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暖玉-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了担心,薛宝钗便不着痕迹地打量起了黛玉,便是她向来自视甚高,也不得不承认,黛玉这容貌气质,比之自己,不仅不差分毫,甚至更胜一筹。原本自己见了贾家三春,尚还能觉得自己除了出身商贾的身世外,无一不比她们出色。可如今见了黛玉,却不得不承认,这世上果然是人外有人的。更何况,黛玉不论是自身官家千金的身份,还是嫁人后亲王世子妃的身份,都是她难以望其项背的,这让薛宝钗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甚至略略有些不平,为什么有的人生来便什么都有,可自己却不得不受制于出身,努力地想要让人高看一眼,也显得无比艰辛。毕竟眼前的小姑娘,比她还小一些,坐在炕上,便连脚都着不到地,可是她却已经能够影响到他们一家的命运,这是多么叫人喟叹的事情。
薛宝钗悄悄打量黛玉的时候,黛玉也正光明正大地打量着薛宝钗,只觉得她长得珠圆玉润,颇有几分雍容华贵的仪态,倒有几分像曾经在宫中见过的贾圆春,便笑道:“薛姑娘看起来好生面善,与贾侧妃倒颇有几分相似。”
惜春还是一团孩子气,比起迎春的沉默、惜春的谨慎,她在黛玉面前却并没有那般拘束,此刻听了黛玉的话,立时便拍掌而笑,道:“可不就是,便是琏二嫂子也说宝姐姐和大姐姐不愧是姨表姐妹,真真是再相像不过的了。”
薛宝钗小小年纪,却已然显露出那种从容端庄的仪态来,此刻听了黛玉和惜春的话,依然处之淡然,浅浅笑道:“世子妃夸赞了,我如何敢和侧妃相比?”话虽如此说,脸上却并未显露出诚恐的表情来,不卑不亢的样子。
画戟和画弓早先跟在裘卿妤身边时,裘卿妤应酬各家宗室命妇、世家千金时,她们跟着也见过不少的人,一般拥有薛宝钗这样的气度的人,在大家族的后宅之中,往往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此看来,这薛宝钗若非身份所限,将来恐非池中之物,仅只这波澜不惊的心态,就不是寻常人能够比得上的。幸好她们家世子妃和这薛家姑娘,以后相交的机会也是不多,否则怕是玩儿不过她的心眼儿去。
黛玉微笑,带过这话,只问起薛宝钗金陵至京城的见闻,她当初在船上病得重,这一路行来,便连岸边景色都不曾见过多少。
薛宝钗和薛姨妈进京时,也同样是坐船,也不曾有多少见闻,但薛宝钗颇为能说会道,岸边贫乏的景色,竟也被她说出几分趣味来。
画戟和画弓看着,心底微微一笑,看来她们世子妃也不是全然没心眼的。若是照了世子的行事作风,怕是要直接说:“有什么不能比的,不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么?难道她长了这样的脸,还不许旁人长了?真是笑话。”
薛姨妈先告退了,留下薛宝钗和三春姐妹陪着黛玉说笑,倒是显得其乐融融,全然不知大厅里的气氛尴尬。
贾母本要辞了庄煜往后院和黛玉相处一会,好好表现一番她这个外祖母的慈爱,却被庄煜给阻了,因着庄煜暗示了黛玉进京时船上发生的事情,贾母也不敢太逆了庄煜的意,只好尴尬陪坐。
庄煜却全然不管在场诸人的尴尬情绪,该吃吃,该喝喝,暗自乐呵。
待得庄煜和黛玉回去王府,三春姐妹和薛宝钗都已在黛玉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世间女孩儿,竟都这般出色,比起她平日里一同读书的女伴儿,竟也是不差多少的。
三春对于黛玉也是赞赏有加,只叹没有机会多相处。而贾宝玉闷闷不乐,又被贾政训斥,整个人淹头搭脑的,很是没有精神,又见三春开口闭口不离黛姐姐,越发遗憾没能和神仙般的妹妹多相处,只得往薛宝钗处去寻求安慰。
可惜薛家母女递出匣子后,便心神不定,更是在商量着过几日便回去金陵,也没甚功夫搭理贾宝玉。使得听闻了宝姐姐也要离开的贾宝玉越发气苦,跑去找贾母做主,想着留不下林家表妹,至少把宝姐姐留下陪他才好。
可贾宝玉却难得地在贾母那里碰了壁,贾母正和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说话,贾宝玉来,也叫丫鬟给拦了回去。
贾赦和贾政再傻,也从庄煜的态度中察觉到了异常,看来诚恪亲王府与贾家不亲近,怕是另有内情的,而且这个内情还与贾母有关,甚至……与黛玉进京时在船上的那一场大病有关——难道当初贾敏写来的信中,质问的事情竟然都是事实?若是如此,如此……诚恪亲王府会对他们贾家有什么好态度不成?
贾赦最先沉不住气,问道:“老太太,您是否有什么事情没有告诉我们?”
贾政也是殷切而又忐忑地看着贾母。
贾母张了张嘴,有些犹豫,可又想着这事终究不可能永远地全然瞒着他们兄弟二人,只得将她当初联系东平太妃之事一一告诉了贾赦和贾政兄弟二人,在在地说明她的一番苦心都是为了他们兄弟二人,都是为了这个贾家能够继续地辉煌下去。
贾赦和贾政却是越听越觉得心底发凉。
贾母说完,最后告诫他们二人,此事断不可以说出去,便是邢夫人和王夫人那里,也决计不能说,否则贾家就将面临灭顶之灾,甚至还会连累到宫中的贾圆春。
贾赦和贾政只要头脑没有发昏,也直到这事只有抵死不认的份,哪里会傻傻地说将出去?只是一联想到庄煜的态度,就知道死咬不认,也没有办法打消了诚恪亲王府对贾府的怀疑,又不能上赶着解释,真真是看着有一门显赫的亲戚,却不敢上去攀交情。
贾赦和贾政情绪低落地从贾母那儿离开,贾政却又在半路上叫贾母派人给叫了回去。方才贾母因着贾赦在场,并没有说她谋划着给贾宝玉也求一个爵位的事情,如今却是告诉了贾政,直让贾政红了眼眶,道:“那个逆子,如何值得母亲为他冒这般大的险?”
贾母倒是已经恢复了镇定,道:“富贵险中求,我只不过是赌输了罢了,且比起旁人,倒也没付出多大的代价去。只是如今看来,王府这条关系,怕是靠不大上了,若要强求,只怕恐不好,且先放一放吧,过得几年,待黛玉长大些,再看看有无转机。如此一来,却要看圆春的造化了。叮嘱你媳妇儿,别吝啬着,圆春那里,多想办法传递些银钱进去,叫她打点好关系,笼着些大皇子,等到大皇子将来出宫建衙了,这来往便要容易许多了。”
贾政自然感激涕零地应了下来。
此时回到诚恪亲王府的庄煜不知他一句话,倒是给自家媳妇儿得来了好几年的清净日子,如今他正从画戟那儿取走了匣子,交给庄晔进宫去见了淳佑帝。
淳佑帝怀着激动而又略带忐忑的心情,叫小太监将其打开,等大总管带人确认了其间并无有害之物后,匣子被奉到了淳佑帝的面前。
匣子里的东西其实很轻,除了纸张便只得一枚印章,可是这些纸张的份量很轻,代表的意义却重的很。
在最上面的,不过是几张图纸,淳佑帝哪怕看不懂机关图纸,只从外观看来,也知晓这必是大型水车的修造图纸,当下欣喜不已。随着图纸附上的是两封信,一封写着庄晔亲启,怕是写信人都不知道,他的信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呈到淳佑帝的面前。信是冯木之写的,其意不过是希望能与冯画重聚,他愿意为朝廷效力。这对庄晔和淳佑帝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若是冯木之和冯画能够在一起研究,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说不得就会有更令人惊喜的新进展。而且有了冯木之的水车,淳佑帝的治国功绩,便又能更上一层楼了。
另一封信却是写给冯画的,兄弟二人对视一眼,毫无愧疚之心地叫太监拆了信。冯木之写给冯画的信,比起写给庄晔的,自然是多了许多柔情。他当年和冯画理念不合,失踪离开,却是从西北去了江南。因心无挂碍,又无明确目的地,这一路,走走停停,便足足走了两年,期间更是见识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干旱,粮食大大减产,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便十分清苦,朝廷救济的粮食经过层层克扣,早已不剩多少。当地的百姓迫不得已,有门路的,便逃去了外地,或乞讨、或做工,只求能够活下去熬过这一次。也有的百姓,实在是养不起家里诸多的小孩,将孩子卖给了人牙子。当真是叫人不忍直视。这还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干旱,若是连年大旱,怕是要饿殍遍地了。
也正因着如此,冯木之的心底便松动了许多,若能将大型水车造出来,造福百姓,比之他一个人的所谓的自由,不是更值得人期待和骄傲么?
可冯木之一时也下不定决心,更不敢相信朝廷真的会容得下他们夫妻将这般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做,所以依然带着点浑噩,朝江南行去。
江南乃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他在江南的那几年,倒是没有瞧见发生旱灾,故而心底也产生过动摇。直到冯画设计建造的军船投入军队水师使用,冯木之虽没亲眼见过,却也知晓这军船的建造中,必然少不得冯画的功劳,而他也知晓冯画刚烈的性子,若是被逼迫的,这军船便决计不会诞生,他终于也相信朝廷不是要将他们夫妻骗去灭口,免除后患。
终于在冯木之打定主意北上京城找冯画的时候,却突然染了病,病重非常,差点不治,后来却是被金陵薛家家主薛筠所救,便留在了薛家养病,与薛筠也生了几分交情。
这次他本欲告别薛筠北上,却恰逢薛筠似乎遇到了难题,在得知他北上是要献计朝廷建造水车防治干旱,顿时便提出要帮他递图纸。
冯木之明白薛筠也是想利用他,却想着毕竟欠他救命之恩,且这样也好,毕竟他贸然求见诚恪亲王,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庄晔呢。
冯木之写给冯画的信里,对他这几年的经历是写得很是详细,此外便是他对于冯画的思念之情,写得也是颇为深刻。
淳佑帝看过冯木之的信没有什么问题,便又叫太监将其重新封合。
庄晔却是摸着下巴想,想不到那个几年前看来十分木讷的冯木之,说起情话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或许,他也该学着点儿?
作者有话要说:肥肥的一章,求表扬,求收藏嗷呜呜呜
顺便厚颜求个作收~~~~~~~~听说这个不求一求就几乎没有
41第40章
淳佑帝见庄晔走神,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庄晔耸肩;凑过去和淳佑帝一起看起匣子里的其他东西来。
压在图纸下面的;是厚厚的一沓银票、地契、店铺房契等物,总价值几乎超出一百万两,这对身为一个王朝皇帝的淳佑帝来说;自然算不得多,但是这相当于意外收入的一笔钱财,对于正想大展拳脚治国治世却受制于国库不丰的淳佑帝来说,或许可以算得上是天降横财?
薛筠的事情,淳佑帝也不是半点不知端倪。淳佑帝登基之前,自己不能有丝毫惹眼的动作,却仍借着庄晔的手;在江南部下了暗探,尤其关注的便是甄家。
甄家在江南,那简直就像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薛家和其有所联系,甚至于曾给甄家——也相当于是给忠善亲王庄晟——为数不少的钱财贿赂,变相地助长了庄晟夺嫡的势力。对于淳佑帝来说,薛筠此举,自然是饶不得的,他也正想着迟早要收拾了薛家。
不过薛筠此人,倒还算有几分眼色,自从淳佑帝登基之后,就逐渐地斩断了和甄家的联系,为此还被甄家下了好几次的绊子,损失不少。不仅如此,甄家还派了人暗杀过薛筠,不过没有得手。这些事情,淳佑帝通过暗探,也已知晓,所以便看着薛家和甄家狗咬狗,暂时没有动静。
如今薛筠接着冯木之的事情递来了投名状,淳佑帝也没有不接的道理。
再看薛筠随匣子附上的信件时,淳佑帝便保持了几分好心情。薛筠所书,自然不过是官面文章,说自家是被甄家胁迫,不得已才提供的贿赂,不过在他意识到甄家有心助三皇子夺嫡后,便不再向甄家提供银两了,因此而被甄家迫害,生命饱受威胁。为此他一直觉得颇为煎熬:一面是君臣大义,一面却又担心遭到甄家报复而不敢揭发他们。但终究是抵不过对皇上的忠诚之心,决议向淳佑帝认错悔罪——不求淳佑帝原谅他的过错,但求不祸及子女家人便于心足矣。随信附上的银票、地契、店铺房契等物,是薛家上缴国库之用,也是为他犯下的过错赎罪。
淳佑帝看过信,冷笑一声,薛筠所言是真是假,他倒是已经不那么在意了,若是他没有猜错,看薛筠信中的意思,怕是会选择自杀以谢罪的。若是可以做出薛筠被甄家所害的假象,那些为庄晟效力的人,说不得就会人心浮动了,对庄晟也是个打击。如此一来,薛筠曾经是否真的倒向过甄家,倒向过三皇子庄晟,看在薛筠“及时悔悟”、且上缴国库这许多财产的份上,便也没有那么叫人愤怒了。
薛筠一死,薛家便只剩下孤儿寡母三人,能否保下薛家剩下的百万家私还犹未可知,且看薛筠信中所言,自然会约束他们不再和甄家有过多牵扯。若是如此,淳佑帝又何必做个赶尽杀绝之人?当然,若是薛家孤儿寡母拎不清楚,仍和甄家来往,那他也是不介意将甄家剩余的资财纳入国库所有的。
淳佑帝和庄晔计议已定,便连夜派了暗探往江南薛家而去,一为接冯木之入京,其二就是为了让薛筠的死像甄家所为。
薛家母女在贾府又住了几日,终于忍不住打点行装赶回金陵去,却在半路上,就接到了薛筠的死讯,薛姨妈当场便晕了过去。
当母女俩哭哭啼啼地回到金陵的时候,薛筠的灵堂已经在甄家的帮助下,由薛筠长子薛蟠布置妥当了。
甄家来得太快太巧,让很多有心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薛筠之死本就突然且蹊跷,甄家存有不小的嫌疑,偏生他们在江南顺遂得太久,自觉此时与他们无关,又觊觎薛家万贯家私,便急匆匆地上门来“帮忙”了。
便是隐在暗处的暗探,也不由得感叹甄家人的短视愚蠢,不过这却叫他们的计划进行得分外顺利,回京之后又能请赏了。
薛家母女得知薛筠的噩耗,又连夜赶路,早已经是疲惫不堪,见甄家人帮忙将薛筠的后世料理得妥帖,心下也是感激的,一时之间倒是没有想到什么疑惑的地方。
薛姨妈尤其知晓甄家有人在,对她们母子三人是多么重要的依仗,薛筠一死,薛家宗族的其他人,怕是无一不想来分他们家的家私的,他们孤儿寡母的,只怕斗不过他们。而有了甄家人在场,想必族人们也不至于太过分。
薛姨妈所料倒是没错,甄家人确实震慑住了薛氏其他的族人,但是甄家人本身就是一匹喂不熟的饿狼,又早对薛筠不满,如今所图不仅仅是想要从薛家孤儿寡母身上刮下一层油,甚至是想要扒皮抽骨的。
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与其拿大半的家财填进甄家,还不如拿出一半家财分给族人,还能落个好,偏生他们早已经是引狼入室,如今也奈何不得甄家人。薛姨妈在看了薛筠叫薛蟠藏起的留给她的信后,心底越发觉得后悔,这甄家才是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凶手,他们却报不得仇。
薛筠去世的消息,自然也是送了信去京城的,王家和贾家都相继派了人过来,可在这江南,他们一时半会儿还真拿甄家无法。王家如今的家主是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兄长,如今在忠敏亲王庄晞的府上任长史,正三品的官职儿,而且还十分受庄晞重用。
庄晞是个不问时事的性子,平日里与兄弟之间也没什么相争的,倒是难得的平和,便是淳佑帝,也十分看重他的办事能力,是除了庄晔之外,昔日皇子之中最受淳佑帝重用的一个。
可王子腾到底不能亲至,不过是派了自己的儿子王子朋前来,与贾家派来的贾琏一道,却也完全奈何不得甄家人,也不敢在江南得罪了甄家人,所以他们的到来不过让甄家收敛几分,却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将薛家当成肥肉来啃。
正当甄家人即将要啃去薛家大半的底子去的时候,却是意外来客搅和了计划。
来的人是诚恪亲王一家子,亲王、王妃、世子和世子妃一个都不拉,庄晔是奉了皇命南下查看长江防洪堤坝,顺便求了恩典,带着一家老小下江南游玩来了,还能顺道去扬州,让黛玉见一见父母亲人。
庄晔一家不过是在金陵落脚,顺便游玩一番,与薛筠的后事那是半点儿也无关系,更不可能上门吊唁,但只要他们还在这个城里,甄家人便只能束手束脚,很多手段不敢随意使出来。
薛宝钗从中看出了转机,又联想到那个交到了黛玉手中的匣子,猜测诚恪亲王一家会在这个时间,这么巧在金陵落脚,说不得就是父亲临死前的安排起了效果,便劝薛姨妈趁着甄家人不敢乱动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了薛家在金陵的铺子田庄,然后打点行礼,直接雇艘大船到京城的宅子中定居。天子脚下,总要比在金陵甄家人眼皮子底下安全一些。至于实在是来不及处置的铺子或田庄,便随着甄家和薛氏族人争去,也省得彻底惹恼了他们。
薛姨妈将信将疑,试探着卖了几个铺子,发现甄家人果真不敢阻挠,便全按了薛宝钗的话去做。虽则一时匆忙,铺子田庄大多都是低价卖了,可如今也顾不得那许多了,能有人敢在甄家的压力之下买他们的铺子,就该觉得庆幸了。
事实上事情并没有那般简单,买下薛家铺子和田庄的,其实都是淳佑帝和庄晔安排的人,否则一般的商户,哪里敢触甄家的眉头?这金陵可是甄家人的地盘,诚恪亲王也不可能永远都留在金陵,他们早晚会被甄家人报复。
甄家人自然也知道这些买铺子的人有问题,可如今淳佑帝稳坐皇位,他们就算有太大的胆子也不敢明着和皇帝对着干,暗中下点绊子倒还是可以的。
于是薛家人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将大多数的店铺和田庄出了手,然后规整了一大船的行礼,搬家离了金陵,去了京城,甚至顾不得京城的宅子还没有叫人修整过。
薛家的船一靠了岸,王家和贾家的下人们早已得了消息,都等候在了码头上。
薛家在京城的宅子多年不住,一时之间也住不得人,薛家母子便只能选是去王家住着,还是去贾家住着。若按着薛姨妈的想法,自然是想去贾家的,王子腾作为兄长,自小与她们姐妹不亲,她还是有些怵他的,而且贾家她们也住过一段时间了,总要熟悉一些。最重要的是,贾家至少还牵系着诚恪亲王府,她们这次能逃过一难,全仗了诚恪亲王,她便总觉得,若能和诚恪亲王府有点儿关系,总能震慑想要害他们家的人一二,毕竟在这京城里,甄家还是有点儿势力的——虽然不及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更何况还有忠善亲王庄晟和宫里的甄贵太妃,哪一个对薛家来说,都是无法抵抗的势力。
不过还是薛宝钗劝阻了薛姨妈,说回了京城哪有不回娘家住着,却要去旁人家住着的?王夫人虽则和薛姨妈是姐妹,可那毕竟是贾府,王夫人甚至还算不得是贾府的女主人呢。更何况,薛宝钗冷眼看着,贾家似乎并不与诚恪亲王府十分亲近,这京里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又怎么会看不出来。若是如此,她们住在贾家,又如何能够震慑得住三王爷忠善亲王?倒不如还是去王家住着,一来是薛姨妈自己的娘家,住着名正言顺,二来,不管怎么说,王子腾还是朝廷命官,又有忠敏亲王的关系在,忠善亲王总不能这样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他们薛家出手吧?没有利益的事情,该当是很少有人去做的。
薛姨妈思来想去,还是跟贾家的人说了一声,然后跟着王家的马车去了王家。她若是在王家派人来接的时候还执意要去贾府住,这不是打自己兄长的脸么?得罪了兄长和嫂子,对自家可也没什么好处。
薛家家财颇丰,虽则他们走的时候,很多大件笨重的东西,都留给了族人,却仍有十数辆马车的行礼,排了一条长龙,咕噜着进了王府的门。薛姨妈也知这东西进了王家的门,只怕是必要留下一些的,可自家没人住着,将东西都放回去,她也不可能放得下心。只得自己在心中宽慰自己,就当花钱做人情了,他们薛家在京城根基浅,有了娘家的帮衬,只要能立住脚跟,凭着薛家在京里的铺子,未必没有重起的一天。
42第41章
不说薛家进京的事情,只说那诚恪亲王一家在金陵逗留了很长的时间;直到薛家的船起航;他们才悠悠然地继续行程;这样一来,哪怕是傻子都知道他们是为了薛家才留在金陵这么久的了。
庄晔他们一行人的下一站是扬州,那里是林海任职的地方;黛玉可以回家见一见父母亲人。而知晓了这些的黛玉很是开心的样子,简直就是归心似箭。
林海和贾敏也早知道庄晔带着家人下江南的事情了,也是望眼欲穿,贾敏等了几日,甚至差点儿等不及,准备自己出发往金陵去了。
等到庄晔等人到了扬州,却是扬州知府领着大小官员在码头上候着了;林海自然站在首位。
扬州知府站在林海右手,等待时不时与林海说几句话,等庄晔的船靠岸了,忙束手迎上前,一番拜见之后,庄晔便与一众官员前去酒楼参加接风宴。
裘卿妤则是领着庄煜和黛玉自顾往林府去,众人皆知诚恪亲王世子妃是林家姑娘,王爷一家往林家居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什么好疑惑的。只是看向林海的眼神或羡慕、或嫉妒,不一而足。
庄晔少年时期便长居军营,身上自有一股子军人的英气,倒反而和一众武官更聊得来,显得一众文官的存在有些多余,不过,文官们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觉得不满,他们送出去的礼物,庄晔来者不拒地都收了,他们心下定了,也不在乎是不是和庄晔谈得来——对于一个曾经暴打过吏部侍郎的王爷,一个曾经在天子脚下将身居高位的文臣绑架了扔进伤兵、遗属安置村的王爷,还真是别注意到他们的好。
庄晔的心情倒也说不清道不明好坏。要说坏,从这帮子文臣武将给他送的礼来看,他们平日里赚的还真不少,少不得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或是贪污受贿,可他也知“水至清则无鱼”,这事也暂时轮不到他来管。要说好,这些子东西带回京去,给他家皇帝老哥填了私库,也算是挽回朝廷的损失,到时候若有些个动作也不至于受制于那帮子户部的官说国库没钱。
庄晔和林海在酒楼接风宴,裘卿妤带着两个孩子也正进了林家的大门,贾敏早已带着林霁迎至门口,克制着见到女儿的激动,规规矩矩地行完礼,却在黛玉的一声“母亲”声中红了眼眶。
裘卿妤倒也能理解她们母女的心情,也没有想过要将黛玉养育得只跟自己亲,见她们母女这般,便主动提出要先去洗漱更衣,而将黛玉留在了贾敏的身边。
早在得知庄晔和裘卿妤要来的时候,林海就与贾敏将正院归置了出来自己避居偏院,为的就是怕他们要住到林家来。扬州不是没有皇家的别院,但是庄晔从来就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事先准备好总是没差的。
裘卿妤领着庄煜去了正院梳洗更衣,贾敏则带着黛玉去了她如今暂住的偏院,互诉离情。
林霁一段时间不见黛玉,一开始还有些生分,不过没一刻就又恢复了活泼的性子,直接抱住了黛玉的胳膊,嗷嗷叫着不肯放手。
林霁自打被白先生调理好了之后,就越长越结实了,如今是生得虎头虎脑,胖嘟嘟的很是可爱。黛玉也是忍不住欣喜地捏着他的脸,咯咯地笑。
林霁刚才看见了庄煜,还记得这是个跟自己抢姐姐的坏哥哥,现在又抢了自己的屋子,真的是天下最讨厌的人了。故而等进了贾敏的房间之后,就在地上团团转着,又跑去开箱子、翻柜子。贾敏和黛玉看着奇怪,问他是在做什么,林霁一本正经地道:“母亲母亲,你说把姐姐藏在柜子里,还是箱子里?”
贾敏奇道:“为什么要把姐姐藏起来?”
林霁便道:“把姐姐藏起来,就不会被坏哥哥抢走了。”
“噗嗤。”母女二人直被这小娃娃的童言童语给逗乐了,手指点着他的脑门说不出话来。
母女俩不过说得一会儿话,贾敏看着时辰不早了,便出去到厨房看看宴席准备得如何了。
黛玉领着林霁,熟门熟路地朝主院走去。
林霁好不容易见到姐姐,自然乖乖地任她牵着小手,屁颠屁颠地跟在黛玉身后。
庄煜换完衣服,便迫不及待地要来找黛玉,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黛玉不在他身边,他还真是不放心。半路上,庄煜便瞧见了牵着个小胖子的黛玉,一个纤细飘逸,一个圆滚滚胖嘟嘟,走在一起不知怎的就叫人想笑。
黛玉看见庄煜,便想起林霁说的话来,顿时笑出声来,朝着庄煜道:“煜哥哥,霁儿说,要把我藏起来不叫你找到呢。”
黛玉的脸颊笑得粉嫩通红,眼底弥漫着水汽,可爱到不行,便是见惯了黛玉的庄煜,也是不由得一愣,平日里聪明的脑袋瓜,这次就是没想明白黛玉话中的意思,傻傻地问道:“为什么要藏起来?”
黛玉还不及回答,见到“强盗”出现的林霁已经如临大敌一般地张开双臂护在了黛玉的身前,大声叫道:“坏人,你又要来抢我的姐姐了吗?”
庄煜这才回过神来,明白黛玉所说,原来是这个小胖娃娃要把黛儿藏起来是为了不让他“抢走”黛儿啊,顿时是哭笑不得,想不到这个小子这般记仇。
庄煜先朝黛玉朗笑一声,继而又绷起了脸,咳嗽一声,走到了胖娃娃的面前,狞笑道:“小胖墩,想跟我抢黛儿?你还嫩了点,小心我把你也一起打包抢走卖掉。”
胖娃娃被吓唬得连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却依然坚定地站在黛玉的身前,声音里略略带了些颤抖:“你……你敢……我……我叫我父亲揍……你屁股……我父亲……揍人屁股……是很疼很……疼的……”
庄煜几乎要笑出声来,却又听得胖娃娃自以为很小声地对黛玉说:“姐姐,你……你快跑,去……去找母亲,我……我来拦着坏人……”
庄煜突然之间觉得心软了,这样一个胖娃娃,把黛儿放在自己的安危之前的胖娃娃,唔,还是十分可爱的么。
庄煜走上前,胖娃娃挤着黛玉往后退,抖抖索索地道:“你……你别过来,呜呜……你别抢我姐姐,呜呜……你要卖就卖我吧……我胖……我会更值钱的……”
这下,胖娃娃是真的吓哭了。
黛玉见林霁哭了,顿时没好气地瞪了庄煜一眼,忙搂着弟弟连声安慰:“不哭不哭,霁儿不哭哦,煜哥哥不会把霁儿卖掉的,哥哥是吓唬你的,他是坏蛋,我们不理他,我们去找母妃,叫母妃罚他。”
说着也不看庄煜,牵着林霁继续往正院去。
庄煜一见黛玉生气了,知道这事自己做得过了,忙讨好地跟了上去,可他一靠近,林霁胖娃娃就哭得更大声,然后他就会被黛玉瞪,也就只好离得稍微远一些跟在他们两个的身后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