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族-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颗炮弹发出尖利的呼啸声越过潼关城头,守城的士兵立刻抱头蜷缩在城墙脚,眼睁睁地看着黑色的炮弹从他们头顶掠过,在潼关内轰然爆炸,大片尘土碎石飞起,黑烟腾空,让所有人心惊胆颤,几乎所有的守军都快被这种新式雷爆弹折磨得发疯。

整个潼关内有一万余守军,分为三班,昼夜不停地轮流防守关隘,尽管楚军炮轰了五六天,但守军也只死伤了不到两千人。

不过很多人都发现了,从今天上午开始,楚军的火炮轰击明显减弱,使他们也能探头看一看远方的情形。

“校尉,有点不大对劲啊!”城墙上一角,一名老兵嘟囔着道。

“有哪里不对劲?”

“校尉,你看那片空地。”

老兵指着数百步外山腰处的一片空地道:“这片地方这么大,起码可以容纳一百根黑管子同时炸我们,怎么会只有两根?”

校尉也有点奇怪,他挠挠头道:“你说得也对啊如果用一百根黑管子炸咱们,这个城墙早就塌了,楚军却只用两根,这是搞什么名党?”

“校尉,你说会不会是楚军从后面进攻咱们?”

校尉眼中露出惧色,点点说:“很有可能啊现在黄河冰冻,楚军过黄河轻而易举,他们明明可以拿下潼关,却这样慢慢吞吞,这肯定是故意的,我估计楚军这两天有大阴谋,偏偏主帅又率大军去了京城,明显是不管潼关了,哎大伙儿都过来!”

校尉一招手,手下的七八名队正都围拢上来,校尉低声道:“从今天的楚军的进攻减弱来看,估计楚军主力已经绕到咱们身后了,大家聪明一点,不行就投降,别他娘的卖命找死,记住了吗?”

众队正一起点头,校尉说的话才是正理,保命才是第一重要。

四百二十

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后,便是冯翊郡,五万楚军一路势如破竹,毫无阻拦,尽管申济在黄河和渭河一线也部署近万军队,但在楚五万大军的强势兵压之下,零散分布的一万军队在大军未到之前便望风而逃,当天晚上,五万楚军渡过了渭河,兵抵潼关身后,潼关守将也知大势已去,放弃了抵抗,开关投降。

潼关失守,意味着关中大门洞开,皇甫无晋亲率十五万大军从潼关进了关中。

深夜,在猎猎火光中,一队队的楚军列队进入了潼关,皇甫无晋骑在一匹高头骏马之上,在数百亲卫的簇拥下进了潼关大门。

他向四周打量了一下这座坚固的城堡,在火炮的连续炮击之下,有很多地方已经坍塌,关内的建筑大多被炸毁,一片狼藉。

潼关守将叫蒋子通,他已经投降了楚军先锋,在张颜年的带领下,他快步走上前,单膝跪下给皇甫无晋施礼,“败兵之将蒋子通参见摄政王殿下!”

皇甫无晋见他一脸羞愧,便下马将他扶起,笑道:“蒋将军不用愧疚,这是大势所趋,罗挚玉已经率十五万大军在晋北投降了洛京,雍京指日可破,申济覆灭在即,你为了保全士兵性命而投降,这是你的明智之举,向后好好立功,为自己挣一份前途。”

蒋子通心中感激,又连忙道:“卑职一定会尽心竭力为殿下效力,为大宁王朝的早日一统而尽心。”

皇甫无晋点点头又笑道:“我听说你兄长蒋孝通是新丰仓主将,是吧!”

“正是!”

“好,你若能劝兄长蒋孝通归降,我封你们兄弟二人为县公。”

蒋子通大喜,立刻躬身道:“卑职愿为殿下效力!”

他立刻下去准备了,皇甫无晋又命人将张颜年叫来,对他道:“新丰仓是申济的粮草重地,夺下它对此战的意义重大,你可率三万骑兵随蒋子通赶去新丰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申济听说潼关有失,必然会派重兵加护新丰仓,你可见机行事。”

张颜年一抱拳,“卑职明白,卑职会以最快速度赶去新丰仓。”

一刻钟后,三万铁骑在大将张颜年的率领下,向新丰仓风驰电掣而去,皇甫无晋当即下令,留一万军守潼关,其余十七万大军在他的亲自率领下,也浩浩荡荡向新丰仓方向杀去。

……

新丰仓是关中仅次于京城太仓的第二大粮仓,它实际上就是太仓的一个分仓,申太后在关中打击皇族后,便在新丰仓内囤积了一百八十万石粮食和百万担干草,用以提供给申济大军做军粮,而现在它是申济大军的生命之源。

新丰仓位于新丰县和渭南县之间的广通渠北岸,主要依靠广通渠的运输和京城往来,是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巨大仓库群,和荥阳粮仓一样,四周修建有两丈高的土城墙,目前有一万军队在此驻守,主将正是潼关守将蒋子通的兄长蒋孝通。

这两兄弟跟随申济已有十年,是申济信得过的心腹,所以才能驻守潼关和粮仓这样的战略重地,但大势已去,就算是再亲信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考虑自己的前途。

从潼关到新丰仓需要两天时间,而从京城到新丰仓只需要一天,但如果考虑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也需要时间的话,从时间上说,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三万楚军骑兵在黑暗中疾速奔行,由二十名骑兵在前方开道,将官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驱逐出去,三万铁骑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在无边无际的关中平原上向西疾速前进。

和这支骑兵铁流一样,一只飞鸽也展开翅膀,越过了辽阔的关中,缓缓在京城外申济大营中降落。

一名士兵向申济的主帅大营奔去,“大将军,潼关急报!”

申济大军围困京城已经三天,就在昨天,他发动一次一万人的试探性进攻,他们没有先进的攻城武器,只临时制作了几十架长梯,尽管申济军队进攻猛烈,但雍京守军顽强的防守,还是使申济攻城军队以惨败而结束,几十架攻城长梯全部被摧毁,死伤两千余人,这着实让申济感到恼火。

他以为守军已经军心涣散,不堪一击,最后会在他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开城投降,却没想到守军竟然还如此顽强,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申济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万分,他想围城打援,打申太后的援军,可是对方援军迟迟不到,让他有一种一枪刺空的感觉,此时他又担忧起潼关的防御,按照他的原计划,三到四天拿下京城,然后大军回防潼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楚军是来不及应对,完全可以打好这个时间差,可如果时间拖得越长,那就对潼关越不利。

申济开始焦急起来,可他对攻打雍京却又无计可施,他坐在大帐心中烦躁,就在这时,他隐隐听见有人在喊:“大将军潼关急报!”

申济腾地站了起来,他心中充满了一种不详的预感,他急道:“快把情报拿来!”

一名士兵跑进大帐,将一管鸽信呈给申济,申济手忙脚乱打开鸽信,他急急看了一遍,鸽信中只有一句话,‘潼关已失,守军投降。’

申济彻底呆住了,他的手剧烈地抖了起来,两腿一软,瘫坐在椅子上,几名亲兵连忙上前扶住他,“大将军!”

良久,申济轻轻摆了摆手,“我没事!”

他克制住内心的恐惧,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还没有到最快的地步,情报上只说潼关失守,并没有说有多少军队,在他决定西进长安之时,他得到的情报是潼关下只有两万多楚军,就算增兵也不会那么快,毕竟现在还是新年期间。

应该是楚军绕道冯翊郡,偷袭潼关成功,皇甫无晋不是一直都喜欢偷袭吗?应该是这样,还来得及。

申济给自己找了无数个理由,才终于把自己的胆子壮了起来,但他心里也明白,潼关丢失,京城已经无法再打了,他必须要夺回潼关,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自己看了看情报,‘守军投降’,那么蒋子通投降了吗?如果他也投降,那新丰粮仓岂不是危险了吗?

申济忽然意识到最大的危机在哪里?不是潼关,而是新丰粮仓,那里主将蒋孝通正是蒋子通的兄长,如果蒋子通投降,会不会劝说自己的兄长投降?

想到这里,申济顿时心急如焚,他立刻命道:“命陈健来见我!”

片刻,一名大将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末将陈健,参见大将军!”

申济递给他一面金牌道:“陈将军,你火速率领两万骑兵赶去新丰仓,接管新丰仓的防御,若蒋孝通有任何不满,给就地斩首!”

陈健心中一惊,蒋孝通可是跟随申济十年的老将啊自己夺他的权,他肯定会不满,难道就这样杀了他?到底出了什么事?

申济并不想说潼关已失守的消息,但他也知道,必须要给陈健说点什么,他便冷冷道:“我怀疑蒋孝通已经投降敌军,准备出卖新丰仓,你拿住他便斩首,一定要严密防守,防止敌军偷袭粮仓,我的大军随后便到。”

“卑职明白了,这就前往新丰仓!”

他行一礼便退下去了,申济慢慢走到大帐前,望着二里外映照在阳光下坚固雍京城,申济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他不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一念之仁失去了机会,应该在那天晚上进城,那就没有现在的无奈了。

“传我的命令,大军集结!”

军营内咚咚咚的巨鼓声响起了,分布在三面的十五万大军奉命向东集结,两个时辰后,大军集结完毕,开始浩浩荡荡向东撤军。

雍京城头上,数万守军望着申济大军集结,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很多人都紧张起来,难道申济要集中大军,独攻一面吗?

但随着申济大军向东撤离,城头上的守军顿时欢呼起来,欢呼声响彻雍京上空。

皇宫内,申太后已经整整两夜没有合眼,她一闭上眼,就看见雍京失陷,无数军队冲进城内烧杀抢掠,整个雍京和皇宫都被大火吞没,熊熊烈焰中只有申济那张狰狞而扭曲的脸在飘动。

她每天都在盼望援军到来的消息,可每天都没有能等到,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疲惫和焦虑使她觉得自己要发疯了。

就在这时,宫外传来了急促的奔跑声,“太后太后,好消息!”

申太后蓦地站起身,忽然一阵头昏眼花,她又重重地跌倒在软榻上,身旁的两名宫女连忙一把扶住她,“娘娘,你不要紧吧!”

申太后摆摆手,嘶哑着声音道:“没事,快让他进来,什么好消息?哀家想知道。”

宫女快步走到门口道:“太后让你进去。”

一名宦官快步走进来跪下,“太后,好消息!”

“说吧什么好消息?”

“回禀太后,申济已经向东撤军,据说已经撤出二十里外,没有停留,还在继续向东撤军。”

“这……这是怎么回事?”

“奴才问了黄大将军,他说,可能是东面出了什么事?申济被迫撤军。”

东面出事?是自己的援军到了,还是楚军已经打进关中?申太后的眉头皱成一团,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四百二十一

夜色中,一队二万余人的骑兵正沿着官道疾速赶往新丰粮仓,这是申济的精锐骑兵,粮仓的安危也关系到这支骑兵的切身利益,他们自身战马的草料只能维持一天,如果新丰粮仓真出了什么事,他们的战马明天就要断粮,这让主将陈健心中充满了焦虑。

陈健今年约四十岁,在皇甫玄德时代他是凤翔总管,是整个关中地区仅次于申济的军方高官,他是依附申家而获得高升,他姐姐便是申济的前妻,在三年前已经病逝,但申济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他,而是继续重用,他现在是申济的左膀右臂。

虽然申济并没有告诉他潼关已经被楚军攻破,但陈健还是猜到了一点端倪,他是军中大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有两万军守潼关的危险,尤其在冬天,黄河失去防御作用后,这种危险更加直接。

他也劝过申济,但申济心中已经被夺权占满了,听不见任何建议,而现在,陈健也估计申济心中充满了后悔,所以他才不对自己说潼关已失,他丢不起这个面子。

潼关若被楚军攻破,连陈健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传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必须要在三更前赶到新丰仓!”

随着命令下达,二万骑兵加快了速度,向新丰粮仓方向疾奔而去。

此时他们已经过了新丰县城,距离新丰粮仓约还有四十里,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冬小麦已经长出一点点绿茬,在寒冷的冬天里静静等待着春天来临。

骑兵队过了一座小桥,小桥旁有一座驿站,是新丰驿,驿站内养有马匹,也有客房,是保证通信畅通和官差们住宿休息的重要设施,听说军队到来,驿丞便带着两名随从拎着几篮酒食等候在大路旁了。

远远看见主将陈健到来,驿丞便迎了上去,“将军,这是驿站准备的一点酒食,请将军就食。”

两名随从拎过篮子,篮子里是五十个白馒头和切好的酱牛肉,还有两壶酒。

陈健抱拳施一礼,命令亲兵收下,他又问驿丞,“这两天有什么异常?”

“有一点,今天下午跑来十几名逃兵,把驿站里的一点银子也抢走了,听他们说,好像是从冯翊郡那边逃回来,说楚军从冯翊郡进入关中了。

陈健点点头,果然被自己猜中了,是楚军攻进了关中,申济还不肯说,他以为能瞒得过自己吗?

他又问:“那新丰仓那边有什么动静?”

“据说那边防御森严,那些逃兵想去偷粮食,还被射死几个。”

“多谢了!”

陈健一颗心放下,他立刻喝令道:“全军再加快速度,进新丰仓休息。”

两万骑兵疾速向新丰仓奔驰而去,驿丞望着他们走远,脸上露出一丝冷冷的笑意。

……

过了驿站没多久,便是一座低缓的丘陵,丘陵山坡很矮,最高处也就十几丈,但这片丘陵占地却很广,延绵十几里,过了这片丘陵再走二十里,便是新丰仓了。

丘陵上覆盖着浓密的森林,此时是隆冬时节,树叶凋零,整片森林显得萧瑟而苍凉,寒风从森林内穿过,发出怵人的吼声,但两万铁骑没有心思去体验森林中的怪啸恐惧,他们加快速度,要穿过这片延绵十几里的山林。

而就在此时,危险已经悄悄降临,一支三万人的骑兵已经从四面八方向雍州的军队靠近,他们潜伏在森林深处,等待着杀出的信号。

在还没有入森林处,大约距离官道不到八十步之外便是广通渠,此时渠水已冻结成冰,十几艘大木船被冻在冰河中,这是关中一带极为常见的平底拖船,在冬天被冻结在河中也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没有人会注意它们的异常。

而此时,十几艘木船上却出现了一门门黑洞洞的敞口火炮,瞄准了八十步外的雍军骑兵,这种火炮并是不射击单颗炮弹,而是射击密集的铁丸,一炮便有数百颗铁丸射出,是对付骑兵最犀利武器。

楚军的运银队便是用这种火炮在草原给予蒙兀人沉重的打击,而今天它是用于内战的第一次,火炮不多,只有十二门,楚军很显然并不想用这种火炮造成大规模的死伤,它更大的作用是一种惊骇。

两万雍军铁骑已经有大半进入山林官道了,还有最后数千人,月光下,最后数千人也在加快速度进入山林,就在这时,船头上的校尉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十几团火光在黑暗中同时点亮,点燃了引线,随即一连串震天炮击声响起,黑暗十几股白烟腾空,数千颗铁丸喷射而出,如暴风疾雨般向八十步外的雍京骑兵射去。

其实当火光在船上亮起时,便有雍军骑兵发现了异常,但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密集的铁丸便已呼啸而至,霎时间,数百骑兵人仰马翻,惨叫声响成一片。

炮击声传到了前方的队伍中,使队伍一阵骚乱,人人都停住脚步,惊惧地向后方望去,陈健也勒住战马,他心中忽然意识到,自己中埋伏了,楚军这么快就到了吗?

他急向四周望去,火炮就是出击信号,森林四周爆发出喊杀声,密集的楚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冲出,杀向官道中央的雍军,雍州军顿时一片大乱,陈健抽出战刀,急得大喊:“不要乱,稳住阵脚!”

这时,后方的爆炸声再一连串的响起,后军首先崩溃了,死伤累累,战马惊惧,向四面八方而逃。

后方的混乱使整个雍军骑兵军心大乱,除了少部分听令和楚军搏斗外,其他士兵皆乱作一团,他们的队伍被楚军冲击得七零八落,首尾难怪,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逃离战场。

楚军骑兵人人头戴白盔,在黑夜中异常显眼,他们来势凶猛,三万楚军骑兵将雍军骑兵撕裂成四块,虽然从森林中杀出,没有阵型,战术却有章法,三万骑兵各分兵五千击首尾,其余两万骑兵将敌军主将所在的中军包围,在狭窄的官道上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箭矢如雨,矛尖如雪,喊杀声震天。

渐渐地,雍军死伤越来越惨重,终于支持不住了,在楚军最后一次猛烈冲击下,中军轰然崩溃了,溃败的雍军骑兵向西面八方奔逃,但向西的归途被楚军堵死,败军只得纷纷向东、向北奔逃,投降者不计其数。

主将陈健见大势已去,便带着数百亲兵向东奔逃,却被数千楚军团团围住,千箭齐发,数百亲兵死伤大半,主将陈健也被数支箭射中,惨死翻身落马。

这一战,楚军夜袭雍州军,两万雍军骑兵死伤四千人,俘虏近万人,其余军队四散而逃,楚军收拾战场后随即返回新丰仓,对即将到来的雍州大军严阵以待。

……

次日中午,申济的大军还没有到来,但皇甫无晋的十五万主力却抵达了新丰仓。

此时新丰仓内一片忙碌,士兵们在加固围墙,挖掘壕沟,尽管申济大军进攻新丰仓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楚军依旧一丝不苟地进行准备。

这时,蒋子通将兄长蒋孝通领上前来,“殿下,这就是我兄长孝通。”

蒋孝通上前单膝跪下,向皇甫无晋抱拳行礼,“新丰仓守将蒋孝通参见殿下!”

蒋子通今年只有三十余岁,皇甫无晋以为他兄长的年纪也差不多,不料眼前这个蒋孝通竟有五十岁上下了,让他颇为吃惊。

“将军请起!”

皇甫无晋扶起他笑道:“将军能识大局、迷途知返,足见将军英雄本色,能为我拿下新丰仓,这就是为大宁王朝立下大功,将来我绝不会吝啬封赏。”

蒋孝通是十五岁时才有蒋子通这个弟弟,他今年已经五十岁,远比兄弟老于世故,他兄弟是兵败投降,而他是临战起义,首先动机就有所不同了,更重要是他已看出申济必败无疑,天下大局已定,兄弟蒋子通还多少有一点效忠申济的想法,死守潼关,直到最后迫不得已才投降,而他就完全不同,当他听说潼关已失,他便立即决定临战起义,还不等兄弟劝他,他已经在新丰仓改旗易帜,插上了楚军的战旗。

蒋孝通深知他眼前的皇甫无晋就是将来的皇帝陛下,这个机会他不会放过。

他连忙道:“殿下,微臣对攻打申济之军有一个建议。”

皇甫无晋倒有点兴趣,便点点笑道:“将军请说!”

“殿下,申济在新丰县屠尽皇族,是用他的亲兵所为,军队中的绝大多数将士都不知真相,而且申济已和雍京决裂,这个大家也不知道,如果殿下能将这些消息传遍申济军中,很多将领都不会再愿为其效命,必然会严重动摇军心,甚至会出现逃兵,微臣建议殿下攻心为上。”

皇甫无晋沉思片刻,又问他,“可是我怎样才能把这些消息传到申济军中?”

蒋孝通有些得意地笑了,“殿下,微臣知道申济军中粮草已不多,最多只能维持两三日,他现在迟迟不来,必然是派兵四下劫掠粮食,殿下可以让申济派出的军队把消息带回去。”

皇甫无晋微微点头,“不错,这是个好办法!”

他随即对张颜年道:“派出军队拦截申济的游兵,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四百二十二

申济大军之所以放慢了行军脚步,是他得到了陈健被伏击而阵亡的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大吃一惊,同时他也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进入关中的楚军竟然有二十万之众。

这让他立刻变得谨慎起来,不肯再分兵而行,唯恐被楚军各个击破,分而歼之,但此时他军中的粮草也将消耗殆尽,只剩下两天的存粮,不得已,申济只能派出数十支打粮队分赴附近的各村镇劫掠粮草。

而他的大军则驻扎在新丰城内外,此时的新丰县基本上已是一座空城,城内的居民基本上都闻风逃尽,申济派人去各家各户搜索粮食,但所得无几,还不够两万人一顿所食,令他大为失望,一怒之下,他一把火点燃了新丰县城。

熊熊烈火吞没了新丰县城,连同数百名来不及逃走的老人,也一同丧身火海,滚滚浓烟直冲天际,数十里外可见。

皇甫无晋负手站在一座粮仓高台上,远远地凝视地数十里外燃起的浓烟,那是新丰县城被焚毁了,从这滚滚浓烟,他便能理会到申济内心的恐慌和绝望,一个人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那他就离覆灭不远了。

尽管申济手中还有十几万军队,但在皇甫无晋眼中,那已经不是威胁,他的目光向更遥远处眺望,百里外,那便是雍京城,那才是他目标。

“殿下!”张颜年出现在他身后。

“你父亲那边有消息了吗?”皇甫无晋微微笑问道。

“有消息了,西凉军分兵两路,一路去雍京以西,准备拦截申济向西溃逃,另一路十万骑兵由我父亲亲自率领,已经过了渭河,在四十里外等候殿下的命令。”

“再等一等!”皇甫无晋微微笑了,他并不急于进攻申济,他就像一只耍弄老鼠的猫,将这只笼中玩得筋疲力尽后,再吃掉它。

他的目光又越过了远方冲天的浓烟,向雍京城方向望去,此时,他对雍京城充满了期待。

……

当确认申济大军确实远去后,雍京城一度开放了西面的延平门,让从关中各地逃来的百姓进京,尤其是从新丰县绕道逃来的民众,有数万人之多,但申太后也同时下达严令,只准进城,不准出城,她担心再引发大规模的逃亡潮,更担心官员们跑得一个不剩。

数以十万计从关中各地赶来的难民扶老携幼,带着粮食和微薄的家产涌入京城,其中近从新丰县逃来的难民就有近五万人,牛车、马车,人车混杂,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人潮浩浩荡荡,使城门口一片混乱。

负责接收安置难民的官员正是白明凯,他带着十几名官员和一百余名衙役忙碌不堪,喊得声音都嘶哑了,除了官府中人外,还有一名都尉军官奉命率千余士兵在此维持秩序,同时他们也担负着鉴别敌军奸细的任务,凡混入民众中的逃兵一律被抓出来,单独关押。

由于逃难民众太多,官府也动员各大商家参与救助,数十户大商家响应官府的动员,在大路两旁扎下了救助大棚,数十顶帐篷一字排开,蔚为壮观,他们熬制浓粥、蒸起热腾腾的馒头包子,还有很多商家准备了大量被褥帐篷,整个一条大街都挤满了关中各地的难民。

楚凤茶庄也扎下了大棚,他们的大棚是茶绿色,格外引人瞩目,所有的伙计一起动员,参与救助难民。

在几口粥锅前排满了前来领粥的百姓,余永庆和谭举也在大棚之中,不过他们并没有参与忙碌,而等待特殊的人。

这时,几名衣着破烂的年轻男子挤了进来,“请问余掌柜在吗?”为首的男子问道。

余永庆和谭举对望一眼,他走了上去,“我就是,你有什么事?”

为首男子走上前,将手心一块铜牌闪了一下,余永庆点点头,连忙将他带到帐篷后面。

他将自己的银牌给男子看了一眼,男子邋遢的笑容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拱手道:“在下李虎志,楚军第一营都尉,奉殿下之命入城。”

这时谭举走了过来,“他是吗?”谭举笑问道。

余永庆笑了笑,给男子介绍道:“这位是谭先生,你应该知道吧!”

男子立刻行礼道:“在下李虎志,殿下命我一切听谭先生安排。”

谭举微微一笑,“一共进来多少弟兄?”

“回禀先生,一共是五百名弟兄,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我分头混入城,都化装成普通百姓,约好了在西市大门口碰面。”

谭举向余永庆点点头,笑道:“那好,我们现在就去西市。”

余永庆带了几名弟兄跟着都尉李虎志来到了不远处的西市,西市大门前是一座占地颇大的广场,此时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都是入城的难民,足有上万人之多。

“在哪里!”李虎志一眼看见了蹲在角落里的弟兄们。

余永庆跟他走了上去,角落里的年轻人足有三四百人,还没有到齐,他们见李虎志到来,都纷纷站了起来。

“其他人呢?”李虎志问道。

“大家都是陆陆续续到来,可能要被盘问几句,耽误一点时间。”

“盘问得严吗?”余永庆有些担心的问。

“没事,他们只是搜一下随身物品,若是有兵器或者盔甲之类就要被扣留,没有就放走,我们都没有带。”

余永庆点点头,没有带是明智的,茶庄里藏有足够的兵器,这时又过了几十人,余永庆看人已经差得不多了,便道:“先去茶庄吧那里面足够大,大家先去休息。”

他吩咐手下带领众人分头走,一行人向茶庄而去。

……

新丰县申济大营,各地的打粮队陆陆续续回来了,尽管已是满载而归,累积下来有八千石粮食,但平均在十五万大军身上,每人只有半斗,也只够支持三天。

这让申济又气又恼,却也无可奈何,他也不敢派兵走得太远,害怕被楚军拦截,本来附近还有几座皇族庄园,都被申太后一扫而空,粮草都送进新丰仓内,说到底,还是要和楚军决一死战。

傍晚,申济一个人坐在军营内喝闷酒,他第一次有了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尽管他手上还有十五万军队,但他却似无根的浮萍,不知自己该往何处去?

陇右和关内都是西凉骑兵的天下,他惹不起,向南蜀州已被申国舅抢占,向东更没有出路,他的军粮只够三天,三天后怎么办?

攻打雍京城他也拿不下来,虽然他的儿子在晋南,可他插翅难飞,他已经无路可走,申济心里明白,自从他屠杀了雍京皇族,天下人已经容不下他,就算他投降了皇甫无晋,皇甫无晋也一样会斩杀他以谢天下,他该怎么办?

和皇甫无晋对攻吗?可他又深深惧怕楚军犀利的火器,他听几个逃回来的骑兵说起,百步外雷声响过,骑兵们就纷纷中弹落马,死伤无数,都是葡萄大的铁丸,真不是楚军是用什么打出来。

申济暗暗叹了口气,早知道他就先抢占蜀州,便可以割据一方,现在才反应过来,已经为时晚矣!

“大将军!”

两名亲兵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军营中出事了。”

“又出了什么事?”申济有些恼火地问,怎么整天出事情。

“左将军韩复率本部出走了!”

“什么!”

申济腾地站起身,他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你是说,他把两万人都带走了吗?”

“不止两万,还有很多散兵跟着他走了,起码有三万人。”

“浑蛋!”

申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