吃,也不要这所谓的美丽,这就是做为一位母亲的伟大!周筱在重回的这段时间里,几乎从母亲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感受到前世好多不曾用心去感受过的母爱,更加能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和付出,这些的感受,常常让她有控制不住想要流泪的冲动。
寒假刚开始的第二天,周海正就简单的收拾了行囊,带了两根黄芪的样品匆匆上路了。周筱知道这一行会非常辛苦,父亲需要先到县城,再从县城转车去到市里,然后再从市里转车到L省……中间不知要辗转多少趟车。而这个时候的交通实在不便,村里发往县城的班车只有一班,发车时间还不固定,而且有时还说停发就会停发。坐车的人也非常的多,有时甚至多到连外面的车顶上都会坐满了人。周筱算了一下,如果顺利的话,父亲三天后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不顺利,大概得要用上四五天才行。
家里剩下母子三人。周天在周海正走后,自动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的职责,已经不再跑出去找人玩儿,连红军家一次都没有去过。每天会自觉帮刘玉凤烧火,在刘玉凤每次挑水时,都会跟在其身后,喋喋不休的嘱咐着刘玉凤要小心云云……还会自动监督周筱的学习,尽管这个“监督”对周筱来说实在没一点的作用!
经过快半年的练习,周筱的毛笔字已经写得初具形状,虽然还谈不上多好,但也稍稍有了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小风格。周家书架上的书周筱也已经看了几乎过半,当然这些看过的书籍主要还是唐诗宋词、经史子集一类的,还包含一些名著及武侠小说和一些散文类的书籍。周家的人其实都不知道周筱已经读了这么多的书,只是习惯于经常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儿,坐在专属于自己的小椅子上,神情专注的捧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儿的样子。当然,周家的书籍早在周筱表示要读书识字的那一刻就已对她全部开放,在周筱够不到指定要读的那本书时,刘玉凤就会痛快的为女儿取下来。
周筱可以一整天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像海绵一样自由又畅快的吸纳着无穷的知识,而这样一份超乎年龄的安静,常常让刘玉凤不免有些担心。有时看周筱一个人在西屋久久都不肯出来,就会亲自赶她出去找小华玩儿,只是看她总是不情不愿的样子,通常也只是玩儿上一会儿就会跑回来,继续一头扎进西屋,该练字练字,该看书看书。
观察了一段,刘玉凤倒没发现什么异常,再加上周天也是一有时间就陪着妹妹一起练字学习,刘玉凤的心逐渐放了下来,也就不再过多的干预周筱的行为。
在周海正出门后的第六天,迎来了这一年的腊八。天气也很是应景的极为冷冽了起来,刘玉凤洗好的衣服,刚搭在院子的晾衣杆上,还没来得及抻平,就已被冻得硬挻的像一张铁皮,于是连动都不敢再去动它,不然真的会像铁片一样很容易就被折断。村里的人没事连门都极少再串,农村人还没有什么除了老羊皮袄以外的如羽绒服一类的能够强力御寒的衣物,当然,就算有,在这贫困时期,只要有一件家做的棉袄,人们就不会再有更多的奢侈追求和要求。在这种极寒的天气里,家家紧闭门户,所有的人尽量都缩在屋里的火炕上,任谁也受不了,一出门就像被小刀子刮似的痛苦。
刘玉凤早早的泡好了黄米和芸豆,隔着已经接近中午时分还依旧结着厚厚冰霜花的玻璃,一边往外眺望,一边自言自语:“也不知道事情办得顺不顺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么冷的天可要遭罪了,唉!”
晚上坐在饭桌前,香喷喷的腊八粥却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