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族-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一个时辰后,他听说林氏兄弟是被御史中丞陈直带走,一直没有回来,他心中开始有一点发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越来越紧张,最后他终于坐不住,找到了在礼部朝房内等待跨马游街的儿子关贤驹。
关贤驹昨晚礼部举行的庆功宴上有点喝多了,他刚刚才起床,头痛欲裂,他和林氏兄弟不在一个房间,他们被带走一事,关贤驹并不知道,而外面三千士子游行示威,所有的士子都不知道,他们的消息被隔绝,在正式授官之前,他们暂时还不能和朝廷其他官员接触。
但无论如何,关贤驹都志得意满,他考上了进士,最差也会授一个上县县丞之官,而且有申国舅暗中支持,说不定他还能在楚州某富庶县出任县令,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他也得到父亲的消息,今天上午,申皇后在出面去苏家替他求婚,这让关贤驹欣喜若狂,皇后出面,就算是相国也难以拒绝,何况还只是一个国子监祭酒的孙女,本来他觉得自己的权势比不过皇甫无晋,可皇后亲自出面,就算是郡王也算不上什么了。
难怪申国舅很有把握,说他有杀手锏,原来是皇后出头,这真是个令人惊喜万分的消息,这个消息使关贤驹心中充满了期待。
“关公子,你父亲来了?”
关贤驹正在后院井边用青盐漱口,一名和他同住的士子跑来告诉他。
“我知道了!”
他连忙将嘴漱干净,取过毛巾擦干水渍,匆匆向前面房间走去,除了前十名士子要参加殿试,不住在这里外,其他五十名士子都暂时集中住在礼部的几个院子里,四个人住一间房,最多也是今天,明天授官后,大家就将去吏部报道,然后各奔东西。
关贤驹一路小跑,刚来到走廊上,便老远看见父亲在他所住的房间门口来回踱步,他以为是父亲来告诉他求婚的结果,可父亲这样子颇为沮丧焦急,难道皇后的求婚也会被拒?
“父亲,有不好消息吗?”关贤驹走上前问。
“你跟我来!”
关寂将儿子拉到旁边一间无人的小屋内,将门反锁了,这才低声问他:“你有没有什么把柄留在外面,我是说那件事。”
关贤驹一怔,他立刻明白了父亲所指,他没有着急回答,反问道:“父亲,出什么事了吗?”
“可能出事了,林氏兄弟被御史台带走,至今没有消息。”
“什么?”
这个消息让关贤驹大吃一惊,他连忙道:“不是说让林氏兄弟去吏部补全履历吗?怎么是御史台?到底出了什么事?”
“唉补全履历只是借口,他们是被恶名昭著的陈黑脸带走,原因是有三千士子在皇城外游行示威,指责他们兄弟科举舞弊,要求朝廷严查。”
“原来是这样!”
关贤驹冷笑一声,“其实我们昨晚聊天时也有点怀疑,怎么可能两兄弟都同时考上进士,而且还只是雍京贡举士的第八名和第九名,这里面确实有点不合情理,我们都怀疑,那些落榜的更会怀疑,父亲,这很正常,不用担心,我不会有事。”
“我怎么能不担心呢?如果他们真作弊,题目从哪里来?我是想问你,黄宏元给你的东西还在吗?”
关贤驹摇摇头,“早就烧掉了,我不可能留住它,只是……”
“只是什么?”关寂见儿子欲言又止,他顿时紧张起来,急道:“你快说,还有什么隐瞒着我?”
关贤驹对父亲这种胆小一直很不以为然,他担心什么,担心自己会把题目拿出去吗?怎么可能,自己再傻也傻不到那个程度,他觉得父亲有点草木皆兵。
“父亲,你想得太多了吗?林氏兄弟我压根就不认识,怎么会和我有关系?就算他们搞到题目,也是从别的途径,肯定和我没有关系,不用担心。”
“你这孩子,怎么一点警惕都没有,是黑脸陈直,那个家伙心狠手辣,说不定这是个阴谋,是太子用来对付申国舅,我是礼部侍郎,和科举有点关系,会牵涉到我的,你快告诉我,到底还有什么隐瞒,现在弥补还来得及。”
关贤驹无奈,只得低声道:“在我的书房抽屉内,有一份试题副本,是我抄写黄大人那份东西,就只有那个,别的没有了。”
“你怎么还留着那个东西!”关寂恨得一跺脚,转身开门便走。
关贤驹在后面追问道:“父亲,求婚之事怎么样了?有消息吗?”
“我不知道!”
关寂恨恨地回答一声,快步走了,关贤驹望着父亲走远,摇了摇头不屑道:“这个胆小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得过来?”
……
关寂心急如焚,找一个借口便坐马车赶回家中,他骨子里很害怕陈直那个人,那个人审案无不用其极,他是太子的爪牙,如果他利用这件案子来打击申国舅,很可能就会往自己身上引。
如果是诬陷还好说,偏偏自己的儿子真不干净,如果……
关寂有点不敢想下去了,后果是在是太可怕,现在他要赶回去,把所有的证据都消灭。
关寂不断催促车夫加快速度,他进了坊门,前面便是他的府邸了。
“老爷!”
车夫忽然惊恐地喊了起来,“有点不对劲啊!”
“发生了什么事?”关寂探头向车外望去,他惊呆了,俨如一脚踏空,落下万丈深渊。
他的府邸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军士包围,马车停下,关寂跳下马车,像疯了一样向台阶上冲去,他怀着最后一线希望,看能不能夺下儿子抄的那份题目。
但他被几名士兵牢牢拽住,不准他进府,正在他挣扎之时,忽然有大群士兵从府内走出,满脸得意地陈直跟在士兵后面,在他身后,还有一名被捆绑的少年,关寂认识,那是他儿子的书童。
陈直走出府门,一眼便看见关寂,他扬了扬从关贤驹书房内找到的试题,冷冷道:“关大人,你科举舞弊的铁证如山,人证也有,你死定了!”
他一摆手,“抓起来!”
几名士兵打掉苏寂的官帽,将他按倒捆绑起来,关寂大喊:“陈直,科举已经结束,试题人人皆知,你的证据能说明什么?”
陈直哼了一声,“你去给皇上解释吧!”
……
御书房内,大宁王朝的皇帝皇甫玄德满脸怒容,在御书房内站着太子皇甫恒、吏部尚书张缙节、户部尚书申溱、礼部尚书李默,以及御史中丞陈直和刚刚赶来的国子监祭酒苏逊。
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苏逊,苏逊满头大汗,脸上挂着羞愧之色,他在仔细查看从关贤驹书房抄来的试题。
在旁边的小桌上,放着关贤驹的三份科举试卷。
御史中丞陈直已经如实向皇甫玄德汇报了情况,林氏兄弟已经承认他们高价买试题,而他们买到的试题正是从关贤驹那里泄露出去,据说是他的书童偷出来卖钱,而他的书童在御史中丞陈直的严厉审问下,也招供画押,承认有此事。
现在由苏逊来对这份在关贤驹书房查获的试题进行最后确认。
苏逊的心中像掀起惊涛骇浪一般,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的主持了十三次进士科举,从未发生过舞弊之事,尽管大宁王朝也曾经发生过科举舞弊案,但都是发生在没有他主持的考试之中,这次舞弊大案,简直就是毁了他二十年来的清誉。
不过他也庆幸,幸亏自己没有答应关贤驹的求婚,否则,恐怕连他都要卷进这件丑闻中,彻底毁了他的名声,自己还居然对他有好印象,没想到他却是作弊考上进士,这让苏逊又恨又悔又是庆幸。
旁边的申国舅一样阴沉似水,一句话都说不来,他无话可说,关寂自作孽,不可活,其实他也猜到关贤驹的进士是做了手脚,却没想到他们这么愚蠢,竟然把证据留下来,现在他心中只想一件事,撇清自己。
太子皇甫恒心中却是另一种震惊,他想起昨天皇甫无晋给他说过的一句话,今天会送他一份礼物,他一直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他忽然明白了,无晋送他的礼物,就是扳倒关寂和即将空出来的礼部侍郎之位。
原来这件事是无晋的暗中操纵,无晋是怎么办到的?皇甫恒隐隐猜到,可能是那个神秘的科举掮客,哪有先考试后付钱的道理,极可能这就是无晋设的一个局,利用林氏兄弟来引出关家父子的舞弊案。
关家父子当然是在舞弊,只是无晋怎么会知道关家的秘密?他是怎么办到的?这些不解之谜让皇甫恒心中充满了困惑,不过他此时他在考虑,由谁来接任礼部侍郎一职?
这时,苏逊终于开口了,叹了口气道:“我现在可以认定,关贤驹确实是事先知道了试题。”
“关大人,你有什么依据吗?”皇甫玄德问道。
“回禀陛下,首先这份试题是关贤驹的手迹,和试卷对比就可以看得出,其次这次科举的第一科贴经考试,我们一共出了甲乙两份不同的试卷,最后我们选定了甲试卷,乙试卷封存了,按理,关贤驹绝不可能知道乙试卷的题目,但他的这份试题清单中,乙试卷的题目也大部分都有,连最后一道应对题也有,说明出试卷的黄宏元已经事先把所有题目都泄露给了关贤驹,包括乙试卷。”
申国舅依然保持沉默,而礼部尚书李默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呐呐道:“可是黄宏元昨天已经出来了,他可以把所有试题都告诉关贤驹。”
陈直却冷笑一声,“黄宏元是昨天下午出来,可在他出来之前,关贤驹已经考中进士而进了礼部,试问他们怎么见面?关贤驹又哪有机会抄写这份试题放回书房去?李尚书,你不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吗?”
“砰!”皇甫玄德重重一拍桌子,怒火万丈道:“不用再说了,铁证如山,传朕的旨意,罢免礼部侍郎关寂和礼部郎中黄宏元之职,取消关贤驹和林氏兄弟的进士资格,永不准再参加科举,一干人犯交御史中丞陈直审讯。”
陈直躬身行礼,“臣遵旨!”
皇甫玄德又对苏逊道:“苏大人,这次虽然发生科举舞弊案,但罪不在你,你不用自责,你可立刻补增三名进士候选,交吏部审核。”
苏逊万分羞愧,连忙施礼谢恩,“谢陛下宽容,臣立刻去办。”
皇甫玄德又叹了口气,“科举出现如此丑闻,朕痛心疾首,望各位爱卿齐心协力,完善科举制度,朕不希望明年再发生这种事。”
他又对太子皇甫恒道:“太子留下,其他人都下去吧!”
众人一齐施礼,都退下去了,御书房中只剩下皇帝和太子两人,皇甫玄德沉默良久,问皇甫恒,“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置?”
“父皇,儿臣觉得这件事可公开惩处林氏兄弟,公布于众,但事关朝廷清誉,真相不能说,关寂和黄宏元只能以别的借口来秘秘密处置。”
皇甫玄德点点头,太子的建议说到他的心坎上了,家丑不可外扬,他又问:“那关贤驹用什么借口?”
“父皇,不妨可以从他的资格来做文章,儿臣听说他本来没有考中贡举士,是后来补上,可以说他资格不符,取消进士资格。”
“可以,朕采纳你的建议。”
停一下,皇甫玄德又问道:“朕还想问问你,既罢免关寂的礼部侍郎,你能推荐谁来接任?”
皇甫恒一直在想这件事,既然无晋送了他这份大礼,他当然要回礼给无晋,皇甫恒便微微笑道:“儿臣推荐国子学博士苏翰昌来出任此职。”
二百三十九
虽然爆发了舞弊案,但并没有影响到殿试的继续举行,下午,在宫城玄武殿上,正在举行一年一次的殿试,这次科举考试的前十名进士有资格参加殿试,以决定最后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而其他七名进士也将获得殿进士的称号,在授官时,比普通进士会有优待。
殿试很简单,不进行笔试,而是皇帝问,士子应答,其实相当于一种面试,皇帝会根据他的综合印象来钦点最后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进殿应答的顺序并不是按金榜上的名次,而是他们十人昨晚重新抽签决定。
前十名进士分别是,陈留县赵伯伦、枣阳县马应初、维扬县皇甫惟明、清河县崔瑄、解良县裴挚、邺县张志钦、丹徒县吴翰生、万年县姚顺、江宁县申祁武、简阳县张沁。
按照抽签结果,解良县裴挚排在第一位,江宁县申祁武排在第九,维扬县皇甫惟明排在最后。
十名士子都穿着进士袍在大殿旁边的栖凤阁内等待,两个人一组前往,所有人心中非常紧张,但殿试的速度却很快,不到一个时辰,便轮到了皇甫惟明。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高喊:“申祁武、皇甫惟明!”
两人一起站起身向门口走去,“在!”
“你们跟我来。”
宦官带着他们向大殿走去,申祁武知道皇甫惟明是无晋的兄长,也是太子推荐之人,他见皇甫惟明脸上异常严肃,便低声笑道:“皇甫兄不用担心,这个殿试其实只是走走过场,其实昨天晚上皇上已经定好了前三,只是随便问几句话,只要不当廷晕倒,就没有问题。”
皇甫惟明拱手谢道:“多谢申兄提醒,不知皇上一般问什么?”
“问一点当地的风俗情况罢了,去年就是这样,比如皇甫兄是维扬人,皇上或许会问维扬县的人口和税赋情况,我想这应该是皇甫兄的强项。”
皇甫惟明知道他是指自己担任过户曹主事一事,他笑了笑,反问道:“申兄是江宁县人,但我知道那只是申兄的祖籍,申兄了解那里的情况吗?”
申祁武微微一笑,“我确实很不了解,不过这里面有缘故,我可以告诉皇甫兄,我专门分析过二十年来的殿试结果,我发现了皇上的一个习惯,如果你非常了解一个地方,皇上会任命你去那里做官,反之,你若对一个地方非常不了解,皇上也同样会任命你去那里做官,让你去了解那里,几年后,他会再问你一次,所以,我报名时选祖籍江宁县,就是这个缘故。”
皇甫惟明没想到他会这样坦率,居然把这种事情也说出来,不过又一想,这样说了,反而去了他父亲的嫌疑,而且也没有什么损失。
“申兄细心,佩服!”
两人对视一笑,便来到了大殿前等候,一名力士高声喝道:“江宁县申祁武进殿面试。”
申祁武整了整衣冠,在一名宦官的引导下,昂首大步走进大殿,非常有信心。
皇甫惟明见他神情得意,不由暗暗思忖,不会是他已经被内定为状元了吧所以他才会这样自信。
他在大殿外面忐忑不安地等待,一刻钟后,大殿上方又传来力士高喝:“宣维扬县皇甫惟明进殿面试!”
皇甫惟明深深吸了一口气,便跟着宦官从容走上白玉台阶,向大殿内走去。
昨天下午,他们已经集体接受简单的礼仪训练,知道参拜之礼,玄武殿并不是宫城主殿,其实是一座小殿,每年的殿试都在这里举行,除此之外,这里主要是接见外国使臣。
殿内大臣不多,约三四十人,分两边就坐,殿中没有站立的大臣,就说明这些大臣都是从三品以上,有资格就坐。
在大殿正中的玉阶上威严地高坐着当今皇帝皇甫玄德,但光线比较暗,看不清他的面容,而他却能看见士子的一举一动。
惟明快步走到一条黄线前跪下,行三叩九拜大礼,他心中开始激动起来,他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一天在大殿上叩拜皇上。
“维扬县士子皇甫惟明参拜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皇甫玄德的声音很温和,虽然不大,却能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大殿设计巧妙,能够将声音放大。
“谢陛下!”
惟明站起身,垂手站立,不敢抬头面视皇帝,皇甫玄德已经殿试了九人,虽然每个人的时间都不长,但他还是显得有些疲惫,这是最后一人,他打起精神笑道:“皇甫惟明,你是东海皇甫氏的子弟吧!”
“回禀陛下,学生正是!”
他虽已经考中进士,但吏部没有正式授官,还属于天子门生,不允许称臣,只能称学生或者小民,一些问答的要点,礼部官员也专门提醒他们,皇上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自以为是地多说话。
皇甫玄德点点头,又问他,“维扬县人口几何?”
果然被申祁武说对了,惟明做过东海郡的户曹主事,对东海郡各县的财税人口了如指掌。
他立刻恭恭敬敬道:“截止今年三月末,维扬县有户二十一万两千三百五十四户,人口九十八万四千三百七十七人,另有非籍长驻人口五十四万三千人。”
惟明的回答让大殿中人都一阵惊讶,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坐在前面的申国舅对众人低声解释:“他做过东海郡的户曹主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皇甫玄德赞许一笑,又道:“朕看了你的简历,你做过户曹主事,所以朕就不多问你份内之事,朕就随便问问你,假如你为县官,有人拾牛一头交官,你奖赏此人一只羊,此人却说做人当不求回报,不肯受羊,你当如何?”
他们的学识已经考完,排名已经出来了,皇甫玄德也没有必要再问学问上的事,他会从是从一些侧面来了解这些考生的实际能力。
这个问题,皇甫玄德刚才也问过赵伯伦,赵伯伦回答,当予以嘉奖,广散其德。
现在他又问皇甫惟明,看他怎么回答?
皇甫惟明想了想,便道:“学生当召集各乡里正地保,召集乡绅长者,一旁听学生处置此案,学生会勒令拾牛者收下羊。”
皇甫玄德又追问:“假如他坚决不肯收,你又如何?”
“学生当以拾牛上交之功,将羊赏给其家人,同时以败坏民风之罪,责打他二十棍。”
大殿内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皇甫玄德眼睛眯了起来,又问道:“他拾牛交官,不求回报,这明明是君子之风,你为何说他是败坏民风?”
“回禀陛下,拾牛交官,这是美德,美德就应给予奖励,以鼓励更多人行善,如果此拾牛不肯受赏,他虽博得君子美名,可一但事情传开,试问其他民众若再拾牛,谁还愿意再交官?这不是败坏民风又是什么?”
皇甫玄德暗暗点头,说得很好,这才是他想要的答案,难怪太子说这个皇甫惟明务实,果然不错,他又笑着问道:“为什么要县衙出这只羊?难道丢牛者就没有责任吗?”
“学生会事后向牛主人索要回官府所垫之羊,如果牛主人家贫,拿不出羊,学生就会命牛主人以劳役抵偿,若实在是孤寡老人,则可免于抵偿,官府当以维护制度为重,而不能只做中间人。”
皇甫惟明的回答让皇甫玄德相当满意,便微微一笑,“你退下吧朕知道了。”
皇甫惟明慢慢退到大殿外等候,殿试已经全部结束,皇甫玄德提起笔在名单上勾了几个圈,交给站在一旁的宦官,宦官把名单交给吏部尚书张缙节,张缙节和几名相国迅速交换意见,他起身道:“陛下,臣等没有意见。”
“那好,就照此宣布!”
……
大殿外,前十名进士站成一排,紧张地等待着最后结果,这时一名宣旨官大步走到殿外,展开圣旨高声宣布道:“殿试结束,皇帝陛下御笔亲点,贞业二十九年进士科状元,维扬县皇甫惟明!”
皇甫惟明激动得双膝跪下,砰砰磕头,“学生皇甫惟明,谢皇恩浩荡!”
“贞业二十九年进士科榜眼,枣阳县马应初。”
身材瘦小的马应初也双膝跪地,激动得直磕头谢恩,连话都说不出来,用磕头声来代替谢恩。
“贞业二十九年进士科探花,清河县崔瑄。”
崔瑄也同样激动得跪下磕头谢恩,“学生崔瑄,谢皇上赐恩!”
旁边的大儒赵伯伦和申祁武却失望异常,赵伯伦是苏逊批的应试第一名,本来皇甫玄德很看重他,但他刚才那道拾牛题的回答让皇甫玄德很不满意,因此落选。
而申祁武的失望,是明明昨天晚上父亲告诉自己,申皇后已求得皇帝答应,他将是探花,而皇甫惟明是榜眼,赵伯伦会是状元,最后怎么全部变了?
申祁武却不知道,刚才皇甫惟明的殿试回答深得皇帝之心,所以皇甫玄德临时改变主意,点惟明为状元。
而他落选探花,是因为昨晚申如意在皇帝怀中吹枕边风,说申家是皇亲国戚,若让皇亲国戚中探花,会让天下士子不服,令皇帝赞赏她深明大义,于是申皇后和申祁武便一起成了申如意的垫脚石。
殿试的结果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全城,新科状元皇甫惟明顿时成了全城议论的焦点,他的背景、家世、是否娶妻,都成为众人议论的主要话题,各种版本的消息在京城传得沸沸洋洋。
在喧天锣鼓和唢呐声中,数十名进士披红带彩,骑在高头骏马上,开始游街夸官,接受大街两边京城民众的热切钦慕,这是所有士子最辉煌的一刻。
而关贤驹和林氏兄弟此时却成了阶下囚,等待他们的,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二百四十
在集贤坊北面的南市大街上,锣鼓喧天,热闹异常,新科进士们游街从这里经过,大街两边的民众们热烈鼓掌,报以喝彩,年轻的姑娘们含情脉脉,送上崇拜扼目光。
在狂热的民众们面前,新科进士们意气风发,以十几年的寒窗艰辛换来了这一刻的荣耀。
皇甫惟明以新科状元的英姿排列在第一位,他胸前别着绢绸大红花,身着紫色锦袍,头戴状元冠,再加上他方面大耳,目光炯炯,更显得他神采飞扬,使他赢得无数的掌声和喝彩。
此时,皇甫惟明确实已经沉醉在喝彩和掌声之中,沉醉在巨大的荣耀里,沉醉在繁花似锦的前途上,他得到皇帝的赏识,得到太子的重用,他的仕途一片光明。
这时,沉浸在喜悦中的皇甫惟明若有所感,扭头向数十步外的一辆马车望去,那是一辆马车装饰华丽马车,三马拉辕,车厢宽大,车窗上挂在薄薄的纱帘,马车靠墙而停,孤零零地停在一条小路的转弯口上。
这辆马车给惟明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他说不上来原因,但这辆马车却如此吸引他,使一步一回头,不停地向马车望去,目光中充满了惊疑,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眼睛顿时亮了,向马车招了招手。
马车内,无晋隔着纱帘默默地注视着兄长,既为他的高中感到高兴,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遗憾,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兄长终于走上了另外的一条路,一条和他完全不同的路,他不知道将来有一天,他们会不会狭路相逢,会不会反目为仇?
这些无晋不知道,但趋势已经注定,他跟随了太子,而总有一天他皇甫无晋将和太子摊牌,那时,他的大哥皇甫惟明又会站在哪一边呢?
“公子,你认识他吗?”京娘在一旁低声问,他们并不是专程来看进士游街,而是来舅父舅母家的半路正好遇到,但京娘敏锐地感觉到了无晋的目光中充满的无奈和遗憾。
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她能体会出来,无晋叹了口气,苦笑道:“你看见了吗?那个状元郎就是我的大哥惟明。”
“啊!”京娘惊呼一声,她瞪大眼睛向最前面的惟明望去,又惊讶地回头看了一眼无晋,无晋从来没有告诉过她,他还有一个兄长,她当然知道,这个皇甫惟明不是兰陵郡王之孙,而应是无晋回归王府前的兄长。
“公子,我们前去给他打一个招呼我看见他在向你招手。”
无晋摇了摇头,他拉开车帘,远远地注视着惟明,而此时,惟明也在回头看他,他们的目光相触,无晋向他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惟明也看见了兄弟,他鼻子有点发酸,也向无晋笑了笑,慢慢回头,继续迎着夕阳而去,这一刻他的心中在喜悦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丝说不出的失落。
无晋一直望着兄长的背影远处,他轻轻放下车帘,对车夫道:“王叔,走吧!”
马车启动了,驶进小路,很快上了另一条大路,向不远处的集贤坊而去。
……
集贤坊也是京娘舅父舅母的住地,对于无晋而言,京娘的舅父还担任着他的一件秘密重任,从他上次把做枪材料交给京娘舅父陈锦缎,其间他也来过几次,在八月二十五日那天,陈锦缎已经做成第一把样枪,但并不合格,倒不是陈锦缎的手艺不行,相反,他做出的滑膛枪精巧无比,只是枪管不合格。
无晋又花了一天的时间,通过兵器铺找到了一名做铜管的老工匠,这才得到了合格的铜管,今天是第二把样枪出来的日子,这一天无晋期待已久。
马车驶入集贤坊,缓缓在宅前停下,早等在门口的阿宝象只小燕子一样飞来,有些埋怨道:“姐姐夫你们怎么才来?我等你们半天了。”
随着时间推移,阿宝和无晋也渐渐熟悉起来,最初的羞涩消失,露出了她开朗活泼的一面,她的性格很开朗,也非常喜欢无晋,尽管京娘几次提醒她叫公子,但她依然我行我素,一口一个姐夫地叫,让京娘无可奈何,不过无晋也挺喜欢她,这让京娘心中的一点担忧也烟消云散。
京娘下了马车,笑道:“又没让你在门口等,你埋怨什么?”
“我才不是等你呢!”
阿宝亲热地拉住无晋的胳膊,有些撒娇道:“姐夫,给我带什么礼物没有?”
“有啊!”
无晋从车厢里取过两条披肩用的蜀锦长帛,递给她笑眯眯道:“你自己选一条,另一条给舅母。”
阿宝欢喜无限,“谢谢姐夫,我就知道姐夫有心。”
她把一条色彩艳丽的锦帛披在肩头,笑盈盈问无晋,“姐夫,你觉得我披这条好看吗?”
“嗯这条色彩艳丽,比较适合你,阿宝,外面进士在跨马游街,你怎么不去看看?”
“我才不喜欢那些读书人,一个个弱不禁风,看到都难受,若是凯旋归来的军队,我一定去迎接,姐夫,你什么时候能教我骑马?我一直做梦都想骑马。”
京娘见她缠着无晋不放,便将她拉过来,“别缠着公子了,今天有正事呢!”
无晋笑了笑,“好呀改天有时间我一定教你骑马,现在我要找舅舅有事,后来找你说话。”
他心中惦念着枪的事情,便快步走进院子,直接去陈锦缎的琴房。
走到门口,正好遇到京娘的舅父陈锦缎,他见无晋来了,连忙笑道:“我正要去前面找公子。”
“舅父,怎么样,做出来了吗?”
“你跟我来!”
无晋跟着他进了琴房,这里是陈锦缎做乐器的工作坊,现在他们一家人得到兰陵郡王的帮助,脱离了乐籍,但这也意味着他们不能再靠演奏去挣钱为生。
陈锦缎便决定做乐器生意,本来他想在南市附近开一间铺子,但在无晋的劝说下,他决定一家人去维扬县开店,他制乐器的手艺非常精湛,正是他精湛的手艺给无晋带来了制枪的希望。
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制琴的材料,都整整齐齐码放着,几只半成品的琵琶放在一旁,已经二十几天过去,至今还没有一件成品问世,陈锦缎几乎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制枪上,这是他的风格,做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陈锦缎从床下拖出一只木箱子,将它放在桌上小心翼翼打开,连忙的红绸垫子上放着一把刚刚做好的燧发滑膛枪。
无晋最初没有告诉陈锦缎这是什么东西,但他很快发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