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族-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甫玄德开始没有认出无晋,听他报名,他才微微一愣,上下打量无晋一眼,见他是梅花卫都尉的军服,便笑道:“你还是穿军服显得更威武一点,连朕都没有认出来。”
“臣今天负责太学考场周围巡逻。”
皇甫玄德点点头,“朕今天来视察考场,你就陪在朕身边吧!”
“臣遵旨!”
无晋起身,跟在皇甫玄德身旁,给他简单汇报了今天的安保情况,但皇甫玄德似乎对考试情况没有什么兴趣,他倒对无晋很有兴趣。
“朕今天上午已经正式批准了扩大绣衣卫和梅花卫的决定,包括各州人员调动,你也在其中,你将出任楚州梅花卫将军,无晋,在你这一代的皇族子弟中,你是职位最高之人,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无晋连忙表态,“臣一定鞠躬尽瘁,为陛下尽忠!”
皇甫玄德笑了笑又道:“你是兰陵郡王之孙,而兰陵郡王又是朕的亲皇叔,你是属于嫡系皇族,说起来咱们是一家人,朕希望你时时以皇室为念,稳固我们家族的江山,你到楚州以后,不要碌碌无为,要敢于有所建树,凡对我们家族有威胁的势力,你都要给朕彻底铲除,朕不希望大宁王朝之侧,还有人对我们的江山虎视眈眈。”
皇甫玄德在视察考场时不经意说出的这一番话,让无晋的后背出了冷汗,他忽然懂了皇甫玄德为什么要任命他为楚州水军副都督的真正原因。
皇甫玄德竟是要让他去对付凤凰会,他知道自己和凤凰会有关系,申国舅曾经想拿凤凰会这件事来弹劾太子,却被皇甫玄德压下了,并不是他想护太子,而是他另有深意,他是要让他皇甫无晋去对付凤凰会,如果他灭了凤凰会,那可以铲除这个大宁王朝三十年来最大的海上威胁,如果他没有能灭掉凤凰会,那么皇甫玄德便可以顺利成章地来收拾他,甚至反咬一口,说凉王系和凤凰会有勾结,以这个借口来夺凉王系的军权。
无晋这才意识到皇甫玄德的深谋远虑,他赴楚州赴任的真正原因这才浮出水面,而且如果他没有反应过来,那他将来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可现在明白又有什么用?他还能不去赴任吗?皇甫玄德也正是知道一切都无法更改,才把自己的真实用意透露了出来,当然,他的本意并不想透露什么,而是无晋从他的计划中,看透了他的真实用意。
皇甫玄德瞥了他一眼,似乎感觉到了无晋内心的焦虑,他淡淡一笑,走进了考场内。
无晋也知道这件事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多想也无益,他便暂时不考虑它,跟着皇甫玄德进了考场。
考场内很安静,两万余士子在一间间密如蜂巢般的小房间里奋笔疾书,不时有考官在来回巡逻,小房间没有帘子,房间内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太学是吏部监考,由吏部侍郎赵秉明坐镇,皇帝的到来让他连忙上前迎接。
“考场情况如何?”
“陛下,一切都很顺利,没有发生异常,只有有几名士子紧张过度而晕倒,太医救治后,又继续考试了。”
“朕要巡视一下考场。”
皇甫玄德回头对侍卫道:“大家就不要跟随了,由凉国公和赵大人陪同朕就足够。”
赵秉明异常震惊,皇上不要侍卫陪同还是第一次,他陪同视察是正常,但整个安保交由皇甫无晋一个人负责,这简直……
皇上竟然是这样信任他吗?
皇甫玄德又对无晋笑了笑,“无晋,你是朕的皇侄,朕的安全就交给你了。”
无晋心中暗叹,他明白,这是皇甫玄德在给他灌迷魂汤了,好像对他是信任无比,可实际上,这信任无比的背后,就要让他没有任何警惕地走进绞杀凉王系的圈套之中,包括前面说他是嫡系皇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臣不惜一死!”
皇甫玄德很赞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朕非常信任你。”
说完,他负手向一排排考场走去,护卫皇帝的侍卫们真的不敢跟随,只是远远地注视着两边的情况。
无晋跟在皇甫玄德身旁,他还是有压力,精神非常集中,留意着周围的一丝一毫变化,经过每一个考生的小房间时,他总是会先走一步在前面,用身子挡住皇甫玄德,等观察完考生没有异常,他才闪开身子,让皇甫玄德视察,这个时候,皇帝出任何一点事,他都要担很大的责任。
每一间考号的考生都没有注意到外面的情况,现在考试刚刚过一个半时辰,正是考试最高潮的时刻,每个考生都在全神贯注思考题目,绝大部分考生都答完了第一部分的默经题,现在在集中精力做第二部分的问对题。
第一天的考试时间一共是六个时辰,包括午饭时间,钟声一响,就必须立刻停笔,然后考官立刻开始从两边收卷,这个时候如果还有谁在写,考官不会处罚,但也不会等候,直接从他旁边走过,卷子不会再收,就等于没有成绩。
每年有很多考生都会因为这个缘故而名落孙山,这些注意事项在考牒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六个时辰,看似时间很宽裕,其实不然,有经验的考生都知道,如果在一个半时辰之内无法做完第一部分,而他肯定做不完第二部分,即使草草做完,也是简单仓促,这种答案,评卷官是不屑一顾,连看都不会看,直接把卷子扔到一边。
否则,五万份考卷,要求五天之内公布金榜,怎么可能办得到?实际上考官评卷是实行淘汰制,如果第一门没有通过初评被淘汰,那后面的两门考得再好,考官也不会看,也就失去了机会。
当然,为了保证公平,考卷一律糊名,就算你认识某个考官,在考卷做记号也没有用,不一定是这个考官看你的卷子,就算买通主考官苏逊也没有意义,除非你能通过前面考官的审评,事实上,五万份考卷,苏逊只看最后的二三百份考卷,以确定最后录取名单,而前十名苏逊也不能做主,必须由所有考官一起投票表决。
皇甫玄德视察考场也只是一种姿态,表示他对进士科举的重视,而最后让无晋一个人陪同他视察考号,更是一个信任无晋的烟雾弹,他真正的目的是在谋凉王之军。
二百三十
一场秋雨袭来,万众瞩目的进士科举考试终于结束了,接下来便是漫长而熬人心的五天等待。
除了第一天考完试后,士子们为欢庆考试完成而放纵自己而饮酒作乐外,其他四天时间里,大部分士子都因为连绵秋雨而呆在客栈中,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
但也有不少考砸的考生知道自己进士已无望,反而放松下来,在京城附近游山玩水,好好游玩一番后,便打道回府。
第五天一早,皇城左掖门附近便挤满了数千名考生,金榜就将在这里张贴,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贴榜之处,太学、国子学等地也要张贴,而且还会有报喜官上门报喜。
但左掖门却是最先张榜之处,性急的考生们都想在第一时间知道金榜名单。
左掖门外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所有人都伸长脖子,踮脚张望,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来了!”
只见一队骑兵护卫着两名官员走出城门,他们手上拿着金黄色的榜文,这就是今年录取的进士名单,数千士子顿时像滚水般的沸腾了,他们纷纷向两边闪开,又随即合拢上来,将张榜台围得水泄不通。
一名官员走上高台,朗声宣布道:“贞业二十九年进士科举考试完毕,现正式张榜,一共考中六十人,名单如下。”
金榜刷地展开,两名官员将它稳稳地挂在榜台之上,有四名士兵左右护卫。
在金榜展开的一瞬间,下面数千士子一起向前涌动,每个人的目光都无比饥渴地盯住了榜文上的名字。
金榜分上下两部分,上一部分是一甲前十名,还要进行殿试应对,由皇帝来确定状元、榜眼和探花,下一部分是二甲五十名,无论是一甲还是二甲都是进士,只是二甲没有殿试的机会。
名单上是县名加姓名,这是为了防止考生重名,金榜一公布,人群再次沸腾起来,焦急的叫喊声不绝,因为大家都看不见,其实站在第一排的人也看不清。
张榜官摆摆手,他要宣布了,下面顿时安静下来,鸦雀无声,张榜官从一甲榜开始念起。
“陈留县赵伯伦、枣阳县马应初、维扬县皇甫惟明、清河县崔瑄、解良县裴挚、邺县张志钦、丹徒县吴翰生、万年县姚顺、江宁县申祁武、简阳县张沁。”
他又接着念二甲:“洛阳县贺云、平江县李四男……万年县林潜俊、万年县林潜逸……维扬县关贤驹、汝阳县罗行善、虹县宋延寿……”
他每念一个名字,下面便是一片惊喜的喊声、叹息声此起彼伏,当他念到虹县宋延寿时,左边一人尖叫一声,“我中了!”
一个年近四十岁的男子哭喊着跳了起来,又软软倒地,晕厥过去,他旁边的朋友拼命摇晃他,“宋兄宋兄!”
他慢慢醒来,顿时像疯了一样,又喊又蹦又跳,向外奔去,“我中了娘子,我考中了!”
旁人有人叹息,解释道:“宋兄已经考了十九年了,第一年来考试时刚刚成婚,今年年初他女儿都出嫁了,他才终于考中,不容易啊!”
其实不仅是这位宋兄,每一个考中之人都泪流满面,激动万分,八百人中才录取一人,能金榜题名,这简直是人生的最大幸事。
……
皇甫惟明此时已经不住在东宫,而是住在清化坊的一家客栈中,和他的两个舅子戚氏兄弟住在一起,戚氏兄弟也同样参加了科举,但考完第一科,他们便知道自己没希望了,兄长戚沛孔子七十二贤忘记了十贤,而弟弟戚盛连云台二十八将也只写了一半,后面的孔子七十二贤压根一个字没写,这倒不是他一个都不知,而是没有时间了,他在默经上就耗费三个多时辰。
戚沛比较稳重,虽然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但这几天他依然在客栈中陪伴着惟明,而他弟弟戚盛整天寻花问柳,也不知他哪来那么钱,有时甚至夜不归宿。
惟明早上没有去看榜,而是在客栈中等待,秋雨绵绵,让人心中多了几分惆怅,两人坐在桌前喝酒。
“惟明,你不用担心什么,你肯定能考中,我觉得你只是名次问题,不像我,连一点希望都没有,也真是,连贡举士都考不上,还想来考进士,真是痴心妄想了。”
戚沛叹了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看了一眼惟明,见他沉思不语,又笑道:“太子那么看重你,你应该多考虑一下自己以后的前途,马上就要面对,惟明,你打算留京还是去地方。”
惟明考完便知道自己没问题了,他发挥得非常出色,比考贡举士时还要出色,现在他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进前十,如果能进前十,太子说过,还会给他一个惊喜,那么这个惊喜是状元、榜眼还是探花?
他放下酒杯微微一笑,“我想应该是地方,如果运气好,我能做到维扬县县令。”
“真的吗?”
戚沛一阵惊喜,如果惟明能做维扬县县令,那他能不能沾光呢?
惟明仿佛明白戚沛的心思,他手中无人,将来两个舅子当然是他的左膀右臂,所以他才透露一点,他不露声色问:“大郎,回去后你打算做什么?”
“我还能做什么?”
戚沛苦笑一声,“当然只能回郡学教书,总得养家糊口吧!”
惟明现在倒不想说破,不过‘养家糊口’四个字使他想起一事,他眉头一皱问:“二郎是怎么回事?我看他花钱如流水,他哪来那么多钱?”
戚沛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们分家很久了,他的境况我不太了解,不过他只是个小吏,应该没多少钱才对。”
就在这时,外面隐隐传来了敲锣打鼓声,这是报喜的官员来了,戚沛立刻站起身,紧张道:“惟明,来了!”
惟明轻轻一摆手,“不用着急,稳住情绪。”
戚沛慢慢坐下,他有点惊讶地看了一眼惟明,他觉得这几个月惟明变化很大,变得非常有城府,不知道这是他以前就有,没有表露出来,还是这几个月在东宫才学会,总之,他觉得惟明有点陌生了。
居然报喜官到门口了,他还能端着酒杯不慌不忙,这种冷静,五万士子中恐怕就只有他一人能办得到。
锣鼓声越来越响,已经到门口了,报喜官在大声宣布名字,但因为士子们的喊声太响而听不清,紧接着密集的脚步声响起,大群人向他房门这边走来。
“惟明快开门!”有人在外面兴奋地高声大喊。
戚沛看了一眼惟明,惟明点点头,示意可以去开门,戚沛三步并做两步将门打开,只见外面站着大群士子,每个人眼中都羡慕万分,中间是一个穿皂衣的报喜官。
报喜官笑眯眯问:“哪位是维扬县的皇甫惟明?”
“我是!”惟明慢慢走上来,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报喜官惊诧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朗声宣布,“维扬县皇甫惟明,考中一甲第三名,请进宫参加殿试!”
一片激烈的鼓掌声在外面响起,戚沛慌忙掏出大把铜钱,塞给报喜官员和他的随从,又将钱撒向士子们。
惟明脸上终于有一丝笑容,不错,一甲第三名,这是他的真实学识水平,虽然不是最后排名,但他也很满意了。
“现在就走吗?”
“现在就请随我们走,殿试将在明天上午举行。”
……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隔离,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国子监祭酒苏逊终于返回了自己府中,他觉得自己有点筋疲力尽了,朝廷给他放了五天假,自己是要好好地休息几天。
明天的殿试和他无关,这是惯例,他的职责已经结束了,后面殿试后的排名是由皇帝来决定,按惯例,他必须要回避,他不能影响到皇帝的决定。
苏逊今年六十岁,是一个身材瘦小的老者,其貌不扬,走在大街上,如果不认识他,谁也想不到他竟然是大宁王朝主管教育的最高长官,桃李满天下的苏大学士。
苏逊为人耿直,铁面无私,由于他门生太多,而且很多都居高位,所以恨他的人也不敢表露出来,敬他的人更多,连皇帝皇甫玄德也十分尊重和信任他,毕竟这样正直铁面的官员,那个皇帝都是需要的。
二十年来,苏逊主持过十二次进士科举,从未出现过任何有关不公正的指责,也没有出现过任何舞弊案,这是他最引以为傲之事。
苏逊的马车缓缓停在府门前,长子苏翰昌和三子苏翰林一起迎了上来,后面是他的妻子卢氏,以及几十名家人。
苏逊被去接他的老管家扶下马车,苏翰昌和苏翰林一起跪下给父亲见礼,“父亲辛苦了。”
“我早已习惯了,这没什么!”
苏逊笑着摆摆手,又对他妻子卢氏笑着点点头,“辛苦的应该是你们母亲,我什么事都不管,其实是去休假了。”
老爷的幽默让大家都笑起来,大家连忙扶他进府,走到门口,苏逊忽然回头找了一圈,他刚才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现在反应过来了。
“九天呢?她怎么不来迎接我。”
苏菡是他最心爱的孙女,要是以前,应该是她来扶住自己,怎么今天不见她?
二百三十一
“父亲,这件事进府再说,这里不好说。”苏翰昌低声道。
苏逊见所有人都脸露尴尬之色,不由蓦地一惊,孙女不会出什么事了吧?他一把抓住苏翰昌,急道:“你说,九天她怎么了?”
“父亲,没事的,九天她好得很,就在府内,只有很多人来求婚,我们去内堂说这件事。”
听说是求婚,苏逊的心稍稍定下,求婚是好事啊怎么大家的表情都这么尴尬?他也不多问什么,点点道:“好吧去内堂说。”
一家人簇拥着苏逊去内堂里坐下,大家叙了叙家常,话题便渐渐转到求婚之事上,卢夫人吩咐了几句,大部分家人都退下了,内堂里只留下几个重要的家人。
苏逊首先开口问:“是什么人家来向九天求婚?”
苏翰昌是长子,又是苏菡的父亲,他有发言权,他恭恭敬敬道:“父亲,一共有三家人来向九天求婚,一家是齐王,他们是为齐王妃之弟罗启玉求婚。”
“罗启玉?”苏逊眉头皱成一团,“就是那个有名的毒豺公子吗?”
苏逊被隔绝在皇城内,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接他的管家也不敢擅自把这些事情告诉他,他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很多事,但他对这个罗启玉是极为反感,他是绝不会把自己的孙女嫁给这种人。
苏翰昌连忙解释道:“这个罗启玉因为作恶太多,已经案发,被流放岭南,这个求婚已经撤销了。”
“撤销了你还告诉我做什么?”
苏逊有些不高兴道:“还有两家是谁?”
“还有两家都依然在求婚,一家是礼部侍郎关寂之子关贤驹,由申国舅出面替他求婚。”
关贤驹这个名字苏逊知道,今年新科进士,他在贴经一科中考得极好,获得满分,做诗方面略差,格局太小,而且策论也比较平庸,只是因为第一刻贴经占分太大,所以他最后被录取进士,不过‘申国舅’这三个字使他的心跳了一下,他不露声色又继续问:“还有一家呢?”
“还有一家是兰陵郡王为其孙子求婚,他孙子是凉国公,叫皇甫无晋,出任楚州水军副都督兼楚州梅花卫将军。”
“等等!”
苏逊有点糊涂了,兰陵郡王子嗣单薄,只有一个孙子,那个孙子不是已经成婚了吗?怎么又冒出一个孙子。
“你们说的兰陵郡王孙子,是……”
旁边卢夫人接口笑道:“老爷有所不知,兰陵郡王的长子当年在东海郡有一个儿子,是长子私下成婚所生,兰陵郡王一直不承认这门婚姻,所以也不承认这个孙子,但就在半个月前,兰陵郡王高调承认了这个孙子,皇上也承认他是凉王的继承人,这个孩子叫皇甫无晋,今年十八岁,一直寄养在维扬县的东海皇甫氏家中。”
第三个求婚者竟然是皇族,这让苏逊有点头大,他不想和皇族有什么婚姻关系,倒不是他反感皇族,而是皇族看似风光,实际上是徒有虚名,基本上都是被养着的一帮废物,很少有人有出息,而且凉王系的风险很大,他心里明白。
苏逊感到皇甫无晋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他凝思想了片刻,维扬县,皇甫无晋,他忽然想起,孙女写的那本闹天宫的书不就是她和一个叫无晋的人合写的吗?难道……
他立刻问次子之妻赵氏,“翰贞认识这个人吗?”
赵氏连忙起身道:“回禀父亲,翰贞和这个皇甫无晋非常熟,对他夸赞有加,他前天有信送来。”
说完,赵氏将一封信呈上,这封信是苏逊次子,东海郡刺史苏翰贞写给父亲,前天刚刚送到,还没有拆,这是三家求婚后,赵氏写给丈夫信的回信。
管家将信呈给苏逊,苏逊打开信仔细读了一遍,信写了有三页之多,在信中,苏翰贞把东海郡发生之事都一一说了,又说到无晋兄弟对他的帮助,对无晋人品夸赞有加,极力赞成这门婚事,在信的最后,他明确告诉父亲,苏家不要和申国舅有太多瓜葛,这会严重影响到太子对他的信任。
苏逊收起了信,也不说什么,只是淡淡道:“这件事我再考虑一下,我有些累了,要去书房歇息,翰昌,你扶我去吧!”
“是!”
苏翰昌连忙上前扶起父亲,慢慢向书房去了,大家也各自散去。
书房已经事先收拾好,点了香炉和火盆,这段时间秋雨绵绵,天气有些寒冷,但书房内很温暖干燥,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苏逊坐了下来,其实他是要和长子单独谈一谈,他便将次子的信递给苏翰昌,“你先看看信,我们再说。”
苏翰昌接过信仔细读了一遍,信的内容在他意料之中,苏翰贞肯定是倾向于皇甫无晋,他不会答应和申国舅的心腹关家有什么瓜葛。
“你怎么看?”苏逊问道。
苏翰昌对这件事已经想了很久,但他心中一直有点纠结,至今没有想通,他犹豫一下道:“父亲,我心中有点矛盾,一方面我不想因为这件事而使翰贞那边得罪太子,而且太子已经来找过我,另一方面,我也不想得罪申国舅,很难说将来是谁登基,所以孩儿的意见是,索性两家都不答应。”
“嗯!”苏逊点了点头,他理解长子的为难,他笑了笑道:“可如果你拒绝了兰陵郡王的求婚,九天那边岂不是会伤心欲绝?”
苏逊很精明,他已经猜到这个皇甫无晋就是和孙女合写书那个人,估计孙女很喜欢他,所以才会有他的求婚。
苏逊是很严厉正直之人,但他也有开明的一面,他比较关注儿女的个人感受,次子苏翰贞的开明就是继承了他这一点。
当然,苏逊也不会因为无晋和孙女合写大闹天空这种影射之书,就对无晋有偏见,毕竟这是给孩子看的书。
他想了想又道:“这样吧咱们也别做得太硬,做得太硬会同时得罪申国舅和兰陵郡王,咱们还是继续和两家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再让他们明白,九天年纪尚小,还不适合谈婚论嫁。”
“可是父亲,菡儿已经十六岁,这个理由这是不是有点牵强。”
苏逊眼睛一瞪,“这是我的宝贝孙女,我舍不得让她出嫁,有什么不行?”
苏翰昌知道父亲倔脾气发起来,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只好心中苦笑一声,那也只能这样了。
……
中午时分,苏寂快步走上门下省的台阶,向大门内走去,一名官员迎面出来,拱手向他祝贺道:“听说令郎考中进士,关大人,可喜可贺啊!”
“呵呵他是侥幸考中。”
关寂笑得有些勉强,今天上午至今,已经有无数人向他表示祝贺了,可是祝贺的人越多,他心中越是不安,他心中比谁都清楚,儿子考中进士的真相。
尽管他觉得这件事天衣无缝,而且要出事的话,也早该出了,也不会等到现在,应该是没有什么事情了。
虽是这样想,可是他心中依然十分忐忑,他是个胆小之事,必须要等这件事过去几年,他才放下心来。
巨大的心理包袱使他无法沉浸在儿子考中进士的喜悦之中,而且他心中很清楚,儿子只是考中五十四名,很明显,他的后两科并不好。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黄宏元泄露试题给他,使儿子能在第一科考满分,那么凭儿子才学根本就考不上,毕竟儿子连贡举士都是勉强得到,在楚州也只排名第一百,连楚州贡举士第七名以后都没考上,他儿子算什么?
如果有人盯住这一点,进行怀疑举报,再加上他又是礼部侍郎,确实会让人怀疑其中有没有问题。
关寂心中担忧到了极点,万一朝廷复查怎么办?现在他只能求申国舅帮忙了。
此时正是午后,朝廷规定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大部分官员都相约去外面喝酒吃午饭,但申国舅却是在门下省吃饭,对他而言,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他门下侍中兼户部尚书,每天公务非常繁重,上午,他在门下省处理公务,下午他便要去户部,听取重大事件的汇报。
所以他必须做完门下省的公务后才能离开,事情稍多,他就利用中午时间继续忙碌。
今天公务确实很繁重,申国舅忙得连午饭都来不及吃,他正在审核兵部递上的冬季募兵方案,这个下午就要呈给皇上批准,中书省已经批准,但必须由门下省事先预审通过后才能上呈。
否则皇帝批准后再被门下省驳回,那就有点难办了。
方案他已经看了两遍,基本上问题不大,只是楚州的募兵数量似乎人数偏少,今年楚州退役老兵二万五千人,而募新兵两万人,这样总兵力就减少了五千人,不知道兵部是怎么考虑,上面理由也没有写出来。
这个方案他通不过,申国舅提笔在楚州募新兵人数上打一个圈,又在方案的最上方批一个‘驳’字,交给旁边的从事,“速交还中书省,要求他们在一个时辰内重递。”
从事拿着方案匆匆离去,正好另一名从事走了进来,躬身禀报:“启禀相国,礼部关侍郎求见!”
申国舅刚拿起筷子正要吃饭,便点点头笑道:“让他进来吧!”
二百三十二
关寂匆匆走进申国舅的朝房,却见他正在吃饭,不由一怔,连忙歉然道:“下官不知相国在吃饭,多有打扰。”
“没事,你坐下吧我简单吃一点就好。”
申国舅这个人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在朝廷上做事讲究规矩,比如他现在吃午饭,只有一菜一汤一碗饭,非常简单,这倒不是他生活简朴,他若在家中吃午饭,至少是十个菜,但这里是朝房,朝廷提供的午餐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他若想吃十个菜,也没有人敢说他什么。
但朝廷既然有规矩,他就不会违反,他也不是做给谁看,他如果连这点规矩都做不到,他还当什么相国。
申国舅一边吃饭,一边对关寂笑道:“我也看到进士名单了,恭喜你了,贤驹高中,这次关家扬眉吐气。”
“多谢相国夸赞,那孩子这次确实是侥幸,哎!”
“怎么,你好像对他考中进士,还不太相信?”
关寂苦笑一声道:“贤驹只是楚州贡举士第一百名,我压根就没有想到他能考上,我只是想让他来体验一下考进士的难度,没想到他居然考中,后来我问他原因,也真是他的运气好,第一科那道应对题,他居然在争东海郡户曹主事之时专门复习过,虽然户曹主事没有考,但今年的进士科居然考了,太意外了。”
申国舅吃饭没有吭声,关寂这种欲盖弥彰的小把戏当然瞒不过他,怎么可能这么巧,那道题目在以前的进士科举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且当时户曹主事之争,已经事先讲明,是从历年进士科举题目中任抽一道策论题,关贤驹只可能复习策论题,怎么会复习到这个题目,这道题目只能是靠平时零零星星的积累,要求考生有广博的学识。
申国舅的儿子申祁武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得第九,就是靠真才实学考上,申国舅自己也是进士出身,他心里很清楚。
其实关贤驹能考上进士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考贡举士会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就算有人怀疑,没有证据也枉然,没有人会莫须有地指责礼部侍郎的儿子考上进士。
只能说明关寂是心虚,说明关贤驹是真的问题,不过申国舅心里明白也不会多说什么,他便笑了笑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个士子都是经历十年寒窗苦熬,我的三子祁武我就知道,十几年来真的是刻苦,但光这样还不行,也是因为我有点小权力,使他可以拜最好的大儒为师,比贫寒人家的孩子有优势,再加上他自身的勤奋,所以他考中进士第九名也是情理之中,昨天下午,我还把这个道理给皇上解释了,他也认可,你就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了。”
申国舅就是在含蓄地告诉关寂该怎么解释,不光是孩子勤奋,还要有他父母的权力优势,可以找到名师传授,这才是理由,而不是什么巧合,那个纯属是无稽之谈。
关寂脸一红,他明白了申国舅的意思,连忙笑道:“确实如此,我儿的恩师是大儒贾思闻,他可是前国子监司业,名满天下,他的弟子当然不同凡响。”
申国舅点点头,这就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