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吃货军嫂-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大江让冯征别掺和进来,他夸丁小甜是想要她给自己介绍对象,冯征都是定了婚,年底就要结婚的人,难道也要找嫂子介绍对象。
  “算了,我说不赢你,我喝酒,不说了。”冯征摇摇头说,端起酒碗来自己喝酒。
  丁小甜重生之前跟冯征的爱人见过,她爱人也是军人,当初两人订婚和结婚,都是双方的父母定的。
  结婚之后,感情也就那样,再加上都是职业军人,聚少离多。后来,两口子转业到地方之后,冯征出轨,跟他老婆离婚了。
  知道冯征婚姻结局的丁小甜却不想劝他别结婚,再找找看。
  因为她觉得自己虽然是重生者,可是却是个能力有限的女人,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已经付出不少努力了。别人的事情,她实在没能力管。
  至于王大江,丁小甜也知道他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他的婚姻相对冯征来说,还算挺好的。
  八十年代末,王大江转业到地方,进入某市政府部门负责经贸那一块,跟一个回国投资的美籍女老板认识,两人结婚。十年之后,王大江去了美国,在美国定居,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都挺圆满。
  因此,王大江缠着丁小甜介绍对象,丁小甜一点儿都没当真。
  酒喝到一半,腊肉煮好了。
  丁小甜去把煤油炉子关了,把腊肉捞起来,就在写字台上切肉。
  她带来的这块腊肉是五花肉做的,煮熟了足有三斤多,切了很大一盘子。
  这一盘子腊肉端到桌子上时,王大江眼睛顿时发亮,说了一声:“老何,嫂子,我不客气了!”
  说完,拿起筷子就开始把油亮酱黄的老腊肉夹起往嘴里塞。
  何忠灿看他狼吞虎咽,就也赶紧动筷子,还不忘了招呼丁小甜和冯征赶紧吃,不然王大江那个狼变的一会儿就要把肉给吃光了。
  丁小甜擦了手,重新坐下后,拿起筷子夹肉,第一块喂给女儿秀琳,然后自己才夹着吃。
  这一次到部队来看望丈夫,她这两块老腊肉还是从母亲那里拿的,那是去年丁家杀的年猪交了肉给公家之后,用剩下的肉做的腊肉。
  入冬之后,新鲜的五花三层的猪肉用盐腌了,十几天之后拿起来,放到灶房的墙上挂着,做饭的时候烟熏火燎,过一个把月,腊肉就好了,可以下锅煮着或者蒸着吃了。
  老腊肉的烟熏味让肉带了一种特异的香味儿,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宜南那边的人端上桌招待客人的佳肴。也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桌上必备的一道传统风味的菜肴。
  过完年,天气暖和起来,挂在灶房墙上的老腊肉就被取下来,放到了谷仓的谷子里面埋着。据说这样做,腊肉不会坏,可以一直放到下一年做新的腊肉的时候。
  从母亲那里拿这两块拿肉,丁小甜给了母亲十块钱,毕竟这些肉本身加起来也有六七斤,就算拿着肉票去肉店买也要五块钱,更何况经过那么多道工序。
  这一大盘腊肉最后被吃得一干二净,王大江带来的两瓶酒也被喝完了。
  包括何忠灿在内的三个男人,每个人喝了至少六两白酒,喝到最后脸全都红了,说话也有些大舌头。
  好在,他们这种喝酒的活动,基本上每星期要进行一次,每次都是两三瓶酒,这次考虑到丁小甜这个嫂子第一天来,喝醉了不好,王大江只拎来了两瓶酒。
  酒喝完,菜吃光,天也黑了,冯征把还在话痨的王大江给拉起来,拖走了,他说:“你别在这儿打扰老何和嫂子了,他们夫妻要早点儿休息。”
  王大江一张脸红得跟猴屁股一样,在那里斜着眼,又说荤话:“懂得起,小别胜新婚,你们早点儿洞房啊不是,说错了,早点儿休息,休息”
  何忠灿听他这样说,站起来推他。
  冯征和何忠灿两个人,一拉一推,把王大江给弄出了屋,何忠灿再把门给关上,插上插销。
  叉腰站在门口,何忠灿松口气,说:“总算走了。”
  丁小甜看他脸红得厉害,担心地问他:“你喝醉没?”
  何忠灿摇头,笑着说:“这点儿酒,没问题的。”
  “那就好。”丁小甜站起来开始收拾桌子。
  何忠灿过来:“我帮你。”
  两口子把饭盒碗筷等先用开水烫了烫,然后端着去水房冲洗干净。
  外面天已经黑了,营区一片宁静。
  两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碗筷锅菜板菜刀都洗了,拿回宿舍去。
  看到写字台上摆着菜板菜刀碗筷等,何忠灿忍不住感叹:“怪不得人家说结婚前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结婚后就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了。”
  丁小甜听他这样说,觉得有点儿新鲜,因为重生之前,那么多年,她真得没有听过丈夫说这样的话。
  “忠灿,听你说种话,你是对结婚有什么意见?”她看向他问。
  “不!不!不!”何忠灿连忙摆手否认,“我也是听老冯有一次酸过,我看到菜刀菜板碗筷放到写字台上才这样说的。我们可是劳动人民,就应该过踏实日子,什么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才不喜欢呢!”
  对于这一点,丁小甜说:“老冯的话,我持保留意见。”
  何忠灿听了惊讶地问:“小甜,难道觉得结婚之后过踏实日子,不如结婚之前什么诗酒花的生活,你别忘了,我们可都是劳动人民,我们的家都在农村呢!”
  丁小甜眨眨眼,告诉他:“我没觉得过踏实日子不好,然而我觉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丰富了,也应该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何忠灿更惊讶了,他望着丁小甜,总觉得这句话似乎不属于这个年代。
  丁小甜把丈夫的惊讶的表情看在眼里,走过去,拉着他的手,微微一笑说:“我愿意跟你一起过踏实日子,也愿意跟你一起喝酒下棋赏花,如果没有你,不管做什么,我都觉得不完美。”
  这话简直太甜了,何忠灿听了心里乐开了花,他一伸手把丁小甜揽进自己怀里,紧紧地抱着。
  “妈妈”秀琳看见了两人拥抱,迈着小短腿跑过来,一边拉何忠灿的裤子,一边说,“妈妈是我的。”
  何忠灿和丁小甜低头一看,一起笑出了声。
  松开老婆,何忠灿弯腰把女儿抱了起来,单手抱着,另一只手把老婆揽过来,一起抱着。
  然后说:“妈妈是爸爸的,秀琳也是爸爸的,你们都是我的。”
  说完,使劲亲了一口秀琳的小脸蛋,又使劲亲了一口丁小甜的脸,咧着嘴哈哈哈大笑。
  秀琳当然不理解这一串话,只不过看见妈妈笑,她也傻笑。
  看看离熄灯还有一个半小时,何忠灿和丁小甜把女儿放在双人床中间,两人靠着床头,一边逗孩子玩,一边说话。
  丁小甜有挺多话想跟他说的。
  比如说随身空间的事情,还有寄钱的事情,回婆家后分家的事情。
  这三样里面,无论哪一样说出来,她都担心丈夫会不理解,不高兴。
  可她又必须要跟他说。


第40章 
  想来想去,丁小甜还是决定先说寄钱的事情。
  “忠灿,我们结婚这么久以来,有些话我藏在心里,一直没机会跟你说。”丁小甜一边摸着女儿的头,一边对何忠灿说。
  何忠灿转眼看她:“什么话?你现在可以说。”
  丁小甜组织了下语言:“可能一说,你又觉得是老话重提了,不过,我觉得三年了,我真得希望能有改变。当初,咱们婚前就说好了,你寄回家的钱我这个做妻子的要有一半。可是后面的情况你也晓得,妈拿了汇款单取了钱却不给我,我去要,她还说我。后来,你回家探亲,给我一些钱,还像是做贼一样。说实话,我非常不高兴这样,而且也无法再忍受了。我为什么回娘家,我在信上也告诉了你,还有没告诉你的就是我现在跟你讲的这些。孝顺父母没有错,可是让你老婆受委屈就对了吗?”
  “你觉得你受委屈了?”何忠灿表情不那么放松地问。
  一听到何忠灿这句话,丁小甜就来气,好不容易才忍住了,没有脱口而出说出难道你觉得我没受委屈吗?三年了,一直纵容婆婆把着寄回家的钱,让自己这个媳妇在经济上非常窘迫。如过说孝顺父母,就必须要牺牲自己这个媳妇的利益,要完全服从公婆,那么她真得怀疑何忠灿真得是爱自己吗?
  可以说,重生的丁老太在此刻不由自主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她两辈子都从来没有过的。
  产生之后,她有短暂的无措和慌张。
  好不容易稳定自己的情绪,她点头承认:“对,我就是觉得受委屈了。因为婆婆的做法根本就不像是新社会的人,像是旧社会的婆婆。我是跟你结婚建立家庭,不是嫁给了你们何家。我是你的妻子,不是你们整个何家的。你懂我的意思吗?你,我,秀琳,我们一家三口是一家人。夫妻双方通过劳动或者是上班获得的收入,是我们的共同收入,我跟你一样有支配权。你孝敬父母没有错,我也没拦着不让你孝敬公婆,我只是想要属于我,该我支配的那一部分钱。我想要买什么穿买什么吃,不用去向妈要。再说了,妈也不会大方给。我今年二十四了,还生了秀琳,我就想问你,我到底有得到你一半工资用在家庭开销上的权力没?”
  这个话,丁小甜是努力压抑着波动的情绪说的。
  可能是上辈子的憋屈一直在,到老了也没跟何忠灿抱怨过,重生之后,这辈子又积蓄了一些,现在忍不住都说了出来,但尽量保持平静的语气。
  何忠灿听完丁小甜的话,吃惊地望着她。
  他真得没想到妻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怨念这么深。
  一直以来,他还以为自己母亲掌握着自己寄回去的钱,以大家庭人口多,需要拿来开销的名义,这个理由,作为有文化通情达理的妻子是能够接受的。因为三年来,妻子只提过一次,自己把母亲说的理由说给她听之后,她也没表示什么。还有,后来自己攒钱,回家去探亲之后,偷偷给了老婆一些钱,老婆也挺高兴,他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毕竟在他看来,维持整个家庭的和睦,作为个人来说做出点儿牺牲也没什么。就像是他带的连队,为了集体,个人有时候会难免累点苦点。
  “你作为我的妻子,当然是有得到我工资一半用于家庭开销的权力。别说一半了,我除了一些必须的花销,剩下的钱都寄给你都行。”何忠灿想了想说,“我唯一觉得不好办的就是,每个月给你单独寄一笔钱,再给我妈寄一笔钱,会让她和我爸,还有其他的何家人不舒服。”
  “他们为什么不舒服?”
  “会觉得咱们分得太清楚,不是一家人。”
  “那以后我就在娘家住,你给我汇钱来你爸妈也看不见,就不会不舒服了。”
  “这怎么行,毕竟你是我的妻子,是我爸妈的媳妇,我不在他们身边,你还要替我尽孝呢。”
  听到何忠灿说这种话,丁小甜又有些暴躁了。
  说句不孝顺的话,何家除了何忠灿,还有两外两个儿子,就非缺她这个媳妇孝敬公婆了。退一步说,作为何家的媳妇孝敬公婆也是义务,但是为什么她要一个妻子的权利,独自支配丈夫寄回家的一部分钱就不行了呢?
  只讲义务,不讲权利。
  套用一句丁老太后来从年轻人那里听来的话:妥妥的双标!
  默了一会儿,丁小甜使劲儿压下去心里的气,平复情绪。
  她想,她跟丈夫谈话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不是为了跟他争吵。再说了,千里迢迢来部队探亲,她不想头一晚就跟丈夫闹得不愉快。
  “尽孝是应该,不过,忠灿,我问你,以后你升营长了,我随军了,不能在农村孝敬公婆了,又怎么办呢?”丁小甜抛出一个问题给他。
  她就不信,何忠灿会说出来那你就别随军的话。
  要真这么说,她非得跟他闹离婚不可。
  何忠灿果然被问住了,好一会儿才说:“那样,我就往家里多寄点儿钱就是。”
  丁小甜又问:“你现在都往家里寄五十了,还要多,那是多少?不是我说,你家里大哥二哥都成家了,剩下一个四妹又是要出嫁的,爸妈又不用为她准备钱修房子娶媳妇。最近几年你寄回家的钱,抵得上城里一个工人的工资还多一半,城里一个工人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四口,什么粮食油和菜还要花钱买。爸妈在农村,大哥大嫂和四妹都挣着公分,年底都要分粮食,剩下的菜都是自家种的,顶多买些油盐生活用品,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
  这一点其实何忠灿不能说不知道,他是个孝子,当兵提干后涨了工资,往家里汇那么多钱不过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所以,他接下来解释说:“我只不过是想让我穷了一辈子的爸妈手上有两个钱,让他们高兴一些。小甜,你就忍一忍嘛,再过几年我一往上升,你就能来随军。随军了,我一发工资就给你,我爸妈看不见也管不着,也就不会生气,大家和和气气多好。”
  说到底,丈夫还是想让自己这个妻子忍。
  丁小甜忽然口气变硬,问他:“要是我不想忍呢?”
  她重生之后,有金手指在手,在娘家也安定下来,还在光荣公社小学当了代课老师,她有了不用忍的资本,说话口气变硬也有底气。
  何忠灿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硬气的妻子,从前,她总是温柔和顺的,结婚之后,几乎没有跟他这样说过话。
  他瞬间觉得有些头痛起来。
  父母那边,他是想孝顺他们,让他们高兴晚年享福的。
  可是老婆这边,他也是真心喜欢她,想要跟她在一起一辈子的。
  丁小甜看着他,没说话,静静地等着他给自己答案。
  好半天,何忠灿想到一个办法,他对丁小甜说:“老婆,反正你还要半年内才回何家去,我每个月给你汇钱去你娘家。半年后我回来探亲带你回何家,那个钱还是汇到你娘家去,你可以回娘家去拿汇款单取钱。那样一来,我爸妈看不见我给你汇钱的汇款单,他们就不会闹。”
  这个办法,虽然还是偷偷摸摸,但至少是保证了丁小甜得到丈夫的一部分工资用于家庭开支,同时也保留了公婆的脸面,何家其他人也不会东说西说。
  只不过,自己回何家了,何忠灿给家中父母汇的钱少,他父母不会怀疑吗,他又打算怎么面对他们的质疑呢。
  丁小甜把心里的疑问提了出来。
  何忠灿说:“我就说我借给战友了,他们也不会跑到部队来调查我借了多少钱给战友。”
  提到这一茬,丁小甜想起了孙延庆,那个在丈夫升为连长之后,一直向丈夫借钱的人。
  “忠灿,你现在借钱给你战友了吗?”丁小甜明知故问,她想听听丈夫会怎么回答,会不会撒谎。
  何忠灿倒是很大方地说:“我有个战友叫孙延庆,家庭困难,我今年升为连长之后,工资涨了,他连着几个月,每个月向我借二十元。他说,等家里过了年,明年松一些,就还钱给我。”
  “孙延庆?他是谁?”
  “他是50765团杨团长的警卫员,跟我是老乡,我们都是宜南出来当兵的,他跟我关系好,经常走动。”
  丁小甜知道丈夫所在的驻地有三个团,这个50765团也在西城北部,离丈夫所在的50123团并不远。
  一般来说,团长的警卫员,如果下到基层,会做排长或者副连长,工资跟丈夫相差不多,也就十几二十元的差别。
  但是现在孙延庆在杨团长身边,只是个警卫员,拿的工资可是士兵的工资,每个月只有八块钱。
  八块钱,估计仅仅够他自己花,除非是他下到基层,成为军队低层干部,工资才会有几十元,才能还得起借丈夫的钱。
  所以,如果孙延庆未来一两年之内都只是在杨团长身边做警卫员,就意味着孙延庆说的那什么过了年还丈夫借给他的钱纯碎是瞎说,是谎话。
  不知道丈夫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丁小甜当然会趁着这个机会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那就是假如孙延庆一直当警卫员,每个月八块钱补助,他怎么能在过年后还钱给丈夫。
  “这我还真没想到这一点。”何忠灿听完丁小甜的话之后,恍然大悟。
  紧接着,他挠着他的板寸,有些烦恼了。
  最近半年,孙延庆已经过借了一百二十元走了,再过几天,又要发工资了,看来,他是又要来了。
  碍于是同乡,还一起当兵几年,有一定的交情,何忠灿觉得要是不借钱给他,真得挺伤感情的。但是现在经过老婆的提醒,他知道孙延庆借走的钱,过年之后是不会还给他的。毕竟,孙延庆从来没说过他要到基层去。
  孙延庆常说的话,在杨团长身边当警卫员能接触到部队中高层的领导,长见识,比到基层去当下级军官有前途多了。他还常常在何忠灿面前吹嘘,跟着杨团长一起又认识了什么师长军长和军区领导等等。于是,何忠灿难免会想,自己认识这么一个有门路的战友,维持友谊,是应该的。人家向他借钱,他也应该大方点借出去。这么有门路的战友难道以后还不起他借出去的钱?
  丈夫烦恼的样子落在了丁小甜眼里,她知道丈夫为难了。
  谁也不是傻子,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白撒出去不心疼。
  丁小甜抿抿唇,简洁明了告诉他:“忠灿,这钱不能再借了,很明显,你的这位战友只要一天不到基层工作,他就不可能还你的钱。对了,你每月借多少钱给他?他又借走多少了?”
  何忠灿嗫嚅着说:“每月发工资,他都来借走二十元,到现在为止已经借走了一百二十元了。过几天,又要发工资了,我估计他又要来了。”
  一百二十元,这跟以后的上千元相比,还是一个相对来说较小的数目,可对于现在的丁小甜来说,已经是比较多的钱了。相当于她但代课老师四个月的工资,能买一块手表,添上一些钱可以买一辆自行车。
  那个年代的自行车,估计跟后来的一辆几万块钱的奥拓车差不多。
  “明知道这钱孙延庆还不了给你,你还借吗?”丁小甜问出了心中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何忠灿为难的地方。
  何忠灿接着向丁小甜说出了这个孙延庆作为杨团长的警卫员,对自己来说,属于应该结交的人,假如他想在军队有发展的话。这也是他一直借钱给孙延庆,维持关系的原因。
  不得不说,他这个思路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思路。
  但是孙延庆恰恰利用了这个普通人的思路,向丈夫借钱。
  然后丈夫被他坑了一票,后面借给他的钱越来越多,直到他转业去地方,干脆就把这笔账给赖了。
  想起孙延庆的这种无赖行为,重生之后的丁小甜不狙击他才怪。
  她绝对不会再让孙延庆如意的。
  “忠灿,我觉得吧,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我认为不论在哪里,努力工作努力劳动的人,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差。我们是农村人,踏踏实实过的不仅是日子,还有我们走的路,也该踏踏实实地走。”
  孙小甜说的这一番话绝对高大上,何忠灿听了,既有些意外,也有些受启发。
  他很快说:“小甜,你说得很对,我这思想的确不对。那么,过几天孙延庆来,我就不借钱给他了。以前他借走那些钱,我也不向他要了。”
  丁小甜接话:“你要是不好说,就用我带孩子来探亲,要花钱,手上紧没钱借给他的借口吧。”
  何忠灿说:“行。”
  两口子聊天,不知不觉已经聊了一个多小时,秀琳都困了,不断拿小手搓眼睛。
  丁小甜就去把孩子抱起来,放到怀里,轻轻拍着她,哄她睡觉。
  等她睡着了,下床去把她放到单人床上,给她盖上一条毛巾。
  等她重新上了双人床,刚才躺下,丈夫就伸过手臂来把她给揽过去。
  丁小甜靠在他肩膀,他的手已经伸进了她的花棉布背心里面。
  第二天是星期天,何忠灿和丁小甜睡到七点半起床,他们才刚起来,秀琳也醒了,丁小甜去给她穿上花裙子。
  何忠灿去水房打了水回来,一家人洗脸,然后刷牙,准备吃早饭。
  郑山在八点钟左右过来,拿了饭盒去给他们打饭,早饭是稀饭馒头包子咸菜。
  吃完早饭,何忠灿逗女儿玩,丁小甜把昨天换下来的衣服装进盆子里,端着去水房把衣服洗了。
  洗完衣服回来,就把衣服晾在营房前面的晾衣绳上。
  营房前面有一排树,两棵树之间系着很多条晾衣绳,营部里面的干部和士兵平时洗了衣服都是晾在这里。
  晾衣服的时候,丁小甜碰见了冯征,冯征是来收衣服的,他看见丁小甜就笑着问她:“嫂子,这么早就起来了啊?”
  “不早了。”
  “昨天晚上多谢嫂子给我们煮腊肉吃,我跟王副连长商量了,今天中午请嫂子跟何连长吃饭,本来打算收了衣服,就去跟何连长说的,现在碰到嫂子了,麻烦你跟何连长说声。”
  “今天中午恐怕不行,昨天打开水遇到钱营长的爱人,曹大姐请我跟忠灿去她家吃饭。”
  “这样啊,那晚上吧,嫂子来了,还没跟嫂子接风洗尘,倒先去吃了嫂子的饭,我们不好意思。”
  丁小甜不置可否,只是说回去跟丈夫说声,其实,她不太喜欢跟何忠灿的这些战友在一块吃饭喝酒。她觉得他们的酒喝得太厉害了,酒喝多了伤身,况且,她千里迢迢来部队探亲,还是比较喜欢多跟丈夫一个人相处,一家三口在一起过温馨的小日子。
  晾完衣服之后,丁小甜端着盆子回去,把刚才晾衣服时遇到冯征,冯征的邀请说了,她问何忠灿去吗?
  “去啊,我一会儿让郑山拿一只板鸭去食堂,让食堂做饭的兵把这鸭子蒸了,切了带着去吃。”何忠灿说。
  这样一来,她带来给丈夫的腌腊食品就只剩一块腊肉和一只腌的鸡了。
  估计这些东西,要不了两天,就全部没了吧。
  原先还想着这些东西等自己走了,丈夫一个人慢慢吃的。
  她的随身空间里面还有些吃的,豆腐干、冻豆腐、牛肉、鸡蛋等等,可这些东西她不打算拿出来吃了,主要是无法跟丈夫解释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
  昨天晚上跟丈夫谈了那么久的话,她感觉到丈夫还是为公婆考虑得多些,比如说,他说等丁小甜随军之后,给他爸妈多寄钱。
  要是告诉他,自己的随身空间里面能够提供米啊菜,能够取得一定的收入,他恐怕更加觉得给他爸妈多寄钱没什么心理压力了。
  丁小甜不会觉得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和女儿,就不需要丈夫的钱了。
  她只是想要那一份支配夫妻收入的权利而已,再说一句大俗话,谁都不会嫌弃钱多,更何况,她离钱多还差得远呢。
  看看十一点半了,何忠灿提着一只板鸭和一只腌鸡,丁小甜牵着秀琳,一家三口出来,锁了门,他们去三营长钱立诚的家。
  钱立诚作为三营的营长,住在营区的最后面的房子里。
  房子跟民房差不多,一个小院子,有单独的厨房厕所客厅卧房。
  不过十分钟,何忠灿领着妻子和女儿就到了钱营长的房子前。
  院子是半旧的脱漆的木门,何忠灿推门进去,院子里面玩的两个男孩子看见了,就站起来朝里面喊:“爸爸,妈妈,何连长来了!”
  两个男孩子,大的十一二岁左右,小的七八岁,穿着海魂衫,蓝色的裤子,正蹲在那里打玻璃弹珠。
  喊过之后,他们继续蹲下去玩打弹珠。
  曹喜凤和钱立诚随后从屋子里出来了,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出来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娃,两口子老远看见何忠灿和丁小甜,就招呼他们快进屋坐。
  何忠灿先走过去,把手里的板鸭和腌鸡递给曹喜凤,笑道:“嫂子,这是我老婆从老家带来的土产,给你和营长带来两只,你们尝尝,味道不错。”
  曹喜凤笑盈盈地接过去,看着手里的板鸭和腌鸡,嘴巴里说:“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真是”
  何忠灿没接这个话,而是朝着钱立诚立正敬了军礼,声音有力:“营长好!”
  钱立诚笑着回了个军礼,接着说:“何连长不需要客气,这是周末,随便点,走,咱们进去坐。”
  “是!营长!”何忠灿铿锵道。
  他没有因为上司说你随便点,就真随便了,直到进了屋之后,脱掉军帽坐下,才没有公式化的跟钱立诚说话了。
  至于丁小甜早就跟曹喜凤聊上了。
  曹喜凤把自己小女儿小洁叫来,让她带着秀琳去玩。
  小洁听她妈的话,过来向秀琳伸出手,牵着她进屋去自己的房间玩儿她妈给她缝制的布娃娃。


第41章 
  丁小甜跟曹喜凤一起在钱家厨房里说话,一边帮着她包饺子。
  曹喜凤和她爱人都是东北人,所以请客吃饭,包饺子算是最正经待客的饭菜。
  饺子嘛,饭菜都有了。
  今天的饺子馅是芹菜肉馅儿的,芹菜一半肉一半,馅料里面加了香油,扑面一股浓郁的香味。
  丁小甜其实会包饺子,重生之前随军那些年,周围的军嫂们可有不少是北方人,她跟她们相处久了,也会和面醒面擀面包饺子了。
  但是她在曹喜凤跟前,还是装着自己不会,让曹喜凤教自己包饺子。
  曹喜凤教她包了几个,就发现她居然已经学会了,不由得称赞她人聪明,高中生就是不同。
  丁小甜听了笑,问:“包饺子跟高中生有什么关系?”
  曹喜凤说:“我家老钱说了,文化高的人学什么都快,你看,我才教你包几个饺子,你就包得有模有样了。”
  丁小甜:“这可不一定,文化高的人不一定手巧,手巧的人不一定文化高。”
  “大妹子,你有文化,说话的水平就是高。我在老家的时候,不怎么听得进去周围的人的话,来随军后,跟50123团随军的几个军嫂唠嗑,也听不进去她们的话。就你了,跟你唠嗑,能听得进去。你说得对,我就是手巧但没文化的人。我小学都没毕业,就没念了,下地帮我爸妈干活。我家里兄弟姐妹多,就只有最小的弟弟念书,念到了高中,其他都是上了小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做基本的算术,算得清楚账就不念了”
  曹喜凤又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她东北老家的家人乡亲们,也没忘记讲她跟她家老钱是怎么认识结婚的。
  “我们是一个屯子的,有一年,快要掰苞米了,他弟弟来我家地里偷苞米,被我给揪住了。我不放他走,非让他把我家二亩地的苞米掰了才让他回去。后来他哥,也就是老钱找来了。老钱那时候还没参军,他让我放了他弟弟,他愿意代替他弟弟掰苞米我们就这么认识了,以后在屯子里碰见也说个话。再后来,老钱家找人上我家来提亲,我们家也同意了,咱们两人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