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炎爵却不这么认为。
眼见穆老爷子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绝不徇私的态度,他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显得更加自信。
而他的这种自信,并不是单单凭借一种虚无的感觉,盲目地选择相信。
而是有着强大的实时数据作为依托,又进行了周密的计算,最终才得出的结果。
正文 第1517章 天性(14)
仅仅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穆炎爵的谨慎和认真。
比起穆老爷子和其他高层股东,他对这桩项目才是真正的上了心,从头到尾都没有一点敷衍或者争义气的意思。
穆老爷子问他理由,穆炎爵拿出的理由也十分简单。
在正式确定策划方案之前,他便对招标的地皮与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勘察,并且派人亲自去了解过周边居民的情况,包括当地的生活水平与消费实力等等……
最后整理出一套周密而完善的实时数据。
正是在这套数据的依托下,穆炎爵才敢断言,穆老爷子所选择的第一套方案是错误的。
这个错误,并不是说第一套方案的根本性错误,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相反的,第一套方案即使是在穆炎爵的眼里,也几乎是完美的,无论哪方面都挑不出太大的错,只需要稍加改动,便能完美适应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套工程。
简直就是万金油一般的存在。
但它错就错在太能适应任何场地,为了达到这一点,势必要放弃所有的亮点和设计,变得平庸不堪。
就好像万金油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却又对任何地方都不能起到绝对性最好的效果。
而放在商业上来说,也就等于无功无过,赚不到什么利益,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既然如此。
穆氏又何必接下这套工程?
无功无过,对于向来要求做到最好的穆氏集团,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因为血脉基因的缘故。
穆老爷子和穆炎爵的性格之中,确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但他们之间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
穆老爷子已经老了,年近古稀,来日可数。
而穆炎爵却如骄阳初生,青春正茂。
时间所能消磨去的,不止有岁月和青春,往往还有与青春密不可分的朝气与冲劲。
因为年轻,所以敢于拼搏,即使失败也有足够的时间弥补,所以有胆魄的年轻人,往往显得无所畏惧。
在穆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未尝没有像穆炎爵这样敢于冒险、豁出一切只求成功的时候。
但是现在,他老了。
人一旦开始变老,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那一刻起,往往就会不自觉地变得谨慎起来。
不愿意再冒险,也不愿意再做多余的尝试,
因为心底深处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冒险失败之后的惨淡结局,与其追求刺激的爆发式成功,倒不如稳打稳扎。
即使收获不会太多,但至少避免了彻底失败后的颗粒无收。
这是绝大多数中老年人的想法。
穆老爷子的身份虽然和一般人不一样,但他毕竟也是人,也会有正常人的心理变化。
如果是换成年轻时候,面对类似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官方招标工程,他很可能会做出和穆炎爵一样的选择。
但是现在,在他的眼里,穆炎爵的选择却是一件不必要的冒险。
是冲动和鲁莽造成的结果。
他完全可以选择更安全、更稳定的方案。
正文 第1518章 天性(15)
只可惜,作为一个有胆魄,有野心,同时还很年轻的男人。
穆炎爵完全无法认可穆老爷子所谓的“安全”和“稳妥。”
甚至在他看来,这样安全稳妥到几乎就是一潭死水的方案,实施起来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一眼就可以看到后面的结果。
波澜不动,有什么乐趣可言?
让他负责这样的方案,他还不如回家睡觉……
穆炎爵选择第二套方案的理由简单到几乎让穆老爷子哑口无言。
仅仅就是因为,它能赚钱……
能赚到比第一套方案多出无数倍的钱,摄取到更多的利益,这就是穆炎爵选择的理由。
而除此之外,那些在穆老爷子看来都是缺点和风险的问题,在穆炎爵的眼里却是另一种乐趣。
工程量大——意味着有挑战性。
投入资金过高——有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一啄一饮,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
施工难度惊人——无疑又是一个挑战。
后期利润难以保障——有实时数据为证,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林林种种下来。
穆老爷子所提出的每一处难点和质疑,都得到了穆炎爵生硬、但是绝对有理有据的回答。
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他早已经考虑过的。
虽然依旧是冒险,但是比起穆老爷子想象里的冲动,穆炎爵反而显得冷静的出奇,一问一答中,透露出的是严谨与自信。
让人无法动摇的自信。
结果到最后。
本是想打压说服他的穆老爷子,反过来却差点被他说服了。
除了最后一个问题……
穆老爷子原本冰冷的语气,在对话过程中不知不觉缓和了下来,不再是针锋相对,而是实事求是的开口问道。
“虽然你做了足够的准备工作,预备的计划听起来也算合理,但是,你应该知道,商业上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钟,没人敢说绝对万无一失。
如果你推行的方案最终失败了,穆氏投入的大额资金无法顺利回收……
这个时候,你打算怎么办?
这个责任,你又打算怎么承担?——你拿什么底气来承担?”
穆老爷子的问题十分犀利,犀利到一针见血,直指最痛的要害点,丝毫没有留下躲闪与回避的余地。
他也不会容许穆炎爵在这个问题上试图逃避。
穆家的祖训: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好最糟糕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个本事承担,那就不要去做。
这并不是胆怯或者谨慎,而是一种掌控局势的实力。
有多大的本事,就吃多大碗的饭。
少做一些心比天高的美梦,才不会落得命比纸薄的下场。
简而言之,就是要懂得自知之明。
穆家子孙从小要学会的祖训之一,便是做一个掌控局面的人,而不是被局面所掌控。
只有到了无论局势怎样变化,是好还是坏,自身都有相应的解决之道时,才能算是真正掌控住了大局。
做到心里有底气,才能处变不惊,懂得在最危险的时机做出最精准正确的判断。
穆炎爵是穆老爷子看中的继承人,未来的穆氏家主。
他必须做到这一点。
正文 第1519章 天性(16)
在穆家人看来,为了一点点利润就要豁出一切富贵险中求的,那不叫勇猛拼搏,那叫暴发户。
穆家能屹立数百年自有过人之处,其中最引人乐道的一点,便在于他们对子孙后代方方面面自成一脉的培养。
穆家每一代的子嗣,无论是不是继承人,都被从小灌输一个观念。
他们是穆家子,与生俱来的荣耀,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
一般人生来只是瓦砾,只要经过漫长的淬炼和捶打,才有很小的几率蜕变成瓷器,但是他们不一样。
他们生来便是精美的瓷器,高高在上,与众不同。
每一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
所以,他们绝不能像那些卑微的瓦砾一样,得过且过,浑浑噩噩。
他们的人生,必须对得起将他们锻造成瓷器的家族——必须荣耀,必须显赫,必须站在绝大多数人的顶端,一览众山。
他们没有失败的理由,也不可以失败。
等他们老去、死去,他们的一生成就将变得新的熔炉,激励并淬炼出下一代。
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承。
即使是像穆炎爵这样从小不在家族长大的人,这样的观念同样深入骨髓。
深入骨血,深入每一代穆家子的基因中。
所以,从穆家走出来的孩子,无论他们本身的性格如何,是温文尔雅,还是霸道凌厉……
他们的本性里便带着凌绝众人的傲气,自信到近乎自负。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傲气和自负,令他们没有一个能容忍自己的失败,即使有,他们也会发狠地追上去,直到将对手踩在脚下。
这是穆家子深藏在基因里的霸道和独我意识。
纵然是小安律,自出生以来从未接受过穆家教育,但是在某些方面上,他也同样展露出了穆家血脉里非常典型的性格特色……
霸道,执拗,认准一件事便打死不回头……
比如说,在安宁的问题上,他至今都看亲生父亲穆炎爵不太顺眼,即使不像一开始那样抗拒排斥,却也很少对他表露出亲近……
再比如说,在小安律偷偷进行的黑客领域中。
他所继承的穆家血统里的侵略本能暴露得更加明显,在实力技术的支撑下,几乎达到了唯我独尊的境界……
穆家子孙继承的天性从来不脆弱。
他们的傲气即来源于家族血脉,同样也来源于自身的优秀,其中后者的分量比前者更大。
穆家虽然故意给家族子弟灌输一种“优人一等”的观念,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矜傲,但是却从来没想过把家族子孙养成目中无人的蠢货。
相反的,穆家培养子孙后辈的自信心与傲气,完全是基于实际能力之上,不会让他们学着眼高过顶,只会培养他们在这种高傲的自信心的驱使下不断地进步,变得比其他人更优秀,直到配得上这种傲气为止。
所以,穆家子弟在高傲自信之余,更多了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
无须他人监管,骄傲的本性便让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不断地追求成功与进步……
正文 第1520章 天性(17)
这样的特质,在穆炎爵身上便可见一斑。
面对穆老爷子提出、几近苛刻的问题,穆炎爵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显得令人出乎意料。
他没有在口头上给出任何答案,而是转身去了书房,将一份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件取来,交给了穆老爷子。
文件很薄。
被装在褐色的牛皮纸袋里,放在纯木茶几上,显得平平无奇。
穆老爷子却暗自吸了一口气,似有些惊诧,却又带着一种类似尘埃落定的感觉。
他隐约能猜到文件袋里的东西是什么。
但他还是冷淡开口,语气透着不加掩饰的质疑:“这就是你给我的交代吗?”
如果穆炎爵主导的工程方案失败。
纵然是保守估计,穆氏集团的损失金额也会超过两个亿。
这是一笔极大的损失。
一般的中小型建筑公司,总资产可能也就这么多。
为了一桩高风险的工程全投进去,公司上下冒死一搏?无疑是自寻死路。
何况,这还仅仅只是保守估计……
如果真正落到实际情况中,必定还有不少零零碎碎的款项无法统计,这一部分起码要做好五千万左右的预备款。
当然,以穆氏集团的总资产而言,几个亿的工程款并不算什么。
穆氏每年推行的项目工程多达数百个,投资额度有大有小,小到几百几千万,达到几十亿上百亿。
前几年的时候,穆氏还成立了一个“十五年计划工程”,在海外与某国际集团合作,联手开发海上新型油田。
光是这一个工程,穆氏的投资金额便高达八百多个亿,未来还将继续投资,突破千亿额度是迟早的事情。
只不过,油田开发和其他的工程项目都不一样。
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
油田、钻矿、玉石、稀有贵金属这一类的天然资源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价值自然也会越来越高。
其中,绝大多的的稀有贵金属矿都由国家管控,少数极其稀少又极为珍贵的金属矿,甚至是由多个国家共同拥有。
势力保持均衡,每个国家所能拿到的贵金属都极为有限,等同于最高级别的国家资源,军需重点。
对于这种稀有贵金属矿。
一般的私人家族,根本碰都不敢碰一下。
稍微动一点歪心思,都有可能遭到几个大国的联合整治,没人敢冒这种风险。
毕竟,与偌大的国家机器比起来……区区一个家族的势力,即使传承数百年,那也完全不够看。
而这些稀有贵金属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是研发军/事/武/器必不可少的天然资源,极其危险又极致珍贵。
而军/事/武/器上的研发进展,在某种程度上便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同时也代表了在国际地位上的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哪个国家会愚蠢到放弃这种资源。
而除了稀有贵金属矿之后。
玉石与钻石两种矿产同样是众所周知的值钱货。
穆氏集团旗下有专业连锁的珠宝公司,从珠宝原料到设计成品,再到对外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正文 第1521章 天性(18)
而在这条产业链中,穆氏珠宝所涉及的原料十分广泛。
从东方人喜爱的各种玉器,白玉、黄玉、羊脂玉、翡翠等等;到西方人喜欢的各种宝石,红宝、蓝宝、绿猫眼;再到现代人趋之若鹜的黄金白银、钻石珍珠……
穆氏珠宝旗下都有产业涉及。
不过在此之中,穆氏珠宝的主打产品是黄金与钻石,其次便是各种宝石,像玉器、珍珠这类,穆氏珠宝虽然也有涉猎,但却并不是主要产品。
这一点,从穆炎爵送给安宁的首饰中便不难看出——
那些首饰里,大多数都是黄金或白金镶嵌各色宝石,玉器和珍珠类型的很少,只有一套翡翠首饰和一套淡紫色的珍珠首饰。
黄金白银自然不用说,作为首饰,它们既可以作为绝对的主角,也可以成为最好的配角。
无论是什么样风格的首饰,都少不了要用到它们作为搭配。
穆氏珠宝旗下自然也不能免俗。
不过穆氏本身并没有涉及黄金矿产,所有的珠宝原料都从国外进口,唯独有一种原料例外。
那是钻石。
即便是穆氏家族里的族人,也很少有人知道,穆家在南非拥有两座中型的金刚石矿,和一座规模不小的地下钻石加工厂。
每年从矿地里挖掘出的金刚石,品质合格的被送入加工厂加工,不合格的则私下运走,另做他用。
而金刚石通过精加工和琢磨,变得越发剔透、纯净,并切割成漂亮的多面体形。
灯光通过这种多面体的多重折射,使得纯净无暇的金刚石变得闪亮耀眼,也就是人们常见的裸钻。
穆氏珠宝旗下几乎所有的钻石饰品,所采用的裸钻都是来源于自家的矿场和加工厂,只有极少数纯度不够的裸钻才从其他货源进货。
一克拉钻石的价格有多少,众所周知,而钻石产业链的利润有多高,也可想而知。
这两座金刚石矿和加工厂,历代都只掌握在穆家家主手中,是整个穆家代代相传的家族底蕴之一。
除了家主以外,只有极少数的核心长老和已经被家族承认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知道。
而且,穆家的底蕴还不止这一个。
能与钻石产业的利润相抗衡的,唯有同一级别的自然资源。
——石油。
石油资源的利润究竟有多高?
这一点,仅仅只看中东地区便一目了然。
大概在百年之前的民国时代,中东地区还是沙漠一片,寸草不生,鸟不拉屎,当地民众穷苦不堪,生活艰难,俨然便是一片令人嫌弃的不毛之地。
然而百年时间不到。
国内不过从民国过渡到现代,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经济条件、发展态势,比起西方的发达国家依旧存在一部分差距。
但是,作为曾经连国内都比不上的不毛之地中东,如今却已是遍地黄金,土豪横行……
比如说,赫赫有名的中东城市,迪拜,它还只是中东第二富裕的城市,各方面的设施发展便已然超过了西方大国的首都,成为人人艳羡的“黄金之都。”
正文 第1522章 天性(19)
而同样位于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便是因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占据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甚至可以说,整个中东地区的经济崛起,都离不开当地的石油资源。
而石油也一直被冠于“黑色黄金”的美誉。
它的利润足以带动十几个中东国家高速发展,这是连钻石和金属矿都做不到的,可谓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而如今已经开发的石油产地都早已有了归属,除了国家所属的资源之后,其他的石油势力,无一不是庞然巨物。
和那些雄霸中东的石油大亨比起来,穆家也无法轻易涉其锋芒。
想要分一杯羹,最好的选择就是重新开发新油田。
这件事不仅是国内穆氏在做,海外穆氏的进展度远比国内更高,行事也更加方便。
前几年找到的海上新油田,便是海外穆氏和其合作方共同拥有的开发权。
一块完整的原始油田,从真正确认找到那一刻起,到申请争夺开发权限,再到正式的开发和运行……
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额几乎高得逆天的程度!
除了国家机构以外,私人势力根本不可能单独吃下,寻找合作方分担投入和风险,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另一种无形的保障。
海外穆氏和他们的合作方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搜寻,从好运的在远海地区寻找到了一片新油田,又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申报,几番周折才拿下了开发权。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海外穆氏自然也知道单凭自己一方吃不下油田的利润。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个家族好合作的原则,海外穆氏便暗中将油田的消息透露给了国内,并隐晦地提出合作事宜。
而国内穆氏当时还是上一任家主在位,得知有这样的机遇,几经商议很快便答应下来,随即与海外穆氏签订了秘密合约,陆陆续续提供了近三百亿的流动资金,帮助海外穆氏拿下了油田的开发权。
这一段过程十分琐碎并且缓慢。
因为油田的开发,从某种层面上甚至会影响到国际局势,其中的层面牵扯令人头皮发麻,不仅进展慢到极致,其中还有诸多的波折和危险,仅仅是申请开发失败就不下十几次。
也就是在这段过程中,国内穆氏爆发了一场家族内乱,上一任的穆家家主因为身体问题,没办法继续弹压。
当时年仅三十多岁的穆老爷子匆匆与挚友告别,从国内回到新加坡穆氏总部,接替了家主之位。
等他花费了几年时间镇压住内乱后,穆老爷子立即做主,将穆氏总部转移回国,原本是打算与挚友杨老爷子重逢,但就在这时,海外穆氏传来了好消息,新油田的开发权限历时近十年,终于申请成功了。
这是国外穆氏和海外穆氏近百年来涉及投资最大的一次重要合作,同时也是整个穆家近一步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工程——
历时近几十年方才真正拉开序幕。
正文 第1523章 天性(20)
无论是海外穆氏还是国内穆氏,包括穆老爷子在内的每一个穆家人,没有人敢小觑这件工程。
穆老爷子亲自前往国外,实地勘察新油田地址的同时,也要与其他合作方见面、洽谈,为油田股份的事情反复交涉扯皮,最终签订开发合约。
这一段过程足足用了一年半,合约才正式签下。
穆老爷子这段时间也一直没有回国,只是通过视频和手机遥控指挥国内的公司事宜,待到合约签订成功之后,他才带着新油田的股份回国。
回到国内之后,穆老爷子便做主起草了“十五年工程计划”,意味着油田的开发工程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
而在这段期间,穆氏必须不断的投入资金,却拿不到一分钱的利润。
油田行业都是如此。
巨额的投入,漫长的等待,考验的不仅仅是开发者的身价,更是一种忍耐心性上的折磨。
好在这样的付出,并不是没有回报的。
虽然,国际上总有一些被石油利润冲昏头脑、还未调研清楚便贸然开发,最后不出意料赔得倾家荡产的倒霉鬼……
但是,也有不少绝对清醒和谨慎的投资者,在大把大把地砸钱之前,不惜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来排除大额风险,最后熬过了漫长的忍耐期,幸运地看到了黑色石油从地底喷涌而出的那一刻……
从那一刻开始,所有煎熬咬牙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前期投入了多少,后期便可以回收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爆发式利润,并且这种利润还可以蔓延无数年,一直到所开发的油田彻底枯竭为止。
有这么长的时间,多少钱赚不回来?
甚至可以说,只要你成功开发了一片新油田,不止你自己,还有你以后的子子孙孙,好几代的后人,都可以躺在钱上挥霍度日,完全不用担心钱不够用。
这也就是石油行业最惹人眼红的地方。
只要你有本事找到油田,这便是世上唯一一个稳赚不赔、没有任何失败风险的项目。
即使你找到后没有能力开发,也可以转手卖给别人,当然——这样的蠢事还没有人做过。
所以……
虽然穆氏集团在海外油田工程上的投资大得惊人,几乎是穆炎爵主导工程的数百倍之多,目前也没有任何利润的回收。
可穆老爷子却从未担心过这件工程投资失败的问题,如同无底洞一般往里面扔钱,丝毫不显得心疼。
反而是穆炎爵这个,区区两个亿的工程。
穆老爷子却显得格外谨慎,要求他必须拿出足够担保的实力。
这就是工程性质不同的缘故了。
听到穆老爷子的质问,穆炎爵并没有开口解释,只是淡淡挑眉:“我不认为这样还不够。”
语气虽冷,却难掩自信。
穆老爷子被他噎了一下,质疑地眯起眼睛,脸部绷紧的线条却因为这句话,稍稍显得缓和了一些。
他拿起茶几上的牛皮纸袋,打开封口,从里面取出一小沓薄薄的文件。
仅仅一眼,穆老爷子眼中便露出难以置信的惊诧……
正文 第1524章 天性(21)
事实上,文件袋里的东西并没有超出穆老爷子的预料。
然而真正让他惊诧的是,这些东西的价值。
牛皮纸袋里的文件是一份全面的财产评估报告,出自国内最权威的官方机构。
文件档案上鲜红的官方印章,意味着它绝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存在任何虚构造假的可能。
评估报告的主人公是穆炎爵,而评估时间却是在一个半月以前。
按照一般评估机构的办事速度,全面判断一个人所有的财产总额,包括流动资金、房屋不动产、车辆、店铺,亦或者是对方手里掌握的商业股份,投资下的未来可预期价值……
如果被评估的对象是女性,那可能还要算上对方所拥有的奢侈品……
比如珠宝首饰、名牌包包、高档衣物等等……
都在评估的范围之内。
也正因为评估资产所涉及的方面太多,行业跨度也太大——比如从女性的高档衣物到商业公司所占有的股份,再到股票投资的未来发展趋势,完全不是一个层面可以覆盖的。
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判断、对比,再结合实际数据,最后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
然而这个数字,也并不是完全正确。
只能说是一个大概上的范围,甚至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个数字完全错误。
比如说,被评估的对象在海外还有其他产业……
而国内的评估机构却不可能跑到其他国家进行追查,这在国际法律是不允许的。
所以这一部分的财产,只能无奈的被漏掉,最后导致评估出来的数值与真正的资产总额相差甚远,有些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在国内,属于民间私人化的评估机构数量很少,做出的评估报告也很难保证准确度。
绝大多数比较权威的评估机构都是与官方挂钩,甚至直接归属于国家财政部门。
而它们存在的意义,本质上其实和警务系统没多大区别,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社会治安,并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维护。
打个比方说。
如果出现经济类型的纠纷案,比如最常见的欠债不还。
受害者将对方告上法庭,在法庭的判决下,对方依旧不肯还钱,拖延责任,这种情况下,法庭往往会采取强制执行。
而在强制执行之前,便是需要用到评估机构的时候。
评估机构里的专业人士会对被告者所拥有的各种财产进行大致上的评估,然后将数据报告交给法院,由法院来判断被告者是否真的不具备还钱的能力。
如果不是,法院便会强制对方偿还欠款,以补偿被害者的损失。
但如果对方是真的拿不出钱来,法院也不可能强人所难,硬逼着对方完成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便会采取另一种应对措施——
就是以官方资格没收对方的其他财产,比如说房子、车子、公司,或者是其他值钱的物品,类型不限,连农村里的私人地皮都可以没收。
正文 第1525章 天性(24)
在东西被没收之后,同样由评估机构判断出大致的价格,然后询问受害者。
受害者有两种选择权。
一种是直接从法院没收的物品中进行选择。
根据对方所欠的金额大小,受害者可以拿走相应价格的东西作为补偿。
而如果受害者不想要这些东西,只想拿回自己应得的现金。
那法院就会把这些物品移交给官方拍卖,以拍卖出售的形式将其折算成现金,补偿给受害者。
这也就是第二种选择。
这里面的过程交涉比较复杂,现实情况自然也不可能像说起来这么简单,但是在大致层面上,基本便是这样两种情况。
而让法院决定对被告人是强制执行还钱,还是没收对方的财产作为抵押。
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就在于评估机构的一纸判断。
如果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