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之下,世家的影响力传播当然要比皇帝大得多,各种风流显贵的名声也更加广为人知。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里,正是世情的真实写照。

正文 第2428章 意料之外(872)

    世家的地位身份高到了这个地步,即使名义上还是皇室的臣子,但本身也和皇室没什么两样了。

    久居高位的人,掌控权柄的时间越长,就越舍不得手里的权势。

    这一点不止是体现在古代帝王身上,对那个时期的世家而言也是一样。

    他们的家族已经高高在上了数百年,身份崇高,血统尊贵,连当朝皇室都要为之退避三分,对天下的影响力更是远在皇室之上,说一句权倾朝野、名满天下都不为过。

    如此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过了数百年。

    这么长的时间都过去了,世家里的祖祖辈辈十几代人都是这样活过来的,他们的后人自然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只凭姓氏就高人一等,更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显赫身份。

    结果到了某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这样的日子就要快要终止了……

    皇室已经不甘心继续被世家所压制,而是想要收回世家手里的权利,打压他们,让皇室本宗真正的当家做主。

    当然,皇室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

    在世家延续显赫的那么长时间里,改朝换代的事情经历的也不是一次两次。

    在历史记载上,传承时间最久远的古代世家甚至经历了整整三个朝代,在此期间更换过的皇帝没有二十个也有十六七个。

    人数实在太多了,更换的频率也太快太迅速,反倒显得连皇帝这个身份都不那么值钱了。

    但不管是哪个朝代,皇帝姓谁名谁,也不管他是昏君还是明君,几乎每一任上位的皇帝都曾经想过要打压世家,回收权力,让自己真正的当家做主。

    有的皇帝聪明,知道世家势力庞大,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于是就选择徐徐图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麻痹世家,慢慢的回收权柄。

    而有的皇帝却愚蠢,一朝登基之后便信心膨胀,自以为再没有人可以限制他,于是就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了,磨刀霍霍便要对世家下手,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世家手里的权柄统统收回自己口袋。

    可惜,结果却大多不如人意。

    如果皇帝本身比较聪明,懂得用表面功夫掩饰慢慢图谋,世家中人自然也愿意配合,双方各凭本事见招拆招,是输是赢就要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了。

    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世家本身势大,占据了先天优势,而皇室却已经势微,除了一个帝王的名号之外,几乎处处都比不上世家,争斗起来自然便落了下风,输多胜少也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皇帝虽然比较憋屈,但至少地位和性命都能保住,仗着帝王的名号,在表面的大义之上还能稍稍压制住世家的风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局面了。

    换成是那种比较愚蠢、看不清局势却又偏偏自视甚高的皇帝,一上位便对着世家喊打喊杀,连表面功夫的懒得做,完全没办法共存与合作……那他最后的结果十有八九会被拉下马,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正文 第2429章 意料之外(873)

    世家权势遮天的时候,自然不会容忍一个对自己家族充满恶意、连掩饰都不会的皇帝坐在龙椅上,时时刻刻威胁着家族的权益。

    他们更愿意扶持一个比较聪明、却又不是太过聪明的皇子上位,最好是与自己的家族有血缘关系,或者对世家掌权的态度比较亲近与和善的人。

    只有这样的皇子上位后,世家才能继续维持自己的权益,同时又能与皇室保持似友非敌的合作关系,继续相安无事的共存下去。

    太过愚蠢的皇帝往往毫不掩饰对世家的恶意,看着就让人堵心,根本没办法和平相处。

    而太过聪明的皇帝又往往威胁太大,谁都不敢保证能摸透他的所有心思,即使表面上对世家的态度再和善温润,内心里也难保没有打别的主意,而他的聪明又能帮助他掩盖这种表里不一,让人难以看清。

    隐藏在暗中的恶意,远远比表现在脸上的恶意更加可怕。

    就如同一个笑里藏刀的人,永远都比单纯的冲动鲁莽更加危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的刀子什么时候会落在你身上。

    更何况,聪明的人往往都会具有更大的野心,因为头脑就是他的武器和资本。

    拥有了武器自然就会去开拓,拥有了资本自然就会想要更多,这是完全不用怀疑的事情,也是最简单最浅显的道理。

    正因如此,太过聪明的皇子上位,对世家的威胁远远大过了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

    为了自身的家族利益着想,也为了新皇上位之后,自家的日子能过的轻松一些,世家的掌权人在选择可以扶持的皇子时,首先要剔除的就是那些太过聪明和优秀的皇子,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平庸、更容易被世家掌控的皇子上位。

    说白了,在世家权力压过皇室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绝对不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而是一个平庸的毫无特点的傀儡皇帝,最好还是那种心性软弱,可以被世家完全掌控的类型——只有这样的皇帝坐在龙椅上,世家的权益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障,不用时时刻刻防备着打压和夺权,也不用长时间处在勾心斗角的疲惫里,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说不定还能进一步擭取更多的权益。

    这才是世家最想要的有利局面。

    而世家的权势已经如此之大,连皇室都不敢轻易撼动,如果想造反自己当皇帝,其实也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有一个世家会如此愚蠢。

    因为那个时候的特殊背景,朝堂统治根本不稳定,皇室的更替速度更是快得令人咋舌,和后世几个著名朝代的稳定统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这样的乱世背景下,国家的力量已经被缩减到了最小,家族才是个人真正的避风港,依靠血缘和姓氏的联系,几百几千人的族人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相互依托,同时抵抗外敌,保护家族的整体利益和权势,才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的办法。

正文 第2430章 2174意料之外(874)

    现代人常说的“有国才有家”,在当时那种统治混乱的历史时期却完全不能成立。

    相反的,这句话要倒过来说才符合当时的局面——有家才有国。

    解释一下就是,有了世家的存在,才会有国家的诞生。

    世家林立是那个历史时期里最独有的特色,也是奠定那个时期国家稳定的基础。

    如果世家的地位被撼动,手里的权势被瓜分和夺走,偌大家族在一夕之间分崩解析,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绝对不止是一个家族本身的问题,而是有可能动摇到整个国家的统治安稳,弄不好连天下都要重新陷入动荡。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

    一个私人家族,即使权力再大地位再高,按理来说也不可能抵得过整个国家,怎么可能因为一个私人家族的动摇和解体,就造成整个国家都跟着混乱不太平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在世家发展最为恢弘的历史上,每一个一等世家都至少传承了三百年以上,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和其他世家互有姻亲往来,无形之中便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如同蛛丝一样将各个世家里的每一个人按照姓氏和血缘紧紧捆绑在一起。

    现代人几乎无法想象历史上那些名流世家的恢弘与庞大,更无法想象一个大家族上下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口的可怕程度,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私人国家,而且是国中之国,家族里的嫡系血脉无疑就是这个私人小国家里的无冕之王。

    当然了,如果仅仅只计算世家本族的人口,即使算上嫡系旁支里的所有人,再怎么繁衍也不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地步。

    一个大家族的本族人口顶天了也就是一两千左右,这其中还要刨除那些根本不是家族血脉,只是冠上了家族姓氏的外系人,七七/八八的减算下来,家族血脉能达到七/八百左右的便已经很惊人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有多糟糕,一个新生婴儿从出生到成年的过程里有太多的可能会夭折,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风寒都有置人于死地的危险,即使家族里的男人们个个都三妻四妾,拼了命的生孩子,也不可能把家族人数扩大到逆天的程度。

    大大小小的嫡系旁支,再加上各类远房亲脉,家族里有血缘关系的总人口能有七/八百,就已经算是极为庞大了。

    这样的数量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依旧是难以想象,但至少比起一个家族几万人口、甚至十几万人口的不科学数据而言,这已经算是比较现实和靠谱的了。

    但这并不代表那些史书上记载的、拥有惊人的人口数量的世家就是虚构的。

    相反,这种世家在历史上完全是存在的,虽然可能有所夸大,但却不可能完全造假,只不过史书上记载的世家人口,所指的并不仅仅只是家族真正的血脉传人,更多的还是伺候世家的下属、奴仆、佃户,以及为世家效力的商人等等,成员非常复杂。

正文 第2431章 意料之外(875)

    而这些人虽然和世家本族人没有半分血缘关系,一个是主,一个是仆,但是以那个年代习以为常的观念来看,他们同样算是世家名下的人。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里,世家势力庞大,比起皇室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显然是一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而一个几百年来都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尊贵家族,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自然不可能亲自动手,一饮一食、一衣一物,处处都少不了需要有人伺候。

    再加上世家本族的人口众多,至少也有三四百人,每个人都很讲究自己的衣食住行,甚至就连喝一杯茶都能玩出十几种不同的花样,更别提那些衣冠配饰、饮食住所之类的东西,样样都少不了精工细作,说简单点就是用钱堆出来的尊重与优雅。

    想要过上精致讲究的生活,没有钱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一点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一样。

    名门世家里的人同样也是凡人,只要是凡人就少不了要吃喝拉撒。

    如果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原本就没享受过什么精致生活,自然也不会太讲究这些,哪怕是吃着干巴巴的粗粮饼,睡着透风又漏雨的茅草屋子,对他们来说也同样能活得很好。

    然而,这种如同杂草一般随遇而安的生命力,在养尊处优的世家中人身上却绝对找不到半点……

    他们是打死也过不了这种粗糙随便的日子。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贫苦的老百姓能习惯这种艰朴素到极点的日子,首先便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从一生下来就过着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变成了自然。

    更何况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太好太奢侈的生活,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反而是比较乐观的。

    这就如同一个每天只能吃半个馒头的乞丐,压根就不知道皇帝过的是什么日子,所以在他的幻想当中,皇帝也不过是一个每天吃着馒头,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人。

    至于其他的好东西……因为乞丐根本没见识过,所以就连想象到想象不出来。

    ——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这句话在网络上一度走红,看似是网友们的自嘲和调侃,但细细一想,其实也有几分道理。

    人总是要先知足,然后才会感到快乐,不满足的人永远都在追求的更多更好的东西,而欲望却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不懂得内心满足的人总是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而乞丐和那些贫穷的老百姓本身拥有的东西就不多,能认识到的好东西也极少,乞丐想要的或许只是一个完整的、能让自己饱餐一顿的白面馒头,而贫穷老百姓想要的也肯定只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不足道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其他人看来都廉价的不值一提,也很容易获得。

    但也正因为它的容易获得,所以在乞丐和穷苦百姓的心里,反而更容易获得满足和快乐。

正文 第2432章 意料之外(876)

    相比之下,那些出身尊贵、一辈子都锦衣玉食的世家中人,想要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野/心反而更加困难。

    因为他们已经拥有的太多,别人苦苦追求的所有东西在他们眼里或许都只是不值一提,连放在眼里的资格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件让他们都垂涎不已想要得到的东西……那可想而知会有多么珍贵,获得的难度自然也就直线上升。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明明有钱有势养尊处优的人,生活方面却偏偏过的致郁而不舒心,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得太多,所追求的野心和欲/望也越来越多,内心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生活上自然也无法过的舒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奢华雍容到极点的生活都难以满足那些挑剔的世家中人,更别提是让他们放弃自己讲究的生活,由奢入俭,去过平民百姓那样艰苦的日子。

    ——他们非得疯了不可。

    因此,在那些的古代的豪门世家里,真正能称得上主子的人可能并不多,更多的反而是各种丫鬟和下人。

    这些人根据职位的不同,分工在深宅大院的每一个角落里,从衣到食到住再到行,每一处都少不了他们的工作和勤劳,卑躬屈膝的服侍着各自的主子。

    而那些能被称为主子的人,则只需要付出极少的一点工钱,以及提供给这些丫鬟下人的庇护,就能尽情享受他们的伺候和效忠,哪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都没关系,主子只需要懂得享受就行了,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为他代劳。

    古人常说主仆有别。

    这种身份和阶级上的差距,便是封建奴隶制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这样不公平的规矩和制度,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根本无法容忍的,因为现代人接受的就是“人人平等”的观念,杀人是犯法的,伤人也要坐牢,但是这些事情放在古代,却都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变得理所当然。

    比如说,一个卖身为奴的丫鬟不小心触怒了自己的主子,被主子一怒之下活活打死,这在古代的律法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主子的人有权力因为各种原因处死自己的丫鬟和下人,哪怕没有原因,只是心情不好随手打杀了一个奴才,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会真正觉得他这样做是错的,顶多就是认为做的有点过分,不过这也没关系,大不了多花几个银子,让这个奴才的家人把他带回去好好安葬,别人反而会觉得这个主子非常仁厚。

    而反过来说,丫鬟和下人却不能反抗自己的主子,无论是在什么情况、面对什么事情,他们都必须为主子尽忠尽力,哪怕主子要他们去死,或者要一个漂亮丫头的身体,他们也只能乖乖听去办。

    不能反抗,不能拒绝,更不能心存怨恨和不满,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忠。

    而不忠的奴才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几乎是没有半点活路,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唾弃,连一个妓子都不如。

正文 第2433章 意料之外(877)

    在封建奴隶制背景下,奴隶本身就是非常低贱的,没有半点人权和自我权力。

    他们虽然是活生生的人,但其实就和摆在商店里叫卖的商品一样,谁买下了他们,谁就是他们的主人,要他们生就生,要他们死就死。

    而作为“商品”的他们却连拒绝的权力都没有。

    就是这样一个残酷而冷血的奴隶时代,受苦的永远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而唯一能够受利的,也仅仅只有那一小部分的奴隶主而已。

    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而已。

    这样的规矩在习惯了人人平等观念的现代人看来十分残酷,但是对于那些生在古代、身如浮萍的奴隶和下人们来说,这样不公平的制度固然侵犯了他们的个人权力,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条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生存之路。

    要知道,在古代那种封建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沦为奴隶和下人的人,往往都是出生不好的穷苦百姓,或是家里犯了大罪、被贬为奴籍的人。

    这些人的先天条件就非常不好,比一般人少了很多优势,又多了很多劣势。

    他们是天生就比较倒霉的人,想要扭转自己的命运,除非比别人更聪明、更努力百倍,才会有一点点的可能。

    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可能,他们也许拼上自己的性命都达不到……

    尤其是在古代那种封闭的社会环境下,各方面的条件和制度都比较混乱,各种机会远远没有现代这么多,再加上古代特有的地域性限制,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还有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怪异风俗和想法,这些人想要抓住机会,改变自己天生就比一般人差的命运,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又何止只是百倍?

    但是偏偏,人的出身总是不可能被自己所选择。

    是贫穷是富贵,是美丽是丑陋,乃至是长寿还是短命,很多时候都只能看老天爷的随机安排。

    然而老天爷或许就是这样的偏心,永远都不会把所有好东西和坏东西平均的分给每一个人,却总是乱七八糟的分配着,随心所欲,然后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待遇。

    明明同样是人,有的人生来就运气好,什么都不用付出便获得了一切。

    而有些人却仿佛在不知道的时候得罪过老天爷一般,让老天爷看他很不顺眼,吝啬的不肯给他一丁点儿好东西,却把所有不好的东西全都堆积在他身上,贫穷、落魄、丑陋、卑贱、伤残……仿佛全世界的恶意都加注在他身上。

    一无所有,卑贱如泥。

    倒霉成这样的人如果是在现代,或许还能有一丝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他愿意百折不挠的去努力的话。

    ——出生贫穷、家境落魄。

    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在现代社会还可以免费上学,哪怕不是什么天才人物,也考不上名牌大学,但至少不用当一个睁眼瞎的文盲。

    多学会一点知识,以后的机会就有可能多一分。

正文 第2434章 意料之外(878)

    ——长相丑陋、外表卑贱。

    这同样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愿意踏踏实实的工作挣钱,整容手术完全可以满足任何人想要改变自己容貌的心意,而多看书多行路,用知识文化充实自己,再卑微、低贱的外表也能渐渐变得从容大方。

    ——身体伤残,先天缺憾。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麻烦,不想以上两个问题那样容易解决。

    毕竟,不管是先天发育导致的身体缺憾,还是后天事故造成的身体伤残,很多时候都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事实,就连如今社会的医疗科技都不敢百分百的保证能治疗好每一个不幸伤残的病人,更别提是其他不靠谱的方法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绝路,只要人愿意去思考,愿意为之努力,再绝望的处境也总会残留着一线生机。

    只是看你能不能抓住它而已。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

    古人曾说:“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所余下的最后一个“一”,指得便是一线生机。

    而现代人也经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是很多人往往都不愿意费时费力的去找,又或者是在找到办法之前,就已经被困难所压倒,绝望的以为再也找不到出路,于是便心灰意冷的放弃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也许再坚持一下,就能发现这个转机的办法就在一步之遥以外。

    而他的颓然放弃,才是真正泯灭了这难得的一线生机,让事情真正陷入无解的绝望。

    无论是贫穷还是卑贱,无论是丑陋还是愚昧,世间一切不够美好的东西只要愿意努力,就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去改善,身体上的伤残和缺憾其实也一样。

    要知道,“不美好”与“美好”其实也是一对双胞胎,它们之间的差距从来都不遥远,仅仅只相差一个字而已。

    有太多太多的真实案例已经证明,身体上有缺憾的人并不代表灵魂不够完美,他们在精神和内心上和正常人其实是一样的,只要愿意付出心血和努力,他们同样可以生活得非常愉快和美好,甚至很多身体有缺陷的人在另一方面反而体现出了过人的天赋,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获得了比常人更加显赫的成就。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多得让很多人甚至都看腻了,习以为常。

    但不管再看多少次,像这样积极向上的励志故事,永远都带着一副无形的振奋人心的力量,让人们在惊叹他们不畏艰难后取得的荣耀和成就之后,又忍不住露出向往的微笑。

    由此可见,任何不利的缺陷和困境,都不是阻碍一个人拼命努力的理由。

    而那些打着各种幌子推脱,沉浸在伤痛和愤懑中的不幸的人,自暴自弃才是埋葬他们的地狱。

    尤其是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里都有数之不尽的机会在等待着人们的探索,

    只要你想要,只要你愿意去做,再黑暗的绝境之中,也总会留下一线光明。

正文 第2435章 意料之外(879)

    然而,这样的光明和希望,仅仅只会出现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

    比如现代的法治社会……

    虽然还是会有一些不完全公平的事情出现,但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现代的法律制度整体上还是较为公平的,不至于出现太过明显的漏洞。

    尤其是和古代那种弱肉强食的主仆奴隶对比起来,现代社会的种种人文条件和发展,无疑要显得公平太多了。

    至少在现代,不管是什么样出身的人只要通过努力,就都能获得容身之地,不用时时刻刻为了自己的小命担忧,更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太平美满的日子。

    但是在古代,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难上加难。

    古代重视身份血脉超过其他一切,哪怕你再优秀、再聪明,如果投胎技术不够好,没能出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家庭里,那你所有的优势加在一起,可能还比不过别人的一个姓氏,更别提是未来的其他发展了。

    如果再倒霉一点,不幸的投生成了奴隶或者罪人之子,那更是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主子的一句话就能要你生要你死,而你却连反抗的权力都没有……

    这样的不公平待遇,怎能不让人心冷?

    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自己一生下来就是有钱有势的富二代?

    谁又会想要当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或者贫民呢?

    只是人根本无法选择,这本身也不是人力可以摆布的事前。

    如果说在现代背景下,出身不好的人还有机会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翻盘,那么在古代的集权背景下,出身不好的人就连这种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任人宰割。

    即使有些人自尊心强,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奴隶,对别人卑躬屈膝,也不代表他就能在古代那种封建的背景下过得很好。

    古代商人卑贱,即使有钱也会被人看不起。

    而且被看不起的还不仅仅是商人自己,连带着他的家人子嗣乃至后辈,都会被人所轻视。女儿嫁不到好的人家,儿子也娶不到好的媳妇,哪怕坐拥万贯家财,也很难获得一般人都有的尊重和地位。

    而种田的普通平民虽然不会被人轻视,却往往贫穷而落魄,工作辛苦不多,很多时候就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一旦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十有八九就会沦为难民。

    这样两种人,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考科举,通过官方考试进入朝堂,才有机会摆脱自己的现状。

    所以说,科举制度是为天下百姓服务,对真正的权贵世家却是有害而无利,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科举制度几乎是古代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唯一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机会,而剩下的百分之十,则是与生俱来的人上人,位高权重,根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自然也就不需要这样的机会了。

    比起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的各种机会,古代的条件无疑是稀少到了极点。

正文 第2436章 意料之外(880)

    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与其被人用来形容现代的高考制度,倒不如放在古代的科举考试里最为恰当。

    至少,在现代的高考里落榜的人,并不会因此失去所有的机会,哪怕落榜的考生不愿意复读重考,他也还有无数的技术学校可以选择,最不济的还可以直接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只要自己愿意多动动脑子,多努力一些,总能找到机会和办法。

    但是在古代,这样的机会和办法却是不存在的。

    如果古代的科举考生不幸落榜,他的选择仅仅只有两个——重读再考,直接放弃。

    而这样稀少的选项,同样也不是考生自己想怎么选就能怎么选的,更多的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比如说,一个考生的出身家庭并不优厚,甚至可能是比较贫穷的,砸锅卖铁好不容易才供他读了这些年的书,全家人都指望着他能中举,但是偏偏……他的运气不好,或者天赋不够,拼命的努力之后,最终还是不幸落榜了。

    残酷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眼前……

    古代的科举要三年才举办一次,如果不幸落榜,想要重考的唯一办法就是复读三年。

    而在这三年时间里,朝廷不会给考生提供任何帮助,一切的生活开销以及笔墨纸砚乃至书本费用的问题,都需要考生以及他的家人自行解决。

    家庭条件稍微差一点的考生都有可能承担不起这三年的自理费用,何况谁也不能保证三年之后的重考,自己就一定能考中。

    万一倒霉的再次落榜,重复三年又三年……

    一个家庭条件不好、自身又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考生,要怎样才能维持这样的生活开销?

    更何况,读书在古代本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部分的古人都很相信“字如其人”的说法,每一位想要考科举的学子除了自身的学识之外,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写字,而且最好是能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字,这一点对于科举考卷来说,加分非常明显。

    但是练字这种事情,本身就是欲速则不达,对时间和金钱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