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的妻子,绝不是一件轻易而简单的事。

    这样的思想从古代延续到民国,一直都是华夏人的传统婚姻观念。

    哪怕是在民国时期,很多西方的新潮思维开始流传,传统的社会制度受到冲击和洗礼,在动荡中慢慢改革,人们的很多想法也因此而改变,甚至连成亲都变成了更潮流的“结婚”,休妻这种在古代视为耻辱的事情,也换成了更新潮的“离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在西方的新潮思想大肆冲击的时候,民国时期的大多数普通人,依然更习惯古老的传统思想,所以在那个时候,夫妻离婚追求自由恋爱,虽然被很多潮流的年轻人视为光荣和勇气,但是在普通人眼里,这却是一种耻辱,甚至伤风败俗。

    婚姻大事,最重要的核心应该是责任。

    对妻子的责任,对双方父母的责任,对自己的小家庭的责任,甚至是对儿女的责任……

    这些沉重而又不能舍弃的责任,才应该是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婚姻核心,而所谓的自由恋爱,不过是锦上添花,却远远比不上责任来得重要。

    就如同在古代民国,很多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走到一起的夫妻,他们彼此之间不一定有着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却也能相互扶持到老,相敬如宾一生。

    将这样的夫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他们身上共同承担的责任。

正文 第2717章 结局篇(63)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哪怕拥有再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也仅仅只是虚幻的心理爱情而已。

    永远都没办法好好的维持一段婚姻。

    而在这个世上,或许有人可以一辈子不结婚,不和任何人缔结婚姻上的关系,但是却没有人能谈一辈子的精神恋爱,感情到了某种程度,总是要落实到生活当中,否则就是虚无缥缈的,没有半点真实的存在感。

    所以,穆氏家族在刚刚崛起的民国时期,就很瞧不上那个时候的新潮年轻人口口声声喊着自由恋爱的样子,更看不上那些明明已经有了妻儿,却为了所谓的自由恋爱,不惜逼迫妻子离婚,连自己的孩子和父母都可以抛之脑后不管不顾的人。

    为了防止自己的家族里也同样出现这种为了爱情连良心都喂狗吃了的不肖子孙,穆家的老祖宗特意留下了一道家规,严厉禁止随意休妻的行为,一旦发现有穆家子孙敢这样做,立即清理门户,庶子不得继承家业,只有明媒正娶的正妻所生下的子嗣方可继承家业。

    这也就是穆家家规的最早由来。

    在民国时期,是不存在私生子这种说法的,除了正室妻子所生的嫡子之外,只有庶子庶女和外室子女的说法。

    庶子庶女就是小妾所生的儿女。

    因为民国时代距离古代太近,又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根本没有什么系统的婚姻规定。

    所以,民国时代的男人其实就和古代男人没区别,只要自己心里想,又足够有钱养得起一堆女人和她们所生的儿女,那么随便纳多少妾室、姨太太都没问题。

    所以“私生子”这个称呼完全没有市场,只有一个个姨太太所生的庶子庶女,抛开她们妾室的身份不提,她们生下的庶子庶女和现代情妇小三所生的私生子女也没区别。

    至于外室子女,则是比庶子庶女更低贱一等的存在的。

    在古代和民国,外室一般都是身份极其低贱、连给人做妾都没资格的女人才会当的,比如青楼女子,亦或者是家里有人犯罪、连累家人的罪人的子女。

    她们的身份太过低贱,稍微高一点的家门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孙把这种身份的女人带回家做妾,但如果他们的儿孙又对这样身份低贱的女人有感情,刚刚就会选择在外面偷偷买一处宅院,把女人藏在里面,私下幽会。

    这种不能堂堂正正进家门、但是又被男人包养的女人,在古代就被称之为外室。

    她们是比男人纳的小妾、姨太太还要低贱一等的存在,甚至连古代卖身为奴的人都比不上,而她们所生下来的儿女,也被称之为外室子女。

    因为外室女人的身份太过低贱,在尤其重视身份和血统的古代,自然就会连累她们的儿女,让人觉得她们生下的孩子也是低贱的。所以,外室子女往往都很难获得父亲家族的认可,甚至都不能跟随父姓,哪怕是在现代同样被视为私生子的庶子庶女都比他们高贵无数倍……

正文 第2718章 结局篇(64)

    说白一点,古代和民国时期的庶子庶女,就是被所有人承认的私生子,虽然身份比嫡出子女要低,但至少可以光明正大的存在。

    而外室子女,就是根本不被承认的私生子,永远都别想堂堂正正的存在。很多外室的孩子甚至连亲生父亲都不肯认他,更不准孩子跟着自己姓,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更不要说古代的其他人了……

    两者之间其实也没差多远,但就是一个承认和不承认的问题,决定了他们的身份差距。

    而到了现代之后,因为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度,男人纳妾的行为被严厉禁止,不再像古代那样光明正大,甚至受到法律的保护……

    如此一来,庶出子女这种说法自然也就不存在的,留下的只有婚生子女和私生子女的区别。

    庶子庶女都不存在了,那么更低贱的外室子女的说法自然也不存在了。

    两者在现代已经融为了一体。

    穆家的祖辈在立下那种家规的时候,显然没办法预料到如今社会的巨大变化。

    随着旧时代的过去,新时代来临,很多观念和传统都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改变,穆家经历过民国时期动荡的洗礼,为了保全家业一分为二,虽然顺利度过了难关,但是显而易见的,穆氏祖辈们所留下的那些传统家规,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时代。

    为了不被时代所抛弃,也为了顺应日后的发展变化。

    穆家在事业版图继续扩张的过程中,也根据现实情况,对祖辈们留下的家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穆家一向尊敬传统,也感激祖辈们创立家业的恩泽庇护,哪怕如今的时代已经遭遇剧变,和数百年前截然不同,但是穆氏家族里一些念旧的老人却依旧固执地相信祖辈们的高瞻远瞩,对他们所制定的家规十分信奉。

    如果不是实在迫于现实,这些穆氏长老会的老人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修改家规的……

    没有长老会的同意,就算是家主亲自下令,那也是白搭。

    而即便是迫于现实需求,长老会经过长达近十年的扯皮和讨论之后,终于同意了修改家规的提案,却也同时慎重的要求,只能在小范围下进行修改,把已经过时的、不再适合如今穆家的规矩剔除,其他的一概不能乱改。

    正因为有穆氏长老会的传统和固执思想,穆家祖辈所传下来的种种家规才能被保留得如此完好,只削减了其中一小部分,其他一切如旧,并且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在长老会的实施监督下,好似利剑一样悬在穆家所有后辈子孙的头顶上。

    穆氏家族之所以能在上流豪门圈子里名声清正,隐隐受到所有豪门的尊敬和认同,由祖辈一手制定并流传下来的家规,以及从数百年前就一直存在、坚定的维护着家规权威的长老会功不可没。

    而在如今的穆氏家规中,两条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一直高悬在顶。

    第一条,穆家子孙不得随意离异,必须经过父母或家主同意方可。

    第二条,私生子不得继承一切与家族有关的产业。

正文 第2719章 结局篇(65)

    这两条看似不近人情的家规,不仅是对每一个嫁进穆家的正室妻子的庇佑,同时也是对穆家子嗣在个人感情和婚姻上的莫大约束。

    婚姻关系一旦缔结,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迫不得已的理由,便轻易不允许离婚。

    这样的规定注定了穆家子孙在考虑个人婚姻问题上时,态度必然会比其他豪门家族的男人更慎重,也更谨慎。

    因为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小心选错了,后果也只能自己吞下。

    不到万不得已,说不定连死都没有反悔的可能……

    就如同穆炎爵的父亲……

    他在执意退掉和杨曦的婚约时,还以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挑选未来的妻子,却没想到穆老爷子见他看不上性格温柔的杨曦,转头就给他选定了性格冷硬强势、作风雷厉风行的方家大小姐。也就是穆炎爵的生母。

    这位方家大小姐可不像杨曦那么好欺负,本也是抱着联姻的想法嫁进穆家,没想过要和丈夫甜甜蜜蜜,但至少也要保全她作为正室的尊严。

    却不料穆炎爵的父亲经历过杨曦事件的教训后依然死性不改,还以为她和杨曦一样好脾气,吃了亏也不会声张,于是就在结婚之后继续花天酒地,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甚至还在方家小姐怀孕之后勾搭上了一个舞女,自以为是真爱,迫不及待地想踹了自家不讨喜的老婆,和真爱小三双宿双息。

    结果……

    他的这个想法还没敢在方家小姐面前冒出头来,就被穆老爷子发现了,一时间又惊又怒。

    比起他的天真,穆老爷子这个做公公的反而更了解自家儿媳妇的脾气。

    如果穆炎爵的父亲真的蠢到这一步……敢直接跑到他刚怀孕不久的新婚妻子面前,要求她给自己的真爱小三让位置……

    以方家小姐那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冷硬脾气,只怕要不了多久,穆老爷子就可以准备着给自家大儿子收尸了!

    真以为方家是吃素的?!

    那可是历代从/政的红顶世家,虽然在家族底蕴上比不了穆家的财大气粗,但是论到在官/场/政/局上的影响力,方家甩穆家好几条街。

    这倒不是说穆家比不上方家,只是一个在商界一个在政界,家族定位不一样,业术也得看专攻。

    方家虽然对外名声不显,远远及不上穆家的声名显赫,但那也只是因为政/治家族的缘故,名声太过高调了显然不行,很容易成为政/治/敌/对中的出头鸟,真正要论起家族势力,方家却未必会比穆家逊色多少。

    这就是为什么,在失去了杨家的婚约之后,穆老爷子第一个选中的联姻对象就是方家小姐的原因。

    甚至和杨曦比起来,方家小姐在家世方面还要更胜一筹,也更显得难以高攀。

    那些真正能在官场上屹立多年而不到的政/治/家族,不管表面上的名声有多好,家族中人的行事有多低调温和,他们的骨子里也同样是矜傲的,甚至有些高高在上。

正文 第2720章 结局篇(66)

    古人说,民不与官斗,穷不与富争。

    用在这里也勉强合适。

    穆家是正统的商业世家,因为早年经历过民国时期的混乱统治,在错综复杂一夕三变的政/治动荡中吃过不少的暗亏,差点连家业都保不住。

    后来虽然局势渐渐稳定了,穆家的祖辈们也对政/治这玩意儿没有了半分好感,只觉得这是害人的东西,沾上了十有八九没有好下场,因此也严厉禁止家族子孙涉政。

    穆家是在商场上发迹的,随后也一直留在商场上发展,从未涉及过不该涉及的领域。

    或许正因为穆家在这方面一向识趣,也从未有过任何不轨的念头,因此与国/家方面的关系也一直保持的很不错,并没有因为家族势力庞大而遭到国家的忌惮,反而在很多方面都能与国/家/政/策保持并行,双方各取所需,互利互惠。

    而方家却不一样。

    比起穆家的历史悠久,方家称得上是一个新兴家族,建国后二十年方才崛起,家族延续仅有三代,还不到穆家家族历史的三分之一。

    但是方家却是从官场上发迹,家族定位就和穆家不一样。

    而且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远远比商场上来得更加惨烈,稍不注意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所以,方家的发家历史虽然不及穆家悠久,但是发迹速度却犹在穆家之上,只用了短短几十年,两代人的拼搏与努力,就足够有底气与穆家平起平坐。

    两个家族之间谈不上谁比谁更强,因为不是同一个领域内,也没办法斤斤计较的做对比。

    但是不够否认的是,如非必要,穆家不会想去得罪方家,而方家也同样不想得罪穆家。

    方家需要穆家的财势和名气,补充自家的底蕴不足。

    而穆家则是因为身在商场,同样需要方家在官场上的庇护与互通。

    两者之间的联姻,说好听一点是官商结合,互利互惠,说难听一点其实就是各有所图,各取所需……

    所以双方称得上是一拍即合,联姻很顺利的就进行了。

    哪怕穆炎爵的父亲依然抗拒不愿意,但是在杨曦的事情上已经纵容过他一次的穆老爷子,在考虑到方家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之后,便再不容许他继续任性下去。

    穆老爷子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了,如果穆炎爵的父亲坚持不肯联姻,那他也不会强求,直接让位吧!把继承权让给他弟弟,由他弟弟来负责联姻继承家业。

    穆家继承人联姻其他家族,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不管联姻对象换成是谁,是两情相悦还是利益结合,总归都是联姻的一种。

    没有说哪一个继承人在享受了继承权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不肯承担应尽的义务……这岂不是成了白占便宜?

    连穆老爷子都没这么大的脸。

    他和穆老夫人最初走到一起,同样也是联姻所致。

    除非是继承人本身能力不凡,不需要联姻也能给家族带来足够的利益,那家族自然也不会强迫他必须牺牲自己的婚姻。

正文 第2721章 结局篇(67)

    有能力的人总是会被偏爱的。

    只要继承人为家族创造的利益足够多,联姻不联姻的,不过是锦上添花,有了自然更好,没有也不算什么。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视家族利益为一切的继承人,即使个人能力足够,而不一定需要牺牲自己的婚姻去联姻,却还是为家族利益考虑,主动选择了合适的联姻对象结婚。

    穆老爷子就是这样的人……

    以他年轻时候的资质和能力,即使不愿联姻也不算什么,穆家上下也没有人会质疑。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穆老夫人作为结婚对象。

    这桩婚事是典型的商业联姻与合作,夹杂着太多的利益交换,本质上就是不纯粹的。

    虽然穆老爷子也在有生之年内,尽自己能力的给穆老夫人提供了一段认真负责的婚姻,没有出轨也没有背叛,夫妻二人也算是相互扶持到老……

    在外人看来,两位老人的婚姻也算是商业联姻的最佳范本了。

    可是不管外边上体现的有多美好,感情却是骗不了人的……

    一段看似美好的婚姻里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感情,或许,只有身在这场婚姻里的夫妻俩自己知道。

    穆老夫人临终之前,为什么会那么平静而失望?

    不过是因为她明白。

    她比谁都明白,和她相伴一生的丈夫,却并不是她的爱人……

    仅仅只是和她搭伙过日子的伙伴而已。

    而她却深爱自己的丈夫,愿意用联姻的名义嫁给他,默默忍受着他在婚后不自知的冷暴力,忍受他觉得工作比婚姻重要百倍的所作所为,愿意为他生儿育女,愿意用妻子的名义一直默默等在原地,等着他或许有朝一日会回过头,看到她的感情,然后爱上她……

    这是一个女人的爱情。

    从头到尾……都只有她一个人的爱情。

    或许不够伟大,或许有些愚蠢,但是她并没有后悔,因为这是她选择的,深爱一个男人的方式。

    穆老夫人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

    她的聪明,并不在于她选择的爱情方式,而在于她从来没有后悔。

    因为她聪明地知道,后悔是这世上最无用的情绪,她自己做出的选择,无论好坏,后果都由她一个人承担。

    这种毫无畏惧的坦然与从容……

    哪怕明知道没有结果也毅然决然的不后悔……

    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拥有。

    很多时候,甚至连男人都没有这种勇气,敢于用自己的一生,去试探一段很可能没有任何回应的感情。

    胜固欣然。败也从容。

    所以直到重病临终,穆老夫人依然是优雅而平静的,没有丝毫的怨怪和不甘,只有从容平淡的地接受,她这一生在感情上的失败透顶。

    从青春到死亡,整整几十年的时间,她一直以妻子的名义陪伴在自己深爱的男人身边,和他朝夕相处,和他生儿育女……然而,却没有过哪怕一天,能让他真正爱上自己。

    这样惨烈的失败,或许就是一个女人在爱情中卑微落魄的极点。

正文 第2722章 结局篇(68)

    连安慰都是一种掩饰不住的嘲讽。

    穆老夫人没有怨恨任何人,连带给她这样失败的穆老爷子都没有。

    因为她实在没有怨恨的理由。

    穆老爷子即使不爱她……或者说从来没有爱过她,但是他依然给了她一段堪称完美的婚姻。

    没有争吵,没有不快,没有出轨与背叛,他们相敬如宾的生活,客客气气的相伴,儿女长大,慢慢变老……

    她是他名门正娶的妻子,是唯一可以并肩站在他身旁的女人。

    在与她结婚之前,他向来独来独往,连参加酒会都不携带任何女伴。

    在与她结婚之后,他身边只有她一个女性的位置,不需要她操心防备,他自己便会远离一切有关或者无关的女性。

    忠心、忠诚、尽职、尽守。

    他们的婚姻是豪门圈子里的极佳范本。除了没有爱情,一切近乎完美。

    穆老夫人连恨都找不到理由。

    可是她要这样的完美婚姻有什么用呢?除了别人的羡慕与眼红,完美背后的冰冷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她甚至连抱怨都说不出口,哪怕是对着自己的好友闺蜜,甚至是对着自己的父母亲人,他们感慨的的也只是她婚姻生活的完美无缺,再三叮嘱她一定要好好维持这样的婚姻,不能糟蹋了。

    而她……

    除了笑着点头之外,什么话也说不出口。

    反驳不行,因为没有理由;

    穆老爷子在婚姻当中的所作所为几乎称得上完美无缺,再挑剔的人也无法诟病。

    承认也不行,因为会被人当成是炫耀;

    整个圈子里都知道她的婚姻有多完美,可她却不能大喇喇地点头承认,只能微笑不语,或者客气谦虚,随便一个表情做得不对,都会有眼红的人恶意曲解,编造出各式各样的谣言……

    而这些事情,却只能由她自己一个人面对,一个人处理。

    穆老爷子是不可能会帮她的。

    事实上,豪门圈子里也没有哪个男人会主动掺和到女人的交际圈当中,这几乎被视为一种遭人耻笑的行为,也是相当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规矩。

    在整个上层社会的圈子里,因为一直推行的男主外、女主外婚姻观念,豪门与豪门之间的人际交往,也自然而然地随着性别的划分、职位的划分、以及生活重心的划分,鲜明有序地规划出了一个个不同的交际小圈子。

    男人的交际往往都是和男人一起的,比较正派上进一些的,大多都是围绕着商业计划、工作、合作等方面与人交际,而不那么正派上进的,自然就是以美酒美人、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与其他男人交际。

    女人的交际圈则比男人要复杂一些,已婚和已婚的是一个圈子,未婚和未婚的是一个圈子。

    而其中,已经结婚的女人里,夫妻感情好的是一个圈子,夫妻感情不好的又是另一个圈子,没有结婚的女人里,已经订婚的是一个圈子,没有订婚的又是另一个圈子……

    再加上性格爱好的不同,交际圈相互交叉重叠,越发显得错综复杂,不是从小身在其中的人只怕别想弄清楚。

正文 第2723章 结局篇(69)

    这也就是为什么,豪门家庭会比一般人家更注重门当户对的原因。

    因为这些复杂的交际圈不仅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更有看不见的利益纠葛掺杂在其中,那些不同家族里的贵夫人、千金小姐,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利益上的得失与矛盾,如何圆滑而优雅的为人处世,恰当而完美的处理好与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几乎是每个生在豪门圈子里的人终身研习的必修课。

    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这种圈子里,并且习惯了这个圈子里种种隐形规则的人,是很难适应这种把一切隐藏在优雅笑容下的人际交往。

    人人都是笑容矜持,一举一动尽显良好家教,但你却根本看不穿别人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这样的圆滑而精明,在不同于这个圈子里的外人看来,自然就会觉得豪门里的人都很虚伪,做什么事情都要披上一层好看的皮,永远不会把真心实意堂堂正正的摆出来。

    但实际上……

    豪门圈子确实比一般普通人的圈子里更注重利益和实际,但也未必是每个身在豪门的人都很虚伪。

    他们只是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方式与常人不一样。

    不像普通人,或许没有那么多顾忌,想说什么就直接说,想做什么就大胆的做,开心就笑,难过就哭,看到讨厌的人不想搭理就直接摆脸色,总是坦荡而直率,大大方方的,仿佛没有半点儿需要隐藏的地方。

    这固然是一种不讨人的行为,有些时候甚至会显得率真的可爱,与这样的人相互交往,也会让人觉得轻松愉快,不需要动那么多脑子思考对方是不是别有居心。

    但是同样的,这样的直率和坦然,有时候也会显得没礼貌、情商低。

    甚至让人觉得这种凡事只考虑自己感受的人没什么教养,在人际交往中又自私又不成熟。

    而出身豪门家庭的人,除了极少数的特例以外,大多数人都不会犯普通人的这种错误。

    他们的情商总是会比一般人高一些。。

    即使不是那么聪明的精英子弟,但至少出生在利益家庭,家中的长辈以及其他交际来往的人无一不是职业人精,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稍微聪明的人都能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不是那么聪明的人,也至少懂得什么叫察言观色。

    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身份和性别的人,应该怎样说话才能不得罪人——这其实就是情商。

    而豪门家庭里的人,在情商的养成和塑造方面,天生就比普通人更具优势。

    他们大多是从小培养出的情商,即使不是父母刻意教导,身边的长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晚辈言传身教。

    除了那些毫无底蕴的暴发户自称的豪门以外,真正的豪门家族,至少要延续三代富贵以上,也就是从祖辈、父辈,到如今的现辈。

    延续三代而富贵不绝,没有日落中山,没有子孙不肖,家族势力蒸蒸日上……

    才有资格被称为豪门。

正文 第2724章 结局篇(70)

    三代以下,说难听一点,不过是比普通人有钱的暴发户而已。

    在如今的普遍价值观里,“豪门”两个字几乎已经不值钱了,家里随便开个公司,有个一两个亿的资产,便敢大言不惭的自称是豪门家庭……硬生生拉低了“豪门”两个字的格调。

    而真正的豪门世家,底蕴和格调有多高,只看《红楼梦》就知道了。

    《红楼梦》里著名的风流公子贾宝玉,便是实打实的豪门世家子弟,他所出生的荣国公府从他曾祖父那一辈起便发迹,随后又把爵位传给了他的祖父,祖父又传给他的大伯父,然后才是他。

    四代绵延的富贵奢华,方才奠定了贾宝玉世家贵公子的高富帅出身。

    但饶是如此,荣国公府在传到他这一辈的时候也已经日落西山,家族里的子孙晚辈、甚至包括贾宝玉自己在内,个个都是光吃白饭不干事的纨绔子弟,一个比一个风/流不羁,一个比一个浪/荡潇洒,子孙不肖无能,无法继承祖辈的荣光和家业,却是一个个卯足了劲儿的败坏家财,最终落了个家败人亡,祖业断绝的下场。

    贾宝玉自己也从招猫逗狗无所事事的纨绔贵公子,沦为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赖和尚,最终什么也没捞到,就这么两手空空的浪迹江湖去了……

    不提他最后落得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的凄凉下场,就单单说荣国公府尚未败落的时候,那种钟鸣鼎食的奢靡做派,富贵之气缭绕而不绝,比起现代稍微有个几块资产,便把鼻孔翘的比天还高,一口一个自称是“豪门”的暴发户家族,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倍……

    而越是有底蕴的豪门世家,除非是像《红楼梦》中的荣国公府一样,奢靡成性,巴不得自家产业不败落的极品家族,一般真正懂得上进与居安思危的世家,对家族子弟的管教和约束都是极为严厉的。

    除了从小便接受的精英化高等教育之外,对家族子孙的情商培养,同样也是豪门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商业家族讲究和气生财。

    政治家族讲究人脉通天。

    不管是专注哪一面发展的家族,都少不了要与各种身份、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而且不止是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妻子、儿女,都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男人有男人之间的交际方式,女人也有女人之间的交流手段。

    甚至就连同样出生在不同家族里的豪门小孩子,与自己同辈分的其他家族的小孩从小打好关系,为家族与自己的未来搭建好人脉关系,同样也是他们童年里的功课之一。

    有些豪门父母会特意教导自己的孩子怎样通过友情去获得更多的人脉关系,甚至处心积虑,面面俱到的算计。

    而有些豪门父母则不会,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随个人心意和喜好与同伴玩耍,其中自然产生的单纯友情,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等到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同样会成为独属于他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正文 第2725章 结局篇(71)

    而在普通家庭里,很少有父母会注重这些细节,更不会有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便刻意提点,甚至手把手的教导孩子如何去搭建属于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当然了,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普通家庭的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不注重这些,只是不想太早的给孩子灌输现实的压力,让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渡过一个单纯的童年。

    这样说自然也没错……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父母,其实并不是不想给孩子灌输这些东西,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