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秋桐收起心思,拨开弟弟的爪子。

    叶秋生笑嘻嘻地道:

    “没问题,姐,我请你吃县城最好的友谊饭店。”

    叶秋桐欣然应允,道:“好,吃不穷你反正。”

    叶秋生买了辆二手摩托车,是叶秋桐从四狮那里,通过温长清的介绍买的,花了两千多块。

    虽然摩托车挺贵的,但是却给叶秋生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叶秋生竟然成为这种本田宏达踏板摩托车在清河县的第一位车主,引来了极高的关注度。

    只要叶秋生一骑上摩托车出现在街头,大家都知道万生的小老板来了,风头一时无俩。

    叶秋生用摩托车载着姐姐往友谊饭店而去,叶秋桐骑来的自行车,则先锁在秋生的店里。一路上,叶秋桐发现自已姐弟俩收到的回头率远比后世乘坐跑车要高得多,不由地失笑。

    姐弟俩到了友谊饭店门口,叶秋生把摩托车锁好,大摇大摆地带着姐姐进了饭店。

    友谊饭店和华侨饭店一样,名字都带着时代特色,起着这种名字的饭店,一般都做涉外的生意,因此在本地都算是最高档的饭店。

    叶秋桐看到弟弟点菜时镇定自若、毫不手软的模样,心内莫名欣慰,不由地想起,前世的时候,她曾经和弟弟一起来县城,经过友谊饭店门口,看到饭店铺着红地毯,秋生一脸好奇。

    当时叶秋桐鼓励他既然没见过,不妨到饭店里走走看看,也算长了见识,但是秋生怯怯地不敢进来,最终只是在门口饱了一番眼福之后就离开了。

    一道道热菜很快就由服务员端上了桌,虽然饭店在一般老百姓眼里贵得离谱,但是不管什么年代,总是少不了能吃得起昂贵饭店的有钱人,因此,友谊饭店里依然是客源满满。就象爱马仕包包,一个卖一幢房子的价钱,一般人只能干咽口水,而有钱人趋之若骛,预订还得看身份。

    叶秋桐和弟弟占据了一张五人位的圆桌,正打算开吃呢,就在这时,服务员引了两个人过来,抱歉地对叶秋桐道:

    “两位同志,饭店现在就剩你们这桌还有空位,能不能和这两位客人拼下桌?”

    叶秋桐抬眸一看,不由楞了,站在跟前的女人她认识,正是方芳的母亲,赵阿姨。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巧遇恩人

    赵文倩此时也认出了叶秋桐,展颜一笑,道:

    “是你啊,小叶同志。”

    “赵阿姨?是你啊,真是巧,快,请上座,我刚点了菜,咱们一起吃吧!”

    叶秋桐得过赵文倩的施救之恩,自是十分热情,赶紧起身让座。

    “不好意思啊,要和你们挤挤了。”

    赵文倩一看是熟人,也欣然落座。

    叶秋桐让服务员多添了两付碗筷道:

    “赵阿姨,咱们先吃,我们点的菜多,你们若是再点,怕是要等一会,别饿着了。”

    赵文倩也不推辞,落落大方地受了。

    说起来,她对叶秋桐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而且知道叶秋桐也有报答上次施救的情份在里面,便没有客气。

    和赵文倩一起来的年轻男子腰背挺直,眼神里对赵文倩透出恭敬,叶秋桐心下了然,这个男子估计就是赵文倩的护卫了。

    这一次,赵文倩没有象上次那样带了那么多人来,主要是来过一次后,对这里多少更加熟悉了,觉得带一个人来就足够行事了。

    没想到会在友谊饭店这么巧再遇到叶秋桐。

    赵文倩本身就是军嫂,对军嫂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何况,叶秋桐总是有一种让她若有若无的熟悉之感,或许,因为叶秋桐似乎长得有点象她相识的人?

    因此,赵文倩对叶秋桐有一种格外的好感。这可是一般的军属享受不到的。

    之前,赵文倩因为叶秋桐的相貌,还起过疑心,特意让人去调查了她,结果,发现叶秋桐有父有母,亲生父母俱在,便死了那条心,但是对叶秋桐,她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之感。

    两个人一问一答,叶秋桐向她介绍了弟弟,秋生也礼貌地和赵文倩打了招呼,一时间聊得还算愉快。

    “赵阿姨,你老家是这里的吗?是回来探亲吧?”

    叶秋生不知道赵文倩的身份,但是看她气质打扮不俗,知道不是一般人,又隐约从她们的聊天中,知道赵文倩似乎帮过姐姐,于是便努力制造话题。

    没想到,赵文倩被叶秋生一问,似乎滞了一下,好一会儿才答道:

    “我不是这里人,来这,是找一位朋友。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办法找到她的下落。”

    赵文倩来过两次了,第一次是遇到叶秋桐在路上施以援手的那次,不过,两次心态完全不同。

    第一次,她也就是想打听一下,知道那个挂心的人现在生活得好不好?所以心态还是比较放松的。

    但是这一次,她是有所图而来,因此心态就有些焦灼了。

    叶秋桐看到赵阿姨脸色比上一次差多了,她突然想到刘凯亮说的,方芳的弟弟病了,而且方芳似乎是因为她弟弟病了才老实回家的,听起来,方世勋病得不轻啊?

    再结合赵文倩的脸色,叶秋桐心里有了模糊的感觉。

    当然,赵文倩不提这件事,她也不好主动问,毕竟生病这件事,有些人是有忌讳的,直接提起,那是往人家心口插一把刀!

    因此,叶秋桐也不敢打听方世勋的事情,看起来赵文倩的神情憔悴和儿子生病也有关系,只是方世勋生病,她不在儿子身边照顾,跑到几百公里外的清河县做什么?

    “赵阿姨,我们是本地人,你要找的朋友是住哪一块的?说不定我们也会知道一二。”

    叶秋桐便跳过生病的话题,转而道。

    “哦,这个时间久远了,你们都年轻,应该不会知道那么早前的人。”

    赵文倩婉拒了。

    见赵文倩无意要他们帮忙,叶秋桐也就不强人所难了。

    她哪里知道,赵文倩已经通过政府的力量去寻找,哪知道当年那个女人,只是医院临时请来做护工的,在医院做了不到一个礼拜,连个朋友也没有,护工本来就是低微的存在,发生了那件事情后连工也没辞就不告而别了。

    所以,即便赵文倩通过派出所,找到了当年的医生、护士,却找不到那个最关键的人物。

    一个护工,整天拖地扫地,戴着口罩,存在感太低,医生护士们甚至都记不起她的面貌来。

    赵文倩自已倒是匆匆瞥过一眼,但是她却不能保证,二十年过去了,就算再见到当年的那个护工,虽然时间带来的容颜转变,她还能认出对方来。

    因此,她拒绝叶秋桐提议的帮忙,只是觉得连她自已都不抱希望的事,怎么可能叶秋桐年纪这么轻,能给她提供帮助。

    和赵文倩一起来的护卫倒是有点奇怪,他心想,不知道夫人有没有发觉,坐在她边上的那个年轻女子,看起来依稀和夫人似乎有点相象。

    护卫并不知道赵文倩此行的真实目的,因此他默默地观察了一会儿眼前的这两名女子,便依旧低头默默无语地吃饭。

    见赵文倩有点心不在焉,也只是填饱肚子的意思,叶秋桐便也不多言,只是介绍一些好吃的特产,果然还哄得赵文倩多吃了半碗饭。

    这让护卫很惊讶,因为赵文倩这些天都没有好好吃过饭,这一次,竟然多吃了半碗。

    他又默默地看了一眼举手投足间和赵文倩有几分相似的叶秋桐,觉得这名女子和夫人还是很投契的,可惜,不在夫人身边,不然师长也不用愁夫人吃不下饭的事了。

    吃完饭,赵文倩都觉得自已身体的虚弱感都消失了许多,她向叶秋桐道了谢。

    叶秋桐觉得实是自已欠她更多,但是又不想让弟弟知道上回发生的事,免得家里人担心,便只好委婉地道:

    “赵阿姨太客气了,我要谢你的更多。”

    赵文倩不在意地一笑,道:

    “若是有到省城,就到阿姨家里坐坐。凯亮和你爱人是同事,我女儿方芳你也认识,都是年轻人,谈得来。”

    说完,赵文倩还拿出自已的名片,递给了方芳。

    名片上有她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叶秋桐这才知道赵文倩的全名,并且发现她是住在省军区的大院里。

    护卫觉得夫人和叶秋桐挺投缘的,夫人住的地方,等闲人是进不去的,而夫人却把名片给了叶秋桐,说明夫人请她到家里坐坐这话是有诚意的。

    叶秋桐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倒是坦然地接过名片,放进包里,表示有机会会去拜访。

    护卫在边上,听到叶秋桐的话,脸不由地抽了下。

    如果是别人,看到夫人主动递名片邀请,决不会说“有机会”这样的话,说不定,明天就巴巴地跑到省城去拜访夫人了。

    叶秋桐送别赵文倩,心里莫名有些怅然若失。

    如果不是方芳,叶秋桐没准还会去看看赵文倩,她对那个腼腆的男孩方世勋也挺有好感的。难得见到世家子弟不骄横的,方世勋比方芳强上一百倍。

    若是有去省城,凑巧的话再去看看赵阿姨吧。她总觉得,两次遇到赵文倩,她都一脸心事的样子。

    原来,豪门世家也不尽都是快乐,他们的生活里烦恼也不少,叶秋桐这么想着,便和叶秋生乘摩托回家了。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花好月圆和天长地久

    在家里过了一夜,叶秋桐便和两家辞行回向阳。

    叶秋桐已经联系好了货车司机,人家同样到村头接她,家里人见她有“专车”接送,倒也十分放心。

    当然,因为有专车,所以叶秋桐回程的收获亦是满满,即有吴月桂地里种的菜、红薯、木薯粉,也有钱秀花杀的的两只鸡两只鸭,还有鸡蛋和鸭蛋各五十只。

    到了向阳,叶秋桐光是搬这些吃的就搬了两趟,冰箱里也被鸡鸭塞满了。

    迟生没有回来,叶秋桐舍不得把家里养的营养上好的鸡鸭先吃了,所以只好剁成块放进速冻格里。

    还好有冰箱,不然迟生就没口福了。

    都收拾完了,叶秋桐看到婆婆种的红薯不错,一个个拳头大小,标准漂亮,一时嘴馋,洗净上锅蒸了几块。

    现在的红薯不值钱,但是放到后世,红薯突然变成首推的健康食品,价格还挺高的,要在超市里买到正宗的非转基因红薯还得仔细挑选。

    不一会儿,锅里便冒出煮红薯的香味,叶秋桐忽然想到,如果于云龙现在有在家里,闻到香气早就跑来讨吃的了。

    这小子别看是北方人,但是叶秋桐做的南方菜,他却喜欢吃。

    叶秋桐不由地感概,竟然会在他稚嫩期遇到他,若是再往后推十几年,于云龙怕就没有这么无邪好接触了。

    不过,此时叶秋桐对于云龙也没有其它想法,因为就象迟生日后能不能登顶至前世的荣耀顶峰她不能确定一样,于云龙的来历比较神秘,目前他也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到底是什么触发了于云龙,让他成为那个凛然在上、身居高位的男子?

    叶秋桐觉得,既然未来的一切她不能尽皆完全把握,那就顺着现在的生活河流漂流吧!

    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为人处世,着相了反而不美。

    蒸好红薯,叶秋桐并不马上剥了就吃,而是把红薯出锅,辗压成泥,然后再掺入薯粉,一起搅和均匀,用小石臼舂成充满弹性的粉团,然后其中一部分放入紫菜、韭菜、肉末为馅,另一部分则放花生末和白糖,各自捏成了饺子状,最后都下锅油炸。

    随着薯饺在油锅里翻滚,不一会儿,味道香脆、馅料可口的薯饺就全部做好了。

    叶秋桐放凉了会,捏了一个薯饺,果然咸的鲜香可口、甜的滋味香甜好吃。

    叶秋桐便把这些薯饺捡了一个大碗,拿到四楼,敲开吕桂琴的门,送给她尝鲜。

    “哟,秋桐,你的手可真巧,这油饺和我往常吃的都不同,脆脆的又有嚼头。”

    吕桂琴看到叶秋桐送菜上来,当即很给脸的尝了一个,吃过之后,大为赞叹。

    “嫂子过奖了,这是我们家乡的做法,这外面的馅皮都是以红薯为原材料,所以和用面皮的口感不一样。”

    吕桂琴边吃,边和叶秋桐又八卦起来,道:

    “你听说了吗?赵营长,不,赵卫国听说调到省里去了,那柳婷婷也跟了去。两个人据说现在和好了,有人在省城的大院里看到他们,夫妻俩手牵手的在路上散步,还挺和美的。

    你说这样多好,当初闹成那样,何必呢!”

    “是啊,和和美美就好。赵卫国升官了?”

    叶秋桐倒是十分意外,看来,赵卫国也不是没有能力的,那么快,在犯过错后就能升职,看来,他在这里的时候,是被柳婷婷给败了,拖了后腿。

    “赵卫国的功劳都是在前线立的,听说他敢打敢拼,深入敌后,咱们部队最危险的前峰、抓‘舌头’的任务,都交给他做,他也抢着做,所以很快就积累了功劳。他的前程,是用命换回来的。”

    叶秋桐一听,也不由地佩服起赵卫国来。

    想来,赵卫国被贬辞,主动申请到前线时,何尝不是带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没想到,就是这样,硬是让他闯出了一条路。

    人家实实在在用命拼来了前程,叶秋桐并不妒嫉,反而觉得他至少在这件事上,还象条血性汉子,由此,对赵卫国有意无意害惨了迟生产生的不满,也淡化了许多。

    吕桂琴这里果然是八卦加油站,叶秋桐才到这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听到吕桂琴说了一大堆有的没有的八卦消息。

    如果不是吕桂琴的上班时间到了,她还会拉着叶秋桐继续讲下去。

    叶秋桐回到家,吃了几个薯饺,把剩下的打包,带到厂里。

    王娟看到厂长回来了,还给她带了好吃的,特别开心,正是年轻有活力的时候,整天在厂子内外奔波,王娟属于吃不胖的类型,所以逮着薯饺就吃了起来。

    新聘来的会计小顾是个胖乎乎的小伙子,亦是中专毕业,是王娟的师弟,本来家里是想给他安排个国企工作的,但是被王娟花颜巧语的以高薪为诱惑忽悠了过来。

    胖子果然都是敦厚善良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心地无私吃得这么胖了。

    小顾到厂里上手也很快,把会计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看到有好吃的,小顾也扔下工作,凑到了吃货的队伍里来啦。

    “哎,我以前不能吃红薯,胃不好,一吃就胃酸。”

    叶秋桐突然深有感概地道。

    前世她混到三十多岁时,由于常年在外面奔波辗转,饥一顿饱一顿的,胃被弄坏了,一吃地瓜这样的食物,就会烧心泛酸水。

    当然,现在她的胃可好了,没有这个毛病,红薯想吃多少就多少,一点障碍也没有。

    这愈发让叶秋桐觉得,人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颇有道理,上辈子,她不就被自已作死的吗?

    “啊,厂长,如果你胃不好,还是少吃点。”

    胖乎乎的小顾体贴地道,然后手下又抓过一个红薯。

    “呵呵,那是以前,现在没事,我的胃可好了,想吃什么都能吃。”

    叶秋桐满不在乎地又抓起了一个红薯。

    “哟,我还吃到了甜的。不是都是咸的吗?”

    王娟意外地道。

    “甜的我们叫花好月圆,咸的我们叫天长地久,怎么样,这名字够浪漫吧?”

    叶秋桐笑道。

    “没想到炸红薯丸子也有这么好听的名字。佩服。”

    小顾又要往嘴里填一个,却被王娟一把抢下来了:

    “别吃了,再吃就胖死你了。”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探亲

    就在他们说笑间,李嘉明从门外进来,看到他们正聊得开心,便敲了敲门。

    “李总!”

    小顾和王娟一看是李嘉明,赶紧打了声招呼,知道他找叶秋桐肯定有事,便各自回到岗位上。

    “吃什么啊?吃得这么开心?”

    李嘉明看着叶秋桐打包来的盒饭里黄澄澄的薯饺,闻到香甜扑鼻的味道,不禁动了食欲。

    “喏,试试,是我自已做的。”

    叶秋桐递过一双干净的筷子给李嘉明。

    李嘉明也不在意,接过筷子还真的挟了个薯饺吃了起来。

    “唔,有弹性但又不粘牙,味道好极。里面竟然还有馅料?”

    李嘉明是第一次吃薯饺,不禁觉得津津有味。

    “这是用地瓜做的,也就是红薯。”

    叶秋桐介绍道,看着这位身家上亿的老板如此投入,叶秋桐不禁抿嘴一笑。

    “竟然是红薯这种食材做的?我奶奶以前最爱吃红薯了,我小时候不理解,奶奶说,以前在老家时很穷,没有什么地,种的粮食不够吃,还好有红薯掺合着,全家人才不会饿死。

    她吃是怀旧,我父亲不吃,他说小时候吃怕了,吃得胃老冒酸水,我是比较少吃,但是吃到红薯,就会想到奶奶,想到童年时和她度过的时光。”

    李嘉明在叶秋桐面前越来越放松,甚至会和她讲这些小时候的故事。

    如果被八卦记者逮到这些话题,足以写出一部豪门生活秘辛来,强烈刺激看客的眼球。

    李嘉明自是知道叶秋桐不会做这样的事,才会在她面前放松下来,放飞自我。

    叶秋桐也听得津津有味,她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了,而且是这些成功企业家的亲身经历。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认真聆听这些成功人士的过往,必能有所受益。

    李嘉明看着叶秋桐认真倾听的样子,顿时产生了倾诉的欲望,于是,从他的童年谈起,再聊至自已的求学经历,还有在哈佛商学院刻苦攻读的感受,让叶秋桐象看一部成功人士电视剧一般,一脸悠然向往。

    “原来,在哈佛读书那么苦,一直要读到凌晨?”

    叶秋桐吃惊地道,在她想来,上了大学应该会相对轻松一些。

    “功课非常多,每周教授都会布置一大堆作业,而且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你必须自已搜集资料,自已解析,最后得出答案,搜集的资料还必须成为支持这个答案的合理基础。”

    李嘉明话题一拉开,就是滔滔不绝,叶秋桐不时为他续茶。

    有茶有佳人在侧,李嘉明不知不觉,还把他未来对世界的经济走热和格局的看法也倾囊而出。

    叶秋桐听了,暗暗心惊,觉得,做人果然是学无止境,李嘉明没有她重生一世的优势,但是却依据着自已所学和人脉资源,把未来的经济走势力判断得八九不离十。

    虽然他无法看透局部细节的发展,但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大势他还是掌握得很透彻。

    这就是学识,这就是眼光,这就是底蕴。

    叶秋桐在心里惊呼。

    叶秋桐再次对参加高考,上大学完善自已的知识体系,产生了强烈的想法。

    一周后,叶秋桐却意外地接到家里一个电话,说吴月桂和迟丽要到部队来探亲。打电话的是秋生,他说是奉吴月桂交待打的。

    叶秋桐有点奇怪,因为她不久前才回家,吴月桂好象也没提要来探亲的事。

    本来如果是吴月桂自已打电话的话,叶秋桐可以告诉她迟生出任务不在,让她等迟生回来再来,免得她白走一趟。

    叶秋桐当然晓得,吴月桂最想探望的是自已的儿子。

    这点,叶秋桐倒不会吃味,儿子在婆婆心里的重要性自是超过儿媳妇的。

    问清楚吴月桂的乘车时间,叶秋桐下午两点多便到长途车站接她们。

    还好,两点半时,长途班车准时进站,吴月桂和迟丽从车里下来,抬眼便看到叶秋桐在车站外面等她们,吴月桂出远门时提着的一颗心,看到熟悉的家人后,才放了下来。

    吴月桂这次来,又拎了很多土产,什么花生、米、冬笋之类的,还好叶秋桐让小徐开了车帮忙来接,不然这么多东西还真带不动。

    迟丽是第一次来部队,她早就想来了,只是之前哥哥还没成家立业,不太方便,现在哥哥安排了家属房,有地方住了,还有嫂子在,迟丽便吵着硬要跟过来。

    正好寒假到了,吴月桂被她缠得紧,无奈,只好答应了,也算是带她来长长世面。

    迟丽一下车,就有吉普车来接,登时心中大受震撼。

    原来,嫂子在这里的生活这么好,进出都有车。

    当然,这是她想象的,叶秋桐只不过今天要来接她们,所以便让小徐帮了下忙。

    小徐热情地帮她们把行李放到车后厢,又请她们上车,才开着吉普车一溜烟地回大院了。

    迟丽一看到大院门口站岗的士兵,再看看大院里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小花园,绿树环抱的院子,登时就喜欢上了这里。

    她心想,要是能一直住在这里多好啊!

    等到了大哥家的房子里,迟丽看到一拧就来的自来水,打开里面装满了好吃东西的电冰箱、时髦的沙发,不由地瞪大了眼睛,胸口受到了一万点冲击。

    真是太震撼了,大哥家里,比她们在县城里最有钱的同学家置办得还整齐。

    “妈,咱们家要是有台冰箱多好啊,你看,东西放在里面都不会坏,夏天还能做冰棍,喝冰水呢。”

    迟丽一脸羡慕地摸着冰箱,对吴月桂道。

    “傻丫头,给咱冰箱也没有用啊,村里的电续时断的,有东西放在里面早坏了。”

    吴月桂见迟丽不懂事,乱说话,有点尴尬,怕叶秋桐多想,赶紧打断迟丽的妄想。

    “妈,要不咱们搬到这来住吧?有自来水,还有热水器,哎呀,还有吹风机,哥哥家真是时髦。”

    迟丽不断发现新的惊喜。哥哥家里这些大件小件,随便拿出手一件,在村里都是让人眼热的东西。

    吴月桂看到叶秋桐没说什么,便拍了下迟丽的手道:

    “别乱说话,这是部队,哪里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天下最好的嫂子

    被吴月桂训,迟丽撅着嘴,一脸不高兴。

    但是很快,当她在屋里发现一样新奇好玩的东西时,就又会兴奋起来。

    叶秋桐为了恶补英语听力,买了一台双卡录音机,迟丽看到了,发觉这不是县城里时髦小青年喜欢拿在手里,放着最大音量流行乐招摇过市时用的双卡录音机嘛?

    迟丽兴奋不已,一番倒鼓,把流行乐磁带插进卡槽后,竟然让她播出来了。

    不过播出来也好,迟丽坐在沙发上,听得如醉如痴,一脸享受,似乎世界上没有比这更让她愉快的事了。

    叶秋桐看得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见她有了歌听就老实下来,索性也不说她,让她听去。

    倒是吴月桂在陌生的屋里,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见迟丽瞬间投入,她不安地对叶秋桐致歉道:

    “秋桐,这孩子不懂事,没见过这些新鲜的东西,才会乱动。”

    “没关系,这录音机我是买来学英语的,迟丽要是喜欢,索性让她带回去好了,我再买一台。”

    叶秋桐十分大方地道。

    “好啊,嫂子,你太好了。你是天下第一好的嫂子。”

    迟丽万万想不到,叶秋桐会把录音机送给她,顿时发出一声尖锐的惊叫,那声音就象被掐着脖子的鸭子一般,把叶秋桐还吓了一跳。

    倒是吴月桂赶紧摆手道:

    “秋桐,这么贵重的东西,别惯着她,你自已也要用,留着吧!”

    “妈,大嫂都说送给我了,你怎么可以这样说?”

    迟丽撒娇了。

    吴月桂无奈地看着她。

    叶秋桐赶紧打圆场道:

    “没事,我再买一台,四狮那里,还有一些型号更小的录音机,我让那的朋友帮我邮一台给迟瑞,你们都能用上。”

    “啊?太破费了!”

    吴月桂听出叶秋桐说的真心诚意,心里不由泛起一阵感动。

    象这样为家里着想的儿媳妇真是不多见,村里的儿媳妇没有一个象秋桐这么大方。

    叶秋桐两世为人,心性通透,已经认准一个道理,赚钱就是为了花,只是花着开心、花着有用,而且她也能花得起,她就不会小气,便觉得花得值得。

    “不破费,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是我之前没考虑周全。现在英语越来越重要了,以后不管是和外国人打交道做生意,还是自已出国旅游,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十分重要。

    这台双卡录音机还带收音机的功能,迟丽可以收听一些中央广播电台每天固定时段的英语教学节目,对提高你的听力大有益处。

    只是不要把时间都荒废在听音乐上,否则,这台收录机我就要收回了,这是唯一的条件,怎么样?”

    叶秋桐趁机给迟丽下了限制。

    看迟丽迷恋流行乐的样子,叶秋桐怕收录机被她带回去后,反而让她不思上进,荒废了学业。

    “没问题,大嫂,你让妈监督我。我一定好好学习,把英语学好。”

    迟丽一听就这条件,立即大包大揽的答应了。

    或许是迟家的学霸基因好,迟丽虽然不象两个哥哥的学习成绩那么眩目,但是也排在年段中上游,在三十名左右。

    其实她如果努力一把还是可以往前走一走,只是她整天胡七八想的时间太多,并没有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所以成绩一直提不上去。

    吴月桂见姑嫂两个已经把事情谈妥,也只能领受了叶秋桐这份美意。

    吴月桂此行就是故意杀一个意外的,因为上回叶秋桐回去,她听到叶秋桐说去香港商务考察的事情,不由地暗暗心惊,生怕叶秋桐触碰到了政策的忌讳,所以便来部队看一看,打探一下实际的情况。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敲门,叶秋桐在厨房炒菜,吴月桂便赶紧去开门。

    门外,吕桂琴看到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虽然不认识,但眉目间依稀有几分迟生的影子,正在猜度间,叶秋桐菜炒好走出来,看到吕桂琴,便热情地请她进来坐,说婆婆今天来探望她。

    吕桂琴是听到叶秋桐这边屋里有动静,便想来找她闲扯八卦,没想到是迟生的母亲来部队,吕桂琴便进屋,和吴月桂热情地聊起天来。

    吴月桂一听吕桂琴是儿子上司的老婆,也恭敬地和她聊起天来。

    吕桂琴也来自农村,一看吴月桂拘谨,便让她不要顾虑,有什么话随便说,反正都是私下聊天,她和秋桐也经常说长道短,是好朋友。

    一听吕桂琴这么说,吴月桂才松了口气,慢慢地和吕桂琴聊起家长里短来。

    叶秋桐看吕桂琴挺实在的,有什么稀罕东西也经常送一些给吕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