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年代致富手册-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她的冰棍已经做出了十几种口味,不但有各种雪糕,还有香甜冰激凌,各种水果味冰沙等,在冀镇风靡一时; 也是学校最最吃香的零食,连大人也都爱上了这冰冰凉凉; 又香又甜的东西,每年夏天必是要吃冰棍才算是过了夏天。
许多眼红的商家也想自己做冰棍卖,奈何没办法在夏天把冰棍成冻,就算自家做成了冰窖,做出的冰棍成本也相当高; 根本卖不出傅家冰棍那么便宜的价格,只好都到傅家批发冰棍卖。
傅家地窖便真的成了地下冰棍厂,供应着整个冀镇的冷饮,并有向X省蔓延的趋势。
傅家除了傅老头种自留地,李秀芝做衣裳外,都参与到做冰棍里来,后面人手不够,就听傅冬月的建议,把能干又吃苦耐劳的张雄叫过来帮忙,张雄辞去了供销社的工作,参与到傅家的冰棍行业中,每个月的工钱比供销社高了不止一倍,整日笑嘻嘻的,捉摸着啥时候存够了钱向傅家提亲,把心爱的冬月妹妹娶回家。
李秀芝摆了两年地摊了,已经有了许多的回头客,连学校的校服也都找她定制,家里的旧缝纫机换成了新的,每天西屋都会传出缝纫机工作的声音,代表着李秀芝丰富的客源。
而傅小雨做冰棍的材料,如巧克力、牛奶,奶烙之类,以及李秀芝的布和线都由在外跑运输的傅有田供应,他开车在各大省城奔走,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商家,经常能买到最时新的物品,而且价格比市面上要低许多。
烈日炎炎,知了热得翘起屁股直叫唤,傅家后院十分热闹,不少人等着批发冰棍,傅老太一边拿着冰棍往箱子里装,一边看着货单子指挥着儿子闺女干活,颇有领导风范:“成家杂货铺绿豆雪糕三百支,蛋筒三百支,张家百货铺冰激凌二百支,白糖冰棍三百支,都动作麻利点,别让客人等!”
傅有粮、傅冬月、张雄三人被指挥得团团转,但还是头脑清醒,动作麻利的将傅老太要的冰棍拿出来给她,装好各家铺子要的,兼职做冰棍的傅老头提着箱子出去交货,五十多岁的老头,走起路来脚步生风,比小伙子都跑得快。
这两年傅家日子过好了,傅小雨更注重家人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劳逸结合,勤加锻炼,饮食规律,加上他们都是劳动分子出身,身体底子好,又是吃绿色食品长大,保养时间一长,便明显要比同龄人衰退得慢些。
这两年傅家二老一点也没有变老的迹象,用他们的话来说,他们还等着将来孙女赚了大钱享福呢,怎么能老得太快?
傅老头把冰棍拿出去,念了单子上商铺的名字,便让人来点收,确认无误,收钱交货,再接别的单子,动作一次呵成,说不出的老道,不知道的以为他干了一辈子生意。
拿到冰棍的都乐呵呵的从后门走了,没拿到的还在着急的排队等待,拿货这么辛苦,价格不卖高点都天理难容了,可是傅家却有言在先,谁要是不按他们定的价格卖,冰棍就不批给他们,所以,想牟取暴利的商家就绝了心思,老老实实薄利多销吧!
傅小雨这样做也不是想多管闲事,而是想让更多穷人吃到她做的冰棍,而且现在土地承包制度还没有落实到位,农民日子虽然好过一点,但还是穷,这个时候把物价往上提,她做不到。
穿越过来六年了,她是看着傅家从苦日子过来的,是看到过家里的孩子吃上一块肉那幸福满足的样子的,她不想让穷人家的孩子吃支冰棍都觉得是奢侈,她希望更多的穷人吃上她做的冰棍,把幸福和希望带给穷人,让他们不绝望不放弃,努力生活,发奋图强!
东屋里,缝纫机发出悦耳的声响,李秀芝一边做着衣裳,一边哼着小曲,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成事业的感觉真好。
这两年赚了不少钱,除了交一部分到婆婆那为日常开销,其余的都存起来了,女儿说再过两年就到镇上去租个铺面开服装店,这几年虽然辛苦,但是在为以后搭桥铺路,先苦后甜,而且她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
做成一件,她仔细的检查,不让衣裳有一丁点的瑕疵,女儿说,质量是留住顾客的关键,只要质量好了,价格自然而然会提高,如果质量不好,价格再低也不会有回头客,做生意,回头客是重中之重。
想到那小小人满脑子的生意经,李秀芝露出慈爱的笑容,上辈子一定积了许多德,才能得一个这么能干的闺女,她一定会好好珍惜的,努力干活,让女儿过上最好的生活!
而那满脑子生意经的小小人,此刻正在东屋打算盘,手指如飞,算盘珠子被拔得啪啪响,算好后,她拿起一支精致的钢笔在账本上记上一笔。
这支钢笔是她五岁生日的时候郝兵给寄回来的,真应了傅冬月那句话,年年生日,年年礼物,还不带重样儿,但郝兵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傅小雨现在一看到自己家那些东西就能想到那个长得比女孩子还漂亮的小男孩,以及他偷袭她的那个吻,想忘也忘不了!
记上账后,傅小雨继续打算盘,这是她缠着傅老头学的,傅老头早年在酒楼做过账房的帮工,一手算盘打得直溜,傅小雨想着这个时候估计也还没有计算器,唯一能算账的除了口算心算笔算就是算盘了,前三都费事,只有后者方便快捷,她便央着傅老头学了打算盘。
上辈子用的全是高科技,连算盘的样儿都没见过,如今学起来还真有难度,足足学了半年她才上手,到现在总算能打溜了。
傅小雨在算今年上半年的账,七九年夏天刚开始卖冰棍,半年下来赚了九百块钱,而李秀芝的衣裳靠摆地摊,十天摆一次,一次可以卖五十块左右,一个月大约有一百五十块,冬天是旺季,比平时多了一倍,半年就赚了一千二块,八零年,也就是去年一个夏天的冰棍赚了两千一百块钱,李秀芝的衣裳一整年是两千五百块。
至于今年上半年……
傅小雨算完最后一笔,冰棍是一千六百块,衣裳一千七百块。
这两年一共赚了一万块钱左右,傅小雨看到这金额数有些咂舌,两年时间,傅家靠卖冰棍和摆地摊卖衣裳竟成了万元户,她都不由得在心里感叹一句,牛叉!
赚这个数还是因为她的冰棍卖得便宜,要是卖得贵还不止,不过转念一想,也许卖贵了也就没这么好的生意了呢!
而除去一家子的开销和工钱,如今账上的余额是六千五百块,等于这两年的开销和工钱就有三千五百块钱,真是赚得多出得也多,要搁以前的老傅家,一辈子也别想能花出去这么多钱。
拿着算盘上下摇了摇,把珠子摇整齐,合上账本,露出一个笑来,目前为止对生意还算满意,但满意不满足,现在只是万元户而已,傅家一大家子住在一个破屋子里,以后要建新房子,几个哥哥要娶媳妇儿,家人得盘店面做生意,样样都需要钱,要真是干起这些大事来,这点钱远远不够。
所以,革命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晚饭时候,傅小雨将家里的账目公布给一家子知晓,大人们都激动得满脸通红,而四个臭小子则在屋里蹦跳了老久,这里面的每一毛钱都是一家子辛勤的付出,他们高兴也是理所应当的。
高兴完,一家子坐下来商议正事。
傅老头说:“上面已经下达了明文规定,各个生产队都要实施土地承包制度。”
“那地是个咋分法?”傅老太问。
傅老头答:“按人头,不分男女老少,每人估计是四分地。”
“才四分?”傅老太惊讶:“咱家人多的还好,一人四分,就算不算有军一家子,也有四亩多,人少的可咋整?耿老弟家就他一个,分四分地给他,咋养活自己?”
傅冬月说:“耿大叔不是大夫嘛,也不靠种地养活自己。”
傅老头看了傅冬月一眼:“上面还说了,闺女出嫁前可以分地,但出嫁后地就得上交国家,另行分配。”
“啥?”傅家上下都是一惊。
傅冬月揪住自己的大辫子:“爹,这是啥制度嘛?我都二十了,在家也待不了几年,我们要是把地给种肥了,又得拿出去给别人种,这多亏啊!”
“上面的政策,我有啥法子?”傅老头抽了口烟,闷声说。
傅小雨看看自己,还好她还小,离出嫁还有好些年,不然她的地也得上交,多亏呀。
李秀芝说:“爹、娘,那是不是让二哥早些和他对象结婚,这样咋家又可以多分四分地?”
傅家状况变好后,有许多人来给傅有田说对象,但傅有田都不同意,直到去年,他自个找了个对象,对方家也是生意人,长得不太出众,但为人和气温柔,重要的是对小饼小馍两个孩子很好,傅家上下都觉得满意。
傅老太直点头说:“嗯,小米他娘提醒我了,这事得赶紧告诉有田,让他们再忙也得回来把婚结了先,好分地。”
作者有话要说: 两年就成万元户,爽歪歪呀!
第41章
傅有田每个月要回来三四次给家里送东西; 这不; 又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 这次还把对象尹舒带了回来。
一家子把人迎到屋里,傅小雨过来清点物品,做冰棍的让傅有粮提到地窖去; 李秀芝的布和线提到西屋去,打了招呼后; 傅老太让傅冬月和张雄在下面继续做冰棍; 她和傅有粮上到堂屋里,一家子坐下来说话。
傅小雨依偎在李秀芝怀里; 打量着这个未来二伯母,见她长得小小巧巧,肤色白净,眼神温柔,嘴角含笑,很是好看,也看得出来是个性子软绵好相处的; 其实她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未来二伯娘,只是今天见得却觉得格外舒服; 不知道是咋回事?
“伯父伯母,这些是我给你们带的东西,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尹舒双手捧上两个精致的礼盒递给傅老头和傅老太。
二老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两双皮鞋; 一双男式,一双女式,皮鞋擦得亮堂堂的直晃眼,傅老头眸光微亮,面上却没表现出来。
傅老太笑起来:“小尹啊,你有心了,我们乡下人可穿不惯这洋玩意,你还是拿家去给你爹妈穿吧!”
“我爹妈也有,这是我和有田孝顺您们老人的,我爹妈那也是一样的,不分彼此。”尹舒腼腆笑着说。
不分彼此这四个字可比两双皮鞋都贵重,让人心里舒畅,傅老头嘴角微微勾了起来。
傅老太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你们都是孝顺孩子,今天这礼我们就收下了,以后可别再给我们买东西了,你们把小日子过好才是正理儿!”
“嗳,听伯父伯母的。”尹舒乖巧应道,傅家的人果然都很好,她前面嫁的那个男人,家里人巴不得让她把所有的钱上交,哪会说什么让他们小俩口把小日子过好,她算是走运了,二婚还能遇到这么好的婆家。
同时又感叹,傅有田的前妻真是不懂得珍惜。
尹舒又拿出两个礼盒分别递给傅有粮和李秀芝,两人接过拆开一看,傅有粮的是件白衬衣,李秀芝的是两盒洗发膏,两人都是一喜。
尹舒说:“三弟是当官的人,在我们那,当官的都穿这样的衣裳,也不知道合不合三弟的心意。”说着笑望着李秀芝:“秀芝是专门做衣裳的,这衣裳估计入不得你们的眼。”
李秀芝今年三十一,尹舒二十九,比李秀芝还小两岁,但辈分在那,她又不能喊李秀芝姐,只能呼其名了。她结婚早,丈夫早年病死了,也没孩子,婆家就把她赶回了娘家,她本不想再婚,直到遇到傅有田,才动了心,起了再嫁的心思。
“这个可比我做的要好多了,这质量就没得比。”李秀芝摸了摸衣料,滑滑的软软的,一看就是好料子,可不便宜。
尹舒放了心,继续说:“那洗头膏我用着还不错,要是没用过的也不敢送给你,你要是用得好,我再给你带回来。”
“你有心了,都快是一家人了,就别这么客气。”李秀芝是知道这洗头膏的,但镇上还没得卖,要城里才有,而且可贵了,她们乡下人洗头都是拿草木灰挫一挫,再用水冲干净,闺女人小,却不肯用草木灰,就用肥皂,但肥皂是碱性的,洗多了头皮干,容易痒,有这洗头膏可就好了。
尹舒又拿了个小包裹给傅小雨,打开来看,是城里时下最流行的蝴蝶发夹,做得闪闪发光,蝴蝶的两支翅膀会动,一晃一晃,像活的一样。
李秀芝给傅小雨夹在头发上,傅小雨走了几步,蝴蝶翅膀在她头上一扇一扇,格外生动漂亮。
“哟,真好看。”傅老太忍不住夸起来:“我家小雨打扮起来,和城里的孩子可一点不差。”
一家子都认同傅老太的话,围着傅小雨夸赞起来。
傅小雨摸了摸头上的蝴蝶,真有这么好看?可是她觉得有点土啊。
原本准备拿下来,但看到家人都这么高兴,算了,谁让她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家人都是农村人,在她们眼里,蝴蝶发夹在这个时代可不是最最时新,时髦的东西嘛!就戴着吧,能博家人一乐,也是好事。
家里每个人都有礼物,四个臭小子的是运动衣一套,傅冬月是香膏一盒,连张雄也有一瓶摩丝,都是当下最流行最吃香的东西。
傅家上下个个喜笑颜开,不止是因为收到了珍贵的礼物,也觉得尹舒会做人,比起方芳可不止强一星半点,傅家原来还觉得尹舒长得不够高,因为傅家人个个牛高马大的,连以前的方芳,现在的李秀芝都是高个子,在部队的赵悦就更不用说了,是傅家最高的女辈。
尹舒估计不到一米六,而傅有田身高差不多一米八,两人站一起身高悬殊实在大。
经过这一年多来对尹舒的观察,觉得很满意,真是应了那句话,身高不是距离,而且傅有田比尹舒大了七岁,人家都不嫌弃傅有田老,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嫌弃女方矮呢?
傅小雨倒觉得挺好的,在她上辈子有最萌身高差这样的说法,说的就是二伯和未来二伯娘。
见一家子都乐呵呵的,尹舒看了傅有田一眼,傅有田犹豫片刻,终是开了口:“爹娘,有件事情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啥事啊?”傅老太问。
傅有田看了尹舒一眼,鼓气勇气说:“我打算和尹舒结婚,不知道你们二老和大家有没有意见?”
“哟,这是好事,我们咋会有意见哩?”傅老太高兴极了,原本他们就准备让傅有田尽快结婚,好多分一个人头的地,如今他们早有打算,那就皆大欢喜了。
李秀芝也说:“是啊,你们也都谈了一年多了,是该结婚了,早点安定下来,一起为小家奋斗。”
“小饼小馍你们不用管,让他们跟着我们就成,你们在外面好生过日子。”傅老头也说。
尹舒一听,就急了:“伯父,我没别的意思,我……”
“爹,尹舒说等我们结婚了,把小饼小馍接城里去住,这几年辛苦三弟和弟妹照料他们,既然我们结了婚,就不好再麻烦他们了。”傅有田解释说。
李秀芝忙说:“不辛苦,不麻烦,小饼小馍是好孩子,这几年挺乖的,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这事回头另说,两孩子在乡下待惯了,贸贸然让他们去城里,怕是不习惯,回头问问他们是啥意思,他们要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留在家。”傅老太说。
傅有田和尹舒便不作声了。
傅有粮问:“二哥,婚礼你们准备咋办?”
“我们不准备办了,就扯个证,两家人坐拢吃顿饭得了。”傅有田说。
李秀芝不赞同:“这咋成?家里现在条件好了,给你们办个婚礼是不成问题的,以前我们那时候条件不好,也是没法子,女人结婚哪有不想热热闹闹的?”说着看向傅老太:“娘,你说是吧?”
“就是。”傅老太笑望了李秀芝一眼,难得她这么大度,不像别人家的媳妇们,先进门的没得到啥好处,就不让家里给后进门的妯娌好处,嫉妒又小心眼。
尹舒说:“这是我的意思,我不想太麻烦了,一切从简就是。”
“小尹,你心好我们都明白,但是你爹妈和家人会咋说呢?”傅老太问。
尹舒微微低下头:“他们也是这个意思,因为、因为……”
“因为啥?”一家子齐声问。
尹舒脸红红的,不好张口。
傅有田看了她一眼,笑答:“因为尹舒有了,怕让人说闲话,也怕办婚礼繁琐累着。”
“太好了。”一家子都欢喜起来。
傅小雨恍然大悟,难怪觉得未来二伯娘今天格外不同,原来是要升级做妈妈了,哈哈,她终于要做姐姐喽,再也不会是家里最小的啦!
原本准备询问傅小饼和傅小馍是愿意去城里还是留在乡下的,听说尹舒有孕了,一家子都决定让两个臭小子留在乡下,让傅有田和尹舒先过过一家三口的清静日子,反正不问也知道,俩臭小子是不会走的,因为家里的生意可有他们的一份,走了哪还有工钱拿?
果不其然,等傅小饼兄弟俩放学回来,傅小雨一边清点他们卖的钱,一边对账,一边问:“你们爸和尹姨要结婚了,想把你们接城里住去,你们愿不愿意啊?”
“不愿意!”兄弟俩异口同声。
傅小饼一边吃着卖剩下的雪糕一边说:“城里哪有咱乡下好,城里的冰棍还是咱家供的,在咱家想吃多少有多少,去了城里还得花钱买,我傻了不是,跑城里去!”
傅小雨无语,感情不想去城里是想在家免费吃冰棍,她虎着脸说:“那从今天开始,你们吃冰棍也得交钱,就按市面上的钱格,雪糕五分,冰激凌八分,来,小饼哥,你交五分,小馍哥你交八分。”
“交也不去,给你钱!”傅小饼掏出一把钱来,拿了五分钱塞她手里,他现在每个月那么多工钱,几分钱小意思。
用舌头舔着冰激凌的傅小馍愣了愣,也跟着要掏钱。
傅小雨赶紧阻止他:“得了吧,开个玩笑还当真了,你们不去拉倒,城里可比咱这好多了,啥好玩意都有,真是俩二傻子!”
“老妹,你这么羡慕城里的生活呀,要不我和我爸说说,让他们带你去?”傅小饼笑嘻嘻说。
傅小雨一个冰棍砸了过去:“一边待着去!”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会有红包,勇跃留言哦。
第42章
傅有田和尹舒选了个黄道吉日领了证; 双方近亲围桌吃了一顿饭; 两人的事情就算办了; 家里住不下,结婚后,两口子就回了城里; 两人准备在城里买房子,但钱还没存够; 就先住在尹舒的娘家。
傅老太和一家子商量了着; 决定拿点这些年自己存的工钱给傅有田,先把房子买了; 免得让人说傅有田吃软饭,连累傅家上下都没脸。
当初刚开始让家人帮忙的时候,傅家人都说不要傅小雨的工钱,傅小雨执意要给,这样才能让他们尝到做生意的甜头,勾起他们的干劲,他们拗不过她就同意了; 原本打算各自存着,以后再用到傅小雨身上; 可这突发情况,还是得拿出钱来应对。
其实傅老太完全可以不与家人商量,偷偷给二儿子儿媳塞钱,但她没这样做,而是把事情摊开与家人商量; 这样让家人觉得公平,心里不会有疙瘩。
果然,大家都说要给傅有田掏钱买房。
傅小雨拿着算盘飞快算着,片刻停下,在账本上记了一笔,对大家说:“二伯买房的钱在我这出吧,二伯这些年也没少为家里带物美价廉的东西回来,每带一批我都给他记了账,给他算了回扣,我刚算了算,已经有八百块了,让二伯拿这八百块去买房子,应该够了吧?”
“够了,铁定够了,他们俩口子也有存款,只是小雨啊,这样一来,你二伯可就占你便宜了。”傅老太又是欣慰又怕亏着孙女。
傅小雨笑着说:“说到占便宜,我占二伯的更多,这不他俩儿子还在我手里干活哩!”
大家伙都笑了起来。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傅小雨拿了八百块钱给傅有田,傅有田感动不已,往后给傅小雨带的东西更便宜了。
傅有田在城里买了一间三室一厅的套房,在三楼,花了多少钱他并没有和家里说,只是接一家子过去吃乔迁酒时,大家看着那南北通透,墙壁刷得雪白,亮堂堂的屋子,都觉得一定不止八百块钱。
傅小雨推了推两眼都看直了的傅小饼:“小饼哥,是不是后悔了?”
“后啥悔?我没有。”傅小饼收回视线,双手环胸,不承认。
傅小雨切了一声:“后悔就后悔呗,我又不会笑话你,而且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你今天晚上就和小馍哥住这了呗,以后你们就是城里人了,多好啊!”
“我不!”傅小饼一脸认真:“我承认,刚刚觉得这房子很漂亮,比咱家的房子漂亮多了,而且晚上还不用点煤油灯,到处都亮堂堂的,但我这只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这屋子,并不表示我就要留下来!”
傅小雨看到屋顶那灯泡,眼里全是羡慕:“可不是咋的,咱家里要是也能装上这电灯该有多好啊!”
“快了,别急,等不了多久各个镇上就会通电,然后就是村子里。”傅有田在城里跑,消息灵通,听着孩子们说话,立即插了一嘴进来。
大家伙都乐了:“真的啊?”
傅小雨激动起来:“太好了!”通了电,一切事情办起来就更方便了。
吃了饭,傅有田让尹舒在家休息,他带着一家子往城里转了转,傅小雨看到这个还算落后的城市,觉得无比亲切,终于找到点上辈子生活的感觉了,她偷偷打量着家人,发现他们个个一脸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惊奇样,抿嘴笑了。
傅小雨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了最原始的冰箱,顿时惊喜不已,原来这个时候已经有冰箱了,那空调、热水器这些高端电器应该也不远了吧!
傅家人都在看新鲜,傅小雨却在考察市场,以后家里的生意是一定会做到城里来的,先看看有什么大的商机,而且以后哥哥们和自己上高中得到城里来,得早做打算!
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记,傅小雨脑中已经有了规划图,这一趟进城收获不少,那句名言果然没说错,出去走走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这就叫与时俱进!
家里的地分了下来,傅家按人头,连着在外多年的傅有军一家四口也分到了地,一人四分地,傅家一共十六口人,共分到六亩四分地。
四亩多地虽然不多,但终于是自已家的了,种出粮食来交了税后都归自己家所有,一家子往里走一遭,踩在自家的地上,心里踏实。
“爹,这地看着蛮瘦的。”傅有粮蹲地上抓了把土看了看,说。
傅老头点点头:“这几年,队里听说地要分到各家各户头上,就没咋费心思在上头了,瞅着好好的地就这样一点一点瘦了下来。”
“怕啥,只要精心侍弄两年,地就肥了。”傅老太一点也不担心,想当年,那荒地都能大丰收,这些地还比不过荒地么?
傅小雨并不太懂地是肥是瘦,听爷和爸这样一说,就想着还是帮着把土壤给改善一下,虽说这地里不能像以前的荒地和自留地一样随意就大丰收,至少要强过别人家种的粮食才行。
趁大家伙的心思都在地里,傅小雨偷偷的挥动着小手,将手心里的雨水放出来,把自家的地都透彻的灌溉一遍,进入手心的雨水再放出来,便不是普通的雨水了,不但更能滋润万物,亦有肥沃土地的功效。
把所有的地都灌溉一遍,又把太阳放出来晒一晒,傅小雨看着自家地里被照得亮堂堂的,一些原遗留在地里的种子都快速的吐芽长了出来,便知道差不多了,赶紧收了太阳,不然等会儿地里又可以收庄稼了,这大白天,到处都是来看地的人,别吓着他们。
虽然集体的地都分到各家户头,原来开荒出来的和遗留下来的自留地也还归各家所用,加上原来的地,傅家有七亩四分地,咋样也够养活一家子了,更何况他们现在有两处生意,每天就有好几百块的收入,根本不必为种地发愁。
看完了地,一家子往家去,遇到同样来看地的耿老头,两老头就聊上了。
傅老头问:“耿老弟,那点地够种吗?要是不够,就在我家拿点去种。”
“够了,我一老光棍,四分地还不够吗?更何况,我可不靠种地发财,我有手艺活。”耿老头得意说。
傅老头吧嗒吧嗒抽了口烟:“成,够就成。”
“傅老哥,你听说了吧?好多地方都通电了,我们这不知道啥时候通电?”耿老头问。
傅老头早在儿子嘴里知道了这事,还算淡定:“既然别的地方都通了,咱这应该也就快了,听说那玩意不用烧油,自个会发光,城里人都用。”
“岂止会发光啊,可亮堂了,有一年我去城里给一亲戚看病,他家就接了电灯,小小一个灯泡,还没拳头大,大晚上的亮起来照得屋里有只蚂蚁都能看见,又不怕风吹,要多方便就多方便。”耿老头回味起那次进城,最大的感触就是电灯,盼了多少年,终于盼到自家也能用上了,岂不激动?
傅老头眼睛亮了起来,更多了许多的期待。
傅小雨在旁边听着也是好不激动,过了六年摸黑的生活,终于可以通电啦,通了电,像电饭褒,电风扇,电话等电器也都陆续可以用上了,电器时代要来了!
冀村要通电的消息一时间满天飞,各个村子的人都异常兴奋,盼望着国家供电单位的人快点到来,那明晃晃的电灯,曾是多少人的梦啊。
傅小雨也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希望在六岁生日那天,能看到电灯。
这天,傅有粮照常骑车回来取冰棍,一进到地窖里就开始笑着喊起来:“爹,娘,咱镇上通电了!”
“啥?”一家子都欢喜起来,围着傅有粮,张雄先去把傅有粮的进货单子拿来看,一边竖起耳朵听,一边装冰棍。
傅有粮抹了把汗说:“半个月前就在拉线了,今天终于通了电,咱供销社里可亮堂了,那灯泡,一个小小的,像个小葫芦瓜,可是一按那开关,立即就会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把屋里照得明晃晃的!”
“三哥,镇上所有的人家都通电了吗?”傅冬月兴奋问:“咱村里啥时候来人接电?”
这正是大家想问的,都齐刷刷看着傅有粮。
傅有粮说:“今天我特意问了下供电所的小哥,说这两天就会往乡下来接电,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咱这也就能有电灯用了。”
“太好了!”傅冬月欢呼起来。
张雄看着她乐得像个小女孩一样,眼里尽是柔情,他们都老大不小了,是不是应该把事挑明了说了呢?
傅小雨掰着手指算日子,离生日还有半个月时间了,真能赶得上吗?咳,算了,只要能通电,赶不上就赶不上吧,六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几个月了。
只是傅小雨的愿望还是成了真,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像是特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