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
哪怕安宁并不是医学专业的人,也看不懂儿科抢救室里那一样样的医疗器材和记录数据,但是凭借着女人天生的第六感,甚至是女人在成为母亲之后,天然的与亲生骨肉之间的血脉相连,她其实都能隐约的感觉到,明蓝的身体正在以一种难以挽回,甚至是肉眼可见的程度迅速的衰败下去……
但是,这不过是一种预感而已。
即使安宁能够隐约的感觉到,但是那个时候的她,根本就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正文 第2586章
或许是因为心里始终都抱着一种自欺欺人的侥幸,总觉得情况并没有自己预感的那么糟糕。
医生不敢把真实情况仔仔细细的告诉她。
于是她也就选择了蒙住眼睛捂住耳朵,自欺欺人的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瞎子聋子,看不见医生欲言又止的同情眼神,看不见连接着明蓝小小身体上那一样样的医疗器材上每时每刻都在下滑的生命数据,听不见护士私底下的窃窃暗语和怜悯,甚至也听不见每隔一小段时间都会响起的关于明蓝的生命警报……
那个时候的安宁,就像是一只面临着巨大威胁的鸵鸟,已经被吓得浑身瘫软心神无力。
明知道威胁如刀一样架在自己的头顶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也明知道那把刀被精确的固定在自己头上,不管怎么去逃,也不可能逃得掉……
可她就像鸵鸟,在逃避不了又不愿意清醒去面对的情况下,便自欺欺人的用力地把自己的头埋进了沙土里。
不肯去看,也不敢去听。
仿佛只要这样蒙住眼睛遮住耳朵,就可以假装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什么威胁都没有出现,就这么短暂而可笑的紧紧抓住最后的一点心理安慰。
即使到很久以后,安宁回想起自己那个时候自欺欺人时的心情,仍旧会觉得心酸和无力。
说她软弱也好。
说她愚蠢也罢。
她自己又何尝不知道,逃避是这个世上最无用的行为。
因为能够逃避掉的事情,往往都不能用逃避来解决,而不能去逃避的事情,即使逃了也避不开。
可是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心里知道得再清楚,也不代表就能平平静静的做出来。
尤其是那些从道理上看起来正确,却偏偏违背了自己的意愿的事情。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即使有再多义正言辞的大道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却往往抵不过人心本愿。
就如同那个时候的安宁。
她的理智明明比谁都清楚,逃避到最后也终究要去面对。
可是她的内心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顺从这样“正确”的道理,反而与之背道相驰。
明知道逃避不对,却又忍不住的想要逃。
像蝼蚁求生一般,哪怕只有一时半刻,一分半秒,只要能在逃避中短暂的获取到一丝安定和喘息,哪怕仅仅只是自欺欺人,安宁的内心也比她想象的更渴望逃避现实。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最难以抗拒的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诱惑与撺掇,而是来自于自身内心的所求。
安宁本身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哪怕因为生活的欺压和打磨,逼迫着她不得不比其他人更坚强努力,可是她终究还是一个普通人,自然也会有普通人的软弱和逃避心理,尤其是在她刚刚生完孩子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她,仅仅也才十八岁而已……
换成其他同龄人,或许还在父母的庇护下安心读书,谈谈恋爱,自由自在的享受着一生中仅有一次的青春。
正文 第2587章
而不是像安宁一样,因为失去了所以可依靠的对象,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更坚强。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的去坚强,那个时候的她终究只有十八岁。
太年轻也太稚嫩,还没来得及培养出足够坚韧的内心,也无法坦然的去面对生活里那些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磨难。
因此而产生出逃避的心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可惜还是那句老话……
一味的逃避和自欺欺人并不能真正的解决事情,该面对的迟早要去面对。
更何况,事情的发展远远比安宁想象的更加恶劣,能够留给她自欺欺人的时间也太过短暂。
仅仅只有三天。
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让她给自己找出一个足够欺骗自己的理由,残酷的事实便已经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态摆在她眼前……
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却又是那么顺理成章。
在明蓝出现呼吸衰竭的第三天晚上,安宁眼睁睁的目睹了医生实施最后抢救的全部过程,连接在明蓝单薄胸口上的心电仪不断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整个病房都仿佛浸泡在不详的气息里。
安宁就坐在轮椅上,守在抢救室的玻璃门外面,瞪大眼睛看着。
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当时究竟是用怎样一种心情看着屋里正在被医生拼命抢救的女儿,也记不清自己当时的脑海里究竟在想什么。
或许是什么都没想,脑海里只有空茫茫一片白,甚至连最基本的情绪反应都没有。
而类似这样的情形,在此之前的三天时间里,她已经经历了不下十几次,几乎每隔几个小时就要重复一遍。
一个人的心里究竟能装得下多少的痛苦和绝望,即使再多……只怕也在这一次又一次重复的情景中消磨殆尽。
只剩下了心丧若死,再泛不起半点波澜的空洞。
直到最后的时机来临。
隔着抢救室的玻璃门,安宁亲眼看着明蓝的心电图从一开始的急促搏动到渐次减缓,绿色的线条起伏很快变得微弱,然后一点点的下滑,起伏角度越来越小,直到狠狠拉成一条鲜红刺目的笔直的线……
护士惊慌的叫喊声响起,隔着一扇密封的玻璃门,居然也变得飘忽朦胧起来。
抢救医生的额头上密布着大片的汗水,紧紧扣着口罩上甚至浮现出了因为剧烈的喘息而形成的潮湿痕迹,大喊着让护士准备注射器,狠狠一针透明药水便被注射进了小明蓝的体内。
像这种只有在危急关头才能使用的急救药水,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对婴幼儿使用的,因为药水里的成分饱含了大量对人体心脏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可以在极短时间给促使心脏快速收缩,刺激病人的生命体征,从而给医生提供继续抢救的机会。
但是反过来说,这种对心脏带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在提供给心脏快速收缩的动力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心肺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影响,如果一不小心注射过量,甚至有可能直接造成病人的心肺功能衰竭……
正文 第2588章
因此,别说是心肺能力本身偏弱的婴儿或者小孩子了,就是身体器官健康的成年人,在使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也必须格外的慎重和小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能轻易动用。
说白一点,这种药物的本质其实和毒/品没什么区别。
通过巨大的药性刺激,强行给病人衰弱的心肺内脏提供一股“亢奋”的动力,强迫心脏收缩,从而带动身体血液流动,在短暂的时间内保证病人不至于立刻死去。
——这就像颓废的瘾君子在吸食了毒/品之后,身体器官受到毒/品成分的强烈刺激,一下子快速运转,凭借着毒/品作为动力源,瘾君子脆弱的内脏器官甚至可以表现的得比正常人更加健康有活力。
但是,这种爆发式的“活力”却是很短暂的。
因为人体本身就拥有体内代谢的功能,不管是药品还是毒/品,进入人体后的有效期都是较为短暂的,只要过了那段时间,多余的物质就会自然的随着人体代谢排放出去。
这本身也是人体免疫功能的一部分。
所以,瘾君子吸食毒/品,往往也只能享受到一瞬间的快/感,等到毒/品因子在体内渐渐的代谢干净,身体里受过刺激的内脏器官很快就会出现反弹,反而会让人感觉更加难受,甚至是生不如死,从而也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怀念吸食毒/品时那种浑身轻松的感觉。
之所以说吸毒的人都会上瘾,其中超过七成的原因都是来自于身体上瘾,也就是人体的各个器官已经习惯了毒/品因子的刺激,也习惯了在刺激下亢奋的感觉,如果突然间失去了这种刺激性,身体器官反而会不适应,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强烈的应激反应,让人难受的死去活来,不得不重新细读才能缓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瘾君子只是吸食过一两次的毒/品,就再也没办法戒掉的原因。
在很多实际案例中,其实并不是他们自己不想戒,而是他们的身体不愿意戒,对毒/品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药性依赖,一戒就难受,甚至让人感觉生不如死。这一点从那些瘾君子在毒瘾发作时六亲不认的疯狂样子便可见一斑。
而另外三层原因,则来自于瘾君子的精神上瘾,也就是精神和心灵方面太过享受那种虚无缥缈的快感,甚至宁愿为此抛弃现实,一心一意只想沉浸在其中。突然有一天失去这种享受,瘾君子的心灵和精神上都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和不适应,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最终便极有可能一次次重复地走进毒/品的泥沼。
明知道是一种毒药,迟早都会让自己丧命,却偏偏迫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需求,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索取伤害。
这便是古人所说的“饮鸩止渴。”
听起来似乎可笑,但是落在现实之中,越可笑的事情反而越容易发生。
而实际上,毒/品本身就是药物的一种,医毒不分家,用得好就是救人的药,用不好便是害人的毒。
正文 第2589章
比起那些令人谈之色变的有害毒品,其实在人们正常的生活中,很多用于治病救人的药物本身,也同样含有令人上瘾的成分。
比如在普通药店里就能轻松买到的各类止痛药;
比如大名鼎鼎的兴奋剂;
再比如那些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甚至抗抑郁型的药物;
这些常见药物里其实都含有一定的上瘾成分,只是分量经过严格的把控,远远没有毒/品令人上瘾那么恐怖,但是本质上的药物成分其实是差不多的。
如果平时不注意,摄入的药量太多,同样会有致幻或令人上瘾的效果,对身体的伤害性不可小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医生都不建议病人胡乱服用药物,尤其是关于身体止痛或者精神类药物的原因。
除非是病情真的到了十分严重,不得不采取特殊药物“以毒攻毒”的时候,否则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都不会主动给病人开一些副作用过大的药物,以免病人吃了药之后,本身的病还没治好,却又添上了其他的新的问题。
这可就太坑爹了……
而抢救医生给小明蓝最后注射的那一支药剂,就属于这种“以毒攻毒”的特殊药品。
因为小明蓝的年纪实在太小了,心肺功能原本就有先天上的发育问题,比正常的婴儿都要虚弱很多,别说是带有刺激性的特殊药物了,她甚至连一些药性温和的儿童型专用药都承受不起……
出于这个原因,医生在给她实施抢救的时候格外的束手束脚——有效果的药物不能用,能用的药物又没什么效果。
左右为难之下,小明蓝的病情便一直无法得到精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医生束手无策,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点点的虚弱下去,直到最后无药可救。
如果不是因为真正到了最后关头,小明蓝的心率跳动已经完全停止,呼吸也彻底没有了,眼看着就要真正死亡、回天乏术的情况下,医生也不可能抱着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给她注射了最后一针强心剂……
以小明蓝当时的心脏发育情况,还有她孱弱到极点的其他身体器官,医生心里比谁都清楚,她根本受不起强心剂的剧烈刺激,即使勉强拉回了一丝心跳,也会很快的加速衰竭。
所以这一针强心药水的注射,真正的效果已经不是为了挽救明蓝的生命,而是更加笃定的推动她的死亡。
如果说在注射强心剂之前,明蓝的死亡机率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那么这一针药水打下去,无疑就是连最后百分之一的存活机率都被抹除了……
无限接近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几乎就是必死无疑。
医生和护士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但是那个时候的安宁却毫不知情。
对于习惯了面对生死的医生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死亡率和百分之百并没有任何区别,除非是有奇迹发生,否则百分之一的差距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正文 第2590章
既然前后都是一条死路,那么不管选择哪一条,结果其实都一样。
医生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一点。
但是人的感情往往不能用理智来衡量,有些事情哪怕明知道做了也没用,但如果真的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去做,心里多少都会留有遗憾。
……那就做吧。
至少尝试着努力过,哪怕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改变,但至少不会留有遗憾。
当时的抢救医生可能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会在明知道危险、也明知道不应该去做的情况下,依旧冒险给明蓝注射了最后一针强心剂。
那几乎是一针置人于死地的毒药,但是放在那个时候,却又仿佛代表着一种绝望般的希望。
仿佛真的有奇迹会发生一样……
强心剂注射进小明蓝的身体里,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心电仪上原本已经稳稳成型、代表着不可抗力的死亡气息的鲜红直线,在药效产生作用之后,突兀的转变成了代表生命的绿色,尖锐的警报声戛然而止,几乎平缓的心电线条甚至有了一点点微弱至极的起伏。
那起伏的绿色线条,代表的是小明蓝当时的心率跳动。
线条每起伏一次,便意味着她幼小的心脏跳动了一下,带动着身体里几乎已经凝固的血液,重新注入生命的气息。
虽然很微弱,犹如残存的烛火一般,风一吹便能熄灭。
但只要一丁星火尚存,生命便得以延续。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看到心电图上突然有了好转的生命线条,别说是安宁了,就连已经做好放弃抢救的医生都满眼错愕,满布汗水和疲劳的脸上还没来得及露出惊喜的表情,下一秒——
“滴!”
尖锐刺耳的警报声再度响起。
才刚刚有了起伏的心电图再次变成了满屏幕刺眼的鲜红,拉得笔直的红线一段一段的从屏幕上滑过——再也没有任何的波澜。
就像是最后的烟火一闪而逝,又像是瞬间亮起的烛火一触即灭。
那刚刚才有过生命起伏的心电图就像是抢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同时产生的幻觉,骤然间清醒过来,才发现原来什么都没有改变……
医生正要露出的笑容凝固在脸上,正要拿起抢救器材的护士僵硬在原地。
抢救室里有一刹那的时间,竟安静的仿佛连呼吸声都没有。
除了那一声声越来越刺耳的警报声……
所有医护人员的目光都紧紧地盯在那台关乎性命的心电仪上,不死心的瞪大了眼睛,恨不得将那台冷冰冰的机器瞪出一个窟窿,想要证明刚才那一瞬间的情况好转并不是自己产生的幻觉……
然而……
十秒钟过去了,三十秒钟过去了。
一分钟的环境抢救时间也过去了……
成年人的呼吸停止,缺氧三分钟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即使救活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沦为一位植物人,或是直接脑死亡。
而对于一个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小孩子,甚至是婴幼儿来说,造成脑死亡的缺氧时间远远不需要三分钟那么长……
正文 第2591章
一分钟,甚至只需要三十秒的器官缺氧,就足以对一个脆弱的早产婴儿的大脑造成严重的损伤。
而这种损伤,甚至是如今的医疗科技所不能挽回的。
即使真的有奇迹发生,勉强保住了小明蓝的性命,但是已经形成伤害的大脑组织却无法恢复原状,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脑死亡或植物人罢了……
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完整,因为外伤打击或内部受损等原因陷入了植物人的状态,或许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苏醒过来,但是这样的奇迹却绝不会发生在一个刚出生的婴幼儿身上,因为他们的大脑不具备成年人的完整,一旦受到任何伤害,后果都是无法挽回的。
事已定局,回天无力。
医生在不死心的等候了足足三分钟之后,眼看着拉成直线的心电图丝毫没有转变的意思,终于疲惫的摘掉了口罩,宣布抢救失败。
一旁辅助的护士也难掩脸上的黯然,用纸笔记下了死亡时间后,想起安宁还等在抢救室外面,虽然觉得于心不忍,但出于对工作职业的操守,护士还是转身走了出去,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仍坐在轮椅上的安宁,并劝她节哀顺变。
安宁一动不动的坐着,苍白的脸上几乎看不出一点儿表情。
抢救室里的隔菌玻璃房虽然是严格密封的,但材质却不是完全隔音,她就守在抢救室的门口,自然也听到了里面一声声刺耳的警报声。
心里不是没有做好最糟糕的准备,甚至是已经猜到了那个最坏的可能性……
然而,在最终的消息还没有被传递出来之前,即使心里的猜测再绝望,也始终还有一丝微弱至极的侥幸心理,苦苦支撑着安宁没有直接倒下去。
可是现在……
随着护士那一句满是同情的“节哀顺变”,那最后仅剩下的一丝侥幸也如同残存的烛火一般,顷刻间熄灭殆尽。
安宁不知道自己那一刻是什么样的心情,目光却仿佛透过了站在自己身前、脸上还带着隐隐歉意的护士,看到了距离自己仅仅只有几步之遥的抢救室里。
透明的保温箱,小小的女婴浑身青紫的躺在里面,眼睛还没来得及睁开便永远闭上,鼻息间再没有一丝热气,薄薄的胸口也随着生命的消逝,无声无息的平静下来。
再也看不到心跳的起伏……
安宁静静的看了好一会儿,心情竟然是有些平静的,犹如哀莫大于心死一般。
恍恍惚惚的神智里,她看到了护士一脸紧张的表情,嘴唇开开合合,似乎很激动的在和她说着什么,但她却什么也听不见。
耳边的世界突然变得格外的安静,连一丝丝的杂声都没有,呼吸心跳都仿佛已经停止,灵魂脱离了身躯,飘飘摇摇的悬浮在头顶上,平静而又蓦然的注视着凡尘里的景象、
——直到安宁突然有了窒息的感觉。
喉咙仿佛被一段看不见的绳索死死的勒住,挤压出了肺里所有的空气,濒临窒息的痛苦一瞬间席卷了全身。
正文 第2592章
好难受啊……
真的好难受……好像马上就要死掉了一样……
安宁甚至都感觉不到痛苦,唯一的感觉就是难受,胸腔里缓缓流动的血液好似一下子变得凶狠起来,狂涌浪潮一样撞击者脆弱的心房,把那种难受得恨不得下一秒便死去的感觉带动到浑身每一个角落。
好难受,好痛苦……
她本能的躬缩起身子,好似心脏病人发作了一样,手指痉挛着死死揪住了心口的衣服,用尽最大的力气撕扯着,仿佛这样做就能稍微减轻一些痛苦。
可是没有用。
窒息还在蔓延,痛苦却好似不断再重复的叠加,一层又一层的推动着,浪潮般撞击上心口。
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液都仿佛夹带尖利的钢针,成千上万,无穷无极。
那些锋利的钢针在血液里涌动,又被流动的血液带到身体里每一个角落,在鲜活的血肉上不断的摩擦翻搅,直至把那一片血肉折磨得更加鲜血淋漓。
……眼泪就这样突然的落了下来。
“吧嗒!”一声。
清脆的碎裂在医院洁白的地板上。
安宁控制不住的张开嘴,仿佛想要呐喊一般,喉咙里挣扎了许久,发出的却是犹如濒死的母兽一般破碎的呜咽声,眼泪一滴又一滴飞快的往下坠落,模糊的视野里,竟仿佛漫开一片血色般的猩红。
护士被她不同寻常的反应惊到了,一时间竟不敢伸手触碰她。
如果不是事先检查过安宁的心脏并没有任何隐患,看到她蜷缩身体攥紧衣襟、痛苦到连声音都发不出的模样,护士差一点都要以为她心脏病突发了,手足无措的呆愣了好一会儿,正犹豫着要不要去叫医生的时候,便看到安宁的唇边隐约有血色渗出,滴滴答答的落在了地上……
护士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尖叫声还卡在喉咙里——
下一秒——
安宁的身体突然颓软了下来,无声无息的从轮椅滑到了地上。
……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晕厥,一方面是因为情绪波动过大,另一方面则是安宁的身体承受不了这样剧烈的情绪起伏,在人体的自我保护本能下,自发性的陷入了昏迷。
而她的这种突然晕厥,无疑更是把医生护士吓得够呛,急忙便把她送到了隔壁的抢救室,经过好一番检查,确定她的情况并没有生命危险后才稍稍放下心来。
随后不久,安宁便被转送到病房暂时观察。
按照医生的诊断,这种因情绪而引起的自主昏迷原本应该在不久之后很快醒来,毕竟身体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只要控制住了情绪,人自然就会苏醒过来。
然而这样的基础诊断,却完全都不适用于安宁当时的情况。
或许是因为她过于激烈的情绪给她本身的心肺内脏带来了某些难以判断的无形伤害;又或许是因为她个人意志的问题,沉浸在昏迷所带来的退避之中不愿意苏醒……以至于一场原本应该有惊无险的意外昏迷,在持续了整整好几天之后,反而变成了另一种惊吓。
正文 第2593章
安宁这一场昏迷,整整持续了三天才苏醒过来。
负责给她提供治疗的医生和护士已经被她的情况弄得有些心力交瘁,甚至是束手无策了。
足足三天的时间里,该给她做的检查都已经做过了,却什么问题也差不多,不用做的检查也抱着以防万一的想法重头又做了一遍,但是结果还是一切正常。
总而言之,就是她的身体反应什么问题都没有,唯一不太正常的地方就是脑电波活力偏低,比正常人的大脑电波几乎减少了一半左右的活跃起伏,甚至有点儿接近于植物人的脑电波状态了。
但是这个问题说起来吓人,实际真计较起来也不算什么。
因为人的脑电波起伏和心跳起伏原本就不是一样的。
正常人的心跳起伏虽然会有速度上的变化,但是整体上频率却是相差不远的。打个比方说,人在睡眠状态的时候,心跳速度会比清醒的时候稍微缓慢一些,而人在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速度又会自然的变快,但不管是心跳加速还是心跳缓慢,其实都有一个大致的健康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因为心脏跳动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根本动力,就如同一台机器的核心零件一样,哪怕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零件运转的速度有有快有慢,但是基本频率却是一样的。
但是人的脑电波就完全不同了,它本身就是人思想的化身,会随着人的不同反应不同状态甚至是思考方式的不同,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甚至是现代的医疗器材所无法精确捕捉到东西,最多也只能检测出它的高低起伏,如同人的血压心率一样。
人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思考的时候,脑电波的活力就会随之变高,如果使用医疗仪器来捕捉这种变化,体现在屏幕上,就能看出脑电波所代表的线条明显开始提高。
相对的,人如果觉得疲劳困倦,大脑活力下降,或者主动的放弃思考,脑电波的活跃度也会跟着飞快的下滑,甚至到人进入深层睡眠状态时,脑电波也会变得非常平缓,起伏度很小,证明大脑也已经进入了休息状态。
和人的心率变化一样,正常人的脑电波的起伏是不会完全消失的,哪怕是植物人都会有一些细小的脑电波,证明这个病人的大脑还没有完全死亡。
一旦某个人所有的脑电波都停止变化,和心电图一样变成笔直的一条直线,那便意味着这个人已经进入了脑死亡状态——哪怕他当时还有心跳,哪怕他通过呼吸机的帮助还能正常的呼吸,但是从医学角度上来说,他已经算是彻底的死亡,再也不可能苏醒过来。
脑死亡是绝对意义上的死亡,比大多数人习惯用心跳和呼吸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还活着更加具有权威价值。
因为人在失去心跳和呼吸的短暂时间里,还有可能通过医疗抢救重新获得生命。
正文 第2594章
但是脑死亡却没有任何抢救的余地。
一旦被确诊,就是百分之百的死亡,连一丁点争取的余地都没有。
要知道,人在刚刚失去心跳和呼吸的那段时间里,身体血液里依旧还有氧气残留,而这部分的氧气尚且还能勉强维持人的大脑在短时间内保持活力。
所以,那些遭遇意外和不幸、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的人,如果能够及时的得到抢救,还是有很大的几率可以存活。
但如果,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超过三分钟,人身体血液里的氧气就会被严重消耗,导致大脑开始缺氧,从而造成大脑不可挽回的严重损伤。
呼吸和心跳停止超过六分钟,人身体血液里的氧气就会彻底耗尽,脑细胞因为缺氧大量死亡,最终进入脑死亡状态。
人的身体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几乎每一个器官、每一个角落的细胞都拥有自愈和再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给人体带来的充沛的活力,哪怕是最被人们看重、觉得它脆弱无比的心脏器官,在受到损伤之后,同样也拥有伤口自愈和细胞再生的能力。
唯独只有一个器官例外,那便是人的大脑。
人的脑细胞是浑身上下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自愈能力的细胞,而且再生速度十分缓慢,甚至连其他细胞十分之一的速度都赶不上。
所以,人的大脑一旦受到任何损伤,往往就是很难复原的,即使通过现代的医疗技术去小心修复,也很难不留下后遗症,甚至只要稍微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打个比方说。
人的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器官,几乎每一个都很重要,每一个都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