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攻略-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是,这孩子也是个命苦的,还在平日里手脚还是伶俐的。我见她还不错,今日就带着她来了。”进门的田牙婆立刻接了雪雁的话。

陈嬷嬷也没说什么,依旧是问雪雁左边的那个小丫头。雪雁便垂了头,乖顺的退了一步进了人群里。

会是原著中的那个“雪雁”么?黛玉眼光复杂的把雪雁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却始终不敢相信。原著中她对雪雁其实没有多大的印象,因为黛玉身边的紫鹃戏份过多,倒让所有人忽略了这个跟着黛玉从林家过去的丫鬟。

不过如今看来,虽然年纪小,但话回答的也不错,倒不是个糊涂的。

“玉儿可是看上了哪个?”贾敏见黛玉一直盯着雪雁看,便出口问道。

黛玉清醒了过来,连忙收回了目光:“我看着右边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都还不错。”右边的第三个正是雪雁,到底是原著中出现过的角色,黛玉倒是想亲自观察看看。

“只是我们这次到底是要买多少个丫鬟?”

贾敏笑了笑:“也不拘人数,要是看着好,索性全都买了。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卖死契呢?”

黛玉心中便有了底,果然一顿盘问下来,陈嬷嬷便让映荷进来回话,说这些卖死契的丫头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规矩进了林家之后要重新学。除了贾敏说的那个不安分的丫鬟,其他的都可以要。

贾敏便点头答应了,剩下的事情自然是由着陈嬷嬷自己安排,她则是带着黛玉往帘子后面的一扇小门里进了二门内。

037 透露

黛玉只是把雪雁的摸样粗略的记了一下,便也不再管这件事情了。

一晃大半个月就过去了,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十月十九的时候才终于放了晴。贾敏便让赵贵显家的开了府库,把堆积在府里的皮革拿到背光处透透风,入冬时要穿的披风和大裘也该着紧做了。南方天气湿冷,新做大裘多少是要比旧年的更显暖和一些。

赵贵显家的领了话,这几日都在府库里忙着,登记入库和出库的一应物品。

前两日天气冷了一些,贾敏吹了些风,又咳嗽起来。这是老毛病了,也只是吃着沈大夫给开的方子,只是好的倒是比往年要快得多。

这一日她身子松快了些,又见日头正好,下午便带着黛玉往库房这边来了。

上房旁边带着一个小院子,林家人口少,大半个园林都是空着的,这个小院子也没有住人。贾敏便从上房后面开了一扇门,与那个小院子相连接起来。平日里,领了牌子去库房的则只用从那个小院子的前门进去。贾敏一时兴起要找什么玩意,便也可以沿着上房的后门寻去。

正午的阳光熏得身上有些暖,黛玉眯着眼睛,跟着贾敏弯了几道门,从侧门到了库房。

避开了人多的地方,母女二人则是进了小院子的一个小隔间里。赵贵显家的早已经等在了屋子里,见贾敏和黛玉进来,连忙请安问了好。

“太太,这是昨日里清出来的皮革还有衣料,皮革也已经收拾妥当了。林泉家的上午来的早,也不敢打搅太太。听说我被太太叫了过来,便托我问太太一声。”赵贵显家的问了一句,便把手上的册子放到了贾敏的跟前。

林泉家的管着林府的衣料首饰,林泉又管着二门外面的一应杂事,夫妻两个在林如海和贾敏跟前都很有体面,赵贵显家的自然是不敢拿大。这管衣料首饰也是个轻松且油水足的活,贾敏念在林泉家的到底年纪大了一些,便分派给了她。

虽然林家正经人口只有四个,平日里也没那么忙碌。不过林家下人不少,待下又宽厚,因此年节时不但是主子,就连底下伺候的人新衣也要全部顾及到。现在年关将近,林泉家的也是忙的脚部沾地。

贾敏不大在意的翻了翻手上的册子,又把册子顺手递给坐在她身边的黛玉,才对林泉家的一一吩咐着把哪几张皮草取出库。又吩咐芷芳记下来每一张皮草做些什么,好让林泉家的张罗着。

黛玉却是在专心的看着手中那本手掌薄厚的册子,里面密密麻麻的记满了每一种料子的种类和入库时间,却只有一部分记下了出库的日期,后面还大致的记了一笔去处。

她微微留意了一下,发现除了皮草,其他的布匹绸缎差不多是近一年时间入的库。那些记载了出库日期的料子,都是入库的时间超过了一年的,便赏给了下面的丫鬟们做了四季衣裳。

不过林家每个人做衣裳都是有份例的,只是换季之前做一次,逢年过节的例也不会少。但是黛玉和皓玉却是不同的情况,贾敏只要念头兴起来了,便会请锦绣坊的人上门来看衣服料子。这账目有时过公中,有时是贾敏自己走私库。

这锦绣坊是扬州最大的布庄,货源也走海上的生意,因此倒经常有不大常见的好料子。林家采买的多,也不小气,锦绣坊只要有了新料子,便会送到林府来给贾敏过目,贾敏也总会给黛玉和皓玉留下一些。

反正林家就这么几个主子,也不会有人在背后说闲话。光黛玉过来的两年,她每季的衣衫都新做了二十多套,加上旧年的,即使每日换两套都没有重复的。

平日里倒是不觉得,现在看着这本账册,黛玉就不禁有些心惊。光林家府库内的衣料,就只存放一年之内的,多出了的就不再记录到这本册子上了。只是这本册子里记载的料子,就足以堆满一个房间。

林家到底有多富贵,黛玉确实是不得而知,但是她却知道,原著中落到林妹妹手上的,恐怕已经只剩毛皮了。

“玉儿可是看完了,这府库里登记的账册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下面人细心一些,也出不了什么大错。”贾敏转头问着,黛玉才从沉思中醒过来,点了点头。

赵贵显家的便知道这是贾敏在教黛玉管家,也不敢插话,却见贾敏从黛玉手中把那本册子抽出来递给了她:“上个月入库的料子我看不上眼,其他的也存了小半年了,恐怕花色也旧了。”

“料子到都是难得的,只是姑娘穿着颜色未免显得素了一些。”赵贵显家的接过贾敏手中的册子。她管着衣料,自然是知道册子里是什么,便揣度着接了一句,果然见贾敏点了点头。

“明日里让锦绣坊的人来一趟,该挑些料子给玉儿和皓哥儿做新衣了。”贾敏便回头吩咐着芷萍。

黛玉动了动嘴,想说的话始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太太,这是照着您的吩咐新登记的册子,您说送给老太太的年节礼您自己挑,我便顺手把册子带过来了。”等贾敏和芷萍说完话,赵贵显家的便往前走了几步,从红木束腰高花几上又拿了一本册子给贾敏过目。

贾敏点了点头,接过赵贵显家手中的册子,认真的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让芷芳记着她指出来的东西,赵贵显家的就在一旁补充着。

黛玉听到“老太太”三个字,耳朵早就竖了起来。她端着芷兰送过来的调了玫瑰蜜的水,深一口浅一口的喝着。芷兰带过来的是青花图案的磨砂闻香杯,挡住了黛玉的大半张脸,也挡住了她脸上不断变化的神色。

林家的老太太,黛玉的祖母很早就过世了,贾敏如今口中所说的,必然是贾府的贾母了。

“上个月得了一柄没有杂质的蓝田玉如意和一个和田玉的长寿青玉枕,虽然这些东西母亲并不缺,但是冲着这个名字,添上去做个彩头也是好的。”贾敏脸上带了笑,望了一眼在一旁端着杯子的黛玉,又道,“想起当初我和你父亲一起到扬州来,一晃十多年也就这么过去了,玉儿还没有见过京都都是个什么摸样吧,也没有见过你外祖母和两个舅舅。”

黛玉把手中的闻香杯递给芷兰,暗自思忖着应该接什么话。她虽然不待见贾家,但是那毕竟是贾敏的娘家,所以她也只是“嗯”了一声,便顺着贾敏的意思问了一些贾母的摸样性情。

贾敏便让赵贵显家的把刚才她指出来的东西给拾缀了出来,存着教黛玉认贵重物的心思,便让赵贵显家的把小物件带过来给她过过目。

赵贵显家的应声下去了,贾敏又让芷芳和芷萍一起过去照料着,便给黛玉讲起了她小时候在贾府的事情来。坦白说来,单纯就贾敏所讲述的,贾母确实是把她当做心肝肉一般的疼爱,就连贾政和贾赦都退了一射之地。

贾敏在贾家的时候,过的是众星捧月的日子,虽然是个姑娘家,但是她说的话却比自己两个哥哥的吩咐还顶用些。当年王夫人进门前后,正是贾敏跟在贾母身边学习管家之时,贾琏的生母也过世了,贾母也放心的把整个贾家都让贾敏管着。还是等贾敏出嫁了,王夫人才接过了贾家的管家权。

黛玉听着贾敏讲的这些,心中也不无感慨。

在她想来,原著中黛玉刚出了孝就被接进了贾府,多半和贾敏生前的遗言有关系的。这贾母也确实是真心的疼爱贾敏,就是因着这份疼爱,贾敏也放心的让黛玉进了京。

只是对于贾敏来说,贾母是亲娘。但是对于黛玉来说,这就是外祖母了。到底是隔了一层不说,加之中间的联系贾敏已经香消玉殒,黛玉也不是在贾母跟前长大的,这份情分也会逐渐淡掉。

贾母最关心的,始终还是在跟前长大的亲孙子。她是贾家的老祖宗,林家对于她来说,始终是在贾家之后的。

好在现在她改变了贾敏命运的轨迹,改变了皓玉命运的轨迹,自己也不会像原著中的那个林妹妹,在怨恨中孤独死去。

“怎么了玉儿?“贾敏接过芷兰端来的茶,刚吃了一口,就看到黛玉正直愣愣的看着自己。

黛玉立刻露了笑意:“没什么,只是觉得京中着实是和扬州不同,不由得听呆了。”

“北方和江南自然是差异颇大,日后玉儿自己就能体会到了。”贾敏也不大在意,只是翻看着手中的另外一本册子。

“我还要,还要去京城么?”黛玉倏然从凳子上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贾敏。

贾敏倒被黛玉大惊小怪的样子逗笑了:“自然是有机会的,你父亲明年就任满了,到时候可能会回京述职。母亲早已经和你父亲商量好了,要是他进京的话,咱们便跟着他一起去。到时候正好去拜见你外祖母和两个舅舅,你外祖母家还有三个和你年岁差不多的表姐妹,现今都养在你外祖母跟前呢。”

黛玉这才松了一口气,她忘记了现在自己并不是原著中那个孤苦伶仃的黛玉了。

她上有父母可以依仗,下有弟弟将要继承家业,他们林家是累世清贵的书香世家。即使去了贾家,也是她站在高台上,以旁观者的姿态看着贾府里的一场场闹剧。

038 锦缎

第二日锦绣坊的掌柜就进了林家的门,因为要和内宅的夫人姑娘们打交道,锦绣坊便聘了几个女掌柜。这次来的就是一个姓徐的女掌柜,看摸样也只有二十五左右的年纪,人有些微胖,见到谁都是笑脸相对的,倒着实让人讨厌不起来。

贾敏身边的管事嬷嬷们似乎跟她都很熟悉,临到进门的时候黛玉还看到她在院子里跟宋妈妈寒暄了几句。

宋妈妈之前是贾敏身边的大丫鬟,很得贾敏的信任。年纪大了放出府后,贾敏做主给她找乡下一户地主的人家,上面没有婆母,日子过的也算殷实。

只是四年前她男人不知怎么的掉进塘里淹死了,留下了一个还不到一岁的孩子。族里的亲戚们早就眼红他们的家产,看他们孤儿寡母的便想趁机要抢夺他们的田地。

能在贾敏身边这么多年,宋妈妈自然不是个好惹的,族里的亲戚们没得手,两边就这么僵持了很久。

最终宋妈妈还是用大部分的田地换了自己抚养儿子的权力,只是那个地方她在也待不下去,便卖了余下的田地和房屋,索性投奔了贾敏。前年管厨房的嬷嬷退了下来,贾敏便让她管着自己的小厨房。

本来贾敏没有打算让宋妈妈入奴籍,只是宋妈妈却把自己的身契硬是给了贾敏。宋妈妈的儿子小柱子比黛玉大上半岁,平日里没有人带,宋妈妈怕他跑出来胡闹,白日里便把他锁在屋子里。

宋妈妈也是个严厉的,平日里即使是对着芷萍这个大丫鬟,也是不苟言笑。但是这几日脸见到人也不算面无表情了,她只是和徐掌柜说了几句话,脸上便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黛玉往屋外看了一眼,歪着头微微想了一下,便收回了目光继续盯着芷兰手边的动作。

前两日贾敏寻的刺绣师傅就已经到了,黛玉也变得逐渐忙乱起来。早上的时间是一定要去听曹先生讲课的,即使曹先生不管她,黛玉也喜欢那样在书房带着翻几页书看看。

中午歇了午觉,那位刺绣师傅便要到她屋子里教她刺绣。那位师傅姓黄,年轻时也是苏州一带有名的刺绣师傅,以双面绣的技艺见长。只是长期做活,视线又要集中,只是三十岁不到的年纪,眼力就不怎么好了。

她怕眼睛坏了,也不敢再继续做活,便开始上门教大户人家的姑娘们刺绣。

在到林府之前,她教的那户人家的姑娘刚刚出嫁,贾敏听到这个消息,便把这位黄师傅请到了府里来。

但是黛玉毕竟从未做过这些,黄绣娘见她食指活动的太过笨拙,便让她从打络子开始学起。等手指灵活些了,再学刺绣。

黛玉这几日便开始跟着芷兰学习打络子,她两日黄绣娘教了他如何配色,现在她就在各色的线团中挣扎着。

“给夫人姑娘请安了。”那徐掌柜由映荷带着进到屋子里,便突然间跪下来,结结实实的磕了个头。

“行了,徐掌柜快起来吧。”她夸张的动作让第一次见的黛玉有些错愕,但是满屋子的丫鬟和贾敏却已经见怪不怪了,“你是经常到我们府里来的,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性子,不用讲那么多虚礼。”说完她又扭头让芷芳请徐掌柜坐下。

“哎哟哟,夫人是菩萨心肠,只是我这还真是一刻钟也坐不住。昨日里林泉媳妇说夫人想看看新近的料子,我是一宿都没睡好,生怕拿过来的衣料入不了夫人的眼。”她夸张的捂着嘴笑了一声,眼睛一转,“幸好今早新到了一批,哦候着夫人下午有空闲,就赶紧着给送过来了。”

贾敏听着,倒是多出了几分兴致。

芷芳看着贾敏的神色,便问道:“不知道徐掌柜说的是什么料子,要是好的话,不妨都送进来给我们太太姑娘过过目。”

徐掌柜看了一眼在这期间只抬头看了一眼的黛玉。她长期在各个府中走动,那些夫人姑娘们的性情多多少少也能揣测到几分,只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她却有些看不大明白。

徐掌柜心中暗自思忖着,她是在林家第一次见到这位林姑娘,按道理说五岁的小孩子,看到有新料子来,反应不应该是那么冷淡的。就拿陈巡抚家的姑娘来说,每次她带着新料子去的时候,她脸上都是克制也克制不住的笑意。

毕竟,小姑娘们哪个不喜欢新衣的?

不过看今天的情形,她应该伺候的正主,就是眼前这个反应的确很平淡的林姑娘。林夫人素来出手都是少有的大方,要是这个小姑娘不满意,今日这笔大买卖多半是做不成了。这样想着,徐掌柜的眼中没由来的多出了几分忐忑。

虽然心中焦急,但是徐掌柜脸上依然带着笑意:“今日带来的是蜀锦和金陵的云锦,花色和颜色倒是很多。”

“金陵。。。。。。”贾敏重复了一句,便说道,“既然这样,徐掌柜还是拿进来看看吧。”

徐掌柜看了黛玉身上的衣物一眼,便连声应着点头倒退出去了。

不一会儿就有十几个小丫鬟鱼贯进来,手中都托着两匹锦缎,小心翼翼的放到中间的八角石桌上陈列着给贾敏过目。

贾敏大略的看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这颜色看着倒还尚可。”

徐掌柜连连点头,又偷偷的瞄了黛玉一眼:“这颜色既不是太过素净,也不会显得张扬,正适合给府里的姑娘做衣裳。”

贾敏心中暗自点头,面上却不显,只是转头对黛玉道:“玉儿也瞧瞧,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黛玉就舍了手中的线,抬头往堆满了桌子的锦缎瞧去。桌子上大概堆了十几匹料子,两张并拢的椅子上也放了一些。她个子矮,便站起来走到了桌子旁边。

“这是蜀地的雨丝锦,虽然蜀地以红锦闻名,但是这雨丝锦可是丝毫不逊色的。”见黛玉的手碰到了一匹料子,徐掌柜便口若悬河的说了起来“虽然底色看起来素,但是上面又纹了莲花纹样,烘云托月的,又多了一份贵气。”

黛玉只是碰了碰,手便离开了。那掌柜怕是黛玉不满意,急忙上前抖开了那匹料子,白色的锦缎在光下显出丝丝雨条状,再加上分散的浅红莲花花纹,倒还真的显出了几分意境。

“这也是蜀地的月华锦,虽然是大红色,但是用的金色团花纹路,对着光及其鲜活。”说罢她又忙不迭的抖开了那匹料子,“林姑娘要是觉得不喜欢,蜀锦中也有一些事淡色系的料子,也是十分出彩的。”

“这边还有金陵的云锦,颜色也都有淡雅的。”见黛玉没多大兴致的坐了下来,徐掌柜心中一惊,便又讲起了摆在椅子上的云锦。

黛玉和贾敏也不打断,只是让徐掌柜讲着,脸上多少显出了几分漫不经心。

徐掌柜说了小半个时辰,就已经觉得口干舌燥了,只是心中依然是忐忑的。林家是大主顾,扬州这边有名的布庄却不止他们锦绣坊一家,要是今日不满意,而去了别家,日后想要拉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芷芳,给徐掌柜倒杯茶。”见徐掌柜的声音已经干哑了,贾敏才吩咐一旁的芷芳。

徐掌柜干笑了两声,说着“那怎么好意思”,到底还是囫囵着一口喝了那杯冷茶,才舔了舔嘴唇道:“这次拿来的料子都是上好的,要是夫人和姑娘还是不怎么满意,我估摸着过半个月就会有新料子来了,正好赶在做冬衣之前。。。。。。”

她还要说,却被贾敏打断了:“这批料子倒真是不错,颜色和花色也都上好,刚才玉儿看过的几匹就都留下,那几匹颜色深沉一些的也留下来,还有那匹大红的和银红的也留下来。”这话却是对身后的林泉家的说的,“去年府里不是才买了一批丫鬟跟着江南的那两个绣娘学着针线么,现在外衣便让她们做吧,这贴身的衣物还是由各个房里的针线丫头们做。”

“那匹湖色的料子也留下来吧,皓哥儿倒是可以做一身这样的颜色。”黛玉在一旁补充着。

徐掌柜愣了愣,她看了看黛玉,又转头看了一眼贾敏,却见两人都已经准备起身了。

她立刻恢复过来,恭恭敬敬的目送着两人离开了。

“母亲,之前我说过应该给弟弟找个伴读的事情,可是选了人选了?”黛玉刚出了院门,就开口问着。她走在贾敏身侧,声音并不大。

“我上次看着林泉家的小孙子倒是个聪明伶俐的,只是跟皓玉同年,毕竟。。。。。。”贾敏的话没说完,黛玉倒是知道她的意思。伴读最好的人选,年龄要跟皓玉相差不大,但是毕竟还要照顾着皓玉,还要选性子安定的。

黛玉就见到原本规规矩矩站在角落里的宋妈妈,整个身子都往前倾的厉害,她嘴角就不由得带上了一丝笑意。

春络她家和宋妈妈在一个院子,春络回家时也见过宋妈妈的儿子。说瘦瘦小小的,异常的懂事,平日里被宋妈妈关在屋子里,也不吵不闹的。

“我记得宋妈妈似乎有一个跟皓哥儿差不多大的儿子。”走到游廊里的时候,黛玉便提了一句。

这几日贾敏在给皓玉找伴读的事情倒是张扬了出去,便总是有些管事娘子们在贾敏跟前有意无意的提起自己家的小子怎样,甚至还有些在黛玉跟前提起的。

这么多管事娘子中,黛玉对宋妈妈的印象却是最好的。她虽然面相上严厉了些,但是性子好,多做事少说话。她相信这样的娘教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差。

039 信件

虽然贾敏之后没有再提伴读的这件事情,但是三日后,宋妈妈就依着贾敏的吩咐把小柱子带到她跟前来看看。那之后的第二日,小柱子就跟着皓玉一起入学了。

黛玉便隔了屏风看了一眼,果真是春络说的那般瘦瘦小小的。小柱子比皓玉年长两岁,但是身量却比皓玉高不了多少。

先前选陪读的时候贾敏就问过了皓玉的意思,他们两个年纪又相差不大,皓玉又缺少玩伴,倒是和小柱子很合得来。

上了几次学堂,黛玉倒也放心了。小柱子不像书房里其他三个人一样懒散,而且还有些伶俐。大概之前宋妈妈就教过他习字,跟上的速度也快,倒是狠狠的再次刺激了皓玉,越加不敢松散了。

黛玉并没有打算像原著中的林妹妹一般做个才女,读书识字的愿意也只想着看看书打发打发时间。

皓玉开始习《训蒙骈句》和《千家诗》的时候,黛玉倒是认真听了一些。从原著中她就猜想的到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吟诗作对的,虽然她觉得无聊,但是好歹也要学着应付一些,虽说不求出彩,但是至少也不能丢人。

日子规律起来了就过的很快,不觉间就已经到了腊月。

腊八这一天,因为前日下了一场小雪,今日化雪时天气便格外的冷。贾敏已经跟曹先生和黄绣娘说过,腊八这天便不用去学里,黛玉却也是辰时不到就起身了。

一层一层的裹上厚厚的衣物,芷兰又给她穿山了妆缎狐肷褶子大氅,待手脚都捂热了,春绯又塞了一个手炉到黛玉的手上。一行人把黛玉裹在中间,才缓缓的向上房走去。

腊八粥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黛玉还特意去厨房看了一眼,红枣,莲子,桂圆,红豆等等花样繁多,并不仅仅只是黛玉理解的八种。宋妈妈昨日半夜里便张罗着煮了,然后小火炖着直到天亮的时候才算完全好了。

林如海这一日也沐浴在家,等腊八粥好了,便带着黛玉和皓玉并贾敏四人去了家里的祠堂。

林家子嗣单薄,几代单传,虽说在姑苏还是有族人,但是毕竟就不往来。从林如海父辈这一代,就已经在自家设了祠堂,供奉着自己已故的长辈,不过祖坟还是留在了姑苏。

腊八粥是先敬祖先,后送亲友。从祠堂里出来之后,贾敏又让丫鬟们把熬好的腊八粥涂一些在院子里的树木和花卉上,又和林如海商量着送一些去平日里还往来的府里。

等其他府里的腊八粥陆续送过来,内院里才算是暂时松了一口气。按照惯例贾敏昨日里已经吩咐宋妈妈多煮了两桶,便由几个家丁抬着送到景仁巷子里去。又吩咐林泉家的把先前多做的那些夹袄拿出来,让林管家跟着送过去,算是为黛玉和皓玉积福。

景仁巷在城西,住的都是一些穷苦的人,在这样的寒冬腊月,最缺的就是冬衣和热食。

等到全部处理好了,一家人才坐下来喝腊八粥。黛玉倒是在粥里吃出了几个由白果雕成的动物,皓玉见到了,便足足吃了三小碗才得到了一个同样的白果雕刻。

这腊八粥足足喝了三天,三天之后贾家的年节礼也送过来了。

这次来的却是姜嬷嬷的儿子和儿媳妇,姜嬷嬷年纪大了,今年秋便辞了差事,回家养老去了。

那媳妇子贾敏不怎么熟悉,因此就没有上次对待姜嬷嬷那么推心置腹,也没有让黛玉和皓玉来见。吩咐赵贵显的把贾家的年礼登记造册了之后,贾敏又跟那个媳妇子说了会儿话,无外乎就是问贾母身体可好,近来又有哪些大事。

那媳妇子也就一一的答了,但毕竟不是贾敏(贾母?)跟前伺候的人,贾敏对她的回答的简略也不怎么满意。说了几句,那媳妇子也不知应该再说些什么,把贾母给的一封信交给了贾敏后,就被贾敏打发走了。

第二日贾家的人就离开了,贾敏也没有多留,只是让林管家送到码头。贾家人离开之后,贾敏就似乎是有了心事。

腊八一过,各地的庄子和铺子便全部要来林家交账了。林如海衙门里忙,素来是不管这些事情的,账册历来都是交给贾敏管着,然后吩咐林管家去做。

又到了一年之中最忙乱的时刻,只是这次贾敏却没有去年那样幸运,到底是小病了一场。黛玉便跟在贾敏身边,也帮着陈嬷嬷和芷萍一起点算着账册。

了解的越多,她心中的愤怒就积累的越多。

林家真的可谓是富贵逼人了,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是低调中的奢华却是黛玉这个现代人不敢想象的。就连芷兰都说,像她们这样的一等丫头,过的比小户人家的小姐还好。林家放出去的大丫鬟,赏赐的陪嫁都比一般的人家多。

林家从袭爵开始,到皓玉就是第六代了。不说林家子嗣单薄,主子们花费不多,五世积累出滔天的富贵,单单说林如海如今的这个职位,就是一个肥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他在扬州十几年经营,水至清则无鱼,他不可能做到曹先生的那个样子。

原著中黛玉出了孝之后,投奔贾家,到底是带着多少的身价银两,又有多少家底被陪同的人给暗度陈仓?

贾敏病的这几日,她协同着陈嬷嬷一起清点府库造册,就已经心中暗恨了。那册子上面登记的东西,无一不是精贵的。更何况还有一些根本不能评估出价格的字画,古董,上房的小库房里还有成箱成箱的真金白银。

她记得黛玉第二次进京的时候带的箱笼并不多,那这些东西到底是去了哪里?

当时原著中来林府照料的是贾琏。就当贾琏不识货,又急着出手被人坑了一把,贱卖了林府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和真迹,但得到的数目以她来估算,也不仅仅是贾琏说的“二三百万之财”。

更何况还有这些庄子和铺子呢。黛玉看着手中的账本,努力的抑制住自己的怒气。

这些庄子和铺子,即使是年景不好的时候,也有十几万的盈利,最后这些铺子和庄子的地契究竟有没有一张送还了林家。可怜的林妹妹坐着金山银山却自以为是贾家的“穷亲戚”!

原著中这些都是林如海和贾敏给黛玉的嫁妆,只是贾家得了这份嫁妆,花完了这份嫁妆,便开始左右挑剔黛玉的不是了。即使黛玉最后没有病死,贾家人野不会让她再出嫁吧。

以黛玉的身份,夫家出身绝对不能太低。不管黛玉最后嫁到哪家,她夫家的人只要不傻,自然就会想到林家的财产。面对着千万之财谁能够真正的不动心,可是那个时候贾家还能拿得出林家的东西来么?

黛玉冷笑了一声,到底是喝了以后茶冷静了下来,她根本不用为这些事情气坏了自己的身子。这是原著中的故事,现在她也只能把那些当做故事来看。

绛珠仙子已经回了太虚幻境,现在的她虽然叫也叫黛玉,可是和那个神瑛侍者丁点关系也没有了。想到这里,她敛下眼帘,又待在芷萍身边看起了账本。

贾敏是近段时间累了一些,又兼心里始终想着事,才会轻易的病了。卧床休养上几天,也就好的差不离了。

年关将近衙门里也忙,林如海这几日也是宵禁过后才回来,天没亮就出了门。贾敏生病的时候他也进内院来看了几次,怕搅了贾敏的觉,这些天都是睡在书房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