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将在上之娇妻有色-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寒倾的目光落在那铜锁上,看出不凡,若有所思。

    但三叔却显然不知道那铜锁的不一般,就当自家大铁锁似的,随意挂在门上,也不怕人偷拿了去。

    看姜锦的眼神,也是习以为常,没当回事。

    不过是把铜锁而已。

    顾寒倾夹着棉被,跟在两人后面走了进去。

    方才从外面看,隔了泥墙,看不到里面的样子,大抵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平庸的普通农家院落。

    但是一步跨进来,才会知道,里面的别有洞天。

    恍若来到另外一个空间,这里的每一处景致,每一处布置,都是深谙造园之道所建,清新秀丽、空灵幽雅。

    三叔把钥匙递给姜锦,让他们自己逛逛,就先离去了。

    姜锦领着顾寒倾经过花园,来到屋里。

    院子房间多,姜锦收拾出了自己以前的房间,也把旁边的客房给顾寒倾收拾了出来。

    等她走出来,看到顾寒倾站在堂屋前,欣赏地看着面前景致,便走过去。

    “听我外公说,这里本来是香樟村以前一大户人家的祖宅,结果后人不肖,宅子破落得不成样,就推出来卖给了我外公。我外公年轻时带着我妈妈来这里定居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一点一点亲手修缮出来的。很漂亮吧!”

    顾寒倾点头:“你外公,一定是个淡泊名利的文人雅士。”

    “那倒是,我外公最喜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最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可惜后来还是为了我,搬进了城里。”

    她的外公,真的很好很好。

    姜锦不想沉浸过往的愁思中,便欢快地冲顾寒倾说:“顾小叔,你带你逛逛这里吧!”

    “也好。”

    姜锦领着顾寒倾,在姜家大宅走了起来。

    出了堂屋,往右走,顺着曲折的廊下小路,走出一道月形拱门,周围便是一片竹林。因为才下了雨,颜色分外青翠,竹叶随风飒飒作响,竹影婆娑幽静。

    竹林间有一条用石子铺成的小陆,往前,是用各种奇石堆砌出来的假山,假山中又有小路,弯弯曲曲,来来回回。

    其实这片假山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在主人家的别致心思下,却仿佛进入了奇石迷宫,兜兜转转,每一条路都会通往不一样的风景。

    假山之上还种植了一些不同的花木,山顶的一座观景小亭,旁边便种了一棵腊梅,这正是梅花的季节,远远走近一些,就能闻到幽幽香味。

    当然,一些地方疯长了很多野草,三叔三婶不可能细致到常年拔草修整,久而久之,也另有野趣了。

    堂屋和这片奇石假山遥相呼应,中间隔了一汪小湖,碧水悠悠,还有鱼儿冒头的痕迹。

    “你外公是园林大家,这里很有苏式园林的精致。”顾寒倾赞叹。

    姜锦最喜欢听别人夸她外公,轻快笑了。

    领着顾寒倾在这里逛了一圈之后,又从另一边的路,踩着石子小路,回到了堂屋。堂屋后便是住处了,原本这家祖宅还有其他的房屋建筑,却都被姜锦外公拆掉了,修成了园林。

    “从这里往后去,后面是一方花园,是我妈妈喜欢呆的地方,那里有很多花都是她亲手养的,这些年虽然我不在老家,但三叔三婶都帮我照顾得很好。”

    除了一些东西上了年头,又无人使用,自然老旧了些,灰尘多了些,其他地方,真的是一如姜锦记忆中的模样。

    “啊,这里是我外公的书房,也是我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她小时候好动,不喜欢憋在家里学写什么毛笔字,读什么书,总想往外跑着去玩。

    等时过境迁,才怀念当时的时间,哪怕被外公用竹条打手板,也都是别样美好的回忆。

    跨过门槛,进了书房,这里因为姜锦的特别托付,是整座宅子被照顾得最好的地方。

    这里,有着姜锦外公上千本的藏书!

 第187章 寒山居士

    踏入这个房间,有一种穿梭了岁月间隙的感觉,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起来,此处的宁静和幽雅,流入室内的阳光,都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楠木书桌,青瓷画缸,博古架。

    山水悬画,临窗竹榻,梅花窗。

    可惜,楠木书桌上没有了笔墨纸砚,青瓷画缸里空空如,博古架上的摆件已然不见了踪影,山水悬画潮湿泛霉,临窗竹榻积满灰尘,梅花窗上糊的窗纸也已泛黄脆烂。

    再也不见当年的幽雅意境。

    “我小的时候,这些博古架上都摆着东西的,后来……”姜锦脸色随之一沉。

    后来,这博古架上的东西,还有收藏在箱子里的东西,都被那个男人拿去变卖了。

    她蓦地沉默,惹来顾寒倾关切的视线。

    “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只是可惜了外公的那些古玩收藏。我外公本不是这里的人,他千里迢迢前来,选择在这里定居,孤身带着我妈妈,都能带上那些东西,想必,都是他的心爱之物。”

    但她的外公,却会把珍贵的青花小瓷瓶,放到她的小床上,让她滚着当玩具玩儿。

    “不过,还好我外公收藏的那些书都在。顾小叔,你过来看。”姜锦朝顾寒倾招招手,带着他,绕过博古架。

    原来,博古架旁边还有一条小小的刚好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恰好被挡住了,不走近根本不知道这里面还别有洞天。

    博古架的木质屏幕后,是一个藏书室。

    那真的是很震撼的场面,宽敞高大的藏书室里,只有头顶玻璃窗洒下的阳光。虽然常年未见天日,空气里却毫无灰尘霉味,便是因为这里暗处的一些设计,让它保持了空气的流通与干燥,才让这里的上千本书册,历经几十年,也没有被虫蛀腐烂。

    当然,这也跟姜锦每年都会回来有关,她特意跑回老家,不仅仅是因为挂念这座老宅子,也是因为这里的书每年都需要拿出来晒,才不会被虫蛀烂。

    上千册书,就是这样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

    入目的书架上,大部分都是一些几十年前出版的书籍,也有一半都是英文和法文的原文书,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已是绝版孤本。

    “这些都是你外公的收藏?”

    姜锦不以为意笑道:“这些不算是外公的收藏,只是他常看的书,他早年游学欧洲,很多书都是那时候带回来的。我外公还跟我说,自己年轻时候去欧洲的最大收获,就是几大箱子书。他回国的路上还遇到过贼,行李都被偷了个干干净净,就剩下这些书,我外公还大呼庆幸。”

    姜锦外公,就是一个爱书成痴的人。

    “这边才是他的珍藏。”姜锦拉开一个书架——原来这个书架是可以活动的,地面上有凹槽,书架一推开,露出里面的另一个书架。

    这里放着的,都是一些古籍善本。

    书架做得如此隐蔽,实在是不得不防,哪怕三叔三婶打理这姜家大宅十几年,也不知道这看似空旷的书房里面,还有这么大的一个藏书室,还放着这么多的珍贵古籍。

    姜锦如今只有庆幸,那个男人偷走外公珍藏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古籍善本。何况,以他短浅的目光,也不会知道这些古籍善本有多么珍贵。

    顾寒倾随意挑了一本书抽出来。

    是一本手抄的《金刚经》。

    顾寒倾对古玩这些了解不多,倒是他父亲顾老爷子,晚年沉迷此道,多次打眼也乐此不疲。加之这本手抄《金刚经》没有署名,虽然能看出行文书法的非同凡响,但顾寒倾却没有认出是何人手笔。

    直到他看到了后面的一枚鉴赏印章。

    过云楼藏。

    他目光一凝,迅速想起了这“过云楼”为何。

    那是清代苏地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经过其主顾家五代一百五十年的传承,书画、古籍收藏富甲江南,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且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

    前些年,曾有一知名集团在拍卖会上以两亿天价竞得过云楼藏书!

    顾寒倾手上的这本过云楼藏书,哪怕拍不了上亿的天价,恐怕也价值不菲,不下百万。

    这样一本书,却只是姜家老宅书房收藏的其中之一而已。

    其他的哪怕没有这本书价值高昂,但就数量来计,这么一面书架上的藏书,总价值恐怕不在亿元以下。

    顾寒倾忍不住问:“你知道这些书的价值吗?”

    “大概知道一些,很贵吧。”姜锦也是后来读了大学,又是读的历史系,难免会接触一些收藏方面的知识,那时候她才知道,这些书有多么的昂贵。

    她不是没有心乱过。

    她知道自己卖掉一本,就可以改善自己窘迫的生活境况,多卖几本,就能给她在京城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反正这里这么多书,卖掉几本也无关紧要是不是?

    那段时间,她挣扎纠结在卖书还是不卖书之中的时候,偶然一堂课,听到一个酷爱收藏的教授,给他们这些学生讲起掏宅子的事情。

    说是京城一位特别有名的大收藏家,在去世之后,家人不愿意传承这些只能看不能吃的东西,便将收藏家历经一生辛辛苦苦收藏起来的上千件藏品,分批卖给了他们这些藏家。

    其中一些东西,还是那收藏家花了几年时间寻来凑齐的,可在去世之后,转手就被后人卖了出去。

    对他们这些收藏家来说看似是好似,但何尝不是兔死狐悲,感叹若是自己百年之后,没有后人能够传承自己的珍藏,大概也要被这样一口气卖掉换成钱换成房子。

    他们又哪里懂这些收藏对他们来说的意义呢?

    当时姜锦听了,宛若被泼了一盆冷水,浑身上下透骨的寒冷。

    她竟然想做和那个男人一样的事情,若是外公在天之灵得知了,会是怎样一种心酸和难过?

    姜锦立马打消了想法,哪怕再困难,也再没有动过卖掉这些书的念头。

    也许会有人嘲笑她,坐拥金山也过得如此窘迫。

    但姜锦如今只会淡淡一笑,他人并不懂得她的坚持。

    就像外公说得,他们姜家以书传家,这些书才是立身之本,才是一个家族真正的财富。

    她的坚持,顾寒倾也懂。

    便小心翼翼放了上去收好。

    “还有这些。”姜锦指着地上放着的几个大木箱,“这些都是我外公的书画,一些原本是挂在外面的,后来我特意回来,把他们都收起来了。”

    姜锦蹲下去,把箱子打开,里面整齐地放着卷起的书画,看样子也保存得很好。

    “那些书还有这些东西,就是我这次回来主要想要带走的东西了。”她说着,下意识往外看了看。

    其实这里的一砖一石她都想带走,可惜,这显然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她失落地垂着眼眸,在箱子里搜寻了一会儿,取了一幅画展开。

    这画上画的正是这座大宅的景象,笔墨浓淡,一派大家之风。角落则书“闲云山房”,也是外公对这座大宅的别称。

    姜锦很有阿Q精神地想着,就算这座宅子被拆了,也有这幅画,偶尔可以看看聊表缅怀,还可以传给她的子女,让他们看看这座宅子的风貌。

    顾寒倾陪着姜锦蹲了下来,顺着她手上的画作一看,总觉得这画作的风格有点熟悉,却又说不出来是和人所作。

    忽然间,他目光一顿。

    角落所书“闲云山房”下,是一枚朱红色的钤印。

    钤印名,寒山居士。

    他很快想起了这位寒山居士的身份,也倍感意外,原来这寒山居士,居然是姜锦的外公!

    他眼里略有惊讶,但很快化去。

    想必,对于姜锦来说,那些加注在她外公身上的名头,都是虚无缥缈的,这些画作价值几何她也不在乎。因为对她来说,那只是她的外公而已,而这些东西都是她外公留给她的遗物。

    他嘴角微勾,越发欣赏姜锦这小姑娘。

    小小年纪,却心胸豁达,行事有大家之风,尤其是淡泊名利这方面,也是承自她外公的行事作风,连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难有这份见识。

    姜锦正在看画的时候,上方的玻璃天花板被照得亮了些,显然是小雨的乌云散去,太阳初现了。

    姜锦赶紧收了画,小跑出去。

    果然外面一片阳光大好,地上的积水在阳光蒸罩下,没一会儿就能干透了。

    冬日的阳光也不会太强烈,正是适合晒书的时候!

    “你要晒书吗?我可以帮忙。”不知何时走到姜锦身边的顾寒倾说道。

    原来姜锦不自觉喃喃着把心里所想给说出来了。

    “好哇。”

    等地上干得差不多了,姜锦和顾寒倾二人,刚好把书房里的书统统搬了出来。

    她找来竹架放在廊下,把书一本本摊开放好,还有书画也一并拿出来散散灰尘和霉味。

    晒书并不是说就把这些书放到太阳下晒,阳光直射只会让书页晒得干脆,反而容易坏。这条走廊,通风又背西,刚好适合晒书。

    顾寒倾一开始还有些不大熟练,但学着姜锦的样子,很快就动作麻利起来,最后速度还超过了姜锦。

    两人什么话也没说,专心沉浸在晒书的过程中,时间也在不知不觉流逝。

    差不多忙活了一下午。

    姜锦累得满头大汗,却笑意盈盈。

    她还把书房收拾了一番,把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都搬到了一块儿。

    “啊!这根木头!”姜锦惊喜地摸着书房一根柱子上,一道道浅浅的刻痕,“顾小叔你看,这是我小时候,外公给我画的身高刻度!”

    每一道刻痕后面,还有苍劲所书的年月日。

    顾寒倾看到这柱子上的痕迹,仿佛看到了姜锦从一个小小的粉团子,一点点长大的样子。

    他看到柱子的另外一面,还用刻刀刻了几个字——

    爱孙阿鸾成长记录。

    书法苍劲有力,可见书写之人在书法一道的精湛。

    不用想,一定是姜锦外公的手笔了。

    “阿鸾?”

    “啊?”姜锦茫然地应了一声,视线跟着看过去,才不好意思地解释,“阿鸾是我的乳名,我妈妈给我取的,因为她怀我的时候做梦,梦到一直有一只青鸾围着她飞,醒来的时候,就给我取乳名阿鸾。”

    “很好听的名字。”阿鸾,姜锦,很适合她。

    “我也很喜欢,我外公和妈妈都是这样叫我。”可惜,现在却没了这么叫她的人了。

    “小锦!小锦!”

    门口传来柱子哥的声音。

    姜锦转身跑了出去:“柱子哥?”

    “我妈叫你们过来吃饭了!”柱子冲她咧嘴大笑。

    姜锦一看手机:“啊,都快六点了,知道了,我们立马过去。”刚刚晒书弄得一身都是灰尘,还要洗漱一下才行。

    ------题外话------

    这章码得比较久……还有一张月票300的加更,在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左右更新。

 第188章 香樟村的外乡人(月票300

    等姜锦收拾了一番,才和顾寒倾,跟在柱子身后,一起往他家走。

    “你刚才在收拾东西吗?”

    “嗯,要收的东西比较多,可能要找人送点纸箱子过来才方便整理。”她一个人可拉不走。

    柱子一听,拍着胸脯跟她打包票:“这事儿包我身上了,我一同学,在海城开了个小货运公司,最近我们村里不是很多人都要搬家吗?我联系他,让他接了这个业务,因为不帮忙收拾,只提供纸箱让自家收东西,然后货运卡车一起拉走,所以价格算得很便宜。啊,你肯定不在乎偏不便宜,但主要是方便!村里找他的人不少呢!”

    “便宜当然最好了,柱子哥,你帮我问问你朋友,我想把东西弄回京城怎么收费。”

    “当然没问题!我让朋友用大货车帮你开到京城去!”柱子一听到能帮上姜锦,兴奋得都手足无措了。

    顾寒倾却突然走上来,手掌放在姜锦肩头,低沉的声音从姜锦头顶落下。

    “不合适。”

    “嗯?”姜锦仰头看他。

    “那些书籍不适合陆运。”顾寒倾看向柱子,微微颔首,“抱歉,不是针对你,而是锦锦家里的那些书比较珍贵,不方便托付给普通的货运公司。”

    姜锦这才想起,要运去京城的,不只是那些普通的书籍,还有一些珍贵的古籍善本,以及外公的字画。

    顾小叔说得没错,是她欠考虑了。

    “抱歉柱子哥,顾……他说的有道理,就麻烦你摆脱你朋友送点打包的纸箱过来就行了。”姜锦言辞恳切。

    柱子有些失落,却仍强颜欢笑:“没关系,应该的。”

    他又有些心惊——这个男人的眼神好有威严!跟他的顶头上司一样!

    顾寒倾道:“这件事情我会帮你,你只要整理好,过几天我会安排人过来收走,用专门的车辆运往京城。车子都是专门运送昂贵钢琴的车辆,车厢有防撞防火的材料层,还能实时控制温度和湿度,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古籍。”

    姜锦没有任何质疑就答应下来:“那就太好了。”

    不过她又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么多东西运往京城,要放在哪儿呢?

    她的那个小公寓,恐怕完全放不下吧。

    又不能随便堆在衣帽间里。

    这会儿她总算知道,为什么人们都喜欢住大房子甚至别墅了,别的不说,就是东西也能多放一些啊!

    姜锦不由得开始打算,是不是要计划买一套别墅或者大平层公寓,虽然全款她付不起,但缴个首付还是没问题的。比起她入行以后赚的钱,她支付的部分少之又少,连她身边周哥等人的费用,都是公司发放,不需要她操心。

    可在买房子之前呢?这些书画又要放在哪儿?

    顾寒倾似乎明白了她的担忧,主动提及:“我可以帮你先放进银行保险柜。”

    “对啊,还有银行保险柜!不过那些古籍和外公的书画放进去就行,其他的普通书,就送到我住的地方吧。”

    姜锦已经决心把衣帽间改成书房了。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本来她住的公寓也是公司的,还是买房子的事情迫在眉睫。

    顾寒倾当然没有异议。

    他与姜锦商量着怎么处理这些东西的时候,不经意忽略了柱子。

    柱子一言不发地走在两人身边,看着姜锦与顾寒倾肩并肩走着,还有姜锦话语间自然流露出来的信任与亲近。

    那个顾先生跟姜锦说的第一句话他就听不懂了,还有什么银行保险柜,他从未听说过,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而且,他们的关系是真的很好。

    心想着,柱子的心情越发的低落了。

    不知觉已经走到了柱子家前,三婶老早就往外探头张望了。

    “你们可算来了,饭都做了好一会儿了!”

    “我在收拾那些书呢,忙活了一下午。”

    三婶:“哦,那些书啊!我和你三叔知道书都贵重,都是你外公留给你的,平时也没敢动,怎么样,没坏吧。”

    三婶口中的书,是那些普通书。

    在大字不识的三叔三婶看来,那些什么鸟文书等等,都是有文化的东西,比粮食之类贵重多了。但他们并不知道古籍善本的事情。

    “没事,这会晒着呢,待会儿回去就可以收起来了。”姜锦笑嘻嘻地解释。

    她敢放心离开,也是因为顾小叔说了,接下来不会再下雨。

    “那就好那就好。”三婶拉着两人坐下,也没管柱子父子俩,一心一意都在姜锦身上,还特意嘱咐,“你们过来的时候有没有好好锁门?你们不知道,最近我们村里来了不少外乡人,看上去就古古怪怪的,也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三叔插嘴:“估计是些小流氓之类的。”

    “小流氓都是左青龙右白虎的,那些人看上去可怕多了,反正从眼神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三婶还跟三叔争论起来了。

    顾寒倾不动声色地关注起他们话题中的“外乡人”。

    姜锦没放在心上,随意问道:“这些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们也住在村里吗?”

    “有一阵了吧,他们只是路过我们村子,偶尔会来村里小卖部买点东西,或者跟村民们买点粮食蔬菜之类。具体什么时候来的……上个月?上上个月?记不清了。”

    三叔抢话道:“他们好像都住在山上!我之前带着大黄偶然看到有车经过,就往山上开过去了。”

    三婶冷笑:“搞扯,山那边都没路,车子哪里开的上去?你就吹吧!”

    三叔急了:“谁搞扯了,我没搞扯!那车可大了,就跟电视里面的装甲车似的,一路压过去,车轱辘印子就得这么深!”他还用手指比划了一下。

    “装甲车?你知道装甲车长什么样儿嘛。”三婶不信。

    夫妻俩居然在饭桌上争论起来了。

    柱子满脸通红,眼神在姜锦身上瞟瞟,又飞到顾寒倾身上,慌忙劝道:“爸妈,你们别争了,吃饭呢。”

    三叔和三婶这才注意到场合,讪讪闭嘴了。

    姜锦始终笑嘻嘻的,觉得特别有家庭的烟火气,很温馨。

    顾寒倾却适时接了一句:“没关系,听起来很有趣。三叔,能再多讲点吗?”

    姜锦疑惑看了顾小叔一眼。

    以顾小叔的性格,应该不会喜欢听这些不知真假的事情才对啊,难道说……

    她这才重视起来,难道山上的那些人,就跟顾小叔来海城执行的任务有关?

    都是机密,她不敢打听,只有帮着顾寒倾旁敲侧击。

    三婶没有三叔了解得多,因为三叔见了一次跟装甲车似的车子之后,就着迷了似的,总是偷偷摸摸跑去看这些村外来的车,大概是因为男人爱车的天性。

    这一看,还真让他发现一些不对劲。只是村里的人都不喜欢听这些,更是笑话他吹牛,他也在心里憋很久了,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才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等饭后回去的时候,姜锦才忍不住问:“顾小叔,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嗯,估计是我要找那些人的老巢。”顾寒倾心里一沉。

    他也没想到,误打误撞跟着姜锦来到这地方,却意外发现了曼陀罗的老巢。这里应该是他们临时搬过来的,根基还不稳定,才露了行踪被人发现。

    曼陀罗那些人,应该就是瞅准这附近因为拆迁,来往人口本就复杂,村民们也将陆陆续续搬离,到时候这里会成为空村,而修建省道的计划还未正式开始,修到这里来,怎么也得一年时间,足够他们完成内部整顿了。

    事实上,顾寒倾会亲自赴往东南亚,主导这次针对曼陀罗的行动,就是因为他们埋在曼陀罗的线人告诉他们,曼陀罗组织内乱,老首脑病故,他的儿子成为新首脑,身为组织老人的二把手自然心不甘情不愿,便率领心腹展开了一场夺权之争。

    曼陀罗组织一个以贩毒、人口贩卖、走私等等为营的跨国犯罪集团,主要活动在东南亚一带,在华国也势力根深,很多年前就深入华国内部,以海城为中心铺设了老窝,成为华国上层一直想要拔除的一颗心腹毒瘤。

    曼陀罗的人十分狡猾,被华国与东南亚联手打压过几次,却又回回卷土重来,且每次抓到的都是他们的边缘成员,核心成员竟然多年来没有一个落网,堪称耻辱。

    直到六年前,时任特种部队大队长的顾寒倾,亲自带领队员展开了行动,打掉了曼陀罗在国内的大部分势力,剩余的全部龟缩进了海城老巢,才让嚣张的曼陀罗安分了些年。

    但顾寒倾知道,解一时之忧不是办法,他要的是斩草除根!

    尤其是先要剿灭曼陀罗在海城的老巢!

    于是他声东击西,看似动作在东南亚,实则将目标对准了海城。

    哪想,下面出了叛徒,海城的曼陀罗分部得知他的打算,提前转移了。这才有了顾寒倾的亲身涉险,要用自己作饵,引蛇出洞。

    无论是六年前还是之后,曼陀罗被顾寒倾端掉几个分部,毫无还手之力,曼陀罗一直视顾寒倾为平生大敌。

    又恰逢曼陀罗首脑之争,无论是新首脑,还是二把手,估计都想杀了他证明自己,在曼陀罗内部赢得声望好作为筹码,不得不上钩。

    顾寒倾算无遗策,连曼陀罗内部的人心都算到了。

    却偏偏没有想到,曼陀罗在海城的老巢转移来了香樟村!

    ------题外话------

    月票300的加更~

 第189章 无声的硝烟

    若是换个时候,这样的消息会成为顾寒倾的意外之喜。

    现在曼陀罗都以为他在海城,麾下成员正在海城忙得团团转,大海捞针似的找他呢,他却悄无声息转移来了他们老巢。

    这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完全可以将声东击西这个招数玩得炉火纯青。一等曼陀罗海城老巢空虚,他便待机会攻入腹地,彻底完成他此行的打算,将曼陀罗这颗毒瘤从华国身上拔除!

    ——这本是完美而周全的计划,偏偏,多了一个姜锦。

    顾寒倾不想让她置身于危险。

    “那顾小叔你的任务是不是很快就能顺利完成了?”姜锦很是为顾寒倾高兴。

    他一愣。

    他想着她的安危,她却在为了他能完成任务而高兴。

    顾寒倾说不清此刻复杂的心情,只能低低嗯了一声。

    姜锦开心坏了,却完全没有想到,她极有可能会涉入风波,卷入危险。

    顾寒倾闭目一瞬,又倏地睁开双目。

    眸光冷凝,坚定不移。

    拖泥带水只会带来更坏的结果,他只有谨慎再谨慎,才能护住姜锦,才能护住香樟村一方百姓的安宁。

    回了姜家大宅后,顾寒倾帮着姜锦把下午晒过的书收起来。

    姜锦从角落里翻了几个香樟木大书箱出来,虽然满是灰尘,但这几个木箱都被保存得很好。她收拾外公书画,也是用的这种木料的书箱,且香樟木有着防虫蛀的功效,最适合保存书籍。

    这些是姜锦外公留下来的,随他保护着珍贵书籍,走南闯北,越洋跨海。

    如今,又要跟着姜锦一起离开这老宅,前往京城了。

    姜锦把那些珍贵的古籍善本先放进了木箱里,但凡装满一个箱子,就用铜锁给锁上,推到角落,等过几天顾寒倾派来的人收拾走。

    顾寒倾陪着姜锦忙碌到很晚,待这些书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才彼此分头,洗漱后回房睡觉。

    一年才回来一次的老宅子,并没有给姜锦陌生的感觉,反而让她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缅怀之余,睡眠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