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臣-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新的一个月了,这也应该是权臣最后一个月,希望大家在最后的时间内依然支持沙漠,用红票为沙漠助兴,我们一起走过权臣最后的一个月!

另外,虽然我知道贴吧一定会盗版,但是最后时刻,大家有时间还是来正版点击支持一下,沙漠在此拜谢了!

第一零五零章  兵临海岸

南洋大小岛屿零零总总有六十四处,被南洋十六国分配所有,但是这十六国却有大小之分,最小者占据一两个岛屿,全国加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人而已,而大国则有坐拥十岛之国,国民也数十万计。

南洋十六国,尤以三国为大,乃是菊桑国、忽月罗国和图鲁斯国,这三国都是坐拥大岛,面积广阔,而且有极多的附属小岛,这三国的资源也都是极为丰富,与中原船队的贸易,这三国便占了南洋贸易的半数。

三国之中,又以菊桑国最为庞大,国民数十万,除了庞大的本土岛,尚有九处附属岛屿,也正因如此,菊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南洋诸国的贸易中心,中原商队每次都是登陆菊桑国,货物亦是从菊桑国向外发送,而设立在菊桑国的商贸行也成了南洋诸商贸行的总行。

南洋固然有十六国,但是各国的军备却都十分落后,甚至于有几个小国都没有常备兵力,只是设立了一些维持社会治安的护司,除了最强大的三国有一支人数极为有限的常备军外,大部分的国家都是军备松弛,海岸边多的是捕鱼的渔船,难得看到几艘战船。

毕竟许多年以来,南洋所经战事极少,而且各国实在没有太多的能力编制庞大军队,各国内部虽然也偶有发生争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谈判的方式解决,极少出现刀兵相对的局面,正因如此,才会受困于时常骚扰的倭匪。

最为庞大的菊桑国,如今虽然通过商贸变得十分富庶繁华,但是他们的海岸上也不过三艘战船,而且破旧不堪,便是船上的船员们也是维持着极少的人数,除非发现敌情,才会调动军队登船迎敌,通常情况下只是仍有战船漂浮在岸边。

可以说,南洋诸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准备,不但弱小至极,而且落后至极,由于常年没有战事,大多数的武器都封存在武器库之中,甚至已经生锈。

一直以来,身为南洋大国,菊桑国的百姓们生活的一直都很安定,虽然他们的国君藤原王并不是一位才干出众的大君,但是这个国家还有一位藤原王后,而这位藤原王后才能出众,而且爱名如子,也正是因为如此,菊桑国的百姓们不但生活得很安定,而且在南洋诸国之中,菊桑国也是说话很有分量的国度,他们从不担心被南洋他国所欺辱。

就是那些时常过来骚扰的倭匪,菊桑国也有足够的力量与他们一战,所以在南洋诸国之中,菊桑国所受到的侵扰实际上是最少的。

但是菊桑国百姓们一直享受的安定生活如今受到了眼中的威胁。

就在个把月之前,他们就从海上打渔的渔民口中隐隐得到一些风声,似乎倭匪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船队来到了南洋,而且听说在短短不到半个月之内,便已经连下三国,将南洋靠东部的三个小国攻占。

这些讯息传到菊桑国,大部分人只是一笑了之不以为然。

甚至与有人专门将此事呈报到王宫,想要向藤原王禀报,也被宫外的管事官员阻挡住,只觉得这种无稽之谈若是传到王宫之内惊扰到国君,那可真是大大有罪了。

虽然南洋诸国遭受倭匪骚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但是大伙儿心中却也知道,倭匪虽然穷凶极恶,可是他们在海上的实力并不强,最强大的一支倭匪便是当初岛津犬九郎那一支,岛津犬九郎和九鬼兴隆两名匪首已经被杜冰月取了脑袋,那支最强的倭匪也已经消失不见。

自从杜冰月取下了名倭首首级之后,杜冰月固然在南洋威名大震,而海上的倭匪似乎也遭受到巨大的打击,这大半年来,却再无倭匪前来南洋骚扰。

谁都相信,倭匪是怕了,不敢再来滋事了。

这个时候猛然说有一支庞大的倭匪海军卷土重来,甚至攻占了东部三国,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这是荒谬之言。

这样荒谬之言在民间传传倒也罢了,怎能传入神圣的王宫之中。

但是不到半个月,人们就知道这则荒谬的消息实际上字字是真,倭匪不但攻占东部三国,而且一支庞大的海军也正气势汹汹往这边过来。

当处于王宫之中的藤原王知道此事的时候,倭军又已经连克四国,最后攻克的弥裳国好不容易逃出了一条船来,往菊桑国乞求救援。

藤原王从弥裳国使者的口中得知真相之后,呆若木鸡,竟是半晌没有发一言。

这位南洋最大国家的国君慌了手脚,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他从弥裳国使者口中得知倭军如今有数十艘战船,而且有数千骁勇善战的水军,心中惊恐之心无以复加。

在慌乱无助之时,好在还有藤原王后,藤原王后当机立断,传下了王令,在倭军主力赶到之前,立刻抓紧修补仅有的三艘战船,更是征用偏大的渔船作为军用,招募水手补充兵员,而且征调民夫在海边修造防御栅栏,阻挡倭军登陆。

虽然知道倭军势如破竹,不日即将到达菊桑国,但藤原王后还是命令菊桑国的武将们抓紧时间训练集结的新兵,做好与倭匪一战的准备。

菊桑国的百姓们对藤原王后有着极高的敬畏,王宫中王令传出之后,全国军民立时行动起来,大量物资调往海岸边上,无数的民夫开始修筑防御工事,海岸边上,更有招募的新军在武将的带领下进行着训练,虽然大家知道想要练出一名真正的军人绝非朝夕之事,但是大难当前,总不能坐以待毙。

菊桑国国内备战情绪高涨,而藤原王后并不是着眼于国内备战,她心中实在清楚得很,如果消息准确,倭军真的有数十艘战船,那么仅凭菊桑一国想要抵挡住倭军,那无疑是天方夜谭。

所以在国内备战情绪高涨之时,她立刻派出了数路使者,前往南洋其他各国通报此事,更是要求各国联兵一处,与倭人决一死战。

实际上她非常明白,菊桑国乃是南洋最强之国,连菊桑国的军事实力都只有如此规模,那么其他各国也绝不会比菊桑国强,就算真的将消息传过去,在这么急促的时间之内,各国也不可能组织起像样的军队来。

只是她却需要一种士气,在危难之时,各国紧密联手共抗强敌,如此便会激发南洋人的战斗士气,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军事实力上比不过对方,在士气上却绝对不能处于下风,若是南洋诸国士气低落,那么倭军必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旦被倭军攻占……藤原王后都不敢想象那群禽兽会在南洋的土地上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

……

虽然忽月罗、图鲁斯等数国先后派出使者前来菊桑国,表示愿意携手抗敌,但是当他们的军队尚未调动之时,倭军就如同飓风一般靠近了菊桑国的海岸线。

海边的人们终于看到,在那大海之上,就如同黑漆漆的乌云席卷过来,本来干净的海面之上,骤然间出现了无数的船只,小船在前,大船在后,黑压压的一片,那些船只上都是旌旗招展,旗子上画着各种图案,但是最显眼的,却是“十”字型图案。

人们见到那黑压压的船队,顿时在冬日里从头被淋了一桶冰冷的水,从头寒到了脚,从脚寒到了心,那种恐惧感只在片刻间便充满了每个人的内心。

海面上三艘菊桑国战船,好不容易挑选出来勉强可以一战的十余艘渔船,这支菊桑国的船队在倭军主力船队的对比下,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孱弱,就连船上的菊桑国兵士也感到了自己的弱势,一个个也都显出惊骇之色。

以这样一支船队去与倭军决战,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船上的将士们本来颇为高涨的士气顿时间便熄灭了下来,而躲在海边木栅栏后刚刚组建起来的新军,在看到倭军船队的强大之时,有些人甚至已经情不自禁后退,更有人握不住手中有些生锈的刀枪,全身发抖。

他们多少年没有经过战争,只是在过着太平日子,从没有想到大难说来就来,与久经战火洗礼的倭军武士相比,他们实在是孱弱无比,就如同无数只过惯了安宁生活的白羊儿,在看到一群饿狼扑来之时,便已经肝胆俱裂了。

居安须思危,忘战者必危!

倭军显然是信心满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菊桑国发动进攻,他们在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实力之后,这才派出了使者登岸劝降。

倭军使者到了菊桑国王宫之中,藤原王与王后端坐王庭之上,庭下则是聚满了菊桑国的文武大臣,大家看倭军使者的眼神,既有愤怒怨恨,但更多的却是畏惧。

倭军已经展现了实力,而菊桑国上下也清楚了倭军的实力,文武大臣都十分清楚,一旦开战,用不了多久,菊桑国的军队必将全军覆没,而菊桑国也必将在倭人的脚下被践踏。

如今倭人主动派来使者,菊桑国的大臣们甚至藤原王都极想知道倭人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从而避免这场灭顶之灾。

……………………………………………………………………………

PS:求票,最后一个月,在贴吧长期看盗贴的朋友们,回到正版支持一下吧,点击点击即可啊!

哎,写手的无奈!

第一零五一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

倭军使者倒也没有拐弯抹角,一上来,便将岛津月久的条件开了出来。

岛津月久所开条件,无非三点,称臣,纳贡,交人。

按照倭军使者的说法,岛津月久此番前来征讨南洋诸国,其原由是因为南洋诸国与中原商队的贸易所致。使者陈述,因为东方国度与倭之丸国乃是敌对之邦,所以南洋诸国与东方国度展开贸易,就等于是和东方国度搅合在一起,也就成了倭之丸的敌国。

如果菊桑国想要避免这场战争,就必须与东方国度斩断关系,臣服于岛津月久的旗下,每年更要缴纳极其巨额的赋税。

为了表现诚意,菊桑国必须将本国内的所有中原人尽数抓起来,然后交给倭军,藤原王和藤原王后也必须亲自到海边迎接岛津月久登岸,举行称臣之礼。

只要藤原王能够按照岛津月久的要求去办,那么便可避免一场足以毁灭菊桑国的战争。

等到倭军使者将条件说完之后,菊桑国君臣一时间目瞪口呆,半晌过后,臣子们才开始议论纷纷,而藤原王则是让人请倭军使者下去歇息。

倭军使者却是掉头便走,临走之前,更是直接通告,岛津月久如果在明日太阳升起之时还没有看到菊桑国的君主和王后在海岸边准备迎接称臣,那么倭军船队便会对菊桑国发起攻击,使者言辞之中充满着威胁的意味,在菊桑国君臣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而去。

等倭军使者一走,菊桑国的大臣们立刻陷入了剧烈的讨论之中,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八成大臣觉得应该接受倭军的条件,毕竟如此一来,便可免去一场灾难,以菊桑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是倭军的对手,在现实情况之下,称臣纳贡总要比灭国好。

但是少数大臣却是极其反对,觉得堂堂菊桑国数十万臣民,却要屈服在几千名倭国强盗的足下,实在是耻辱至极。

双方在王庭内争吵不休,一时没有结果。

藤原王年近五旬,或许是因为酒色过度,身体显得很是虚弱,面黄肌瘦,整个身体窝在金光闪闪的王座之中,一片茫然地看着庭下大臣们的口舌之争。

而他身边的藤原王后不过三十多岁年纪,肌肤白皙,或许是保养得到,肌肤亦显得十分光滑,柳眉星眼,琼鼻樱唇,身着王后正装,头上装饰显得极是华贵,其右眉眉角有一颗美人痣,在华贵之中增添了几分妩媚,但是其神色却十分的肃穆,看着庭下两帮人在争论,漂亮的脸上显出一丝冷笑,猛地抬起手,重重搭在了王座扶手之上,娇声叱道:“都给我住口!”

藤原王后声音虽娇美,但是语气却极冷峻,充满了威严,群臣顿时都不敢再言,毕恭毕敬站定。

这南洋诸国的女子地位倒是比中原女子要高,男尊女卑的思想也稍弱一些,而且藤原王后自从成为菊桑国王后之后,帮助藤原王处理国事,大公无私,宽厚待民,在菊桑国极有威望,便是连满朝大臣也都敬畏无比。

藤原王后等众臣没了声息,这才看向茫然无措的藤原王,正色道:“大王,倭匪大军来犯,欲要我们称臣纳贡,大王准备如何应对?”

藤原王张了张嘴,一时间却是说不出话来。

“大军压境,还请大王振作精神,商议良策。”藤原王后肃然道:“我们所剩时间不多,倭军明日便要发起攻击,如何决策,还请大王深思!”

满朝大臣也齐声道:“请大王深思!”

藤原王勉强坐正身子,想了想,才小心翼翼向藤原王后道:“王后,敌军势强,若是与之强行对抗,恐怕……!”

他话没说完,藤原王后柳眉蹙起,道:“大王是要接受倭匪的条件?”

藤原王显然十分惧内,听藤原王后语气不善,急忙道:“那个……这个……王后可有什么好主意?”

藤原王后扫视王庭众臣,淡淡问道:“你们都觉得应该接受倭匪的条件,向他们纳贡称臣?”

满朝大臣此时见到藤原王后的神色,就知道了王后的心思,一时间面面相觑,倒也无人敢应答,半晌,菊桑国相国才上前,壮着胆子小心翼翼道:“王后,倭匪势众,我们实非敌手,若真是与他们相抗,必会败于他们之手,到时候……生灵涂炭!”

藤原王后那漂亮的嘴角扬起,美丽的眼睛充满了冷意:“势众?我菊桑国数十万臣民,区区数千倭匪,他们的势力比我们要众?生灵涂炭,自然不是我们想见到的,但是你们是否觉得接受了倭匪的条件,我们就能够平安无事,就能够避免生灵涂炭?”

藤原王后缓缓站起身来,她的身材亦是极为丰满动人,气质优雅高贵,自有一股威严,从王座一步步走下来:“我菊桑国在南洋十六国之中,国力第一,可算得上是诸国之首,如果我们不战而降,那么还有谁能抵挡住倭匪的入侵?”她凤目冷峻,缓缓道:“传来的消息,你们都已经知道,倭匪攻占七国,在这七国之地俱都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他们就是一群穷凶恶极的野兽,一旦被他们侵占,我们菊桑国也一定会被他们野蛮践踏。他们派人谈判,并非真的想避免这场战争,只因为他们知道我菊桑国并非不堪一击之国,想要攻占我国,必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他们才会派人谈判……一旦我们毫不抵抗被他们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必将面临与其他国家一样被践踏的命运。”

顿时便有数名大臣道:“王后说的对,我们决不投降!”

“但是……若真是与他们决战,激起他们的怒火,等他们登陆之后,后果只怕更为严重。”相国道:“臣只是为大王和王后的安危考虑。若是归降,倭匪便不会伤害大王和王后,否则……!”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藤原王后淡然一笑,很是妩媚,“相国多虑了。大王乃是一国君主,更隐隐是我南洋之首,若是向一帮海匪乞降,与死无异。”她正色道:“我们若降,南洋十六国必会沦为倭匪的属地,从此之后,南洋百姓便会遭受倭匪的无尽宰割和蹂躏。我们若是与倭匪一战,即使败了,即使我与大王真的落入倭匪之手,却也足以让其他国家继续抵抗下去,只要不放弃,倭匪总有一天会被赶出我们的土地。”

藤原王后这一番话说的很是平静,并不慷慨激扬,但却掷地有声,大臣们听在耳中,便有不少人感到十分惭愧。

如此危难时刻,一个女人表现出的勇气,却胜过了无数的男人。

那藤原王脸上微现犹豫之色,藤原王后已经转身道:“大王,我们不称臣,我们不纳贡,我们更不会将来自远方的朋友交给倭匪。远方的朋友千里迢迢而来,为我们带来了繁荣,带来了我们曾经并不知道的文化和本领,他们将我们视为朋友,我们又怎能抛弃自己的朋友?”

便在此时,旁边一名颇有见解的大臣出列道:“大王,比起倭匪,中原国的实力一定更为强大。他们的商船就那样的庞大,他们的商人便那样的骁勇,由此可见,他们的军队也一定是非常的强大。如果我们将他们的商人交给倭匪,中原国一旦得知,必定会与我们从朋友变成敌人,到时候他们的军队如果打来,我们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我们保护他们的商人,他们也一定会继续将我们当成朋友……杜姑娘的船队迟早会回来,他们若是看到倭匪侵占我们的土地,或许……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对付倭匪,只要中原国能够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将倭匪赶出南洋……!”

杜冰月的船队都自称是中原人,所以南洋人都只以为他们是从中原国而来。

藤原王不置可否道:“可是……可是那要等到何时?他们就算真的赶来,可是见到倭匪如此庞大的军队,会不会……会不会畏惧而走……!”

藤原王后立刻道:“王妹绝无畏惧之心。当初她孤身闯匪巢,取回两名匪首的首级,今日又岂会惧怕倭匪的军队?”她脸上显出自信之色:“说不定王妹的船队正向这边赶来,如果见到我们陷入困境,必定会出手相助!”

藤原王沉默一阵,终于问道:“王后,若是拒绝他们的条件,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

“海边,我们要去。”藤原王后正色道:“但不是去臣服,而是去鼓励士气,大王亲临前线,我们的士兵一定会士气高涨,就算海上不敌倭匪,但是他们登岸,我们要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藤原王面如死灰,急忙道:“王后,本王……本王身体不适,不能……不能前去……!”

藤原王后眼中划过一丝失望之色,但还是道:“大王身体不适不能前去,那么我便代替大王前去激励将士!”她不再多说,脚步轻盈,直向王庭之外走去。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是见到王后如此勇敢,顿时便有不少大臣尾随在后,跟着王后出了王庭。

第一零五二章  大战将起

菊桑国虽然在得到倭军入侵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便做出备战,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倭军的进攻速度如此迅速,也没有想到南洋被攻占的几国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他们的防御工事只是修筑到一半,倭军的船队便已经抵达。

绵长的海岸边上,防御工事修筑的极是凌乱,到处都是倒木桩子,而且许多地方暴露出极大的缺口,或许能阻止倭军一时,但是根本不可能对倭军造成真正的阻挡。

相比而言,倒是在沙地上花费巨大人力挖掘的深坑或许比木栅栏更有用处。

菊桑国的战船,除了三艘军方战船还有些威势,十多艘征调的渔船在倭军船队的比较下,显得实在是弱不禁风。

倭人的战船自然比不得韩漠船队的庞大,但是比起菊桑国的船只,那却是有气势的多。

南洋少武,军事力量薄弱,各国以大海为生活基础,所以各国多的是小型的捕鱼船只,很少有国家准备战船,像菊桑国常年备有三艘战船,已经算是颇为强大。

毕竟都是小国小民,真要建造一艘合格的战船,所耗费的金钱绝非小数目,而且每年对战船进行修缮以及维持海军兵力的军费,都需要一笔不菲的银钱,所以对于安定许多年的南洋诸国来说,这样的开支能省则省,毕竟许多年以来,南洋诸国之间虽然矛盾时常发生,但是真正武力对决的情况确实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坐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海岸边上已经布防了刚刚招募过来的新兵,这些新兵躲在尚未修造成功的木栅栏后面,遥望着海面上黑压压的船队,一个个都显出黯然恐惧之色。

但是黄昏时分,他们却瞧见了一大群官员簇拥着一顶竹轿来到了海边,在竹轿后面,则是跟着十几头巨象,巨象之上坐着全副武装的象兵,在大象的咆哮声中,岸边的近万南洋将士都是目瞪口呆。

南洋竹轿不同于中原的轿子,是在两根长竹之间固定着一张大椅子,椅子上罩有天蓬,在南洋诸国,身份的象征之一便是能否乘坐这种竹轿,有资格乘坐这种竹轿的,非富则贵。

但是富贵之人也是要分品级,而轿夫人数的多少,竹竿的长短以及椅子的大小,便能区分出品级来。

一般的富商,只能两名轿夫一前一后抬着,竹竿较短,椅子也小,而那些官员则是四至六名不等,此时出现的却是八名轿夫,前后各四,那却只能是国君和王后有这个资格了。

而且比起中原的封闭轿子,南洋轿子的乘者正大光明,就坐在椅子上,所过之人皆能看见,此时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在那椅子之上,坐着一位华贵的美妇,风姿绰约,却又透着王者的威严。

而轿子后面的十几头巨象兵,所有人更是清楚,那可是王宫的护卫队。

菊桑国全国上下也不过四五十万人,所以常备兵力极少,除了一些维持社会治安的衙门之外,最强大的军队便是王宫的护卫队。

王宫的护卫队,也不过千人编制而已,而其中最精锐的,便是巨象护卫兵了。

菊桑国产有巨象,但是数量也很是稀少,全国加起来不过百头而已,其中大部分则是用来进行体力劳作,而最精锐的巨象则是选入了皇宫,常年维持着二十名巨象护卫队,以保护国君和王后。

巨象背上,有专门的战座,可以同时容纳六名象兵,除了一名是用来指挥巨象的以外,其他五名象兵一身竹制的盔甲,背负着弓箭,俱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神射手。

在庞大敌军兵临海岸之际,王后竟然带着大半精锐巨象兵来到海边,却是让菊桑国的将士们大吃一惊,而且他们更是看到,就连轿子两侧的诸多大臣们,也都握着兵器,跟着王后来到海边。

只这一幕,让本来士气低迷的菊桑国将士顿时激动起来,毫无疑问,王后这是要与将士们共进退。

藤原王后在菊桑国的威望本就极高,此时再一出来,不少将士都热泪盈眶。

等到轿夫停下脚步,藤原王后从椅子上缓缓站起来,她此时宛若女神一般,抬起手臂,向后方指去,高声道:“我的子民们,在你们的身后,便是你们的妻子儿女,你们身为男人,所要做的,便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他们不被外敌践踏……用你们的刀子砍向敌人,用你们的鲜血蒙住敌人的眼睛,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血洒大海……!”

将士们全都跪倒在地,高声呼喊着:“王后……王后……!”

藤原王后面朝大海,毫无惧色地望着远方那黑压压的船队,随即那双美丽的眼睛看着湛蓝的海面,双手合十,闭上双眸,喃喃祈祷。

便在此时,一名传令兵飞奔而来,在众人的注视下,跑到轿边跪下,激动道:“王后,阿斯王的使者到了!”

藤原王后豁然睁开双眸,眼中划过一丝异彩,令轿夫放低轿子,早有一名大臣上前搀扶着王后下了轿子,踏上了沙地。

也就在这时,从后方气喘嘘嘘地跑了几个人,衣裳的样式与菊桑国人颇有些不同,当先一人矮矮胖胖,到了藤原王后面前,右手横放胸前行了一礼,恭敬道:“图鲁斯国使者拉尔格斯奉阿斯王之命,前来拜见藤原王后!”

藤原王后肃然道:“拉尔格斯,阿斯王如今在哪里?你们的船队是否来救援?”

拉尔格斯肃然道:“尊敬的王后,阿斯王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派人前往附近三国,火罗国,满乌国以及鸠姆突纳国的国君都愿意出兵帮助。阿斯王早几日之前,已经从南方绕道,带领着四国联军准备绕到倭匪的后方,与贵国前后夹击,打倭匪一个措手不及。”

藤原王后知道,阿斯王在南洋诸国的国君之中,年纪最长,威望极高,各国产生纠纷,这位阿斯王一定会出面调停,化解争端。

而且这阿斯王从年轻时便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他的王位的来也是很不容易,登基之后,阿斯王对子民也十分宽厚。

现在听说阿斯王已经率兵来救,心中甚是欢喜,询问道:“阿斯王带了多少人?”

拉尔格斯顿时有些尴尬,但还是老老实实地道:“回禀尊敬的王后,我们的国君阿斯王不但将我国两艘所向披靡的战船调动出来,而且调动了许多的民船,加上其他各国,共有大小船只三十多艘,战士将近两千人!”

藤原王后微微蹙眉,三十艘船却不到两千人,可见船只都是极小的,但是他也知道这是阿斯王尽了最大的力气,只能颔首道:“此番我们南洋诸国合力,定能将倭匪赶出南洋!”

……

……

韩漠的船队距离菊桑国并不远,得到倭军侵攻南洋的消息后,韩漠令全队全速前进,此时距离菊桑国本土不过二十多海里。

他甚至登上了从东海鹰号转登上仙人号,令船队停止前进,只是以仙人号一艘商船向前打探。

在仙人号的瞭望台上,韩漠用望远镜遥视远方,依稀可以看见倭军的舰队,黑压压的一片,数量着实不少,而他也确定倭军此时绝不可能发现自己的船队,倭人此刻将全副精力用在征伐菊桑国之上,根本没有意识到一支恐怖的中原商队已经悄然而至。

韩漠能够看到,倭军的船队数量极众,而且战船的体积都不小,其中至少有五艘船只能够比得上镇抚军的中型战舰,甚至比自己的商船都要庞大一些,而倭军的旗舰,也是他们唯一的大型战舰,比之自己的商船要庞大,却及不上自己的战船。

除此之外,倭军尚有二十多艘小型战船,战船之上人影攒动,亦可见对方兵力之盛。

韩漠心中十分清楚,这十有八九就是倭之丸国的水军家底了。

来路之上,韩漠也是从南洋商人的口中了解过,倭之丸国的东部地区比之西部的九州四国地区更为贫瘠,几乎没有任何的水军力量,而中部地区则是诸侯混战最为激烈的地方,诸侯都是大力发展陆上力量,没有精力建设水军,所以水军力量十分薄弱,而四国九州却正是倭之丸国水军雄踞之地,不但大名水军盘踞海上,尚有许多海盗,那些实在过不下去的倭之丸百姓,拉起一条船,便能形成一股海匪力量,也就是说,倭之丸的百分之八十水上力量都是盘踞在四国九州一带。

岛津月久联合西部大名,更是劝服海匪,纠集了大股水军南下,这支庞大的海军,几乎便是倭之丸的所有海上家底。

虽然与燕国镇抚军庞大的水上力量相比,倭之丸的水上力量不足一提,甚至与中原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大规模军事对决相比,南洋这些兵力毫不起眼,可是韩漠知道对于这些小国来说,这可是极为庞大的对决。

倭军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是这三千人可都是从倭之丸的战火洗礼中走出来,每一个人都是悍勇无比,以南洋人的战斗经验和实力,绝非倭人敌手。

韩漠放下望远镜,抬头望了望已经有些昏暗的天幕,又伸出一只手在空气中探了探,若有所思。

身边杜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