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家孩子超多[年代文]-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梦雨用下巴戳了戳门口方向,“儿子大了,要结婚了,姑娘也大了,要嫁人了,你们二哥也不在了,家里没个当家的男人,侄子结婚还指着你们撑场子呢,姑娘嫁人还指着叔叔给撑腰呢,喊个吃饭都不愿意,你让嫂子以后怎么敢求你们。”
李国冬和李国梅,一个长子,一个长女,刚刚进门就听见阿妈的话,心酸的差点当场泪崩。
身为长子,李国冬过来跟三叔,老叔见礼,“三叔好,老叔好。”
四姐儿李国梅也低眉顺眼过来,“三叔好,老叔好。”
同一起上班下班的老三李国秋低头摸了摸鼻子,等哥哥喊过人之后,也过来乖顺的喊人,上面两个哥哥都有对象了,四妹也有对象了,阿妈肯定要把四妹嫁人之前,把他安排好,一想到结婚,李国秋耳根子微红。
李梦雨现在还不知,她以后确实有事求他们。
此时,李梦雨只是抱着积攒关系的态度下厨,感情都是处出来的,她一个女人再能干也独木难支,更何况这两人都和她家关系极为亲密,既然如此就更加的亲密一点,以后有什么事,也好找人帮忙。
却没有想到,以后这个帮忙,竟然帮到了未来亲家的头上,为了家里的儿媳妇和孙子,她真是拼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都说我更新少,现在作者加倍努力了,每天都更新那么多,大家有没有很欢喜啊!(*∩_∩*)
第49章 六十年代(一)
如果家里来人; 一般都会荤素搭配; 炒几个菜。
如今六零年代; 家里来了人; 连个像样的菜都拿不出手,李梦雨感觉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很是习惯未来满满一桌子大菜的李梦雨,“……”
请人一时爽; 烧菜火葬场!>_<
有强迫症,不非搞出几个大菜的李梦雨,烧了一锅菜泡饭; 烧了一锅面疙瘩,又烧了一锅白米蒸饭,炒了一盘小青菜,又炒了一盘菠菜; 又加上一道清炒韭菜。
三菜三饭; 荤素搭配她不行,她就搞饭菜搭配! (^~^;)ゞ
主客一上桌; 看见这奇特的三菜三饭震惊了!
李梦雨拿下了小白菜的面疙瘩当开口汤; 给他们一人盛一碗。
“来; 尝一尝嫂子亲自下厨做的疙瘩汤; 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 你们随便吃!”
老叔受宠若惊:“二嫂你客气了!”
村长满心感动:“二嫂你太实在了!”
还没入嘴; 光是香气四溢的香味,两人口中就分泌出了口水。
等到一口疙瘩汤入嘴,那好喝的滋味更是震惊了两人; 一句话没说,几口浅尝,只觉得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舒坦!
开口汤喝过吃米饭,李梦雨又给一人趁了一碗米饭,就着三个炒菜下饭。
有没有听说过,大灶烧的米饭特别的香,比电饭锅,电饭煲烧的米饭好吃多了。
就是不在饥饿的年代,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饥了好久,一碗踏踏实实的米饭配着水灵灵油滋滋的炒菜,那真是菜也好吃,饭也好吃,舌头味蕾全开,嘴巴吃的停不下来,肚子就跟无底洞似的怎么吃都不够。
满满一大海碗饭加菜吃下了肚,还是意犹未尽,这个时候就是再吃两碗都是可以的,谁让乡下人都是肚子里没油水,吃起饭来都是一连几碗大海碗饭呢。
但李梦雨没给他们继续吃,换了一碗菜泡饭又盛了过来,对着两人解释道,“不是嫂子小气舍不得让你们吃米饭,而是大家之前都饿的太狠了,身体虚弱一下子暴饮暴食肠胃受不了,米饭就不吃了,来喝完菜泡饭吧。”
两人也不是什么不识好歹的人,都对李梦雨的话特别赞同。
老叔摸着肚子感概,“二嫂啊,你客气了,要不是二嫂的煮的饭太香了,一碗也就够了。”
村长刚一口菜泡饭喝到嘴里,立刻眼睛睁的老大,呜呜呜的用表情示意老叔好好喝。
李梦雨自己笑着端起碗,慢慢喝了一口菜泡饭,软糯的米香,大锅饭的香味,还有麻油的清香,小白菜嫩滋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这可是无添加催长素纯天然的食物,好吃到爆!
那滋味不是她吹,真的比六星级大厨烧的味道还好,尤其是她正是饿的时候吃,更是堪比天上的龙肉。
就连古代的皇帝在落难之后,去乡下吃了饭还念念不忘,可见人在饥饿的时候吃东西有多香!
宾主尽欢之后,是夜静人安眠,躺在破烂的木板上,被闷热的天气热的睡不好的李梦雨,无比的怀念上一世的空调,实木大床和软软的席梦思,还有冰淇淋,李梦雨念念不忘了一夜的巧克力冰淇淋。
太想吃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很日常了,村民们白天下地种地集体大劳作,等到稍微一有空闲,忙不迭的精心照顾自家的种植墙,尤其是自留地的红薯地,更是日盼月盼,盼星星盼月亮。
“这红薯什么时候才能成熟啊!”
“听村长说,红薯就算成熟了,也要全部都交给村里。”
“那我们不是都吃不了了吗?”
“是红薯重要还是化肥重要?如果水稻上缴的不够,任务完成不了,就连红薯你都别想留多少!”
“我警告你,不会说话不要说话,要是因为上缴的任务不够,引得收粮队上我们村,泄露了村里的秘密,你一家都给我们滚出村子!”
“凭什么!就算泄露了也不能怪我,凭什么让我滚!”
“那就给我闭嘴!”
“你们说,要是化肥来了,水稻大丰收了呢,上缴了之后我们也可以留一点自家吃啊!”
“就是呢,上次换的粮食白米好少,基本都是白面,我们这里都是南方人吃不惯白面,还是很想吃白米饭,一顿不沾米,想的慌。”
“我也是,光是吃点白面,感觉吃了更没吃没差,不像白米只要撒点米,就是熬点稀饭喝到肚子里都是浑身舒坦。”
“哎,这红薯咋就不长快点呢!”
“是啊,这日子过的好慢啊!”
几乎所有人都焦急的时候,李梦雨没管村里都是怎么难熬法的,继蔬菜换粮之后,家里又多了一些粮食,她让二鹅子开着拖拉机给他拖拉机厂的师傅送一些,这份开销是从村里生产队走账的,如今都靠着拖拉机吃饭,拖拉机的使用频率很高,一旦拖拉机坏了,还指着人家来修呢。
李梦雨细心叮嘱着二鹅子:“国夏,你过去给你师傅送粮食的时候,别忘记了去厂长家看看,白米和白米都各带一些,厂长爱人怀孕了,需要养胎,你嘴巴放甜点,说我们村马上就要秋收了,粮食还有不少,让厂长爱人放心大胆的吃,等秋收之后,再给送一些过去。”
李国夏憨厚不大会说话,虽然不说话则已,一说话能气死人,平常老实的时候,还是话很少的,尤其是让他送礼,悄悄的送礼,更是面红耳赤,吭哧吭哧的缩着脖子。
好歹是给李国夏的师傅送,到底人是熟人,李国夏虽然扭捏,也没张口说不愿意。
李梦雨有心培养他,就给他兜里塞了不少红薯干,态度极为的和善,“国夏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阿妈看见你这么出息很高兴,这些红薯干你带在身上,等把粮食送去之后,回来的路上,没过一个村子,你就找个那个村子里的孩子,用红薯干跟孩子打听一下村里的情况。”
李国夏满脸的不解。
李梦雨就耐心的解释:“阿妈准备让你们阮秀结婚,可你看,我们家的房子根本就不够住,新盖的房子又没有房梁,只能这么可惜的放着,要是你在别的村子里打听大别的村子里有木材,就像是换砖头一样,我们家用粮食去换,有了木材,新房子不够可以盖好了吗?”
李国夏闻言,眉眼又是欢喜,又是有些愣怔。
李梦雨记得上一世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育鸡汤,对于孩子,你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即使是再年幼的孩子也会为了喜欢而努力。
话说到这里也就够了。
剩下的就看李国夏对于结婚,又或者说对于阮秀有多在意。
不管是李国夏急着想娶媳妇,还是喜欢阮秀,像娶阮秀,结婚就必要有一个房子,即使是一个房间,就看李国夏的憨傻能执着到如何地步。
李梦雨上一世是懒癌党患者,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她对人生没有目标,甚至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破碎,母亲离去,父亲带着小三离开,原本不大却圆满的一家三口,只剩她一人孤影独怜,更是对未来没有任何的期盼。
这种伤害,是很致命的。
这种伤害,也深入到骨髓,影响了她对生活的人生观。
一切都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严重的懒癌党患者,在穿越之后,不药而愈。
虽然手残,干活不行,基本李梦雨都没有停下来。
“这红薯到底长了多大啊?”李梦雨指着木框对李国夏发问。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憨人善于种地。
反正李梦雨是这么认为的,她家种地最好的也如她所知的那样,一个是这一世排行老二憨傻的李国夏,另一个是她上一世的二叔憨实的李国板,全家那么多男人,每有一个能耐的心种地,也唯有这两人。
不提上一世,就是这一世,如今虚岁6岁李国板已经对种田产生了兴趣,他二哥每天在家照顾木框里的蔬菜的时候,他都跟前跟后帮着他二哥,给二哥打下手。
一家的男孩,一共有8个,除了那个才虚岁2岁连路都走不利索的最小的小十二,无一人关注这里。
如果是正常家庭的当家老太太,早就骂上了,天天就张着嘴巴就知道吃,都不知道下地种地,一家子懒汉。
上一世她家小叔也是摊上了懒汉的名字,外号,懒罗汉。
罗汉,在他们这里方言,就是老小的意思,就是说,老小特别的懒。
可她小叔,有了工作之后,在单位上班,把领导哄的顺顺溜溜的,很得领导的青睐,甚至人到中年,从给领导开小车的司机一跃成为国家单位的领导,这还是那个没有学历,没有文化,又很懒很馋的小叔吗?
她三叔,连个工作都没,就在村里瞎混,一样混得风生水起,在整个北门这一片只要报她三叔的名字,没有人不给面子。
她爸也是,明明憨厚老实人,一样混的风生水起,早早的买车买房,过上了吃喝享受的日子。
纵观最后养活下来的四个儿子,也唯有当年最会种地最勤快的二叔,混的最惨,最后还是占着老家的光,在拆迁回迁的时候,给分了几套房。
一个混子,她爸;一个痞子,三叔;一个懒汉,小叔,各个混得风生水起,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领头人。
李梦雨明知后世他们的天赋是如何的惊人,又怎么会因为他们几个不爱种地,就出言指责他们呢!
甚至在私心里李梦雨还在暗搓搓撸袖子,准备好好的给这几个从小培养一番,看看原本就天赋,加后期教育,再加时代造就,他们能走到多远!
李国夏精心的照顾木框里的小白菜,红薯的成长很省事,在自留地里不需要费神,但木框里的蔬菜就不行了,要防虫,要拔草,土壤干了浇水,还得小心把水浇多了,植物的根很娇嫩。
6岁的李国板小小的一只,在旁边不声不响的帮着干活,李梦雨轻轻摸了摸他脑袋夸他:“小九很厉害呢,这么小就能帮家里干活了,很棒。”
那小只突然被阿妈夸,整小只一下就脸红了,羞涩又不好意思,缩着脖子,眨巴黑白分明的眼睛。
李梦雨轻轻的哄他:“阿妈谢谢你努力帮家里干活,阿妈很高兴,阿妈也希望你能多跟哥哥们在一起玩,玩的开心点,要是跟哥哥们玩不开心,就多跟穆珊姐姐学知识好不好,穆珊姐姐很聪明的,你多跟着穆珊姐姐学会变的更聪明,阿妈就喜欢聪明的小孩子啦!”
李梦雨很不要脸的表示,她就喜欢聪明爱看书的孩子。
哎,她也是看出来了,大约真的是家里孩子太多了,她奶奶顾不过来,对自己生的孩子们缺少照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缺少母爱,对阿妈很在意。
这份在意是在年幼的时候才有表现,等到长大之后,就进化成了你欠我的追债;再等到年纪大了,再度进化成对上人的不孝,反正孝顺老人有大哥就够了,不需要他们。
李梦雨不仅想把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培养他们,帮着他们成才,也带着引导教育的心,人若是没有感恩的心,就连自己亲生母亲都不孝顺,这样的人还能称为人才吗,就是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
李国夏要开拖拉机给拖拉机厂师傅送粮食,还要偷偷的给拖拉机厂厂长爱人送粮食,这在李梦雨家不是秘密,甚至在吃完饭后,李梦雨留下所有的孩子们当成讲故事一样,说给孩子们听,她可是一个写的作者,用语言描述一点事情,说故事给孩子们听不是她强项吗?
晚上,晚饭后,李梦雨告诉大家明天二哥要出门干嘛,还说了几个让孩子们期盼的事,希望二哥运气好,能在其他的村子里找到木头,这样她家就可以换木头盖房子了。
“阿妈”老三李国春喊了她一声,“我过两天休息,等我休息,再让二哥走好吗,我想和二哥一起。”
虽然李国春现在还没讲对象,但哥哥结婚之后,肯定要轮到他,关于木材,他也很上心。
李梦雨看向李国春,想想这孩子脑子活,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说了声好。
“阿妈”年幼的老十开口了。
李梦雨顺着声音看向他。
前世尤其奸猾的小三叔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阿妈,我也想和二哥,三哥一起去。”
李梦雨纳闷了,“二哥,三哥出去是要办事,你去干嘛啊?”
这一世排行老十的李国么一脸兴趣的道:“我觉得和小朋友交流,我最合适!”
李梦雨:“……”你才虚四岁啊,这天赋! >_<
第50章 六十年代(一)
既然要出门了; 还是出门办事; 李梦雨就开始琢磨一件事。
自古以来就有先敬罗衣后敬人,家里这三只是为了村里; 同时也为了家里共同办事; 身为当家的阿妈,李梦雨就得想着怎么让这三只体体面面的出门。
思定既行动。
借着吃饭; 正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李梦雨情绪酝酿完毕; 抛出一声感叹:“上次去供销社买了不少布料,布料倒是不错; 可惜啊,就是没有缝衣线。”
与李梦雨假装心痛不同; 家里的孩子们是真心痛; 一个个如雨打芭蕉,垂下了叶子。
不就是缝衣服线嘛; 还有顶着二嫂之名的李梦雨搞不定的吗?
不就是缝衣服的线吗?
小菜一碟!
但她转念一想; 家里的孩子不是小猫一两只,一窝十二只崽崽,事事都要她躬身必亲; 那可要累死老太太了!
李梦雨的奶奶是一个很聪明的老太太。
早在最开始的,老太太就看穿了一切; 老太太对家里的孩子说,她帮老大带孩子,不帮老二带孩子; 老二一定有意见,孩子一旦带上手就丢不了,老三老四也有意见。
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不带,这样大家都是一样的,也没有人说老太太偏心哪一个。
李梦雨小的时候奶奶不带她,都是她外婆把她带大的。
小的时候觉得她奶奶心狠,自家孙女,自家孙子都不带,但长大之后,理解了这个可怜的老太太,孤寡老太太一枚,要带那么多孙子孙女怎么累得过来?
她一个隔了辈分的孙女都通情达理的理解了。
老太太的亲生儿子儿媳妇们却怨念不已,始终无法忘记。
现在换李梦雨自己上了,还是要走她奶奶的老路,李梦雨觉得她要花些心思,避免上一世的众多埋怨。
首先娶儿媳妇要娶个好儿媳妇,一定要通情达理。
其次,鹅子们花点心思培养起来,还要多夸夸,自己有本事了,就不会什么都想着要老母亲帮着干活。
老大傻老二憨,家家有个奸老三。
因着这句俗语为依据,李梦雨戏精上身一脸慈爱的看向她三叔,然后……
她三叔眨巴你看干嘛?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仰起软软的小脖子叫了一声:“阿妈你要跟小十说什么啊?”
‘小十?’李梦雨微微一懵,哦,她表错情了,这个时候再转头看向真正的老三有点不大道义,李梦雨呵呵笑着继续:“没什么,就是觉得你小,做衣服不费线,稍微能弄点线,阿妈就能给你做一件衣服。”
小十的眼睛瞬间一亮,小表情开心极了,“真的吗?”
李梦雨微笑点头:“是啊,别说是一件小衣服了,只要线够用,给你做一套新衣服都行,正好你要跟二哥,三哥出门,穿一套崭新的新衣服多漂亮啊。”
蹭的一下,小家伙就跃了起来,连蹦带跳迈着小短腿往门外跑,“阿妈你等我一会,我一会就回来。”
微微直了眼睛的,李梦雨:“……”效率真高!
真不愧是奸老三啊,心里还惦记这奸老三这三个字,李梦雨喊了一声老三,一旁李国春仿佛激动到了,眼睛晶晶亮,“阿妈什么事?”
李梦雨顺势转眸看向李国春,那双闪出一千瓦灯泡差点闪瞎她眼,得,这还用说,期盼着什么一目了然,“国春啊,你试试看能不能弄到线,如果够的话,新买来的布料,阿妈裁一套衣服给你缝好,出门的时候可以体体面面的穿崭新衣服办事。”
同样的蹭的一下,这回个头巨高,阴影巨大,吓李梦雨一跳,李国夏激动的手掌微微颤抖,掩藏不住的脸上的开心,声音都变了调了,“阿妈等我一下,我一回就回来。”
李梦雨在心里默念,又是一会就回来。
上一世的老三,这一世的老三,两老三像是串通一气似的,大脑反应,奸诈程度,连说话的口气都一样!
说好的三人行,乐跑了两位,还有一个憨老二,耷拉着脑袋,很有点悲伤的模样。
这榆木疙瘩的蠢样,看着就让人心塞。
李梦雨悄悄的翻了白眼,换个角度安慰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别看这模样蠢,有人稀罕。
说有人稀罕,还真不是李梦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阮秀从小生活的环境里男孩子个个都是人精,阮秀还给她聪明的未婚夫坑了一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的阮秀就对李国夏这种实在憨傻这款情有独钟。
还别说,李国夏这才怂成了狗头,那厢阮秀眼里就心疼上了。
阮秀心里想什么,跟阮秀关系最好的闺蜜穆珊立刻秒懂,资本主义牌狗头军师上线,穆珊连脸上笑的清甜,“婶子真好,身为婶子的孩子好幸福啊。”
李梦雨笑着看了一眼穆珊,心里想,姑娘你还嫩了点,对着她吹捧彩虹屁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不过是,正中她下怀而已,她愿意配合。
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个个身上都穿着补丁累补丁穿着洗的看不清颜色的旧衣裳。
上厂子上班的那三个,上班的时候穿的是工厂的工作服,回家之后会珍惜的脱下来换上家里的破衣裳。
视线顺圈看去,个个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破烂衣,比电视里的要饭花看起来还磕掺,毕竟电视上拍的是把衣裳做旧,布料还是好的,现实当中的补丁衣因为洗了又洗,布料已经被洗的很薄了,有些地方薄的变透,一个不注意就会被划一道口子破一个大洞。
确实是太可怜了。
可再可怜,人口众多,李梦雨上供销社买的布料再多都不够十几口人同时做新衣裳,既然有人会有新衣裳,有人注定穿不了,那么就让这布料刺激一下孩子们的争取心,努力争取成功。
“布料买来就是给大家做衣服的,家里没缝衣线这才没拿出来做。”李梦雨拿出了饵,借着穿在了钓鱼线上,接下来开始钓大鱼:“这样吧,你们都试试出去借线,谁能借到足够的缝衣线就给谁做衣裳。”
饵料上好了,入水等待中,接下来再采用饥饿营销法。
看了一眼,周围个个都神情欢喜起来的孩子们,李梦雨又砸了道雷,“先说好了,家里孩子多,最多只给做一套衣裳;布料有限,先做先得;布料用完了,就是借到缝衣线了也没的做了;这个大家没意见吧!”
孩子多了,说是一碗水端平,可,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很难,家里资源有限,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到最后都不是她想不想偏心的问题了。
李梦雨上一世可是写的作者啊,不光自己写,还特别的爱看。
天道酬勤从来都不是说说玩玩,量大的她,对于古代大家子弟众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优秀子弟,略有涉及,尤其是平衡这一道,她觉得可以参考。
饵料放出之后,最先带着缝衣线迈着小短腿跑回来的是家里的小十,“阿妈,阿妈,你快看看我的线够不够,够做一套新衣服吗?”
李梦雨立刻视线望了一圈,门口更是看了又看,收回视线对着小十猛夸一番:“我们家的小十真聪明,太厉害了,你放心,阿妈第一个给你做衣服,上衣加裤子,一整套崭新的衣服,你喜欢吗?”
到底是年岁小的小娃娃,小十高兴的当场就在屋子里伸长小手,啊呜啊呜尖叫着跑,一圈又一圈怎么都跑不够,开心的都不知道怎么好。
第二个回来的是老三李国春,如果没有他小弟弟在前面贡献了一把亮眼,这个‘奸老三’的标签,在李梦雨意识里就坐实了,有玉石在前,这个大个子就变成了瓦片。
但李梦雨还是,对着李国春猛夸,“我们家国春,模样又好看,人又聪明,也不知道以后便宜哪家的姑娘,国春这么能干,以后肯定有大出息,阿妈和你媳妇以后就靠着你享福啦!”
虚岁才17岁的李国春脸皮薄,被阿妈夸的耳朵根都红了,僵硬的同手同脚害羞的走了。
和李梦雨预想中的一样,果不其然,第三个拿到线的是老二李国夏,手里拿着线,憨厚的脸庞脸皮微红,“阿妈就是我和大哥在一起的,你给我们两个一起做吧。”
李梦雨心中了然,同时心里对穆珊佩服的很,这丫头是外来的,足不出户都能搞得定本地的人,厉害啊!
说是要亲手给孩子们做衣服,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李梦雨是带着家里所有的姑娘们一起做的,包括两个未来的儿媳妇,当然她给自己的行为贴了一个慈母的标签。
理由冠冕堂皇的很,她不过一个老太太又没有8只手,不可能让家里的几个孩子同时穿上新衣服,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做,可以大家一起穿新衣。
周末放假那一天。
老二李国夏,带着毛遂自荐的老三李国春,还有硬要拖哥哥们后腿的老师李国么,三兄弟一身上下崭新崭新的新衣,开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拖拉机,在众多眼珠子都发红的羡慕中,牛气十足风风光光出门办事了。
去的时候李梦雨没多想,她就是带着点私心,想给她外婆家送点粮食而已。
回来的时候,一行三兄弟给她带来个大惊喜。
拖拉机驶进村,就有人喊着拖拉机回来了,国春回来了。
做一个慈母,李梦雨出门迎接三个出门办事的孩子。
然后就看着,拖拉机上的老二和老三,对着李梦雨狂喊,“阿妈我们回来啦……”
李梦雨微笑。
面上稳如狗,心里想,回来就回来了,那么激动干嘛。
尤其是家里的奸老三,两手在空中挥舞,还没到家就从拖拉机上跳下来,冲到身边对他说,阿妈,我们找到木头了!
李梦雨:“……”嗯?
这么快,一次就成功了,难不成还有故事?哎呀,
第51章 六十年代(一)
就跟急着赶着投胎似的; 一阵风刮过李国春从拖拉机上跃下; 一阵风吹过李国春冲到李梦雨面前,话还没说一句囫囵的; 又激动的拉着李梦雨胳膊往家回。
“哎呦; 慢一点,慢一点; 你老娘一把老骨头很脆弱,经不起你这折腾哟……”
那爪子激动的跟螃蟹的铁钳似的; 李梦雨生怕她一个反应迟了,胳膊就要受灾; 先声夺人一个劲儿的叫痛,果然; 成功的让激动到脑子都不清楚的李国春冷静了一点儿。
乡下有句俗语;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指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旁人不会平白无故的为你好。
所以在听到奸老三说; 他们已经找到木头了,第一反应不是很开心,而是心里纳闷了一下; 暗暗猜测这天上掉木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想想遇事的是她家奸老三; 估计只有别人吃亏的份,她家老三估摸着没事。
要说李梦雨穿越过来,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不是吃; 也不是穿。
是装!
哪怕李梦雨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脑子好,在家做主,男人什么都听她的,也达不到李梦雨的学识和见识的高度。
再怎么脑子好,生活的环境如此啊,老太太能怎么样?
所以,李梦雨就避免不了几件事,佝背,藏拙,装病,干活。
另外还要上线几件事,慈母笑,慈母温柔……
哪怕是现在李梦雨心里冷静清醒,为了维持老太太人设,立刻上线李梦雨牌慈母,一副乡下老太太笑模样,笑开的颜,高兴的乐的合不拢嘴。
还好,这个瓜来的很快,咣的一声就从天上掉了下来。
李梦雨坐在条凳上,听着李国春描述,真恨不得手里抓上一把葵瓜子边听边磕,那才叫带劲……
事情是这样的,老二,老三,李国夏,李国春,不是带着弟弟小十牛气冲天风风光光的出门办事了吗,这拖拉机开了一路,每一个看见他们的人都羡慕的不得了,这让这兄弟三别提多得意了。
这人一得意,就止不住爱得瑟,除了开着拖拉机的李国夏还需要开拖拉机,注意力得放在前方,李国春和李国么呆在拖拉机上没看到一个路人,就忍不住的看人家羡慕的脸,然后心里更高兴,更欢喜。
就是带着这么一份得意,拖拉机一路行驶,几个人正高兴得意着呢,出现了意外。
隐隐的小十说了一声,“三哥,你有没有听到有人喊救命啊!”
按说这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这么响,一般人说话都要特大声,不然说话声被湮灭在拖拉机突突突的巨响中听不见,他们呆在拖拉机上高高在上的往下看,四周静悄悄的没人啊!
别说是不知哪儿喊的救命声,就是开着拖拉机的老二李国夏不仔细听,都听不清他十弟叽叽咕咕说啥。
可谁让老三李国春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这可是从他出生第一次穿一次都没人穿过的新衣,还是从头到脚一身新,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从上了拖拉机就一直亢奋,眼神也好,听力也好,还在乎他弟说了什么,仔细一观察,还真给他看出了名堂来。
一般情况下,拖拉机上的人肯定发现不了什么,突突突的往前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