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族-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氏连忙笑道:“公子还没有吃饭吧!”

“多谢舅母,就随便弄一点吧!”

无晋这个称呼让京娘的心突地一跳,她顿时又惊又喜,公子竟然也称舅母,那就是说公子将来真的要给她名份,女子的心思大多细腻,会从这些细微处寻找到她期盼的答案,这让她鼻子一酸,欢喜得眼泪都差点没落下来。

她连忙拉一下无晋的手,“公子,我带你去看看舅父。”

无晋点点头,他手中拎着一只长长的黑包,跟着京娘进了后院,走进一间屋子,屋子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膏药味,一个中年男子半躺在床上,男子长得非常清秀,相貌端正,一看便知是正派人。

“舅舅!”京娘连忙上前笑道:“今天好像好多了。”

京娘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她舅舅抚养她七年,虽然家境不好,但对她疼爱有加,他们之间感情很深。

京娘的舅舅姓陈,艺名叫陈锦缎,心灵手巧,是汝阴郡有名的乐师,他身体倒没事,只是两腿被夹棍所伤,暂时还不能动。

他虽是乐师,却很有见识,见无晋气质不凡,也猜到他就是救自己的恩人,陈锦缎连忙挣扎着要坐起身,无晋轻轻按住他,“舅父不用起身,好好休养!”

陈锦缎愣了一下,他见外甥女脸上有点羞涩的扭捏,心中便明白了,他是个明事理之人,知道大恩不言谢,无晋对他们恩德,他会记在心中,他便笑着点点头,“京娘能跟公子,是她的福气。”

无晋见他很随和,心中对他颇有好感,他正要找凳子坐下,京娘已经搬了一张椅子放在床边,“公子,你和舅父说话,我去帮舅母做饭。”

京娘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无晋和陈锦缎两人,无晋笑道:“不知将来舅父有什么打算?”

陈锦缎叹息一声,“得公子和王爷高义,使我有机会在四十岁创业,我打算在京城开一家乐器铺。”

“那店铺位置考虑了吗?”

陈锦缎想了想道:“如果有可能,我想在南市附近找一间店铺,做乐器,关键是行里的口碑和名声,店铺的位置倒不重要,先慢慢做起来,坚持一两年后就会有收获。”

“那不如就在南市内,南市内就是乐器行,舅父尽管去找店,费用不够我来贴,我的意见是要么不做,要做一开始就要做大,等一两年,头发都要熬白掉。”

陈锦缎苦笑一声,虽然无晋大气,但他不能再接受恩惠了。

这时,无晋又笑道:“我有一样东西,虽然不是乐器,但做工基本上和乐器相似,能不能麻烦舅父替我试做一支。”

说着,他把一叠草图递给陈锦缎,陈锦缎仔细看了看草图,草图上的东西他从来没有见过,无晋画的是一把燧发滑膛枪,这是大宁王朝从未有过的东西,他已详细分解,每一只零件都有图样,大小尺寸都标准得非常精确,他会画,却没有这个手艺,陈锦缎的乐器做得非常精致,琵琶是上的铜制小零件简直就像数字机床造出来,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更重要是,他可以相信陈锦缎,他来替自己做,这个秘密就不会泄露出去。

陈锦缎虽然不知这是什么东西,但他能做出来,便点点头,“最多半个月,我就可以做好。”

无晋沉吟一下,又缓缓道:“这件东西事关重大,除你我之外,就算舅母也不能知道,事关我的性命。”

陈锦缎肃然点头,“公子放心,我们是一家人,你的性命就是我们的性命。”

无晋将又长又重的黑包放在桌上,里面传来钢管的撞击声,他打开包从里面取出两根钢管和两根铜管,这是他上次去珠宝店路上在兵器铺无意中购得,钢管是制枪的关键。

历史的枪之所以在元明以前没有能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无法铸造出合格的钢管。

无晋已经仔细看过管子,无论铜管和钢管都符合要求,这本来是用来吹管箭,管内壁用水和细铁砂打磨得非常光滑,无晋自己也尝试过制枪,这个时代的火药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配件,要求精度很高,他工艺技术差得太远,几次都失败了。

除了枪管,还有几段酸枣木,这是用来做枪托和枪身,另外还有扣簧、扣簧片、火药池、击铁、扳机这些重要零件的铜制粗坯,甚至还有块火石。

无晋前世就收藏过一把老式燧发枪,他对这些零部件了如指掌,可如果让他做火绳枪,他却不会了,他没有见过火绳枪。

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取出放在桌上,一一给他过目,又放回了包中,笑道:“所需的全部原料都在这包里。”

二百二十一

京娘舅父舅母的家在聚贤坊内,很巧的是,就在距离他们宅子不到百步处便是礼部侍郎关寂的府邸,府邸不大,占地只有十亩,这是因为关家老宅在维扬县,这里不过是关寂在京城的住处,也属于关家的财产,由于关寂的妻子在老家,所以这座宅子里住的人并不多,只有十几名丫鬟仆人,还有就是关寂和照顾他起居的两名小妾。

不过这些天,关寂的儿子关贤驹也住在这里,他将参加九月初举行的进士科举,自从几天前罗启玉事件爆发后,向苏家求婚的竞争便立刻冷却下来。

…文…这倒不是事情不了了之,求婚依然有效,只是从三家竞争变成了凉王和申国舅的两家竞争,齐王已淘汰出局。

…人…但苏家没有任何答复,理由也很简单,一切等家主苏逊回来再说,议婚之事便被冰冻起来。

…书…关贤驹这些天似乎也平静了,一心在家中刻苦攻读,前些日子几乎天天都出去喝酒逛青楼,但这几天他就像幡然醒悟一般,再没有出门一步。

…屋…关贤驹心里很清楚,论地位,他差皇甫无晋十万八千里,论家世背景,人家是凉王之后,论人品,皇甫无晋和罗启玉完全不同,甚至从不逛青楼。

还有苏翰贞也很欣赏皇甫无晋,苏翰贞是太子心腹,他当然不会支持侄女嫁给申国舅的人。

从种种条件来分析,他都无法和皇甫无晋竞争,但他也有两个优势,一个是申国舅亲自替他求亲,以申国舅在朝廷的地位,苏家不会不考虑,或许他们不会只烧太子一炷香。

其次就是学识,可以说,学识是他关贤驹唯一遥遥领先皇甫无晋的优势,他维扬县县试第一名,是东海郡郡试第二名,又在楚州州试中取得了贡举士的资格,而皇甫无晋连个秀才都不是。

说得难听一点,叫做不学无术,他打听过,那个皇甫无晋竟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小时候还是个傻子,在学识上简直和他天差地别。

但关贤驹心里也明白,一个贡举士的分量还是远远不能和凉国公相比,更何况苏逊是国子监祭酒,一个贡举士的资格在面前简直就不值一提。

除非是状元,他那就可以挺起胸膛和皇甫无晋竞争了,可是状元他是绝对没有戏,甚至他连考上进士的希望都很渺茫,如果他考不上进士,那他绝对没有希望了,如果他能考上进士,或许苏逊还能不看权势看学识。

进士啊这几天,关贤驹做梦都是自己金榜题名。

但做梦是娶不到苏家之女,那个美貌得让他几欲疯狂的苏菡,他刚刚才知道她的名字。

他必须有所行动,这几天他一直在等待机会,今天,他的机会终于来了,昨天晚上父亲告诉他,礼部郎中黄宏元的弟弟已经同意帮这个忙,今天下午会有黄家家仆给被隔离的黄宏元送些生活物品,要他准备一下需要帮忙的纸条。

黄宏元被隔离在太学藏书楼内,有绣衣卫严密监视,不能说话,只能送点东西就走,而且物品还要受到严格搜查。

这着实让关贤驹这几天伤脑筋,既要不被搜到,又要让黄宏元明白藏有纸条,不能让他找不到,这确实很难。

想了一个晚上,关贤驹终于想到了办法,他准备一种黄宏元日常服用的丹药,这种丹药被蜡丸包裹,必须捏碎蜡丸后才能服用,他便将纸条藏在其中一枚蜡丸中,这种丹药,黄宏元一天要服用三丸,他只准备九颗,也就是说,三天之内,黄宏元肯定就会看到纸条。

而黄宏元的家人在五天后还有第二次探望机会,那时他们便可以把题目带出来。

丹丸已经准备好了,关贤驹最后检查了一遍,便将装丹丸的瓶子放进小包里出门,他是去黄宏元的府上,必须赶在黄府家人出发之前,把丹丸交给他。

关贤驹快步走出府门,门口停了一辆关府马车,他上了马车,马车启动,很快便离开了府门。

就在关贤驹刚刚离开,他府外的一条小巷里,也出现了一辆马车和几名骑马的男子,穿着一样的黑色短衣,腰中佩剑,打扮得像家丁一样,他们便是无晋抽出的四十名梅花卫精锐,任务就是不分昼夜盯住关府,盯住关贤驹,无晋凭借对关贤驹的了解,知道他必然会有动作。

关贤驹的马车一路疾驰,不多时进入章善坊,在黄宏元的府前停下,关贤驹走下马车,在门口说了一声,便快步走进黄府。

这是,三辆马车出现在黄府附近,在三个方向,远远地盯着黄府,不多久,关贤驹从府里出来,黄家的一名中年男子将他送出来,寒暄几句,关贤驹便上马车走了。

而周围的三辆马车,其中两辆一前一后,跟着关贤驹的马车而去,留下其中一辆马车盯住黄府。

又过了一刻钟,一辆马车从黄府飞奔而出,向北飞驰而去,第三辆马车便在后面盯住它,跟着它一路疾行。

大宁王朝的太学和国子学一样,都不在皇城内,国子学在道政坊,而太学在修义坊,这次参加进士科举出题和评卷的三十七名考官都被隔离在太学和国子学内,而且他们之间也没有交流的机会,单独隔离。

隔离的时间是二十天到一个月,只到发榜后才能出来,按照惯例,他们有两次和家人接触的机会,主要是送一些日常需要之品。

当然,也有人指出,这会造成考题泄露,从而引发考场舞弊,但事实上,因这个环节造成的考场舞弊却很少发生,原因是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官员泄题而造成科举舞弊一旦被查到,轻则丢官,重则入狱流放,后果十分严重,而获得的利益却远远抵不上风险,所以官员一般都不会泄露考题,或者其他协助考生作弊之事。

正因为并没有想像中的大规模作弊事件发生,所以家人送物这个制度便从十年前一直保留下来。

黄宏元被隔离在太学藏书楼,是一座有两层楼的小院子里,这栋楼除了他以外,还有另外两名评卷官员,一共三人被隔离在这里,他们各自有房间,按照规定,将在这座小院内隔绝一个月。

黄宏元府上的马车驶进太学,缓缓停在藏书楼后面的小院前,一名四十岁的中年管家拎着一个大包袱和一只食盒下了马车,他快步走到小院前,小院门口站着四名绣衣卫军士,拦住了他。

“四位军爷,我是黄郎中的管家,夫人命我给黄郎中送一点东西。”

听说是黄大人的家人,绣衣卫脸上变得和缓起来,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请稍后,我们禀报校尉!”

一名军士进院去禀报,片刻,出来一名三十余岁的军官,打量家人一眼,他已经查过,黄宏元并没有家人探望过来,这是第一次,按照规定可以探望两次,他便淡淡道:“探望没有问题,按照规定要严格检查,不知带任何纸片,有没有带违规的东西?”

管家点头哈腰笑道:“将军放心,我家老爷也不是第一次被隔离,规矩我们懂,绝没有任何违规东西,都是我家老爷日常必需的用品,上次怕带得不够,这次再补充一点。”

军官一挥手,“那好吧先去检查。”

几名军士带着管家到隔壁一间小房间内,小房间内只有一张宽大的桌子,东西先摆放在桌上,不慌检查,而是先仔仔细细搜身,连头发鞋袜都不放过,又拿一套衣服给管家,一指旁边的小屋,“去把衣服全部换了,一件自己的衣服都不能穿,这是规定。”

管家显然经历过,他没有疑问,拿着衣服去隔壁更衣了,几名军士开始检查物品,把所有东西都摆放在桌上,开始一件一件仔细检查。

足足忙碌了近半个时辰,才检查完所有的物品,没有异常,管家也换衣在院子里等候多时,校尉和两名军士领着他上了二楼。

敲了敲一间屋的门,“黄大人,家人送东西来了。”

门吱嘎一声开了,出来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正是礼部郎中黄宏元,他这次负责出贴经的题目,中年管家连忙上前跪下,“老爷,是我!”

黄宏元见是二管家,便点点头,“东西留下,回去告诉夫人,我身体一切都很好,不用牵挂。”

“是!”

管家把所有东西都搬过来,又道:“夫人说,老爷年纪大了,晚上杯子要多盖一年,要记住按时吃药。”

“我知道!”

黄宏元上前把东西全部拎进屋,轰地一声,门关上了,也不理会绣衣卫军士,绣衣卫校尉知道他们有脾气,也不以为意,便笑了笑对管家道:“你回去吧五天之内可以再来一次,过了五天就不允许再来探望。”

管家下楼去换了衣服,出院子坐上马车走了,黄宏元站在窗口望着马车走远,他眼中若有所思,他妻子最讨厌他吃药,怎么可能让他按时吃药,这里面有问题。

他从包里找到一瓶丹药,每一颗药都用蜡丸包裹,其中一颗药已经捏碎,这是士兵的抽查,黄宏元一颗一颗将蜡丸捏碎,在捏碎第五颗蜡丸时,他发现了异常,从里面竟滚出一个小纸团。

二百二十二

一个半时辰后,四十名梅花卫首领之一的孙建宏便找到了无晋,向他汇报最新进展。

关贤驹有行动,这在无晋的意料之中,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到一阵兴奋,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往往就会在最关键的时刻犯错,关贤驹想娶九天太心切了,以至于铤而走险,但对他皇甫无晋而言,关贤驹此举就是自掘坟墓。

当初在竞争东海郡户曹主事时,关家便采用了卑劣的手段,尽管不一定是关家的主张,但关贤驹用一种莫须有的卑鄙手段跻身贡举士,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是他们有这个心,那在关键时刻,他就会铤而走险,用非常手段来达到目的,关贤驹很清楚自己考不上进士,他不会坐以待毙。

无晋没有打断孙建宏的汇报,继续听他说后面发生的事情,当孙建宏讲到,关贤驹进黄家不久,黄家便派人去太学探望黄宏元,无晋终于打断了他的话,“这个派去的人是关键,查了吗?”

“回禀将军,我们重点就是查他的背景,他叫刘群,是黄府的二管家,今年四十岁,他家住黄府内,有两个儿子,长子十八岁,次子只有九岁,在坊内的一家私塾内读书,另外他母亲尚在,和他大哥住在一起。”

无晋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不愧是梅花卫精锐,不需要自己费神操心,他们自己就能做得很好,调查得非常仔细。

“很好,那就从这个刘二管家下手。”

……

从太学回来,黄府的二管家刘群便完成了他的任务,这件事他便不放在心上了,忙完黄府的事情后,他又和往常一样,赶一辆牛车去私塾接儿子。

刘群的两个儿子并不是同一个妻子所生,长子是前妻所生,现开店做一点小买卖,十年前,他的前妻病逝,他很快又娶了黄府的一个丫鬟为妻,一年后生下次子,他的次子才九岁,起名刘聪,确实长得聪明活泼,让刘群疼爱无比。

虽然刘群长子读书不多,十五岁便出去做生意了,但刘群却立志将次子培养成举人,六岁送他读私学,在他身上花了无数精力和财权,这些刘群都心甘情愿。

儿子读书的地方离黄府约两里路,是一个老儒自建的私学,儿子在那里读书还不到三个月,在此之前,他在更远的一个私学读书,因为太远不方便接送,所以三个月前,经人介绍,刘群便将儿子送到最近的这家私塾读书。

和往常一样,他将牛车停在老儒的院门外,一进门,便见老儒的儿子在扫院子,刘群呵呵一笑,“二郎,我来接儿子。”

老儒的儿子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刘管家,刚才令郎已经被黄家的家丁接回去了,你没遇见吗?”

刘群一愣,他倒不知道,是谁替他接儿子,这种事情好像还没有发生过,他凝神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是谁这么热心拍他的马屁,也别想了,回去就知道了。

刘群并没有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打个招呼,“那我先走了!”

便走出院门去牵他的牛车,往回走了不到半里,忽然听见有人吹口哨,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人站在一条巷子口向他招手,这人他很陌生,从未见过,正在疑惑之时,忽然听见巷子里传来他儿子的哭声,他心中一惊,扔下牛车便向巷子内奔去,可他刚跑进巷子,忽然听见头顶有风声,随即眼前一黑,一个大口袋将他从头到脚套上,两名黑衣人扛起他,便向巷子内奔去。

出来一人,不慌不忙地赶着他的牛车,驶向另一条路。

……

眼前陡然一亮,刘群又看见了光明,眼前却不在是小巷,而是在一间光线昏暗的黑屋里,两边各站了八名彪形大汉,中间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

“你们是谁?为何要绑架我?”刘群发现他身上没有任何捆绑,便挥手大喊。

前面男人冷冷道:“你不要喊,那样会危及你儿子的小命。”

刘群吓得不敢吭声,半晌他才低声带一种央求的口吻道:“我儿子还小,你们不能伤害他。”

儿子是他的命根子,落在这帮彪形大汉手中,他没有任何底气了。

“放心,只要你帮我们做几件小事,我们不会伤害他。”

“请说,只要我能办到……”

刘群急切地表示出他儿子的重要,让孙建宏不由摇了摇头,这个二管家,比他想象的要好对付得多,此人一点都不聪明。

“刘管家,你先告诉我,你今天下午去太学做什么?”

刘群一个激灵,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向后退一步,今天他送去的东西里有什么,他是知道的,难道是东窗事发?

“你们……是什么人?”他颤抖着声音问。

“你说呢?”对方反问他。

刘群刚才的注意力,只看见四周十六名大汉都是穿黑衣,却没注意到对方这个首领穿得与众不同,他现在才注意到,对方穿着红底白梅花的锦袍。

“梅花卫!”

刘群只觉头脑里‘嗡’地一声,他腿一软,已经跪倒在地。

“不!”他觉得自己要死了,梅花卫已经知道了老爷的秘密,否则他们不会追查自己,这一刻刘群觉得自己就像一脚踩空了万丈悬崖,一种深深的恐惧感笼罩在他心中。

孙建宏慢慢走到他面前,低下头对他道:“其实我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关家之子关贤驹今年参加进士科举,但凭真本事他考不上进士,所以他便想通过黄宏元的关系拿到贴经试题,今天下午他来找黄家,紧接着你去太学,把他的要求送给黄宏元,我说得没错吧!”

刘群说得完全正确,就像亲眼看见一样,不由万分沮丧道:“你们都知道了,还问我做什么?”

“你虽然不是这件事的关键人物,但你是桥梁,我们有一件要你去做。”

说完,孙建宏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刘群的脸色刷地变得苍白,眼中异常恐惧,“不我不能这样做,这样会害死黄家。”

“你不愿意是吧那你可以走了。”

孙建宏一摆手,两边十六名梅花卫军士都撤了下去,他本人也转身从后门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刘群慢慢站起身,失魂落魄地向外面走去,走出房间,他的牛车还停在院子里,一阵风吹来,他的头脑顿时清醒了一点,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牛车,忽然,他醒悟过来,他的儿子。

“天啊!”他惨叫一声,连滚带爬向房间内冲去,房间内已经空空荡荡,所有人都不见了,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刘群要急疯了,他四下寻找,一个人的影子都不见,他终于崩溃,跪在地上歇斯底里哭喊:“我愿意我愿意把我儿子还给我吧!”

“你真的愿意吗?”

刚才的梅花卫军官又像幽灵似的出现在他面前,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刘群连滚带爬上前抱住对方的腿,就像害怕他再消失,连声哭道:“我愿意,你把儿子还给我,我什么都愿意!”

“听着!”

孙建宏蹲了下来,盯着他的眼睛肃然道:“这是一桩大案,是太子殿下交给梅花卫查的大案,不是什么私人恩怨,你把我交代的事情办好,我自然会把儿子还给你,不仅如此,太子还会赏你一千两银子,有这一千两银子,你可以离开京城,重新生活,可如果你有半点不配合,告诉了黄家什么,那你将见到你儿子的一双手,这是第一次警告,但没有第二次,下一次你就会见到你儿子的脑袋,然后是你长子的人头,然后就轮到你自己,我不妨告诉你,我们之所以了解得这么清楚,我们在黄家有眼线,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中。”

孙建宏站起身,“去吧!”

刘群终于冷静下来,他知道已经没有选择,便点点头,嘶哑地声音道:“你们要保证,不能伤害我儿子。”

“不会,我们是梅花卫,不是土匪,最多五天,你们就能父子团圆,回去表现正常一点,就说你儿子去亲戚家了。”

孙建宏取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递给他,“这是一半奖金,事成之后,再给你另一半。”

刘群慢慢伸手去接银票,他的手就像被烫了一样,猛地缩回,拼命摇头,他怎么敢收梅花卫的钱。

“我不要钱,我只要儿子。”

“这和你儿子无关!”

孙建宏又一次递给他,命令道:“拿着!”

刘群终于接过银票,如果说他儿子是人质,使他不敢不从,但他认为自己心中是无愧,那么这张银票就是一条道德绳索,将他的良心牢牢绑住了,他从被迫去做,变成了主动去做。

孙建宏消失了,又过了片刻,刘群叹一口气,慢慢站起身,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了房间,赶着牛车返回黄府。

黄昏时分,孙建宏在独孤王府找到了无晋,向他汇报了事情的进展情况,事情才刚刚开始。

二百二十三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官场、商场、市场、情场都风平浪静,放佛所有人都放假了,没有军国大事发生,没有公开的斗争,没有尔虞我诈,所有人都在静悄悄等待着科举的来临。

但平静的只是水面,水面之下依旧是暗流湍急,每个人都在布局,尤其当皇帝皇甫玄德正式批准绣衣卫和梅花卫在幽州、楚、齐三州扩军后,关于这三州的两卫权力争夺,也开始在暗中较量开了。

无晋这些天过得紧张而忙碌,每天他都会去梅花卫报道点卯,随即赶去军营,这支梅花卫即将调往楚州,他要把军权紧紧握在手中才是最现实之事。

四天后,无晋得到孙建宏的消息,黄家将第二次前往太学探望黄宏元,关键的时刻到来了,这一次他将亲自出马。

……

一大早,二管家刘群带了一大堆给老爷的东西上了马车,出发向太学而去,他心中很紧张,因为今天如果他能完成任务,他的儿子就能回到他身边。

两天前,刘群在一个小房间内见了儿子一面,孩子很健康活泼,没有受伤和情绪低沉的样子,这让他放了心,随着儿子的平安和预期回归,此时他的心态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了。

那一千两银子的诱惑开始超过他对儿子的担忧,有这一千两银子,他便可以去外地做个地主,而不用再给人当仆人,当管家,可以让别人伺候他,而不是他伺候别人。

尤其他的妻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床上敲打他,剩下的五百两银子一定要拿到,刘群便开始积极卖力起来,甚至不用梅花卫催他,他自己便跑去告诉黄宏元的儿子,可以第二次去太学了,生怕黄宏元的儿子忘记五天之限。

刘群又紧张又期待地来到了太学,他最担心两件事,一是黄宏元不肯给题目,第二是监视太严,他拿不到题目,而且监视者很可能不让他带东西出去,如果试题藏在某件物品中,而绣衣卫又把东西扣下不准带出,那他的五百两银子就完了。

刘群被带上二楼,门和上一次一样开了,黄宏元满脸阴沉地从房内走出,把东西全部拎了进去,又把几样不用的东西递出来,旁边的绣衣卫校尉立刻制止道:“大人,朝廷有规定,东西只准送入,不准送出,等大人回去后,可一并带回。”

“为什么,去年不是可以吗?”黄宏元不悦道。

“去年可不可以我不知道,但今年有规定,只准进不准出,请大人谅解,大人就算给了他,他也带不出去。”

黄宏元有些无奈,只要把东西一一拿回去,最后他举起一瓶丹药晃了晃,极为不高兴地对刘群道:“这瓶药我一粒没吃,你们拿错了,是我书架上那瓶红色丹药,不是这瓶黑色的。”

他重重哼了一声,转身回屋,‘轰’地一声把门重重关上,刘群目瞪口呆,绣衣卫校尉倒有点同情他,拍拍他肩膀笑道:“可以理解的,被隔离得太久,心情不好,脾气也不好。”

刘群叹了口气,摇摇头,转身走了,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走,但黄宏元说得话他却牢牢记住了。

‘书架上红色那瓶丹药。’

这次和上次不同,黄府的马车没有在太学等他,把他送来后便到太学外面大门口等待。

刘群离开院子,走了十几步,上了另一辆马车,这辆马车一直跟着他,等他的马车走了,便剩下这辆马车在门口等他。

马车很宽大,车厢内被帘子一隔为二,里面车厢看不清情况,而外面车厢则坐着上次的梅花卫首领,笑眯眯地看着他。

刘群像做贼似的,慌慌张张上车,急道:“绣衣卫不准任何东西带出来。”

“我们知道。”

孙建宏很平静,仿佛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我们想知道他说了什么?”

刘群不得不佩服对方有先见之明,连忙道:“他只说了一句话,说我们拿错了担忧,应该是书架的红瓶子丹药,而不是黑瓶子丹药。”

孙建宏又问:“那上次的丹药应该是关贤驹拿来的吧!”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家主母最恨老爷吃药,绝不会告诉他按时吃药之类的话,而且主母也没有吩咐我,是大公子再三叮嘱我。”

就在这时,车厢内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黄宏元书架上应该有一本红色的书,无论如何要先弄到手。”

刘群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车厢内还有人,只见对方梅花卫首领立刻恭恭敬敬道:“属下这就安排!”

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几句话,装进一只细管,又从身旁一只笼子里摸出一只鸽子,将细管绑在腿上,随即将鸽子放飞,鸽子扑腾腾飞上了天空。

“那我该怎么办?”刘群有些紧张地问道。

“你就在这里等,两个时辰后再回去。”

……

无晋手下的梅花卫军士属于精锐中精锐,他们行动非常得力,早在五天前,他们便知道了今年的新规,探视隔离官员只准带东西进入,而不准带东西出去,他们便意识到,黄宏元将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