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懂得之后,她们所做的却不是反抗,而是默默的接受了。
她们从来没有抗议过父母对她们的不公平,也没有嫉妒过弟弟比她们优厚无数倍的待遇。
甚至在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又挥霍无度的情况下,父母要求她们牺牲自己的学业,外出打工赚钱,来维持弟弟越来越高的消费……
如果换成一般的女孩子,恐怕早就被气得爆炸了。
再偏心也应该有一个限度。
明明她们的学习成绩更优秀,在学校里也更受老师喜欢,如果能顺顺利利的读下去,迟早会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家,拥有很好的前提与未来。
而她们的弟弟呢?
年纪小小却不学无术,花钱如流水,在学校里整天就是打架闹事,要么就是和那些不正经的混混朋友到处乱玩,还没上初中就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毛病,老师一看到他就头疼,同学们一见到他就躲得远远了。
再这样下去,可想而知他也考不上什么好学校,说不定连高中都毕不了业,只能去读技术学校,或者出去打工,靠着卖苦力为生,以后能有多大的出息?
两者对比起来,长了眼睛都能看出,当姐姐的不知比这弟弟优秀多少倍。
就因为几个姐姐都是女孩,而弟弟却是家里唯一的男丁,父母就有牺牲姐姐的命运,逼着她们辍学打工,为弟弟以后铺路??
这是哪一国的逻辑?简直不知所谓!!
不过是人类社会也好,自然环境也罢,这个世界所秉行的,一直都是优胜劣汰的规矩。
优秀者被保留,劣质者被淘汰。
从来没听说过,优秀者要为了劣质者牺牲自己,反过来给劣质者铺路?
简直就是逻辑不通!!
然而,三个女孩却没有表现出一点抗争,即使心里也有些不满,但是长久养成的懦弱性格,还有在这个家庭里被长年压制的个人意愿,都已经让她们养成了随波逐流的性格,无法开口、也不敢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抗议。
到最后,也只能默默的咽下心里的委屈和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
除了年纪最小的一个女儿,因为年纪实在不达标,即使辍学也无法出去打工之外,两个年纪稍微大点的女孩都被她们的父母安排了辍学。
连高中最后一年都没能读完,就被父母送到离家几千公里之外的异地他乡,在流水线的工厂里打工。
一天近乎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做的还都是需要体力的活儿,有多辛苦不用言说。
而她们的父母之所以给她们选择这样的工作,仅仅只是为了能多赚一点钱,寄回家给小儿子花……
正文 第1894章 意料之外(338)
两个女孩沉默的接受了父母的安排,甚至没有多说一个不字。
这并不是因为她们愿意接受,而是因为……
在她们这个家庭里,在她们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里,从来没有人教过她们该怎么拒绝。
她们从小就目睹了父母之间不正常的相处模式,也目睹了母亲哪怕备受虐待,也依旧对父亲千依百顺的做法。
父母没有教给她们正确的三观,学校里的老师不知道她们家里的情况,自然也不会针对性的教导她们应该怎么做。
至于其他亲戚和邻居,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人会闲着无事,跑到教育别人家的小孩。
自己家的小孩都教育不过来呢。
哪有空管别人?
于是,在这样冷漠与忽视的态度下,两个女孩只能按照自己平时所接触到的东西,一点点塑造自己的内心,而她们唯一能借鉴模仿的对象,无疑就是她们的母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第一任老师。
这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更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睁开眼睛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人。
除非是孤儿,亦或者是留守儿童。
否则,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跟前长大,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很多做法,无形之间也在影响着孩子,渐渐的塑造他们的世界观。
而孩子又天生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看到父母怎么做,不懂事的小孩子下意识就跟着一起做,而且还不止是外在行为,一些不经意间流露的性格做派,人生观念,性格行为,甚至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父母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如果做父母的人脾气好,品德高尚,在长久的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会养出同样出色的孩子。
而反过来说。
如果做父母的人品低劣,甚至一身的小毛病,而他们的孩子也从小跟着学,那长大以后,自然不会优秀到哪去。
所以说,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有资格做父母。
而在成为父母之前,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这个人。
这才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意。
两个女孩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长大,见多了母亲的隐忍和顺从,却从来没有见过她企图反抗,哪怕是面对她们父亲的暴行……
这就给两个女孩灌输了一种观念,让她们以为,不管面对怎样不公平甚至折磨的待遇,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味的忍耐,顺从对方的所有安排。
再不甘心,忍过去就好了……
没有人教会她们如何反抗。
甚至在她们自己的观念里,反抗不公平的待遇,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她们不能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
所以,她们能做的就只有忍耐和顺从,怯懦的就像一株小小的浮萍,随波逐流,毫无主见。
这样的性格固然是不讨人喜欢,但是考虑到她们的成长背景,被养成这样的性格,也实属必然……
正文 第1895章 意料之外(339)
唯一可贵的是,即使被养成了这样的性格,三个女孩的心性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偏移。
虽然面对父母的偏心,心底深处难免会有一点不甘和落寞……
但是不管是年纪最大的长姐,还是仅仅只比小儿子大一岁的小女儿,心性都是难得的纯净,对于弟弟的备受宠爱,最多也就是在心里偷偷羡慕一下,丝毫没有怨恨或者嫉妒。
这样的心性,虽说和她们懦弱无争的性格有关,但也同样证明了三个女孩的可贵之处。
尤其是年纪最小的小女儿。
她的性格在三个姐妹里算是最活泼的,同样也是姐妹中最聪明的一个。
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因为妻子怀孕时不同于前两胎的妊娠反应,导致夫妻俩都以为这是一个男胎。
所以在女人怀孕期间,夫妻二人对腹中胎儿的照料格外精心,即使家里条件不算太好,依旧想方设法的给胎儿补充营养,生怕“儿子”在肚子里发育不好。
受到这样的精心照料,小女儿一生下来,就显得比两个姐姐健康许多。
在一般情况下,因为男女之间的身体构造有所不同,男性总是要会比女性显得强壮一些,不止是身高体型,连体重也是一样。
从刚出生开始,大多数男婴都会比女婴稍微重一点,从几克到几十克不等。
而如果怀上的是龙凤胎,不管出生以后是兄妹还是姐弟,普遍情况下,都是男宝宝比女宝宝的身体素质更好一些。
这是因为,两个胎儿在母亲腹中争夺营养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男宝宝比较占上风,身体素质自然会更好一些。
但是,小女儿这种情况却属于特例。
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她母亲的种种妊娠反应就和两个姐姐截然不同,甚至更偏向于怀男孩时的反应。
在当时没有B超检查的情况下,夫妻二人根据经验来判断,自然便以为这是一个男胎,一时间兴高采烈,好吃好喝的养着,就盼着孩子生下来以后是个带把的。
结果,孩子果然生下来了……
身体结构上却少了一个东西,硬生生从男孩变成了女孩……
夫妻俩当时几乎是傻眼了,根本不敢置信,在医院里狠狠闹了一场。
两人甚至异想天开,怀疑是医院里的某个护士偷偷换走了自己的儿子,否则怎么证明,他们明明怀得是一个男胎,生下来却变成了女儿?!
医院里的人被他们闹得哭笑不得,怎么解释都没用。
夫妻俩就是不肯听,一口咬定自己生下来的肯定是个儿子!
至于这个刚出生的女儿,他们竟然都不肯认了……
天底下竟然会有这样的父母!
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也算是开了眼界,心里很是鄙夷,被这对夫妻闹得实在没办法。
当时的医疗环境远远不如现在发达,怀孕之后连B超检查都没有,更别提是让夫妻俩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去做亲子鉴定,证明他们之间确实是直系亲属关系……
既然如此,医院还能怎么办呢?
正文 第1896章 意料之外(340)
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眼看着夫妻俩万分嫌弃这个女婴,甚至都打算把她丢在医院里不管了……
医院方面只好拿出女人分娩时的手术录像。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医院里进行手术的时候,医院方面是有录像全程记录的。
这种录像大多是作为研究资料保存,属于医院的内部资料,一般患者没有资格查阅,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因为从法律上而言,不经过患者同意,私自拍摄手术录像,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而且有很多患者所做的手术类型比较特殊,比如说隆胸手术,痔疮手术等等,往往需要暴露出一些隐秘部位……
身体上的隐秘部位暴露给医生也就算了,总不能因为病在特殊的地方,就一直拖着不去看医生吧?
这岂不就成了忌疾讳医?
但如果有手术录像的存在,哪怕不会拍到患者的脸部,暴露患者的身份,患者心里也难免会有些不自在,或者是担心录像外泄,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原因,患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病情,甚至连对医生都要严密封口,自然就更不会同意留下自己的手术录像了……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
除非是那些神经粗到一定地步,根本不在乎这些事情,亦或者患者本身就是医疗行业里的人之外,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手术患者,都不会同意医院给自己的手术进行全程录像。
但即便如此,这种录像技术,依旧是存在的。
只是医院方面很清楚患者不会同意录像,法律也不允许在没有得到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偷偷拍摄与当事人有关的任何影视资料……
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医院方面自然也明白。
但是该记录的手术视频,依旧会被悄悄记录下来,只是不让患者本人知道而已。
像这样的手术录像,大多都是作为医院的内部资料被暗中保存起来,轻易不会让人知道,很多时候,甚至连做手术的主刀医生自己都不知道手术台上有录像。
这下就没问题了……
患者不知道有录像,医生自己也不知道有录像。
唯一知道的医院高层什么也不会说,录像直接储存在医院的内部资料库里,根本没有外泄的机会。
一切都只在暗中进行,自然也就没人追究这种偷偷录像的行为是不是犯法了。
这样一来,难免就有人好奇。
既然医院明知道偷偷录像是违法的,为什么还要瞒着所有人,冒这么大的风险,偷偷进行手术录像呢?
这自然是因为,这些录像全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而这种价值,并不是电影和小说里经常用到的狗血桥段,比如拿着一个重要视频敲诈勒索之类的……
它所代表的价值,纯粹是指在医疗行业里的正规价值。
很多手术录像之所以会被暗中保留下来,是因为需要在医疗行业的内部进行技术交流或者教学。
正文 第1897章 意料之外(341)
比如说,一个知名外科医生要进行一场情况严峻的大型手术,因为患者的病情十分典型或者严重,而这名医生在做手术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值得学习的的经验和手法。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会选择保留这场手术的录像视频,储存在内部的资料库中。
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把录像放出来让其他医生观摩学习,达成一种技术上的交流与共享。
这是手术录像的主要用途之一。
而另一个录像,则是用于医学院的教学。
众所周知,如果想成为一个技术高明的医生,经验和技术缺一不可。
技术问题的高低,除了看个人的天赋之外,还能通过勤加练习来增长,练习的次数多了,勤能补拙,多少会有进步的地方。
然而,经验上的问题,可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了。
一般大学里的医学专业,大多都是五年制,比其他专业要多一年,如果毕业之后还想继续深入学习,就要考研究生和博士。
而医疗行业里还有一句话,读医不读博,等于白读。
也就是说,只有考上了博士的医学院学生,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医疗行业,未来有多种选择,前途也是比较光明的。
如今一些国立大医院的知名医生,院长和副院长,甚至只是普通的科室主任,差不多都是博士生毕业。
可见在医学这个行业里,学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这不是因为医学行业看不起学历低的人,而是这个行业的类型十分特殊。
它不是和金融物流这些死物俗物打交道,而是和人命生死亲密接触,有时候无关紧要的一个小错误,很可能就会间接导致病人失去生命……
这样沉重的过错,相信谁都不敢轻易对待。
所以,相对来说,医学行业的行规会比其他行业更加严厉,也更加慎重。
很多专业化的知识都只有达到了那个级别的人才能学习,否则就连边缘都摸不到。
而不像其他行业,普通的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习研究生的课程,有些天才的人士,甚至可以跳级自习博士生的课程。
只要他能看懂,最后再通过博士生的考核便可以拿到博士证书,相对来说,管理是比较宽松的。
而医学行业却不允许这样做,甚至连跳级这个观念都没有。
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医生,那就必须老老实实的读书,考上大学医学院,再通过五年的学习,拿到毕业证,然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直到最后通过多项考核后,才能拿到博士生的学习课程,继续研读。
如此一番流程走下来,等到人终于读完了博士生,顺利毕业以后,差不多都已经三十多岁了。
若是天赋不够好,或者读书的时候稍微怠慢了一点,导致最后没能一次性通过所有考核,不得不回头重新复读……
这样耽搁下来,说不定等到人终于博士毕业都,都已经快四十岁了,人生都过完了一大半。
正文 第1898章 意料之外(342)
同龄人基本都已经结婚,说不定连儿子都快上高中了,可想而知,这样的读书有多耽误时间。
但除了这个方式以外,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接触到医学行业里的专业知识。
即便是如今网络发达,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般人在网上也顶多只能查到一些医学和人体的基础知识,具体的操作手法和实施技术,却是根本不可能找到。
即使网络上有一些手术视频,也不过是些皮毛东西,或者就是最简单的小手术。
而它唯一的用处,仅仅就是满足一下人们的好奇心,仅此而已。
如果有人想仅仅通过这些视频以及网络上查到的医学资料便自学成材,却是绝对不可能的,那还不如直接做梦比较快……
因为,大部分的医学专业知识都是有严格保密措施的,轻易不会外泄,更不可能传到网络上。
就连真正的医学院学生,都必须通过每年的考核后才能拿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资料,更何况是其他外行的普通人?
说得难听一点。
即使人家把医学课本摆在你面前,你都不一定能看得懂……
这不是对智商的贬低,而是医学这个行业,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实在太大。
一般人即使通过好几年的学习后,依旧会有看不懂的地方。
而即便是已经博士生毕业、甚至工作很长时间的正规医生,每年都还有工作单位亲自安排的考核与进修,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研讨交流会,无时无刻不处在学习的状态中……
那些以为医学生只要大学一毕业,就可以去大医院当重要医生,舒舒服服地享受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的人……
如果不是太过愚蠢,那肯定就是对医学行业一窍不通,才会有这样可笑到天真的想法。
事实上,没有哪个行业是真正轻松的,如果你觉得其他的行业看起来很轻松,那不过只是“看起来”,根本没有深入接触到内在而已。
能在医学行业里大放光彩的,除了本身的天赋限制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学历。
如果是不曾读到博士学位的普通医学生,毕业之后虽然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收入也不会太低,但基本上也不太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不过是像普通的大学生一样,毕业之后找了一个普通的白领工作,不好不坏的过着日子。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基本上是不可能成为大老板的……
而话又说回来。
普通行业里的大学生在刚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同样是没有任何经验的。
这一点所有行业里的新人都一样。
不过他们没有经验无所谓,完全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积累,即使不小心犯了错,也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慢慢改正,算不了什么大事。
但是医学生就不一样了……
同样是没有经验而导致犯错,其他行业里的新人顶多就是失去工作机会,只要自己不气垒,还可以重头再来。
而医学生一旦犯错,失去的可就不是一个工作机会这么简单了。
正文 第1899章 意料之外(343)
因为行业性质的截然不同。
医学生在正式开始工作后,不管有没有经验,一旦犯下错误,轻则造成医疗事故,重则甚至有可能间接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如果因为自己的过错,致使他人失去生命,即使责任不全在自己身上,但只要是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心理上恐怕都会过意不去。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负罪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
有些心理脆弱的人,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过不去这个坎,到最后往往要用自己的一生来陪葬。
这样的事情,在医学界里并不少见,甚至屡屡发生。
尤其是在那些刚刚走出校园,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期待和荣耀感的新人身上,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次数更多。
试想一下。
一个刚刚毕业的医学生,满怀期待的加入医疗行业,心里充满了对自己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希望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治病救人……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他不小心犯下的一个错误,间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产生,对他所造成的心理打击会有多严重?
即使身边的人个个都在安慰他,说他不是故意的,说这只是个意外,不能怪到他头上……
毕竟,谁都不想出这样的事……
这些安慰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对于一个信念遭受打击的人而言,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一个一心期盼用自己的能力治病救人的人,却偏偏因为自己的疏忽,不小心害死了别人……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和打击,足以让一个人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甚至会造成他本身信念的坍塌。即使没有任何人责怪他,他自己也能把自己活活逼垮。
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太多,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一次。
不知多少个好苗子因为过不去自己心理上的那一关,硬生生把自己给逼垮了,最后落得个一蹶不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医学天赋。
这样的情景,在有责任心的医学界前辈看来,无疑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但是……却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人的内心一旦失去支撑,瞬间就会落入崩溃的境地,如同被打碎的镜子一样,很难破镜重圆。
外人即使有百般手段,千般药物,都无法治疗到人的内心。
与其等事情发生之后再来痛心与懊悔,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想办法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那些刚入行的医学新人之所以会犯错,归根究底,并不是因为他们太过粗心或者故意所致,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实际经验。
很多时候,新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犯了错,等到察觉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而他们所犯的那些错误,在很多有经验的医生看来,根本是不应该触犯的,偏偏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自然不会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会留下疏漏。
既然知道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无疑就是最好的办法。
正文 第1900章 意料之外(344)
既然新人没有经验,那就想办法让他们增加经验,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哪怕以国内的医疗环境,暂时还没办法让所有医学院的新人都有资格到临床上进修实习,但是这样的机会也在年年增加,能多一些实习经验,就意味着转正以后能少犯一些错,不管对医生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
而除了这种实践机会之外,对于仍旧留在学院里还没有毕业的普通医学生来说,同样也需要经验方面的培养。而且还不能得到毕业以后,必须和学业同步进行。
否则,医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知识底蕴不成正比,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说不定会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隐患。
既然如此,要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个人经验呢?
本来经验这种东西,就是伴随着时间和阅历逐渐积累下来的,想要通过人力来完成,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何况,让一个人积累经验容易,不过是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或者找个老师带着他现场实习,多看多听,自然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
但是,要让一千个人,一万个人,甚至十万个人同时积累经验,那难度可就大了……
上哪去找哪么多的实习机会和老师,带着他们慢慢积累?
这不是对人力时间的一种浪费吗?
且不说全国范围内的正规医院加在一起,能不能有这么多的实习岗位。
即使真的有,那全国范围内高校里还没有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又何止区区十万?恐怕连十几万、几十万都有……
僧多粥少,总是供不应求。
一旦满足了这边,那边却又出现了空缺,怎么样都是不够用的。
正因如此,现在的行业竞争压力才会越来越大。
求职者总是源源不断,而工作岗位只有那么多,就好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把坑占住了,别人自然就没有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靠着各大医院每年限量提供的那一点点供不应求的实习岗位是不够的,只能另外想办法。
而这个办法,便是手术录像的另一种价值所在。
医院记录下整个手术过程,作为内部资料提供给医学院,而学院则会在录像中挑选出合适的一部分,在有需要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观摩录像里种种不同的手术情况,同时也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模式,因为有手术录像的存在,每一帧画面都清晰可见,甚至可以停下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了解每一个步骤,直到对整个手术过程倒背如流为止。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可以设身处地的模拟自己操作,对于录像中医生的手法,他们可以在学校提供的人体仿真模具上反复进行练习,甚至寻找出更好的操作方式。
再加上学校老师的现场指点和引导。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人感到新鲜有趣,仿佛真的在手术室里看过了千百遍一样,学习成效自然也远远超过对着干巴巴的书本苦读。
正文 第1901章 意料之外(345)
全国范围内这么多家正规医院,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做手术。
手术的类型不同,记录下的视频资料自然就会越多,包括不同的病人情况,不同的医生手法,以及一些罕见的疾病、手术临床上的发挥,都随着时间的积累,渐渐的被加以完善。
而这些录像资料,除了那些十分珍贵、且具有研究价值的录像会被医院保留下来以外,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会被送往医学院,用于对学员的培养和教学。
学员跟随着学校安排的书本课程,再加以录像视频的辅导,自然就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大局观上的基本印象。
即使这种印象还不够详细缜密,但比起以前只知道书本上的描述,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证过的“纸上谈兵”,无疑是要强上许多。
而类似的视频资料看得多了,对于医生在手术中的种种基本操作,也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
即使是再粗心、再没有天赋的学生,把同样的操作过程看了一百遍,也会下意识的记在心里,渐渐的便形成了一种反射性操作。
等到自己动手操作时,也许脑子里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却已经自动做出了正确反应。
这就是人类身体的另一种记忆方式,肌肉记忆。
就好像平时经常玩电脑的人,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记忆键盘上的字母位置,脑海中想到了什么字,手指便已经自动敲打了出来。这同样也属于肌肉记忆的一种。
手术录像对于患者来说,是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但对于整个医学行业来说,却有着莫大的价值。
利大于弊的情况下。
即使明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属于犯法的,但在国内的医学界,手术录像却依旧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只是保密措施相当严密。
别说是患者了,哪怕是执行手术的医生,很多时候也是被蒙在鼓里的。
而即使医生自己知道,在医院高层的保密规定下,他也不会贸贸然告诉自己的患者,甚至会在患者察觉到什么,主动问起的时候,还会帮着医院隐瞒,一口咬定没有这样的事。
医生不说,医院也不说,患者即使心存怀疑,也拿不到具体的证据,哪怕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