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之农家好女-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建峰最开始听到韩明秀说的那些狠话的时候,心里还有点不舒服。可是,下一秒看到媳妇哭了,哭得涕泪交流,伤心欲绝的,顿时所有的不快都烟消云散了,就光剩下心疼和不忍了。
    “秀儿,别哭,我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地回来!别哭,乖……我心疼……”
    他抬起粗粝的大手,笨拙地帮韩明秀擦拭着脸上的泪珠。
    可是,媳妇的泪水像决了堤似的,源源不断地涌出,怎么擦也擦不完。
    看着这样的她,霍建峰的眼圈也红了,要不是有这么多人看着,估计他也得决堤。
    “媳妇,好好在家等着我,等我这次回来了,咱们就再也不分开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的伤感情绪,压低声音向韩明秀保证着。
    这会儿,他的心都要被媳妇哭碎了,他真想把她拥在怀里,好好地安慰一番。
    韩明秀抬起头,吸了吸鼻子,擦了擦眼泪,然后白了霍建峰一眼,嗔怪说:“你可得了吧,我要是信了你才是傻子呢!”
    这家伙的保证,韩明秀一个字都不信。
    她知道,虽然他也想守着他们娘几个,永远不分开。但是,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他们娘几个,奔赴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
    因为,他是军人!保卫祖国是他的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和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肯定会以国家利益为先的……
    这一点,韩明秀在嫁给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所以,内心也早就接受了。
    “营长,咱们……该走了!”霍建峰的警卫员小牛催促了一声。
    昨天,霍建峰已经被正式任命为营里的新营长了。现在,当着营里这些弟兄们的面,他这个当营长的,也不能太儿女情长了,免得降低了士气。
    “秀儿,我真走了,再见!”
    霍建峰后退了一步,向韩明秀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又像高大爷高大娘,王文远两口子也行了个军礼,转身大踏步地上车去了。
    上了火车,回身挥手告别的一刹那,他的眼泪终于还是没忍住,奔涌而出了……
    哎,可能是过惯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乍一分开,他也好难受好不舍啊!
    都怪这帮岳南佬,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跟那帮帝国主义勾结,犯我华国。
    麻蛋的,你们等着吧,等老子去了前线,看老子不打死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孙子的……
    看着隆隆远去的火车,韩明秀的泪水更加汹涌了,章淑珍也哭了起来。
    “这可真要我的老命啊,大乱,你给我听着,你要是敢学你哥去当兵去,我就把你腿打折了……”
    大乱望着已经没了影的火车,眼里的羡慕渐渐收回去了,梗着脖子怼他老娘说,“有你在,我还当啥兵啊?这些年,我张罗当兵的次数还少吗?不都叫你给拦住了吗?还说这些干啥呀?”
    “哼,你我不拦着你也白扯,就你这样的,哪个部队都不带要你的……”章淑珍怼了她儿子一顿,扭过头去接着擦她的眼泪了。
    王文远,高大爷和高大娘一看章淑珍激动成这样,急忙出声安慰她。
    窈窈,大双和小双则忙着安慰韩明秀。
    “妈妈别哭,爸爸上战场打坏人去了,过几天就戴着大红花回来了……”
    韩明秀擦了擦眼泪,勉强的扯了扯嘴角,笑道,“好,妈妈不哭,走,咱们回家!”
    霍建峰走了,家里剩下的人老的老小的小的,她可不能哭哭啼啼的,她必须得振作起来,撑起这个家。
    之后的一段时间,韩明秀强打着精神,该干啥还干啥,脸上也没有露出难过的情绪,但其实,真实情绪都被她深深的藏在心里了。
    虽说霍建峰刚到前线就给她写信回来,他们之间也常有书信往来,不过,韩明秀是活过一辈子的人,知道前线的形势咋样。
    根据她上辈子的回忆,华国跟岳南之间的争端一直得持续到九十年代初。其中,她忘了是八三年还是八四年的时候,两国之间还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冲突,当时牺牲了好多人呢。
    这种情况下,她能不担心吗?
    一转眼,正月过去了。
    大姐家的孩子们都开学了,大姐也得回去上班了,他们不得不停下生意,恋恋不舍地回老家去了。
    这个寒假,他们年前年后加起来,赚了整整两千块钱!其中年前赚得比较多,年后的买卖稍微差了一点,但跟上班种地比起来,还是赚飞了。
    “秀啊,那我们就先回了,等到寒假的时候我们再来哈……”大姐依依不舍地对韩明秀道。
    韩明秀扯了扯嘴角,笑着说:“来吧,首都欢迎你!”
    韩明翠说:“嗯,欢迎就好,就算不欢迎我们也得来,这么赚钱的买卖等着我们呢,我们就是走着走也得过来。”
    小影说:“小姨,我听我妈说你爱吃小根蒜,等过几天小根蒜出了,我上山去给你挖,然后给你寄过来。”
    韩明秀摸了摸她的脑袋,笑着说:“难为你想着小姨,不过你有这份心思就行了,还是不用麻烦了,咱们这儿就有卖小根蒜的,我想吃的话去市场买好了,你还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吧!”
    小颖面色微讪,咬着嘴唇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
    看到孩子那副为难的模样,韩明秀知道她又自卑了,就安慰她说:“学习这种事情,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分,成绩好不代表就能成功,成绩不好也不代表就失败了,都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就算不善于学习,我们也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获得成功的,只要别否定自己,别放弃自己,要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肯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就好。”
    小影听到小姨勉励她的话,激动地抬起头,眼睛亮亮地说:“小姨,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
    韩明秀又鼓励了妞妞,小丽和小梅子她们一顿,这才把他们一家送走。
    王文远他们一家子没跟着回去,现在还没开春儿呢,他们还能在这儿待一个月,再赚一个月的钱。
    不过,这次赚钱大乱没有参与,经过这两个月的考察,韩明秀发现大乱比去年沉稳多了。这一假期做买卖的时候,他从头坚持到尾,每天起早贪黑的站在寒风里卖货,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他们一家三口人中,还顶数他赚得钱最多。
    韩明秀很是欣慰,这家伙长大了,也有点靠谱了,现在,她终于可以放心地把他留在首都,对未来进行一番规划了。
    经过韩明秀两个月的洗脑,大乱终于摒弃了想当司机的想法,决定当一名厨师了。
    于是,小秋她们几个开学的时候,韩明秀带着大乱和大舅大舅妈,再一次来到技工学校,把大乱送进了技工学校的厨师班。
    看到儿子开始学技术,人生开始步入正轨,王文远和章淑珍都非常欣慰。
    韩明秀说了,等大乱把手艺学精了,她就在首都开个饭馆儿,雇大乱当厨师。
    也就是说,大乱在毕业后的工作都已经有着落了,还是在首都上班儿呢!
    他们能不高兴吗?
    大乱上学后,就住在技工学校里,王文远两口子还住在四合院儿,每天还跟二外甥女婿一起做生意。
    现在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大闸蟹的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
    不过,即便是不好做,他们每人每天的净收入也有十多块之多。虽然跟他们之前的收入不能比,但相对于别的买卖,或者跟他们从事的本职工作来比,已经不少了……
    这样又做了一个来月,已经到了四月份。
    四月,北方的大地开始融化,万物也开始复苏,农村人也开始为一年的生计做打算了。
    每年的这个时节,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孵蛋、买猪羔子,备垄送粪,为种地做准备工作。
    王文远和章淑珍俩合计了一下,老两口都觉得回去种地养牲口不划算。
    怎么说呢?
    比方说养**,一只鸡从孵出来到养大卖钱,顶多也就卖两块钱。刨去种蛋钱和鸡这一年吃的米钱,也就能剩下一块钱吧。
    一般农村人家都养十只二十几只鸡。也就是说,这老些鸡一年养到头,也就赚十块二十几块钱,这还不算万一出点啥意外的。
    要是出点啥意外,比如鸡被黄皮子咬了,或者遭贼偷了,更倒霉点儿,摊上鸡瘟了,一下子全死光光,那就血本无归了。
    鸭子和鹅子也是如此,便是勤快人家,或者靠养殖过日子的人家,养是百八十只鸡鸭鹅,一年到头累够呛,也顶多能挣百八十块钱二姨。
    种地的话也不大赚钱,王文远他们家统共就八亩地,如今大乱不在家,王文远腿脚不好,章淑珍的年纪也大了,他们老两口子也干不动那种地的力气活。就算强挺着把那几亩地种了,一年到头来也顶多能有一百二三十块钱的收成。
    这一百二三十块钱加上他们养牲口挣那点钱,总共也就一百八九十块吧。
    辛苦一年,才赚不到二百块钱,还不赶在这儿一个月赚的呢!
    算明白这个账后,老两口儿决定不回去了。
    他们把电话打到生产队,托队长帮他们家把地租了出去,他们老两口儿就留在首都做买卖了。
    至于租地的钱,章淑珍就全都给海杏了。
    因为海杏生了个丫头,她婆婆心里不满意,也不肯帮她带孩子。如今,海杏已经辞职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了。
    海杏他们两口子跟婆婆还没分家,她男人每月赚的钱都得交给她婆婆。海杏是一年到头手里也没几个钱花,章淑珍作为母亲,看到女儿过这种日子当然心疼得不得了。
    这不,她赚到钱了,马上就想着接济闺女一下,她先向女婿询问了一下他们小两口有没有分家的意象,并财大气粗的告诉女婿,要是他们想分家的话,她负责给他们小两口买房子。

 第615章 感激

    林宏政听到老丈母娘跟他说的话,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呢。
    县城的房子可不比农村,一栋差不多的房子要四五百块才能买下来,丈母娘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老丈人还有腿疾,他们俩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还上哪整那四五百块钱给他买房子去啊?
    不过,林宏政想分家倒是真的。他跟爹妈生活在一块,天天得被他们约束不说,他妈把钱还把得贼死。他一个都当了爹的大男人,老太太一月就给他四五块钱的零花钱,平日里,朋友们想凑分子出去吃顿好吃的他都不敢去。
    还有,海杏已经好久没添置新衣裳了,她上次买新衣裳是什么时候,他都给忘记了。
    不过,有一件事他一直都记得,那就是……海杏虽然是农村姑娘,但他老丈人老丈母娘可没因为海杏是个女孩就轻视她,一直把海杏当成眼珠子似的疼着爱着……
    人家在娘家时就是娇养的宝贝,到了他们老林家就成了丫鬟老妈子,他这个做丈夫的心里也过意不去呀……
    半信半疑地等了几天后,老丈母娘的汇款单到了,接到那五百块钱的汇款单时,林宏政像被施了定身法似的,目瞪口呆地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天啊,谁来告诉告诉他,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他老丈人老丈母娘都是穷人,这咋上了一趟首都就变成有钱人了呢?
    五百块钱呀!
    说拿就拿出来了,跟闹着玩似的,他们这是捡到狗头金了吗?
    海杏得知娘真给他们汇来五百块钱后,急忙跑到邮局,韩明秀打电话询问是咋回事儿,韩明秀就把大舅妈他们在这儿赚钱的事跟海杏说了。
    一听爹娘在首都才呆两三个月,就赚到了两千块钱,海杏两口子既欣慰又兴奋,同时,也活了心。
    这钱这么好挣啊!
    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挣呢?
    要不,等年底的时候,他们也上首都卖海鲜去?这不比上班儿强多了吗?
    ……
    海杏的婆婆听说亲家母给儿子儿媳妇儿汇来五百块钱,叫他们买房子分家另过,一时间心情复杂无比。
    她既为亲家母的发迹感到嫉妒,又为自己儿子占到便宜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亲家母挑唆儿子跟他们分家感到气愤。
    不过,气归气,偏偏这股气她又不敢撒出来。
    因为亲家母说了,要是他们老两口子不同意分家,不同意让儿子出去单过,那这五百块钱就得再给汇回去,她一分都不会给他们。
    都到了手的一笔巨款,她能舍得吐出来吗?
    虽说这钱是给儿子儿媳妇儿的,但儿子儿媳妇儿都是他们老林家的人,这钱不就相当于给他们老林家了吗?
    他们家也不是多有钱的人家,就是靠月月那点死工资省吃俭用过日子的本分人家,这些年下来,她手头上统共就只攒了五六百块钱。可人家亲家母大笔一挥,一下子就给他们家汇来五百块钱,都赶上自己一辈子攒的了,她能舍得不要吗?
    纠结了一番后,她终究还是没舍得不要那五百块钱,最后,同意儿子儿媳妇儿出去单过了。
    海杏一听婆婆同意分家了,欢喜不已。
    于是,每天和林宏政满农安县地看房子,最后,在县委对个儿,花了四百八十块钱买了一座三间砖起脊房,独门独院儿的房子,位置很好房子也挺新,他们两口子都非常满意。
    房子是买了,家也分了,只是海杏的婆婆是个悭吝的性子,因为儿子儿媳妇跟她分家,所以她对这俩没良心的玩意儿很不满意。
    分家的时候,她啥都没给他们,让他们一家三口拿了随身的衣服和被褥,就把他们撵了出去。
    至于林宏政以前挣的那些工资,她振振有词地表示,都叫他们一家三口吃喝花销进去了,这还不够,她还添了不少呢。
    海杏两口子明知道老太太密下了林宏政这些年的工资,但因为她是老人,他们也不好跟她一分一毛地算计。
    既然老太太这么说了,他们两口子也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拎着几件儿衣裳就搬了出去。
    买完了房子,林宏政和海杏就只剩下二十块钱了。那二十块钱买粮食和日用品都不够呢,就别说家具这类的大件儿了。
    两口子搬到新家后,新家里连个饭桌连个凳子都没有,简直就是家徒四壁,他们一家三口吃饭都得蹲在炕沿边上吃。
    不过,好在章淑珍解海杏婆婆的刻薄性子,估计分家时那死老婆子也不能给他们小两口啥东西,而他们小两口手头上也没啥积蓄。
    所以,章淑珍干脆就把包地的钱都给了海杏,叫她留着添置新家的生活用品了。
    至于剩下的钱,他打算一半留给大乱娶媳妇儿,一半儿留着给孙子孙女攒着。
    她知道秀不差钱儿,这丫头贼拉能耐,又是写书又是开服装厂的,这几年挣的盆满钵盈,她这几百块钱儿在秀眼里啥也不是。
    不过,秀有钱那是秀的,她给孩子们赞的是她自己的一份心意,她不会因为建峰和秀有钱,就把该分给他们的那份钱给了别的孩子。
    当父母的,最忌讳的就是偏心了,这些年来,章淑珍这一点就做得很好,一直把三碗水端平,三个孩子都一视同仁,让他们谁都挑不出理。
    虽说她嘴上对大乱不咋地,成天骂他损他,但实际上无论吃喝用度还是花钱,她都一丁点没亏待他,这一点大乱也很清楚,所以对老娘对他的恶略态度也从不以为意。
    甚至,大乱还习惯了老娘骂他损他,把老娘对他的态度视为一种他们母子间亲密互动的形式,是他们母子间亲密无间的表现,要是他老娘不骂他,和颜悦色,细声细语的跟他说话,他才会感到恐怖哩……
    ……
    在农村,社员们都巴不得多种点地多赚点钱呢。不过,他们也没有别的挣钱的法子,都指着种地挣钱,很少有人愿意往出包地的。
    所以,王文远家的地往出包的消息一放出来,马上就有不少村民抢着包,很快,就有一户人家以五十块钱,把王文远家的几亩地包了去。
    队长拿到钱后,就按照章淑珍安排的,当天就给林宏政挂了电话,让他来村上取钱。
    林宏政接到电话后,激动不已,他正犯愁家里啥啥都没有呢,老丈母娘给他们的这五十块钱,简直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由此,林宏政也更感激他老丈人和老丈母娘了。
    两位老人不光把女儿嫁给了他,还拿出自己的血汗钱给他们买了房子,连包地的钱都给了他们,让他们添置他们的小家。可以说,要不是他老丈人老丈母娘,他就不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有了王文远和章淑珍的帮助,海杏的日子比从前好过多了。章淑珍在电话里,听女儿说现在日子过得非常随心,她也便安心了。
    当父母的最大的愿望是啥?不就是希望儿女们都能过得顺心如意吗?
    安排好了海杏,王文远两口子放心地在首都住了下来,心无旁骛地做他们的生意。
    只是随着天气渐渐地变热,海鲜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了。
    五月份的时候,小萝卜小白菜,首都这边已经有绿叶青菜开始上市,很多会过日子的人家,都在自家的小院里开辟菜园子,种些小萝卜小白菜啥的蘸酱菜,基本上能达到自给自足了。
    所以,他们的螃蟹卖得越来越吃力,从上个月的一天能赚十几块钱,到现在的一天只能赚五六块钱了。
    等到六月份的时候,连五六块钱都赚不上,一天也就赚三四块钱。
    即便如此,一天赚三四块也比他们在老家种地养家禽挣的多。王文远两口子依旧辛勤地做着他们的螃蟹生意,闲暇之余还能在首都遛遛弯儿,随时去看望孙子孙女,也算是过得很滋润吧……
    这期间,韩明秀又发表了一本小说,拿到了一千四百元的稿费。不过,这一千四百块钱韩明秀自己只留了七百块钱,,剩下的七百块钱都给了二姐。
    二姐和二姐夫正在努力地存钱买房子,为了早日帮他们实现愿望,韩明秀就是吃点亏也乐意。
    谁叫她们是姐妹呢?
    另外,经过这半年多的发展,韩明秀她们的服装厂也滚雪球似的壮大了。

 第616章 租金

    因为长城服装厂的女式成衣样式新颖,做工精良,材质高档,价格又不贵,深受广大女同志们的喜爱。
    几个月下来,长城牌女式成衣就已经成了国内服装业知名的大品牌。每次有新品上市,都引得广大女同胞们争相购买,不管他们生产加工出多少服装,都能很快被抢购一空。
    创造出的利润,全部都被韩明秀高大娘和崔厂长投入到了厂子的扩大建设中。
    如今,厂子已经有了一百多台机器,三百多个工人,高大娘家的那个庭院改成的服装作坊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和机器了。
    寻找一个大点儿的地方重新建厂,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正好,韩明秀的手里就有一个现成的厂子,去年她买下的像章厂还一直闲置在那里呢。现在的厂子搁不下这老些人和机器了,她那个厂子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等韩明秀提出这件事后,高大娘和崔厂长这才知道,原来韩明秀还有这么强的经济实力,竟然不声不响的买了这么大一家厂子,太让人意外了。
    不过,不管怎么吃惊,俩人都是聪明人,既然人家之前没告诉他们她还有一个闲置的场地,就说明人家不想叫别人知道这个事,所以,俩人就聪明地选择了什么都不问也什么都不说,反正是于他们有利的事儿,他们只管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厂子就是。
    对于韩明秀买厂子的钱,高大娘和崔厂长一致认为,韩明秀赚钱的能力不凡,社交面也很广。她存下一笔钱或者借到一笔钱,或者连自己存的加的上借的,买下一个厂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服装厂由原来的居民宅改成的作坊搬到了新厂子里,再不用那么挤挤喳喳地干活儿了,工人们很开心,高大娘和崔厂长更开心。
    这下子,他们的厂子更正规了,原来高大娘只是以玩票的性质入股的厂子,没成想歪打正着,竟然越干越大,现在远比高大爷挣得多了!
    用了韩明秀的地方,高大娘和崔厂长一致认为,应该从厂里的收益里抽出一部分给她付租金。
    韩明秀却不想收他们的钱,这厂子她之前一直是闲置着的,没往出租,就怕惹出啥不必要的纠纷,所以一直空在那里。
    现在,他们自己的企业搬了进去,她也不打算收那几个租金。毕竟,无论是高大娘还是崔厂长,对她来说都不是外人。
    再说,现在首都的房租金也很少,他们服装厂这么赚钱,她也不差这点租金。
    然而,高大娘和崔厂长却不同意,用他们的话说……一码是一码。他们之间亲近是一码事,用了韩明秀的房子付她房租是另一码事,公事和私事不应该混为一谈。
    所以,即便是韩明秀反对他们付房租,他俩也决定每月拿出二百块钱来付厂子的租金。
    韩明秀是打心眼里不想收租金的,崔厂长也就罢了,但高大娘不一样,高大爷和高大娘对她有恩。他们一家子吃住在高大娘家里,家里的几个孩子还是大娘给看大的。高大爷和高大娘对她的几个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似的,是发自内心的爱。
    就冲着他们老两口对她的这份情,她就不忍心要高大娘的租金。
    何况,她还不差钱。
    从去年寒假到现在,韩明秀卖出去好几万斤的螃蟹和生蚝,多了好几万块钱。而且,二姐夫和大舅大舅妈还在做螃蟹的生意,她的空间里还会源源不断的有收入进来。她又怎么会把那区区二百块钱的租金放在眼里呢?
    只是,她又拗不过高大娘的倔脾气,看来,欠她老人家的只能用别的方式来还了……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着,转眼到了7月,月初的时候,韩明秀惊闻到一个重要的消息。
    韩明燕的死刑被改判为无期徒刑了!
    因为……她怀孕了!
    华国的法律规定,对犯有死刑罪的怀孕妇女,不能执行死刑!
    对此,韩明秀惊讶不已:韩明燕不是都被关在监狱里了吗,怎么会怀孕呢?
    他不知道,韩明燕肚子里这个孩子,正是他在监狱里得来的。
    在得知自己被判死刑后,韩明燕崩溃了两个多月。那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恐惧,绝望,哀伤彻底压垮了韩明燕,她每天都歇斯底里的,人也呈现出一种疯狂绝望的态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理智渐渐回笼,思维也渐渐地清晰起来。
    然后,她意识到,自己整天沉陷在绝望和崩溃里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必须得想办法保住性命才是。
    有命在,才有将来,才有各种可能,要是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于是,她开始不断地上诉,拼命地为自己喊冤。
    然而,因为她设计杀人的罪行证据确凿,容不得她抵赖,她连续上诉两回都被驳回来了。
    没办法,韩明燕只好另想别的法子了。
    这会儿,高书记的两个儿子都还在为韩明燕密了高书记的一大笔钱而心有不甘呢。他们兄弟俩经常到监狱来探望韩明燕,逼问她那笔钱的下落。
    然而,韩明燕却把牙咬得死死的,说啥也不承认自己手头上有那笔钱。
    高主任兄弟俩拿韩明燕没办法,就买通了一个狱警,叫他设法偷着帮他们逼问韩明燕,用刑也好,恐吓也罢,不管用什么法子,一定要问出那笔钱到底被她藏在了哪里。
    那个狱警收了高主任兄弟俩给他的好处,就趁着自己值班的时候,偷偷把韩明燕调到自己的值班室逼问她。
    那个年代,女警察还很少,特别是小城镇这种地方,女警察更是少到连关押女犯人的监狱都没有足够的女警配备,时常都是男警察和女警察混合着看管女子监狱。
    高主任收买的是一个男警察,这位男警察为了能完成高主任给他的任务,晚上值班的时候,就假装好心,让与自己搭班的那位女警察回去看孩子,他自己一个人值班。
    那位女警察还以为是同事照顾她,就乐颠颠地回去了。
    那个时代,各单位制度还没有那么严格,上班溜号是经常的事。尤其是晚上,监狱领导也不在,外面还有武警全副武装地把守,犯人想要逃走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女警也就放心地脱岗了。
    于是,女子监狱就剩下那个男狱警一个人了。他把韩明燕从监舍里弄到值班室审问,韩明燕见机不可失,就趁机色诱他。
    她知道,目前自己想要活命的话,靠上诉是没门了,只能靠怀孕这一个法子了。
    因为法律有规定,不能对孕妇执行死刑,就是孕妇犯了死罪,也最多能判个无期徒刑而已。
    所以,韩明燕就想利用这个空子,让自己怀孕,摆脱死刑。
    那个男狱警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不然的话就不会被高主任兄弟收买了,被韩美燕轻轻一诱惑,立马就上了钩,在值班室里跟她发生了关系。
    韩明燕年轻貌美,又是个大学生,而那个狱警都年近五十,快到退休的年纪了。
    一个干巴巴的老头子,乍然得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自然是新鲜不已,尝到甜头后,就天天晚上把韩明燕弄出来鬼混,连高主任兄弟俩交给他的任务他都给忘记了。
    几次之后,韩明燕就有了身孕。不过,她一直没有告诉那个狱警,就怕那个狱警知道她怀孕后会对她的孩子下手。
    毕竟,狱警跟她在一起苟合的事是违法的,那个预警眼看着就退休了,肯定不能为了她一个女犯人犯错误。
    因此,要是事情败露的话,他百分之百的会把她的孩子打下去。
    那样的话,韩明燕的救命符就没有了,她就还得被枪毙。
    所以她一直瞒着铁桶似的,没叫任何人知道。
    这样瞒了两个多月,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女子监狱视察,韩明燕抓住时机,高喊着让领导为她作主,说是她被狱警强奸怀孕了,希望领导能把那个狱警绳之以法,不能让这种败类混在人民警察的队伍里。
    上级领导一听竟有这事,急忙找来医生替韩明燕检查了一下,结果这一检查,发现她竟真有身孕了。
    领导大怒,立马下令调查是怎么回事,结果一调查,跟她同监狱的女犯人们说出了那个男狱警经常在他值班的时候把韩明燕调出牢房去的事实……
    证据面前,容不得那个男狱警抵赖。
    于是,那个警察队伍中的败类被清除了警察队伍,还因为渎职罪、**罪等一系列罪名被判有罪,也送进了监狱里。
    这个倒霉催的预警当了一辈子的狱警,临退休了,自己却进了监狱,得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余生了……
    他后悔不已,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惜后悔也晚了,谁叫他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了……
    那位自以为占了小便宜的女狱警也倒了霉,因为渎职罪丢了饭碗,这下子她再也不用值班了,因为她根本没有班可值了!
    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韩明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